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为啥都要读书不要创业投资?按说新移民都有钱投资的,新老移民都来谈谈为啥你们宁愿坐吃山空也不愿意投资加拿大呢?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839519/

啊美 : 2017-12-05#1
为啥都要读书不要创业投资?按说新移民都有钱投资的,新老移民都来谈谈为啥你们宁愿坐吃山空也不愿意投资加拿大呢?

为啥来加拿大的人都不想自己干,都要读书找工作呢?其实自己干时间自由安排,有上升空间,有发展潜力,有成为未来富豪的可能性,为啥没人要研究呢?

一分工作也就是温饱问题,有了不富,没了也不会饿死,按说应该算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了,应该是最适合创业的地方了,可为什么很少新移民愿意创业呢?归根结底加拿大税太高,高得个人没有动力创业?还是语言不好的原因占多数?还是发了财的人都闷声发大财去了不来论坛了?我看后者占多数。

元芳,你怎么看?

科学养猪 : 2017-12-05#2
成为富豪只是众多人生追求中的一种,有什么奇怪的。有太多的其他选择。
中国人最愚昧的地方就是价值观高度统一,so boring.

啊美 : 2017-12-05#3
成为富豪只是众多人生追求中的一种,有什么奇怪的。有太多的其他选择。
中国人最愚昧的地方就是价值观高度统一,so boring.

好了, 只允许你写一贴,你的观点我清楚了:wdb36:

frigyda : 2017-12-05#4
打工,8小时不属于自己
创业,24小时不属于自己

科学养猪 : 2017-12-05#5
打工,8小时不属于自己
创业,24小时不属于自己

这个同学的想法不错,表扬。

frigyda : 2017-12-05#6
这个同学的想法不错,表扬。
那你还不赶紧点个赞

啊美 : 2017-12-05#7
打工,8小时不属于自己
创业,24小时不属于自己

别光说前论啊, 结局呢?投票啊:wdb30:

科学养猪 : 2017-12-05#8
别光说前论啊, 结局呢?投票啊:wdb30:

选项不够。

比如说“一天24小时,我的时间我做主”
比如说“ 做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

啊美 : 2017-12-05#9
选项不够。
已经没法再添加更多选项了:wdb26:

科学养猪 : 2017-12-05#10
已经没法再添加更多选项了:wdb26:

你的选项,大多极其重复,价值观整齐划一。 基本上没有跳出猪的理想。

啊美 : 2017-12-05#11
选项不够。

比如说“一天24小时,我的时间我做主”
比如说“ 做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

你说的上面有类似的选项,比如

  1. 年过四十了就想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2. 习惯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日子,准时打卡准点下班

啊美 : 2017-12-05#12
你的选项,大多极其重复,价值观整齐划一。 基本上没有跳出猪的理想。
不行,你再去开一贴, 我修改不了好像

科学养猪 : 2017-12-05#13
你说的上面有类似的选项,比如

  1. 年过四十了就想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2. 习惯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日子,准时打卡准点下班

实际上,人一生30000天,过一天少一天。 马云做的事情和你做的事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在 KILL TIME。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留下的是MOMENT。 比如说我女儿在趴我背上睡着了那一刹。

啊美 : 2017-12-05#14
实际上,人一生30000天,过一天少一天。 马云做的事情和你做的事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KILL TIME。
不同意, 人家是干大事, 你说上“你”,实际上更多的是想把你自己跟马云对比吧?呵呵呵,人家一个人养了多少个家庭啊,怎么也是干大事的人,咋能跟屁民比肩一个层次呢

科学养猪 : 2017-12-05#15
不同意, 人家是干大事, 你说上“你”,实际上更多的是想把你自己跟马云对比吧?呵呵

马云死不死啊?马云不生痔疮? 马云不感冒?

啊美 : 2017-12-05#16
马云死不死啊?马云不生痔疮? 马云不感冒?
就算死也是死得有价值,有的人活着就跟死了一样,轻如鸿毛

科学养猪 : 2017-12-05#17
就算死也是死得有价值,有的人活着就跟死了一样,轻如鸿毛

什么叫有价值?比如你死后,你儿子孙子重孙子平均每5年提及你的名字一次,就是有意义? 马克思乔布斯现在已经是电子中子原子状态,还在乎你我对他们的评价?

所以说,做猪比较好。 因为猪想不到更深的一层,每天关注吃的好就行了。

hcy1234 : 2017-12-05#18
几个原因
1.人生地不熟,怕赔了
2.资本太小,怕竞争不过本地大鳄
3.国内经验在这里帮助不大
4.拖家带口,无法承担风险
等等。。。

科学养猪 : 2017-12-05#19
就算死也是死得有价值,有的人活着就跟死了一样,轻如鸿毛

轻如鸿毛是你的臆想,你家门口的大树就在嘲笑你这样人的渺小浅薄和无知。就这么几十年吃喝拉撒,居然还臆想出意义来了。

waren : 2017-12-05#20
这些年大多数是投资移民,极富裕的排除,有专长或英语好的排除。
富裕中产和普通中产,是国内最舒服的一个阶层。(极富裕的要冒险,可能有原罪,有代价的)。这类中产占投资移民比例不低于60%。他们来了后,发现干什么都累死。不如当房东,混福利,偶尔兼职累脖。

啊美 : 2017-12-05#21
什么叫有价值?比如你死后,你儿子孙子重孙子平均每5年提及你的名字一次,就是有意义? 马克思乔布斯现在已经是电子种子原子状态,还在乎你我对他们的评价?
人来世上不枉走一遭

科学养猪 : 2017-12-05#22
人来世上不枉走一遭

你说说,你一辈子除了努力想占据多一点的地球资源,你还做了什么?

想明白了,你就不会发这样的帖子了。

啊美 : 2017-12-05#23
轻如鸿毛是你的臆想,你家门口的大树就在嘲笑你这样人的渺小浅薄和无知。就这么几十年吃喝拉撒,居然还臆想出意义来了。
哟, 我忘了你是头猪, 只知道吃喝拉撒睡

科学养猪 : 2017-12-05#24
这些年大多数是投资移民,极富裕的排除,有专长或英语好的排除。
富裕中产和普通中产,是国内最舒服的一个阶层。(极富裕的要冒险,可能有原罪,有代价的)。这类人占投资移民比例不低于60%。他们来了后,发现干什么都累死。不如当房东,混福利。

什么叫舒服啊? 肉体? 精神? 你觉得要达到这样的“舒服”,你这一辈子就算值了。

啊美 : 2017-12-05#25
你说说,你一辈子除了努力想占据多一点的地球资源,你还做了什么?

想明白了,你就不会发这样的帖子了。
猪,忘了我跟你说的:只允许你发一贴的了吗?说来说去你又绕回去,没劲

waren : 2017-12-05#26
什么叫舒服啊? 肉体? 精神?
舒服是相对的,其他人累,工资低。

科学养猪 : 2017-12-05#27
猪,忘了我跟你说的:只允许你发一贴的了吗?说来说去你又绕回去,没劲

你说说,你一辈子除了努力想占据多一点的地球资源,你还做了什么?

frigyda : 2017-12-05#28
创业或者打工,都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事,不用上升到辩论三观的高度吧

科学养猪 : 2017-12-05#29
昨天我去了水族馆。如果一条鲨鱼说,我一辈子吃了比全世界任何一条鲨鱼都多的小鱼,这条鲨鱼是不是就很有意义?

啊美 : 2017-12-05#30
这些年大多数是投资移民,极富裕的排除,有专长或英语好的排除。
富裕中产和普通中产,是国内最舒服的一个阶层。(极富裕的要冒险,可能有原罪,有代价的)。这类中产占投资移民比例不低于60%。他们来了后,发现干什么都累死。不如当房东,混福利,偶尔兼职累脖。

做到一定程度也不一定累吧?并且来了照样能帮助到人也算是一种幸福吧。难道只耕家里一亩三分地的就算是幸福的吗?

科学养猪 : 2017-12-05#31
创业或者打工,都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事,不用上升到辩论三观的高度吧

闲着也是闲着,上网看看众生百态,没什么不可以啊。

科学养猪 : 2017-12-05#32
做到一定程度也不一定累吧?并且来了照样能帮助到人也算是一种幸福吧。难道只耕家里一亩三分地的就算是幸福的吗?

为什么不是啊?

recluse : 2017-12-05#33
为啥都要读书不要创业投资?按说新移民都有钱投资的,新老移民都来谈谈为啥你们宁愿坐吃山空也不愿意投资加拿大呢?

为啥来加拿大的人都不想自己干,都要读书找工作呢?其实自己干时间自由安排,有上升空间,有发展潜力,有成为未来富豪的可能性,为啥没人要研究呢?

一分工作也就是温饱问题,有了不富,没了也不会饿死,按说应该算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了,应该是最适合创业的地方了,可为什么很少新移民愿意创业呢?归根结底加拿大税太高,高得个人没有动力创业?还是语言不好的原因占多数?还是发了财的人都闷声发大财去了不来论坛了?我看后者占多数。

元芳,你怎么看?
钱存银行,买股票,房子,甚至买保险都是投资吧?

