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革命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课堂革命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FONT=楷体]融汇中西教育研究会 & 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FONT]

二〇一七年教师节,教育部长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令我们这群在北美及国内从事教育和教育研究的行内人士,欣幸之余,亦不无惊讶和担忧。

我们的担忧集中于文章所倡导的“课堂革命”。文中提到:“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FONT=宋体]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内教育界有共识,以之作为教改目标无疑义。但如何实现?文章未阐述“课堂革命”的具体内容。之后风行一时的任永生文章“势在必行!即将到来的‘课堂革命’,教育部部长这么说……”,做了解释。
[/FONT]
任文强调,“课堂改革是一场心灵的革命,观念的革命,课堂技术的革命,也是行为的革命”。

“革命”,顾名思义,即否定过去,推倒重来。其实,“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和四个“回归”,尽管不十分明确,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否定了中国的基础教育。所以,

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评价中国基础教育?

我们并非没有看到:国内教育向智育倾斜过度,课业负担超重,学生苦不堪言;社会功利风气极盛,千军万马拼高考挤独木桥;课外补习成了高利润产业,既增加了家长学生负担,也拉大了贫富差距;满堂灌和题海战术长期存在,......。

然而,上述弊端,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全貌和本质麽?

有比较才有鉴别。

北美数十年的经历,使我们既领略了西方教育鼓励独立创新和批判精神,注重全面发展的传统;也目睹了其学业教育,尤其理科教育超乎想象的薄弱;更见证了近年来中小学质量的急剧衰落。事实上,西方年轻人科学文化知识之贫乏令人惊讶。年、月、日以及四季的形成,牛顿力学定律,欧姆定律,等等,明白的寥寥无几。

眼下西方科技人才的短缺已成危机。許多美國人因数学和科学程度不合格,无法担负较高技能的工作。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只好雇佣外來人才,或迁移到其他国家设厂。政府部门也闹人才荒,很多职位招聘不到合格的人选。

反观中国,百十年来基础教育扎扎实实的努力,从整体上提高了国民的知识文化水准,将几代人培养成有用之材;这在当今世界是了不起的成就。中国高速发展所依赖的,正是这用之不竭的雄厚人力资源;而且输送了大批科技力量到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

今天国家经济建设和海外留学从业的一线主力多在七、八十至九十年代前期读书。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较全面合理,文化素养也不错。受极端功利的应试倾向影响的,是九十年代后入学的年轻人,包括现在就读的学生。不过与文革中被耽误的一代不同,这些学生还是学到了知识的。

哪些因素造成了中国学业教育的成功?哪些因素为西方教育带来衰落呢?让我们就学业教育的三个方面—课程、教师以及学生,各举一两例做个比较。

l 科学课程设置:

西方: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推行综合课程。将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球与 空间科学混在一起的初中科学,已采用多年,令科学教育一败涂地。

中国:上世纪尚未与世界接轨。本世纪起虽倡导推行,但遭遇基层抵制,总

体上仍延续分科设置。科学教育得以正常进行,培养人才。

l 小学数学标准与教材:

西方:课程标准频繁地大幅度变动,面目全非,错误百出。传统的算术体 系被颠覆;现时流行的所谓“发现式数学”,不但拖垮了小学数学, 亦严重影响中学、大学数学以及科学教育。

中国:以算术为核心,在原有基础上改进课标和教材,贴近实际生活,丰富 多彩。为学生奠定了将来应用和深造的坚实基础。

l 教师资格:

西方:STEM领域缺少合格师资。据美国教育部2011年的统计,在2007-2008 学年任教九至十二年级的教师中,数学30%,化学54%,物理53%,没 有相关学科的文凭。美加小学实行包干制,英语、数学、科学、美术、 手工等,皆由班主任教授,质量如何不难想象。

中国:中学和小学教师均按照专业分工。但农村偏远地区难以做到。

l 教学监管;

西方:没有教研室的设置。教学监管不足,教师多各自为政。

中国:教研室的设置,使教学进度和质量得到基本保证。教师们互相听课,

切磋教学,老教师带新教师,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高。

l 学生管理:

西方:中学实行学分制,无法建立固定班级,造成学生管理的松散。年龄 小的学生深受其害。尽管优秀人才得以自由成长乃至脱颖而出,却是 以牺牲其他青少年的人生发展为代价的。

中国:班级制及班主任的严格管理,为品德和学业教育提供了建制上的保障。 故中国学生相对而言较为努力,学业程度较高。

可见,中国在三个方面都抓得很紧。而北美以及西方,则是另一番松散和倒退景象。两种教育体系在制度、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以及管理上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当然,美国教育是分层的。少数公立高中和私立学校,在教学与管理上都很严格,不逊于中国。然而大多数学生享受不到这样的优质教育。有些华人对美国学校赞赏有加,是因为他们进入了上层,子女接受的是精英教育。

另外,西方传统教育的很多理念和做法确有优势;即使在大大衰落了的今天,也仍然值得发掘与学习。

当下中国教育弊端非常严重,如前所述;然而,它们并非全部。在所有这些现象的背后,应当看到,中国今天的教育是从昨天走过来的。教育体制、内容和教师队伍都没有根本的改变。就像一个水果,即使表皮烂了,果核也还在,可以生根,开花,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近年来在科学技术上的发展与令人惊异的大量创新,难道不是教育成功最有力的证明?!

因此,中国的基础教育不容否定。改进是必要的,“革命”则谈不上。

第二,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麽?

这一断语是在任文中提出的。

任文断言,“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模式基本决定人才培养模式。”

这显然有失偏颇。课堂教学确是学业教育和知识传播的主渠道,然而工厂、农村等实践场所亦不能忽视。其它如德育,尽管在课堂上可以施行,却一般是隐形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既靠学校,也依赖家庭和社会。没有理由把一切责任都交给课堂,推给任课老师。学科教育以科学观和科学方法为高端目标是对的;而处处强调“情感”、“价值观”则大可不必。

其次,教学模式与教法有很大的弹性,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不同的课程或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教法;即使同样的内容,也可以有不同的讲法。各种教法或有优劣之辨,却无对错之分。只要学生学到了知识技能,训练了思维,便达到目的。硬性肯定某种模式方法而排斥其它,反映了一种绝对的、僵化的思维。

第三,教学方法带有教师个人的经验和内省性质,好的教学法是通过实际教学逐步感悟而积累起来的。教学法理论需结合经验,才能转化为教学实践。

教好书的前提是精通学科内容。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师范教育花过多时间与精力在教学法上,却轻忽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只怕本末倒置。美国小学数学教师,很多有硕士学位,熟悉教学理论。然而如前所述,小学的所谓“发现式数学”业已实行半个世纪;为后续学习造成极大的困难。故教师的数学程度相当有限。教出的一代又一代美国人,简单算术运算都很困难。加拿大情况也类似。

第四,统一的、强制性的要求,背后是缺少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人们提倡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什麽教师的教学却不能带点个性呢?当然教师需要学习提高,尤其是新教师。除了本人的学习、感悟与积累外,在职培训也是必要的。即便培训某一类教学法,也只能介绍示范、观摩学习;而不能下命令、一刀切,更不该禁止其他方法的使用。

第五,教学管理上,中国独树一帜的,为学科教学研究室的设置。多年来,教师能力的提高,教研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设置在国际间已引起关注,应当输出,推而广之。我们更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依靠学校和教研室,管理好教学。

最后,学业教育包括课程和教学两个方面;而教育理论与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课程,教学只是课程的实施。办教育的人都明白:有了合格的课标与教材,交给合格的教师,并辅之以适当的监管,教学质量便有了保障。

我国教育部历来并未直接管理课堂教学,然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质量世界公认。

美国数学教育衰败的原因,是小学数学标准连带教材出了大问题,学习内容搞错了!教师资质和教学法中的不足等,均为次要因素。

国际间科学教育的垮塌,也并非教师和教学的毛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综合课程”,方为罪魁祸首。课程设置错了!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缺乏理论和实践依据,恐为主观臆断。

