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我在美国,我没有赡养父母义务,不行你们可以去告我”,一句数年来亲耳听到最雷人的一句话,当时雷得我接不上下句话了。这是我老婆的舅舅的女儿对她爸爸今后生计,不,应该说生死,一句绝到家的话。

  我老婆第一次见到她舅舅是在她一岁那年,第二次见到她舅舅是在她21岁那年。这期间,她根本没有印象在遥远的美国还有一个叫舅舅的人存在,但20年后,突然这个人降落在了浦东机场,而且已经双目近乎失明,体重将近110公斤,走路困难,生活很难完全自理。他是美洲史的教授,精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当然还有中文。但他现在一无所有了,他选择回国,回到他还在世的20年没见的母亲和妹妹身边。

  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是2009年他突发脑溢血住院之后。我老婆说在她和她妈妈最困难的时候,她舅舅当时了解她家当时的情况,但他没有选择伸出援手,那时他在美国一所大学教书。时隔20年,他回来求助的时候,家人没有任何怨言的接纳了他,从此他一切的生活都由国内的亲戚帮忙,而美国政府可以给他的,仅仅是那每个月800美元的残疾金。

  他的钱呢?不是大学老师嘛 ?不是精通6国语言嘛?怎么也不应该没有一点积蓄啊!美国不是一个人人向往的高福利社会吗?这是我当时的一连串疑问,那时我还没有来到纽约。 令我更加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有两个名校就读的女儿。

  重新整理一遍:他精通6国语言、曾是大学教授(正副不知道,但肯定不是终身教授)、有两个美国名校教育出来的“应该是”非常优秀的女儿、他是美国国籍。

  但就是这两个“优秀”的女儿,同时放弃了给他最基本的帮助:替他找一家养老院。当然,故事并没这么简单。因为他在曾经任职的大学有一笔基金,基金要65岁才可以提取(他女儿一口认定,这笔钱不可以提前支取),也就是说他的账户上有一笔几万美元的“未来”财产(他女儿坚称不能提前变现),因此美国政府驳回他对Madicaid(美国公共医疗补助制)的申请。也就是说,他除了可以通过保险报销一部分医疗费,其他租房(他曾将房产抵押贷款供两个女儿读最好的学校,后来贷款无力偿还被foreclosure)、请人陪护之类的费用都要自己承担。这样一来他的800美元残疾金就显得远远不够了。

  他现在躺在上海的医院里,几次病危都被抢救过来,医院发出的病危通知至少7-8次。现在他已经恢复的可以在别人搀扶下走路,医生说这真是生命的奇迹。这期间,他女儿回来一次,我见到了这辈子听到的最昂贵的给父母的礼物:两袋MM巧克力豆她父亲是高血压,血糖也高,根本是不可能吃的。最后老人还是很高兴的吃了,因为她女儿从美国来看他,他很高兴,他当时笑得像个孩子。

  他把全部的精力和钱财都用来培养两个女儿,让他们一路过来都接受最好的教育,自己省吃俭用吃了多年垃圾食品,以至于后来长期高血压和其他并发症致使双目近乎失明。为了给女儿最好,他债务累累,并失掉了房子。当时他女儿来沪看他的时候,信誓旦旦的要照顾她爸爸,要接她爸爸回美国。可是在她回到美国以后,就开始“忙”起来,我搬来纽约后给她打了几十个电话,没有接过一次。现在她爸爸在中国地N次延期的签证即将到期,如果他超期滞留,以后一旦出境再入境就困难了,现在必须找到以后长期在美国生活的办法。

