加拿大家园论坛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626290/

lisaen : 2013-02-07#1
在日本生活了很多年,各方面很方便环境也不错生活上也基本适应了,但工作方面压力太大,以后父母接来日本养老也挺困难,再加上日益严峻的政治问题和地震方面的考虑,觉得或许移民去加拿大会好些,但对那边的生活和工作等具体情况不太了解。 老公做的是engineer方向技术工作,我是经济专业毕业,无工作经验。不知道我们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好申请?请先辈多多指点,先在此谢过了!

qxxq : 2013-02-07#2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估计也得根据职业和语言能力吧,可以看看新政的的资料,不过新政要到年中才开始实行。

如果实在着急想办,可以找个中介先打听一下省提名或投资移民的情况。

xxjal2000 : 2013-02-08#3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不容易,等看职业列表,在此之前主申要过雅思四个六,副申也要雅思但是要求很低,我要是你,我直接呆日本。

ASURA : 2013-02-08#4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看看日本人移民加拿大的比例,就知道差距了。

stang : 2013-02-08#5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有,数量不多,早些年很多在日华人放弃了到手的移民纸或者枫叶卡。
先申请吧,别想太多,填表交费,然后全当没这事儿,以后再说。
后路留好,做到可进可退。加拿大是你在日本的退路,反过来也一样。

psd1179 : 2013-02-08#6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日本人在1939年被驱逐和禁止在BC省居住,直到1949年才改了这条法案。所以日本人不喜欢加拿大。

艾米丽娃娃 : 2013-02-08#7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听身边日本朋友说,近年来日本人移民加拿大的数量在增加,因为日本老龄化相当严重,经济又不景气,日本的许多中年人担心日本社会将来无法负担他们的养老。

卡城欣欣 : 2013-02-10#8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日本的所得税低的不可思议!!我羡慕在日本生活的人.
加拿大不太适合女人生活,很多女人被要求出去挣钱
总之,在日本生活习惯的人,不会适应加拿大的!加拿大是一个奋斗中的国家,不是一个能很享受的国家.
我来加拿大5年了,老公因为是公派的,虽然我没有为金钱方面的事情烦恼过,公司提供住房,伙食费(按照去饭店吃饭的标准),飞机票(最多一年4次回亚洲)但是仍然感觉生活水平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
两个国家差距太大了!
你在日本哪里啊,如果是关西,或者九州,四国就不要担心辐射了.日本真的很好.
说实在的,40年之后我和老公都退休了,都打算去日本或者台湾养老了

枫叶红棉 : 2013-02-11#9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日本移民,非洲移民,都和中国移民的做法基本一样。直接参考国内做法就好,唯一的区别就是提交的地点不同,和部分材料如税单的区别。

psd1179 : 2013-02-11#10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日本的所得税低的不可思议!!我羡慕在日本生活的人.
加拿大不太适合女人生活,很多女人被要求出去挣钱
总之,在日本生活习惯的人,不会适应加拿大的!加拿大是一个奋斗中的国家,不是一个能很享受的国家.
我来加拿大5年了,老公因为是公派的,虽然我没有为金钱方面的事情烦恼过,公司提供住房,伙食费(按照去饭店吃饭的标准),飞机票(最多一年4次回亚洲)但是仍然感觉生活水平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
两个国家差距太大了!
你在日本哪里啊,如果是关西,或者九州,四国就不要担心辐射了.日本真的很好.
说实在的,40年之后我和老公都退休了,都打算去日本或者台湾养老了

还有什么比奋斗更有意思?40岁就退休,人生就此浪费

jamestang97 : 2013-02-12#11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呵呵,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还有什么比奋斗更有意思?40岁就退休,人生就此浪费

stang : 2013-02-12#12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哈哈,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感受阿。
我在东京工作过8年,下飞机第三天上班,人到了加拿大日本工资还没停,其间跳槽换工作也都是没有间隔的无缝连接。
其间经历过各种企业,家庭作坊式的、中等纯日式的、全球前50的跨国企业日本分公司,都有。对日本的人文习惯算是有些了解,日语基本上可以和日本人骂街没问题,当初若想入日本籍只是一张申请的事儿。。
在日本作为一个上班族比较辛苦,在这8年里,几乎没有过顶着太阳下班的时候,8点到家算是早的。晚上9点地铁挤满了下班的人。方便面当晚餐不算事儿,业余生活、爱好、嗯,也有一些,无论如何,每年剩下的钱倒是不少。

现在加拿大已经生活了6年,状况,不多说了。

年轻的时候更适合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混几年,年轻体力好,多点儿见识多存些钱,日本是一个把东西方文化融合得很好的地方,尤其是东京。
年龄大一些后,加拿大似乎更好一些,这地方养人,6年里吃过的方便面不超过个位数。
当然,若不用工作也不愁钱,日本兴许更好一些,真要那样我就两边各住半年,哈,发梦呢。

两个国家各有利弊,不能硬性对比。
对我来说,这个话题要是扯起来,有太多的可说了......

across : 2013-02-14#13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跟lz情况类似,全家在日本呆了很久了,马上就10年了,最近也在考虑移民加拿大的事情。要是早些年移就好了,现在感觉有些难度了。咨询过一些中介报价至少5万加币起,不知道值得不值得放弃日本的这一切去加拿大重新开始,我的担心跟lz的担心是一样的,也有可能最终回到中国。

明日香 : 2013-02-14#14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在日本生活了很多年,各方面很方便环境也不错生活上也基本适应了,但工作方面压力太大,以后父母接来日本养老也挺困难,再加上日益严峻的政治问题和地震方面的考虑,觉得或许移民去加拿大会好些,但对那边的生活和工作等具体情况不太了解。 老公做的是engineer方向技术工作,我是经济专业毕业,无工作经验。不知道我们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好申请?请先辈多多指点,先在此谢过了!
我觉得楼住的条件不是很好,申请加拿大移民应该把握不大.既然都已经在日本呆了那么多年了,问什么不先拿到永住在考虑移民加拿大呢...

liqi_ccb : 2013-02-14#15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借宝地问个小问题
日本不是非移民国家吗?住时间长了也能拿永居(就是绿卡)吗?有什么限制条件?以前听说只有跟日本人结婚才能拿绿卡,还有骗婚的。拿了永居几年,就能入籍吗?

zigzagda : 2013-02-14#16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我有个同事,国内同济的本科,日本东京大学硕士,哈佛大学的博士,拥有日本绿卡和美国绿卡,最后选择回中国发展,因为她发现过40岁后,国内的同济本科很多同学已经事业有成,在外面呼风唤雨。。。问过她加拿大如何?她回答是农村。。。美国才是城市。。。。日本是城郊。。。。中国是山寨。。。。

明日香 : 2013-02-14#17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原则上是居住10年以上,而且是连续持有就职签证5年以上的合法纳税人才能申请日本永久居住权.如果与日本人结婚,要求同居3年,担保人有稳定的收入和一定的经济条件.

liqi_ccb : 2013-02-15#18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原则上是居住10年以上,而且是连续持有就职签证5年以上的合法纳税人才能申请日本永久居住权.如果与日本人结婚,要求同居3年,担保人有稳定的收入和一定的经济条件.

谢了,感觉比美国容易,而且工签还没名额限制,没排期。

那入籍的条件呢?绿卡之后几年?

明日香 : 2013-02-15#19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谢了,感觉比美国容易,而且工签还没名额限制,没排期。

那入籍的条件呢?绿卡之后几年?
不客气!
日本工签有一年,三年的,大部分都是一年一年的续签,这里说到的5年以上是指连续续签2次3年的才可申请永住,如果是一年一续签的情况就不是5年了.
入籍也分好几种,一般工签要求在日本居住5年以上无双重国籍,有固定住所,20岁以上,善良,有一定经济条件,无犯罪史,语言能力等.
美国是什么条件啊?

明日香 : 2013-02-15#20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在日本入籍比拿绿卡容易.

stang : 2013-02-15#21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入日本籍确实比绿卡在年限上门槛底,日本的绿卡“永驻权”,原则上要居住10年,特殊人才例外。入籍,(他们叫“归化”,这两个字让人看了不太舒服)容易很多,官方字面上的形容是:在日本合法居住5年以上,行为良好,有正式工作,自食其力。
认识一些留学生,语言学校1年大学4年,毕业找个正式工作做个大半年就提交入籍申请“归化”,还要改名改性,必须用日本百家姓字库里的姓名。

日本早已经老龄化,人口在06-07年的时候进入了负增长,实际上需要大量的年轻血液,但日本比较务实,明面上不是移民国家,实际上开口很大,而且只要年轻能干的精华部分,父母老人不收。这些年据说开口更大,原来要求必须整个家庭全员入籍,现在只入一个也成,而且入籍办理速度比以前快得多。

对于工签,日本的政策也远比美国宽松。日本的工签没有配额也不针对雇主,只要在工签有效期内,可以在同行业内任意换工作,其间不工作拿失业保险也行,自己辞职也可以拿失业保险,但在下次工签更新的时候一定需要有雇主,很容易,不像美国工签那样为了签证受雇主的低薪盘剥,钱少了干的不爽,随时跳槽走人。

还有医疗养老福利,衣食住行,社会人文,和加拿大这边的差异....有空再掰扯吧。

stang : 2013-02-15#22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继续:


养老
日本和加拿大已经建立了养老金通算协议,在日本工作居住时缴纳的政府养老金以及在加拿大的居住时间所产生的养老金两者可以通算,因为两国都有养老保险的资格时间问题,比如说加拿大居住10年起有资格,日本记得好像是缴满25年有资格,通算后两边联起来,通算前资格都不够的兴许就够了。另外和美国也可以通算,在日美加三国之间工作到退休,最后养老福利能连接起来。

医疗,日本要交保险费,保险费随工资走,挣得多缴得多,享受的却一样,有点儿不说理,其实就是变相的所得税,当年在日本薪水最高那阵子一个月光医疗保险就缴了700多美金,肉疼,看病的时候自己负担30%,自己负担部分有上限。是后来涨到的30%,刚去的时候是10%,那阵子一盒香烟才210日元,现在都400多了,工资倒没涨,日本百姓的日子这十来年实际是下降的。
加拿大这边免费医保,药和牙医不能公费,一般正规的雇主都给额外买牙医和药物保险作为福利,65岁以上看病吃药都免费。
在两个国家都看过牙医镶过牙,感觉个人出的花销没什么大区别,当然加拿大这边的牙医保险是雇主的福利。
看病方面,在日本有过一次住院手术,大约住院十几天,之前排队等了差不多有2个多月,各人花销大约是1500刀左右。若是加拿大,这种住院手术应该是全免费的。在日本也看过晚上的急诊,感觉和加拿大这边差不多。加拿大这边是全免费的,除了停车费。

明日香 : 2013-02-15#23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您说的30%是个人缴纳的国民健康保险.

日本和加拿大已经建立了养老金通算协议,在日本工作居住时缴纳的政府养老金以及在加拿大的居住时间所产生的养老金两者可以通算,因为两国都有养老保险的资格时间问题,比如说加拿大居住10年起有资格,日本记得好像是缴满25年有资格,通算后两边联起来,通算前资格都不够的兴许就够了。另外和美国也可以通算,在日美加三国之间工作到退休,最后养老福利能连接起来。

还有这种规定呀,请问到哪里可以办理养老金统算呀?



stang : 2013-02-26#24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就着这帖子再写点儿,等有空再写,规整一下弄成个整篇给两边都看着人家院子里草绿的人一个参考。
其实两边各有各的好,俗话说“这山望着那山高”。
============

衣食住行。

衣。对于亚裔女性来说日本是天堂,东京是亚洲服装时尚旋风的中心,涩谷是风眼。服装的设计和剪裁都符合东方女性的气质和身材。加拿大这边时装大都是符合西洋人的身材,咱东方女性往往没那么大的容量,撑不起来,西洋女人穿着好看,咱未必。尤其是身材娇小的女性,在加拿大有时候不得不去童装部。
男性加拿大这边还好一些,选择比日本多,但身材瘦小的男性也一样麻烦,容易买不到小码的鞋和衣服。

食。日本的饮食量少而精,精美精致,清淡,尤其是偏远小城市的口味更清淡,刚去日本的时候总结为“盐不咸糖不甜”,但至少看上去比加拿大这边健康。
加拿大这边食材要比日本便宜很多,尤其是水果,和日本比加拿大的水果便宜的不要钱似的,但是味道要远远差于日本的,日本上好的桃子5刀一个,加拿大这边冬天里贵的桃子也不过3刀一磅,不可能一个味道。
食材方面,感觉加拿大离中国更近,众多的华人超市能买到原汁原味的中国食材,很多东西在日本非常难搞到。兴许是因为日本食品和中国食品比较接近容易适应,所以日本没有加拿大这边这么多的华人食品超市。
餐馆,加拿大这边有太多的中国餐馆,真正的中国菜,东南西北各个流派,口味纯正。日本也有很多“中华料理”,几乎是无一例外的掺着日本料理的味道,似乎是日本酱汤的味道。

住。日本的住房小巧而精良,当年我住的地方附近重建一所2层的房子,每天路过都能看到进展,看上去简直就是在建一个要塞,所有东西都搞得那么瓷实,也是没办法,地震太多。新建的Condo结构很合理,空间的利用率远高于加拿大的房子。
加拿大,大,粗大,面积没得说,尤其是住house,傻大憨粗。我现在住这house,若要在日本达到这种面积,一个小职员的薪水是不可能实现的。

行。加拿大这边也是透着一个大,2升以上的车在日本就算大排量汽车,牌号都有区别,车辆税车检费都要贵出一些。而2升的车在加拿大则显得很不给力,日本还有排量0.66升的小型汽车,分类为“轻自动车”,费用更便宜,跑起来也挺快。
东京这种大城市,汽车不是必需品,更像是奢侈品,我在东京的时候汽车几乎就是周末出去玩儿才用,平日整天停在楼下车位上,那车位每月要120刀,东京周围,算非常便宜的了。
东京的公交系统发达而且准时,高峰期地铁里很拥挤,所以我宁可风吹雨淋也把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那些年里基本没怎么用公交。
加拿大汽车是必需品,夫妻各自一辆车很正常。路宽道远,高速公路上开120-140很稀松,开多块基本取决于你车子的性能和敢于藐视法律的勇气。刚来加拿大的时候总也开不快,在日本习惯了,时速过100就本能的害怕起来。对大多伦多周围的公交没什么概念,这些年了也没座过GO-train.

