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创新

千客万来

拆二代致富和尚爱淘宝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96.14%
作为载重量最大,推重比最高,最稳定也最便宜的大功率火箭,苏联70、80年代技术的RD180火箭发动机,直到现在,也是美国航天工业最依赖的发动机,所有重要的发射任务,用的一色都是苏联七八十年代技术的产物RD180。



这种重载火箭技术上有多牛逼,政事堂并非专业,这里就不瞎BB了,反正人家一个火箭的功率,相当于北京全市的发电功率......



所以呢,马斯克真别吹牛逼,他这次发射的“重型猎鹰”,说白了就是三个猎鹰9绑一起,第一级就搞出了27个引擎。说得难听点,火箭核心技术方面连苏联70年代都够不上。而且,这种堆积引擎玩法,不就是学苏联搞饱和式覆盖嘛。



而且,综合性能分析,咱中国的长征五号也是比特斯拉的重型猎鹰要强。更不要说论最核心技术的发动机引擎,咱国家甩了马斯克一条街。



可是呢,咱国家的很多媒体,依然将马斯克吹嘘为领先中国十年,甚至对此次发射后两级的失败,都三缄其口,依然在鼓吹马斯克的伟大。



说实话,政事堂非常欣赏马斯克和他的创新,但是国内媒体一股脑的吹捧马斯克,却让我非常的不齿。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作为载重量最大,推重比最高,最稳定也最便宜的大功率火箭,苏联70、80年代技术的RD180火箭发动机,直到现在,也是美国航天工业最依赖的发动机,所有重要的发射任务,用的一色都是苏联七八十年代技术的产物RD180。



这种重载火箭技术上有多牛逼,政事堂并非专业,这里就不瞎BB了,反正人家一个火箭的功率,相当于北京全市的发电功率......



所以呢,马斯克真别吹牛逼,他这次发射的“重型猎鹰”,说白了就是三个猎鹰9绑一起,第一级就搞出了27个引擎。说得难听点,火箭核心技术方面连苏联70年代都够不上。而且,这种堆积引擎玩法,不就是学苏联搞饱和式覆盖嘛。



而且,综合性能分析,咱中国的长征五号也是比特斯拉的重型猎鹰要强。更不要说论最核心技术的发动机引擎,咱国家甩了马斯克一条街。



可是呢,咱国家的很多媒体,依然将马斯克吹嘘为领先中国十年,甚至对此次发射后两级的失败,都三缄其口,依然在鼓吹马斯克的伟大。



说实话,政事堂非常欣赏马斯克和他的创新,但是国内媒体一股脑的吹捧马斯克,却让我非常的不齿。
超过6行了
 

千客万来

拆二代致富和尚爱淘宝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96.14%
超过6行了

这个更远远超过

导读:在火箭以及飞机发动机领域,中国所有人都知道美国仍比我们强。美国土星5号和德尔塔4型的那种发动机,还需要中国科研人员继续奋起直追。直到造出更为先进超强的长征9号来。中国在航天领域需要追赶的是七八十年代的美国,而不是今天的美国。因为美国今天的航天技术,还追不上当年的自己。SpaceX猎鹰重型火箭刚刚捆绑了27枚发动机强行发射。这一技术立刻就被亲美跪族和大V们宣布为人类超级技术,吊打中国一万年。还有人把马斯克吹成了现实版的钢铁侠,更有人发文宣称“美爹永远是美爹”…… 但其实,SpaceX猎鹰的这种玩法在近60年前就有人玩过了,他的名字叫科罗。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和美国开始了航天争霸的比拼。从50年代开始,苏联就决定要碾压美国,搞出世界第一的超级火箭来。最好是能把探月车和人都送上月球,然后再返回地球。坦白地说,美苏的这种争霸是有现实意义的,在两个核大国暂时不可能开启末日之战的情况下,航天领域的较量也可以分出生死。因为航天技术发达与否不仅事关军用民用全球导航、高分辨卫星测绘监控、卫星信息信号传输,还可以在人类的太空科研和基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人类迟早要进入大航天时代。这个时代带给地球人类的生活改变,足以超过工业革命+大航海时代以来所带来的所有改变之总和数倍!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可以错过工业革命,也可以错过大航海时代,但绝对不能再错过大航天时代。


然而在火箭设计思路上,一直都有两种方式。其中一种是不断研发和提高单枚发动机的推力,另外一种就是捆绑多枚发动机。如果把发动机比喻成马儿,把火箭比喻成马车的话。那么就是要么不断升级单匹马的拉力,要么就是捆绑更多的马。选择前者道路虽然十分务实和经济,但是却十分坎坷,其需要涉及的科研技术太多,甚至可以说在这样一枚发动机技术水平的高低上,就可以看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整体之高低。而后者则相对容易,只需要捆绑更多的发动机就行,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不用再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投入精力研发更好的技术更强大的材料,但这种方式会带来另外的问题,那就是发动机太多了,会导致成本的几何式增长以及出错几率的成倍增长。


因此苏联和美国一开始都是走的技术流,追求单枚发动机的推力。不过到了1959年,一个带有毁灭性格色彩的人物登场了,他开始指点苏联的航天运载火箭思路。他如果活到火箭在1967年震撼亮相那一刻的话,他肯定会被人称为苏联版的钢铁侠,但很可惜他1966年就因病去世了。否则的话他也很有可能震惊当年的美国“朋友圈”和圈粉万千美国人,美国也一定会有亲苏跪族倒地高呼苏联万岁,并连夜奋笔疾书以下文章:《美国人还在睡觉,苏联人就又甩开了我们二三十年!》《你苏爷爷,永远是你苏爷爷。》《科罗,神一样的男人!一个人就吊打了全世界!》——别不信,当年美国的媒体界和知识分子当中,还有不少亲苏的势力,就连哈佛大学当年也因为有学生和老师在意识形态上亲苏而被联邦政府调查、质询和警告过。


那么科罗到底干了什么事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他提出了用捆绑几十枚发动机来硬生生增加总推力的“前卫设计思路”,根据这种思路提出的火箭代号为N1。如果说2018年发射的SpaceX猎鹰重型火箭是这种思路下催生出来的野猪的话,那么当年的N1就是这种思路下催生出来的远古巨象!两者的差距之大,大到令人震撼,N1只需要动一动手指头就能把SpaceX猎鹰碾得粉碎。


(N1几十年前早就吊打猎鹰)


从1961年开始在科罗主持下的N1设计方案把捆绑多枚发动机这个方案发挥到了极致。在单枚发动机推力暂时无望超越美国的时候,这种方式无疑是一种见效快的春药和兴奋剂,它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让苏联雄起,取得从数字上超过美国的“胜利”。马斯克的SpaceX猎鹰捆绑了27枚火箭发动机,而科罗的N1仅第一级就捆绑了30枚发动机,总捆绑数量是46枚发动机。马斯克的SpaceX猎鹰总推力是2100吨,而科罗的N1总推力则达到了惊人的4620吨!也就是说,无论是总推力,还是推比,还是单发推力。科罗的N1火箭都在60年前吊打了马斯克的SpaceX猎鹰。


但就在N1公开亮相震惊世界的时候,全世界的确都被震撼了。但只有极少数极少数真正聪明的人,才躲在厚厚研究室里发出了猪叫般的笑声。因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正的设计师们都明白,苏联走上了错误的道路。这种捆绑多枚火箭代替研发更大单枚大推力发动机的做法是急功近利的,不仅可能会给一个国家的航天事业带来重大的失败风险,更会严重地耽误一个国家宝贵的航天技术发展窗口期。很多原本可以投入研发精力到单发大推力发动机的人才,被迫转向研究如何捆绑运算和控制更多的小推力发动机。


(左美国土星5号,右苏联N1)