  美国东部时间9月13日晚10:00左右,我听到了那句 “我在美国,我没有赡养父母义务,不行你们可以去告我”的振聋发聩的屁话,我崩溃了,我和当事人没有血缘关系,但我当时听得手脚发凉。这句话竟然出自一个受过美国最高教育的年轻人之口,我们没有要求她给他爸拿多少钱出来, 只是要求她给她爸爸申请到Madicaid, 然后享受美国的基本待遇。一个受过美国最好教育的中国人,用这句话回绝了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到现在,他还不知道他的女儿已经不要再尽任何义务了(从来也没尽过),医生说他血压还是很不稳定,不能受到精神刺激,否则可能再次诱发脑溢血。我们不会再去找他女儿,但我想知道美国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美国社会中的华人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此,我向全美华人求助,我只求一个问题的答案:在美国,真的就可以不赡养父母吗?任何州的任何法律都认同人只对“下”负责,没有义务对“上”负责吗?连病瘫后帮助申请一下Medicade都没有责任吗?如果真的是这样,我要立刻搬回中国。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只能说我错了,我太天真了,我放弃国内更好的待遇,多得多的多的赚钱机会来到美国,美国不但不是一块梦想的土地,相反,这是一个禽兽居住的土地。请所有认真看完本文的华人,给我你们的答案。

天涯论坛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美国社会,每个人养育子女本身就是为了自己获得快乐的人生,和子女是否回报扯不上关系,子女愿意回报也行,不愿意也行。至于一个人自己的养老,应该自己提前规划,不能推到子女身上。当然子女如果能够帮助父母,那是会好点。
严格的说,回报这个词是不对的,因为子女无法选择是否做父母的子女。从人类繁衍的角度,按照收入水平,尽力抚养未成年子女是义务,根本扯不上回报。从人类感情的角度,父母子女相互帮助是需要的,文中的子女从这个角度来说,做的不太好,但是作者从回报的角度来进行要求,就不对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我在美国,我没有赡养父母义务,不行你们可以去告我”,一句数年来亲耳听到最雷人的一句话,当时雷得我接不上下句话了。这是我老婆的舅舅的女儿对她爸爸今后生计,不,应该说生死,一句绝到家的话。

  我老婆第一次见到她舅舅是在她一岁那年,第二次见到她舅舅是在她21岁那年。这期间,她根本没有印象在遥远的美国还有一个叫舅舅的人存在,但20年后,突然这个人降落在了浦东机场,而且已经双目近乎失明,体重将近110公斤,走路困难,生活很难完全自理。他是美洲史的教授,精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当然还有中文。但他现在一无所有了,他选择回国,回到他还在世的20年没见的母亲和妹妹身边。

  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是2009年他突发脑溢血住院之后。我老婆说在她和她妈妈最困难的时候,她舅舅当时了解她家当时的情况,但他没有选择伸出援手,那时他在美国一所大学教书。时隔20年,他回来求助的时候,家人没有任何怨言的接纳了他,从此他一切的生活都由国内的亲戚帮忙,而美国政府可以给他的,仅仅是那每个月800美元的残疾金。

  他的钱呢?不是大学老师嘛 ?不是精通6国语言嘛?怎么也不应该没有一点积蓄啊!美国不是一个人人向往的高福利社会吗?这是我当时的一连串疑问,那时我还没有来到纽约。 令我更加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有两个名校就读的女儿。

  重新整理一遍:他精通6国语言、曾是大学教授(正副不知道,但肯定不是终身教授)、有两个美国名校教育出来的“应该是”非常优秀的女儿、他是美国国籍。

  但就是这两个“优秀”的女儿,同时放弃了给他最基本的帮助:替他找一家养老院。当然,故事并没这么简单。因为他在曾经任职的大学有一笔基金,基金要65岁才可以提取(他女儿一口认定,这笔钱不可以提前支取),也就是说他的账户上有一笔几万美元的“未来”财产(他女儿坚称不能提前变现),因此美国政府驳回他对Madicaid(美国公共医疗补助制)的申请。也就是说,他除了可以通过保险报销一部分医疗费,其他租房(他曾将房产抵押贷款供两个女儿读最好的学校,后来贷款无力偿还被foreclosure)、请人陪护之类的费用都要自己承担。这样一来他的800美元残疾金就显得远远不够了。