明日香 : 2013-02-26#25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其实生活习惯,性格,环境,交友...决定你对一个国家的认识,比较片面.
别人觉得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自己觉得不好也不一定不适合别人!

多吸收些各种信息再结合自身条件多加参考比较,才能知道到底哪边最适合自己.

泡菜坛子 : 2013-02-27#26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stang写得有趣,感谢分享。

goagoc : 2013-02-27#27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就着这帖子再写点儿,等有空再写,规整一下弄成个整篇给两边都看着人家院子里草绿的人一个参考。
其实两边各有各的好,俗话说“这山望着那山高”。
============

衣食住行。

衣。对于亚裔女性来说日本是天堂,东京是亚洲服装时尚旋风的中心,涩谷是风眼。服装的设计和剪裁都符合东方女性的气质和身材。加拿大这边时装大都是符合西洋人的身材,咱东方女性往往没那么大的容量,撑不起来,西洋女人穿着好看,咱未必。尤其是身材娇小的女性,在加拿大有时候不得不去童装部。
男性加拿大这边还好一些,选择比日本多,但身材瘦小的男性也一样麻烦,容易买不到小码的鞋和衣服。

食。日本的饮食量少而精,精美精致,清淡,尤其是偏远小城市的口味更清淡,刚去日本的时候总结为“盐不咸糖不甜”,但至少看上去比加拿大这边健康。
加拿大这边食材要比日本便宜很多,尤其是水果,和日本比加拿大的水果便宜的不要钱似的,但是味道要远远差于日本的,日本上好的桃子5刀一个,加拿大这边冬天里贵的桃子也不过3刀一磅,不可能一个味道。
食材方面,感觉加拿大离中国更近,众多的华人超市能买到原汁原味的中国食材,很多东西在日本非常难搞到。兴许是因为日本食品和中国食品比较接近容易适应,所以日本没有加拿大这边这么多的华人食品超市。
餐馆,加拿大这边有太多的中国餐馆,真正的中国菜,东南西北各个流派,口味纯正。日本也有很多“中华料理”,几乎是无一例外的掺着日本料理的味道,似乎是日本酱汤的味道。

住。日本的住房小巧而精良,当年我住的地方附近重建一所2层的房子,每天路过都能看到进展,看上去简直就是在建一个要塞,所有东西都搞得那么瓷实,也是没办法,地震太多。新建的Condo结构很合理,空间的利用率远高于加拿大的房子。
加拿大,大,粗大,面积没得说,尤其是住house,傻大憨粗。我现在住这house,若要在日本达到这种面积,一个小职员的薪水是不可能实现的。

行。加拿大这边也是透着一个大,2升以上的车在日本就算大排量汽车,牌号都有区别,车辆税车检费都要贵出一些。而2升的车在加拿大则显得很不给力,日本还有排量0.66升的小型汽车,分类为“轻自动车”,费用更便宜,跑起来也挺快。
东京这种大城市,汽车不是必需品,更像是奢侈品,我在东京的时候汽车几乎就是周末出去玩儿才用,平日整天停在楼下车位上,那车位每月要120刀,东京周围,算非常便宜的了。
东京的公交系统发达而且准时,高峰期地铁里很拥挤,所以我宁可风吹雨淋也把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那些年里基本没怎么用公交。
加拿大汽车是必需品,夫妻各自一辆车很正常。路宽道远,高速公路上开120-140很稀松,开多块基本取决于你车子的性能和敢于藐视法律的勇气。刚来加拿大的时候总也开不快,在日本习惯了,时速过100就本能的害怕起来。对大多伦多周围的公交没什么概念,这些年了也没座过GO-train.

赞~

卡城欣欣 : 2013-02-27#28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继续:


养老
日本和加拿大已经建立了养老金通算协议,在日本工作居住时缴纳的政府养老金以及在加拿大的居住时间所产生的养老金两者可以通算,因为两国都有养老保险的资格时间问题,比如说加拿大居住10年起有资格,日本记得好像是缴满25年有资格,通算后两边联起来,通算前资格都不够的兴许就够了。另外和美国也可以通算,在日美加三国之间工作到退休,最后养老福利能连接起来。

医疗,日本要交保险费,保险费随工资走,挣得多缴得多,享受的却一样,有点儿不说理,其实就是变相的所得税,当年在日本薪水最高那阵子一个月光医疗保险就缴了700多美金,肉疼,看病的时候自己负担30%,自己负担部分有上限。是后来涨到的30%,刚去的时候是10%,那阵子一盒香烟才210日元,现在都400多了,工资倒没涨,日本百姓的日子这十来年实际是下降的。
加拿大这边免费医保,药和牙医不能公费,一般正规的雇主都给额外买牙医和药物保险作为福利,65岁以上看病吃药都免费。
在两个国家都看过牙医镶过牙,感觉个人出的花销没什么大区别,当然加拿大这边的牙医保险是雇主的福利。
看病方面,在日本有过一次住院手术,大约住院十几天,之前排队等了差不多有2个多月,各人花销大约是1500刀左右。若是加拿大,这种住院手术应该是全免费的。在日本也看过晚上的急诊,感觉和加拿大这边差不多。加拿大这边是全免费的,除了停车费。

但是医生的水平差很多的!不能图便宜,便宜没好货.
因为居住加拿大,我都研读至少10本医学书了.

卡城欣欣 : 2013-02-27#29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其实生活习惯,性格,环境,交友...决定你对一个国家的认识,比较片面.
别人觉得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自己觉得不好也不一定不适合别人!

多吸收些各种信息再结合自身条件多加参考比较,才能知道到底哪边最适合自己.

同意,现实中真的有人感觉加拿大比日本好.在日本生活的不好,就来加拿大碰碰运气吧

卡城欣欣 : 2013-02-27#30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入日本籍确实比绿卡在年限上门槛底,日本的绿卡“永驻权”,原则上要居住10年,特殊人才例外。入籍,(他们叫“归化”,这两个字让人看了不太舒服)容易很多,官方字面上的形容是:在日本合法居住5年以上,行为良好,有正式工作,自食其力。
认识一些留学生,语言学校1年大学4年,毕业找个正式工作做个大半年就提交入籍申请“归化”,还要改名改性,必须用日本百家姓字库里的姓名。

日本早已经老龄化,人口在06-07年的时候进入了负增长,实际上需要大量的年轻血液,但日本比较务实,明面上不是移民国家,实际上开口很大,而且只要年轻能干的精华部分,父母老人不收。这些年据说开口更大,原来要求必须整个家庭全员入籍,现在只入一个也成,而且入籍办理速度比以前快得多。

对于工签,日本的政策也远比美国宽松。日本的工签没有配额也不针对雇主,只要在工签有效期内,可以在同行业内任意换工作,其间不工作拿失业保险也行,自己辞职也可以拿失业保险,但在下次工签更新的时候一定需要有雇主,很容易,不像美国工签那样为了签证受雇主的低薪盘剥,钱少了干的不爽,随时跳槽走人。

还有医疗养老福利,衣食住行,社会人文,和加拿大这边的差异....有空再掰扯吧。

真是日本问题专家!
日本只要对国家有用的外国人入籍,所以这点是我喜欢这个国家的原因.
加拿大,似乎什么人都可以移民这里,有些在中国混得不好的也能来这里生活的挺好.难民就更不用说了!

卡城欣欣 : 2013-02-27#31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刚来加拿大的时候感觉就像从"高尚社区"搬进了"downtown",心里难过极了...只有考证经常旅游,回国,上网等治疗心灵的创伤.不过我坚持了下来,然后发现加拿大也有一些好的东西.
所以,人是很贱的,没有受不了的罪!
相信再住两,三年加拿大,会发现更多的正面的东西.说不定以后还能找个加拿大的工作,认识一些帅哥美女.
有一点很重要,加拿大人比日本人开朗,加拿大的职场氛围比日本轻松.如果为孩子教育着想,加拿大比日本好

mogusaen : 2013-02-27#32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在多伦多认识不少在日本居住工作过的朋友,都在日本呆了十年左右。

感觉加拿大的经济活力,繁荣程度,社会风气,气候交通比不上日本。

优点就是上班悠闲,华人社区多,没有地震。

泡菜坛子 : 2013-02-27#33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没觉得上班清闲,至少labour就不清闲,都是周扒皮,日本的没体验过。

stang : 2013-02-28#34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这两天瞅着空闲时间零零碎碎又写了点:


谈谈工作
+++++++++++++++++++++++
同样的社会环境,处于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视角。同样是外国人,大公司的外派高管、语言学校里的留学生、普通公司职员、餐馆里打工的偷渡客,他们看到的东西不会一样。即便是一样的位置,也会因为各人的差异而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人,两只眼睛看到的也会有差异,否则就没必要看3D电影了不是?

对于日本和加拿大这两个国家,本人的经历恰巧是如一相同的相对位置。几乎一样的工作,一样相对级别的地区,甚至住的地方都相对一样---大城市旁边的小城。
十几年前落地日本的时候拿的是工签,几乎是下飞机就上班,8年间一直是工签,所有跳槽都是无缝连接,直到转战加拿大。到加拿大是移民长登,赶上加拿大失业率低的好年景,在日本的时候有幸找到了一个加拿大分公司的的机会,算是国际级公司的各国分公司之间的调动,带着工龄,还顺茬按照汇率涨了点儿工资来到了加拿大。基本上也算是下飞机就上班,做的也是几乎一样的活计,小技术员一匹。

这种“平移”的变换让我能有机会从同一个视角来观察和体会这两个不同的国家,一个作为社会中坚的普通工薪阶层的视角。

在日本经历过各式各样的公司,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百人左右的股份公司、Top50的国际级企业。即便都是在日本的企业,不同的职场也有不同的企业文化。

纯日式的企业,按照日本的传统,叫做“终身雇用”“年功序列”,基本上一个大学生毕业进了一家公司就是一辈子,随着年龄增长工资自然增长,多大岁数拿多少薪水,老辈日本职员有句话叫“一岁一万”,也就是年龄数字后面加个万,就是日元的月薪。
这种纯日式文化下的企业,把裁员看作企业的耻辱,遇到风浪老板宁可借贷发薪水,实在艰难就集体降薪老板停薪苦熬日子也不愿裁员。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形成了一种“公司就是家”的概念,甚至比家都重要,因为妻子可以离婚,公司却是一辈子。
在这种企业文化下也形成了特殊的工作方式,比如说“免费加班”,明知道没有加班费也会自主自动的加班,到了公司规定的下班时间谁都不会走,有事儿的不走,没事儿的坐那儿上网也不走。本人经历过的,公司规定5点下班,到8点才会陆续走人,若是7点就走了,别人大概就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兴许是跳槽面试去了?至少我会这么去揣摩别人。这种传统的日本公司还有一个“下班去喝酒”的习惯,标准的做法是喝三家小酒馆,那叫“梯子酒”。本来下班就晚,再这么一喝,基本上到家也就半夜了。
我的一个日本同事和我说,他的两个儿子每周日晚上都会和他说:“爸爸,下周末见”。因为早出晚归的他平日里是看不到还没睡觉的孩子的,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只会在周末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从东京地铁下班高峰期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每天晚上9点钟依旧是满车厢的上班族。曾经多次因为工作半夜凌晨骑摩托车赶往东京中心地带的公司机房,发现市中心一带企业密布区的写字楼无论深夜还是凌晨永远都会亮着至少一小半灯。
曾经和一个日本同事聊天的时候谈起过社会形态,我说中国是社会主义日本是资本主义,那同事和我打趣说,日本是“会社主义”(会社=公司)。

