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转贴】热门话题:华人在北美找工的困境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19350/

molten : 2005-07-12#1
华人在美找工的困境(1)

黄崇□认为,“能力超强的人毕竟不多。我一路升学、当兵、来美念研究所,至今还未有过工作经验,现在对我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在纽约求职的过程,花费我好几个月,我已经不愿意再等待了。”

多维记者林紫乔/

脸孔是障碍吗

在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中,一位母亲曾表达了许
多亚裔移民对后代的期望:在美国这块土地上,将没有人会轻视我的女儿,因为我
只许她使用最完美的英文。

“但是很多时候,即便是最正统的英语,仍然改变不了东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陈
嘉伟深有感触地对多维记者说。今年五月,他得到纽约银行的聘雇,进入该公司的
投资会计部门工作。

虽然走马上任不过数日,但他已经能感觉到进入这家银行是个正确的选择,“纽约银
行的制度相当健全,我觉得我漫长的求职过程,都有了代价。”

事实上,陈嘉伟认为,自己与一般大学生无异,刚毕业时都是没有经验的新鲜人,
千万不可眼高手低,有任何工作机会都要把握,唯有不断的累积与学习,才能换取
更佳的机会。他回忆这次换工作的过程,确实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因为累积了两年
的经验后,下一阶段的工作,能否在升迁及薪资方面都给予他更多的发展空间,这
成为他首要考虑的事情。

陈嘉伟进一步分析,美国人问话的方式,不像华人一般委婉,因此求职者的应答方
式过於谦逊的话,也无法获得太多青睐。“从小家庭总是灌输我们,待人要有礼、要
客气,印象中,华人也确实比较谦虚,这点反映在我们的履历表以及面试的态度上,
很容易就让对方错估我们真正的能力。”

“反观美国人接受面试时的自信表现,看在我们眼中,或许认为那叫做吹捧,但事实
上,求职就是一种自我行销的能力,这是主流公司相当看重的特质,若你正在应徵
一份业务工作,你更该懂得如何掌握这项能力。”

每逢毕业季节,就有一批社会新鲜人投入就业市场。国家教育统计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统计2005届毕业班将产生1,222,000位毕业生。

多次的面试经验也让陈嘉伟发觉,虽然他接受的是美式教育,但原来中国传统的习
俗与文化,却已在无形中根深蒂固。“面试中许多小细节,都充分显示出东西文化的
差异,譬如华人时常认为,与人说话的时候,眼光直视对方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是
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面试时若遇到美国人,千万要维持眼神的接触,因为对他们
而言,这不仅是个礼貌,也是自信的表现。”

“还有每当面试就要结束的时候,面试官通常会问我们一句:你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
华人碰到这种情况,总显得安静,好像深怕问题太多,会为对方造成麻烦。”陈嘉伟
提高音调、对多维记者强调,“但若你回答没有问题,你这场面试就完了!因为这样
的表现,很容易被解读为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为公司付出的热忱。”

今年甫自纽约大学传播研究所毕业的王薏婷,早在一年多以前,她就开始利用课余
时间,积极参加业界或学校举办的就业博览会,在校最后一个学期的期间,她同时
拥有两份实习工作。“亚裔在美国找工作,当然与本地的美国人有很大差别!”接受
采访时,王薏婷根据经验,不假思索地对多维记者说。

她回忆每当参加就业博览会时,公司行号派出的招聘专员一拿到履历表,只需看看
名字,就可以判断出对方是亚裔,许多属於亚裔的刻板印象因而出现。“公司在招聘
人才的时候,往往想降低未来不确定的因素,因此较不愿冒险雇用亚裔,因为我们
不是美国人,不是他们所熟悉或理解的一群,这种情况对我们其实很不利。”

“当然并非所有的刻板印象都是不好的。记得当我担任行销研究的实习工作时,上司
总觉得我的数学很好,对我这方面的表现相当称赞。”

然而王薏婷认为,亚裔的身分、以及亚裔与主流的差异,是求职过程中确实存在、
且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面试时,对方一看见我的姓氏,第一句话总是问我:你从
哪里来?”王薏婷进一步指出,这种情形不只有她会遇到,她有位朋友在美国出生,
尽管这个人连中文都不会说,公司招聘人员或面试官一见到他,仍然是怎么问话。