尽管从表面上看N1的推力达到了世界第一,这个记录直到今天都还没有被任何人打破,但是吃了春药的数据是靠不住的。就像一个打了过量兴奋剂的短跑运动员,虽然成绩肯定傲人,但是却根本毫无意义,而且还有可能因为兴奋剂超标而导致运动员当场死亡。


科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了追求华而不实的数据,他不惜搭上整个苏联的航天工业前途和命运。他已经忘了人类发展航天科技的初心是实用主义而不是追求数据攀比和炫耀。人一旦忘记了初心,抛弃了实用主义,转而追求装B和哗众取宠的时候,就基本上已经离疯狂和毁灭不远了。


在苏联航天走在捆绑更多发动机的研发歧路上时,美国仍在低调而踏实地一步步研究如何制造推力更大的单发大推力发动机,NASA依旧保持着低调和隐忍,默默走在正确而孤独的道路上。“通往成功的道路总是寂寞而荆棘的,通往地狱的道路总是布满鲜花和马屁的~” 很快,苏联就尝到了失败的苦果。


就像操纵一辆马车,最方便操控的是只套一匹马。如果感觉动力不足,可以套4匹,或者前4后4两组8匹,最多最多前中后各一组4匹的总共12匹就不错了。如果要套上30匹马去拉一辆马车,这恐怕很容易就会出错翻车。如果要套50匹马去拉一辆车的话,那就更无法想象了。因此,套更多的马不是不可以,而是有一个极限,并非越多越好。要想提高动力,唯有选育出体力更强耐力更好的优良马种才行。


N1火箭就像一个套了几十匹马的马车,却要试图保持像一匹马那样的灵活和狂奔,焉能不出事?从1969年到1972年的短短三年中N1火箭就如同放烟花一样地接连爆炸了4次,失败率达到了100%!这枚由科罗设计的重型火箭,还没有来得及登上人类航天舞台,就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中。而美国在1967年首次发射的土星5号则首发成功,并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连续发射了17次,成功率为100%!


和依靠捆绑47枚发动机取得最大推力“数据胜利”的苏联N1不同,美国土星5号可以说是走上了正确的单发技术流道路。苏联N1第一级就捆绑了30枚发动机,但美国土星5号的第一级仅仅5枚发动机。苏联N1的推力是4620吨,但美国土星5的推力才3400吨。两者相比虽然土星5被N1吊打了,但是土星5毫无疑问取得了最终的成功和胜利。人类在航天事业上所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用而不是作秀。谁忘记这一点,谁就会陷入春药依赖症不可自拔,最后一败涂地。


等到苏联N1火箭不断爆炸失败之后,苏联航天工业已经陷入了捆绑多枚发动机而不可自拔的泥潭。1974年苏联中止了N1项目,转而推出了优化后的“能源号项目”,能源号为了解决一次性捆绑发动机太多导致的各种问题,推出了超越时代的“模块化”概念,他们将发动机模块化为助推器,一个能源号火箭只需要捆绑4-8枚助推器即可,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1987年,能源号第一次发射成功,但所携带的飞船未能进入预定轨道。1988年再次发射,终于把航天飞机送入轨道,但一切都来不及了,因为3年以后苏联就解体了。


在苏联解体后,美国NASA一度因为失去对手而感到茫然,在土星5号项目宣布封存之后,美国一直以德尔塔4号重型火箭来完成运送发射任务。德尔塔4型满足一般卫星发射任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他只有4枚发动机,总推力不大,但却可以把28吨的东西送入低地轨道。而中国的长征5号通常需要8枚发动机,才能把25吨左右的东西送入低地轨道。


美国失去了苏联这个对手以后,NASA一度不思进取,开始从那个勇敢探索创新的机构变成了一个越来越趋向于保守的机构。其实不光是NASA,美国整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衰退和保守。90年代就震惊世界的美国超音速隐身巡航战斗机猛禽F22就是如此。由于自觉天下无敌,加上不研发新东西就无法赚钱,所以美国封存了F22生产线。——属于美国的那个无上荣耀时代,其实早就落幕了。在周小平看来,这些种种迹象也表明,虽然在技术流上美国一度走对了路,但美国本质上仍然是一个缺乏主动探索宇宙精神的国家。


在苏联倒下,美国赢得冷战胜利,获得了全球霸权之后,曾经那个勇敢探索拼命奋斗的美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贪婪、臃肿、肥胖、自废武功的美国。土星5号没有了,登月计划不再来,就连F22生产线也封存了。显然,美国对宇宙事业的渴望远远不如对统治地球的渴望来得热烈。中东石油、中国的劳动力、全世界航路的财富吸引了美国的眼球。美国不断在文化、意识形态、石油美元政策、全球贸易节点以及金融秩序上下狠手,不断投入巨大精力,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更为舒服地趴在地球身上吸收全世界的民脂民膏。至于充满艰苦和牺牲奉献的探索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当然,这几年美国似乎突然又活过来了,开始试图重新捡起些什么。他们开始重启F22计划,NASA重注投向SpaceX,特朗普高喊要重振美国工业。是什么让美国有了重振雄风的打算呢?这并非美国人有什么探索精神,而是因为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不断崛起,令美国感受到了压力,所以才开始准备重启这些老旧的项目。重启F22是因为他们从中国的歼20惊艳全球中感到了压力,NASA和美国政府重点栽培SpaceX是因为从长征5号的惊艳表现以及长征9号的设计规划中感到了压力,而美国高呼重振工业化是因为被中国基建狂魔的称谓和成就给逼急了……


中国需要一个对手,美国也需要。


然而,如果美国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能选择和中国一样的低调和务实的话,如果美国也能一步一个脚印地重头再来的话,或许美国还有复苏的可能。但很遗憾的是,平局在美国的一系列动作上根本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迹象,反而看到美国正在重蹈当年苏联的覆辙。美国急于从数据上超过中国,急于通过各种投机取巧的手段来向全世界孔雀开屏地展示自己比中国更强。他们不再相信务实和低调,而是急于高调和攀比。


F22重启几乎已经失败了,因为没有这么多肯奉献的工业人才。最后美国人仍在投入华而不实的F35项目。F35的垂直起降看起来还真是科幻感十足,但实际上这种功能并不实用,由此带来的战斗机性能大幅下降更是得不偿失。而中国呢?中国的歼20是全球唯一的鸭翼布局超音速巡航隐身战机,如果将来它要登上航母,就需要电磁弹射系统。中国没有打算把歼20改成垂直起降版本,不是因为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不想和美国比这些没用的花哨功夫。我们更希望做到美国人都做不到的电磁弹射技术。而这一技术,目前基本已经成熟,据悉003号航母上就将见到它的真身。而与之技术相通的电磁轨道炮已经在中国的新款军舰上惊艳亮相了。


在航天领域也是如此,中国不是不可以做到火箭发射后又回收,只是这种方式不经济也不实用。火箭重复发射利用听起来很美,似乎可以节约成本。但实际上带来的综合成本累加十分可怕,只有重复发射4次以上才会开始降低成本,但谁能保证4次回收的旧火箭下一次发射都还能成功?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用一次性火箭+返回舱设计更为安全和经济。并且更重要的是,中国并没有忘记初心,直到现在我们仍坚持研发单发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这条路很寂寞和坎坷,没有什么惊艳的画面和炫酷的视频可以做,更没有什么花哨的PPT和视频宣传片可以拍,但一旦成功却是王者的唯一通天坦途!