  他现在躺在上海的医院里,几次病危都被抢救过来,医院发出的病危通知至少7-8次。现在他已经恢复的可以在别人搀扶下走路,医生说这真是生命的奇迹。这期间,他女儿回来一次,我见到了这辈子听到的最昂贵的给父母的礼物:两袋MM巧克力豆她父亲是高血压,血糖也高,根本是不可能吃的。最后老人还是很高兴的吃了,因为她女儿从美国来看他,他很高兴,他当时笑得像个孩子。

  他把全部的精力和钱财都用来培养两个女儿,让他们一路过来都接受最好的教育,自己省吃俭用吃了多年垃圾食品,以至于后来长期高血压和其他并发症致使双目近乎失明。为了给女儿最好,他债务累累,并失掉了房子。当时他女儿来沪看他的时候,信誓旦旦的要照顾她爸爸,要接她爸爸回美国。可是在她回到美国以后,就开始“忙”起来,我搬来纽约后给她打了几十个电话,没有接过一次。现在她爸爸在中国地N次延期的签证即将到期,如果他超期滞留,以后一旦出境再入境就困难了,现在必须找到以后长期在美国生活的办法。

  美国东部时间9月13日晚10:00左右,我听到了那句 “我在美国,我没有赡养父母义务,不行你们可以去告我”的振聋发聩的屁话,我崩溃了,我和当事人没有血缘关系,但我当时听得手脚发凉。这句话竟然出自一个受过美国最高教育的年轻人之口,我们没有要求她给他爸拿多少钱出来, 只是要求她给她爸爸申请到Madicaid, 然后享受美国的基本待遇。一个受过美国最好教育的中国人,用这句话回绝了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到现在,他还不知道他的女儿已经不要再尽任何义务了(从来也没尽过),医生说他血压还是很不稳定,不能受到精神刺激,否则可能再次诱发脑溢血。我们不会再去找他女儿,但我想知道美国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美国社会中的华人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此,我向全美华人求助,我只求一个问题的答案:在美国,真的就可以不赡养父母吗?任何州的任何法律都认同人只对“下”负责,没有义务对“上”负责吗?连病瘫后帮助申请一下Medicade都没有责任吗?如果真的是这样,我要立刻搬回中国。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只能说我错了,我太天真了,我放弃国内更好的待遇,多得多的多的赚钱机会来到美国,美国不但不是一块梦想的土地,相反,这是一个禽兽居住的土地。请所有认真看完本文的华人,给我你们的答案。

天涯论坛
楼主,禽兽之地不宜久留。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美国社会,每个人养育子女本身就是为了自己获得快乐的人生,和子女是否回报扯不上关系,子女愿意回报也行,不愿意也行。至于一个人自己的养老,应该自己提前规划,不能推到子女身上。当然子女如果能够帮助父母,那是会好点。
松鼠的这个观点显然是在西方呆久了的,不适合中国人传统观念。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松鼠的这个观点显然是在西方呆久了的,不适合中国人传统观念。
不仅仅是观念,更是一种道德,如果父母曾经倾力帮助儿女,华裔更多,
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投桃报李也是人之常情。
移民或许更讲法律,但道德丧失终究不是好事。
 

一庐春秋

居小庐看春去秋来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我不太理解这种理论。

我看到有些白人不是一般的孝顺。。。影视作品和现实中都有。也不是我们以为的西人父母和儿女分得那么清,照样有住一起的,照样有帮忙看护孙辈的,照样有照顾父母的。只不过模式比较多也比较自由,所以并不是大家都一样的不管父母或不管孩子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不管法律如何界定,人心都是肉长的,从生下来带到大,如果真如作者口中的全力付出,两个女儿却同时翻脸不认人,我是不相信这个舅舅没问题,错全在孩子的。
 

xl

A tale of two lives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如果生育是人间私事,养老自然也是私事。

