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艰难的抉择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219907/

monster : 2008-12-23#1
今天我看到了几篇文章,深受感触!
【转】有一种心痛叫移民
关于这个话题,网上早已有了很多评论,如果是十年前,人们一定会觉得中国根本不能和加拿大相提并论,对那些出国的人内心不知会多羡慕。现在对留加还是回流有这么的分析和争论,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我原本不愿意掺和在这场争论中,不过看了很多大家的发言,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否则总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有人曾经经过各种分析比较,得出中国要比加拿大好的结论,立即遭到别人的嘲笑和反驳。的确中国这几年虽然发展得很快,但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农民和城市下岗工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贫富差距加大,政治制度不民主,没有信仰自由,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我在国内的时候,经常和朋友谈论这些问题,发表对政府的不满,每当谈到最后,就会对中国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但是当我千里迢迢,远赴重洋来到加拿大,当我也同样体会了作为一个社会底层人员那中艰辛的时候,我不得不重新去思考过去的生活。
有人说加拿大的工人比中国的工人过得好,加拿大的老师比中国的老师富,加拿大整个国家平均生活比中国高得多。所以加拿大比中国好。这是事实,没有什么反驳的。如果中国的农民和下岗工人来了,一定会很满足。但加拿大要他们吗,加拿大政府不是傻子,按照新移民法,只有具有研究生学历和四年专业工作经验的人才会有可能,有资格移民加拿大。在中国上了19年学,刚刚积累一点经验,成为业务上的骨干,刚刚结了婚或生了小孩儿,所有打基础的工作都在中国完成。三十岁正当年轻力壮,家庭和睦稳定,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就等着盼着到加拿大来做labour。多好啊,加拿大拥有世界上学历最高的洗碗工、搬运工、出租汽车司机,还有各种各样的general labour。我们比较加拿大生活好还是中国生活好,就是要比较那些有资格有能力移民的人,比较他们在加拿大和在中国的生活。中国的下岗工人和民工根本去不了加拿大,根本不存在的事,还需要比较吗?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认为加拿大好的,很多都是来了十几年的老移民,而认为不如中国的大多是5年以内的移民,回流的也是三、五年内的移民。这固然有老移民生活已经相对稳定,大都买房安居。但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对中国的记忆仍然固定在十几年前的样子,而且他们在国内也没有什么牵挂的东西了加之年龄也大了,对中国的感觉已经变得很模糊,很不了解,整个生活只剩下了加拿大。对新移民来讲,就很不一样了,他们在出来之前在国内都有不错的工作,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而且大都还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再说这十几年中国的变化是很大的。
就拿我们家和我所居住的城市来说吧(我们的城市据说是近几年发展得比较差的一个典型)十年前,我们家四口人,住在27平米套间里,厨房只有两平米,要是那时来到加拿大住basement也会觉得宽敞得很。而现在,我父母家,我哥哥家,我自己家都是住的130多平房的房子,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很流行装修的,最简单的也是包门包窗,铺木地板。当然了,有人说,加拿大人崇尚简单生活,中国人俗气才装修。这我承认,不过你要是去加拿大那些富裕的人家看看,发现他们也都很俗气。十年前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超级市场,现在超市的数量已经饱和了。进到超市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比加拿大的丰富多了。卖点心的就会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区域,各种各样口味,不象在加拿大只有单调的几个品种,看着还不新鲜,想吃点心还得自己做,还说是什么自己动手是生活的乐趣。象其他的各种熟食,面食,菜蔬以及你能想到的日常用品等等我就不说了,除了日常生活的超级市场,其他象手机了,大的电器行,各种服装店,专卖店,数不清的饭店,小吃,满大街的出租车等等我也不废笔墨了。曾经有一位网友专门从吃、穿、住、行四个方面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只有行,加拿大比中国好一点,因为加拿大人少,这一点是中国在短期内无法解决的,我那时因为没来还不信。以前有出国的朋友说,到国外觉得什么都比中国贵,只有汽车还便宜点儿,现在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价格也已经降了很多。网上很多朋友其实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说,想追求物质生活,想挣钱就回国去。我们在加拿大是为了更好的精神生活。那我们就谈谈精神生活。