科学养猪 : 2017-12-05#34
国人愚昧,从小循规蹈矩,长大后努力追寻大众价值观,没有自己的思想。
在中国,95% 人追求发财,于是我不能落后呀,努力努力再努力,力争成为马云第二;
到了加拿大,奇怪了,很多人并不追求发财,于是我就迷茫了, 怎么都不求上进呀? 价值观标尺没有了,儿时养成的世界观受到冲击。于是上网呐喊,试图在加拿大重建发财价值观,方便大量愚昧人群FOLLOW。

啊美 : 2017-12-05#35
钱存银行,买股票,房子,甚至买保险都是投资吧?
不是实体投资,算是保守的投资吧, 不担风险,赚了成就感应该不大

我的一个老外朋友五十快奔六十了, 他其实挺辛苦的, 但是他为了能够养得起一个公司里面的员工们而感到骄傲,家族式的企业奋斗了二十多年了,企业依法纳税,每天都是累并快乐着,我觉得他的生活非常有意义,至少比普通人拿着一份工资过活的要有意义得多。

啊美 : 2017-12-05#36
国人愚昧,从小循规蹈矩,长大后努力追寻大众价值观,没有自己的思想。
在中国,95% 人追求发财,于是我不能落后呀,努力努力再努力,力争成为马云第二;
到了加拿大,奇怪了,很多人并不追求发财,于是我就迷茫了, 怎么都不求上进呀? 价值观标尺没有了,儿时养成的世界观受到冲击。于是上网呐喊,试图在加拿大重建发财价值观,方便大量愚昧人群FOLLOW。

你不追求发财,你倒是也有能力去帮帮那些贫困的人呀,你有钱捐款吗?还是贫困的人管你去死, 你只求自个安稳就行?如果是这样你也不配说这些话了

啊美 : 2017-12-05#37
几个原因
1.人生地不熟,怕赔了
2.资本太小,怕竞争不过本地大鳄
3.国内经验在这里帮助不大
4.拖家带口,无法承担风险
等等。。。
恩,这个说得好仔细, 赞一个:wdb29:

beaucoup : 2017-12-05#38
难道 知识不是力量 ?哈哈

全新马甲 : 2017-12-05#39
雇人创造就业肯定要大赞, 拿一份工资缴税支持国家和福利也非常有意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和福利的主要收入, 缴税就是帮助穷人。所以也要赞。:wdb30:

啊美 : 2017-12-05#40
难道 知识不是力量 ?哈哈
知识肯定是力量,问题是怎么充分发挥这个力量,不要光有知识没有力量支撑光喊口号了:wdb30:

啊美 : 2017-12-05#41
在论坛上听到有人说: 一个月拿五万跟一个月拿十万最后都是月光族, 并且洋洋得意自己拿了五万的收入,嘲笑那些拿了十万收入一年的人群,对这样的人只有鄙视两字了。

beaucoup : 2017-12-05#42
知识肯定是力量,问题是怎么充分发挥这个力量,不要光有知识没有力量支撑光喊口号了:wdb30: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德文原文还有一句话,就是 知识的极端就是腐败。

CCOYYOTEE : 2017-12-05#43
市场太小,国人不习惯,创业丢钱的多,赚钱的少。
昨天去装 OIL PAN HEATER ,就是把橡皮膏药贴在油底壳的活,电话里报价45,去了要125,还价75不干走人。要是国人,见钱不收王八蛋啊。


全新马甲 : 2017-12-05#44
知识肯定是力量,问题是怎么充分发挥这个力量,不要光有知识没有力量支撑光喊口号了:wdb30:
今天生病在家, 也要贡献知识的力量。。。知识的力量无处不在。用知识创业成功, 给社会创造就业。用知识打工, 缴税支持国家和福利。用知识在家教育下一代, 创造美好未来。 用知识在公共场合, 饭馆, 剧院等等表现出文明, 修养, 创造美好社会。 发挥力量的地方太多了。 对于社会来说, 知识是一切的源泉。

啊美 : 2017-12-05#45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德文原文还有一句话,就是 知识的极端就是腐败。
很多高端的人士很诚实,老外一根筋的很多,做个决策,改个什么东西都三翻五次的确认,多收了好处,你不提 他都替你提了,这点我很喜欢他们的这个优点,最讨厌耍滑头的。

CCC2009 : 2017-12-05#46
我个人:
一是重心是教育和陪伴孩子。
二是没有那么多精力和经验。
三是赚钱多少也不是我的目标。

Carc : 2017-12-05#47
都不在点子上。在加拿大创业过就知道了,不是税的问题。而是这个市场就这样了,人口少市场小基建差,各种机构(海关,港务,政府的牌照监管部门,邮政等)的低效官僚让人抓狂。很多传统行业早就有一个垄断者在那了,不是大家愿意其垄断,而是这么小的市场基本就是先到者全得,其他人都懒得再进来分一杯羹,省得大家都吃不饱。

当然,很多面向全世界市场,不太依赖基建的项目还是有希望的。我朋友就把国内的手游公司在这里开了一个开发办公室,雇本地人,做针对北美人群的游戏。

啊美 : 2017-12-05#48
今天生病在家, 也要贡献知识的力量。。。知识的力量无处不在。用知识创业成功, 给社会创造就业。用知识打工, 缴税支持国家和福利。用知识在家教育下一代, 创造美好未来。 用知识在公共场合, 饭馆, 剧院等等表现出文明, 修养, 创造美好社会。 发挥力量的地方太多了。 对于社会来说, 知识是一切的源泉。
学习了,我老公经常说我不够文明,有点大老粗,我要改一改这个坏毛病了:wdb29:

CCOYYOTEE : 2017-12-05#49
都不在点子上。在加拿大创业过就知道了,不是税的问题。而是这个市场就这样了,人口少市场小基建差,各种机构(海关,港务,政府的牌照监管部门,邮政等)的低效官僚让人抓狂。很多传统行业早就有一个垄断者在那了,不是大家愿意其垄断,而是这么小的市场基本就是先到者全得,其他人都懒得再进来分一杯羹,省得大家都吃不饱。

当然,很多面向全世界市场,不太依赖基建的项目还是有希望的。我朋友就把国内的手游公司在这里开了一个开发办公室,雇本地人,做针对北美人群的游戏。
找个糊口的小生意,尝试拓展新的业务,是一个思维。

啊美 : 2017-12-05#50
我个人:
一是重心是教育和陪伴孩子。
二是没有那么多精力和经验。
三是赚钱多少也不是我的目标。
陪伴孩子真的很不错,不过我有点贪心, 我就想边儿上有一个人帮我照看着, 这边自己也能顾着事业,简单说家庭事业两不误是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

1) 因为照顾孩子太全身心了, 失去了自己再回到社会的能力,也是一种不好的状态吧,母亲的一种状态很可能影射到孩子身上,如果母亲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孩子也会感到挺骄傲的吧,反之,如果母亲除了能照顾孩子的起居和学习外什么也干不了, 那么等他长大后, 母亲失去了这个作用, 孩子又会怎么看待母亲呢?

2) 完全不顾家庭只拼事业的,也不大可取,因为没有了孩子的亲密关系,事业做得再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啊美 : 2017-12-05#51
都不在点子上。在加拿大创业过就知道了,不是税的问题。而是这个市场就这样了,人口少市场小基建差,各种机构(海关,港务,政府的牌照监管部门,邮政等)的低效官僚让人抓狂。很多传统行业早就有一个垄断者在那了,不是大家愿意其垄断,而是这么小的市场基本就是先到者全得,其他人都懒得再进来分一杯羹,省得大家都吃不饱。

当然,很多面向全世界市场,不太依赖基建的项目还是有希望的。我朋友就把国内的手游公司在这里开了一个开发办公室,雇本地人,做针对北美人群的游戏。

应该说在这样的一个市场氛围里, 也许创业反而显得更容易些了,可以把市场扩大出去,做得好的一般都不只是在加拿大境内做的吧。

CCC2009 : 2017-12-05#52
陪伴孩子真的很不错,不过我有点贪心, 我就想边儿上有一个人帮我照看着, 这边自己也能顾着事业,简单说家庭事业两不误是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
你在家工作,就雇个保姆帮你啊,反正保姆都在眼皮子下工作,孩子也不会有什么事。
不然让你老公带小孩,给你做帮手,再请个小时工帮你每天做家务。

wei-1001 : 2017-12-05#53
愿听听楼主是从事哪个方面的创业投资的。。

个人认为多伦多的市场很大一部分都是靠国内出口,如果国内没有好的资源在这边也做不开。

啊美 : 2017-12-05#54
愿听听楼主是从事哪个方面的创业投资的。。

个人认为多伦多的市场很大一部分都是靠国内出口,如果国内没有好的资源在这边也做不开。
国内的资源太多了,美国现在市场上80%以上是中国制造, 国人移民来国外就是不会好好利用资源, 也许在国内就是习惯了上班拿工资吧, 在国内都不懂怎么创业, 更不要提来了国外的境况了。

葫芦金刚 : 2017-12-05#55
打工,8小时不属于自己
创业,24小时不属于自己
打工只能穿耐克开丰田,创业可以穿纪梵希开陆虎。

葫芦金刚 : 2017-12-05#56
为啥都要读书不要创业投资?按说新移民都有钱投资的,新老移民都来谈谈为啥你们宁愿坐吃山空也不愿意投资加拿大呢?

为啥来加拿大的人都不想自己干,都要读书找工作呢?其实自己干时间自由安排,有上升空间,有发展潜力,有成为未来富豪的可能性,为啥没人要研究呢?

一分工作也就是温饱问题,有了不富,没了也不会饿死,按说应该算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了,应该是最适合创业的地方了,可为什么很少新移民愿意创业呢?归根结底加拿大税太高,高得个人没有动力创业?还是语言不好的原因占多数?还是发了财的人都闷声发大财去了不来论坛了?我看后者占多数。

元芳,你怎么看?
我赞成楼主的创业主张,人还是应该有一些动力与梦想。

beaucoup : 2017-12-05#57
不过说实话,来了加拿大小小读书郎的心态基本是在国内没有读好书的。中文不灵 英文能好吗?法语更是不用说了。所以咱有自知之明打个散工,梦个长工。

Oly Zhang : 2017-12-05#58
这边税太高 合理避税作为人生地不熟的移民没有特别多的信心 怕惹麻烦。所以买点房产 免税账户折腾折腾得了 找个工作还是踏实 至少不至于哪天被税局盯上。

wei-1001 : 2017-12-05#59
国内的资源太多了,美国现在市场上80%以上是中国制造, 国人移民来国外就是不会好好利用资源, 也许在国内就是习惯了上班拿工资吧, 在国内都不懂怎么创业, 更不要提来了国外的境况了。


是的,我现在所接触的行业基本都是从中国,或者菲律宾进口来的。要想利用好资源得首先得要知道从哪找这些资源

Oly Zhang : 2017-12-05#60
不过说实话,来了加拿大小小读书郎的心态基本是在国内没有读好书的。中文不灵 英文能好吗?法语更是不用说了。所以咱有自知之明打个散工,梦个长工。
你是来搞笑的吗?去多大麦吉尔看看有多少移民都是国内985毕业来这为了重拾梦想在打拼。你能这么说就不难想象你原来在国内书读得怎么样了。中英法只是对你才那么难吧 所以你才不敢去读书的。

wei-1001 : 2017-12-05#61
这边税太高 合理避税作为人生地不熟的移民没有特别多的信心 怕惹麻烦。所以买点房产 免税账户折腾折腾得了 找个工作还是踏实 至少不至于哪天被税局盯上。

