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赚币技能充电中,发一篇三年前写的旧文]
前天的课堂上,Glynis告诉我们她要动个手术,是癌症,乳腺癌,二次复发。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都很震惊,因为她最近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不过也没有人多说什么。可今天班里再提起这个事,我开始难过起来。

Glynis是我的ESL老师,年纪大概跟我妈相仿。在我们很多同学的心目中,她也是最好的ESL老师之一。就像任何国家的任何职业,大部分老师对待ESL的态度就是“这只是个课堂,不过我得来上课”。Glynis也把教英语作为生存的职业,但认真的学生能感受到她用了心思。
她会有目的的进行教学,尽量把各个方面能帮忙new comer适应本地语言文化的点都放到课堂上来,会告诉我们本地风格的沟通技巧,站在integration的角度向我们强调Canadian style。她会让事情尽量有条理,能帮助到每一个学生。所以,作为我接触最多的Ottawa-born Canadian,她在我心目中是个普通但又非常正面的English Canadian。

从大的方面来说,Glynis奠定了我对加拿大的认识。在她的各种强调洗脑之下,我第一次明白了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方式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米国人和加国人其实有着一望而知的不同。她总是用一种即坚定但又并非优越感的方式向我们表达着两个字——“融合”,她的原话是“There is room to keep what you are, but there is also room to fit in”。在indirect的表达中,BUT才是说话者真正的意图,所以她其实是在强调Fit in 的重要。她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真人版的加拿大。她非常爱国——川普上台后在关税和贸易协定上总是叽叽歪歪,当她看到亨氏从安省撤走番茄酱厂导致安省某些地区人民的失业以至于影响生计,就号召我们不买米国番茄酱,改买法国芥末(因为法国接受了安省的番茄);她非常有趣——可以说浑身都是戏,我总觉得她不用排练就可以演上两段情景剧;她几乎很直白——这一点跟她强调的本地文化截然不同,我猜想可能因为我们是学生,又都是第二第三语言,可以相对比较放松的“胡扯八道”;她希望让我们尽量向本土靠拢——无论从语言还是意识形态,但凡跟Canadian style相违背的,她都会给我们指出来,至少对我是如此。

我跟Glynis,除开在课堂上,其他时间接触得很少。我最有印象的,有几件事。一次是我们一起从机房走到教室,全程没有一句话,在我的理解中,我似乎有责任开启点话题,因为她经常教育我们要掌握small talk,实在不知道说啥就扯天气(总之天气在这里是个万能法宝)。可我又觉得跟她谈什么天气实在很扯,于是就尴尬的沉默无语了一路。回到教室看她,好像完全不会尴尬。也许是怪兽打了一二十年了,我这种小妖在她那里早就见怪不怪了。另一次,是芬太尼导致温哥华几千人丧命的新闻出来后,她在班上告诉我们,如果有认识任何的药瘾者,要提醒他们警惕从中国来的最新的drug。我听到中国,当然就望着她,其实我也没有着急站队,只是有点蒙,怎么这事也跟中国扯上关系。我正发蒙的时候,她突然对我来一句“Don't look at me in that way, Li. I'm simply speaking the fact.” 作为内心戏无比复杂星人,我对她这句话是考虑过一阵的,究竟她是真的只是在讲事实,还是存有偏见呢?当时我并没有答案,因为无法知道答案,不过我想应该选择信任,这种信任就好比听到新闻里特鲁多说多民族多文化是种power,我觉得应该要认为他真的这么想,而不是看成政治家的言论筹码。真正让我放下疑问的,是Glynis在魁省枪击事件之后的表现。作为本土白人,当得知凶手是仇穆白人之后,她好像松口气一样。她对我们说,你们想象下惨案发生的地点,如果一个本来应该提供庇护的地方突然成为了杀手的坟场,会有种什么感觉?我当时很被这句话打动,因为只有在骨子相信平等和爱的人,才会尽量把自己想象成当事人去感同身受,才会有这样的提问。如果她是个矫情的政治家,那听听也就算了。但在加国政治正确气氛最浓厚的渥太华,这也许只是一个普通市民的真实想法。