当年苏联走入依靠捆绑超多发动机的N1歧途时,美国专家发出了猪叫一般的笑声。而今天当美国也同样依靠捆绑超多发动机春药来大搞数据壮阳时,真正的中国航天业恐怕也会乐不可支。昨天有位中国航天的资深人士对平局说:“有人帮美国带节奏不可怕,只要我们自己保持清醒不上当就行。现在最关键的就是看着美国人瞎折腾,然后憋住笑继续低头猛干才是正道理。”


美国马斯克的SpaceX猎鹰捆绑了27枚火箭,但回收失败了,摔成了碎片,发射上天的电动车也失踪了,入轨失败变成了宇宙垃圾。有人依旧鼓吹说,这是美国的人文胜利,因为那坨太空垃圾将在宇宙中漂浮10亿年。呵呵,这些人却忘记了一点,漂浮得再久那也只是一坨太空垃圾而已。而中国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不仅发射成功而且运转正常,最终将达到距离地球3亿公里远的地方。目前,嫦娥二号卫星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飞行,其下行信号可靠稳定、卫星平台安全运行,并在技术领域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嫦娥二号不是太空垃圾,即便在达到设计寿命上限之后,仍可以继续环太阳轨道10亿年。美国人的垃圾飞10亿年并不值得骄傲,嫦娥二号才值得。


运送一辆电动车对人类科技毫无益处,这种看似壮举的背后,其实只不过是深陷财务危机的马斯克特斯拉电瓶车公司为了圈钱融资的一次疯狂路演秀,如果圈不到钱,那么特斯拉电瓶车公司就死定了。本质上来说,这是他的一次私利极重的圈钱行为,对人类文明而言并无任何帮助。与之相反的,是中国。


2016年,中国火箭的中坚力量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了“神舟十一号飞船”,长征2号如果要比推力数据,显然是比不过美国马斯克的SpaceX猎鹰号,但没关系就像土星5号比不上N1的推力一样不要紧,毕竟土星5号成功率惊人,而长征2号也是如此。这次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不仅完成了和天宫二号宇宙空间站对接工作,更携带了三份由中国大学生设计的太空实验作业。这三分实验作业分别是“水膜反应”、“太空蚕丝”和“双摆实验”。哦对了,差点忘了说,天宫2号过几年就将成为全人类唯一的宇宙空间站。也就是说,探索宇宙的重任迟早要落在中国人肩头上。不知到了那天,亲美跪族们又会是何种做派?


当美国人在捆绑超多发动机生堆数据的时候,中国在继续低调研发单发大推力发动机。当美国人在朝天上丢电动车来谋利圈钱的时候,中国人在帮助学生们往天上运送实验作业,在平局眼里这才是中美两国之间最大的差距,但在任何时代都只有少数人能看清这一点。而这种差距,终将决定两个国家的未来命运。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这个更远远超过

导读:在火箭以及飞机发动机领域,中国所有人都知道美国仍比我们强。美国土星5号和德尔塔4型的那种发动机,还需要中国科研人员继续奋起直追。直到造出更为先进超强的长征9号来。中国在航天领域需要追赶的是七八十年代的美国,而不是今天的美国。因为美国今天的航天技术,还追不上当年的自己。SpaceX猎鹰重型火箭刚刚捆绑了27枚发动机强行发射。这一技术立刻就被亲美跪族和大V们宣布为人类超级技术,吊打中国一万年。还有人把马斯克吹成了现实版的钢铁侠,更有人发文宣称“美爹永远是美爹”…… 但其实,SpaceX猎鹰的这种玩法在近60年前就有人玩过了,他的名字叫科罗。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和美国开始了航天争霸的比拼。从50年代开始,苏联就决定要碾压美国,搞出世界第一的超级火箭来。最好是能把探月车和人都送上月球,然后再返回地球。坦白地说,美苏的这种争霸是有现实意义的,在两个核大国暂时不可能开启末日之战的情况下,航天领域的较量也可以分出生死。因为航天技术发达与否不仅事关军用民用全球导航、高分辨卫星测绘监控、卫星信息信号传输,还可以在人类的太空科研和基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人类迟早要进入大航天时代。这个时代带给地球人类的生活改变,足以超过工业革命+大航海时代以来所带来的所有改变之总和数倍!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可以错过工业革命,也可以错过大航海时代,但绝对不能再错过大航天时代。


然而在火箭设计思路上,一直都有两种方式。其中一种是不断研发和提高单枚发动机的推力,另外一种就是捆绑多枚发动机。如果把发动机比喻成马儿,把火箭比喻成马车的话。那么就是要么不断升级单匹马的拉力,要么就是捆绑更多的马。选择前者道路虽然十分务实和经济,但是却十分坎坷,其需要涉及的科研技术太多,甚至可以说在这样一枚发动机技术水平的高低上,就可以看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整体之高低。而后者则相对容易,只需要捆绑更多的发动机就行,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不用再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投入精力研发更好的技术更强大的材料,但这种方式会带来另外的问题,那就是发动机太多了,会导致成本的几何式增长以及出错几率的成倍增长。


因此苏联和美国一开始都是走的技术流,追求单枚发动机的推力。不过到了1959年,一个带有毁灭性格色彩的人物登场了,他开始指点苏联的航天运载火箭思路。他如果活到火箭在1967年震撼亮相那一刻的话,他肯定会被人称为苏联版的钢铁侠,但很可惜他1966年就因病去世了。否则的话他也很有可能震惊当年的美国“朋友圈”和圈粉万千美国人,美国也一定会有亲苏跪族倒地高呼苏联万岁,并连夜奋笔疾书以下文章:《美国人还在睡觉,苏联人就又甩开了我们二三十年!》《你苏爷爷,永远是你苏爷爷。》《科罗,神一样的男人!一个人就吊打了全世界!》——别不信,当年美国的媒体界和知识分子当中,还有不少亲苏的势力,就连哈佛大学当年也因为有学生和老师在意识形态上亲苏而被联邦政府调查、质询和警告过。


那么科罗到底干了什么事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他提出了用捆绑几十枚发动机来硬生生增加总推力的“前卫设计思路”,根据这种思路提出的火箭代号为N1。如果说2018年发射的SpaceX猎鹰重型火箭是这种思路下催生出来的野猪的话,那么当年的N1就是这种思路下催生出来的远古巨象!两者的差距之大,大到令人震撼,N1只需要动一动手指头就能把SpaceX猎鹰碾得粉碎。


(N1几十年前早就吊打猎鹰)


从1961年开始在科罗主持下的N1设计方案把捆绑多枚发动机这个方案发挥到了极致。在单枚发动机推力暂时无望超越美国的时候,这种方式无疑是一种见效快的春药和兴奋剂,它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让苏联雄起,取得从数字上超过美国的“胜利”。马斯克的SpaceX猎鹰捆绑了27枚火箭发动机,而科罗的N1仅第一级就捆绑了30枚发动机,总捆绑数量是46枚发动机。马斯克的SpaceX猎鹰总推力是2100吨,而科罗的N1总推力则达到了惊人的4620吨!也就是说,无论是总推力,还是推比,还是单发推力。科罗的N1火箭都在60年前吊打了马斯克的SpaceX猎鹰。


但就在N1公开亮相震惊世界的时候,全世界的确都被震撼了。但只有极少数极少数真正聪明的人,才躲在厚厚研究室里发出了猪叫般的笑声。因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正的设计师们都明白,苏联走上了错误的道路。这种捆绑多枚火箭代替研发更大单枚大推力发动机的做法是急功近利的,不仅可能会给一个国家的航天事业带来重大的失败风险,更会严重地耽误一个国家宝贵的航天技术发展窗口期。很多原本可以投入研发精力到单发大推力发动机的人才,被迫转向研究如何捆绑运算和控制更多的小推力发动机。


(左美国土星5号,右苏联N1)


尽管从表面上看N1的推力达到了世界第一,这个记录直到今天都还没有被任何人打破,但是吃了春药的数据是靠不住的。就像一个打了过量兴奋剂的短跑运动员,虽然成绩肯定傲人,但是却根本毫无意义,而且还有可能因为兴奋剂超标而导致运动员当场死亡。


科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了追求华而不实的数据,他不惜搭上整个苏联的航天工业前途和命运。他已经忘了人类发展航天科技的初心是实用主义而不是追求数据攀比和炫耀。人一旦忘记了初心,抛弃了实用主义,转而追求装B和哗众取宠的时候,就基本上已经离疯狂和毁灭不远了。


