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杂记(连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移民杂记33:入学记(上)

[FONT=宋体]关于女儿入学的故事,本来上一篇杂记已经起个头儿,结果扯到“择校入学”的话题上,这一个圈子兜出去,就收不回来了。赶紧言归正传,接着说入学的事。[/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如果说登陆第一天眼镜男的地接服务还算到位的话,那么第二天这位仁兄的表现就只能用“业余”两字来形容了。约好了上午去学校,结果直到下午[/FONT]4[FONT=宋体]点他才露面。我想,他作为职业陪同客户办理安家事项的服务人员,一定知道下午[/FONT]4[FONT=宋体]点才去学校意味着什么,不过他还是装傻充愣地领着我们去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我们这片社区,划片儿归口的是一所成立不久的新学校,当初招收的第一拨儿学生今年刚刚升到[/FONT]12[FONT=宋体]年级,也就是说前几年学校里高年级一直是空缺的。因为年级不全,所以在那个被中国移民家长奉为择校宝典的“排行榜”里找不到它的名字。学校离我家不到两公里,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建筑,红墙绿窗,楼前是空旷的停车场、楼后是绿草茵茵的运动场。走进大门,右手边便是校务办公室。[/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校务办公室门开着,但是里面没人,“哈喽”了半天也没人出来应声。往里走,学校里也不像是有人在上课的样子,空空荡荡、鸦雀无声。转悠了半天,终于在体育馆门口见到一位刚从里面出来、一身短打扮、体育老师模样的老哥。一打听,果不其然,老师们早就下班儿了。眼镜男作愤愤不平状:这才几点呀就都回家了?!然后无奈地表示:没办法,明天再来吧。这时候幸亏那位体育老师多了一句话,要不然还得白跑一趟:明天也没人,学校不上课、放假![/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后来才知道,这加拿大的中小学,除了每年的春假、暑假、圣诞假以及一些公共节假日之外,还时不常有一些没名没姓的休息日,各学校轮流着不开门。隔过一天就是周末了,这一耽误就是三天。[/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到了星期一,这回眼镜男倒是一早儿就麻溜儿来了。二次来到学校,校方先验看了住房租约,确认了我们是管片儿居民,然后登了个记,告诉我们本周四去学区教育局进行语言能力测评,拿到测评结果再回来学校。[/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这一杆子又支出去三天。[/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看着眼镜男难受的样子,我也对他产生了同情:既收不到费用,又榨不出油水,陪着我们这堆“鸡肋”一趟一趟地跑,在这种按小时计工资的社会里,摊上这样的客户也真难为他了。于是我决定,后面的事儿不让眼镜男陪着了,我们自己来。眼镜男如同接到了大赦令的囚犯,一方面喜出望外,另一方面却故作镇定,与我们惜惜握别后,便忙不迭跳上汽车一溜烟儿地去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010.jpgBC省第38学区(列治文学区)办公楼[/FONT]
[FONT=宋体][/FONT]
BC[FONT=宋体]省第[/FONT]38[FONT=宋体]学区教育局位于列治文市中心区,与公共图书馆隔街相望。星期四那天前来进行语言测试的学生及家长有好几拨儿。在此进行接待的,除了教育局的官员以外,还有学区辅导员。[/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所谓“学区辅导员”是国内教育体制里面所没有的一种角色,他或她负责在学校与学生及学生家长之间进行沟通联系。学区辅导员不是学校里的老师,而是学区里派下来的,一个辅导员负责联系的学生可能分属于学区内的不同学校。平时辅导员在各学校之间游走,每周都至少会有一个半天固定在某一个学校里办公。之所以有这种角色存在,是因为加拿大学校内的学生管理体制与中国有所不同,他们没有“班级”的概念,课程自选,每一堂课结束和下一堂课开始,学生们都会在不同的教室之间分散、组合。没有了班级,自然也就没有了国内学生所熟悉的“班主任”。这样一来,负责与家长联系的在国内属于班主任的那摊子事儿,就落到了这个“学区辅导员”身上。[/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登记之后,又等了一会儿,便轮到了我们。教育局的一位女官员了解了女儿的年龄后,当即决定把女儿编入[/FONT]10[FONT=宋体]年级。[/FONT]