平常听到乳腺癌,不会觉得是个大事,毕竟治愈率还是挺高的。但二次复发,以我的理解,多数有转移,会比较凶险。Glynis这件事也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程老师的白血病,那时是小孩子,什么也不懂,也不会安慰人,去医院或者打电话也不知道说什么,但脑海里永远记得程老师在电梯门口跟我挥手告别的样子就好像在说永别。现在想起来,还是很伤感。今天班里同学悄悄组织大家给Glynis折纸鹤写祝福,最后俄罗斯的一个老哥们代表大家讲了几句,把纸鹤送给她,Glynis哭了,其实我也很想哭。这种场面里面,一般我会觉得很出戏,但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感动。
我给Glynis写的祝福是——“You are stronger than anything!”。她曾经说过我很strong,我想她是为了鼓励我,她比我更strong,即便现在也还是该干嘛干嘛,除了安排手术事宜,还照常上着班。
有着坚定意志的人,最有希望战胜困难,真的希望Glynis顺利渡过这一关。
 
最大赞力
0.54
当前赞力
100.00%
[赚币技能充电中,发一篇三年前写的旧文]
前天的课堂上,Glynis告诉我们她要动个手术,是癌症,乳腺癌,二次复发。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都很震惊,因为她最近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不过也没有人多说什么。可今天班里再提起这个事,我开始难过起来。

Glynis是我的ESL老师,年纪大概跟我妈相仿。在我们很多同学的心目中,她也是最好的ESL老师之一。就像任何国家的任何职业,大部分老师对待ESL的态度就是“这只是个课堂,不过我得来上课”。Glynis也把教英语作为生存的职业,但认真的学生能感受到她用了心思。
她会有目的的进行教学,尽量把各个方面能帮忙new comer适应本地语言文化的点都放到课堂上来,会告诉我们本地风格的沟通技巧,站在integration的角度向我们强调Canadian style。她会让事情尽量有条理,能帮助到每一个学生。所以,作为我接触最多的Ottawa-born Canadian,她在我心目中是个普通但又非常正面的English Canadian。

从大的方面来说,Glynis奠定了我对加拿大的认识。在她的各种强调洗脑之下,我第一次明白了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方式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米国人和加国人其实有着一望而知的不同。她总是用一种即坚定但又并非优越感的方式向我们表达着两个字——“融合”,她的原话是“There is room to keep what you are, but there is also room to fit in”。在indirect的表达中,BUT才是说话者真正的意图,所以她其实是在强调Fit in 的重要。她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真人版的加拿大。她非常爱国——川普上台后在关税和贸易协定上总是叽叽歪歪,当她看到亨氏从安省撤走番茄酱厂导致安省某些地区人民的失业以至于影响生计,就号召我们不买米国番茄酱,改买法国芥末(因为法国接受了安省的番茄);她非常有趣——可以说浑身都是戏,我总觉得她不用排练就可以演上两段情景剧;她几乎很直白——这一点跟她强调的本地文化截然不同,我猜想可能因为我们是学生,又都是第二第三语言,可以相对比较放松的“胡扯八道”;她希望让我们尽量向本土靠拢——无论从语言还是意识形态,但凡跟Canadian style相违背的,她都会给我们指出来,至少对我是如此。