随着这些年国际化全球化的冲击,纯日式企文化渐被蚕食,换之而来的是趋向于欧美的企业文化(其实欧美之间甚至美加之间也有企业文化上的差异,相对而言),尤其是跨国的外资企业,在日本的年轻人观念里,去外企工作也一样是一个比较吃香的事情,因为外企的薪水平均要高于日企,又是西方的企业文化,没那么多“免费加班”什么的,另外也能有机会用到英文,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哪怕带着酱汤味儿的日本英语,也会让人高看一眼,这是日本文化的另一个侧面,以后有空再掰扯。

无论是传统的日企还是西化的日企还是外企,日本人扎堆工作的地方,团队精神是第一重要,有个口头语叫做“黄连草”,就是菠菜的日语写法,这三个音节恰巧是“报告,联络,沟通”的谐音。跟日本人扎堆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得到整个团队的认可,这一点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难度会稍微大一些。一旦被认可并且融入了团队,在工作中会有一种温暖而又安全的感觉。你不是一个人在工作,是你的范畴但是你不小心没顾及到的地方会有你的同事顾及到,同样,你也应该多替你的同事着想,那边有什么纰漏这边也要多一只眼盯着,因为是团队,出了问题不是任何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
就本人的感受,越是小公司这种温暖感越强烈,曾经就职于一个几十人的家族企业,老板、老板娘、小叔子、大舅哥,整个一个公司宛如一个大家庭,出去办事儿的时候老板娘在身后唠唠叨叨的叮咛注意安全,像家里的老妈妈。现在回想起来,那一段经历宛如80年代国内常看的那种日剧,温暖且充满了人情味儿。可惜那公司太小,薪水也低,没能留住我这个只看钱的打工仔,“非我族裔其心必异”他们应该这么说我。

加拿大这边直接切入的是大公司,所以体会到的只能大企业的经历。

相对而言,加拿大的工作轻松很多。刚到加拿大的时候按点儿下班,下午5点顶着太阳离开公司,居然有点儿无所适从的感觉,在日本工作那八年里面这样的场景非常罕见,而在加拿大居然成了常态。习惯了日本的早出晚归“免费加班”,再面对加拿大的职场,下班以后开着车迎着太阳脑子里经常会响起一首歌:太阳...霞光万丈....《翻身农奴把歌儿唱》。
加拿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也都小很多,在新移民免费英语班里曾经和一帮各族裔的移民聊天,谈起加拿大的感受,一个南亚裔的老哥居然说加拿大这里节奏太快工作量太大压力太大,听得我下巴差点儿没掉下来。就好像另一个来自俄国苦寒地区的新移民说的,因为多伦多暖和所以来了。他们的感受应该都是真的,货比货而已。

平均来说日本的劳动强度和压力应该是世界领先级别的,“过劳死”的数量和概率都很高,“过劳死”是日语的写法,其实就是累死。妻子工作的企业里有一位前辈,当时35岁左右,是市场部的一个业务骨干,工作量巨大,某天在下班路上一头栽倒再也没起来,撇下妻子和孩子。听到这个消息让人唏嘘不已,几个月前还一起出去钓鱼,那么一个精力旺盛的家伙,一下就没了。日本的企业都比较忌讳自己的员工被判定为“过劳死”,经常是给家属多一些钱息事宁人,所以说政府统计发布的“过劳死”数量显然会有水份。

职场氛围方面,加拿大的职场更趋向于各自独立,有点像工厂里的生产线,零件到手里的时候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在手里多长时间,离开时是个什么样子,界限分明。每个人都是在独立的工作,不要指望你的同事多一只眼帮你瞅着,自然你也不用费心去看着别人该管的事。
同事之间独立,员工和雇主之间也独立,也可以说是冷酷缺乏温情。作为员工只为这份薪水工作,出卖劳动力,什么“忠诚、献身”,也就说说罢了,到点下班,多做就算钱。公司那边也是一样,按照国内学过的那些原理来说,就是单纯的收买劳动力,剥削剩余价值,一旦没有剩余价值可剥削,对不起,白白,大家都是自由的,这是个自由的国家。
在自由的国家里自由的剥削被剥削,到了点儿自由的下班,不给钱不多干,甚至给钱也不愿多干,这一点西洋人表现得格外突出,给钱也不愿意多做,个人时间宝贵,不卖。

由于是移民国家,在加拿大工作的时候团队也是万国军,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的新老移民,混合着一些本地出生的各族裔人士,南腔北调那叫一个热闹。不同族裔的人身上带着或多或少的族裔特性,会有多种多样的交往方式。同一件事儿拿到桌面上,可以招来各种各样的看法,这一点和日本不同,单一民族的日本,统一的民族性会让一个问题有一个压倒多数的共同答案,曾经就一些新闻事件自行采访过周围的日本同事,比如说这件事我自己的看法是A,但是几乎所有的日本同事都是B,惊人的整齐划一,仿佛事先商量过似的。

这种差异在职场上会衍生出不同的工作和交流方式,也算得上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的人群,自然会构成不同的交流方式和工作环境。

+++++++
有空继续写。

lisaen : 2013-03-05#35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我要是你,我直接呆日本。
why?

lisaen : 2013-03-05#36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看看日本人移民加拿大的比例,就知道差距了。

恕我愚钝,您是想说。。。。。??

lisaen : 2013-03-05#37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日本的所得税低的不可思议!!我羡慕在日本生活的人.
加拿大不太适合女人生活,很多女人被要求出去挣钱
总之,在日本生活习惯的人,不会适应加拿大的!加拿大是一个奋斗中的国家,不是一个能很享受的国家.
我来加拿大5年了,老公因为是公派的,虽然我没有为金钱方面的事情烦恼过,公司提供住房,伙食费(按照去饭店吃饭的标准),飞机票(最多一年4次回亚洲)但是仍然感觉生活水平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
两个国家差距太大了!
你在日本哪里啊,如果是关西,或者九州,四国就不要担心辐射了.日本真的很好.
说实在的,40年之后我和老公都退休了,都打算去日本或者台湾养老了

不知道这是不是又是围城效应,如果说养老的话留在日本没什么问题,但对于正值奋斗的年龄来讲,日本的工作压力真的不是一般的大。如楼上有人回复里面说的,天没见黑能下班?简直天方夜谭。我家现在的晚饭时间通常都是在23点~00:30的时间带,这都算好的了,我还听说过每天只有4,5个小时能回家睡觉,剩余时间都在公司的。别的不说,年龄越来越大,时间长了谁都受不了的。

另外看描述你老公的福利待遇应该是不错的,不知道生活水平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该如何理解呢?

lisaen : 2013-03-05#38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我觉得楼住的条件不是很好,申请加拿大移民应该把握不大.既然都已经在日本呆了那么多年了,问什么不先拿到永住在考虑移民加拿大呢...

冒昧问一下您说的条件不是很好是指无工作经验还是专业方向还是。。。。?移民加拿大暂时只是个想法,还没有提上日程。永住肯定是要先申请的。

lisaen : 2013-03-05#39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就着这帖子再写点儿,等有空再写,规整一下弄成个整篇给两边都看着人家院子里草绿的人一个参考。
其实两边各有各的好,俗话说“这山望着那山高”。
============

衣食住行。

衣。对于亚裔女性来说日本是天堂,东京是亚洲服装时尚旋风的中心,涩谷是风眼。服装的设计和剪裁都符合东方女性的气质和身材。加拿大这边时装大都是符合西洋人的身材,咱东方女性往往没那么大的容量,撑不起来,西洋女人穿着好看,咱未必。尤其是身材娇小的女性,在加拿大有时候不得不去童装部。
男性加拿大这边还好一些,选择比日本多,但身材瘦小的男性也一样麻烦,容易买不到小码的鞋和衣服。

食。日本的饮食量少而精,精美精致,清淡,尤其是偏远小城市的口味更清淡,刚去日本的时候总结为“盐不咸糖不甜”,但至少看上去比加拿大这边健康。
加拿大这边食材要比日本便宜很多,尤其是水果,和日本比加拿大的水果便宜的不要钱似的,但是味道要远远差于日本的,日本上好的桃子5刀一个,加拿大这边冬天里贵的桃子也不过3刀一磅,不可能一个味道。
食材方面,感觉加拿大离中国更近,众多的华人超市能买到原汁原味的中国食材,很多东西在日本非常难搞到。兴许是因为日本食品和中国食品比较接近容易适应,所以日本没有加拿大这边这么多的华人食品超市。
餐馆,加拿大这边有太多的中国餐馆,真正的中国菜,东南西北各个流派,口味纯正。日本也有很多“中华料理”,几乎是无一例外的掺着日本料理的味道,似乎是日本酱汤的味道。

住。日本的住房小巧而精良,当年我住的地方附近重建一所2层的房子,每天路过都能看到进展,看上去简直就是在建一个要塞,所有东西都搞得那么瓷实,也是没办法,地震太多。新建的Condo结构很合理,空间的利用率远高于加拿大的房子。
加拿大,大,粗大,面积没得说,尤其是住house,傻大憨粗。我现在住这house,若要在日本达到这种面积,一个小职员的薪水是不可能实现的。

行。加拿大这边也是透着一个大,2升以上的车在日本就算大排量汽车,牌号都有区别,车辆税车检费都要贵出一些。而2升的车在加拿大则显得很不给力,日本还有排量0.66升的小型汽车,分类为“轻自动车”,费用更便宜,跑起来也挺快。
东京这种大城市,汽车不是必需品,更像是奢侈品,我在东京的时候汽车几乎就是周末出去玩儿才用,平日整天停在楼下车位上,那车位每月要120刀,东京周围,算非常便宜的了。
东京的公交系统发达而且准时,高峰期地铁里很拥挤,所以我宁可风吹雨淋也把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那些年里基本没怎么用公交。
加拿大汽车是必需品,夫妻各自一辆车很正常。路宽道远,高速公路上开120-140很稀松,开多块基本取决于你车子的性能和敢于藐视法律的勇气。刚来加拿大的时候总也开不快,在日本习惯了,时速过100就本能的害怕起来。对大多伦多周围的公交没什么概念,这些年了也没座过GO-train.

“这山望着那山高”确实是!感谢前辈进来拔草!搬个板凳等前辈继续分解:wdb37:

lisaen : 2013-03-05#40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刚来加拿大的时候感觉就像从"高尚社区"搬进了"downtown",心里难过极了...只有考证经常旅游,回国,上网等治疗心灵的创伤.不过我坚持了下来,然后发现加拿大也有一些好的东西.
所以,人是很贱的,没有受不了的罪!
相信再住两,三年加拿大,会发现更多的正面的东西.说不定以后还能找个加拿大的工作,认识一些帅哥美女.
有一点很重要,加拿大人比日本人开朗,加拿大的职场氛围比日本轻松.如果为孩子教育着想,加拿大比日本好

加拿大的正式工作不太好找吗?

mogusaen : 2013-03-05#41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我在日本的时候也是朝九晚九,每天最早九点下班。半夜下班也是常事。

在日本,员工辛勤工作的前提是工作有保障,公司除非迫不得已不会裁人。

加拿大基本上都是泥饭碗,随时会让你走人。所以员工也没必要太努力。

明日香 : 2013-03-07#42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哈哈,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感受阿。
我在东京工作过8年,下飞机第三天上班,人到了加拿大日本工资还没停,其间跳槽换工作也都是没有间隔的无缝连接。
其间经历过各种企业,家庭作坊式的、中等纯日式的、全球前50的跨国企业日本分公司,都有。对日本的人文习惯算是有些了解,日语基本上可以和日本人骂街没问题,当初若想入日本籍只是一张申请的事儿。。
在日本作为一个上班族比较辛苦,在这8年里,几乎没有过顶着太阳下班的时候,8点到家算是早的。晚上9点地铁挤满了下班人。方便面当晚餐不算事儿,业余生活、爱好、嗯,也有一些,无论如何,每年剩下的钱倒是不少。

现在加拿大已经生活了6年,状况,不多说了。

年轻的时候更适合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混几年,年轻体力好,多点儿见识多存些钱,日本是一个把东西方文化融合得很好的地方,尤其是东京。
年龄大一些后,加拿大似乎更好一些,这地方养人,6年里吃过的方便面不超过个位数。
当然,若不用工作也不愁钱,日本兴许更好一些,真要那样我就两边各住半年,哈,发梦呢。

两个国家各有利弊,不能硬性对比。
对我来说,这个话题要是扯起来,有太多的可说了......

