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 IT

[轻松一笑]一个Array.sort()就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他竟然用了循环多线程休眠等艰深技术,接着就被老板开除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没时间看,现在就是被复杂的东西困住了,应付不了呢

能完全控制or access原代码的还不算苦B。最起码你能看到程序的来龙去脉,能直接修改错误。

二次开发的最苦B,成天和一次开发(狗屎但肯定比二次开发的强)程序员的bug打交道。workaround, workaround,烦死。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IBM这些年的确很乱,这是业界的共识,不过这一次转型还是值得关注的

starry starry night的话,看看哪个可能性更高:
IBM基本上做啥啥不灵,奇怪,怎么就死不了那?信微软,都别信IBM,几年以后,就是一堆垃圾。

IBM也是打不死的小强了。现在还很大的说。也认为这一次转型值得关注。
 

未尝不可

思考的芦苇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starry starry night的话,看看哪个可能性更高:
IBM基本上做啥啥不灵,奇怪,怎么就死不了那?信微软,都别信IBM,几年以后,就是一堆垃圾。

IBM也是打不死的小强了。现在还很大的说。也认为这一次转型值得关注。
现在公有云的老大是亚马逊微软谷歌,IBM拥有企业级的私有云市场,其实是各玩各的
而hybrid/multi-cloud必然是今后云计算的方向,红帽在这一块技术积累很雄厚,
动态混合多云统合管理调配等等是个巨大的市场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现在公有云的老大是亚马逊微软谷歌,IBM拥有企业级的私有云市场,其实是各玩各的
而hybrid/multi-cloud必然是今后云计算的方向,红帽在这一块技术积累很雄厚,
动态混合多云统合管理调配等等是个巨大的市场

为什么说hybrid/multi-cloud必然是今后云计算的方向?

个人观点,public cloud可能是未来云计算的主流。multi-cloud也是public cloud的一种存在形式。hybrid最终会沦落为一个补充。
 

未尝不可

思考的芦苇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为什么而hybrid/multi-cloud必然是今后云计算的方向?个人观点,public cloud可能是未来云计算的主流。multi-cloud也是public cloud的一种存在形式。hybrid最终会沦落为一个补充。
任何一个企业级的公司,必有面对客户的应用在公有云里,而面对企业的运用在私有云里,
混合是必然,动态资源管理调配是关键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任何一个企业级的公司,必有面对客户的应用在公有云里,而面对企业的运用在私有云里,
混合是必然,动态资源管理调配是关键

关键是私有所占的比例。再有public cloud供应商也可以提供private cloud的解决方案。当然有些供应商可能专注于private cloud,但public cloud provider具有明显的整合优势。现在,public cloud providers只是没有腾出手专攻private cloud解决方案而已。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能完全控制or access原代码的还不算苦B。最起码你能看到程序的来龙去脉,能直接修改错误。

二次开发的最苦B,成天和一次开发(狗屎但肯定比二次开发的强)程序员的bug打交道。workaround, workaround,烦死。
以前就是花大半时间去看代码。c还好看点oo就基本靠想象了。有人还不错了经常是人不在了代码还在跑。问谁都不知道只好读代码这个骂呀。最后实在读不出来了推倒重写了。到现在我也不太会读oo的东西。老觉得像在猜想然后证实再猜再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啥不知道的变故。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以前就是花大半时间去看代码。c还好看点oo就基本靠想象了。有人还不错了经常是人不在了代码还在跑。问谁都不知道只好读代码这个骂呀。最后实在读不出来了推倒重写了。到现在我也不太会读oo的东西。老觉得像在猜想然后证实再猜再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啥不知道的变故。

有些老程序袁用OO去实现结构化的编程思想,读起来当然费劲。

对象的行为和属性会因为继承,重载,多态而有所变化,是很不容易确定它的行为和属性。

设计文档很重要。天马行空,拍脑袋写出来的代码,维护起来必然吃力。维护这样的程序,早用霸王洗法精的好。
 
最后编辑: 2018-11-17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任何一个企业级的公司,必有面对客户的应用在公有云里,而面对企业的运用在私有云里,
混合是必然,动态资源管理调配是关键

Private Cloud和Public Cloud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在实现技术上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Private Cloud目前的实现方法主要是利用加密tunnel连接企业内部网和Private Cloud资源。在Private Cloud端的虚拟资源分割技术和Public Cloud没有什么区别。

另外一个思路就是企业客户端建立加密通道连接到Private Cloud. 企业内部不在需要专用网络,不需要任何计算资源。只要有internet就可以了。现在各个公司远程工作的员工使用的就是这个技术。安全上也说得过去。

思路三,就是企业用户完全使用虚拟工作站VDI (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 虚拟工作站本身就在Private Cloud上。这个是很好的思路。企业内部员工只要有Internet和任何型号的电脑即可。

最后一个思路就是利用客户端到服务器的端到端的加密。就是不区分公共用户和企业内部用户。这个在安全上一般有疑虑。

以上四种实现方法的重点都是连接企业内部用户和Private Cloud的计算和存储资源。而这个网络连接根本就不是cloud技术的难点。个人观点,过分强调Private Cloud,短期内可能得到一定效益,但长远看Public Cloud将是最后的王者。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