“这种情况见多了,我朋友早已学会如何应付,他的标准答案永远只有一个,就是我
来自加州。”王薏婷说。

根据“全国大学及雇主协会”进行的《2005就业大调查》,研究显示若比较2004-05届
与2003-04届的毕业班,雇主预期今年受雇的人数将增加13.1%。总体来看,接受调
查的雇主中,高达61.4%的人表示相较於去年,今年的毕业班将有更多的新鲜人受到
企业录用。2005年十大热门工作分别为会计、管理、教学、谘询、业务等,有关详
细排名以及个别的平均薪资,请参阅此表。

目前任职於三菱银行的蔡策则提到,尽管他自中学起就在美国接受教育,但是来自
父母的传统东方思想,仍在无形中指引他日后就业的方向。“或许华人比较实际,因
此父母总希望我挑选职业的时候,要作实际的考量,对他们而言,工作是藉以维持
生计,而不是用来满足个人兴趣的。”蔡策认为,这解释了为何他选择目前较热门的
金融产业作为发展方向。

打破竹子天花板

多位毕业生接受多维记者访问时,纷纷表示文化差异是他们求职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韩裔职业教育专家Jane Hyun亦於其著作《打破竹子天花板--亚裔职场策略》(Breaking
the Bamboo Ceiling━ Career Strategies for Asians)中,指出双重文化的冲击,
是亚裔找工作、或发展职业的阶段中,首要克服的问题。

Jane Hyun引用“亚太领导教育”组织公布的研究结果,系统地说明亚裔与西方人士的
不同,尤其是表现在在价值观的面向上,有四项显著差异。该研究指出西方人重视
“自发与闲适”的价值,他们注重社交能力、接受情绪的表达、在行事上较富有弹性;
相对於西方人,亚裔则主张“自我控制与纪律”,他们多在别人先开口的情形下说话、
并且善於隐藏情绪、有更强大的内在意志以及对危机的容忍力。

此外,西方人重视“个人的价值与成就”,他们强调个人主义与个人的权力;亚裔看
重的却是“谦逊”的价值,他们致力於降低个人的能见度,主张权力的分享。而当西
方人普遍较为强悍、独立、富创造性、勇於挑战权威时,亚裔则倾向采取团体合作、
集体决议的过程,并且对於权威忠诚与服从。

哈佛商学院教授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r)发现,主管人员喜爱雇用或升迁与自
己较近似职工,这种称作同质社交再现(homosocial reproduction)的现象,导因於
人们对於与自己相像的人感到熟悉,若主管人员认为自己具有竞争力、且有良好的
工作表现,他们倾向再次雇用这样的人。

这种无意识的偏见,对於非主流背景的人可谓是种不利。因此Jane Hyun建议亚裔,
不仅要认识自己的特质,还要学习如何发挥这些特性的优势面,并且试著为自己发
声、适当地挑战权威、以及在无须向自己的价值与认同妥协的情形下,适度改变自
己的态度、修正自己的行为。

属於亚裔特有的文化与性质,不仅有待亚裔本身去认识,Jane Hyun认为,主流社会
也有必要增进此类知识。她在书中写道,到了2050年,非白人背景的人士,将成为
美国工作力的主体,因此高阶主管必须学会如何有效与多元文化背景的职员互动,
美国公司也应寻求方法,开发亚裔的技术与潜能。她提醒公司的主事者,族裔间的
隔阂必须获得消除,企业才可在现今的全球市场中,占得更好的基点。

“没有边界,这是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今年将自大学毕业的叶琛说出一个艺术
的理论,也说出了许多亚裔的期待。

叶琛出生於台湾、在大陆读中学、1997年移民来美、2004年曾前往日本担任交换学
生,目前主修艺术。穿越许多国境的他认为,族裔不是藩篱,也不是隔阂,所以面
对未来漫长的职业生涯,他信心满满地表示,“多元文化的背景将成为一股力量,帮
助我在作品中,展现更丰富的特色与生命力。”

景气低迷找工难

叶琛对多维记者分析艺术产业的前景,他对此感到相当乐观,“因为艺术不会受到其
他市场经济或景气的影响!”他说。

虽然叶琛今年才从大学毕业,对於未来的方向,却已经有了具体的规划,“目前观察
了一阵子后,我发现将来的出路有许多选择,我们可以教书、可以作自由艺术家,
还可以去博物馆或艺廊试试,那里有很多有意思的职务。”

而今年春天甫从纽约科技大学毕业的黄崇□,却因为电子业的景气持续低迷,让他
首次找工作就遇到困难。“像我们主修电机工程的人,学的就是如何与电脑沟通,因
此语言、文化对我们来说,都不是就业的障碍。真正的问题在於产业的景气。”

黄崇□直指问题的症结说道,“2001年911事件之后,电子业就持续紧缩,因为整体
景气的下滑,让各公司行号的预算缩减,采购与订单相对减少。此外,网路泡沫化、
个人电脑的供给过剩,这些都间接影响到电子业近年的发展。”

“虽然今年景气已有复苏的迹象,但即便业界开始提供就业机会,他们仍然优先选择
美国人或公民补上。”黄崇□笑著补充说,“除非你能力超强!”