我怎么没觉得日本有那么大的压力呀!我在东京10几年也没吃过方便面呀,来加拿大也不吃方便面的,这可能是生活习惯吧。

stang : 2013-03-07#43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这几天零零碎碎又写了点儿,完全是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还是关于工作
+++++++++++++
对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在一个地方生活,工作应该是最重要的。说高调点儿那叫回报社会自我价值实现,说通俗点,养家糊口,老话儿那叫饭辙。
记得04年在温哥华登陆的时候到一个香港人开的小店去买东西,和老板攀谈起来,老板有句话印象很深“到哪里都是一份工啦~~”

找工作的难易程度很难比较,每个人的条件不同,境遇不同,机会也不同。
一个做榻榻米的手艺人在日本很容易可以找到工作,但到了加拿大重操旧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反过来也一样,一个修枪的Gun smith,到了日本恐怕也得改行,(日本的刀枪管理在所有的发达国家里大概是最严格的。)

无论是日本还是加拿大,找工作的难易程度都和年景有关。2000年之前IT泡沫还没破的时候,全球IT用工荒,那个时候工作好找的很,美国加拿大自然不必说,日本也一样。当时日本的猎头公司大批从海外招聘IT技术人员,甚至标准降低到不要求会日语。同样,2006-2007,金融风暴之前那两年,加拿大的失业率降到30年最低点,大把的工作机会。等09-10年金融风暴吹过之后,是否找得到工作已经不是能力问题或者努力的问题了,基本上就是没工作可找。
最近这两年日本的失业率一直很高,找工作应该不那么容易。日本的失业率算法和加拿大不同,在家里不工作的妻子不算入失业率,日语把这叫做“专业主妇”,专业,也算是一份工作,所以不算失业。

找工作的一些细节方面这两个国家之间有很多差异,比如说年龄和性别歧视问题。日本可以白纸黑字的在招聘启事上说明要什么性别多少年龄以下,这在加拿大是违法的。加拿大法律规定不许写出来说出来,实际面试的时候也不会问年龄、婚姻状况、种族、信仰这些东西,但可以绕过法律一样把问题问了。比如问问你啥时候大学毕业的,年龄基本就能估计出来,种族性别一目了然,藏也藏不住。有的华人入籍后改名改性,从姓名上看不出种族,据说换一个全洋的名字以后拿到面试机会的概率会提高。

海外职场上的华人们经常提到的另一个问题是“玻璃天花板”,有的人并不认为这东西存在,有的人则会引入种族歧视的元素来探讨这个问题。
在日本,遇到过一些高职位的中国人,几乎都是多年生活在日本的日本通,业务方面能力自然不用说,日语可以和日本人天南地北神侃。语言能力是必需条件,但仅仅有语言也不够,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行为方式上的融入。加拿大这边也一样,你英语可以很好,可以对着英语是母语的红脖骂街,但是有些东西不是仅仅语言好就可以的,比如说同龄人谈起冰球、橄榄球、各种运动,还有音乐、文学,80年代的某一年哪一次成为话题的赛事或者新闻,小时候流行的东西,等等。这些东西看似和工作无关,确实,如果仅仅是面对技术或者体力问题,基本无关,但若想做到“只管人不做事儿”的管理阶层,这些东西就很有关了。
就我有限的视野来看,加拿大这边的“玻璃天花板”貌似比日本的高一些,也薄一些。

在工作或者说“谋生”这方面,对华人来说,加拿大更容易依靠母语去谋生,这一点在日本很难做到。加拿大,尤其是温、多两地,大量的华裔居民还有华裔的聚居区,形成巨大的基于华语的市场。并不仅仅是简单体力或者单纯的技术手艺工作,很多基于语言表达和沟通的工作也可以用中文。比如说买卖房子的经纪人,靠的就是与客户的详细深层次的沟通。温多两地仅仅依靠华人的房地产市场就可以提供数量巨大的工作机会。

在日本也有很多外国人靠母语谋生,当然这个母语基本不会是中文。一些国际企业的外籍主管,在日本就是用英语去工作和生活。甚至想学日语都找不到机会,那一张大白脸配上黄头发蓝眼睛,日本人自然就会主动说英文,日本人很喜欢拿外国人练英文。这就导致这些可怜的白人朋友们在日本多年也学不会几句日本话。记得有一次和一个洋人经理同时被抓违章停摩托车,一起去警署,我给那洋经理当翻译,警察问起来在日本生活了几年?结果我4年那洋经理7年,警察也纳闷,4年的给7年的当翻译?那在日本住了7年的洋人居然说不出整句的日语来。

还有另外一群真正在日本“靠着”母语吃饭的洋人,教英语的老师。不是那种正式学校正式编制的训练有素的专业老师,而是民间英语培训企业,好像“新东方”。那种一对一的英语课价格很贵,曾经有一个美国小伙子给我上课,典型的美国红脖,高中毕业在美国做建筑工人,说不打算回美国了。可以理解,披着高加索人种的外皮,操着一口美式英语,在日本做一个让人高看一眼的美国人,确实好过在美国做红脖。

职场里的种族歧视自然会存在,加拿大也不是没有,只是很淡的感觉,听不见看不到,能微弱的感觉到,只是在加拿大至今还没遇到过针对我的种族歧视。在日本曾经因为中国人的身份而被一个日本同事歧视,那是个典型的日本红脖,这种歧视没什么可说的,没治。还遇到过一个日本经理,最初共事时明显能感觉出他的敌意,后来一次偶然闲聊的机会知道了原因,是多年前在中国某个大城市的酒吧里及其负面的经历,从那以后对中国就有了强烈的负面印象。把这种先入为主的负面印象扳过来不那么容易,大约花了2年时间才做到。

日本人在职场里大部分还是崇尚能力的,这一点加拿大也差不多。曾经有一个不是很熟悉的日本同事抽烟闲聊的时候和我陶瓷,说你们中国人真强啊!我说何出此言呢,他举了一堆公司里的华人的名字,说这些人能力都那么强,中国人都强。我不由得笑了,和他解释了一下,说这些人在中国,就相当于日本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这样的名校的高材生,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自然显得能力拔群,是概率问题,和中国人日本人没关系,中国人和日本人都一样聪明。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
有空的话会继续写一些别的方面的,生活习惯业余爱好什么的,
日本的生活也不都是工作,好玩儿的东西也不少。

chuchu_9 : 2013-03-07#44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继续:


养老
日本和加拿大已经建立了养老金通算协议,在日本工作居住时缴纳的政府养老金以及在加拿大的居住时间所产生的养老金两者可以通算,因为两国都有养老保险的资格时间问题,比如说加拿大居住10年起有资格,日本记得好像是缴满25年有资格,通算后两边联起来,通算前资格都不够的兴许就够了。另外和美国也可以通算,在日美加三国之间工作到退休,最后养老福利能连接起来。
我很想知道如何把日本和加拿大的养老福利连接起来,有什么网址介绍的吗?在哪办理?谢谢!

mogusaen : 2013-03-07#45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我很想知道如何把日本和加拿大的养老福利连接起来,有什么网址介绍的吗?在哪办理?谢谢!

https://www.nenkin.go.jp/n/www//agreement/detail.jsp?id=1058

nssc : 2013-03-07#46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日本除了购物是天堂,适合女性消费的地方,其他地方完全不能和加拿大比,地大物博和弹丸小国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chuchu_9 : 2013-03-08#47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谢谢mogusaen,我好好研究一下。
就不知道对我们不是日本人的外国人是否
适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2013-04-02#48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跟lz情况类似,全家在日本呆了很久了,马上就10年了,最近也在考虑移民加拿大的事情。要是早些年移就好了,现在感觉有些难度了。咨询过一些中介报价至少5万加币起,不知道值得不值得放弃日本的这一切去加拿大重新开始,我的担心跟lz的担心是一样的,也有可能最终回到中国。
你咨询的是哪里的中介?我也在日本,也想去加拿大啊,我也咨询过一个加拿大的中介也给报价5万多,不知道可信不。你能告诉我你咨询的中介情况吗,我想多咨询几家。谢谢!

tss : 2013-04-02#49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正在起诉康尼的在日华人向各位前辈各位朋友问个好!

来日本第8年,一直在欧美公司工作,朝九晚五基本没怎么加过班,刚看了stang的回忆有点感慨自己错过了很多其他风景。

在东京不懂日语只用英语的工作机会也很多,几年下来认识了不少只做英语职位的猎头,这些猎头大多也是外国人,出身比较奇特的一位来自波利尼西亚,去美国读的大学日本读的硕士博士,也是从小闭门读书,经历和我这个中国人很像,还共鸣了一会儿小时候各自对发达国家新奇设备新奇科技的向往。还有一位在日本卖保险卖不动后来改行当猎头的美国黑人,我吹捧他长得很象奥巴马总统一定能同样成功,他也吹捧我当时的创业计划一定能发展出几千人的上市企业,估计是那家咖啡馆子有史以来最无耻的一对顾客。

henryji : 2013-04-02#50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好帖,,,,继续啊。。。

stang : 2013-04-03#51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断断续续抽空又写了点儿,有点儿乱,先凑合着。
#################################

业余生活:玩

“玩”这个概念眼外延很大,一般来说是作为谋生之外的消遣,乃是花钱的买卖。但也有例外,各个领域中的高手经常有“玩”成了职业的,比如说“玩儿音乐”、“玩儿艺术”,到了加拿大才知道,连钓鱼这种看似绝对业余消遣的东西也有人能把它给“玩儿”成职业。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玩儿,就是业余生活,消遣。

以个人在日加两国的经历,日本的业余时间显得短小局促,但无论如何人还是要消遣的,只是和加拿大有内容的区别而已,本质相同。

初到日本的时候还是上个世纪末,那阵子日本的电子产辉煌还在,至少比现在牛一些。。
以当时国内的物价和薪水,老家城市的平均公司大约只有1000多,一个月挣2000已经算很不错,一台手提电脑无论如何也要过万人民币,到了日本,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一台相当不错的手提电脑。
对一个在中国大陆长大喜欢电子产品的年轻人来说,一下子拿着在日本同龄人中也算不错的薪水,掉到了当时全世界最牛的电子产品大国,可想而知。

刚到东京不久就迷上了一个地方,秋叶原。那里是一个街区,聚集着大量的电子产品零售店,可谓是当时全世界电子产品的桥头堡,很多新推出的电子产品的第一件都是在那里买出。当时总结了这么一条,到日本可以不去富士山,但秋叶原不能不逛。刚到日本第一年未满的时候换了个工作,公司就在秋叶原。正中下怀,自己把那一片按照“中央街”分成了两大块四小片,午休时间经常按分区去闲逛。大路边上的大店自不必说,后街甚至胡同巷子里的小店也都摸的清清楚楚。胡同小店里经常能淘到二手的好东西,一个同事花了几十美金淘到了一台二手CISCO的路由器,回来刷新了一下Firmware完全可以正常工作,那个级别东西当时在国内的行市是接近10万人民币。

还有发烧音像店,小店精品多,一对音箱可以标出一个吓人的价钱,手工制作天然樱木的发烧级耳机让人爱不释手。曾经在一个小店闲逛的时候看到这么一个场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先生,和一个差不多年龄的老店员在对比试听两对发烧级的音箱,在浑厚逼真的贝斯独奏到某一个小节的时候两个人同时发出感叹“原来是这样!”,我在旁边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还有一次路过一个以“机器人”为专题的小店,里面全都是孩子们做电子手工的东西,各种线路板元器件小电机接插件应有尽有。想起自己十几岁也愿意捣鼓这些东西的时候,在器材方面的贫乏和资金方面的捉襟见肘,不由得发自内心的感慨:我要是从小生在这个国家该多好。

作为一个电子产品的爱好者,从日本来到加拿大几乎是倒退了好几个时代,在日本经常是不敢去逛电器店,因为好东西新东西实在太多,很容易刺激购买欲导致钱包受伤。加拿大,电器店变成了不愿去,因为实在没什么可看的。也许是年龄变化也有关系,年龄对爱好的影响很大,刚到日本时候不满25岁,喜欢热闹,尤其那种大都市的喧嚣,经常周末去东京涩谷的夜点通宵DISCO,喝酒。后来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喜欢静,原来最喜欢的涩谷变成了避之不及的地方,甚至每次开车路过都要绕路。

在日本电子产品爱好者很多。其中的一个分支是游戏,有几个日本同事,都是40多岁的人,依旧紧跟着PS的游戏,每一款新出的游戏必买必玩,业余的时间精力大都花在这上面。大量的游戏爱好者也导致了“宅男”这个称谓的诞生,以至于现在中文词汇里也常用的“萌”,都是起源于迷恋游戏的日本宅男世界。