在苏联航天走在捆绑更多发动机的研发歧路上时,美国仍在低调而踏实地一步步研究如何制造推力更大的单发大推力发动机,NASA依旧保持着低调和隐忍,默默走在正确而孤独的道路上。“通往成功的道路总是寂寞而荆棘的,通往地狱的道路总是布满鲜花和马屁的~” 很快,苏联就尝到了失败的苦果。


就像操纵一辆马车,最方便操控的是只套一匹马。如果感觉动力不足,可以套4匹,或者前4后4两组8匹,最多最多前中后各一组4匹的总共12匹就不错了。如果要套上30匹马去拉一辆马车,这恐怕很容易就会出错翻车。如果要套50匹马去拉一辆车的话,那就更无法想象了。因此,套更多的马不是不可以,而是有一个极限,并非越多越好。要想提高动力,唯有选育出体力更强耐力更好的优良马种才行。


N1火箭就像一个套了几十匹马的马车,却要试图保持像一匹马那样的灵活和狂奔,焉能不出事?从1969年到1972年的短短三年中N1火箭就如同放烟花一样地接连爆炸了4次,失败率达到了100%!这枚由科罗设计的重型火箭,还没有来得及登上人类航天舞台,就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中。而美国在1967年首次发射的土星5号则首发成功,并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连续发射了17次,成功率为100%!


和依靠捆绑47枚发动机取得最大推力“数据胜利”的苏联N1不同,美国土星5号可以说是走上了正确的单发技术流道路。苏联N1第一级就捆绑了30枚发动机,但美国土星5号的第一级仅仅5枚发动机。苏联N1的推力是4620吨,但美国土星5的推力才3400吨。两者相比虽然土星5被N1吊打了,但是土星5毫无疑问取得了最终的成功和胜利。人类在航天事业上所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用而不是作秀。谁忘记这一点,谁就会陷入春药依赖症不可自拔,最后一败涂地。


等到苏联N1火箭不断爆炸失败之后,苏联航天工业已经陷入了捆绑多枚发动机而不可自拔的泥潭。1974年苏联中止了N1项目,转而推出了优化后的“能源号项目”,能源号为了解决一次性捆绑发动机太多导致的各种问题,推出了超越时代的“模块化”概念,他们将发动机模块化为助推器,一个能源号火箭只需要捆绑4-8枚助推器即可,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1987年,能源号第一次发射成功,但所携带的飞船未能进入预定轨道。1988年再次发射,终于把航天飞机送入轨道,但一切都来不及了,因为3年以后苏联就解体了。


在苏联解体后,美国NASA一度因为失去对手而感到茫然,在土星5号项目宣布封存之后,美国一直以德尔塔4号重型火箭来完成运送发射任务。德尔塔4型满足一般卫星发射任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他只有4枚发动机,总推力不大,但却可以把28吨的东西送入低地轨道。而中国的长征5号通常需要8枚发动机,才能把25吨左右的东西送入低地轨道。


美国失去了苏联这个对手以后,NASA一度不思进取,开始从那个勇敢探索创新的机构变成了一个越来越趋向于保守的机构。其实不光是NASA,美国整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衰退和保守。90年代就震惊世界的美国超音速隐身巡航战斗机猛禽F22就是如此。由于自觉天下无敌,加上不研发新东西就无法赚钱,所以美国封存了F22生产线。——属于美国的那个无上荣耀时代,其实早就落幕了。在周小平看来,这些种种迹象也表明,虽然在技术流上美国一度走对了路,但美国本质上仍然是一个缺乏主动探索宇宙精神的国家。


在苏联倒下,美国赢得冷战胜利,获得了全球霸权之后,曾经那个勇敢探索拼命奋斗的美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贪婪、臃肿、肥胖、自废武功的美国。土星5号没有了,登月计划不再来,就连F22生产线也封存了。显然,美国对宇宙事业的渴望远远不如对统治地球的渴望来得热烈。中东石油、中国的劳动力、全世界航路的财富吸引了美国的眼球。美国不断在文化、意识形态、石油美元政策、全球贸易节点以及金融秩序上下狠手,不断投入巨大精力,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更为舒服地趴在地球身上吸收全世界的民脂民膏。至于充满艰苦和牺牲奉献的探索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当然,这几年美国似乎突然又活过来了,开始试图重新捡起些什么。他们开始重启F22计划,NASA重注投向SpaceX,特朗普高喊要重振美国工业。是什么让美国有了重振雄风的打算呢?这并非美国人有什么探索精神,而是因为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不断崛起,令美国感受到了压力,所以才开始准备重启这些老旧的项目。重启F22是因为他们从中国的歼20惊艳全球中感到了压力,NASA和美国政府重点栽培SpaceX是因为从长征5号的惊艳表现以及长征9号的设计规划中感到了压力,而美国高呼重振工业化是因为被中国基建狂魔的称谓和成就给逼急了……


中国需要一个对手,美国也需要。


然而,如果美国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能选择和中国一样的低调和务实的话,如果美国也能一步一个脚印地重头再来的话,或许美国还有复苏的可能。但很遗憾的是,平局在美国的一系列动作上根本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迹象,反而看到美国正在重蹈当年苏联的覆辙。美国急于从数据上超过中国,急于通过各种投机取巧的手段来向全世界孔雀开屏地展示自己比中国更强。他们不再相信务实和低调,而是急于高调和攀比。


F22重启几乎已经失败了,因为没有这么多肯奉献的工业人才。最后美国人仍在投入华而不实的F35项目。F35的垂直起降看起来还真是科幻感十足,但实际上这种功能并不实用,由此带来的战斗机性能大幅下降更是得不偿失。而中国呢?中国的歼20是全球唯一的鸭翼布局超音速巡航隐身战机,如果将来它要登上航母,就需要电磁弹射系统。中国没有打算把歼20改成垂直起降版本,不是因为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不想和美国比这些没用的花哨功夫。我们更希望做到美国人都做不到的电磁弹射技术。而这一技术,目前基本已经成熟,据悉003号航母上就将见到它的真身。而与之技术相通的电磁轨道炮已经在中国的新款军舰上惊艳亮相了。


在航天领域也是如此,中国不是不可以做到火箭发射后又回收,只是这种方式不经济也不实用。火箭重复发射利用听起来很美,似乎可以节约成本。但实际上带来的综合成本累加十分可怕,只有重复发射4次以上才会开始降低成本,但谁能保证4次回收的旧火箭下一次发射都还能成功?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用一次性火箭+返回舱设计更为安全和经济。并且更重要的是,中国并没有忘记初心,直到现在我们仍坚持研发单发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这条路很寂寞和坎坷,没有什么惊艳的画面和炫酷的视频可以做,更没有什么花哨的PPT和视频宣传片可以拍,但一旦成功却是王者的唯一通天坦途!