我跟Glynis,除开在课堂上,其他时间接触得很少。我最有印象的,有几件事。一次是我们一起从机房走到教室,全程没有一句话,在我的理解中,我似乎有责任开启点话题,因为她经常教育我们要掌握small talk,实在不知道说啥就扯天气(总之天气在这里是个万能法宝)。可我又觉得跟她谈什么天气实在很扯,于是就尴尬的沉默无语了一路。回到教室看她,好像完全不会尴尬。也许是怪兽打了一二十年了,我这种小妖在她那里早就见怪不怪了。另一次,是芬太尼导致温哥华几千人丧命的新闻出来后,她在班上告诉我们,如果有认识任何的药瘾者,要提醒他们警惕从中国来的最新的drug。我听到中国,当然就望着她,其实我也没有着急站队,只是有点蒙,怎么这事也跟中国扯上关系。我正发蒙的时候,她突然对我来一句“Don't look at me in that way, Li. I'm simply speaking the fact.” 作为内心戏无比复杂星人,我对她这句话是考虑过一阵的,究竟她是真的只是在讲事实,还是存有偏见呢?当时我并没有答案,因为无法知道答案,不过我想应该选择信任,这种信任就好比听到新闻里特鲁多说多民族多文化是种power,我觉得应该要认为他真的这么想,而不是看成政治家的言论筹码。真正让我放下疑问的,是Glynis在魁省枪击事件之后的表现。作为本土白人,当得知凶手是仇穆白人之后,她好像松口气一样。她对我们说,你们想象下惨案发生的地点,如果一个本来应该提供庇护的地方突然成为了杀手的坟场,会有种什么感觉?我当时很被这句话打动,因为只有在骨子相信平等和爱的人,才会尽量把自己想象成当事人去感同身受,才会有这样的提问。如果她是个矫情的政治家,那听听也就算了。但在加国政治正确气氛最浓厚的渥太华,这也许只是一个普通市民的真实想法。

平常听到乳腺癌,不会觉得是个大事,毕竟治愈率还是挺高的。但二次复发,以我的理解,多数有转移,会比较凶险。Glynis这件事也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程老师的白血病,那时是小孩子,什么也不懂,也不会安慰人,去医院或者打电话也不知道说什么,但脑海里永远记得程老师在电梯门口跟我挥手告别的样子就好像在说永别。现在想起来,还是很伤感。今天班里同学悄悄组织大家给Glynis折纸鹤写祝福,最后俄罗斯的一个老哥们代表大家讲了几句,把纸鹤送给她,Glynis哭了,其实我也很想哭。这种场面里面,一般我会觉得很出戏,但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感动。
我给Glynis写的祝福是——“You are stronger than anything!”。她曾经说过我很strong,我想她是为了鼓励我,她比我更strong,即便现在也还是该干嘛干嘛,除了安排手术事宜,还照常上着班。
有着坚定意志的人,最有希望战胜困难,真的希望Glynis顺利渡过这一关。
好贴 赞

每次看到这种夸人的文章,我总看到能够体会和欣赏的力量,做一个好人,做一个诚挚的人,做一个实在的人,做一个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别人的人,是值得的,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好贴 赞

每次看到这种夸人的文章,我总看到能够体会和欣赏的力量,做一个好人,做一个诚挚的人,做一个实在的人,做一个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别人的人,是值得的,
我很明白你说的是什么,能坚持用正面情绪去理解生活不是个容易的事情,我们太容易被其他东西所左右。但努力尝试是值得的,有回报的。
 
最大赞力
0.54
当前赞力
100.00%
我很明白你说的是什么,能坚持用正面情绪去理解生活不是个容易的事情,我们太容易被其他东西所左右。但努力尝试是值得的,有回报的。
一个正直的人,能带来力量,
鼓励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
同意不同意她的说法,都值得尊敬,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赚币技能充电中,发一篇三年前写的旧文]
前天的课堂上,Glynis告诉我们她要动个手术,是癌症,乳腺癌,二次复发。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都很震惊,因为她最近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不过也没有人多说什么。可今天班里再提起这个事,我开始难过起来。

Glynis是我的ESL老师,年纪大概跟我妈相仿。在我们很多同学的心目中,她也是最好的ESL老师之一。就像任何国家的任何职业,大部分老师对待ESL的态度就是“这只是个课堂,不过我得来上课”。Glynis也把教英语作为生存的职业,但认真的学生能感受到她用了心思。
她会有目的的进行教学,尽量把各个方面能帮忙new comer适应本地语言文化的点都放到课堂上来,会告诉我们本地风格的沟通技巧,站在integration的角度向我们强调Canadian style。她会让事情尽量有条理,能帮助到每一个学生。所以,作为我接触最多的Ottawa-born Canadian,她在我心目中是个普通但又非常正面的English Canadian。