作为业余爱好,其他方面的选择也很多,周围有人喜欢打网球,只是较加拿大麻烦很多,周末休息日才有时间,事先还要预约场地。跟着去玩儿了几次没找到感觉。还有钓鱼,有几个朋友都喜欢钓鱼,器材派,一根鱼竿动辄要花4、5百美金,乖乖,掉那么几条小鱼,至于吗。后来到了加拿大,用30多刀的廉价鱼竿照样也从河里拉上来30多磅的三文鱼。当然,器材也还是很重要的。

滑雪,和加拿大一样,日本的冬天也有好多非常出色的滑雪场,周围打网球那帮人很多也迷恋这个。可惜对滑雪也不怎么敢冒,有一次滑雪弄伤了腿,直到多年后在加拿大玩儿铁人三项的时候才显现出那次严重扭伤留下的后遗症。

Camping,在日本Camping也是一个普及的娱乐项目,郊外很多收费的营地。Camping这东西是典型的北美舶来品,日本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经济腾飞以后渐渐发展成熟起来,很多人也是乐此不疲。对我来说更喜欢“野”Camping。

到日本一年多的时候凭着到日本才开学的蹩脚日语考到了日本的摩托车驾照,当时日本同事都很惊讶:“你?这日语水平也能考到驾照?”。从那以后摩托车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算是爱好,也算是交通工具。从最初的400cc,到后来再考试升级驾照升级摩托。每天都是摩托车通勤,地铁一年也用不上几次,倒是对东京的道路熟悉得很。因为摩托车姿势所限,很难随手查地图,那时候也没有发达的GPS,最好的方法就是事先背住地图,以至于对东京那蜘蛛网一样复杂的道路的了解程度让本地的日本同事都自愧不如。

那是个拉风的时代,胯下一辆1.1升的大排量摩托行走江湖招摇过市,黑皮茄克黑皮裤黑皮靴,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内人坐在后座上长发飘飘...拉风,灰肠拉风。长登之前必须卖掉心爱的坐骑的时候有些伤感,看着自己的铁马被搬上一辆小卡车渐渐远去,心情郁闷。放弃的不仅仅是一辆摩托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辆摩托尚且如此,由此也可以理解很多新移民放弃过去的失落。

到了加拿大发现日本的摩托车驾照加拿大不认可,不像汽车驾照那样可以直接换成加拿大的G,也发觉加拿大这个地方车速太快,太危险,另外半年冬天无法玩,于是作罢。原本留着一笔钱要到加拿大买哈雷机车来的,结果变成了现在的坐骑,手动档4轮小红马Mustang,“Stang”就是这种车子的爱称,有这么一个说法:美国长大的男孩子从小都有两个梦,一个是哈雷机车,另一个就有拥有一辆“野马”。
从日本带来的那顶头盔依旧在地下室的某个角落,兴许,某一年的某一天会重新开始哈雷机车的生活。

对于喜爱摩托车的人,摩托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作为爱好,非常享受下班以后在高速公路上的狂飙,一天的工作再怎么辛苦压力,下班路上飚一飚摩托车心情能畅快很多。
在日本时候参加了一个摩托车俱乐部,俱乐部里我是唯一的外国人。好季节的时候俱乐部组织一起出去跑路touring。基本上都是在跑路,所谓的目的地兴许只是一个远郊的温泉甚至只是去某个远郊的某种著名食品的产地尝个鲜。大家都是摩托车爱好者,乐趣都在“跑路”本身。一个40多岁的老哥,喜欢洗过温泉以后来一大罐啤酒再上路,他那辆加拿大生产“返销”回日本的雅马哈大排量摩托车,由于没有日本本土车的发动机限速,动辄就飚到220以上。据这个家伙自己说,十几岁一起开始玩儿摩托的伙伴几乎死光了。

单身时候最喜欢的是一个人开着那种美式巡航摩托车,后面捆着一套便携的野营设备,走到哪儿算哪儿,不住收费的营地,随便找地方“野camping”。这在日本不违法。伊豆半岛是最爱,在那里很多荒郊野外的山里野营过。一个人在方圆十几公里没有人家的野山沟里躺着看星星,也是一种心境。当时还写过一些心情手记以及一路风光人物的感受。
后来有了女朋友结了婚,Camping出行换成了四轮,也不能野camping了,内人说害怕。

到了加拿大以后业余时间充裕,玩儿的条件也方便了很多,比如说钓鱼,三文鱼洄游的季节下了班到河边就能钓,加拿大人少地多,相对自然资源丰富得很。
钓鱼的时候看到有人在玩儿皮划艇,觉得那东西有点儿意思,查了一下俱乐部费用也不贵。后来有几次下大雨以后去钓鱼,发现河口皮划艇俱乐部那片的水脏得很,实在没勇气一头栽到这样的水里去,于是作罢。

滑冰,冬天市里有免费露天冰场,有生以来第一次穿上冰刀是在加拿大,好在小时候有点儿轮滑的基础,适应的还算快。加拿大这地方老百姓都用冰球刀来娱乐,球刀前后都是圆头,很难做出花样动作,于是搜遍了大多地区才找到一家能买到成年男人用的花样冰刀的商店,一般的体育用品店根本不经营男人的花刀。照着地址找到了店,一进门脸红脖子粗,满眼的裙子、头饰、长筒袜,这简直就是女孩子的服装店嘛,弄得跟异装辟似的。墙上花样冰刀林良满目,都是女孩子的。红着脸问店员,店员也似乎有点儿诧异:“给自己买?”好歹总算糊弄到了花刀,只可惜年事已高,摔得满地找牙顶多也就练出一周跳,想练出“后外点冰半个月跳”这辈子也甭想了。

到加拿大不久以后戒了烟,香烟这东西是很多人的业余爱好。对于烟民来说日本可算是发达国家中最宽松之一,不但价格便宜,限制也少,餐馆里都有分吸烟席和禁烟席。但是加拿大香烟相当贵,也找不到地方抽。在加拿大第一次室内抽烟是买了自己的House,拿到钥匙那天进到自己的房子里第一件事儿就是抽根烟,这烟抽得也忒贵了点儿。

戒烟以后不知不觉的长肉,大体上戒烟都会引起发胖,直到有一天意识到了问题,大夫说血胆固醇高了。于是下决心开始控制饮食锻炼身体,游泳+滑冰,地下室搞了一些健身器材,哑铃、沙袋什么的,出门尽量骑自行车。加拿大的社区游泳池可算是物美价廉,200刀年票,市里十几个社区游泳池和室内冰场都包含在内,有的城市只需要100刀,还有的城市免费。
经过2年的坚持,拿掉了40磅体重,也练就了一颗有力的小心脏。有一次体检,躺下不动居然心跳只有44下,把小护士吓一跳。在这种状态下偶然遇到了另一种极其具有魅力的业余爱好:铁人三项。

最初是练了练跑步,匆忙上马,试水玩儿了一次奥运距离的三项赛,上瘾,后来就成为了一种全方位的生活方式,从运动到饮食起居。

大多地区周围每年各种距离的铁人三项赛很多,一大批民间爱好者支持着这项运动。这两年每年都会参加2场赛事,下一场是去美国,也算“出国比赛”了。这爱好花销不小,设备方面,仅公路自行车入门级的要过千刀,若是铁人赛专用的自行车最低的入门价也要2500以上,在自行车上花销近万的人不算稀有。每次比赛要报名费,从一百刀到上千刀的都有,地点远一点的赛事还要住宿,基本上算得上一趟旅行。希望有朝一日能带着这套铁人三项的行头去这项运动的发源地夏威夷去“旅行”一次。
参加过这些赛事,发现这种自己掏钱买设备自己出参赛费的民间选手里面很少能看见华人的身影。咱们华人整体上勤俭爱劳动,但似乎不怎么爱运动。

内人到了加拿大以后多出了许多爱好,园艺家居算是两个重头戏,对我来说这两项更多的是体力。

长登加拿大不到一年的时候买下了现在的House,从此开始了各种各样的Project。从屋里到屋外从房顶到地下室,从小就自诩不错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这栋将近30年的老房子里四处都留下了可以用来吹牛的大小项目。加拿大人工费很贵,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取暖炉上装一个加湿器,加湿器本身一般价格也就一、两百,但是安装的费用却要三、四百,即便是咱们勤劳肯干薄利多销的同胞,也至少要一百五。

经过这些年的磨练,基本已经练成了半专业级别的装修工人,木工、电工、瓦工、管子工。焊接铜自来水管和贴墙砖地砖这种颇有些难度的工种都可以做得来。目前的一个项目历来最浩大:全部重建主洗澡间,包括更换换所有墙板,改动所有的上下水,重帖全部瓷砖,重建淋浴间...包含了几乎所有室内装修手艺。发觉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乐趣,上瘾。
如果算经济账,这次Project节约下的手工费用一定会超过一万刀以上,省下的钱可以用来买点枪支弹药什么的。这又是另一个加拿大可以拥有的爱好,合法的拥有枪支,无论是打靶还是打猎。这方面好还是少说为妙。

园艺,最初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去做。House刚接手的时候后院一片荒凉杂草遍地,第一个园艺项目就是全部重建草坪,从下种子开始。后来渐渐喜欢上了园艺,花花草草蔬菜瓜果。人毕竟是大自然的生灵,与土壤、植物这些东西零距离接触,算得上是一种“接地气”,在心态上是一种放松和修行,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起谦卑之心。

唠唠叨叨写了这么些,多是一些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以及来自于那个视角的见闻与感受。即便是同样的事物和同样的视角,感受也会不同,那是因为大家面对生活的态度不同。

态度决定一切。

NM的马甲 : 2013-04-03#52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断断续续抽空又写了点儿,有点儿乱,先凑合着。
#################################

业余生活:玩

“玩”这个概念眼外延很大,一般来说是作为谋生之外的消遣,乃是花钱的买卖。但也有例外,各个领域中的高手经常有“玩”成了职业的,比如说“玩儿音乐”、“玩儿艺术”,到了加拿大才知道,连钓鱼这种看似绝对业余消遣的东西也有人能把它给“玩儿”成职业。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玩儿,就是业余生活,消遣。

以个人在日加两国的经历,日本的业余时间显得短小局促,但无论如何人还是要消遣的,只是和加拿大有内容的区别而已,本质相同。

初到日本的时候还是上个世纪末,那阵子日本的电子产辉煌还在,至少比现在牛一些。。
以当时国内的物价和薪水,老家城市的平均公司大约只有1000多,一个月挣2000已经算很不错,一台手提电脑无论如何也要过万人民币,到了日本,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一台相当不错的手提电脑。
对一个在中国大陆长大喜欢电子产品的年轻人来说,一下子拿着在日本同龄人中也算不错的薪水,掉到了当时全世界最牛的电子产品大国,可想而知。

刚到东京不久就迷上了一个地方,秋叶原。那里是一个街区,聚集着大量的电子产品零售店,可谓是当时全世界电子产品的桥头堡,很多新推出的电子产品的第一件都是在那里买出。当时总结了这么一条,到日本可以不去富士山,但秋叶原不能不逛。刚到日本第一年未满的时候换了个工作,公司就在秋叶原。正中下怀,自己把那一片按照“中央街”分成了两大块四小片,午休时间经常按分区去闲逛。大路边上的大店自不必说,后街甚至胡同巷子里的小店也都摸的清清楚楚。胡同小店里经常能淘到二手的好东西,一个同事花了几十美金淘到了一台二手CISCO的路由器,回来刷新了一下Firmware完全可以正常工作,那个级别东西当时在国内的行市是接近10万人民币。

还有发烧音像店,小店精品多,一对音箱可以标出一个吓人的价钱,手工制作天然樱木的发烧级耳机让人爱不释手。曾经在一个小店闲逛的时候看到这么一个场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先生,和一个差不多年龄的老店员在对比试听两对发烧级的音箱,在浑厚逼真的贝斯独奏到某一个小节的时候两个人同时发出感叹“原来是这样!”,我在旁边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还有一次路过一个以“机器人”为专题的小店,里面全都是孩子们做电子手工的东西,各种线路板元器件小电机接插件应有尽有。想起自己十几岁也愿意捣鼓这些东西的时候,在器材方面的贫乏和资金方面的捉襟见肘,不由得发自内心的感慨:我要是从小生在这个国家该多好。

作为一个电子产品的爱好者,从日本来到加拿大几乎是倒退了好几个时代,在日本经常是不敢去逛电器店,因为好东西新东西实在太多,很容易刺激购买欲导致钱包受伤。加拿大,电器店变成了不愿去,因为实在没什么可看的。也许是年龄变化也有关系,年龄对爱好的影响很大,刚到日本时候不满25岁,喜欢热闹,尤其那种大都市的喧嚣,经常周末去东京涩谷的夜点通宵DISCO,喝酒。后来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喜欢静,原来最喜欢的涩谷变成了避之不及的地方,甚至每次开车路过都要绕路。