自雇可以合理规避很多税。。反而上班打税是“实打实”的

CCOYYOTEE : 2017-12-05#62
愿听听楼主是从事哪个方面的创业投资的。。

个人认为多伦多的市场很大一部分都是靠国内出口,如果国内没有好的资源在这边也做不开。
她是成功的网购人士,就是把 MADE IN CHINA 的东西倒向全世界。

啊美 : 2017-12-05#63
是的,我现在所接触的行业基本都是从中国,或者菲律宾进口来的。要想利用好资源得首先得要知道从哪找这些资源

1688网上找东西,有一些专业行业有专业网站,不行还有广交会,难题是怎么卖,找还不容易啊

CCOYYOTEE : 2017-12-05#64
打工只能穿耐克开丰田,创业可以穿纪梵希开陆虎。
开陆虎的一定比开丰田的jj大?

hongyeana : 2017-12-05#65
不愿意投资加拿大的几个原因:
1。 年龄大了,有家有小孩,家务多,自由时间少
2。 语言不好
3。人脉少
4。对行业不够了解
5。 加国人气不如中国和美国,赚钱机会相对较难
6。 人力成本和税费太高

全新马甲 : 2017-12-05#66
我创业在中国也没搞成, 累得半死。在国外也就做一些房产和股票投资, 创业目前是放弃了。我主要是做高科技和工业技术的, 高科技这部分连中国BAT都在这里都没戏。 就一些印度人在美国还行, 主要事他们business和语言占了优势。传统工业门槛更高, 更不好做。
感谢TG(NND), 我们新中国出来的人, 在语言和文化上天生劣势。 在本地做什么都费劲。 不过事在人为, 创业主要还是要发挥长出。 现在就是中国和美国加拿大之间是有机会的。个人感觉还是要做这种桥梁才有戏。
本地创业只有中餐 和服务, 还有老鼠会。 除了这几种本人都不看好。 :wdb30:

啊美 : 2017-12-05#67
自雇可以合理规避很多税。。反而上班打税是“实打实”的
你不合理避税如何壮大发展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科学养猪 : 2017-12-05#68
陪伴孩子真的很不错,不过我有点贪心, 我就想边儿上有一个人帮我照看着, 这边自己也能顾着事业,简单说家庭事业两不误是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

1) 因为照顾孩子太全身心了, 失去了自己再回到社会的能力,也是一种不好的状态吧,母亲的一种状态很可能影射到孩子身上,如果母亲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孩子也会感到挺骄傲的吧,反之,如果母亲除了能照顾孩子的起居和学习外什么也干不了, 那么等他长大后, 母亲失去了这个作用, 孩子又会怎么看待母亲呢?

什么乱七八糟的。
我说了,在大中国,90% 的人是这么认为的,因为从小被单一的世界观教育洗脑了。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价值取向多样化。我目测你这样思维的不超过20%。

我转一篇 有关常春藤校毕业女生的职业选择,你看看人家的思路。

http://www.nytimes.com/2005/09/20/us/many-women-at-elite-colleges-set-career-path-to-motherhood.html

Many Women at Elite Colleges Set Career Path to Motherhood

Cynthia Liu is precisely the kind of high achiever Yale wants: smart (1510 SAT), disciplined (4.0 grade point average), competitive (finalist in Texas oratory competition), musical (pianist), athletic (runner) and altruistic (hospital volunteer). And at the start of her sophomore year at Yale, Ms. Liu is full of ambition, planning to go to law school.

So will she join the long tradition of famous Ivy League graduates? Not likely. By the time she is 30, this accomplished 19-year-old expects to be a stay-at-home mom.

"My mother's always told me you can't be the best career woman and the best mother at the same time," Ms. Liu said matter-of-factly. "You always have to choose one over the other."

At Yale and other top colleges, women are being groomed to take their place in an ever more diverse professional elite. It is almost taken for granted that, just as they make up half the students at these institutions, they will move into leadership roles on an equal basis with their male classmates.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the main story
There is just one problem with this scenario: many of these women say that is not what they want.

Many women at the nation's most elite colleges say they have already decided that they will put aside their careers in favor of raising children. Though some of these students are not planning to have children and some hope to have a family and work full time, many others, like Ms. Liu, say they will happily play a traditional female role, with motherhood their main commitment.

Continue reading the main story


[Some readers have asked about the reporting that went into this article. The reporter, Louise Story, explains in a separate article published Sept. 23.]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career women who leave the work force to rear children. What seems to be changing is that while many women in college two or three decades ago expected to have full-time careers, their daughters, while still in college, say they have already decided to suspend or end their careers when they have children.

"At the height of the women's movement and shortly thereafter, women were much more firm in their expectation that they could somehow combine full-time work with child rearing," said Cynthia E. Russett, a professor of American history who has taught at Yale since 1967. "The women today are, in effect, turning realistic."

Dr. Russett is among more than a dozen faculty members and administrators at the most exclusive institutions who have been on campus for decades and who said in interviews that they had noticed the changing attitude.

Many students say staying home is not a shocking idea among their friends. Shannon Flynn, an 18-year-old from Guilford, Conn., who is a freshman at Harvard, says many of her girlfriends do not want to work full time.

"Most probably do feel like me, maybe even tending toward wanting to not work at all," said Ms. Flynn, who plans to work part time after having children, though she is torn because she has worked so hard in school.

"Men really aren't put in that position," she said.

Uzezi Abugo, a freshman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o hopes to become a lawyer, says she, too, wants to be home with her children at least until they are in school.


Continue reading the main story
"I've see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kids who did have their mother stay at home and kids who didn't, and it's kind of like an obvious difference when you look at it," said Ms. Abugo, whose mother, a nurse, stayed home until Ms. Abugo was in first grade.

While the changing attitudes are difficult to quantify, the shift emerges repeatedly in interviews with Ivy League students, including 138 freshman and senior females at Yale who replied to e-mail questions sent to members of two residential colleges over the last school year.

The interviews found that 85 of the students, or roughly 60 percent, said that when they had children, they planned to cut back on work or stop working entirely. About half of those women said they planned to work part time, and about half wanted to stop work for at least a few years.

Two of the women interviewed said they expected their husbands to stay home with the children while they pursued their careers. Two others said either they or their husbands would stay home, depending on whose career was furthest along.

The women said that pursuing a rigorous college education was worth the time and money because it would help position them to work in meaningful part-time jobs when their children are young or to attain good jobs when their children leave home.

In recent years, elite colleges hav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t roles they expect their alumni - both men and women - to play in society.

For example, earlier this month, Shirley M. Tilghman, the president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welcomed new freshmen, saying: "The goal of a Princeton education is to prepare young men and women to take up positions of leadership in the 21st century. Of course, the word 'leadership' conjures up images of presidents and C.E.O.'s, but I want to stress that my idea of a leader is much broader than that."

She listed education, medicine and engineering as other areas where students could become leaders.

In an e-mail response to a question, Dr. Tilghman added: "There is nothing inconsistent with being a leader and a stay-at-home parent. Some women (and a handful of men) whom I have known who have done this have had a powerful impact on their communities."


Continue reading the main story
Yet the likelihood that so many young women plan to opt out of high-powered careers presents a conundrum.

"It really does raise this question for all of us and for the country: when we work so hard to open academics and other opportunities for women, what kind of return do we expect to get for that?" said Marlyn McGrath Lewis, director of 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at Harvard, who served as dean for coeducation in the late 1970's and early 1980's.

It is a complicated issue and one that most schools have not addressed. The women they are counting on to lead society are likely to marry men who will make enough money to give them a real choice about whether to be full-time mothers, unlike those women who must work out of economic necessity.

It is less than clear what universities should, or could, do about it. For one, a person's expectations at age 18 are less than perfect predictors of their life choices 10 years later. And in any case, admissions officers are not likely to ask applicants whether they plan to become stay-at-home moms.

University officials said that success meant different things to different people and that universities were trying to broaden students' minds, not simply prepare them for jobs.

"What does concern me," said Peter Salovey, the dean of Yale College, "is that so few students seem to be able to think outside the box; so few students seem to be able to imagine a life for themselves that isn't constructed along traditional gender roles."

There is, of course, nothing new about women being more likely than men to stay home to rear children.

According to a 2000 survey of Yale alumni from the classes of 1979, 1984, 1989 and 1994, conducted by the Yale Office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more men from each of those classes than women said that work was their primary activity - a gap that was small among alumni in their 20's but widened as women moved into their prime child-rearing years. Among the alumni surveyed who had reached their 40's, only 56 percent of the women still worked, compared with 90 percent of the men.


Continue reading the main story
A 2005 study of comparable Yale alumni classes found that the pattern had not changed. Among the alumni who had reached their early 40's, just over half said work was their primary activity, compared with 90 percent of the men. Among the women who had reached their late 40's, some said they had returned to work, but the percentage of women working was still far behind the percentage of men.

A 2001 survey of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graduates found that 31 percent of the women from the classes of 1981, 1985 and 1991 who answered the survey worked only part time or on contract, and another 31 percent did not work at all, levels strikingly similar to the percentages of the Yale students interviewed who predicted they would stay at home or work part time in their 30's and 40's.

What seems new is that while many of their mothers expected to have hard-charging careers, then scaled back their professional plans only after having children, the women of this generation expect their careers to take second place to child rearing.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Rebecca W. Bushnell, dean of th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aid about working versus raising children. "Thirty years ago when I was heading out, I guess I was just taking it one step at a time."

Dr. Bushnell said young women today, in contrast, are thinking and talking about part-time or flexible work options for when they have children. "People have a heightened awareness of trying to get the right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Sarah Currie, a senior at Harvard, said many of the men in her American Family class last fall approved of women's plans to stay home with their children.

"A lot of the guys were like, 'I think that's really great,' " Ms. Currie said. "One of the guys was like, 'I think that's sexy.' Staying at home with your children isn't as polarizing of an issue as I envision it is for women who are in their 30's now."