过去出国的人,你如果问他们生活得怎么样,他们就会说,这里生活到是不错,就是感到孤独、寂寞,不能融入西方的文化生活。我们就会安慰说,慢慢就好了。如果那时人们出国还确实是有利可图,很物质的化。现在的移民可脱俗多了,直接就是为了更好的精神生活来的。首先说语言,就算是英语再好,有汉语好吗,就算是能用英语应付工作和日常生活,能用英语自如的,天南海北的聊天吗。能够象引用汉语中的成语、古文、俚语那样自如的引用英语中的有关词汇吗。能象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那样了解加拿大吗。能想了解中国的歌星、影星、名人的隐私那样议论西方的名人吗。能张口就唱西方的流行歌曲吗,除了已经快变成中国流行歌曲的“昨日重现”,“人鬼情未了”以外。语言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一种生活乐趣,如果你的英语达不到以上程度,你和别人说话时就会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是不可能很深入地与人交谈的。
其次说一下人口,中国是人多拥挤,但是不是人少了就一定好。前几天给国内的哥哥打电话,他说他要去踢球,他说虽然各个学校和城市的体育场都已经对外开放,但人多的像蚂蚁一样。我说我家旁边就有三个运动场,他一听立马眼睛一亮(虽然远隔重洋看不见,我能想象得出)问,是草坪的吗,人多不多。我说草坪不错,但一个人也没有。我在这见到的体育场比踢球的人多,更准确地说,我从没看见过踢球的人,你来了也不会找到球友。他一听有些失望,又有些可惜说,那还不如人多场地差好呢。
还有人说回中国受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在加拿大生活简单。中国人喜欢勾心斗角,好像还很有历史渊源,很多文学作品都有描写,这倒也是个事实。我觉得勾心斗角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吃饱了撑得。一个人如果连生存都成问题,每天都为基本的生活忙碌也就没有精力想太多了。一个人如果只是在公司做一个最底层的技术员,销售员什么的,如果你感觉你离总经理的位子遥不可及,你也就不会整天琢磨着去争那个位子了。你以前在大学里当老师没有评上副教授,你不平衡,一气之下移民了,现在好了,你在这里给人家洗车,心态好得不得了。我以前在银行里做电脑维护,总嫌领导不重视技术人员,一幅怀才不遇的样子,现在好了,终于遇到了伯乐经过面试找到了一个卖爆米花的工作。你以前在机关里整天喝茶,看报发牢骚,还为没升上副处赌气装病不上班,现在好了,你每天坐在工厂的机器旁,也象个机器一样的8小时一分种不能少的运转着。当然这都是混得不怎么样的移民,尽管数量和比例大得惊人。
有时我在想,如果我们拿出我们在加拿大韧性,忍耐力的十分之一,如果我们拿出我们在这里良好心态的十分之一,如果你在中国不是因为想着升官发财,就安心在一个单位安安心心的工作,那么哪些事又算得了什么呢?在加拿大根本就没有任何升官发财的机会,连想都不用想所以才会心态好。因为每天只为生存奔忙,没工作的找工作,有工作的怕失业所以生活简单。即使就算那些混得比较好的,和他们在中国的工作地位相比,也要至少差上三个数量级。
我认识的一位朋友,被认为是新移民中混得比较好的。现在在一家正规的车行做销售代表,就是那种最基本的销售人员。但毕竟是一份正式的工作,已经很让人羡慕了。而他以前在国内是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我还认识以前新华社的记者,现在做汽车销售的。在这边所谓的成功就是,经过数个月学习怎样写简历,发送几百封简历,再经过若干面试,最后找到了一份在国内根本不愿屈尊去干的工作。
加拿大是不是真的就比我们的祖国高高在上这么多,可以把我们这些技术移民看得如此的不值钱。有的朋友说,不管干什么,只要自己高兴就行了,根本不用管别人怎么说。如果持这种观点的话,那么就无需区分什么加拿大和中国了,因为按照这种观点,生活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理因素,和客观条件无关了。那么不管在那里生活只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就可以了。我很想问问那些来了几年还一直作labour的朋友,你就真的那么高兴快乐吗,是发自内心的满足还是一种阿Q 式的安慰。在这边有很多朋友信了教,从那里寻找一种安慰。认为一切都是神安排的,也就渐渐的麻木了。当然,我还认识一对基督徒夫妇,他们移民十几年了,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他们很满足,对神非常的虔诚。在他们心目中加拿大是最好的地方,不要说中国,连美国也不如加拿大(想找几个美国不如加拿大的地方还不容易吗,在这里就不讨论美国了),如果真能达到他们那种境界水平的话,那也就修炼到家了。那也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加拿大人,而不再是一个手持加拿大护照的中国人。
在中国有很多的不平等,但是在中国我们这些人可能有很多人还没有机会去体会那种处在底层生活的艰辛。我来加拿大以后曾经在一家老年人服务中心做过一段时间的义工。那个老年人中心正式的员工只有四个,义工和实习的学生却有二十多个。员工中其中一个是领导,不干具体工作,只做管理工作。其他员工工作分明,每人负责什么都很清楚。不要以为义工就是瞎帮忙,就象正式的工作一样,不能迟到早退,干完了还要在记录册上写上你今天干的小时数。一去今天的任务就写在工作单上了。一般员工干的活比较高级,安排一天的活动,和老人们就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什么的。而像收拾厨房,打扫房间,接送老人们,这些基本都是义工和实习学生干。老人玩一些游戏的时候,有时分成几个组,不管是员工还是义工负责不同的组。比如,老人玩球,我就在旁边负责捡球。
义工大多是找不到工作的新移民,也有几个本地人,他们是心甘情愿来干活的。学生是那种培训学校学护理的,一般是培训四个月,然后再干满多长时间的实习,就可以拿到证书。她就可以干帮人照看老人的工作了。这里干什么工作都要有证书。我有时想,如果把所有的义工和实习学生都去掉,员工的工作量一定会增加很多。不过不用担心,因为新移民源源不断,旧得走了,还会来新的。