在日本电子产品爱好者很多。其中的一个分支是游戏,有几个日本同事,都是40多岁的人,依旧紧跟着PS的游戏,每一款新出的游戏必买必玩,业余的时间精力大都花在这上面。大量的游戏爱好者也导致了“宅男”这个称谓的诞生,以至于现在中文词汇里也常用的“萌”,都是起源于迷恋游戏的日本宅男世界。

作为业余爱好,其他方面的选择也很多,周围有人喜欢打网球,只是较加拿大麻烦很多,周末休息日才有时间,事先还要预约场地。跟着去玩儿了几次没找到感觉。还有钓鱼,有几个朋友都喜欢钓鱼,器材派,一根鱼竿动辄要花4、5百美金,乖乖,掉那么几条小鱼,至于吗。后来到了加拿大,用30多刀的廉价鱼竿照样也从河里拉上来30多磅的三文鱼。当然,器材也还是很重要的。

滑雪,和加拿大一样,日本的冬天也有好多非常出色的滑雪场,周围打网球那帮人很多也迷恋这个。可惜对滑雪也不怎么敢冒,有一次滑雪弄伤了腿,直到多年后在加拿大玩儿铁人三项的时候才显现出那次严重扭伤留下的后遗症。

Camping,在日本Camping也是一个普及的娱乐项目,郊外很多收费的营地。Camping这东西是典型的北美舶来品,日本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经济腾飞以后渐渐发展成熟起来,很多人也是乐此不疲。对我来说更喜欢“野”Camping。

到日本一年多的时候凭着到日本才开学的蹩脚日语考到了日本的摩托车驾照,当时日本同事都很惊讶:“你?这日语水平也能考到驾照?”。从那以后摩托车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算是爱好,也算是交通工具。从最初的400cc,到后来再考试升级驾照升级摩托。开着一辆1.1升的大排量摩托行走江湖,地铁一年也用不上几次,倒是对东京的道路熟悉得很。因为摩托车姿势所限,很难随手查地图,那时候也没有发达的GPS,最好的方法就是事先背住地图,以至于对东京那蜘蛛网一样复杂的道路的了解程度让本地的日本同事都自愧不如。

作为爱好,很享受下班以后在高速公路上的狂飙,一天的工作再怎么辛苦压力,下班路上飚一飚摩托车心情能畅快很多。
参加了一个摩托车俱乐部,俱乐部里我是唯一的外国人。好季节的时候俱乐部组织一起出去跑路touring。基本上都是在跑路,所谓的目的地兴许只是一个远郊的温泉甚至只是去某个远郊的某种著名食品的产地尝个鲜。大家都是摩托车爱好者,乐趣都在“跑路”本身。一个40多岁的老哥,喜欢洗过温泉以后来一大罐啤酒再上路,他那辆加拿大生产“返销”回日本的雅马哈大排量摩托车,由于没有日本本土车的发动机限速,动辄就飚到220以上。据这个家伙自己说,十几岁一起开始玩儿摩托的伙伴几乎死光了。

单身时候最喜欢的是一个人开着那种美式巡航摩托车,后面捆着一套便携的野营设备,走到哪儿算哪儿,不住收费的营地,随便找地方“野camping”。这在日本不违法。伊豆半岛是最爱,在那里很多荒郊野外的山里野营过。一个人在方圆十几公里没有人家的野山沟里躺着看星星,也是一种心境。当时还写过一些心情手记以及一路风光人物的感受。
后来有了女朋友结了婚,Camping出行换成了四轮,也不能野camping了,内人说害怕。

到了加拿大以后业余时间充裕,玩儿的条件也方便了很多,比如说钓鱼,三文鱼洄游的季节下了班到河边就能钓,加拿大人少地多,相对自然资源丰富得很。
钓鱼的时候看到有人在玩儿皮划艇,觉得那东西有点儿意思,查了一下俱乐部费用也不贵。后来有几次下大雨以后去钓鱼,发现河口皮划艇俱乐部那片的水脏得很,实在没勇气一头栽到这样的水里去,于是作罢。

滑冰,冬天市里有免费露天冰场,有生以来第一次穿上冰刀是在加拿大,好在小时候有点儿轮滑的基础,适应的还算快。加拿大这地方老百姓都用冰球刀来娱乐,球刀前后都是圆头,很难做出花样动作,于是搜遍了大多地区才找到一家能买到成年男人用的花样冰刀的商店,一般的体育用品店根本不经营男人的花刀。照着地址找到了店,一进门脸红脖子粗,满眼的裙子、头饰、长筒袜,这简直就是女孩子的服装店嘛,弄得跟异装辟似的。墙上花样冰刀林良满目,都是女孩子的。红着脸问店员,店员也似乎有点儿诧异:“给自己买?”好歹总算糊弄到了花刀,只可惜年事已高,摔得满地找牙顶多也就练出一周跳,想练出“后外点冰半个月跳”这辈子也甭想了。

到加拿大不久以后戒了烟,香烟这东西是很多人的业余爱好。对于烟民来说日本可算是发达国家中最宽松之一,不但价格便宜,限制也少,餐馆里都有分吸烟席和禁烟席。但是加拿大香烟相当贵,也找不到地方抽。在加拿大第一次室内抽烟是买了自己的House,拿到钥匙那天进到自己的房子里第一件事儿就是抽根烟,这烟抽得也忒贵了点儿。

戒烟以后不知不觉的长肉,大体上戒烟都会引起发胖,直到有一天意识到了问题,大夫说血胆固醇高了。于是下决心开始控制饮食锻炼身体,游泳+滑冰,地下室搞了一些健身器材,哑铃、沙袋什么的,出门尽量骑自行车。加拿大的社区游泳池可算是物美价廉,200刀年票,市里十几个社区游泳池和室内冰场都包含在内,有的城市只需要100刀,还有的城市免费。
经过2年的坚持,拿掉了40磅体重,也练就了一颗有力的小心脏。有一次体检,躺下不动居然心跳只有44下,把小护士吓一跳。在这种状态下偶然遇到了另一种极其具有魅力的业余爱好:铁人三项。

最初是练了练跑步,匆忙上马,试水玩儿了一次奥运距离的三项赛,上瘾,后来就成为了一种全方位的生活方式,从运动到饮食起居。

大多地区周围每年各种距离的铁人三项赛很多,一大批民间爱好者支持着这项运动。这两年每年都会参加2场赛事,下一场是去美国,也算“出国比赛”了。这爱好花销不小,设备方面,仅公路自行车入门级的要过千刀,若是铁人赛专用的自行车最低的入门价也要2500以上,在自行车上花销近万的人不算稀有。每次比赛要报名费,从一百刀到上千刀的都有,地点远一点的赛事还要住宿,基本上算得上一趟旅行。希望有朝一日能带着这套铁人三项的行头去这项运动的发源地夏威夷去“旅行”一次。
参加过这些赛事,发现这种自己掏钱买设备自己出参赛费的民间选手里面很少能看见华人的身影。咱们华人整体上勤俭爱劳动,但似乎不怎么爱运动。

内人到了加拿大以后多出了许多爱好,园艺家居算是两个重头戏,对我来说这两项更多的是体力。

长登加拿大不到一年的时候买下了现在的House,从此开始了各种各样的Project。从屋里到屋外从房顶到地下室,从小就自诩不错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这栋将近30年的老房子里四处都留下了可以用来吹牛的大小项目。加拿大人工费很贵,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取暖炉上装一个加湿器,加湿器本身一般价格也就一、两百,但是安装的费用却要三、四百,即便是咱们勤劳肯干薄利多销的同胞,也至少要一百五。

经过这些年的磨练,基本已经练成了半专业级别的装修工人,木工、电工、瓦工、管子工。焊接铜自来水管和贴墙砖地砖这种颇有些难度的工种都可以做得来。目前的一个项目历来最浩大:全部重建主洗澡间,包括更换换所有墙板,改动所有的上下水,重帖全部瓷砖,重建淋浴间...包含了几乎所有室内装修手艺。发觉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乐趣,上瘾。
如果算经济账,这次Project节约下的手工费用一定会超过一万刀以上,省下的钱可以用来买点枪支弹药什么的。这又是另一个加拿大可以拥有的爱好,合法的拥有枪支,无论是打靶还是打猎。这方面好还是少说为妙。

园艺,最初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去做。House刚接手的时候后院一片荒凉杂草遍地,第一个园艺项目就是全部重建草坪,从下种子开始。后来渐渐喜欢上了园艺,花花草草蔬菜瓜果。人毕竟是大自然的生灵,与土壤、植物这些东西零距离接触,算得上是一种“接地气”,在心态上是一种放松和修行,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起谦卑之心。

唠唠叨叨写了这么些,多是一些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以及来自于那个视角的见闻与感受。即便是同样的事物和同样的视角,感受也会不同,那是因为大家面对生活的态度不同。

态度决定一切。


牛人:wdb17:

Duffy : 2013-04-03#53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有,数量不多,早些年很多在日华人放弃了到手的移民纸或者枫叶卡。
先申请吧,别想太多,填表交费,然后全当没这事儿,以后再说。
后路留好,做到可进可退。加拿大是你在日本的退路,反过来也一样。

可以请教一下先填什么表吗?

卡城欣欣 : 2013-04-04#54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不知道这是不是又是围城效应,如果说养老的话留在日本没什么问题,但对于正值奋斗的年龄来讲,日本的工作压力真的不是一般的大。如楼上有人回复里面说的,天没见黑能下班?简直天方夜谭。我家现在的晚饭时间通常都是在23点~00:30的时间带,这都算好的了,我还听说过每天只有4,5个小时能回家睡觉,剩余时间都在公司的。别的不说,年龄越来越大,时间长了谁都受不了的。

另外看描述你老公的福利待遇应该是不错的,不知道生活水平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该如何理解呢?

如果您现在的工作时间那么长,那还是加拿大的工作比日本好多了.加拿大这里的工作肯定比你们现在的工作轻松.当时我男朋友在东京的一个外资公司(欧洲),所以加班没有那么可怕.
加拿大的生活水平不如日本,衣食住行里面,只有"住"比日本舒服,其余三项都比日本差很多!偏偏我不喜欢住大房子,所以我自身认为,日本的生活挺享受的.

卡城欣欣 : 2013-04-04#55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加拿大的正式工作不太好找吗?

当下,加拿大的正式工作容易得到.因为,大宗商品和房地产的泡沫还没有破灭.加拿大的财政靠这两个支撑!如果您现在过来,没有问题!
如果一年或者n年后了,就不好说,因为
大宗商品恐怕会因为美元进入上升通道而往下走(长期趋势已经很明显),不妙!
加拿大现在的房地产泡沫不比美国次贷危机前的状态好,只要看一下加拿大家庭的平均负债等一些简单的数据就可以判断出来.可惜,这届政府缺乏远见,或者说,他们只想在任期内经济繁荣即可,几年来一直是泡沫的幕后推手,将来无论硬着陆还是软着陆(必须着陆),都对加拿大这个小国的经济是致命的打击,不妙

卡城欣欣 : 2013-04-04#56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断断续续抽空又写了点儿,有点儿乱,先凑合着。
#################################

业余生活:玩

“玩”这个概念眼外延很大,一般来说是作为谋生之外的消遣,乃是花钱的买卖。但也有例外,各个领域中的高手经常有“玩”成了职业的,比如说“玩儿音乐”、“玩儿艺术”,到了加拿大才知道,连钓鱼这种看似绝对业余消遣的东西也有人能把它给“玩儿”成职业。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玩儿,就是业余生活,消遣。

以个人在日加两国的经历,日本的业余时间显得短小局促,但无论如何人还是要消遣的,只是和加拿大有内容的区别而已,本质相同。

初到日本的时候还是上个世纪末,那阵子日本的电子产辉煌还在,至少比现在牛一些。。
以当时国内的物价和薪水,老家城市的平均公司大约只有1000多,一个月挣2000已经算很不错,一台手提电脑无论如何也要过万人民币,到了日本,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一台相当不错的手提电脑。
对一个在中国大陆长大喜欢电子产品的年轻人来说,一下子拿着在日本同龄人中也算不错的薪水,掉到了当时全世界最牛的电子产品大国,可想而知。

刚到东京不久就迷上了一个地方,秋叶原。那里是一个街区,聚集着大量的电子产品零售店,可谓是当时全世界电子产品的桥头堡,很多新推出的电子产品的第一件都是在那里买出。当时总结了这么一条,到日本可以不去富士山,但秋叶原不能不逛。刚到日本第一年未满的时候换了个工作,公司就在秋叶原。正中下怀,自己把那一片按照“中央街”分成了两大块四小片,午休时间经常按分区去闲逛。大路边上的大店自不必说,后街甚至胡同巷子里的小店也都摸的清清楚楚。胡同小店里经常能淘到二手的好东西,一个同事花了几十美金淘到了一台二手CISCO的路由器,回来刷新了一下Firmware完全可以正常工作,那个级别东西当时在国内的行市是接近10万人民币。