For most of the young women who responded to e-mail questions, a major factor shaping their attitudes seemed to be their experience with their own mothers, about three out of five of whom did not work at all, took several years off or worked only part time.


Continue reading the main story
"My stepmom's very proud of my choice because it makes her feel more valuable," said Kellie Zesch, a Texan who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two years ago and who said that once she had children, she intended to stay home for at least five years and then consider working part time. "It justified it to her, that I don't look down on her for not having a career."

Similarly, students who are committed to full-time careers, without breaks, also cited their mothers as influences. Laura Sullivan, a sophomore at Yale who wants to be a lawyer, called her mother's choice to work full time the "greatest gift."

"She showed me what it meant to be an amazing mother and maintain a career," Ms. Sullivan said.

Some of these women's mothers, who said they did not think about these issues so early in their lives, said they were surprised to hear that their college-age daughters had already formed their plans.

Emily Lechner, one of Ms. Liu's roommates, hopes to stay home a few years, then work part time as a lawyer once her children are in school.

Her mother, Carol, who once thought she would have a full-time career but gave it up when her children were born, was pleasantly surprised to hear that. "I do have this bias that the parents can do it best," she said. "I see a lot of women in their 30's who have full-time nannies, and I just question if their kids are getting the best."

For many feminists, it may come as a shock to hear how unbothered many young women at the nation's top schools are by the strictures of traditional roles.

"They are still thinking of this as a private issue; they're accepting it," said Laura Wexler, a professor of American studies and women's and gender studies at Yale. "Women have been given full-time working career opportunities and encouragement with no social changes to support it.

"I really believed 25 years ago," Dr. Wexler added, "that this would be solved by now."

Angie Ku, another of Ms. Liu's roommates who had a stay-at-home mom, talks nonchalantly about attending law or business school, having perhaps a 10-year career and then staying home with her children.


Continue reading the main story
"Parents have such an influence on their children," Ms. Ku said. "I want to have that influence. Me!"

She said she did not mind if that limited her career potential.

"I'll have a career until I have two kids," she said. "It doesn't necessarily matter how far you get. It's kind of like the experience: I have tried what I wanted to do."

Ms. Ku added that she did not think it was a problem that women usually do most of the work raising kids.

"I accept things how they are," she said. "I don't mind the status quo. I don't see why I have to go against it."

After all, she added, those roles got her where she is.

"It worked so well for me," she said, "and I don't see in my life why it wouldn't work."

wei-1001 : 2017-12-05#69
她是成功的网购人士,就是把 MADE IN CHINA 的东西倒向全世界。

1688网上找东西,有一些专业行业有专业网站,不行还有广交会,难题是怎么卖,找还不容易啊

只要价格有优势,如果是食品方面的话,保质期长,不愁卖

Carc : 2017-12-05#70
应该说在这样的一个市场氛围里, 也许创业反而显得更容易些了,可以把市场扩大出去,做得好的一般都不只是在加拿大境内做的吧。

问题是主要客户群不瞄准加拿大,我为什么要把公司放在加拿大?这里是有税务优势,成本优势,还是有人才优势呢?温哥华和多伦多的大学不错,所以IT和电子业算是有点人才优势。温哥华的文创设计产业也不错,很有些国际知名时尚品牌,不过竞争也比较激烈了,而且这个是需要高前期投入的。也许还有其他的切入点,我也在寻找。

啊美 : 2017-12-05#71
我创业在中国也没搞成, 累得半死。在国外也就做一些房产和股票投资, 创业目前是放弃了。我主要是做高科技和工业技术的, 高科技这部分连中国BAT都在这里都没戏。 就一些印度人在美国还行, 主要事他们business和语言占了优势。传统工业门槛更高, 更不好做。
感谢TG(NND), 我们新中国出来的人, 在语言和文化上天生劣势。 在本地做什么都费劲。 不过事在人为, 创业主要还是要发挥长出。 现在就是中国和美国加拿大之间是有机会的。个人感觉还是要做这种桥梁才有戏。
本地创业只有中餐 和服务, 还有老鼠会。 除了这几种本人都不看好。 :wdb30:
中餐要能有特色菜才开得起来,如果是要自己当服务员的那还是算了,累死

CCOYYOTEE : 2017-12-05#72
你不合理避税如何壮大发展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加拿大,税务局就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辈子悬在你头上的。要想睡得安稳,还是老实主动交税的好。

啊美 : 2017-12-05#73
问题是主要客户群不瞄准加拿大,我为什么要把公司放在加拿大?这里是有税务优势,成本优势,还是有人才优势呢?温哥华和多伦多的大学不错,所以IT和电子业算是有点人才优势。温哥华的文创设计产业也不错,很有些国际知名时尚品牌,不过竞争也比较激烈了,而且这个是需要高前期投入的。也许还有其他的切入点,我也在寻找。

你人在加拿大, 就得在加拿大这里运营啊,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如果你还想在中国运营, 那你跑加拿大来干嘛来了?

在加拿大运营还是有优势的, 比如你产品卖到美国去不要缴美国的gst,你可以利用中国的身份做美国的生意,但是你人在加拿大, 还是有优势的。

CCOYYOTEE : 2017-12-05#74
问题是主要客户群不瞄准加拿大,我为什么要把公司放在加拿大?这里是有税务优势,成本优势,还是有人才优势呢?温哥华和多伦多的大学不错,所以IT和电子业算是有点人才优势。温哥华的文创设计产业也不错,很有些国际知名时尚品牌,不过竞争也比较激烈了,而且这个是需要高前期投入的。也许还有其他的切入点,我也在寻找。
留学生服务,深度深不可测。

CCOYYOTEE : 2017-12-05#75
只要价格有优势,如果是食品方面的话,保质期长,不愁卖
公平市场,不要指望价格优势。

啊美 : 2017-12-05#76
在加拿大,税务局就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辈子悬在你头上的。要想睡得安稳,还是老实主动交税的好。

合理避税 当然是老实交税了, 不然还叫合理吗?

全新马甲 : 2017-12-05#77
留学生服务,深度深不可测。
这个也不错, 算是桥梁类型的。 挖深了有宝。

wei-1001 : 2017-12-05#78
公平市场,不要指望价格优势。

市场没有公平的

全新马甲 : 2017-12-05#79
其实只要合法, 老鼠会是本地一大机会。 就是有点缺德。

Oly Zhang : 2017-12-05#80
打工只能穿耐克开丰田,创业可以穿纪梵希开陆虎。
那穿香奈儿开宾利的呢?

Oly Zhang : 2017-12-05#81
其实只要合法, 老鼠会是本地一大机会。 就是有点缺德。
我第一批刷掉的所谓“朋友”就是那帮人。太不要脸了 在国内身边一个这样的人都没有 来这边长见识了;)

啊美 : 2017-12-05#82
市场没有公平的
你说老外去中国进货,还得经过贸易商, 我们去进货直接厂家砍价,就是会说华语他们也不敢欺负咱不懂行情价吧,怎么说我们华人在找货方面肯定是要优势于他们吧,虽然老外也可能直接找到工厂进货,很可能就因为你长着一张白人的面孔, 价格就得比咱高, 很多厂家表示了,老外沟通难,比较不省心,所以价格自然是要高一点的啦。

Carc : 2017-12-05#83
你人在加拿大, 就得在加拿大这里运营啊,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如果你还想在中国运营, 那你跑加拿大来干嘛来了?

在加拿大运营还是有优势的, 比如你产品卖到美国去不要缴美国的gst,你可以利用中国的身份做美国的生意,但是你人在加拿大, 还是有优势的。

或许我的想法跟你不同,我是觉得,休闲就是休闲,居住就是居住,生意就是生意。

做生意就得不怕折腾,该去哪就去哪,还想要迁就自己的居住地或者户籍地,甚至还得迁就家庭,迁就自己的休闲要求,那就很难做好了,除非正好住在繁华便利的大都市。在温哥华,只能去发掘适合温哥华的生意,没有适合自己的就放弃。

啊美 : 2017-12-05#84
或许我的想法跟你不同,我是觉得,休闲就是休闲,居住就是居住,生意就是生意。做生意该去哪就去哪,还想要迁就自己的居住地或者户籍地,甚至还得迁就家庭,迁就自己的休闲要求,那就很难做好了,除非正好住在繁华便利的大都市。在温哥华,只能去发觉适合温哥华的生意,没有适合自己的就放弃
我不懂你说的什么休闲就是休闲,居住就是居住,事实上很多本地的加拿大企业都是涉足到美国的生意才能做得起来的。

飘向加拿大 : 2017-12-05#85
刚来2,3年,情况没摸透,不急着上。
暂时感觉想要投资购买的生意,都不便宜,价格虚高

啊美 : 2017-12-05#86
我第一批刷掉的所谓“朋友”就是那帮人。太不要脸了 在国内身边一个这样的人都没有 来这边长见识了;)

什么是老鼠会啊, 咋听不懂你们在谈谁耶

Carc : 2017-12-05#87
我不懂你说的什么休闲就是休闲,居住就是居住,事实上很多本地的加拿大企业都是涉足到美国的生意才能做得起来的。

探索美国市场是必然的,不过要想想你比该行业的美国公司有什么优势,人家干嘛跟你加拿大公司买货品或服务?特别在是这个特殊时期,美国对国外公司对美贸易特别不友善的政经气氛下。也许你有自己的门路机会和技能组合,看到了很有希望的机会,那就做呗。

wei-1001 : 2017-12-05#88
你说老外去中国进货,还得经过贸易商, 我们去进货直接厂家砍价,就是会说华语他们也不敢欺负咱不懂行情价吧,怎么说我们华人在找货方面肯定是要优势于他们吧,虽然老外也可能直接找到工厂进货,很可能就因为你长着一张白人的面孔, 价格就得比咱高, 很多厂家表示了,老外沟通难,比较不省心,所以价格自然是要高一点的啦。

是的,我们和老外比我们有优势,但是我们和华人自己比呢?
市场其实都很乱,一样的东西谁便宜拿谁的货。
除非市场上只有你一家可以拿到货,独家代理,那就好说了
比如洽洽香瓜子,香港的一个方便面,只有多伦多一家代理的,大家只能找他拿货呀