[FONT=宋体][/FONT]
BC[FONT=宋体]省的基础教育是[/FONT]12[FONT=宋体]年制,与中国相同。女儿在国内刚刚读完初中二年级,推算下来就相当于这里的[/FONT]8[FONT=宋体]年级。从[/FONT]8[FONT=宋体]年级直接跳到[/FONT]10[FONT=宋体]年级,是不是猛了点儿?其实在登陆之前就有朋友提醒过我们这个问题,加拿大学生的入学年龄比中国小,教育局在给新移民中的学生划分年级时所依据的就是年龄,而不考虑其在中国读的是几年级。对加拿大的学生来说,[/FONT]10[FONT=宋体]年级开始就进入了中学的“关键年级”,因为加拿大没有高考制度,大学录取学生时,唯一参考的,就是中学[/FONT]10[FONT=宋体]、[/FONT]11[FONT=宋体]、[/FONT]12[FONT=宋体]三个年级的成绩,不是每科成绩都要,而是选几个主科,所以有人就把这三个年级的主科成绩称为“大学分”。当时朋友的建议是:向教育局坚持不跳级,还是从[/FONT]9[FONT=宋体]年级读起。因为开始的时候语言上的障碍难免会对学习成绩造成一定影响,如果直接就读[/FONT]10[FONT=宋体]年级,在“大学分”上会吃亏。[/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依照朋友的建议,我向教育局的女官员据理力争:孩子在中国只读到[/FONT]8[FONT=宋体]年级,直接跳到[/FONT]10[FONT=宋体]年级恐怕有困难。女官员连连摇头:“[/FONT]No[FONT=宋体],[/FONT]No[FONT=宋体],[/FONT]No[FONT=宋体],我们了解中国的教育水平,中国的[/FONT]8[FONT=宋体]年级学生读我们的[/FONT]10[FONT=宋体]年级完全没问题,小菜一碟!”当然她说的是英文,反正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她这么一说就把我架在那儿了,如果我再坚持下去,就等于是替中国的中学教育水平认熊了,所以不得以就咬着牙应了。不过,后来女儿的学习经历证明朋友和教育局女官员的说法都对。拿[/FONT]Science[FONT=宋体]课来说,第一次考试女儿只得了个[/FONT]C+[FONT=宋体],但随着语言能力的迅速提高,一年学下来最后这门课的结业成绩已经是[/FONT]A[FONT=宋体]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面谈完了之后就是[/FONT]ESL[FONT=宋体]水平测试。[/FONT]ESL[FONT=宋体]是[/FONT]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FONT=宋体]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意思。[/FONT][FONT=宋体]测试分口语、阅读和写作等项目。测试很快,印象中不到一小时。从考场出来后考官会把成绩交给家长并当场对考生的成绩进行点评。女儿的口语水平是二级,这是多数国内新移民子女所能达到的级别;阅读水平是一级,也就是最低的级别,考官委婉地表示在这方面需要尽快提高;对女儿的写作水平,考官先是[/FONT]very[FONT=宋体]了半天才说出一个[/FONT]Good[FONT=宋体]来,因为在这一项上几乎达到了五级。考官对这个测试结果表示了不可思议:为什么阅读那么差而写作会这么好呢?对此女儿却认为再正常不过:“阅读时我有很多词不认识,但是写作时我只用我会的词去写……”女儿简单的回答概括出了国内英语教育的特点:重理论而轻实战,语法学的深度连加拿大的高中生都比不上。[/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测试的总成绩最终核定为[/FONT]ESL[FONT=宋体]二级。折腾一上午,主要就是要这个结果。拿到结果,一刻没耽误,当天下午就又返回了学校。[/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待续……[/FON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好文章,极具指导意义。七兄辛苦!感谢。请继续。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听许多贴讲到孩子在加没读满四年中学,大学录取时还得再考雅思?