还有发烧音像店,小店精品多,一对音箱可以标出一个吓人的价钱,手工制作天然樱木的发烧级耳机让人爱不释手。曾经在一个小店闲逛的时候看到这么一个场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先生,和一个差不多年龄的老店员在对比试听两对发烧级的音箱,在浑厚逼真的贝斯独奏到某一个小节的时候两个人同时发出感叹“原来是这样!”,我在旁边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还有一次路过一个以“机器人”为专题的小店,里面全都是孩子们做电子手工的东西,各种线路板元器件小电机接插件应有尽有。想起自己十几岁也愿意捣鼓这些东西的时候,在器材方面的贫乏和资金方面的捉襟见肘,不由得发自内心的感慨:我要是从小生在这个国家该多好。

作为一个电子产品的爱好者,从日本来到加拿大几乎是倒退了好几个时代,在日本经常是不敢去逛电器店,因为好东西新东西实在太多,很容易刺激购买欲导致钱包受伤。加拿大,电器店变成了不愿去,因为实在没什么可看的。也许是年龄变化也有关系,年龄对爱好的影响很大,刚到日本时候不满25岁,喜欢热闹,尤其那种大都市的喧嚣,经常周末去东京涩谷的夜点通宵DISCO,喝酒。后来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喜欢静,原来最喜欢的涩谷变成了避之不及的地方,甚至每次开车路过都要绕路。

在日本电子产品爱好者很多。其中的一个分支是游戏,有几个日本同事,都是40多岁的人,依旧紧跟着PS的游戏,每一款新出的游戏必买必玩,业余的时间精力大都花在这上面。大量的游戏爱好者也导致了“宅男”这个称谓的诞生,以至于现在中文词汇里也常用的“萌”,都是起源于迷恋游戏的日本宅男世界。

作为业余爱好,其他方面的选择也很多,周围有人喜欢打网球,只是较加拿大麻烦很多,周末休息日才有时间,事先还要预约场地。跟着去玩儿了几次没找到感觉。还有钓鱼,有几个朋友都喜欢钓鱼,器材派,一根鱼竿动辄要花4、5百美金,乖乖,掉那么几条小鱼,至于吗。后来到了加拿大,用30多刀的廉价鱼竿照样也从河里拉上来30多磅的三文鱼。当然,器材也还是很重要的。

滑雪,和加拿大一样,日本的冬天也有好多非常出色的滑雪场,周围打网球那帮人很多也迷恋这个。可惜对滑雪也不怎么敢冒,有一次滑雪弄伤了腿,直到多年后在加拿大玩儿铁人三项的时候才显现出那次严重扭伤留下的后遗症。

Camping,在日本Camping也是一个普及的娱乐项目,郊外很多收费的营地。Camping这东西是典型的北美舶来品,日本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经济腾飞以后渐渐发展成熟起来,很多人也是乐此不疲。对我来说更喜欢“野”Camping。

到日本一年多的时候凭着到日本才开学的蹩脚日语考到了日本的摩托车驾照,当时日本同事都很惊讶:“你?这日语水平也能考到驾照?”。从那以后摩托车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算是爱好,也算是交通工具。从最初的400cc,到后来再考试升级驾照升级摩托。每天都是摩托车通勤,地铁一年也用不上几次,倒是对东京的道路熟悉得很。因为摩托车姿势所限,很难随手查地图,那时候也没有发达的GPS,最好的方法就是事先背住地图,以至于对东京那蜘蛛网一样复杂的道路的了解程度让本地的日本同事都自愧不如。

那是个拉风的时代,胯下一辆1.1升的大排量摩托行走江湖招摇过市,黑皮茄克黑皮裤黑皮靴,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内人坐在后座上长发飘飘...拉风,灰肠拉风。长登之前必须卖掉心爱的坐骑的时候有些伤感,看着自己的铁马被搬上一辆小卡车渐渐远去,心情郁闷。放弃的不仅仅是一辆摩托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辆摩托尚且如此,由此也可以理解很多新移民放弃过去的失落。

到了加拿大发现日本的摩托车驾照加拿大不认可,不像汽车驾照那样可以直接换成加拿大的G,也发觉加拿大这个地方车速太快,太危险,另外半年冬天无法玩,于是作罢。原本留着一笔钱要到加拿大买哈雷机车来的,结果变成了现在的坐骑,手动档4轮小红马Mustang,“Stang”就是这种车子的爱称,有这么一个说法:美国长大的男孩子从小都有两个梦,一个是哈雷机车,另一个就有拥有一辆“野马”。
从日本带来的那顶头盔依旧在地下室的某个角落,兴许,某一年的某一天会重新开始哈雷机车的生活。

对于喜爱摩托车的人,摩托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作为爱好,非常享受下班以后在高速公路上的狂飙,一天的工作再怎么辛苦压力,下班路上飚一飚摩托车心情能畅快很多。
在日本时候参加了一个摩托车俱乐部,俱乐部里我是唯一的外国人。好季节的时候俱乐部组织一起出去跑路touring。基本上都是在跑路,所谓的目的地兴许只是一个远郊的温泉甚至只是去某个远郊的某种著名食品的产地尝个鲜。大家都是摩托车爱好者,乐趣都在“跑路”本身。一个40多岁的老哥,喜欢洗过温泉以后来一大罐啤酒再上路,他那辆加拿大生产“返销”回日本的雅马哈大排量摩托车,由于没有日本本土车的发动机限速,动辄就飚到220以上。据这个家伙自己说,十几岁一起开始玩儿摩托的伙伴几乎死光了。

单身时候最喜欢的是一个人开着那种美式巡航摩托车,后面捆着一套便携的野营设备,走到哪儿算哪儿,不住收费的营地,随便找地方“野camping”。这在日本不违法。伊豆半岛是最爱,在那里很多荒郊野外的山里野营过。一个人在方圆十几公里没有人家的野山沟里躺着看星星,也是一种心境。当时还写过一些心情手记以及一路风光人物的感受。
后来有了女朋友结了婚,Camping出行换成了四轮,也不能野camping了,内人说害怕。

到了加拿大以后业余时间充裕,玩儿的条件也方便了很多,比如说钓鱼,三文鱼洄游的季节下了班到河边就能钓,加拿大人少地多,相对自然资源丰富得很。
钓鱼的时候看到有人在玩儿皮划艇,觉得那东西有点儿意思,查了一下俱乐部费用也不贵。后来有几次下大雨以后去钓鱼,发现河口皮划艇俱乐部那片的水脏得很,实在没勇气一头栽到这样的水里去,于是作罢。

滑冰,冬天市里有免费露天冰场,有生以来第一次穿上冰刀是在加拿大,好在小时候有点儿轮滑的基础,适应的还算快。加拿大这地方老百姓都用冰球刀来娱乐,球刀前后都是圆头,很难做出花样动作,于是搜遍了大多地区才找到一家能买到成年男人用的花样冰刀的商店,一般的体育用品店根本不经营男人的花刀。照着地址找到了店,一进门脸红脖子粗,满眼的裙子、头饰、长筒袜,这简直就是女孩子的服装店嘛,弄得跟异装辟似的。墙上花样冰刀林良满目,都是女孩子的。红着脸问店员,店员也似乎有点儿诧异:“给自己买?”好歹总算糊弄到了花刀,只可惜年事已高,摔得满地找牙顶多也就练出一周跳,想练出“后外点冰半个月跳”这辈子也甭想了。

到加拿大不久以后戒了烟,香烟这东西是很多人的业余爱好。对于烟民来说日本可算是发达国家中最宽松之一,不但价格便宜,限制也少,餐馆里都有分吸烟席和禁烟席。但是加拿大香烟相当贵,也找不到地方抽。在加拿大第一次室内抽烟是买了自己的House,拿到钥匙那天进到自己的房子里第一件事儿就是抽根烟,这烟抽得也忒贵了点儿。

戒烟以后不知不觉的长肉,大体上戒烟都会引起发胖,直到有一天意识到了问题,大夫说血胆固醇高了。于是下决心开始控制饮食锻炼身体,游泳+滑冰,地下室搞了一些健身器材,哑铃、沙袋什么的,出门尽量骑自行车。加拿大的社区游泳池可算是物美价廉,200刀年票,市里十几个社区游泳池和室内冰场都包含在内,有的城市只需要100刀,还有的城市免费。
经过2年的坚持,拿掉了40磅体重,也练就了一颗有力的小心脏。有一次体检,躺下不动居然心跳只有44下,把小护士吓一跳。在这种状态下偶然遇到了另一种极其具有魅力的业余爱好:铁人三项。

最初是练了练跑步,匆忙上马,试水玩儿了一次奥运距离的三项赛,上瘾,后来就成为了一种全方位的生活方式,从运动到饮食起居。

大多地区周围每年各种距离的铁人三项赛很多,一大批民间爱好者支持着这项运动。这两年每年都会参加2场赛事,下一场是去美国,也算“出国比赛”了。这爱好花销不小,设备方面,仅公路自行车入门级的要过千刀,若是铁人赛专用的自行车最低的入门价也要2500以上,在自行车上花销近万的人不算稀有。每次比赛要报名费,从一百刀到上千刀的都有,地点远一点的赛事还要住宿,基本上算得上一趟旅行。希望有朝一日能带着这套铁人三项的行头去这项运动的发源地夏威夷去“旅行”一次。
参加过这些赛事,发现这种自己掏钱买设备自己出参赛费的民间选手里面很少能看见华人的身影。咱们华人整体上勤俭爱劳动,但似乎不怎么爱运动。

内人到了加拿大以后多出了许多爱好,园艺家居算是两个重头戏,对我来说这两项更多的是体力。

长登加拿大不到一年的时候买下了现在的House,从此开始了各种各样的Project。从屋里到屋外从房顶到地下室,从小就自诩不错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这栋将近30年的老房子里四处都留下了可以用来吹牛的大小项目。加拿大人工费很贵,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取暖炉上装一个加湿器,加湿器本身一般价格也就一、两百,但是安装的费用却要三、四百,即便是咱们勤劳肯干薄利多销的同胞,也至少要一百五。

经过这些年的磨练,基本已经练成了半专业级别的装修工人,木工、电工、瓦工、管子工。焊接铜自来水管和贴墙砖地砖这种颇有些难度的工种都可以做得来。目前的一个项目历来最浩大:全部重建主洗澡间,包括更换换所有墙板,改动所有的上下水,重帖全部瓷砖,重建淋浴间...包含了几乎所有室内装修手艺。发觉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乐趣,上瘾。
如果算经济账,这次Project节约下的手工费用一定会超过一万刀以上,省下的钱可以用来买点枪支弹药什么的。这又是另一个加拿大可以拥有的爱好,合法的拥有枪支,无论是打靶还是打猎。这方面好还是少说为妙。

园艺,最初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去做。House刚接手的时候后院一片荒凉杂草遍地,第一个园艺项目就是全部重建草坪,从下种子开始。后来渐渐喜欢上了园艺,花花草草蔬菜瓜果。人毕竟是大自然的生灵,与土壤、植物这些东西零距离接触,算得上是一种“接地气”,在心态上是一种放松和修行,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起谦卑之心。

唠唠叨叨写了这么些,多是一些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以及来自于那个视角的见闻与感受。即便是同样的事物和同样的视角,感受也会不同,那是因为大家面对生活的态度不同。

态度决定一切。

很有感触,现在开始不喜欢去繁华的街道,偶尔去一下还可以..是成熟了,还是老了?
您能接受加拿大的娱乐文化,很好啊.可惜,加拿大没有茶道,书道,剑道,棋道,花道等等可以钻研,就是有,也是爱好者稀少,且一般水平的.

个人认为,越年轻,受的东方文化的教育越少,接受加拿大的文化就越快,在加拿大就生活的越舒服.

ada_aeon : 2013-04-06#57
回复: 有没有从日本移民到加拿大的先辈?