虽然生育是一家一户的私事,但它关系到社会大肌体的发育和健康,因此社会也是受益者。

条件好的子女,多承担一些养老义务,儿女无能为力者,国家多行使些福利政策,不能让老而无依、老来无助的家庭问题演变成社会悲剧。
 
最后编辑: 2017-08-05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我不太理解这种理论。

我看到有些白人不是一般的孝顺。。。影视作品和现实中都有。也不是我们以为的西人父母和儿女分得那么清,照样有住一起的,照样有帮忙看护孙辈的,照样有照顾父母的。只不过模式比较多也比较自由,所以并不是大家都一样的不管父母或不管孩子
楼主以为西方都是孩子长大了就不管父母的,所以拿出这个事例来做论据,恕不知现在国内啃老不养老的大有人在。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这个老人也要改检讨一下,这样的姑娘是如何教育出来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我老婆说在她和她妈妈最困难的时候,她舅舅当时了解她家当时的情况,但他没有选择伸出援手,那时他在美国一所大学教书。"

有其父必有其女!报应啊。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重庆拟立法规定“常回家看看”
2017年05月04日 09:42:09 来源: 慈善公益报
  • 中国自古以来以孝道为先,子女看望老人,本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社会节奏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身边没有子女陪伴的空巢老人现象也就逐渐显现出来,病死、饿死甚至于老死在家中的案例举不胜举,让孩子经常回家看看甚至成了老年人的一种奢望。
强制问候能否改善老人精神需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将会增加到7400多万人。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老年人的生活待遇在逐渐提高,但是过度孤单、空虚生活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负担,子女常年在外,身边没有人陪着说话聊天,甚至有病儿女都无法前来照顾,一方面的确反映出老年人对于精神生活的渴望,但是儿女们如若长期陪伴在父母身边,失去了到大城市闯荡生存的机会,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父母对于儿女前程的损毁,既能在家照顾父母,又能赚钱养家的鱼与熊掌兼得的局面只有少数家庭才能实现。
2017年2月6日,重庆市政府法制办公开发布了“关于征求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意见”的公告。在该文件中,明确规定子女对于父母有“精神慰藉”的义务,并具体描述了若干种实施情景。其中,“应当经常看望或者以电话、网络、书信等方式问候老年人”的表述,引发了舆论关注。
如果孩子心中有老人,无论多忙都会抽空给家里打个电话,如果孩子心中有老人,无论多远都会回家看看,如果孩子已经忙于自己的工作生活,把父母抛在脑后,即使强制性立法规定,父母能听到自己孩子发自内心的问候和物质上给予的帮助吗?
《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996年8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现行版本是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正,其中即提出看望问候老年人。

拟利用立法方式强制子女问候老年人,让老年人的权益得到了保障,但年轻人的无奈又有多少方式可以弥补?

道德倡导是否实现美德用心传扬

地方立法要求“常回家看看”,重庆此举引发舆论争议。文件是否具有强制性,社会意见是否被全部采纳,即便立法后效果如何还尚未可知。

呼吁子女关怀父母,在立法领域提出道德层面的倡导,虽不具有强制性,但很多子女在成家立业后,抛弃父母不赡养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但相信大多数孩子如果在条件允许范围内还是会主动关心父母的,以立法方式强制孩子打电话问候父母,是让孩子在道德上绑上了精神的枷锁,也让中华民族的孝道美德打上了问号。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常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地方以立法的形式予以倡导,作为公民行为的基本要求,客观上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子女和老人之间的关系,属于家庭内部问题,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在处理时宜采取劝导、调解等和缓的方式,而非简单以条文形式固定,更不应该直接对日常生活场景进行描述。

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王优银律师则称,“过于细化很难行得通。”爱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对打电话通书信等具体情形进行规定,在法律上很难举证。

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的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肖金明曾表示,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无论家庭道德、社会道德还是伦理道德的作用力都出现下降。

《慈善公益报》记者还注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七十二条规定,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个条款的争议性在于老年人可以直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子女履行法定义务。但接到起诉的孩子们真的收到法院败诉判决后再关心父母,结局又该如何,可以想象也许有的孩子会由此悔过,真心照顾父母,但也许还会存在因此怨恨父母不相往来的现象出现。

维护立法的尊严,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创造良好社会风俗的善意是立法的本意所在,正如歌词中唱的“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那样,父母们在期待着自己的孩子,常回家看看。

记者 王雪涛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