加拿大还有一种叫co-op的,就是教你怎么找工作的。先培训三个月,教你怎么写简历,怎样面试,一定要每天去,不能缺勤。然后根据你的情况帮你联系一家实习的单位,免费干三个月。如果干完后运气好,可能会被留下,运气不好,那这半年的工夫就全白费了。那些接受co-op实习的单位,经常会有去实习的人,来了一批又一批,如果每个人都能留下,那他们公司得有多少人了。能留下的还是少数。如果在中国,发不出工资还算是暂时欠你的,尽管归还的日期很遥远。这里比较诚实,直接告诉你就是白干,而且是你心甘情愿求着他白干。他不用象中国的有些老板那样还要绞尽脑汁的想法子骗你来白干活。
加拿大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求要有加拿大经验,也就是说招进来接着就能干活。而且很多工作一定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这样就和中国的就业形势有很大的不同。应该承认这种方式比较正规,不象中国那么混乱,但对我们新移民来说就很不利。因为,你一旦不能找到很专业的工作,加之语言又不是很好的话,那你的择业范围就只能是labour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在中国是在一家银行电脑处作开发和维护。如果我们银行需要裁人把我裁掉了。那么我怎么样去找工作呢?我可以去别的银行和作金融软件的公司应聘。如果我技术上不行做不了开发,我可以做维护,做测试,还找不到,那就做售后服务,售前服务,也找不到,那就跳出技术,做销售吧,毕竟咱不是哑巴,又能说会道,也熟悉金融市场,毕竟从技术转市场的也不少见。还是找不到,那就跳出金融和电脑吧,程序员改打字员行吧,那做办公室的勤杂工,收收传真,复印复印文件,坐在前台接接电话,接待一下来的客人,不要求什么大公司,有三个人的小公司就行,什么,还找不到,那就作汽车销售,楼盘销售,只要求中专学历,咱是研究生,就算以后干不好,还不先让俺试试吗。什么不要,那就去饭店端盘子,菜市场卖菜,批发市场租个摊位,回家蒸锅包子上马路上去卖,如果还不行。最后只能去做民工了。但在加拿大就不需要这么复杂了,你可以从一个程序员直接就降到民工,而省掉中间的若干环节。因为你没有那些工作的经验,因为你的语言不够流利,因为你没有证书。所以要想在加拿大找到工作出类拔萃的专业技术和流利的语言二者必有其一,否则在开始的两到三年中只能做民工。
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其实我原本还有很多话想说,比如这边的环境是不是真的那么干净,孩子的教育以及代沟问题,这边的骗子比中国的还赖皮,看电视剧三五分钟插一次广告等等。当想了想觉得都没有必要了。
我最后只想再说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爱国的问题。我们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也许是听得多了让人产生逆反,加之政府的腐败和言行不一,使得人们对爱国这样的字眼感到很虚假。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总是抱怨政府的腐败,社会的不公,经常说人家国外怎么样……,但我们却从未想过我们能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什么,要明白,政府和国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应该因为对政府的不满就将整个中国遗弃。
当我回想起我在中国的生活时,我忽然发现不是社会对我不公,是我欠了祖国太多。想想从小到大一直上学,好不容易参加工作,我刚去银行工作时,没有一点金融知识,行里让我到业务部门学习(这可是按正式职工发工资的),半年后,我到电脑处工作,其实对银行用的系统和程序以前一点都没有接触,在前半年的时间里也基本是学习,只能干点简单的活。直到参加工作一年以后,才基本上能独立的完成一些工作。就在我越来越成熟,成为业务骨干的时候,我选择了移民加拿大。我以前在单位的时候经常上8个小时班,连4个小时也干不了,其他的时间就是看报纸,上网,偷着学英语。我在加拿大作义工,照顾那些老年人,尊老爱幼不管在哪儿都是好的道德规范,我在这里照顾那些素不相识的外国老头老太太,帮他们穿衣服,搀扶他们走路,陪她们做游戏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我的奶奶,奶奶已经80多了,我从小长到这么大,好像从来没有照顾过她,只知道偶尔去看看她,还是奶奶给我做饭。我的父母也已经60多了,我不能给它们丝毫的照顾,相反我还把自己的女儿放在他们那儿,让他们替我操心受累照顾孩子。我忽然发现我在自己的祖国只是在索取,没有做任何的回报和奉献,就跑到远隔万里的一个叫加拿大的地下室里,消费着在中国带来的钱,为加拿大政府交着高昂的税。
我知道祖国这个词在很多移民的脑海中早已经变得淡忘、陌生。只剩下怎么样实现自我了。甚至他们早已把加拿大当成了他们的祖国,而忘记了远在大洋彼岸还有一个生他养他的中国。纵然中国有千万个不好,我们也不应该将他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啊?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知道有一些网友也可能会讽刺我,笑话我。但这的确是我的真实感受啊,这也算是我来加拿大的一个收获吧,以前不知道珍惜的,现在懂得了。如果我写的这一篇文章能够让你多少有一点感动的话,那我也就满足了。最后,回到我们的题目中来,留加还是回流----实现自我还是浪费生命---为什么而活着----怎样活着更有价值,希望每个移民朋友都能好好的思考,对未来有一个更好的打算,不要把中国只当作自己走投无路的一个避难所,也不要把中国当作一个投机赚钱的基地。她首先是我们的祖国。她为你做了什么?你为她又做了什么?