我也是学日语的,我觉得两个国家各有优缺点,看你接下来要什么样的生活。

家园小千 : 2018-03-06#58
期待stang大侠重开此类大帖

stang : 2018-03-28#59
好久不看这个网站,前几天国内一哥们打听移民的事儿,唉,40代过半了还想出来,原因...不多说了,敏感。

想起移民自然要到这儿来找找信息,结果看到有人更新这个老贴。上次回这个帖子是2013年4月,这一晃就是整整5年。很是唏嘘,倒不至于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那也显得忒矫情,时间哪儿也没去,都让我霍霍了,还霍霍的挺过瘾。

算起来在加拿大居住的时间已经11年以上了,超过了日本,这11年除了去欧洲参加了一次铁人三项赛就没去过别的地方,去美国应该不算出国吧。但是由于个人原因,和日本还是有很多联系的。

当年来加拿大的时候就不是单行路,若改主意的话可以随时回到日本去。现在也一样。
有时候胡乱谈起将来养老退休什么的,也不是没有可能回到日本养老,随便说说而已。其实也就二十几年以后的事情,说起来挺远,过起来也快。

据说这些年日本的物价涨得很厉害,工资却没怎么涨,实质上总体来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下降的。
听说10年前那种油炸虾油炸菜盖饭1200日元多点的,现在都要1800-1900日元了,香烟涨价更凶,记得离开日本那年普通香烟已经涨到了300日元,现在估计得奔500了,每次都是一盒涨20,合着每根涨1日元。
酒估计也涨了吧,以前在日本的时候觉得洋酒特便宜,红方黑方2000日元都不用,12年的芝华士也不倒4000。相比之下加拿大的酒贵的很多。

当然这些年加拿大的物价也在涨涨涨,记得10多年前来的时候肯德基的groupon上那种两人套餐才8块,现在好像是11块了吧,很久没吃过那种貌似不怎么将抗的洋快餐了,了解的不是很具体。

这些年亲身经历了一些加拿大医疗养老方面的事情,当然属于个案,不具有什么普遍性,各种事情也都是有利有弊吧。

医疗方面,尤其是老人家的医疗,要看具体什么case,几年前我家老爷子在加拿大这边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基本上就没等,几轮必经检查测试和各种捣鼓以后立刻安排手术,主刀大夫说要不是老头儿有抽烟的习惯必须有戒烟2周的空窗期,下周就上手术台。

加拿大的医疗轮候是看优先级的,老爷子这心脏搭桥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状态及其危险,按心脏科大夫的意思,这状态的心脏,随时随刻都有死掉的高概率。

手术的费用让人汗颜,自始至终唯一花的钱就是停车费。请了一天假把老头儿送去医院,基本上就不用操心了,折腾完活儿了去ICU瞧一眼,老头儿满身管子的躺在那儿,怪吓人的。
整个住院期间也不用陪护也不用陪床,更没有什么这个红包那个红包的,医院什么都给包了。缺点是伙食不顺口,给老头喝凉水吃洋餐,医院护工居然拿茶或者咖啡给老头儿吃药,得亏老头儿适应力强抗折腾,好歹抗过来了。

搭桥不久,老头儿去滑冰的时候又摔断了手腕,这次自己花了点儿钱,就是胳膊上打那个固定板,石膏的免费,尼龙的几十块,最好的是碳纤维的,要过百刀。

后来又给老头儿做白内障手术,这玩意儿也分免费自费,传统的手术方式免费,高科技的什么电子手法来的,要自己出3000刀。其实就是个概率问题,比方说传统方式手术是95%的成功率,这高科技的估计能超过99%?但无论如何也不是100%。后来就听说过自费出了3000刀的也有做砸的。换上去的人工晶体也分自费公费,公费的最普通,自费的从几百到几千都有,最高档的据说是能像真的睫状体那样调节焦距,高科技。

吃药方面按照政府规定,低收入老人药品免费,只要每次拿药交10块钱,而各药房几乎都有免掉这10块钱的优惠政策,所以实际上就是免费吃药,老头儿算了一下那些个药,有些药在国内都是很贵的,国内很多老人家吃一阵子嫌贵就自己停掉了,加拿大这边则完全尊医嘱,大夫说要吃就继续吃。

牙医是老人家医疗方面的的一个短板,因为政府的医疗不cove牙医,所以一些大型的正规的企业都会以福利的方式给员工买牙医和药品保险,需要的时候自己负担很少一部分。比如洗牙,一次只须出十几块的样子。
但是老人家则没有这种企业给的保险了,全费看牙医很贵,所以老人家宁可回国看牙了,算上机票也不贵,也权当顺便回国探个亲。
这几天安省省选,有参选党派拿出“牙医全民保险”作为拉选票的话题,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无论怎么花钱也都是大家的钱。

日本的老人医疗方面也不错,记得看过一个“老年人医疗”的排行,日本很靠前,位列于北欧那些高福利国家周围。和加拿大一样若是低收入的老人家也是这个免那个免的,几乎就是公费医疗,哪儿都一样,我们这种社会中坚的纳税的主儿,反倒要自费这个自费那个的。

就老人家医疗方面来说,日本vs加拿大,如果排除语言障碍问题的话几乎差不多,各有利弊,服务的质量和细腻程度方面日本要胜出一筹。

这一点不仅仅是医疗方面,作为花钱的客人,在日本会比加拿大舒服。作为挣钱的打工仔,加拿大要比日本舒服。不同的社会角色自然有不同的社会体验。对于我这种靠手艺吃饭的小人物,要找补一下这“赚钱”和“花钱”的平衡,自然觉得加拿大还不错:钱差不多够用的前提下也有足够的时间去霍霍。

若是能实现只花钱不必赚钱的话...还是那句话:中了649,立刻清场走----日本的干活。

家园小千 : 2018-03-28#60
好久不看这个网站,前几天国内一哥们打听移民的事儿,唉,40代过半了还想出来,原因...不多说了,敏感。

想起移民自然要到这儿来找找信息,结果看到有人更新这个老贴。上次回这个帖子是2013年4月,这一晃就是整整5年。很是唏嘘,倒不至于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那也显得忒矫情,时间哪儿也没去,都让我霍霍了,还霍霍的挺过瘾。

算起来在加拿大居住的时间已经11年以上了,超过了日本,这11年除了去欧洲参加了一次铁人三项赛就没去过别的地方,去美国应该不算出国吧。但是由于个人原因,和日本还是有很多联系的。

当年来加拿大的时候就不是单行路,若改主意的话可以随时回到日本去。现在也一样。
有时候胡乱谈起将来养老退休什么的,也不是没有可能回到日本养老,随便说说而已。其实也就二十几年以后的事情,说起来挺远,过起来也快。

据说这些年日本的物价涨得很厉害,工资却没怎么涨,实质上总体来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下降的。
听说10年前那种油炸虾油炸菜盖饭1200日元多点的,现在都要1800-1900日元了,香烟涨价更凶,记得离开日本那年普通香烟已经涨到了300日元,现在估计得奔500了,每次都是一盒涨20,合着每根涨1日元。
酒估计也涨了吧,以前在日本的时候觉得洋酒特便宜,红方黑方2000日元都不用,12年的芝华士也不倒4000。相比之下加拿大的酒贵的很多。

当然这些年加拿大的物价也在涨涨涨,记得10多年前来的时候肯德基的groupon上那种两人套餐才8块,现在好像是11块了吧,很久没吃过那种貌似不怎么将抗的洋快餐了,了解的不是很具体。

这些年亲身经历了一些加拿大医疗养老方面的事情,当然属于个案,不具有什么普遍性,各种事情也都是有利有弊吧。

医疗方面,尤其是老人家的医疗,要看具体什么case,几年前我家老爷子在加拿大这边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基本上就没等,几轮必经检查测试和各种捣鼓以后立刻安排手术,主刀大夫说要不是老头儿有抽烟的习惯必须有戒烟2周的空窗期,下周就上手术台。

加拿大的医疗轮候是看优先级的,老爷子这心脏搭桥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状态及其危险,按心脏科大夫的意思,这状态的心脏,随时随刻都有死掉的高概率。

手术的费用让人汗颜,自始至终唯一花的钱就是停车费。请了一天假把老头儿送去医院,基本上就不用操心了,折腾完活儿了去ICU瞧一眼,老头儿满身管子的躺在那儿,怪吓人的。
整个住院期间也不用陪护也不用陪床,更没有什么这个红包那个红包的,医院什么都给包了。缺点是伙食不顺口,给老头喝凉水吃洋餐,医院护工居然拿茶或者咖啡给老头儿吃药,得亏老头儿适应力强抗折腾,好歹抗过来了。

搭桥不久,老头儿去滑冰的时候又摔断了手腕,这次自己花了点儿钱,就是胳膊上打那个固定板,石膏的免费,尼龙的几十块,最好的是碳纤维的,要过百刀。

后来又给老头儿做白内障手术,这玩意儿也分免费自费,传统的手术方式免费,高科技的什么电子手法来的,要自己出3000刀。其实就是个概率问题,比方说传统方式手术是95%的成功率,这高科技的估计能超过99%?但无论如何也不是100%。后来就听说过自费出了3000刀的也有做砸的。换上去的人工晶体也分自费公费,公费的最普通,自费的从几百到几千都有,最高档的据说是能像真的睫状体那样调节焦距,高科技。

吃药方面按照政府规定,低收入老人药品免费,只要每次拿药交10块钱,而各药房几乎都有免掉这10块钱的优惠政策,所以实际上就是免费吃药,老头儿算了一下那些个药,有些药在国内都是很贵的,国内很多老人家吃一阵子嫌贵就自己停掉了,加拿大这边则完全尊医嘱,大夫说要吃就继续吃。

牙医是老人家医疗方面的的一个短板,因为政府的医疗不cove牙医,所以一些大型的正规的企业都会以福利的方式给员工买牙医和药品保险,需要的时候自己负担很少一部分。比如洗牙,一次只须出十几块的样子。
但是老人家则没有这种企业给的保险了,全费看牙医很贵,所以老人家宁可回国看牙了,算上机票也不贵,也权当顺便回国探个亲。
这几天安省省选,有参选党派拿出“牙医全民保险”作为拉选票的话题,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无论怎么花钱也都是大家的钱。

日本的老人医疗方面也不错,记得看过一个“老年人医疗”的排行,日本很靠前,位列于北欧那些高福利国家周围。和加拿大一样若是低收入的老人家也是这个免那个免的,几乎就是公费医疗,哪儿都一样,我们这种社会中坚的纳税的主儿,反倒要自费这个自费那个的。

就老人家医疗方面来说,日本vs加拿大,如果排除语言障碍问题的话几乎差不多,各有利弊,服务的质量和细腻程度方面日本要胜出一筹。

这一点不仅仅是医疗方面,作为花钱的客人,在日本会比加拿大舒服。作为挣钱的打工仔,加拿大要比日本舒服。不同的社会角色自然有不同的社会体验。对于我这种靠手艺吃饭的小人物,要找补一下这“赚钱”和“花钱”的平衡,自然觉得加拿大还不错:钱差不多够用的前提下也有足够的时间去霍霍。

若是能实现只花钱不必赚钱的话...还是那句话:中了649,立刻清场走----日本的干活。
你的论点很客观,基本都能同意,不愧是只有做过长久居民才有的体验。
刚去过日本不久,也是间隔好几年了,自然感觉物价高了点,但还能接受,比起加拿大和中国,这种涨幅算小儿科,你说的涨法有些夸张,我在大车站附近的猪排店吃午餐,一大块猪排+酱菜(随吃)+味增汤+卷心菜色拉+米饭(随吃),税后才500日元,还不用加小费。

附件


stang : 2018-03-28#61
你的论点很客观,基本都能同意,不愧是只有做过长久居民才有的体验。
刚去过日本不久,也是间隔好几年了,自然感觉物价高了点,但还能接受,你去加拿大和中国,这种涨幅算小儿科,你说的涨法有些夸张,我在大车站附近的猪排店吃午餐,一大块猪排+酱菜(随吃)+味增汤+卷心菜色拉+米饭(随吃),税后才500日元,还不用加小费。

真够便宜,记得以前在日本工作时午饭时间候公司门口有开着轻自动车卖的盒饭,靠到快1点了400日元一盒饭还带一罐饮料。

日本这些年整体收入上不去,不降就不错了。
老年人的养老金随着年龄增长会每年消减,这一点加拿大正好相反,加拿大是年年涨。
其实日本移民的大门早已经打开了,只不过日本人务实,很多事情只做不说,他们只要能干活儿的,不收父母。

家园小千 : 2018-03-28#62
真够便宜,记得以前在日本工作时午饭时间候公司门口有开着轻自动车卖的盒饭,靠到快1点了400日元一盒饭还带一罐饮料。

日本这些年整体收入上不去,不降就不错了。
老年人的养老金随着年龄增长会每年消减,这一点加拿大正好相反,加拿大是年年涨。
其实日本移民的大门早已经打开了,只不过日本人务实,很多事情只做不说,他们只要能干活儿的,不收父母。
可能你不太了解现在的日本,收入有了提高,最近大城市的方便店都招不满工,学生的工资时给也在1000-1200,餐饮店给1200很多,另外还给交通费,Costco在日本招工的底薪是1700。以前大公司给正社员和钟点工的待遇差太多了,现在钟点工也要给福利金,帮了超市大妈很多。
日本移民原则上不收父母,但如果父母只剩一方,人道上是会接受的,不过给的是定期签证,可享有医保,没有年金。

煤炭工人 : 2018-03-28#63
先辈都在地下,能回答就很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