啊美 : 2017-12-05#89
是的,我们和老外比我们有优势,但是我们和华人自己比呢?
市场其实都很乱,一样的东西谁便宜拿谁的货。
除非市场上只有你一家可以拿到货,独家代理,那就好说了
比如洽洽香瓜子,香港的一个方便面,只有多伦多一家代理的,大家只能找他拿货呀
注册自己的品牌,不要人家卖低价你也跟着降价,这样永远都是跟着跑, 不过品牌的东西质量要把关好, 不要看着什么便宜就进什么货, 这样肯定做不好。

知道国内很多厂家都是做国外的贴牌吗?为什么他们老外的东西能卖得高?为什么中国人不敢标高价卖,因为你没有品牌嘛, 大家都认为你的货是杂牌, 杂牌的东西价格自然就提不上去了嘛。

你看奢侈品店,那个包就值几千上万美元, 是什么金子镶的吗?品牌的力量占多数吧。

考拉不是熊 : 2017-12-05#90
开陆虎的一定比开丰田的jj大?
大不大不知道,不过愿意舔的人肯定更多。

考拉不是熊 : 2017-12-05#91
喜欢折腾的最好还是回国折腾,来加拿大就是要享受生活的。

全新马甲 : 2017-12-05#92
我不懂你说的什么休闲就是休闲,居住就是居住,事实上很多本地的加拿大企业都是涉足到美国的生意才能做得起来的。
加拿大企业其实不是靠美国才能做起来。 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也买很多美国产品。 这两个国家其实生意来往很多。按人均购买力加拿大市场并不小, 美国市场大, 别忘了竞争的人也更多。
扎根加拿大市场应该是不错的。

全新马甲 : 2017-12-05#93
什么是老鼠会啊, 咋听不懂你们在谈谁耶
老鼠会就是MLM, multi-level marketing. 就是上线下线发展的那种生意。

啊美 : 2017-12-05#94
喜欢折腾的最好还是回国折腾,来加拿大就是要享受生活的。
享受不起,即便是安稳地享受了几年以后估计人也废了

啊美 : 2017-12-05#95
老鼠会就是MLM, multi-level marketing. 就是上线下线发展的那种生意。
微信上有一个在做, 后来又有一个,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做这种的就想避而远之。

婕斯 知道吗?是化妆品, 经常是发一个面部全是皱纹的女人, 然后用后脸变光滑一些了,看了老瘆人了, 为什么要发这样的图片来广告,真是很反感耶。

考拉不是熊 : 2017-12-05#96
享受不起,即便是安稳地享受了几年以后估计人也废了
不太明白,人废了指的是什么?

wei-1001 : 2017-12-05#97
注册自己的品牌,不要人家卖低价你也跟着降价,这样永远都是跟着跑, 不过品牌的东西质量要把关好, 不要看着什么便宜就进什么货, 这样肯定做不好。

知道国内很多厂家都是做国外的贴牌吗?为什么他们老外的东西能卖得高?为什么中国人不敢标高价卖,因为你没有品牌嘛, 大家都认为你的货是杂牌, 杂牌的东西价格自然就提不上去了嘛。

你看奢侈品店,那个包就值几千上万美元, 是什么金子镶的吗?品牌的力量占多数吧。


恩,那楼主投资的应该不是食品类了,毕竟食品类的不好贴自己的牌来卖。

食品类好多东西华人都做全了。五金日用品市面上也有很多人在做。

啊美 : 2017-12-05#98
不太明白,人废了指的是什么?
颓废,提不起精神做什么事了, 就是打算坐吃等死的状态。

全新马甲 : 2017-12-05#99
微信上有一个在做, 后来又有一个,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做这种的就想避而远之。

婕斯 知道吗?是化妆品, 经常是发一个面部全是皱纹的女人, 然后用后脸变光滑一些了,看了老瘆人了, 为什么要发这样的图片来广告,真是很反感耶。
老鼠会是运营方式, 产品可以很多。 有一些确实还是不错的。

科学养猪 : 2017-12-05#100
享受不起,即便是安稳地享受了几年以后估计人也废了

SKI 的年票买了吗? 你都奔5的人了还不会滑雪你真的是废了。以后你儿子怎么看你当年移民加拿大的啊?

考拉不是熊 : 2017-12-05#101
颓废的反义词应该是上进吧?不知道你对上进是怎样理解的?要赚多少钱?还是要做到多高的位置?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同。不过,斗胆猜测你所谓的上进,应当是想自己有一番事业,说实话,那你真的是找错了地方,我感觉在中国要比在加拿大机会多,凡是移民出来的,绝大多是不是冲着到加拿大上进来的。

啊美 : 2017-12-05#102
SKI 的年票买了吗? 你都奔5的人了还不会滑雪你真的是废了。以后你儿子怎么看你当年移民加拿大的啊?
认真的问你你是不是奔六了啊?

全新马甲 : 2017-12-05#103
认真的问你你是不是奔六了啊?
没关系, 只要有奔头就好。:wdb6:

科学养猪 : 2017-12-05#104
认真的问你你是不是奔六了啊?

我下个月43岁,你呢?

daxigua001 : 2017-12-05#105
很多人刚到时还是信心满满地,结果过了1,2年 国内有生意的话 就呆在国内了 俗话说做熟不做生...这里的法律税务人脉哪里那么好熟悉搭建
万一雇上几个人 这辈子就是24小时给员工打工了

wei-1001 : 2017-12-05#106
老鼠会是运营方式, 产品可以很多。 有一些确实还是不错的。

从来都没有买过。。擦脸上的,生活中用的也不敢瞎买

啊美 : 2017-12-05#107
颓废的反义词应该是上进吧?不知道你对上进是怎样理解的?要赚多少钱?还是要做到多高的位置?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同。不过,斗胆猜测你所谓的上进,应当是想自己有一番事业,说实话,那你真的是找错了地方,我感觉在中国要比在加拿大机会多,凡是移民出来的,绝大多是不是冲着到加拿大上进来的。
上进这个东西在哪个地方都适用, 不会因为你到了加拿大就不适用了, 你来加拿大难道就是为了来享受来的?你要赚多少钱了才有享受加拿大的能力?

啊美 : 2017-12-05#108
从来都没有买过。。擦脸上的,生活中用的也不敢瞎买
这种东西我只相信实体店,那些个不能在实体店出现的东西我肯定是不敢买的。

科学养猪 : 2017-12-05#109
上进这个东西在哪个地方都适用, 不会因为你到了加拿大就不适用了, 你来加拿大难道就是为了来享受来的?你要赚多少钱了才有享受加拿大的能力?

打一个夏天的高尔夫,2500元。 滑一个冬天的雪,季票699。 你不打高尔夫不滑雪,你移民加拿大干什么? 数钱玩吗?

wei-1001 : 2017-12-05#110
颓废的反义词应该是上进吧?不知道你对上进是怎样理解的?要赚多少钱?还是要做到多高的位置?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同。不过,斗胆猜测你所谓的上进,应当是想自己有一番事业,说实话,那你真的是找错了地方,我感觉在中国要比在加拿大机会多,凡是移民出来的,绝大多是不是冲着到加拿大上进来的。

楼主应该是觉得女人就算生了孩子也要有自己的事业,不要为了孩子牺牲自我,利用现有的资源创业,轻轻松松地赚赚钱,何乐而不为。

考拉不是熊 : 2017-12-05#111
上进这个东西在哪个地方都适用, 不会因为你到了加拿大就不适用了, 你来加拿大难道就是为了来享受来的?你要赚多少钱了才有享受加拿大的能力?
至少我来加拿大不是为了上进来的,我在中国事业正处于上升期,赚的钱比在加拿大多,但是我在中国失去的也很多,那不叫做生活,只能称之为活着,来加拿大可以享受的东西太多了,享受干净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康的心态,等等,需要很多钱吗?每年带全家外出旅游三至四次,难道这不算是享受?

啊美 : 2017-12-05#112
很多人刚到时还是信心满满地,结果过了1,2年 国内有生意的话 就呆在国内了 俗话说做熟不做生...这里的法律税务人脉哪里那么好熟悉搭建
万一雇上几个人 这辈子就是24小时给员工打工了
所以来这里是干嘛来了, 如果还很享受国内肯定是回去的了, 不过这些来了又返回国内继续做自己的老本行, 那么到了他们的后代也许还会重复他们的生活,如果就想永远在这里发展,当然在是这边开创事业比较好了, 毕竟以后的根基都在这里, 我指的是以后的子子孙孙后代。当然如果喜欢国内的那一套赚钱方式就当没说了,问题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Carc : 2017-12-05#113
享受不起,即便是安稳地享受了几年以后估计人也废了

个例不谈,毕竟永远有能在贫瘠市场做出世界级大生意的创意牛人。

但我的个人经验是,花一样的时间精力,你在中国美国如果能做百万级别生意,在加拿大就是十来万级别。净收入刚够维持运营加勉强糊口,从生意的角度来说投入产出不划算。不如打份小工,管理好现有资产的投资组合。至少回家时间都是自己的,可以好好照顾家庭,休息充电。

想做生意就得全世界,全时区段的折腾,半夜两点对岸出事都得起床,操了这份心,当然得想能否给家庭未来挣取足够回报,值不值得。

考拉不是熊 : 2017-12-05#114
楼主应该是觉得女人就算生了孩子也要有自己的事业,不要为了孩子牺牲自我,利用现有的资源创业,轻轻松松地赚赚钱,何乐而不为。
赚钱没有轻轻松松的事情。

啊美 : 2017-12-05#115
个例不谈,毕竟永远有能在贫瘠市场做出世界级大生意的创意牛人。

但我的个人经验是,花一样的时间精力,你在中国美国如果能做百万级别生意,在加拿大就是十来万级别。净收入刚够维持运营加勉强糊口,从生意的角度来说投入产出不划算。不如打份小工,管理好现有资产的投资组合。至少回家时间都是自己的,可以好好照顾家庭,休息充电。