不在读了几年中学,而在于是否能拿到12年级的英语成绩。好比在中国,高三语文没成绩不能毕业上大学吧?加拿大也一样,人家的12年级英语就相当于中国的高三语文。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移民杂记34:入学记(中)

[FONT=宋体]已经在学校登过记,现在又去学区教育局完成了英语水平测试,再回到学校,就应该安排入学了。女儿入学的事,看起来还算顺利。[/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哪知道下午回到学校,校务办的女老师只瞄了一眼那张“英语水平测试结果”,便扔过来一句让我凉了半截的话:“对不起,本校[/FONT]10[FONT=宋体]年级的[/FONT]ESL[FONT=宋体]二级班名额已经满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我有点蒙:“名额满了是什么意思?”[/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女老师耸肩摊手:“名额满了就是我们不能再接收学生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尽管以前我从诸多渠道了解过这种现象:在温哥华,有些学校不是学校等孩子,而是孩子等学校,学校永远处于满员状态,刚搬进管片儿的孩子只能先转到其他学校去借读,等这边儿有了空位子、而且排队也排到你了,才能回到本校。但我一直以为那得是被中国学生家长内定为“市重点”、“区重点”的所谓“好校”,像您这个连“排行榜”上都找不到名字的准“二类”,也敢腼着大脸说“名额满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再说三天前我来你们这儿登记时你怎么不说“满了”呢?早说的话我直接就回教育局让他们重新安排学校了,这不瞎耽误功夫么?![/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等把事儿弄明白了才知道,还真怨不得人家学校。要怨也得怨女儿测出来的这个[/FONT]ESL[FONT=宋体]等级和她即将读的这个年级。[/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先说[/FONT]ESL[FONT=宋体]等级。“二级”是中国大陆学生最普遍的[/FONT]ESL[FONT=宋体]水平,在中国的学校里无论是当过英语课代表的,还是干脆连作业都交不上来的,到人家这里一测,多数都是这一档。凡是[/FONT]ESL[FONT=宋体]二级的,某些对语言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就要集中到一个班里去上。而“老外”又死性,一个班能容纳多少学生是有数的,只能少不能多。这样一来,各学校的[/FONT]ESL[FONT=宋体]二级班都紧张,这与学校本身是不是中国家长内定的“重点”无关。[/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然后再说女儿即将就读的这个[/FONT]10[FONT=宋体]年级。加拿大的[/FONT]10[FONT=宋体]年级就相当于中国的高中一年级,而这个年级恰恰是“小留学生”入学就读的年级。据列治文学区的“督学”在电视上介绍,现在列治文有相当数量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小留学生,其中中国350名,而且直言不讳地承认,学区招收国际留学生的第一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弥补教育经费上的缺口。缺口是堵上了,可[/FONT]ESL[FONT=宋体]班的空位子也占满了。[/FONT]
[FONT=宋体][/FONT]
ESL[FONT=宋体]二级和中学[/FONT]10[FONT=宋体]年级,两大紧俏资源凑在了一起,我闺女这个学入起来就难了。怎么办呢?总得给我们学上吧?[/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女老师说别着急,[/FONT]A[FONT=宋体]计划失败了咱还有[/FONT]B[FONT=宋体]计划,我们尽快把这个情况上报学区教育局,估计下周一、二的他们就会通知你,重新给你安排学校。[/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好么,这一杆子又支出去四、五天。算上这一趟我已经是三登校门了,三登校门支了我三杆子,三杆子加一块儿支出去十来天。最可气是这最后一杆子,干脆不知道把我支哪儿去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虽然心里愤愤然,可是也没辙,这地方就是这个效率,只好回家等信儿。到了星期一,支楞着耳朵等了一整天的电话,也没等到教育局下达的[/FONT]B[FONT=宋体]计划指令。第二天不敢再等了,直接上门去问吧。[/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011.jpg第38学区教育局所在的列治文格兰威尔大街[/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到了学区教育局,一层大厅里空空荡荡,全然没有了五天前做[/FONT]ESL[FONT=宋体]测试时那般门庭若市的景象。向一层值班室里的一位南亚裔的女士讲明了来意,女士很热情地把我们支到了三楼。[/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三楼是开放式的办公区,坐在把门口秘书小姐那个位置的,是一位西人老太太。老太太听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后,又热情地把我们支到了四楼。[/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四楼的格局与三楼完全相同,前台文秘同样是一位西人老太太。这位老文秘终于没有再把我们支到别的楼层去,而是打电话从后面七八米远的座位上请出来另一位西人老太太(怎么教育局里专门雇西人老太太呢?)。我把来意又说了一遍。看老太太的表情,好像根本没有接到校方的报告,一副方知此事的样子。幸亏问上门来了,要是还在家里傻等,女儿这个学就甭上了。不过这位老太太倒是效率颇高,找出一个翻毛了边儿的纸本子查了查,然后告诉我了一个学校的名字:去这个学校![/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其实在来教育局之前,我已经查阅并分析了我家周边地区的学校分布情况,除了本片儿那所已经满员的学校外,附近还有三所学校。