从大的方面来说,Glynis奠定了我对加拿大的认识。在她的各种强调洗脑之下,我第一次明白了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方式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米国人和加国人其实有着一望而知的不同。她总是用一种即坚定但又并非优越感的方式向我们表达着两个字——“融合”,她的原话是“There is room to keep what you are, but there is also room to fit in”。在indirect的表达中,BUT才是说话者真正的意图,所以她其实是在强调Fit in 的重要。她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真人版的加拿大。她非常爱国——川普上台后在关税和贸易协定上总是叽叽歪歪,当她看到亨氏从安省撤走番茄酱厂导致安省某些地区人民的失业以至于影响生计,就号召我们不买米国番茄酱,改买法国芥末(因为法国接受了安省的番茄);她非常有趣——可以说浑身都是戏,我总觉得她不用排练就可以演上两段情景剧;她几乎很直白——这一点跟她强调的本地文化截然不同,我猜想可能因为我们是学生,又都是第二第三语言,可以相对比较放松的“胡扯八道”;她希望让我们尽量向本土靠拢——无论从语言还是意识形态,但凡跟Canadian style相违背的,她都会给我们指出来,至少对我是如此。

我跟Glynis,除开在课堂上,其他时间接触得很少。我最有印象的,有几件事。一次是我们一起从机房走到教室,全程没有一句话,在我的理解中,我似乎有责任开启点话题,因为她经常教育我们要掌握small talk,实在不知道说啥就扯天气(总之天气在这里是个万能法宝)。可我又觉得跟她谈什么天气实在很扯,于是就尴尬的沉默无语了一路。回到教室看她,好像完全不会尴尬。也许是怪兽打了一二十年了,我这种小妖在她那里早就见怪不怪了。另一次,是芬太尼导致温哥华几千人丧命的新闻出来后,她在班上告诉我们,如果有认识任何的药瘾者,要提醒他们警惕从中国来的最新的drug。我听到中国,当然就望着她,其实我也没有着急站队,只是有点蒙,怎么这事也跟中国扯上关系。我正发蒙的时候,她突然对我来一句“Don't look at me in that way, Li. I'm simply speaking the fact.” 作为内心戏无比复杂星人,我对她这句话是考虑过一阵的,究竟她是真的只是在讲事实,还是存有偏见呢?当时我并没有答案,因为无法知道答案,不过我想应该选择信任,这种信任就好比听到新闻里特鲁多说多民族多文化是种power,我觉得应该要认为他真的这么想,而不是看成政治家的言论筹码。真正让我放下疑问的,是Glynis在魁省枪击事件之后的表现。作为本土白人,当得知凶手是仇穆白人之后,她好像松口气一样。她对我们说,你们想象下惨案发生的地点,如果一个本来应该提供庇护的地方突然成为了杀手的坟场,会有种什么感觉?我当时很被这句话打动,因为只有在骨子相信平等和爱的人,才会尽量把自己想象成当事人去感同身受,才会有这样的提问。如果她是个矫情的政治家,那听听也就算了。但在加国政治正确气氛最浓厚的渥太华,这也许只是一个普通市民的真实想法。

平常听到乳腺癌,不会觉得是个大事,毕竟治愈率还是挺高的。但二次复发,以我的理解,多数有转移,会比较凶险。Glynis这件事也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程老师的白血病,那时是小孩子,什么也不懂,也不会安慰人,去医院或者打电话也不知道说什么,但脑海里永远记得程老师在电梯门口跟我挥手告别的样子就好像在说永别。现在想起来,还是很伤感。今天班里同学悄悄组织大家给Glynis折纸鹤写祝福,最后俄罗斯的一个老哥们代表大家讲了几句,把纸鹤送给她,Glynis哭了,其实我也很想哭。这种场面里面,一般我会觉得很出戏,但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感动。
我给Glynis写的祝福是——“You are stronger than anything!”。她曾经说过我很strong,我想她是为了鼓励我,她比我更strong,即便现在也还是该干嘛干嘛,除了安排手术事宜,还照常上着班。
有着坚定意志的人,最有希望战胜困难,真的希望Glynis顺利渡过这一关。
真好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