想做生意就得全世界,全时区段的折腾,半夜两点对岸出事都得起床,操了这份心,当然得想能否给家庭未来挣取足够回报,值不值得。
所以我说你没有理想, 跟猪哥一样只想自个安稳了就行,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你怎么 就知道一定会投入产出不划算?也许就是会很划算呢,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好处,有时候算计得太精明反而一事无成。:wdb30:

科学养猪 : 2017-12-05#116
所以我说你没有理想, 跟猪哥一样只想自个安稳了就行,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错。 是做有趣的事,做有趣的人。 你的境界,还差一大截呢。 我教小和尚若干年,他也才刚刚有点思想。

科学养猪 : 2017-12-05#117
所以我说你没有理想, 跟猪哥一样只想自个安稳了就行,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你怎么 就知道一定会投入产出不划算?也许就是会很划算呢,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好处,有时候算计的太精明反而一事无成。:wdb30:

就算你到了70岁,所有的划算你都赚到了,但是你还是不会滑雪打高尔夫,依然是个LOSER,你移民加拿大依然是个错误。

啊美 : 2017-12-05#118
楼主应该是觉得女人就算生了孩子也要有自己的事业,不要为了孩子牺牲自我,利用现有的资源创业,轻轻松松地赚赚钱,何乐而不为。
恩, 以前很少看到你在论坛活跃, 以为是新人, 没想到注册日期都是07年的了

啊美 : 2017-12-05#119
就算你到了70岁,所有的划算你都赚到了,但是你还是不会滑雪打高尔夫,依然是个LOSER,你移民加拿大依然是个错误。
为什么要会滑雪打高尔夫才不算个LOSER?你对是不是LOSER的定义也太简单了吧, 这两样不会可以学呀, 报个班马上学分分钟钟搞掂的事:wdb25:

科学养猪 : 2017-12-05#120
为什么要会滑雪打高尔夫才不算个LOSER?你对是不是LOSER的定义也太简单了吧, 这两样不会可以学呀, 报个班马上学分分钟钟搞掂的事:wdb25:

那去呀。 因为你脑子想着数钱,就不会去玩这些。好比我见过很多中国人说,只要我有钱了,就周游世界。 我说这就是BULL SHIT, 平时不对 HIKING, 旅游,人文,地理,历史感兴趣的人,发财了就会去周游世界? 说笑话吧。

啊美 : 2017-12-05#121
那去呀。 因为你脑子想着数钱,就不会去玩这些。
不会啊, 我周末都出去玩的

Carc : 2017-12-05#122
所以我说你没有理想, 跟猪哥一样只想自个安稳了就行,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是的,过去我一边读书一边打理家族生意,晚上做完作业给客户打单,审设计图,第二天还得联系人家回复,客户查邮件惊呆了说我靠你凌晨四点发的图啊。累死累活,对加拿大的年营业额不如出口日本美国半个季度的,人家市场还比加拿大的成熟规范,售后的屁事少。后来干脆生意转让给国内同辈兄弟,在加拿大打工生孩子混日子。我兄弟也是果断放弃加拿大业务。

以后还做不做生意,还是想做,不过得看行业和机遇了,开个杂货铺咖啡馆之类实在没兴趣,都是辛苦钱,不如现在上班轻轻松松拿十万,上下班能接送小孩,周末也不用考虑生意。还能学点这里正规大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Tin Tin : 2017-12-05#123
最主要看个人喜好。有的人天生善于和人打交道,有很强的金钱观,那谈生意,发大财就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反之,喜欢清静思考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和颜如玉了。不想负累太多的,安稳上班就是满足。钱财,不是第一位的。

啊美 : 2017-12-05#124
是的,过去我一边读书一边打理家族生意,晚上做完作业给客户打单,审设计图,第二天还得联系人家回复,客户查邮件惊呆了说我靠你凌晨四点发的图啊。累死累活,对加拿大的年营业额不如出口日本美国半个季度的,人家市场还比加拿大的成熟规范,售后的屁事少。后来干脆生意转让给国内同辈兄弟,在加拿大打工生孩子混日子。我兄弟也是果断放弃加拿大业务。

以后还做不做生意,还是想做,不过得看行业和机遇了,开个杂货铺咖啡馆之类实在没兴趣,都是辛苦钱,不如现在上班轻轻松松拿十万,上下班能接送小孩,周末也不用考虑生意。还能学点这里正规大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你不觉得你做一单可以吃一年吗?为啥你说的这么累,特别工程单下来基本开张吃一年,再说你要是在国内的家族企业早应该有专门负责跟单的业务员啊,打单的事不应该落在你这个未毕业的学生身上啊?

做生意有无限可能,做班就是波澜不惊,今年工资多少都基本定格了,我是毫无兴趣,而且去上班要按时准点,还不能打瞌睡,万一累了想休息可咋办?困了硬撑会老得快,办公室政治也是烦得很吧?搞不好还得拍马屁才能存活,嗨,怎一个郁闷了得。关键的关键打工赚钱养家很困难,拿人家一分工资就要有责任感,至少得无愧于这份工资,就像要替人家卖命一样,有什么不愿意妥协的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否则很有可能丢了工作。

不过你最后一点说到的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了,工作不是为了单纯的工作,而是为了学点大公司的运营和管理。

feitianwukong : 2017-12-05#125
:wdb37:

CCOYYOTEE : 2017-12-05#126
刚来2,3年,情况没摸透,不急着上。
暂时感觉想要投资购买的生意,都不便宜,价格虚高
Many small businesses can not get enough profits to cover their cost and labour and still ask for the impossible high prices that they bought years ago.

啊美 : 2017-12-05#127
又在这吹牛逼,今天美股大跌,你还不赶紧去盯着:wdb22:
前俩天老马在晒日进斗金呢。

CCOYYOTEE : 2017-12-05#128
是的,我就喜欢看着这厚厚的标书及技术文件,特有成就感。。。。。
Really good for you ,but don't need to show them to others.Do you know ?you are inviting hostilities.

Tin Tin : 2017-12-05#129
是的,我就喜欢看着这厚厚的标书及技术文件,特有成就感。。。。。

你不是字写得不错吗?觉得你还缺块牌匾,自己用金粉或者钻石粉或什么钛合金粉题个字,“人生赢家”,放在照片栏里。

sweeteeth : 2017-12-05#130
楼主发帖子的意义是什么?就是劝大家来了加拿大都创业去?没兴趣创业的还得被你judge一番认为没理想没报负?大家来加拿大目的不同,有人纯粹想换换生活方式,凭什么一定要创业?谁定义的一定要自己做生意人生才有意义?

我上学读书一开始是为了新来乍到先立足,也为了选择一个不同的职业体验一下。现在念书是我的hobby,我喜欢上学,如果财务自由了我的理想就是多念几个学位,一直上到老。上学是多有意思的事儿啊。

而且我喜欢自己的工作,时间灵活可以兼顾家庭,环境无压力,同事素质高,工作有创造性有上升空间。为啥非得自己创业?

waren : 2017-12-05#131
国人愚昧,从小循规蹈矩,长大后努力追寻大众价值观,没有自己的思想。
在中国,95% 人追求发财,于是我不能落后呀,努力努力再努力,力争成为马云第二;
到了加拿大,奇怪了,很多人并不追求发财,于是我就迷茫了, 怎么都不求上进呀? 价值观标尺没有了,儿时养成的世界观受到冲击。于是上网呐喊,试图在加拿大重建发财价值观,方便大量愚昧人群FOLLOW。
不是不追求发财,制度比较完善,发财难,同时机会很少。
如果机会多,相信加拿大人大多数会像是打鸡血般。另外,寒冷地带,机会肯定不如中原和亚热带。

waren : 2017-12-05#132
你说说,你一辈子除了努力想占据多一点的地球资源,你还做了什么?
你很逗。努力占据资源,还是要靠机会和能力。

考拉不是熊 : 2017-12-05#133
不是不追求发财,制度比较完善,发财难,同时机会很少。
如果机会多,相信加拿大人大多数会像是打鸡血般。另外,寒冷地带,机会肯定不如中原和亚热带。
美国机会够多了吧,大多数像打了鸡血般?我觉得这种发财的观点太中国。

WorryFree : 2017-12-05#134
应该加一个选项,做自己喜欢的事。

飘向加拿大 : 2017-12-05#135
Many small businesses can not get enough profits to cover their cost and labour and still ask for the impossible high prices that they brought years ago.
我猜他们的想法是:老子要把过去经营亏损的钱加进卖价里去赚回来。
看过N多生意,善意提醒尽量不要购买阿三的生意

waren : 2017-12-05#136
美国机会够多了吧,大多数像打了鸡血般?我觉得这种发财的观点太中国。
夸张修辞。

啊美 : 2017-12-05#137
楼主发帖子的意义是什么?就是劝大家来了加拿大都创业去?没兴趣创业的还得被你judge一番认为没理想没报负?大家来加拿大目的不同,有人纯粹想换换生活方式,凭什么一定要创业?谁定义的一定要自己做生意人生才有意义?

我上学读书一开始是为了新来乍到先立足,也为了选择一个不同的职业体验一下。现在念书是我的hobby,我喜欢上学,如果财务自由了我的理想就是多念几个学位,一直上到老。上学是多有意思的事儿啊。

而且我喜欢自己的工作,时间灵活可以兼顾家庭,环境无压力,同事素质高,工作有创造性有上升空间。为啥非得自己创业?
你喜欢就好,我也只是说我喜欢的东西而已,加拿大的人要都去创业了,谁来给工作的人提供工作机会呢, 你说是吧? 我的目的不是要让大家都去创业,而是意在探讨新移民创业的可能性罢了。并且开了个投票的贴, 你不同意创业的想法可以投出你不想去的理由啊, 不投也没有关系,我就看看我不说话也是一种态度。:wdb30:

gongbao : 2017-12-05#138
大部分人投的跟我一样,说明我是普通人,也是正常人

附件


考拉不是熊 : 2017-12-05#139
你喜欢就好,我也只是说我喜欢的东西而已,加拿大的人要都去创业了,谁来给工作的人提供工作机会呢, 你说是吧? 我的目的不是要让大家都去创业,而是意在探讨新移民创业的可能性罢了。
有钱的投资移民,不需要在加拿大创业,国内的生意就够赚的了;没太多钱的技术移民过来,创业没钱没经验,即使能够创业也是从初级辛苦的小生意开始,加拿大的市场比较固化,很难做大,辛苦到头来还把时间全部赔进去,算来不如打工划算。

啊美 : 2017-12-05#140
有钱的投资移民,不需要在加拿大创业,国内的生意就够赚的了;没太多钱的技术移民过来,创业没钱没经验,即使能够创业也是从初级辛苦的小生意开始,加拿大的市场比较固化,很难做大,辛苦到头来还把时间全部赔进去,算来不如打工划算。
那在学校老师选你当班长,为啥你不当?为啥有人愿意当?当了有什么好处没有?毕业了因为组织活动太浪费时间因而成绩变差不好就算是班长能进名校不?