monster : 2008-12-23#2
回复: 艰难的抉择

【转】移民感悟:移民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错误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

就如行车的时候有两条车道,一条中国,一条加拿大。当初在中国时看着加拿大这条快,于是很聪明的换到了加拿大这一道。好不容易换过来了发现中国那道又快了,还快很多。又想换回去,但问题是那道车一辆接一辆,你很难找到个空进去,更别说查回你原来那个位置。

于是心中生出无限烦恼。

我和作者年龄很相近。回首往事,我发现我的人生路上犯了很多严重错误,导致了今天比作者尴尬得多的境地。其中最严重的错误是在早年没有认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以前总以为自己很聪明,从小到大一路过关斩将,生活一帆风顺。

也许正是早年的顺利和成功,我没有获得那种把握人生大方向的能力。以前只要我老老实实不要乱跳,我今天不会是这样的,会成为一个官员,或这总那总的,根本不会有为衣食发愁这一说。

我恨我自己蠢。也许你说我是loser,英文不好,找不到好工作,that's fine.

在国内我上了好的大学,好的工作。在这我也上了本地no#1的大学。然而我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仍然没有过上我想要的生活。

到底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原来觉得很重要的东西现在看来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了,而原来没有想过的一些问题觉得重要起来。

如果来加拿大错了,那么知错就改。问题是你回去就改正了这个错误吗?而且你还能回到原来的地方吗?我是回不去了。当初出来时我的徒弟都去当了科技副县长,这么多年过去,升至厅级什么的我想不难。当初和我一起盖房子的哥们,03年底有资产3~4千万,现在应该是亿万富翁。听起来很矛盾吧?。

我回去便是盲流一个。我无法接受。

当初出来是因为缺乏人生的大智慧,是错了,但现在简单的回去就是智慧的表现吗?难说。留下来就是明智吗?也不一定。

当初我没有这种大智慧,现在我就有了吗?也难说。

我出来时间比作者还长,几乎入了籍。最后一分钟我杀了车。

一下子也扯不完那么多。就以我自己鼓利自己的话来送给作者其他所有的痛苦之中或快乐之中的移民朋友:

在这里,现在,这个地方寻找健康,快乐,成功的生活。

“这里”,可以是加拿大,可以是中国,或美国,或其他的什么地方。

monster : 2008-12-23#3
回复: 艰难的抉择

【转】技术移民到底值不值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流行歌曲唱:“远的风景总是动人。”对外交流的频繁,让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国外的自然环境、风土文化、福利制度让不少年轻人心向往之。而国家政策的开放更让一些有能力的人有了重新选择居住地的机会。于是乎,在30-40岁的白领中,技术移民的风潮正在悄然流行。

技术移民的门槛到底有多高?放弃一切重新开始的代价到底有多大?移民生活是天堂还是地狱?对于这些疑问,希望以下几位相关人士的回答能够带给大家更加理性的思考。

申请成本4-5万元外语能力、学历背景、工作经历最关键

技术移民从申请角度讲,成本并不高。以申请加拿大移民为例,加拿大使馆收取的费用有两项,一是申请费,大约550加币;还有一个是登陆费,现在每人495加币,加起来也就1000加币出头,约合人民币七八千元钱。如果是一家3口,两个大人一个小孩,那么总共费用不到2万元就可以实现全家移民。如果找中介公司帮助做申请,由于服务内容和阶段的不同,各公司收取的费用也不等。目前好一点的中介公司全程服务费用大约需要3万元,低的也需要2万元,因此总共加起来需要4万-5万元左右。据悉,申请澳大利亚移民费用也大体相当。此外,办理移民申请的周期一般需要1年,但从去年开始,加拿大实行新的移民法案,申请周期延长至4-5年。

技术移民考察的主要是申请者的个人背景,能否申请成功主要是看积分情况。仍以加拿大技术移民为例,总共是100分制,67分是及格线。其中英语能力、学历背景、工作经验各占16分,此外还有年龄分,配偶学历加分,在加拿大学习、工作经历加分等。

值得关注的是,各国技术移民政策是不一样的。如加拿大新推行的移民法是不分专业的,只按最终学历来计算学历背景分,工作经验分也只按照工作年限来计算,并不管是哪个专业。而澳洲现在还是按照不同职业领域来打分,比如IT工程师就是60分职业,但文秘就是50分职业。至于哪些专业申请澳洲移民更容易,通常来说,理工类如计算机、电子、通讯等会相对好一点,因为很多标准都是国际通行的。文科的会计准则各国不太一样,因此需要一个适应期;而律师、医生、教师这些职业,由于各国在制度设计上有明显区分,因此很难申请移民,即便出去也需要考取当地的执业牌照才能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

花5万元申请费,节省数10万元教育投资移民成为留学的一条捷径

尽管有些人申请移民是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享受国外更完善的福利待遇,但确实有相当一批人其实是为了子女的教育需要,笔者的朋友李睿就是其中一个。

她说,目前,孩子在国内的竞争压力太大了。而国外的教育是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进行的,人家更重视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他们夫妻都想让孩子将来考上国外的大学,因此尽早适应西方教育也是一种必须。实际上,很多国外名校并不认可本国以外的高中教育。可要是孩子从初中、高中就到国外留学,大约需要百万元以上的巨额教育投资,自己一个工薪家庭根本负担不起。然而移民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只花5万元就办理了一家3口的移民身份,今后孩子就能以澳大利亚“永久居民”的身份去读书,不仅小学、初中、高中基本不用家里花钱,而且大学之后的学费也只相当于国际留学生费用的1/3-1/4。而如果孩子在国内读书,费用通常要占到夫妻俩收入的1/3。因此从长远看,这是个非常划算的教育投资。

大多数人移民到了国外,自己也会采取先读书的策略。这样一来可以住满移民局要求的居住期限,因为持有绿卡后,必须自登陆之日起每5年在该国居住2年以上,绿卡才能继续有效。二是可以节省大把学费,原来以留学身份读个硕士可能需要20万-30万元学费,现在可能只用5万-6万元。而且取得一个该国本土认可的学历,也可以增强移民的自信心和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更容易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一切归零,重新开始移民需要承受巨大心理落差