西边和南边的两所都属于中国家长内定的“市、区重点”,料来一定不会有空位。据我推断,十有八九女儿会被指到东边的那所学校去,因为那边已经离开了华人移民聚集的列市中心区,而且在被中国家长奉为就学秘笈的那个“排行榜”上,该校排名也不高。现在距离九月初开学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在列治文这地方,到这会儿还能有空位的,也只可能这是样的学校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果不其然,老太太嘴里说出来的,就是这所学校的名字。[/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一方面,如前所述,我本来就对某些中国家长一厢情愿地把当地学校分出三六九等的做法不以为然;另一方面,在国内受党教育多年,已经养成了服从命令听指挥的良好习惯。所以对教育局的二次分配,咱没二话。只是,我向老太太提醒:您用不用给我开张介绍信什么的?万一到了那边人家不接收,我好告诉他们这是组织上的决定,不是我个人的选择?[/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老太太说不用,你去吧,没问题!说这句话时,老太太表现出来的气派与国内乡镇干部拍胸脯、打保票的豪迈作风毫无二致,这反倒更让我心里没了谱儿。可老太太已经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心想:如果人家那边不收,我还回来找你,看你怎么说。[/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从学区教育局出来,我决定发扬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精神,马不停蹄、直接赶赴新学校。因为这个[/FONT]B[FONT=宋体]计划在我意料之中,所以连地址我都没朝老太太要,目标早已被锁定在了卫星地图上。[/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当时我只有一个愿望:千万别再有[/FONT]C[FONT=宋体]计划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待续……[/FON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移民杂记35:入学记(下)

[FONT=宋体]到了学校,熟门熟路地直接进了校务办公室。[/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说熟门熟路,并非我事先搞过实地侦察,而是这里的公立学校造型、格局极其相似,跟连锁店似的,从外观上就能看出来属于同一生产线上下来的“系列产品”――都是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建筑,红色的外墙贴面、绿色的塑钢门窗,门前高挂国旗、省旗,进了大门右手边是校务办公室……[/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接待我们的同样是一位西人女老师。[/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女老师热情洋溢、笑容可掬,不但没朝我要介绍信,甚至都没容我解释到此报到的原因,就把上星期已经在前一所学校填报过的登记表又拿出一套来――照方抓药,所有报名登记手续又重来一遍。[/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事情顺利得有点可疑。果然,当女老师看了我出示的住房租约后,便果断地中止了登记手续,告诉我们整误会了:“你们不属于我们管片儿的,不能上我们学校。”[/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到了这个时候,我终于有机会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向女老师汇报了一遍。女老师这才明白我们是奉命到此执行[/FONT]B[FONT=宋体]计划的。显然,如同原来的[/FONT]A[FONT=宋体]计划一样,教育局与学校之间仍然没有就[/FONT]B[FONT=宋体]计划的下达进行任何沟通。在女儿入学这件事上,我一直在两所学校与学区教育局之间奔来跑去地充当传令兵,没见他们之间有过任何现代通讯方式的联络,而且所有的指令、报告全部由我口头传达,连张二指宽的纸条都没有。[/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不过,教育局老太太的保票真不白打,女老师果然没有表示出对[/FONT]B[FONT=宋体]计划的任何怀疑,而是仅凭我红口白牙这么一说,便当即执行不误。登记完毕,女老师告诉我们回去等,什么时候可以来上学了,她会通知我们。[/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又是一道没有准谱儿的指令。我问有没有个具体的时间?女老师表示不好说,因为要与负责选课的指导老师约时间,不过应该很快。[/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很快”是多快?还是伟大的毛泽东主席说得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二天上午,我就把电话打回到了学校,寻问约谈指导老师的事情何时可以安排。[/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电话那头儿的答复竟异常痛快:今天下午[/FONT]1[FONT=宋体]点半过来吧。[/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事实再次证明,自己着急的事儿,必须自己上赶着去办,套句老话儿说:“社会主义等是等不来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下午我们准时赶到学校。与我们面谈的是一位亚裔面孔、看上去五十多岁的男老师。十月初的温哥华已经秋意很浓了,但是这位老哥仍然只穿着一件[/FONT]T[FONT=宋体]恤和一条没膝大裤衩,一副很扛冻的样子。从他递过来的名片上看,应该是一位日本裔。从事捕捞业的日本移民曾在列治文的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不过时下仍然生活在这里的日本人似乎不是很多。不知道这位老师是不是当年日本渔民的后裔,但至少不像是半路过来的第一代移民,因为在他身上已看不到日本人特有的那种点头哈腰、死板生硬的做派,而是一副诙谐随意又不是失彬彬有礼的西人派头。