考拉不是熊 : 2017-12-05#141
那在学校老师选你当班长,为啥你不当?为啥有人愿意当?当了有什么好处没有?毕业了因为组织活动太浪费时间因而成绩变差不好就算是班长能进名校不?
没有明白你想说明什么?

sweeteeth : 2017-12-05#142
有钱的投资移民,不需要在加拿大创业,国内的生意就够赚的了;没太多钱的技术移民过来,创业没钱没经验,即使能够创业也是从初级辛苦的小生意开始,加拿大的市场比较固化,很难做大,辛苦到头来还把时间全部赔进去,算来不如打工划算。
这话说得有理。就算要投资创业,大家也得看看环境啊,加拿大就不是个适合华人投资创业的地方。没有几个企业是为了给别人创造工作岗位为别人谋福利而开办的,资本本来就是逐利的,除非办的是非盈利机构和慈善机构。

考拉不是熊 : 2017-12-05#143
这话说得有理。就算要投资创业,大家也得看看环境啊,加拿大就不是个适合华人投资创业的地方。没有几个企业是为了给别人创造工作岗位为别人谋福利而开办的,资本本来就是逐利的,除非办的是非盈利机构和慈善机构。
资本家巴不得少用人多赚利润。

malihom007 : 2017-12-05#144
你说老外去中国进货,还得经过贸易商, 我们去进货直接厂家砍价,就是会说华语他们也不敢欺负咱不懂行情价吧,怎么说我们华人在找货方面肯定是要优势于他们吧,虽然老外也可能直接找到工厂进货,很可能就因为你长着一张白人的面孔, 价格就得比咱高, 很多厂家表示了,老外沟通难,比较不省心,所以价格自然是要高一点的啦。
这完全是街市买菜的水平。

啊美 : 2017-12-05#145
这话说得有理。就算要投资创业,大家也得看看环境啊,加拿大就不是个适合华人投资创业的地方。没有几个企业是为了给别人创造工作岗位为别人谋福利而开办的,资本本来就是逐利的,除非办的是非盈利机构和慈善机构。
问问你的老板,看看他办企业聘请你是为了干啥来滴?当然不单单是为了创造工作岗位来的, 起初办企业都是为了生存来的,后面逐渐发展慢慢扩张才有机会考虑更多。

啊美 : 2017-12-05#146
这完全是街市买菜的水平。
可不是嘛, 去采购都像是在菜市场里面挑菜一样,第一次还不敢买多了, 怕菜烂灶里头了

轻舟已过万重山。 : 2017-12-05#147
这话说得有理。就算要投资创业,大家也得看看环境啊,加拿大就不是个适合华人投资创业的地方。没有几个企业是为了给别人创造工作岗位为别人谋福利而开办的,资本本来就是逐利的,除非办的是非盈利机构和慈善机构。
非营利机构和慈善机构道道更多
以前不懂

轻舟已过万重山。 : 2017-12-05#148
资本家巴不得少用人多赚利润。
永远都是成本最低化 利润最大化 股东利益最大化

cargo : 2017-12-05#149
奏是一个蛋蛋后

deadcatbj : 2017-12-05#150
中国人谁都学不会尊重别人的选择。
打工认为创业是累神,不懂生活
创业的认为打工是胸无大志,自甘堕落。

其实爱干嘛干嘛,不挺好

sweeteeth : 2017-12-05#151
其实还有个原因就是上学毕业找工作是一条最简单的立足之路吧,基本没啥风险。创业失败率在哪里都是90%以上,当然选风险小难度不大的了。西人比华人更熟悉本地商业文化,人脉和资源更多,还不是照样打工的比自己创业的多啊。

comeback : 2017-12-05#152
加拿大有啥好投资的项目啊?说几个听听。。。

CCOYYOTEE : 2017-12-05#153
加拿大有啥好投资的项目啊?说几个听听。。。
要赚钱,肯定投中国。参点小股,跟兄弟开个 KTV ,现在夜夜数钱数到手抽筋。这里,半天不进来一个人,你把他杀了了,也只有那么几斤肉。

fierysteed : 2017-12-05#154
打工,8小时不属于自己
创业,24小时不属于自己
但是创业成功后,你是24小时都属于你自己。至少你可以随便休一个月。

fierysteed : 2017-12-05#155
要赚钱,肯定投中国。参点小股,跟兄弟开个 KTV ,现在夜夜数钱数到手抽筋。这里,半天不进来一个人,你把他杀了了,也只有那么几斤肉。

中国KTV需要打点工商税务派出所各路人马。
还有地痞无赖黑社会。

JIGU : 2017-12-05#156
不是实体投资,算是保守的投资吧, 不担风险,赚了成就感应该不大

我的一个老外朋友五十快奔六十了, 他其实挺辛苦的, 但是他为了能够养得起一个公司里面的员工们而感到骄傲,家族式的企业奋斗了二十多年了,企业依法纳税,每天都是累并快乐着,我觉得他的生活非常有意义,至少比普通人拿着一份工资过活的要有意义得多。
公司员工不是老板养活的,是通过工作互相依靠关系。

frigyda : 2017-12-05#157
打工只能穿耐克开丰田,创业可以穿纪梵希开陆虎。
我说的是过程,你说的是结果。咱们不矛盾哈

frigyda : 2017-12-05#158
但是创业成功后,你是24小时都属于你自己。至少你可以随便休一个月。
这不是讨论创业么?你说的那是守业

fierysteed : 2017-12-05#159
这不是讨论创业么?你说的那是守业

这是讨论“创业的好处和坏处”
创业成功了,有好处啊

frigyda : 2017-12-05#160
这是讨论“创业的好处和坏处”
创业成功了,有好处啊
任何事情成功了都有好处,何况创业失败的比例远高于成功
对于精力旺盛、智商超绝,勤奋异常、责任心强、欲望充沛的人,阻止他创业,那是资源浪费。反之,随便什么人都鼓动他去创业,那是害他全家

我前面就说了,这是因人而异的事,本来就没什么讨论的意义

战斗在加国 : 2017-12-05#161
为什么有人觉得创业就一定比打工强? 库克在apple是打工,街边摆个小摊是创业

考拉不是熊 : 2017-12-05#162
为什么有人觉得创业就一定比打工强? 库克在apple是打工,街边摆个小摊是创业
因为某些中国人的潜在思维里,创业比打工的赚钱多,创业的名声比打工的好听,说到底,能做统治别人的人,谁会想做被统治的人?

vansltz : 2017-12-06#163
对创业本身充满热情那是一回事,只是想多赚点钱梦想发了以后如何如何让别人高看实现XX的理想的话就算了。。。
何必要把创业单独拎出来讲呢,和打工和股票投资又有什么区别。
自己喜欢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过什么样的生活,无论是想实现为社会奉献的理想还是就想打高尔夫平时老婆孩子热炕头,自己的选择自己满意就好了,管那么多干嘛。
另外,“1) 因为照顾孩子太全身心了, 失去了自己再回到社会的能力,也是一种不好的状态吧,母亲的一种状态很可能影射到孩子身上,如果母亲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孩子也会感到挺骄傲的吧,反之,如果母亲除了能照顾孩子的起居和学习外什么也干不了, 那么等他长大后, 母亲失去了这个作用, 孩子又会怎么看待母亲呢?”
这段话最最让我不舒服。为什么照顾孩子就会失去回到社会的能力?那么多在家带几年孩子后重返职场的妈妈呢。即使如此,怎么就孩子被影射了影响发展了?更重要的是这里逻辑也不对,什么叫除了照顾孩子起居什么都干不了?而且照顾孩子就要百分百掌控孩子吃喝拉撒和学习吗?孩子自己什么都不会?就这样保持十八二十年?当母亲不是就给他做饭监督学习。如果就是这样的“照顾和培养”,等他长大以后,当妈的这个作用永远都会发挥。

CCC2009 : 2017-12-06#164
陪伴孩子真的很不错,不过我有点贪心, 我就想边儿上有一个人帮我照看着, 这边自己也能顾着事业,简单说家庭事业两不误是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

1) 因为照顾孩子太全身心了, 失去了自己再回到社会的能力,也是一种不好的状态吧,母亲的一种状态很可能影射到孩子身上,如果母亲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孩子也会感到挺骄傲的吧,反之,如果母亲除了能照顾孩子的起居和学习外什么也干不了, 那么等他长大后, 母亲失去了这个作用, 孩子又会怎么看待母亲呢?

2) 完全不顾家庭只拼事业的,也不大可取,因为没有了孩子的亲密关系,事业做得再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全心照顾孩子也不见得就是放弃自我学习发展,失去自我意识。

除了在孩子出生后到到读幼儿园前全心照顾孩子(15年开始他们读full time幼儿园,现在是full time 学前班),其他时间我都在学习和做义工的。
2周前还去某机构给LINC的新移民做了个Presentation,感觉有些TED演讲的范。
我在学校做part time工作近一个月了
同时我周四还有个program的面试,被接受的话,明年读一年可以毕业(校长也同意安排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不冲突)。
以后也没打算做全职,可能会一直part time学习和part time 工作(再以后可能会学儿童心理学)。雇人做家务的好处,就是除了陪伴孩子外,我有大把时间安排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么做就是为了做孩子们的榜样,希望孩子们有天为我感到骄傲,同时也保持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hcy1234 : 2017-12-06#165
突然想起target,连这种北美零售大鳄都在加拿大遇上滑铁卢,加拿大市场还真不好做

瓜田李下 : 2017-12-06#166
为啥都要读书不要创业投资?按说新移民都有钱投资的,新老移民都来谈谈为啥你们宁愿坐吃山空也不愿意投资加拿大呢?