随后他立刻正色,继续说道,“但是能力超强的人毕竟不多。我一路升学、当兵、来
美念研究所,至今还未有过工作经验,现在对我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在纽
约求职的过程,花费我好几个月,我已经不愿意再等待了。”

於是,家在台湾的黄崇□,选择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而台湾的积体电路设计、
半导体制造等相关产业,在国际间极具领导地位,这点对他来说,也让台湾成为他
未来的不二选择。

黄崇□告诉多维记者,他已经订好了机票,近日就要动身返台。他说,“在纽约的两
年回忆,让我相当不舍。当初计画毕业后就留在这里,给自己一些磨练的机会,不
过台湾的电子业早已与世界接轨,相信在台湾工作,也能获得许多学习与成长。”

根据“全国大学及雇主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最
新调查,美国2005年的热门专业包括管理、谘询、教学、业务、金融、软体研发等,
其中最吃香的要属会计专业,平均起薪在4.5万美元左右。

如同黄崇□所说,以往热门的电子专业风光不再,同“会计热”形成了鲜明对比。近
几年来,美国选择计算机作为自己主修专业的学生正逐渐减少,美国计算机研究协
会亦透露,从2003年开始,美国和加拿大不少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申请入学的学生
均有减少。

电子业的就业市场不再抢手,原因是近年来美国的电子业低迷,大学生找工作比以
前困难,薪酬也有所下降,且随著美国技术型工作转移到价格更低廉的海外市场,
一些从事相关行业的人甚至因此失业。

事实上,产业的景气与前景,的确是许多人规划未来方向的重要指标与参考。根据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处”2005年4月20日公布的资料,去年一年,各类产业在国民生
产总值(GDP)的成长上,服务生产业的表现相当出色。此外,经济分析处推估各类数
据,亦发现资讯传播科技业持续以二位数的成长,对美国经济作出贡献。

该报告指出,制造业(含商品生产业)在2004年有复苏的迹象,但成长的速度仍不及
服务生产业。若就资讯传播科技业作细部的分析,则显示其中的资讯类(含软件发表、
资料处理)在去年成长了9.8%,而耐久财制造类(含电脑、电子产品)则成长5.9%,表
现皆优於商品生产业的3.1%。

但GDP 成长最多的产业,仍由金融、保险、地产、租赁业(FIRE)拔得头筹,FIRE在2004年的成长高达25%,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7%;资讯传播科技业的GDP则成长了13%,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批发业历经2003年的下滑后,其GDP则於2004成长3.3%。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处”每年公布各产业成长的概况与数据,建议读者可定期更新
资讯,确实掌握业界发展的现况,作为职涯规划的考量与依据。

molten : 2005-07-12#2
华人在美找工的困境(2)

父母缺人脉一切靠自己

蔡策自石溪大学毕业后,投入就业市场已有两年。在刚毕业之时,他与陈嘉伟一样,采取以时间换取经验、再以经验换取机会的策略,经过约莫一年的摸索,去年夏天他获得三菱银行的聘用,任职於该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

虽然蔡策在大学专攻资料处理,但财务金融领域却较符合他的志趣,因此,即便面临著隔行如隔山的障碍,他仍然积极寻求更适合的机会。论起现阶段的工作,蔡策抱持相当正面的态度,“我担任的职务,不仅可以让我发挥所长,更给予我一个得以深入学习的环境,而上司、同事们的肯定,以及未来发展的空间,都赋予这份工作更多的价值。”他说。

这份工作令蔡策十分满意,他也格外珍惜,因为他自知,好的机会并不会凭空而至。“虽然我很小就来到美国,但仍然算是第一代移民,父母也都来自大陆,他们能够提供的支持、人脉、或是社会联系相当有限,一切还是要靠自己去闯。”蔡策说。

“因此找工作的时候,真的花了我一些功夫。我试图搜集各种资料,并且把我有兴趣的信息全都留下,整理成档案后,我一一观察各家公司的地址,若是方便到达的地方,无论他们是否正在徵才,我都亲自递上一份履历表。我相信机会就在这当中,至少给对方留下一些印象,或换取一些资讯,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件好事。”