[/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这次面谈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和选课。[/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日裔老师首先告诉我们这是一所非常优秀的中学,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被[/FONT]UBC[FONT=宋体]、[/FONT]SFU[FONT=宋体](西门菲沙大学)等大学录取,以至于很多温哥华的学生都搬家过来,就为了上这所学校。他的口气平和、态度自然,看上去不像是吹[/FONT]NB[FONT=宋体]的样子。我想,要么是这位老兄心理素质过硬,要么就是[/FONT]UBC[FONT=宋体]、[/FONT]SFU [FONT=宋体]的门槛低到揣着张中学文凭就可以平?。[/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学校每天上四节课,一节课[/FONT]1[FONT=宋体]小时零[/FONT]15[FONT=宋体]分钟,课间休息[/FONT]5[FONT=宋体]至[/FONT]15[FONT=宋体]分钟不等。早晨[/FONT]8[FONT=宋体]点半上学,下午[/FONT]2[FONT=宋体]点[/FONT]45[FONT=宋体]放学。中午(第三节课课后)有[/FONT]50[FONT=宋体]分钟左右的午餐、休息时间。学校不设食堂,但是中午有快餐出售,也可以带饭,但最好是简餐,学校没有“[/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饭”的服务(北美的学生爱吃垃圾食品,大概就是从小在学校养成的习惯,要么从家里带个三明治,要么在学校买个汉堡包,一年到头,天天如此)。[/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每个学生分给一个贮物柜,可以存放个人物品(因为没有固定教室,当然也就没有了可以存放东西的专用课桌),但是锁头要自己买。[/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介绍完学校的大致情况后,接下来就是选课。[/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加拿大中学的课程科目非常多,有的课程在中国家长看来简直是误人子弟,比如:烹饪、木工、裁剪、机修等等。中国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是要干大事的,学这些“蓝领”手艺不是瞎耽误功夫么[/FONT]?[FONT=宋体]熟不知这些课程在加拿大远比数理化来得实用,当地人不论是大老板还是大干部,打开家里的车库门一看,都跟个修理车间似的――这地方人工贵,什么事都得自己动手。课程虽然多,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要上,某些并列的科目可以挑着学。另外,有些课程必须达到某种规定程度后才能选,比如有的是与年级挂钩,有的则是要以先通过了其他某门课程为前提,这些课不能提前学,但是可以延后。总之,规矩很多,不一而足。[/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选课”是加拿大中学里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对新移民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之所以这么说,我总结出了三点原因:[/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第一,前面曾提到过,加拿大没有“高考”,他的大学录取新生时只凭报名学生的中学成绩,但也不是所有成绩都要,只要其中的几科,而且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所要求的科目也不一样(具体的科目,各大学会在其招生宣传册上载明)。这样一来,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FONT]10[FONT=宋体]至[/FONT]12[FONT=宋体]年级)的选课就重要了,直接关系到你将来进哪所大学、学何种专业。[/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第二,新移民的孩子初来乍到,普遍英语不过关(所谓“过关”,是指[/FONT]ESL[FONT=宋体]水平达到四级)。这时候有些课可以选,但有些课则必须要等到英语过关后才能学。这样就需要有一个整体考量,怎样合理编排这些课程,以便能在中学毕业前把所有必须要学的课学完,拿够足够的学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第三,对刚刚移民到此的孩子来说的,这些课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对语言要求相对高一些的,恐怕学起来困难会多一些;而对语言要求相对低一些的,则学起来容易一些。因此选课的时候就要注意难易搭配、先易后难,别一下子给自己的压力太大。[/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前面这些关于选课的理论,对我自己的女儿来说,反而用不上了。一般来说,九月份才开始的下一学年的课程,往往会在上半年的三、四月份就开始选了。每门课的学生容量是有限制的,一旦选这门课的学生满员了,这门课就不能再选了。所以我们那次面谈,说是有“选课”这个议提,但实际上已经没有“选”的余地了,还有空位的课程只剩下了几科,日裔老师就自作主张替我们把课“选”好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末了,日裔老师找来一位能讲中文的女孩,请她带着我们参观一下学校,并顺便确认一下各门课程所在的教室――明天就可以来上课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从首赴学校登记之日算起,历时整整两周,终于把女儿入学的事情办妥了。以后,谁再跟我说加拿大人办事效率高我就跟谁急![/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待续……[/FONT]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