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杂感(二) - 养老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往年回上海,必做的功课是为父母和长辈上坟,寄托一点思念。今年却又多了几位扫墓的对象,三个姐姐都走了,两个葬在上海,总要再去见一面;一位农场结识五十余年的莫逆之交,还小我一岁,生了脑瘤,今夏也走了,再见时已隔阴阳,到他墓前忍不住老泪纵横。
到我这个年纪,还活着的碰头,话题离不开健康和养老两方面了。尤其是养老,这次回去听到与看到的如此纷纭,真令人理不出一个头绪了。
我的同龄人辈,除了含饴弄孙之外,高堂犹在,承欢膝下的也还不少。现在生活改善,医学昌明,九十多岁的寿星随处可见,百岁人瑞也不是新闻。在恭贺老人家寿比南山的同时,看不到的却是伺候者的艰辛啊!
小学同学的母亲一百岁了,身体自然羸弱,胃口也越来越差,慢慢的就不想吃东西了,再慢慢的眼见得就不行了。儿媳妇劝了也不听,急得流眼泪;儿子看着不对,只好跪在母亲面前,说你不吃我就不起来了。这样逼着,总算吃一点,把口气给回过来了。我问:“你每天这样也不是办法呀!” 他反问:“有什么办法呢?” 这倒也是,有什么办法呢?
另一个小学同学的父亲九十六岁,老年痴呆,好不容易送进公立养老院,费用便宜得令人艳羡。可是那种公立养老院是只管养,不管医的,老人家有一点点不舒服,马上夺命连环Call 一个接一个打给子女,子女不到,他们是不管老人死活的。同学聚会,她的话题只有一个,就是怎样照顾老父亲。她说,大家都说父亲高寿是我们子女的福气,但不知道我们伺候他的艰辛啊!
我们这一代,一般都有兄弟姐妹几个,父母老了病了,大家还有个商量,有个分工,或者老人健康时到子女家轮流住,或者老人病了子女到医院轮流值班,累了还有喘口气的时候。我们的下一代,十有八九是独生子女,一对小夫妻要照顾四个甚至八个老人,怎么弄得过来啊?
这次回去,听了很多养老的信息,有趣,又有些心酸。
一种叫“抱团养老”。几对夫妻平时玩在一起,兴趣相同,话语也投机,不想给儿女增加负担,商量着把房子弄到一起,大家轮流值班,过一种半集体的退休生活。不过这种想法理想主义的成分重了一些,不要说有人病了躺在床上,朋友照顾屎尿不可能长久,即便大家都健康,日日住在一起亦难免生出龃龉来。因此,这种养老法似乎也不见有大力推广的。
另一种叫“小老养大老”。六十余岁的退休者称为“小老”,身体好的也还做得动。让这样的“小老”去照顾八九十岁的“大老”,做几个钟点就积累几个钟点的积分。等到这批“小老” 变成了“大老” 需要照顾的时候,他们可以使用当年的积分,请新的“小老”来照顾他们。这个方法听起来有点令人心酸,但似乎是个可行的自救之道,不过应该有个组织者吧?在中国,好像唯有政府可以担当组织者的角色,不知道政府有没有这层考量?
当然,最流行的养老方法是住到养老院去了。同学告诉我,上海现在一般的私立养老院要先交一笔定金,从一百万到二百万不等,视等级高低而不同。老人入住后还要每月交月费,少则五六千,多者上万甚至更多。老人去世后定金可以退还。他就考虑走这条路了,因为他是个中产阶级,拿得出这笔定金,而独生女儿去了美国,依靠不上了。他的朋友圈里,很多人考虑走这条路,正在到处物色适当的养老院,有的甚至先付清定金占个位置,免得过几年定金涨价。不过这样的养老院,即使住得起,他说也只能满足百分之十的需求。那住不起的人呢?他耸耸肩,双手一摊。我听了并不吃惊,只是感到遗憾。这种事情,政府不作为是题中应有之义。领头的沉湎于中国制造2025、中国标准2035、国之重器、自力更生这些春秋大梦,即将垂垂老去的这一代人如何养老,在他心里没有位置吧?反正他的娘没有这层担忧。
我小时候读《古文观止》里的《陈情表》,有一句话“伏惟陛下以孝治天下。” 我有些不解,老师解释道:西晋司马氏的祖先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都曾经是曹魏的臣子,后来篡权夺位,是为西晋。如果以忠治天下,那是打自己的脸,无奈,只能以孝治天下了。历史走到今天,又何其相似!今上也是以孝治天下,据说立了新法,子女不赡养父母算犯罪,要吃官司的。我总怀疑他立这个法背地里有些猫腻,恐怕是想把养老的责任丢给子女吧?可是当年口口声声“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是谁说的?今天装聋作哑全忘记了吗?

