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前几期《多伦多都市报》刊登围绕“父母团聚”话题的讨论,颇有感触。我想从父母们的角度谈点看法。也许,我的看法可以代表比较多老人的观点。毕竟我也是作为父母团聚而来到加拿大的。
我以为讨论中各人阐述的观点虽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但我无意说谁是谁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自己的视角,自然会得出不同的观点。
先说一个小故事。在我中国退休前,一天早上欲乘公共汽车外出,时值上班高峰,汽车站有很多人等候,都急于乘车。一会儿,驶来一辆公共汽车,车上的乘客挤了 不少。这时,车下的一位小伙子看也不看车箱里面就嚷道:“车上的乘客往中间挪动一下,中间那么空呢,你们没看见车站这么多人都急着上班呀?”大约不到半分 钟这个小伙子挤上了车。这时,他马上改口向车下的人群嚷道:“车上这么挤,你们还凑什么热闹,后面的车马上就来哦。”当时,站在车下的人都笑了,这个小伙 子怎么会这样,不到半分钟讲话口气就完全两个样。再想想,这也很自然,虽说只过了半分钟,但他的立场变了:从”车下”变更到了“车上”。所以,这也就不足 以为奇。
五年前,女儿和女婿在加拿大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为了缓解思亲之情,她让我和老伴来加拿大探亲。当时我们居住的城市不办理签证事宜,必须到上海去办理,所以,花了不少时间、精力和费用。办妥后,女儿给我们买了机票。我们终于到了多伦多。
记得出了皮尔逊机场,见到了阔别几年的女儿、女婿和外孙女,的确感觉特好,一下子就忘记了签证时的辛苦和十几小时的飞行疲劳。
回到家。从他们住的公寓楼第16层往下看,偌大的城市宛如隐藏在一片莽莽的丛林中。市内到处是公园,繁花似锦,空气新鲜,气候宜人,丝毫没有国内那种到处人多嘈杂和喧嚣。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的感觉好极了。
每到休息日,女儿女婿都会开车带我们到较远的地方游玩。我们自己还跟旅游团去加东旅游四天。他们休假期间,开车带我们到加东各省游玩了两星期。我们总算亲眼领略了地球的西部,亲眼看到了几乎消灭了“三大差别”的西方世界。
数月后,为了离上班地点近一些,女儿他们搬到密西沙加,这里更是人少,清静。
我们在加拿大共住了9个月。
两年后,儿子一家三口也移民加拿大。女儿对我们说,既然子女都在加拿大,不如你们干脆也办里移民。她说,办理了移民有三个好处:其一,来去自由,什么时候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其二,无须担心万一生急病就医的高额医疗费问题;其三,省去了探亲想延期的麻烦。
去年,我们夫妻移民事宜办妥,就买了机票,准备了充分的常用药,第二次来到加拿大。
这次到加拿大的感觉就不及第一次那么新鲜,该玩的地方都去过了,女儿她们上班回家也很累,星期六和星期天还有自己的事,也不能总开车带我们去玩。外孙女念 高中了,无需我们照顾。我们仅靠双脚,又无法远行,活动范围仅限于两三公里之内。加上语言不通,无法跟别人交流,哪怕是天天见面的邻居亦是如此。时间长 了,寂寞的感觉油然而生,哪有在国内自由自在。
离我们居住处莫约20分钟步行距离处有一个社区活动中心,那里有不少从中国大陆来的老头老太。他们都住在该活动中心附近。上午,老人们送完孙辈上学,或者干完家务就来到这里坐坐。只有在这里聊天才能重新找回昔日的自我,所以都喜欢来。
他们中有些人情况跟我们差不多,有些人只办理了探亲,另有些人正在办理移民。这些老人们过去经历和现在境况十分相似,因而一见如故,无所不谈。当然,谈论的内容无非是来加后的感受以及电视广播和报刊登载热门话题。
从聊天中可看出,多数老人移民加拿大,并非冲着享受加拿大给老人的福利和想占加拿大的什么便宜。的确,养老金,廉价老人公寓,免费医疗等等是诱人的。但对 绝大多数老人来说那只是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因为要等上十年!十年,对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来说的确是长夜漫漫。更难预料的,是上苍赋予他们的残留岁月几 何?