属於亚裔特有的文化与性质,不仅有待亚裔本身去认识,韩裔职业教育作家Jane Hyun认为主流社会也有必要增进此类知识。(多维社)

蔡策认为,主动出击的方式,是帮助他寻得更佳机会的关键。然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却也让他体认到资源的重要性。“我听说史丹佛大学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於知识,87.5%则是来自於人脉。我不知道这数据是否精准,但肯定是有点道理。因此尽管对现在的工作还算满意,但仍须提醒自己,要透过工作持续累积各种社会网络。”

蔡策的想法,恰巧符合今年2月底出版的畅销书《不要一个人吃饭》(Never Eat Alone)的观点,该书作者法拉利(Keith Ferrazzi)形容,人脉就像肌肉,要越练才会越发达,而建立人脉必须掌握的关键是:绝不要在人际里消失,让人注意不到你。

法拉利指出,与人相交,其实是在建立一个长长久久的友谊关系,赢得友谊应该是件有趣的事,不应认为这在浪费时间。他建议在建立人脉的初期,尽量让自己的行事历饱满,并且用心让自己成为被看得见的活跃份子。

但是,该如何运用有限时间,编织最大的人脉网络?法拉利的方法是“复制聚会的场合”。譬如时间紧迫时,他会把数个想要联谊的对象,约在一块用餐。但是在安排前,也要注意彼此的气味是否相合,如果安排巧妙,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交流效果,而且这对彼此人脉圈的拓展,也有加乘效益。

此外,如果要与一个不太熟悉的人会面,法拉利通常会带一个认识的朋友一起加入,这样至少可以保证这个聚会不会浪费时间。有时他也会带比较资浅的同仁或朋友来参加聚会,给予机会教育之余,法拉利也发现,在聚会过程中,年轻人也经常贡献一些不错的意见或创意。

该书作者对於人脉经营有深刻的体会,与他刻苦的出身密切相关。钢铁工人与清洁妇组合的家庭,想送小孩进入长春藤名校,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法拉利幸运得到父亲上司的赞助,以及在日后又遇到贵人,使他得以进入耶鲁念完大学,之后又取得哈佛商学院的MBA学位,并且在德勤企管顾问公司、顶级连锁饭店 Starwood Hotels and Resorts、好莱坞知名媒体行销公司YaYa Media等企业中,担任行销长的职务。

法拉利认为出身平凡的自己,是透过人脉成就了日后的事业,但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人脉的入口,对此他强调,“当你有清楚的人生目标、以及想要达成的渴望时,这自然会引导你至如何编织人脉的地图上。因为,你会懂得自己去挖掘可以分享、支持、学习的长辈或同侪。”

性格是关键

“仔细想想,我发现我找工作的策略,与班上其它的亚裔同学不太相像。”主修传播的王薏婷说。

王薏婷认为传播业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语言,基於这样的事实,亚裔要跨过的门槛自然较高,也因此,她不少同学皆纷纷朝亚裔社区寻找工作机会。

“但是我仍坚持去主流企业试一试。平时我的华人朋友已经很多了,不过既然我来美已有2年、既然我本身就有绿卡,面对工作的时候,我有义务去督促自己积极一点,争取进入主流公司、获得一个全英语的环境,这些磨练对我一定会很有帮助。”

因此王薏婷强调,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敞开心房,才会发现无穷的可能性。“我有一位主修设计的朋友,专业能力非常强,但因为他个性比较害羞与被动,毕业到现在始终没有工作。”她举出反例佐证自己的想法。

“找工作时要积极,然而进入职场后,则要让自己耐心!”王薏婷回忆她获得一家时尚公关公司的实习机会后,第一天上班的情形。当天她被指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依照品牌将衣服分类挂妥,“我知道新进人员通常都要做一些杂务,但当我仔仔细细把衣服整理好后,我上司看了一眼,就指著我说:我并不想要这么刻薄,但你是怎么搞的,把事情弄成这样,你究竟要我怎么做?”