当年苏联走入依靠捆绑超多发动机的N1歧途时,美国专家发出了猪叫一般的笑声。而今天当美国也同样依靠捆绑超多发动机春药来大搞数据壮阳时,真正的中国航天业恐怕也会乐不可支。昨天有位中国航天的资深人士对平局说:“有人帮美国带节奏不可怕,只要我们自己保持清醒不上当就行。现在最关键的就是看着美国人瞎折腾,然后憋住笑继续低头猛干才是正道理。”


美国马斯克的SpaceX猎鹰捆绑了27枚火箭,但回收失败了,摔成了碎片,发射上天的电动车也失踪了,入轨失败变成了宇宙垃圾。有人依旧鼓吹说,这是美国的人文胜利,因为那坨太空垃圾将在宇宙中漂浮10亿年。呵呵,这些人却忘记了一点,漂浮得再久那也只是一坨太空垃圾而已。而中国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不仅发射成功而且运转正常,最终将达到距离地球3亿公里远的地方。目前,嫦娥二号卫星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飞行,其下行信号可靠稳定、卫星平台安全运行,并在技术领域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嫦娥二号不是太空垃圾,即便在达到设计寿命上限之后,仍可以继续环太阳轨道10亿年。美国人的垃圾飞10亿年并不值得骄傲,嫦娥二号才值得。


运送一辆电动车对人类科技毫无益处,这种看似壮举的背后,其实只不过是深陷财务危机的马斯克特斯拉电瓶车公司为了圈钱融资的一次疯狂路演秀,如果圈不到钱,那么特斯拉电瓶车公司就死定了。本质上来说,这是他的一次私利极重的圈钱行为,对人类文明而言并无任何帮助。与之相反的,是中国。


2016年,中国火箭的中坚力量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了“神舟十一号飞船”,长征2号如果要比推力数据,显然是比不过美国马斯克的SpaceX猎鹰号,但没关系就像土星5号比不上N1的推力一样不要紧,毕竟土星5号成功率惊人,而长征2号也是如此。这次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不仅完成了和天宫二号宇宙空间站对接工作,更携带了三份由中国大学生设计的太空实验作业。这三分实验作业分别是“水膜反应”、“太空蚕丝”和“双摆实验”。哦对了,差点忘了说,天宫2号过几年就将成为全人类唯一的宇宙空间站。也就是说,探索宇宙的重任迟早要落在中国人肩头上。不知到了那天,亲美跪族们又会是何种做派?


当美国人在捆绑超多发动机生堆数据的时候,中国在继续低调研发单发大推力发动机。当美国人在朝天上丢电动车来谋利圈钱的时候,中国人在帮助学生们往天上运送实验作业,在平局眼里这才是中美两国之间最大的差距,但在任何时代都只有少数人能看清这一点。而这种差距,终将决定两个国家的未来命运。
超过6行要注明原作者和出处
 

千客万来

拆二代致富和尚爱淘宝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96.14%
超过6行要注明原作者和出处

好滴

10年连续失败四次!中国射出的这枚导弹,让美国颜面荡然无存

(世界上拥有弹道导弹的国家超过35个,而20多个都是中国的邻居)

据统计,全球至少有6300多枚弹道导弹不在联合国安理会的管控范围内。


而这6300多枚导弹中有超3000枚能打到中国!若装核弹头,一枚就能毁灭一个上海市。


中国反导,形势严峻



2月5日,我国第四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再次取得成功,中国领土上空的保护伞已初见雏形。


鲜为人知的是,我国的反导工程早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中国50多年的反导之路



上世纪中叶,国际局势密布阴霾,苏联在我国北方边境陈兵百万,公然叫嚣要对我国发动先发制人的“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美国得知中国正在研制原子弹后,竟拉拢苏联,计划对中国采取联合军事行动。


60年代的中国完全笼罩在两大霸权主义强国的“双重核讹诈”阴影当中。


“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的!”1964年2月,毛泽东接见钱学森,专门谈到了反导技术的研究。


我们不能任由敌人的肆意挥舞核大棒而束手无策。


于是乎,数以千计的导弹、雷达专家和军工科技人才,浩浩荡荡地奔赴祖国西北大漠。古代将士戍边卫国、挥戈御敌的戈壁沙漠,变成了新中国科研官兵捍卫天疆、守护和平的战场。


这便是我国反导事业的开端,以毛主席讲话时间命名的,代号640工程。



黑科技,堪比“星球大战”


戈壁荒漠,十几年如一日,老一辈军工科研人员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埋头工作,换来了相比当年国际先进水平也丝毫不落下风的研究成果。


“反击”系列反导拦截弹,以“导弹对导弹”,可在中低层空间依靠破片式战斗部摧毁来袭导弹。


“先锋”超级反导大炮,以“炮弹对导弹”,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无异于是“星球大战”水平式的存在。


110超远程精密跟踪雷达和7010相控阵预警雷达,在1978年和1983年准确地跟踪了美国“天空实验室”和苏联1402号核动力卫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超远程跟踪大型雷达的国家。


可惜的是,由于项目太过超前,640工程超出了当时我国技术水平、生产条件和经济能力的承受范围,最终下马。



新时期,重头来过


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军爱国者导弹多次成功拦截伊拉克军队的飞毛腿导弹,凸显了反导技术的威力。中国军队在警醒中意识到自己与世界强国军队的差距,决心再次启动反导系统建设。


2007年,我国正式启动中段反导技术验证试验项目。


要反导,咱就要反远程的!这一次,中央军委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首次试验要在2010年年初“务期必成”。


2010年1月11日,我国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圆满成功;


2013年1月27日,我国第二次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又取得成功;


2014年7月23日,我国第三次陆基终端反导技术试验成功;


现在,我国第四次中段反导试验再次成功。


三次成功足可以让懂的人乐疯,也足可以让懂的人气疯!


两代人长达半个世纪的秘密心血付出,使我们终于有了中段拦截弹道导弹的技术。中国有了对抗霸权流氓国家“核讹诈”的保护伞,重要意义不亚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后来居上,打脸美国


世界上发展反导技术的国家不在少数,但普遍使用末段反导,成功率很高,但只针对速度较慢巡航导弹和普通飞行器,并不适用弹道导弹。


对于弹道导弹,中段拦截是最合理的选择。但导弹进入中段飞行后,发动机已脱离,只剩下弹头在飞行,由于体积变小,难以跟踪发现。并且在中段,弹道导弹的抛物线飞行轨迹最高,一般拦截弹够不着。


因为超高的技术要求,中段反导拦截技术目前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掌握。



虽然在陆基中段反导技术上,美国起步最早,但事实却有些打脸。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共进行了16次陆基中段反导试验,但成功的只有8次,成功率仅仅50%。


美国中段反导试验从2008年后已连续失败了4次,2013年7月试验失败后距今4年多的时间再没进行过反导试验。


而中国的中段反导技术相对成熟的多,2010年、2013年和2014年的中段反导试验相继成功,这次又是圆满成功,4次实验成功率达到100%。


这一次,跟中国比起来,山姆大叔确实有些丢脸了。


作者:何中堂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好滴

10年连续失败四次!中国射出的这枚导弹,让美国颜面荡然无存

(世界上拥有弹道导弹的国家超过35个,而20多个都是中国的邻居)

据统计,全球至少有6300多枚弹道导弹不在联合国安理会的管控范围内。


而这6300多枚导弹中有超3000枚能打到中国!若装核弹头,一枚就能毁灭一个上海市。


中国反导,形势严峻



2月5日,我国第四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再次取得成功,中国领土上空的保护伞已初见雏形。


鲜为人知的是,我国的反导工程早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中国50多年的反导之路



上世纪中叶,国际局势密布阴霾,苏联在我国北方边境陈兵百万,公然叫嚣要对我国发动先发制人的“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美国得知中国正在研制原子弹后,竟拉拢苏联,计划对中国采取联合军事行动。


60年代的中国完全笼罩在两大霸权主义强国的“双重核讹诈”阴影当中。


“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的!”1964年2月,毛泽东接见钱学森,专门谈到了反导技术的研究。


我们不能任由敌人的肆意挥舞核大棒而束手无策。


于是乎,数以千计的导弹、雷达专家和军工科技人才,浩浩荡荡地奔赴祖国西北大漠。古代将士戍边卫国、挥戈御敌的戈壁沙漠,变成了新中国科研官兵捍卫天疆、守护和平的战场。


这便是我国反导事业的开端,以毛主席讲话时间命名的,代号640工程。



黑科技,堪比“星球大战”


戈壁荒漠,十几年如一日,老一辈军工科研人员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埋头工作,换来了相比当年国际先进水平也丝毫不落下风的研究成果。


“反击”系列反导拦截弹,以“导弹对导弹”,可在中低层空间依靠破片式战斗部摧毁来袭导弹。


“先锋”超级反导大炮,以“炮弹对导弹”,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无异于是“星球大战”水平式的存在。


110超远程精密跟踪雷达和7010相控阵预警雷达,在1978年和1983年准确地跟踪了美国“天空实验室”和苏联1402号核动力卫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超远程跟踪大型雷达的国家。


可惜的是,由于项目太过超前,640工程超出了当时我国技术水平、生产条件和经济能力的承受范围,最终下马。



新时期,重头来过


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军爱国者导弹多次成功拦截伊拉克军队的飞毛腿导弹,凸显了反导技术的威力。中国军队在警醒中意识到自己与世界强国军队的差距,决心再次启动反导系统建设。


2007年,我国正式启动中段反导技术验证试验项目。


要反导,咱就要反远程的!这一次,中央军委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首次试验要在2010年年初“务期必成”。


2010年1月11日,我国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圆满成功;


2013年1月27日,我国第二次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又取得成功;


2014年7月23日,我国第三次陆基终端反导技术试验成功;


现在,我国第四次中段反导试验再次成功。


三次成功足可以让懂的人乐疯,也足可以让懂的人气疯!