移民是人生的又一个新的开始,然而并不适合所有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国内的成功人士到异乡一切归零,巨大的心理落差可能会令你在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情绪低落,痛苦不堪。现在已是温哥华一家IT企业工程师的黄先生提起当年初到加拿大时的经历,至今心有余悸。

黄先生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在国内经营一家自己的公司,主要提供计算机设备安装、布线等服务。黄先生和妻子都很羡慕国外的生活,而且当时公司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于是俩人决定移民国外,重新开始生活。1996年,他和妻子拿到了加拿大技术移民签证,于是很快结束了公司的生意,带着所有的积蓄,举家迁往温哥华。

然而想象中的美好生活并没有到来。黄先生没有想到,在国外找工作竟然这么难。尽管自己专业水平很过硬,但由于英语远未达到流利的水平,连跟人交流都存在障碍,不但找不到专业工作,就连应聘非技术类工作也四处碰壁。虽然靠带来的积蓄也能够支撑几年的生活,但那种不被社会认可的感觉令他非常沮丧,成天泡在酒馆里买醉,夫妻经常吵嘴,关系也陷入僵局。这种颓废的状态大约持续了整整1年。后来,还是一位早先到温哥华定居的老同学介绍了一份助理的工作给他,生活才逐渐走上正轨。他告诉记者,他自己算是非常幸运的,还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而周围的很多其他移民,以前在国内都是管理层职位,过去之后也不得不放弃原来的专业,有的干起出租车司机,有的在工厂当了工人。

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是高福利社会,只要拿到绿卡,即使找不到工作,天天躺着睡觉,政府也会拿失业金养我。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加拿大的确有失业金,而且金额不少,大约相当于你工作时收入的70%,但并不是每个找不到工作的人都能领取的。你必须首先有份正式工作,而且连续工作6个月以上,还得是被企业正式解聘的,努力找工作又找不到,才有可能申请。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入一个篮子理性移民减少“负反应”

对很多有心在国外定居的人来讲,移民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他们向往国外清洁的环境,完善的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体系。但同时,想到必须放弃自己在国内十年、八年积攒下的东西,一切重新开始,又对能否融入当地主流社会非常担心。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大家:不要把宝都押在一条路上。获得签证后,也不要立即放弃国内的一切,有可能的话,先利用长假进行一次短期登陆,熟悉当地环境,了解清楚之后再做出理性抉择。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移民获得身份后,大多数人真的立即变卖国内的一切,然后就全家都搬走了;到那边即使过得不好,也认为没脸回来,只能继续混在当地。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了。随着国人收入的增加,移民本身的投资并不大,5万元对很多家庭来说不痛不痒,也就是全家到国外旅行一次的费用。因此建议大家不要把宝都押在上面,可以先安排全家去度假一次,详细了解当地情况,因为听说与看见的常常是不同的。还要特别留心自己领域在当地找工作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在国内做好相关准备,然后有的放矢地开始新生活。如果国内的工作很好,也不必忙着辞职,可以夫妻双方有一个先放弃工作,带孩子去那边读书,另一个留在国内工作。总之,尽量选择一种比较平衡的方式,以减少对新生活的不适和心理落差。

monster : 2008-12-23#4
回复: 艰难的抉择

【转】入籍加拿大,会给自己带来坏处
长居海外的人,选择入籍是因为方便。坐完监就走的人,选择入籍是为了后代考虑,同时也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稳定信心不足,因此留条后路。体会了加拿大生活后,义无反顾离开的人,是彻底不喜欢(适合)国外生活,那当然就不需要入籍了,否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对于许多大陆移民来说,登陆加拿大,找工,学习,移民监熬满三年后,入籍拿个公民身份,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至于理由,许多人就像当初办移民一样那么回答:大家都这么做;或是加拿大护照旅游方便;或是身份高贵云云……


我则认为,除非迫不得已,入籍加拿大会给自己带来坏处,不要轻易入籍。理由如下:

1.作为中国人,在中国你是一等公民,而在加拿大,无论你入不入籍,你都是四等公民(依次为本地白人,东欧白人,本地有色人种或港台华人,大陆移民和各国难民,当然,以上分类可以商量),遭受著种族歧视和不公还要入籍,效忠这个国家,这是耻辱一。

2.中国是一个世界公认的伟大国家,否则美国也就不会把中国作为对手,而加拿大只是美国的一个二奶,看美国脸色行事的附庸。抛弃伟大祖国的身份,入籍小国寡民的加拿大这是耻辱二。

3. 中国是有著伟大文明传统的国家,处处的佛塔道观孔庙,宏伟的历史遗迹,风格迥异的城墙民居,无不散发著五千年的博大文明,从近代来看,许多伟大的作家,伟大的艺术家都诞生在这片伟大的国土上,更不要说频频获奖的代表综合艺术的中国电影;而加拿大除了千篇一律的商业街,单调而各自为牢的小民居,没有什么让人回味的建筑。没听见加拿大有什么伟大艺术家和作品,也没看见什么原创的好电影,倒是电视里全是美国货。抛弃伟大文明艺术的中华文华,却去依附于一个文化侏儒,这是耻辱三。