这次回去,同龄朋友们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却没有听到什么完善的解决之道。大家也只好过一天是一天,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吧,尽管这个“将来”是转眼就到了。我有点杞人忧天,再过十数二十年,中国大批的老人老无所养,晚景凄凉,恐怕会成为很大的社会问题,为政者现在当未雨绸缪啊!
我已经离开了,也没有打算回去养老,所以这篇文章也只是旁观者言。很欣赏现时网上流行的两句话:老得慢一点,死得快一点。算命先生说我是死于心脏病,我听了很高兴。心肌梗死,转眼就走了,不受缠绵床榻之苦,不添儿孙陪伺之累,奄然而逝,也是一种潇洒。

https://www.backchina.com/blog/298023/article-298063.html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是个该不得不考虑的话题了。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现在不考虑老了再考虑太迟了。

同学们你们有啥好法子的赶紧写出来分享。

腿脚方便的时候,我能想出好多的事情来打发时间。

等到腿脚不灵便了,那就非常惨了。都不知道怎么过完剩下的时间了。
 

Feat

看问题就像拼魔方,只看一个面不行,照顾六个面才成。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字里行间能看出来作者是平时在海外论坛开口闭口三年困难时期,什么土改斗地主,文化大革命那一撮残留在世间操心政府国家大事的剩下的时间也不多的五分们。
 

waren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长寿也是一种痛苦,完整的80够了
我父母楼上邻居90多岁,保姆最近因家人生病离开了。老人两子女均在美国,没有办法,老人找了一个郊区养老院,因为30年前就退休了,退休工资低,只能在郊区找一养老院。
国内非一线城市的养老院,街道养老院都比较便宜,比加拿大便宜很多。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陈的赖着不走,新的也没法出头。那些赖着子孙的拖累自己后代也就算了,像老杨一样拖着28的磨到48,真是作孽
这么说是老了就该死了吗?

什么叫赖着子孙的拖累,活着真不容易。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不过这样的养老院,即使住得起,他说也只能满足百分之十的需求 "

这话说得很对,主要的问题在于,所谓"高端"的养老院,费用大多花在硬件上,其中的大头又是房产的价格,同时花极低的价格雇佣未经过多少培训的护理人员,而且一人照顾多人。其实,如果老人身体条件尚可,能够自理,大多可以居家养老,基本不需要去养老院,无论是和老朋友住在一起,还是请个做饭洗衣的家庭保姆,都是可以的,真需要去养老院的,往往是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比如,老年痴呆的,大病后需要护理而医院又不能再住的,等等,对这样的老人,真正影响养老服务质量的,恰恰是护理服务的水平,而非高大上的硬件设施。
因母亲老年痴呆,把北京的各种档次的养老院几乎都考察遍了,并先后在两家”高端“的养老院住过2年和1年,每月费用都在万元以上,但是服务水平真心不行,他们的护理人员,月工资还不到4000,这可是在北京,这样的工资,可想而知她们对工作会有多少珍惜和多大的责任心,内部管理方式更有诸多奇葩之处。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父母身体健康,你只是担心他们自己在家里没人帮着干家务,万一摔了碰了没人知道,能满足这样需求的养老院很多,养老院最欢迎的也是这样的老人,对他们来说照顾起来很容易,风险也低,就是做饭洗衣打扫卫生而已,日常再组织点书画、戏曲类的活动,和附近学校一起搞搞活动,让孩子们来给老人演个节目,让大学生来做做志愿者,请医生来做做健康讲座,等等,看起来很温馨你也很放心是吧?但是这些事情就是一个企业的工会或学校的学生会都能够做的事,没什么难度和专业性可言,如果你的需求比这个水平再高一点点,你就会发现市场上极度缺乏合格的产品,你的处境就变成了想花钱都花不出去,打个比方,你花再多的钱,买来的也是质量低劣的产品,只不过包装盒看起来漂亮一点,如此而已。
这时候,你可能就会感慨,过去的人们20岁不到就成家生孩子,是多么的明智,当你的父母70岁的时候,你已经50了,当您父母衰老到需要一个人全职照顾的时候,你基本上已经退休了,可以不上班了。最糟糕的就是你不得不工作,而你父母的照顾又需要你极大的精力去研究、计划、实施和监控。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老了当然该死了,老死是坦然的事,用不着担忧。子孙有子孙的奔头,因为讳言死而强占着他们的精神体力资源,难道是要叫他们一起老死才顺心吗。
再说我受过的科普教育,灵魂就是脑电波,早点儿归去,等相似的DNA造出相似的肉体,相似的脑电波又会找到相似的载体。何必赖着衰败老朽的肉体不走?
好吧,那你觉滴活到几岁就该死了?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