最后,谈谈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教学”,“探究式学习”,“翻转课堂”等等,为西方近数十年所提倡和流行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

l 改变教室桌椅的摆放,相当于将开会听报告改为宴会形式。

l 教师不在台前对全班讲课,学生自学加小组讨论;教师到各桌辅导。

l 翻转课堂,即学生自学在先,教师解释在后。

无需否认,这种模式和观念的缘起有其必然及合理性。传统教法确实不够多样化;满堂灌,填鸭式,也是严重弊端。海外的人都了解,美国和加拿大的名校,教学方式与中国雷同。实行所谓“个性化教学”,“探索式学习”的,为数不多。如何遵从认识论的规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中西双方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然而,西方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矫枉过正了!

国外教育行政部门的硬性要求,也受到抵制或忽视。倡导多年,传统模式依然普遍。这是因为,传统模式是在学校教育的发展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也有它天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人为取消不过是一种唐·吉珂德式的行为,做不到。

学生的学习存在共同的规律,这是学校教育的依据,更是作为教师的常识。否则课堂统一授课绝无可能。不错,教学中需要关注个体学生,但教师通常只能照顾多数,个别辅导放在课后进行。实际上,课堂“个性化教学”,多数情况下等同于取消教学。

相对于东方教育而言,注重个性差异,发挥个人潜能本是西方的优势。然而若过分强调差异,以个性来否定共性,用所谓个性化教学取代统一授课,则走到另一个错误的极端。理论上不仅偏颇,而且荒谬。实践中,在西方国家,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已经受到极大冲击。何况国内大班上课,若实行“个性化教学”,后果更不堪设想!

由于缺少教学经验罢,一些课改专家将讲授与灌输等同起来。事实上,讲授既可以是死板的灌输,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启发、引导和讲解;后者难道应该否定?分析问题不能仅仅注意表面形式,要看实质。

好的教学,不论哪一种模式,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填鸭式,其实是很难填进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没有学生的参与,包括动脑筋思考,就只能死记硬背,谈不上教学效果。教师的引导和传授,学生的主动参与,二者缺一不可。中国古已有之的“引而不发”,一贯主张的“启发式教学”,与“探索式的学习”有重叠之处。但若以探索否定传授,却走到了另一极端,既不合理又不现实。

学生的探索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可以走捷径,提高效率。具体地讲,引导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即感性认识入手,引发兴趣,开动脑筋;再抽象、上升到概念、定理定律等理性认识;然后回过头来解决其它具体问题。这样学到的知识既有理论骨架,又有血肉;一往一返的过程,不但训练了演绎推理,而且接触和训练归纳、猜想等或然性、创造型思维,以培养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集中讲授仍将是主要的教学模式,但需要更多地引入探索元素。同时加强实验环节,训练动手能力,运用有效的先进科技手段;引进西方普遍采用的课题研究,小组讨论和设计制作,以及外出参观等各种模式;使教学方法更为灵活多样,更有效率。同时,在严格的班级管理体制下,自低至高年级逐步开放选课制,亦允许资质出众的学生自学。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已经进行了这些方面的尝试,并且不无成效。

最后,所谓“以学生为中心”,不过是一句口号。教学是为学生的,教师为学生服务,应当没有疑义。一句不明不白的口号,误导教育理念陷入混乱。建议摒弃这种提法。

国内教育界一些人以西方倡导的教育改革为正确方向,殊不知其教育的衰落正是拜这些极端化的改革所赐。西方有识之士正在检讨其基础教育,研究学习中国与东方教育的长处。百年大计,需慎之又慎;万勿照搬西方,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在成功的基础上,盼中国基础教育融汇中西,取长补短,走出一条更为科学合理的道路。

[FONT=楷体]执笔:沈乾若 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硕士,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数学博士。《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大陆和加拿大数十年大、中学教学及办学经验。[/FONT]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