4.有人说,加拿大风光好啊。我想指得是许多湖泊,森林和高山。但是中国的景观要比加拿大丰富得多,从寒带的大兴安岭,到亚热带的江南水乡和福建江西的森林群山,再到热带风格的广东海南,从与天相连的青藏高原,可与瑞士比美的新疆天山,跨过秀丽的四川盆地,再到郁郁葱葱的云贵,名山林立,大河纵横,湖泊处处。作为一个旅游者,除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很重要。当你开著车,在加拿大高速公路上拐入一个美丽小镇,却发现当地人(当然多是白人)以看怪物的眼光看你,和你背著背包进入中国乡村的一个农家旅社,享受著纯朴的笑脸,哪一种感觉舒服?抛弃中国的长江黄河,五岳三山,却要归化于一个景色还可以,却要处处受限的国家,这是耻辱四。

5.中国正处于经济腾飞的阶段,世界各国的投资纷纷进入中国,中国对人才需求也很大,一般来讲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人尽其才;反观加拿大,经济上也是美国的附庸,一蹶不振,找工作看关系,看肤色,大陆移民过来大多数就是作劳工,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在加拿大能力不能发挥,人才埋没,还要入籍加拿大,这是耻辱五。

6.关于护照问题,现在中国护照能去旅游的国家越来越多,许多有钱中国人还不是拿著中国护照全世界跑。如果你在吃救济,或是工资只够供房供车,你拿加拿大护照有什么用?而且如果你要回中国发展,加拿大护照反而成了一种不便和尴尬。一旦放弃中国国籍,每次回国还得到中国大使馆办理签证,中国部分行业政策不允许外国人进入。而且,他们不能随便买房,住酒店等等,以前凭借一张身份证就可以解决的很多事情,现在因为其外国人身份,有可能变得更复杂。

7.最后,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如果中国允许双重国籍,那么入籍加拿大还可以考虑。现实是,如果你入籍加拿大,你就抛弃了中国身份(美国,日本的制度也一样)。你可以被称为是一个华裔,问题是,法律上你被看成是一个加拿大人而不是一个中国人。也许目前你回国亮一亮加拿大护照还有一种优越感,但是将来在中国越来越富强之后,有可能成为中国人的一个笑柄。

海外对中国人的印象,主要来自香港,台湾,以及南方开放各省,我想,西方社会对中国人的印象大多来自这些人,不论好,还是坏的;中国内地一直在发展,中国各个地方发展日新月异,正如江总说的:闷声发大财!

西方人自大,井底之蛙等等;若干年后,等他们周游中国,会猛的发现他们以前的想象中的蛮夷之地经济已经超级发达,同时军事力量已经到了他们害怕的地步。

国内天天都在进步,中国的GDP30年肯定超过美国。美国的官方网站,把人民币的价值按购买力来计算,对美元的比价是1:4,这种计算出来的GDP已经是日本的一倍,排在世界第二了。

当自大,嘲笑中国的时候,大国已经崛起;我相信这个将来不会太久!

monster : 2008-12-23#5
回复: 艰难的抉择

【转】移民加拿大让你过着被撕裂的生活
在加拿大,春节远没有在中国那般热闹,城市里看不到太多的迹象,最具象征意义的应算是大大小小的华人超市,喧闹的歌曲与拥挤的购物者告诉人们:春节到了。华人商场中悬挂起红色的“春”字“福”字,也让人感觉到一点点年味。
  不过,出了门,上了大街,春节便悄无声息了。虽然有总理或国会议员向华人祝贺春节,但毕竟华人只是这个城市中的部分居民,我们无法和白人一起给春晚挑刺儿,不能和黑人一起包饺子,更不能指望和印巴老弟推杯换盏,乘着酒兴山南海北地神侃一通。

  你的其他族裔邻居脸上挂着和平时毫无二致的表情,而在你的老家北京、沈阳、上海、重庆,或者是十分偏僻的小村子,碰到街坊邻居,说不到三句话就会拐到过年上。就算在超市里,那些推车购物的白人黑人也和你的心情完全不同,你去超市是为了采办年货,而他们去超市只是因为冰箱里没了牛肉,缺了土豆,抑或两周前的牛奶已经馊了。

  还好,多伦多华人多,很多人还有兄弟姐妹,旧友新朋,于是,可以坐下来小范围庆贺一番。现在条件好了,隔着大洋,大白天看上一台热热闹闹的春晚,然后评点一番,一个春节就算过去。

  购物,春晚,毕竟还都是外在的表象,只有给远在中国的父母双亲拜年时,面对着MSN上父母已显苍老的面容,许多人会感到难以言表的思念,内心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愁绪。此时,你会觉得,你的身体在加拿大,而你的精神早已飞回中国,回到父母和亲人的身边。

  人有调节自己情绪的本能,平时,开车融入上下班的车流,望着日升日落,你会觉得自己与这个城市靠得很近。有时,在郊外远游时,看着美丽的山水风光,你会不知不觉陶醉起来,觉得自己不过是晚到了一两百年的北美拓疆者。如果经过几年奋斗,得到一个白领职位,拿到一份较为稳定的薪水,你甚至会自鸣得意起来,在喝咖啡时,也想学着《围城》里李梅亭的样子,身外化身,拍着自己的肩膀说:“老李,真有你的!”当然,这里的“老李”已被替换成Henry, Tony之类。

  蓝天,白云,草地,车流,房子,花园,天上地下的都可以给你加点类似酒精的东西,让你在微醉的状态下,感觉自己是这个城市中的一员,这个国家的公民。但是,你还是有破绽,如同古希腊勇士阿基里斯的脚后跟,武侠小说中武林高手的命门,这个破绽就是乡愁,平时生活的忙碌会将其掩藏起来,或者是它不来找你,或者是你不去想它,但是到了春节,浓浓的乡愁会像水中的葫芦,无论你怎样压抑,它都会“我在故我浮”地涌上你的心头。

