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宋体]加拿大联邦技术[/FONT]
[FONT=宋体]移民[/FONT][FONT=宋体]需求类职业清单终于毫无悬念地出台了。[/FONT]
38类需求职业中,医生、护士等都赫然在目,另外
18类属于技工类职业也理所当然地榜上有名,而以前多数中国申请者所从事的职业,也一直被猜测有可能榜上有名的热门职业如IT类,土建、化学、电子电气工程师均榜上无名。加拿大技术移民终于开始了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的政策。
然而,这一新政却远远说不上完善。 加拿大针对技术
移民的
C-50法案于
3月
14日提出、
6月
18日正式通过,期间经历了加拿大大选、移民部长更迭,到
11月
28日新部长才宣布了根据新法案制定的需求职业清单。该清单虽然千呼万唤姗姗来迟,推出后却还是在很多关键地主不清楚、不明确,留给了人太多的悬念。各个需求职业有否明确的比重?属于需求职业但分数不够移民官到底是否批准?从移民部的官方网站上看,申请者只要过去十年有至少一年的从事某一种需求职业的工作经验都有资格申请,但是,事实果然是这样吗?只要属于需求类职业且分数达到
67分,移民官不需要衡量申请者的资格要求、从业年限、语言能力都会通过吗?
我们可以拿医生和护士作为例子分析。这两类职业在加拿大属于受限职业
,对执业者的要求非常高,中国的资格是不被承认的,否则,“弄不好会死人的”。现在这两个职业都属于需求职业,移民官如何作决定呢?移民部长的指令中没有明确。如果
移民官不顾申请者移民后在加拿大执业困难这一事实,准许中国医生移民,则他移民后很长时间将不能够从事本职工作,造成人才浪费,形成”医生开出租车(前移民部长范茵莉语)“的怪象,这将是对这次改革的莫大讽刺;如果他批了印度的医生而拒了中国的医生,那也违背了移民部所一贯标榜和鼓吹的“公平”原则,而对中国申请者造成了歧视,是自已打自己的嘴巴。这个两难选择,移民官何以自处?
另外,同样是需求职业,申请者的得分将作何考量呢?我们不妨拿焊工作为例子。这次需求职业清单中,有
16类属于以前中国人几乎没人申请过的“冷门职业”,但偏偏是这些职业是加拿大劳动力市场所迫切、大量需求的,这对多数的中国申请人来说,是个观念上的颠覆。所以焊工属需求职业,需大量引进。但是,如果让一个焊工达到
67分的通过线,那么他势必雅思得考上四个
6.5分以上(语言标准这次也进行了重新界定),而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况且这个职业不需要他具备这么高的语言能力,他只需要雅思
5分即可胜任他的职业要求:
移民官是批还是不批?批,如果医生分数不够呢?不批,那从哪里招我们急需的焊工呢?需求职业就变成形同虚设而没有意义。如果焊工分数不够可以批准,那么是多少分?
66分?
65分?
64分?底线是多少?这一切,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似乎都是由移民官说了算。那么,移民官的权力也太大了,生杀予夺。并且经济类移民,拒了就拒了,不允许上诉,有冤无处申。
所以,加拿大这次
移民改革是扬汤止沸,绝不是釜底抽薪,建立科学、现代的移民体系,不单是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制定一个需求职业清单就行了,还需要建立一套相对就的职业评估体系,否则的话就会造成移民评估失去客观标准,造成移民官权力过大的情况。而
加拿大移民部目前没有、也不可能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资格评估机制,原因有二。一是,根据现在的加拿大《移民与难民保护法》,技术移民申请者的职业只要属于移民部承认的职业,那么都是以从事该职业的年限进行打分,一年15分,每多加一年加2分,四年及以上21分。这个体系,使职业没有差别,反观移民体系比较科学的澳洲,它的职业分就分为60分,50分,40分和一些根本不能移民的职业,比如律师。二是,加拿大要移民的改革方向是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即快速引进劳动力市场急需的、移民后能很快找到本职工作的外国人。前一个目的很容易实现,移民部长与有关各方会商,出一个需求职业清单就行了,可如何能保证申请者成功后很快地在本行业找到工作呢?那就应该象澳洲一样建立移民的职业预评估体系。可是加拿大的行政为联邦和各省两级政府,每个省对每个职业的管理标准也不同,所以短时期内建立全国系统的职业评估体系将是不现实的。
这次需求职业清单的出台仅仅是移民部实现移民体系现代化的第一步,移民部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