原来这位上司有自己一贯的偏好,她喜爱将某些品牌的衣服挂在浅银色的衣架上,某些则要使用深银色的衣架。“这些细节若不交代清楚,别人怎么可能在第一天上班的时候就能知道?不过我明白没有一份工作是轻松的,能学到多少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王薏婷强调。

“三百年书香门第,学的不过是穿衣吃饭而已。”将知名企管课程“卡内基训练”引进亚洲、目前并担任该课程大中华地区负责人的黑幼龙,引用中国古谚来说明,近年来企业在用人的观念上,愈来愈重视“性格品质”,因为专业是可以训练的,但散漫、不负责或其他品德上的瑕疵,却可能造成企业惨痛的代价。

黑幼龙以自己的小孩在美参加会计师事务所的甄试为例,该公司仅是针对一个人的面谈,就花了三天时间,这看来似乎不符合经济效益。但他指出,为了认识未来员工的性格,花这些时间是值得的,而且愈来愈多资讯都显示,企业对所属员工态度的重视,已超越其专业能力。

而欧美许多学校早已在教学内容里,纳入关于建立自信、人际沟通、与态度学习的课程,就是迎合此一趋势。黑幼龙建议,在尚未投入职场之前,学生和家长们也应多花一些时间,投资在态度与能力的养成。

黑幼龙说,以前人们投注较多时间在专业知识上,却忽略了态度及能力;但根据目前职场的要求,态度及能力的表现应占八成,专业只占二成,显示沟通和人际都成为工作中重要的关键。“让对方了解你的性格是什么,远比你在校的成绩、工作经历的成就还重要。”他说。

纽约人寿助理副总裁谷林丽亦指出,她根据多年培训员工的经验,发现人格特质深深地左右一个人在职场上的表现。

什么样的个性能成为工作的助力、而非阻力,谷林丽在接受多维的专访时,提供几项建议:

1、主动、积极。谷林丽指出,虽然她在纽约人寿工作多年,但有一点让她至今仍不甚习惯的现象是,每到了做年度考绩的时刻,她的属下只要是美国人的,几乎都会主动询问今年能否得到升迁的机会。谷林丽说,也许华人对这种做法比较不习惯,但美国人认为如果自己没有主动争取,机会并不会轮到自己,因此积极的心态是相当重要的。

2、勤奋、负责。谷林丽回忆有此上司给了她一份由中文书写的资料,希望她能帮忙翻译成英文,最后还体贴地叮嘱一句,要她不必著急著做。“但我那时候心想,我今天不做,下回还是得做,因此当天晚上在家哄了孩子睡觉之后,我仍然利用深夜完成翻译。我的上司每天早晨六点,都会定时检查电子邮件,因此第二天一早,他就收到这份资料了。”谷林丽说,许多朋友都认为她很懂得如何与上司互动,说到这点,她对记者哈哈大笑,“你问我该怎样讨好上司?这就是讨好上司最好的方法!”

3、坦诚、乐观。

4、订定切合实际的目标。

5、自尊、自爱。谷林丽认为在主流公司中,不要抱有亚裔就低人一等的心态,她觉得自己相当幸运,在纽约人寿这家比可口可乐还大的企业里,身为亚裔女性的她,未曾感受到丝毫的歧视,不过欲享有平等的对待,首先自己要先尊重自己、热爱自己的工作。

molten : 2005-07-12#3
华人在美找工的困境(3)

林紫乔

非公民的共同问题

“在毕业季节,经过企业第一轮、第二轮的徵才,当优秀的人都被挑上之后,直到去年11月才轮到我找到工作。”来自新加坡、去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财务工程研究所毕业的Elgin Chen笑著说。

事实上,自嘲不够优秀的Elgin Chen目前在汇丰银行工作,领取令人欣羡的优渥年薪,这日他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与朋友相约在篮球场打球。他对多维记者说,“我自己也认为这份工作的待遇非常好,但工作时间超长,很难有休息的机会,这是唯一可以抱怨的地方。” Elgin Chen过去在校期间,每学期平均修习4、5门课,晚上则在华尔街工作,由於时差的关系,正好负责亚洲市场的交易活动。在朋友的眼中,ElginChen 以有限的时间,同时兼顾沉重的课业与工作,是个能力相当出众的人,朋友都笑称他似乎不需要睡眠,可谓真正的“亚洲铁人”。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处”2005年4月20日公布的资料,去年一年各类产业的表现中,服务制造产业相当出色,其年度净附加价值优於商品生产业的3.1%。而去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净附加价值为4.4%。(多维记者林紫乔制表)

不过即使是亚洲铁人,在美国找工作的时候,仍然会碰到困难。“工作身分是最大的问题!像我们这样的外籍人士,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愿赞助H1工作签证,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企业多半优先采用有身分的人。”Elgin Chen直接了当地说明问题。