  我们移民加拿大前,都已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我们的父母兄妹、亲戚朋友、师长同学都生活在中国,这就是我们的Achilles’ heel,这就是我们的命门。就算我们有一笔不薄的收入,就算我们学了一口还算说得过去的准多伦多口音,我们也还是更习惯过春节,饺子对我们的含义要远胜过比萨,听着锣鼓的声音便会感觉到节日的喜庆。

  当年一部电影《人到中年》曾让无数中年人感慨万千。中年并不是简单的岁数概念,而是情感的标志,什么时候你开始担心起父母的身体,什么时候你觉得你每次离开父母远行,内心便忐忑不安,你就已经到了中年。许多人不愿承认,或者不敢承认,他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终有一天,车站或机场的告别将成为永诀。无论我们身在海外,还是身在国内,父母都会一天天衰老,所不同的是,当我们身在异国,听到父母故去的消息,我们淌下的泪水将格外咸,格外苦。

  有时,想想我们身体与精神的南辕北辙,真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后代,但却不必经受思乡的煎熬。好在这看起来并不难做到。说着英语、啃着汉堡、喝着可乐长大的孩子,会把加拿大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土地。人们总说第一代移民是付出的一代,我想,这个付出除了生活的艰辛之外,很大程度上应该是精神和情感的付出吧。

monster : 2008-12-23#6
回复: 艰难的抉择

【转】加拿大华人的权力与傲慢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可能奇怪,加拿大华人有多少“权力”?又何来“傲慢”?但据笔者耳闻目睹,权力确实很小,傲慢却比比皆是。这种傲慢既源于个人定位的失衡,更来自专制的文化传统和无所不在的王霸梦想。

华人社区的傲慢有多种,不容易穷尽,在此只略举二三。

首先是“官权”的傲慢。华人社区虽小,但却诸侯蜂起,组织林立。各种头目多以侨领的身份出现,为了表示其合法性,无论干什么都要拉上某些名人先照个像,然后宣称“我代表什么什么”,当然代表的半径肯定作了尽可能的延伸。遗憾的是,如果随便“代表”一下,本人和周围许多朋友往往就成了他的子民,且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国籍”,但我们这些草民又从未表示“归化”,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诸侯国及某位孤家寡人的存在。

请问这些代表者,你们随便代表我们,恰当吗? 合法吗?退一步说,你剥夺了我们的民主权力,强行代表我们,我们也就认了,但你作为社区的绿林父母官,总要为民做点主吧?但领袖们除过用自命的“会长”、“理事长”在中国“衣锦荣归 ”、在社区招摇撞骗以外,却很少为大家干什么实事(当然,大部分也没有这个能力)。分析一下,可能在国内想做官,组织部里却挂不上号,在加拿大这个文化夹缝地带便抓住机遇自行加冕,对上用不着向组织汇报,对下用不着向我们草民负责,各种王冠、桂冠也就顺手拈来而飘飘欲仙了。当然,你飘飘欲仙也好,飘飘欲神也罢,只是我要说一句,如果这个领袖不给我们做主,就去卖红薯,即使卖白薯也行,反正得干点于社会有益的事。

这肯定不是我一个人的感想,而是周围许多华人的意见!

至于有些在某个公司谋个小官位,特别是从奴隶到将军的那种人,其“小人得志挖破天”的情状就更令人齿冷加反胃了,下次有时间再专门写篇这方面的文章,与诸位分享。

其次是专业权力的傲慢。隔行如隔山,华人社区有的人就是利用这座“山”玩障眼法,明明就是一个很一般的人,在外行人面前,却要装腔作势,极力制造其神秘的专业形象,取一个危乎高哉的政府不会干预的名号,把自己打扮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故意混淆视听。请大家想一下,医疗、投资、教育、还有文化领域这种现象多不多?医学界有的是“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也要妄称名医,教育界许多学校除过教师是南郭,学校本身也是孤魂野鬼,岂是一句“误人子弟”可以概括,有的简直就是诈骗集团。

现在华人社区的服务行业,常常缺乏严格规范和专业的服务保障,往往靠从业者的神侃,骗到一个算一个。笔者初来加拿大时,曾去某个华人培训学校咨询,其负责人自我介绍的头衔之崇高、成就之辉煌、及其专业水平在加拿大同行中地位之遥遥领先,简直让我对其人、其办学水平肃然起敬。幸亏由于其它事情,没有及时去参加培训,事后才知道这是一场骗局,但和我一样的其他外行却自然免不了上当受骗。