两代人长达半个世纪的秘密心血付出,使我们终于有了中段拦截弹道导弹的技术。中国有了对抗霸权流氓国家“核讹诈”的保护伞,重要意义不亚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后来居上,打脸美国


世界上发展反导技术的国家不在少数,但普遍使用末段反导,成功率很高,但只针对速度较慢巡航导弹和普通飞行器,并不适用弹道导弹。


对于弹道导弹,中段拦截是最合理的选择。但导弹进入中段飞行后,发动机已脱离,只剩下弹头在飞行,由于体积变小,难以跟踪发现。并且在中段,弹道导弹的抛物线飞行轨迹最高,一般拦截弹够不着。


因为超高的技术要求,中段反导拦截技术目前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掌握。



虽然在陆基中段反导技术上,美国起步最早,但事实却有些打脸。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共进行了16次陆基中段反导试验,但成功的只有8次,成功率仅仅50%。


美国中段反导试验从2008年后已连续失败了4次,2013年7月试验失败后距今4年多的时间再没进行过反导试验。


而中国的中段反导技术相对成熟的多,2010年、2013年和2014年的中段反导试验相继成功,这次又是圆满成功,4次实验成功率达到100%。


这一次,跟中国比起来,山姆大叔确实有些丢脸了。


作者:何中堂
中国失败的时候,我们是不知道的。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作为载重量最大,推重比最高,最稳定也最便宜的大功率火箭,苏联70、80年代技术的RD180火箭发动机,直到现在,也是美国航天工业最依赖的发动机,所有重要的发射任务,用的一色都是苏联七八十年代技术的产物RD180。

这种重载火箭技术上有多牛逼,政事堂并非专业,这里就不瞎BB了,反正人家一个火箭的功率,相当于北京全市的发电功率......

所以呢,马斯克真别吹牛逼,他这次发射的“重型猎鹰”,说白了就是三个猎鹰9绑一起,第一级就搞出了27个引擎。说得难听点,火箭核心技术方面连苏联70年代都够不上。而且,这种堆积引擎玩法,不就是学苏联搞饱和式覆盖嘛。

而且,综合性能分析,咱中国的长征五号也是比特斯拉的重型猎鹰要强。更不要说论最核心技术的发动机引擎,咱国家甩了马斯克一条街。
可是呢,咱国家的很多媒体,依然将马斯克吹嘘为领先中国十年,甚至对此次发射后两级的失败,都三缄其口,依然在鼓吹马斯克的伟大。

说实话,政事堂非常欣赏马斯克和他的创新,但是国内媒体一股脑的吹捧马斯克,却让我非常的不齿。

感觉是之前跪舔的另一个反向极端
27个引擎一起工作,不是简单的捆绑,涉及到很复杂很精细的系统设计,这个设计以前有人搞过,但都失败了,不能因为是美国人搞出来的就否定。
而且火箭回收能极大降低成本,这也是值得肯定的
 

catorclie

小猫是头熊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伊隆马斯克spaceX诞生时研究的重点不仅是多发动机捆绑,更是发射后辅助推进器的回收再利用。这可以极大的降低商业火箭的发射成本。

这些人喷的驴唇不对马嘴,看来水平太有限了。看来他们自己知道自己一辈子的真实水平是什么,做不出来的,就只有喷。什么时候长几捆也来个类似的回收,再说不迟。现在,真没这个资格。

中国现在说什么都是如此,飞机不敢表演超巡,就定义超巡后就是我们的天下了。航母连蒸汽弹都没演出来呢,电弹就“板儿上定钉了”。这航天也是如此,没有任何技术事实拿出来表演过就直接“确认”人家的实际发射回收没什么,真佩服这脸皮长的,太有现代中国“特色”了,刀枪不入的义和团水平,都长在脸上了。

我拜托你们,你们这样儿的中国人越多,中国就越没戏。中国好文化以前自己从来都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手底下见真章。这好文化,祖宗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的基本品,都被现在你们这些货色败光了,能有正常实干有水平的人瞧得起你们这样儿的吗?

我真为现在这个民族的人文水平感到悲哀。没人喜欢说话实事求是了,没人喜欢用自己做出来的事实说话了,都是吹加上“不屑”别人真正做到的。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如何真正让别人信服?

山寨,卖血卖人出来的钱,早晚败光。全民“创业”,现在创的都是神马?科技创新,不只需要创意,还需要基础材料科学和机械精加工的水平保证。


伊隆马斯克的“创意”水平和“忽悠”方式,对比假药停的“创意”和“忽悠”方式,就代表了现在这两个国家,真正的差距。不多说了,看见这些人,我就难受。自己做不了正常诚实的人,也别给多数好的华裔脸上抹黑。

用自己能证明出来的行动说话,用已经向世人展现出来的技术事实说话,写这些垃圾嘴炮儿自嗨的,这一辈子,学得会这个基本的做人道理吗?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这个更远远超过

导读:在火箭以及飞机发动机领域,中国所有人都知道美国仍比我们强。美国土星5号和德尔塔4型的那种发动机,还需要中国科研人员继续奋起直追。直到造出更为先进超强的长征9号来。中国在航天领域需要追赶的是七八十年代的美国,而不是今天的美国。因为美国今天的航天技术,还追不上当年的自己。SpaceX猎鹰重型火箭刚刚捆绑了27枚发动机强行发射。这一技术立刻就被亲美跪族和大V们宣布为人类超级技术,吊打中国一万年。还有人把马斯克吹成了现实版的钢铁侠,更有人发文宣称“美爹永远是美爹”…… 但其实,SpaceX猎鹰的这种玩法在近60年前就有人玩过了,他的名字叫科罗。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和美国开始了航天争霸的比拼。从50年代开始,苏联就决定要碾压美国,搞出世界第一的超级火箭来。最好是能把探月车和人都送上月球,然后再返回地球。坦白地说,美苏的这种争霸是有现实意义的,在两个核大国暂时不可能开启末日之战的情况下,航天领域的较量也可以分出生死。因为航天技术发达与否不仅事关军用民用全球导航、高分辨卫星测绘监控、卫星信息信号传输,还可以在人类的太空科研和基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人类迟早要进入大航天时代。这个时代带给地球人类的生活改变,足以超过工业革命+大航海时代以来所带来的所有改变之总和数倍!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可以错过工业革命,也可以错过大航海时代,但绝对不能再错过大航天时代。


然而在火箭设计思路上,一直都有两种方式。其中一种是不断研发和提高单枚发动机的推力,另外一种就是捆绑多枚发动机。如果把发动机比喻成马儿,把火箭比喻成马车的话。那么就是要么不断升级单匹马的拉力,要么就是捆绑更多的马。选择前者道路虽然十分务实和经济,但是却十分坎坷,其需要涉及的科研技术太多,甚至可以说在这样一枚发动机技术水平的高低上,就可以看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整体之高低。而后者则相对容易,只需要捆绑更多的发动机就行,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不用再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投入精力研发更好的技术更强大的材料,但这种方式会带来另外的问题,那就是发动机太多了,会导致成本的几何式增长以及出错几率的成倍增长。


