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乐 越洋音乐杂志之日本流行乐篇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我记得我记得,那个年代若哪个同学家里有海外背景的确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若是收到来自海外的礼物,无论是精致的衣服还是文具,都会觉得新奇得不得了。我觉得吧,在周边环境的熏陶下,上海小朋友从小就具备一种国际意识,“对英文有一种莫名的追逐感”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Celine提到了《留学美国》中“难签的签证”一章,我印象也蛮深。Celine应该记得小时候上海常常会冒出这样的新闻“南京西路的美领馆排长队”,更悲剧的新闻是“有人被美领馆拒签后当场就跳楼自杀了”,这新闻当时是时不时的会听到的。当时我还小,不怎么理解,去不成美国就留在上海好了,至于赔上自己的性命吗?后来再长大一些,随着中国发展越来越好,南京西路美领馆的跳楼新闻就再也没听到过了,估计去不成美国,人家就改去日本啊欧洲啊加拿大啊澳洲啊。。。

出国留学后,人的想法是会改变的,有的原本想好留学后就回国发展的同学最终还是留在了国外,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我觉得都是个人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自己想在哪里生活的权利。我好朋友们已经分别在法国和美国奋斗了十几年近二十年了,身份也从当年的留学生转为美籍和法籍。Celine现在的选择是无可厚非的,不用太在意。中华已经崛起,雄狮已经觉醒,我们留在海外生活是我们的自由,只要记得自己来自中国就可以啦。。。

我们前辈那个时代, 出国留学等同于改变命运, S记得不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听见谁谁谁家有海外关系, 似乎谁家有海外关系就特别不得了似的. 小学时候有个同学, 父母当时在美国, 他由爷爷奶奶带大. 那时候他穿的衣服带来的玩具,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大上. 也许是虚荣心作祟吧, 我当时真觉得美国一定是个了不得的地方.
上海的历史背景决定了我们对英语有一种莫名的追逐感. 小学时去上外读课外班时, 也有许多同学是有海外关系的. 有个女孩我到现在都记得她名字. 父亲在美国. 女孩漂亮, 洋气, 英语发音也比我们好上一大截. 于是我会偷偷摸摸地模仿她. 现在想想也是挺好笑的.
看<大饭店>的时候, 虹桥还没迎宾馆呢. 等虹桥火起来的时候, 零零星星地在上海街道出现外国人都是奇观.

<留学美国>里, 那段去美领馆签证的故事尤其深刻. 大胡子在家和老婆关系好了, 一上午刷刷刷都签; 要是遇到了台湾小姐可就是一个个都拒了. 签出的人欢天喜地, 签不出的人沮丧绝望. 这就是所谓的命悬一线吧.
然后留学的人, 有公费的, 自费的. 公费的是幸运的, 但得回来啊 (也有选择不回去的), 自费的除了家里富裕的, 其实都挺辛苦的. 自费的中还有满心学成后要报效祖国的. 我当时也这么想. 出国, 学本领, 回国, 建设社会主义, 实现共产. 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真的是分分秒秒地鞭策着我的.

如今, 虽说志向不怎么高尚了... 也不能怪我吧...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留学美国》这本书我看到第七章“中国情结”,之前的篇章有好多好多fascinating的故事,讲中国留学生如何克服海外的困难,坚持完成学业,并进入美国社会工作。这些故事实在太励志。我发觉上几代留学生都特别特别能吃苦,他们身上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真是让我佩服。。。
 

majorshenzhen

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留学美国》这本书我看到第七章“中国情结”,之前的篇章有好多好多fascinating的故事,讲中国留学生如何克服海外的困难,坚持完成学业,并进入美国社会工作。这些故事实在太励志。我发觉上几代留学生都特别特别能吃苦,他们身上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真是让我佩服。。。
以前国内上大学的学生也是很牛逼的。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