为啥来加拿大的人都不想自己干,都要读书找工作呢?其实自己干时间自由安排,有上升空间,有发展潜力,有成为未来富豪的可能性,为啥没人要研究呢?

一分工作也就是温饱问题,有了不富,没了也不会饿死,按说应该算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了,应该是最适合创业的地方了,可为什么很少新移民愿意创业呢?归根结底加拿大税太高,高得个人没有动力创业?还是语言不好的原因占多数?还是发了财的人都闷声发大财去了不来论坛了?我看后者占多数。

元芳,你怎么看?
加拿大创业就是耽误瞌睡。

deadcatbj : 2017-12-06#167
加拿大市场太小了,商业环境也保守,对新加入辄不太有利。
相对而言中国毕竟是机会多,创新点多,再说本乡本土,语言文化也熟悉

葫芦金刚 : 2017-12-06#168
那穿香奈儿开宾利的呢?
哈哈!都行,有钱后怎样都行。

葫芦金刚 : 2017-12-06#169
我创业在中国也没搞成, 累得半死。在国外也就做一些房产和股票投资, 创业目前是放弃了。我主要是做高科技和工业技术的, 高科技这部分连中国BAT都在这里都没戏。 就一些印度人在美国还行, 主要事他们business和语言占了优势。传统工业门槛更高, 更不好做。
感谢TG(NND), 我们新中国出来的人, 在语言和文化上天生劣势。 在本地做什么都费劲。 不过事在人为, 创业主要还是要发挥长出。 现在就是中国和美国加拿大之间是有机会的。个人感觉还是要做这种桥梁才有戏。
本地创业只有中餐 和服务, 还有老鼠会。 除了这几种本人都不看好。 :wdb30:
我还真认识有在老鼠会干的,现在据说做到了每个月啥都不干都能领6000刀的“退休金”了。

啊美 : 2017-12-06#170
我还真认识有在老鼠会干的,现在据说做到了每个月啥都不干都能领6000刀的“退休金”了。
我遇到在微信上晒账单的,晒每个月的入帐情况,像传销组织,特反感,一天发十几条微信都是在说那个老鼠会的事,果断拉黑,怎么不考虑看的人会受打扰。

ycubic : 2017-12-08#171
不是实体投资,算是保守的投资吧, 不担风险,赚了成就感应该不大

我的一个老外朋友五十快奔六十了, 他其实挺辛苦的, 但是他为了能够养得起一个公司里面的员工们而感到骄傲,家族式的企业奋斗了二十多年了,企业依法纳税,每天都是累并快乐着,我觉得他的生活非常有意义,至少比普通人拿着一份工资过活的要有意义得多。
你是说普通人,也就是他的公司里的员工没有意义?那他的公司何来?我觉得你骨子里透着一股莫名其妙的自我优越感。

BBC2014 : 2017-12-08#172
照顾孩子的时候定期做点volunteer就没有时间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了:)

啊美 : 2017-12-08#173
因为某些中国人的潜在思维里,创业比打工的赚钱多,创业的名声比打工的好听,说到底,能做统治别人的人,谁会想做被统治的人?
喜欢你说的最后一句话哦, 确实如此,前面说的也是真确的, 创业创不好连喝汤的份儿都没有, 很可能还经常饿着肚子呢。

考拉不是熊 : 2017-12-08#174
喜欢你说的最后一句话哦, 确实如此,前面说的也是真确的, 创业创不好连喝汤的份儿都没有, 很可能还经常饿着肚子呢。
创业的确会有成就感,在中国我肯定会考虑创业这条路,毕竟市场摆在那里嘛,不过来了加拿大,这条路很难走,华人因为语言,文化等因素,目标市场非常小,大部分创业的目标瞄准的仅仅是本地的华人客户,没有大资金的话,只能定位于小生意,你可以想到的idea,会发现好多华人已经在挤破头做了。

啊美 : 2017-12-08#175
对创业本身充满热情那是一回事,只是想多赚点钱梦想发了以后如何如何让别人高看实现XX的理想的话就算了。。。
何必要把创业单独拎出来讲呢,和打工和股票投资又有什么区别。
自己喜欢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过什么样的生活,无论是想实现为社会奉献的理想还是就想打高尔夫平时老婆孩子热炕头,自己的选择自己满意就好了,管那么多干嘛。
另外,“1) 因为照顾孩子太全身心了, 失去了自己再回到社会的能力,也是一种不好的状态吧,母亲的一种状态很可能影射到孩子身上,如果母亲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孩子也会感到挺骄傲的吧,反之,如果母亲除了能照顾孩子的起居和学习外什么也干不了, 那么等他长大后, 母亲失去了这个作用, 孩子又会怎么看待母亲呢?”
这段话最最让我不舒服。为什么照顾孩子就会失去回到社会的能力?那么多在家带几年孩子后重返职场的妈妈呢。即使如此,怎么就孩子被影射了影响发展了?更重要的是这里逻辑也不对,什么叫除了照顾孩子起居什么都干不了?而且照顾孩子就要百分百掌控孩子吃喝拉撒和学习吗?孩子自己什么都不会?就这样保持十八二十年?当母亲不是就给他做饭监督学习。如果就是这样的“照顾和培养”,等他长大以后,当妈的这个作用永远都会发挥。
可能我说的不够全面,我想大部分的母亲应该是你说的这款,在陪孩子的过程中自己也在努力将来能够在职场上有所作为,不过我见过有的母亲就是完全放弃了理想,多年陪伴孩子以后, 失去了回到社会的信心, 如果不是情势所逼, 也许就这样一辈子当了家庭主妇了,人都是有惰性的, 全身心职场上打拼的男人有时候都会觉得累, 更不要说一个女人要生孩子照顾家庭几年以后不会产生这种要依靠的惰性了, 我觉得家庭里面全身心在照顾家庭的人其实比在外打拼的人更不容易,打拼的人你只要努力按部就班安稳赚足一家需要开销的银子就好了,任务比较单一,照顾家庭的人因为你要承受没有实体经济来源的压力,很可能你累死累活还得不到家庭的一点点肯定,又或者说并不是丈夫没有肯定她的劳动付出,而是她自己本身多年照顾家庭没有实际经济来源, 长年依靠丈夫的经济收入,在内心里自己产生了自卑感, 人家一谈论点什么她心里就很敏感, 时不时会对丈夫发莫明奇妙的火,动不动就说离婚呀, 离了我更爽, 离了我不工作照样有钱花,而这个倒霉的丈夫还不能发火, 还得小心翼翼地照顾她的情绪,所以夫妻要平均的发展, 各自都分担点照顾家庭的内务,千万不能太悬殊,否则发展到这一步就是比较困难的家庭关系了。

啊美 : 2017-12-08#176
创业的确会有成就感,在中国我肯定会考虑创业这条路,毕竟市场摆在那里嘛,不过来了加拿大,这条路很难走,华人因为语言,文化等因素,目标市场非常小,大部分创业的目标瞄准的仅仅是本地的华人客户,没有大资金的话,只能定位于小生意,你可以想到的idea,会发现好多华人已经在挤破头做了。
在国内做竞争更历害了,都是靠关系,多少厂子被欠款欠倒闭了,不欠款又没生意,这里可不一样, 一就是一,二就二, 没有什么花花肠子, 只要你有好产品。

啊美 : 2017-12-08#177
你是说普通人,也就是他的公司里的员工没有意义?那他的公司何来?我觉得你骨子里透着一股莫名其妙的自我优越感。
公司里的员工哪一个人都可以聘,可领导这批雇员的却只有一个,这个人要负责整个公司架构的运营, 使公司能够健康地运转起来,每个月要付员工的工资,帮员工缴税缴保险费,自己公司的公司税,公司大了有能力还要考虑捐点款给慈善机构。。等等一些普通员工所不能做到的,难道他这个老板不比一些普通人来得更有意义吗?你非要把你自己说得跟你的老板一样有意义那也就是骗骗你自己的自尊心罢了,假如你能力超强, 轻轻松松做了一家企业的老板, 聘用一帮人给你做事, 你还会甘愿做被差遣的人吗?就像JoeAustoCa说的能做统治别人的人,谁会想做被统治的人。

风飞扬 : 2017-12-08#178
周围的朋友基本都放弃念书这条路,自己做点小生意。不过楼主认为自己做时间是自由的。个人觉得刚好相反,自己做,时间就不是自己的了。打工,除了上班时间,其实时间都是自己的。打工是身体辛苦,自己做身体和心理都辛苦。另外新移民大多数还是没什么钱的。只是不像以前的人到加拿大就一屁股债。
中国人创业,基本很多事愿意也必须亲历亲为,尤其创业初期,没什么时间上论坛是真的。天天在论坛发些奇谈怪论。刷存在感的人,是没有在创业的。

3com : 2017-12-09#179
沒有創業,還是視野突然變窄了緣故。

其實創業機會在加拿大一點也不比兲朝少,只是你看不到也想不到而已。

nndvd : 2017-12-10#180
还创什么业?哪里不是炒房更快更容易??所以说加拿大房价为啥这么高呢

fishyyy : 2017-12-12#181
要想提出一个好的调查问题,几个基本原则就是(1)选项之间不能交叉重复部分覆盖,(2)问题和选项不能带着价值观和褒贬义明显的词。否则就不是调查,而只是找和自己三观一致的同伙

chief_zhang : 2018-02-23#182
你人在加拿大, 就得在加拿大这里运营啊,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如果你还想在中国运营, 那你跑加拿大来干嘛来了?

在加拿大运营还是有优势的, 比如你产品卖到美国去不要缴美国的gst,你可以利用中国的身份做美国的生意,但是你人在加拿大, 还是有优势的。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什么优势呢?

千客万来 : 2018-02-23#183
选项不重要
重要的是炫耀
哈哈

啊美 : 2018-02-23#184
选项不重要
重要的是炫耀
哈哈
你不溜也会被我:wdb36::D,我有洪荒之力

Snowman : 2018-02-23#185
读书让你明白道理,创业(或者说工作)让你明白人性。缺一不可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