因此苏联和美国一开始都是走的技术流,追求单枚发动机的推力。不过到了1959年,一个带有毁灭性格色彩的人物登场了,他开始指点苏联的航天运载火箭思路。他如果活到火箭在1967年震撼亮相那一刻的话,他肯定会被人称为苏联版的钢铁侠,但很可惜他1966年就因病去世了。否则的话他也很有可能震惊当年的美国“朋友圈”和圈粉万千美国人,美国也一定会有亲苏跪族倒地高呼苏联万岁,并连夜奋笔疾书以下文章:《美国人还在睡觉,苏联人就又甩开了我们二三十年!》《你苏爷爷,永远是你苏爷爷。》《科罗,神一样的男人!一个人就吊打了全世界!》——别不信,当年美国的媒体界和知识分子当中,还有不少亲苏的势力,就连哈佛大学当年也因为有学生和老师在意识形态上亲苏而被联邦政府调查、质询和警告过。


那么科罗到底干了什么事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他提出了用捆绑几十枚发动机来硬生生增加总推力的“前卫设计思路”,根据这种思路提出的火箭代号为N1。如果说2018年发射的SpaceX猎鹰重型火箭是这种思路下催生出来的野猪的话,那么当年的N1就是这种思路下催生出来的远古巨象!两者的差距之大,大到令人震撼,N1只需要动一动手指头就能把SpaceX猎鹰碾得粉碎。


(N1几十年前早就吊打猎鹰)


从1961年开始在科罗主持下的N1设计方案把捆绑多枚发动机这个方案发挥到了极致。在单枚发动机推力暂时无望超越美国的时候,这种方式无疑是一种见效快的春药和兴奋剂,它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让苏联雄起,取得从数字上超过美国的“胜利”。马斯克的SpaceX猎鹰捆绑了27枚火箭发动机,而科罗的N1仅第一级就捆绑了30枚发动机,总捆绑数量是46枚发动机。马斯克的SpaceX猎鹰总推力是2100吨,而科罗的N1总推力则达到了惊人的4620吨!也就是说,无论是总推力,还是推比,还是单发推力。科罗的N1火箭都在60年前吊打了马斯克的SpaceX猎鹰。


但就在N1公开亮相震惊世界的时候,全世界的确都被震撼了。但只有极少数极少数真正聪明的人,才躲在厚厚研究室里发出了猪叫般的笑声。因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正的设计师们都明白,苏联走上了错误的道路。这种捆绑多枚火箭代替研发更大单枚大推力发动机的做法是急功近利的,不仅可能会给一个国家的航天事业带来重大的失败风险,更会严重地耽误一个国家宝贵的航天技术发展窗口期。很多原本可以投入研发精力到单发大推力发动机的人才,被迫转向研究如何捆绑运算和控制更多的小推力发动机。


(左美国土星5号,右苏联N1)


尽管从表面上看N1的推力达到了世界第一,这个记录直到今天都还没有被任何人打破,但是吃了春药的数据是靠不住的。就像一个打了过量兴奋剂的短跑运动员,虽然成绩肯定傲人,但是却根本毫无意义,而且还有可能因为兴奋剂超标而导致运动员当场死亡。


科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了追求华而不实的数据,他不惜搭上整个苏联的航天工业前途和命运。他已经忘了人类发展航天科技的初心是实用主义而不是追求数据攀比和炫耀。人一旦忘记了初心,抛弃了实用主义,转而追求装B和哗众取宠的时候,就基本上已经离疯狂和毁灭不远了。


在苏联航天走在捆绑更多发动机的研发歧路上时,美国仍在低调而踏实地一步步研究如何制造推力更大的单发大推力发动机,NASA依旧保持着低调和隐忍,默默走在正确而孤独的道路上。“通往成功的道路总是寂寞而荆棘的,通往地狱的道路总是布满鲜花和马屁的~” 很快,苏联就尝到了失败的苦果。


就像操纵一辆马车,最方便操控的是只套一匹马。如果感觉动力不足,可以套4匹,或者前4后4两组8匹,最多最多前中后各一组4匹的总共12匹就不错了。如果要套上30匹马去拉一辆马车,这恐怕很容易就会出错翻车。如果要套50匹马去拉一辆车的话,那就更无法想象了。因此,套更多的马不是不可以,而是有一个极限,并非越多越好。要想提高动力,唯有选育出体力更强耐力更好的优良马种才行。


N1火箭就像一个套了几十匹马的马车,却要试图保持像一匹马那样的灵活和狂奔,焉能不出事?从1969年到1972年的短短三年中N1火箭就如同放烟花一样地接连爆炸了4次,失败率达到了100%!这枚由科罗设计的重型火箭,还没有来得及登上人类航天舞台,就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中。而美国在1967年首次发射的土星5号则首发成功,并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连续发射了17次,成功率为100%!


和依靠捆绑47枚发动机取得最大推力“数据胜利”的苏联N1不同,美国土星5号可以说是走上了正确的单发技术流道路。苏联N1第一级就捆绑了30枚发动机,但美国土星5号的第一级仅仅5枚发动机。苏联N1的推力是4620吨,但美国土星5的推力才3400吨。两者相比虽然土星5被N1吊打了,但是土星5毫无疑问取得了最终的成功和胜利。人类在航天事业上所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用而不是作秀。谁忘记这一点,谁就会陷入春药依赖症不可自拔,最后一败涂地。


等到苏联N1火箭不断爆炸失败之后,苏联航天工业已经陷入了捆绑多枚发动机而不可自拔的泥潭。1974年苏联中止了N1项目,转而推出了优化后的“能源号项目”,能源号为了解决一次性捆绑发动机太多导致的各种问题,推出了超越时代的“模块化”概念,他们将发动机模块化为助推器,一个能源号火箭只需要捆绑4-8枚助推器即可,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1987年,能源号第一次发射成功,但所携带的飞船未能进入预定轨道。1988年再次发射,终于把航天飞机送入轨道,但一切都来不及了,因为3年以后苏联就解体了。


在苏联解体后,美国NASA一度因为失去对手而感到茫然,在土星5号项目宣布封存之后,美国一直以德尔塔4号重型火箭来完成运送发射任务。德尔塔4型满足一般卫星发射任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他只有4枚发动机,总推力不大,但却可以把28吨的东西送入低地轨道。而中国的长征5号通常需要8枚发动机,才能把25吨左右的东西送入低地轨道。


美国失去了苏联这个对手以后,NASA一度不思进取,开始从那个勇敢探索创新的机构变成了一个越来越趋向于保守的机构。其实不光是NASA,美国整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衰退和保守。90年代就震惊世界的美国超音速隐身巡航战斗机猛禽F22就是如此。由于自觉天下无敌,加上不研发新东西就无法赚钱,所以美国封存了F22生产线。——属于美国的那个无上荣耀时代,其实早就落幕了。在周小平看来,这些种种迹象也表明,虽然在技术流上美国一度走对了路,但美国本质上仍然是一个缺乏主动探索宇宙精神的国家。