工作身分无疑是所有外籍人士求职时,共同面临的最大障碍。“纽约大学职业服务中心”即指出,对许多学生而言,工作面谈本身就是个压力不小的事情,但对於国际学生来说,接受美国组织或企业的面试,还多增一项有关签证身分的变数。对此,该中心提出几项建议和面谈技巧,供持国外护照的学生参考:

1、雇主感兴趣的是具体成就和事业目标。因此国际学生在面试时,应多将阐述的焦点放在自己成就上,并且尽量利用过去的表现和事例来佐证。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处”2005年4月20日公布的资料,显示资讯传播科技业持续以二位数的成长,对美国经济作出贡献。若就该产业作细部的分析,则可看出其中的资讯类(含软件发表、资料处理)在去年成长了9.8%,而耐久财制造类(含电脑、电子产品)则成长5.9%。

2、文化差异可能影响面试的品质。譬如语言能力、非语言的沟通、肢体语言、和整体形象都会影响面试的情况,雇主经常期望受试者能够自信的表达,有目标方向、灵活性、以及独立的态度。因此建议受试者以直接、清楚的方式讲话,另外,在面试开始与结束时,透过坚定的握手,并在面试期间维持目光接触,都是表现自信的方式。

3、了解、并且自信地与雇主谈论工作内容。然而面试的焦点仍在於自己的技能和资格。

4、只申请可提供外籍人士机会的职务。美国有些特殊的公司、组织、和政府机构仅仅雇用美国公民,因此不要浪废自己或雇主的时间,去追求这些组织内的职务。 

5、在面试之前先了解自己的签证身份。知道自己在何种情况之下,得以合法地在美国工作。

6、以直接、清楚、和自信的方式回答有关签证的问题。如果受试者表现得紧张或缺乏信心,雇主将受到这些信号影响,而无法保持集中力於对方的技能和资格上。此外,尽量避免过分的细节,因为这会误导雇主,认为雇用此人会是复杂和缠扰不清的事,千万不要让签证问题取代面谈重点,工作面试的目的在於展现一个人的技能、和与职务有关的专业知识。

7、是否谈论签证问题是个人的决定。受试者并不会被硬性要求主动提及这个问题,但是若面试官问起,请以自信及清楚的态度说明。

梦想原来在家乡

根据加拿大排名第一的毅伟管理学院(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上海代表处提供统计资料,在2001年,该校对中国学生进行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近20%的中国学生希望毕业后立即回国发展,近50% 希望两边同时考虑,近30%则希望长期留在北美发展。

就业博览会是许多毕业生寻找工作汇集就业资料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2004年的同项调查中,57%的中国学生认为他们毕业后,很可能立即回国发展,35%认为可能立即回国发展,只有8%的中国学生没有明显的回国意向。

当本土公司和外资公司在中国快速推进之时,中国大陆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MBA的热门就业市场。中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2003年9.1%,升至2004年上半年的9.4%,经济发展的速度,让越来越多的MBA留学生选择返回大陆,谋求职业发展。

在这种情形下,形容海外归国的留学生的“海归”一词,一度成为热门的用语,虽然近日又出现“海待”的说法,讽刺海外留学生回国之后依旧待业的情况,但回国发展仍然是一个日益普遍的选择,因为对留学生而言,吸引他们的,除了就业的机会,还有家乡独有的归属感。

“今年五月的毕业典礼,我父母特地从台湾前来参加。”春天才自纽约大学英语教育所毕业的高晨怡说,“没想到他们才一回去,我就好想念他们,加上我男友也在那里,我希望把这里的工作结束后,能尽快回台湾。”

从台湾来纽约念研究所的高晨怡,与许多同学一样,利用在校最后一学期申请了OPT。而毕业后近半年的时间,她在华埠找到一份教华人英语的工作,教课剩余的时间,则在珍珠奶茶店打工。

“毕业后留在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累积一些在美工作的经验,这目标达成后,我原本就不打算长期留下。”高晨怡回忆这半年的工作情况,她认为像她这种懂双语的英语老师,教学的对象都相当特定,多半都是教导与自己同族裔的人;反倒是她第一次尝试的服务生工作,令她感到相当有趣,与客人互动的过程中,给她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

得到了学位,也尝试了工作,现在高晨怡正将满满的回忆与行李一同打包,她告诉多维记者,“此时此刻,我只想用最快的速度,回家。”

Hippolite : 2005-07-13#4
在中国找好的工作一样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