我在活动中心先后接触过的三十多位老人中,只有一对老夫妇刚刚享受到这种待遇。移民加拿大时,他们年龄都没有超过六十岁,在加,靠子女供养。所以,这十年,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的。真是说不清十年中出现过多少声声叹息和滴滴泪水的故事,不容易呀!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受二千年的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国人,家庭亲情观念是根生蒂固的。既然移加子女难常回家看看,那么,当父母的自然希望来加与子女团聚。人之常情嘛。
在加拿大子女家,带孩子,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是老人们须要干的事,自然他们心甘情愿。一辈子勤劳惯了,不干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十分难过,总不能成天 无所事事地呆坐在家中呀。可是,一大家人共在一个屋檐下,日子久了,难免与子女与媳婿磕磕碰碰,发生矛盾。在异国他乡,老人们既没有亲戚家可去又没有朋友 家可躲,他们只能忍气吞声小心翼翼地度日子。有时,子女发了慈悲或许带你去哪个饭店酒楼撮一顿,给你买一双鞋,给你一点零花钱,但无论如何哪有自己口袋有 钱时潇洒?
如果套用一个电视剧片名来形容来加老人们的生活和心情,那就是:在家,像客像佣又像丐;出门,似聋似哑又似瘸。
多数老人并不想在加拿大度余生,有朝一日,自己行动不能自理,又无经济能力进老人院,这不就给子女造成更大的生活负担?
再说说占便宜问题,我想加拿大难道不是也占了移民国家的便宜吗?
从中国移民来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是“技术移民”。出国前,国家培养他们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读研究生,需要多少经费?退休前我在高校工作,十分 清楚,那时国家培养一名大学生,平均要花人民币2万元左右。在加拿大也不例外,倘若你今年在多伦多大学念工程类专业书,单单学杂费就要7886.54加 元,加上食宿费至少共需1万6千至1万7千加元。如果考虑到孩提时国家的补助和义务教育的投入,这难道不是一笔十分可观的经费。所以,加拿大不花分文就择 优获得这些现成人才,这算不算占了便宜?
诚然,老人们一旦熬过了10年,享受到加拿大的福利,这的确出自纳税人交纳的钱,但毕竟比例很小。另外,别忘记,他们的子女也是纳税人呀。如果按中国的法律,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也有赡养年迈父母的义务。
或许有人会说,这里是加拿大!“入乡随俗”,加拿大没有这样的法律,法制社会按法律办事。如果你是这样的人,谁也没有办法。我想,即使一个中国老人都不移民加拿大,但是,还有印度老人,伊朗老人,俄罗斯老人,菲律宾老人……难道有谁能阻止这些老人占纳税人的便宜?
加拿大政府给予国际上突发灾难的救济以及对非洲贫困人民的经济援助难道不也是纳税人交纳的钱?谁又能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福利而阻止它呢?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合理的一面,只要不脱离特定的时空坐标系去观察。尽管许多现存的社会性事物并不完善,这只能靠议员们去研究讨论。
其实,我们这一代老人们不愿意占谁的经济便宜,哪怕是占自己子女的经济上便宜。上面提到的那对享受到加拿大福利的老年夫妇,当每人拿到900多元/月的老 人金后,仍然十分节约,除了支付房租和生活开支,正考虑投一个人寿保险,一旦自己双双离去,可以留给子女一笔“可观”的受益,尽管子女曾经有过未善待自己 的许多言行。也许,这正体现了父母的无私胸襟!
有一位先生的意见不错,能不能给那些想与子女在加团聚的父母5年多次往返的签证,再让他们交纳一定的费用办理“突发急病保险”。倘能这样,足矣。
我们办理去美国东部旅游签证时,申请表上“在美国逗留时间”一栏中,我们只添写了10天。因为跟随旅游团去美东旅游两次,加在一起10天足够了,而美国领事馆却批了有效期为10年!所以,能不能给那些想来加拿大团聚的父母们更长一点的探亲时间呢。
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只要你有本事,不仅你的父母,而且七大姑八大姨都可以随你来到你寻梦的地方。
以上一席话也许是多余的。只愿老人们能愉快地安度余生。
(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