在苏联倒下,美国赢得冷战胜利,获得了全球霸权之后,曾经那个勇敢探索拼命奋斗的美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贪婪、臃肿、肥胖、自废武功的美国。土星5号没有了,登月计划不再来,就连F22生产线也封存了。显然,美国对宇宙事业的渴望远远不如对统治地球的渴望来得热烈。中东石油、中国的劳动力、全世界航路的财富吸引了美国的眼球。美国不断在文化、意识形态、石油美元政策、全球贸易节点以及金融秩序上下狠手,不断投入巨大精力,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更为舒服地趴在地球身上吸收全世界的民脂民膏。至于充满艰苦和牺牲奉献的探索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当然,这几年美国似乎突然又活过来了,开始试图重新捡起些什么。他们开始重启F22计划,NASA重注投向SpaceX,特朗普高喊要重振美国工业。是什么让美国有了重振雄风的打算呢?这并非美国人有什么探索精神,而是因为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不断崛起,令美国感受到了压力,所以才开始准备重启这些老旧的项目。重启F22是因为他们从中国的歼20惊艳全球中感到了压力,NASA和美国政府重点栽培SpaceX是因为从长征5号的惊艳表现以及长征9号的设计规划中感到了压力,而美国高呼重振工业化是因为被中国基建狂魔的称谓和成就给逼急了……


中国需要一个对手,美国也需要。


然而,如果美国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能选择和中国一样的低调和务实的话,如果美国也能一步一个脚印地重头再来的话,或许美国还有复苏的可能。但很遗憾的是,平局在美国的一系列动作上根本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迹象,反而看到美国正在重蹈当年苏联的覆辙。美国急于从数据上超过中国,急于通过各种投机取巧的手段来向全世界孔雀开屏地展示自己比中国更强。他们不再相信务实和低调,而是急于高调和攀比。


F22重启几乎已经失败了,因为没有这么多肯奉献的工业人才。最后美国人仍在投入华而不实的F35项目。F35的垂直起降看起来还真是科幻感十足,但实际上这种功能并不实用,由此带来的战斗机性能大幅下降更是得不偿失。而中国呢?中国的歼20是全球唯一的鸭翼布局超音速巡航隐身战机,如果将来它要登上航母,就需要电磁弹射系统。中国没有打算把歼20改成垂直起降版本,不是因为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不想和美国比这些没用的花哨功夫。我们更希望做到美国人都做不到的电磁弹射技术。而这一技术,目前基本已经成熟,据悉003号航母上就将见到它的真身。而与之技术相通的电磁轨道炮已经在中国的新款军舰上惊艳亮相了。


在航天领域也是如此,中国不是不可以做到火箭发射后又回收,只是这种方式不经济也不实用。火箭重复发射利用听起来很美,似乎可以节约成本。但实际上带来的综合成本累加十分可怕,只有重复发射4次以上才会开始降低成本,但谁能保证4次回收的旧火箭下一次发射都还能成功?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用一次性火箭+返回舱设计更为安全和经济。并且更重要的是,中国并没有忘记初心,直到现在我们仍坚持研发单发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这条路很寂寞和坎坷,没有什么惊艳的画面和炫酷的视频可以做,更没有什么花哨的PPT和视频宣传片可以拍,但一旦成功却是王者的唯一通天坦途!


当年苏联走入依靠捆绑超多发动机的N1歧途时,美国专家发出了猪叫一般的笑声。而今天当美国也同样依靠捆绑超多发动机春药来大搞数据壮阳时,真正的中国航天业恐怕也会乐不可支。昨天有位中国航天的资深人士对平局说:“有人帮美国带节奏不可怕,只要我们自己保持清醒不上当就行。现在最关键的就是看着美国人瞎折腾,然后憋住笑继续低头猛干才是正道理。”


美国马斯克的SpaceX猎鹰捆绑了27枚火箭,但回收失败了,摔成了碎片,发射上天的电动车也失踪了,入轨失败变成了宇宙垃圾。有人依旧鼓吹说,这是美国的人文胜利,因为那坨太空垃圾将在宇宙中漂浮10亿年。呵呵,这些人却忘记了一点,漂浮得再久那也只是一坨太空垃圾而已。而中国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不仅发射成功而且运转正常,最终将达到距离地球3亿公里远的地方。目前,嫦娥二号卫星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飞行,其下行信号可靠稳定、卫星平台安全运行,并在技术领域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嫦娥二号不是太空垃圾,即便在达到设计寿命上限之后,仍可以继续环太阳轨道10亿年。美国人的垃圾飞10亿年并不值得骄傲,嫦娥二号才值得。


运送一辆电动车对人类科技毫无益处,这种看似壮举的背后,其实只不过是深陷财务危机的马斯克特斯拉电瓶车公司为了圈钱融资的一次疯狂路演秀,如果圈不到钱,那么特斯拉电瓶车公司就死定了。本质上来说,这是他的一次私利极重的圈钱行为,对人类文明而言并无任何帮助。与之相反的,是中国。


2016年,中国火箭的中坚力量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了“神舟十一号飞船”,长征2号如果要比推力数据,显然是比不过美国马斯克的SpaceX猎鹰号,但没关系就像土星5号比不上N1的推力一样不要紧,毕竟土星5号成功率惊人,而长征2号也是如此。这次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不仅完成了和天宫二号宇宙空间站对接工作,更携带了三份由中国大学生设计的太空实验作业。这三分实验作业分别是“水膜反应”、“太空蚕丝”和“双摆实验”。哦对了,差点忘了说,天宫2号过几年就将成为全人类唯一的宇宙空间站。也就是说,探索宇宙的重任迟早要落在中国人肩头上。不知到了那天,亲美跪族们又会是何种做派?


当美国人在捆绑超多发动机生堆数据的时候,中国在继续低调研发单发大推力发动机。当美国人在朝天上丢电动车来谋利圈钱的时候,中国人在帮助学生们往天上运送实验作业,在平局眼里这才是中美两国之间最大的差距,但在任何时代都只有少数人能看清这一点。而这种差距,终将决定两个国家的未来命运。

伊隆马斯克spaceX诞生时研究的重点不仅是多发动机捆绑,更是发射后辅助推进器的回收再利用。这可以极大的降低商业火箭的发射成本。

这些人喷的驴唇不对马嘴,看来水平太有限了。看来他们自己知道自己一辈子的真实水平是什么,做不出来的,就只有喷。什么时候长几捆也来个类似的回收,再说不迟。现在,真没这个资格。

中国现在说什么都是如此,飞机不敢表演超巡,就定义超巡后就是我们的天下了。航母连蒸汽弹都没演出来呢,电弹就“板儿上定钉了”。这航天也是如此,没有任何技术事实拿出来表演过就直接“确认”人家的实际发射回收没什么,真佩服这脸皮长的,太有现代中国“特色”了,刀枪不入的义和团水平,都长在脸上了。

我拜托你们,你们这样儿的中国人越多,中国就越没戏。中国好文化以前自己从来都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手底下见真章。这好文化,祖宗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的基本品,都被现在你们这些货色败光了,能有正常实干有水平的人瞧得起你们这样儿的吗?

我真为现在这个民族的人文水平感到悲哀。没人喜欢说话实事求是了,没人喜欢用自己做出来的事实说话了,都是吹加上“不屑”别人真正做到的。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如何真正让别人信服?

山寨,卖血卖人出来的钱,早晚败光。全民“创业”,现在创的都是神马?科技创新,不只需要创意,还需要基础材料科学和机械精加工的水平保证。


伊隆马斯克的“创意”水平和“忽悠”方式,对比假药停的“创意”和“忽悠”方式,就代表了现在这两个国家,真正的差距。不多说了,看见这些人,我就难受。自己做不了正常诚实的人,也别给多数好的华裔脸上抹黑。

用自己能证明出来的行动说话,用已经向世人展现出来的技术事实说话,写这些垃圾嘴炮儿自嗨的,这一辈子,学得会这个基本的做人道理吗?
治疗和尚,还得靠小猫!
 
最后编辑: 2018-02-12

未尝不可

思考的芦苇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差距就是差距,连环球时报都不得不说实话,和尚竟然找出这么多酸溜溜否定的文章来

废话少说,你先把现在的猎鹰超了,再把50年前的土星5号的技术超了,前方还有NASA的SLS在等着你追赶。。。

环球时报社评:中国追赶美国科技的路还很长很长
http://opinion.huanqiu.com/editorial/2018-02/11591770.html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