再就是消费权力的傲慢。我听过这样一个事情,有一位华人孝子,其父母回国前想看看多伦多的豪宅,该孝子想尽孝,又怕麻烦,于是便心生一计,慨然作大款状,以准备购置豪宅为名 ,让几个地产经纪,带着其父母遍游多城富人区,尽情观赏诸多待售的豪宅。该孝子孝心虽嘉,但岂不知中国有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要对自己的父母尽孝 ,却愚弄他人、浪费众多经纪的时间、汽油,让别人替你尽责任,不觉得有违孝道、有违人道吗? 我就此问起一个地产界的朋友,他一笑置之,说这种事情太多了,多年从业已经练就了一种见怪不怪的豁达,但,该朋友可以见怪不怪,难道这个怪就真的不怪了吗? 其实,究其原因,一些消费者或冒充的消费者,常常有种有我无他,发誓让他人不赚钱或赔钱的畸形、虐待式的消费心理,有时往往花钱越少 ,要求还越高,作出一副我不花钱,你晚上就没饭吃的高傲和优越感,尽情享受着唯恐过期作废的消费者特权和“有钱人”转眼即逝的尊严,甚至一些人以准备消费为幌子,骗吃骗喝骗服务,这点在某些华人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还有法律权力的傲慢。加拿大确实是个人权国家、法制国家,但有一些华人却在滥用这个权力。从难民申请、假结婚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明明于心有亏,却口称法律、人权,还要作正义在胸、大义凛然状,对法律的肆意操弄已经给加拿大和华人社区都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大的如赖昌星、高山的案子,明明自己犯案,还要抹黑中国政府,钻加拿大法律的空子,且钻得理直气壮,更离奇的是,高山的女儿竟然带上全班的老师和同学去法院为其接受聆讯的父亲壮胆,这固然是他们的权力,但这样做,就不知心里虚不虚?当然这两个例子比较特殊。

再讲一个一般但很有代表性的例子,笔者在加拿大开车时间不长,但却遇到过好几次华人“路权”的傲慢,就是利用行人优先的法律权力,故意慢悠悠地、甚至得意洋洋在本来行驶着的汽车前走过,有个推自行车的青年人,还故意要走不走,作出一副充分享受路权、并乐在其中的样子,其实,大家都忙,开车的人也等着赶路,当时又没人得罪你,稍微走快一点有何不好?故意延误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这是小事,但就是连这点小权都要充分使用的人,一旦握有大权,不知又要如何沉醉于权力之中,摆布社会大众了!

限于版面和时间,就写这几点,也许诸种傲慢并无大碍,只是本人少见多怪罢了!这里也有必要提醒诸位,我只是说“某些”,属部分现象,不必作“全部”解。

monster : 2008-12-23#7
回复: 艰难的抉择

【转】关于加拿大留学移民的思考
在加拿大的一年里,我接触过许多中国移民,大多数人对移民持有一种“上了贼船”和“骑虎难下”的感觉。但他们是否“身在福中不知福”?

更重要的是,反观自我,一种情绪正在我体内悄然而生。在我宣扬这种观点的时候,它令我忐忑迟疑我越来越思念我在加拿大平静的读书生活,怀恋那蓝蓝的天,碧绿的草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亲切和友善,图书馆中丰富的英文资料,黄昏中灯光旖旎的小餐馆总之,发自心底的那份安闲和静谧。这种生活状态是在北京,或者说在整个中国,遍寻不着的。那么,我该如何整理我的思路?三个月了,我不断思考这些问题,我的感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加拿大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

加拿大虽然号称全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但它不是天堂。我在渥太华大学ESL英语班上有一位中国同学林君,他是新移民,来自福建,本科是学化工的,来渥太华后找不到工作,便申请政府贷款,在渥太华大学重读计算机本科。期末考试期间,一天中午,我在校园餐厅里偶遇他和夫人,他夫人刚刚从国内过来,也没有什么事做,他每天复习考试,夫人便在图书馆里看书,有空还一起游游泳、打打羽毛球什么的。夫妻俩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小公寓,月租金580加元,这价格便宜得在渥太华市区打死也找不到第二套。平日的生活,他们还是挺节省的,吃饭加交通,也就是300多加元。林君给国内大连的一位同学打电话,那位同学在电话里告诉他,工作很忙,刚刚贷款买了一套房子,月供5000元,然后便说自己生活多累多辛苦,羡慕他在加拿大过着幸福生活。林君说你千万别羡慕我,你的生活哪一点比我差了?你每月供房子的钱,折合成加元,就是我全家在渥太华的生活费,然后讲他们夫妻俩在国外是如何地精打细算,一分钱掰成两半过日子。可是他的同学根本不相信别逗了,在加拿大生活还能有错?

加拿大也不是地狱。加拿大国土面积998万平方公里,人口3100多万,以如此之大的国土养育如此之少的人,加之丰富的矿藏、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生活安能不富足?从北京到加拿大,第一感觉是生活的节奏平缓了,早晨9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加班的人很少,你加班,老板要多付你几倍的工资,他当然希望你在规定的工作时间里把工作做完。我在渥太华大学10个月,几乎每天都是最后一个下班,负责关灯,然后把研究中心的楼门锁好。在温哥华的西蒙弗雷泽大学,星期六只有我一个人加班。那种生活的平静、从容,是我参加工作以来从未享受过的。

在加拿大时听几个华人移民朋友聊天,他们说,在北京,除了上班加班,就是应酬,钱基本上用在吃饭、买衣服和“打的”上了。可是在加拿大,所谓应酬也就是同事、朋友们中午或晚上一起吃顿便饭,一般是两个人,超过四个人的大型聚集很少。花费也不多,在好一点的餐馆里与同事吃顿饭,价格也就在40~50加元左右,而且在加拿大聚餐都是AA制,一个人一顿饭也就花20多加元,非常便宜。发现这个好处后,我便经常约同事朋友一起出去吃饭,既能遍尝异国风味的菜肴,又能交流信息联络感情,一举两得,而且成本很低。

加拿大的社会风气中也没有强烈攀比的心态。在北京,你从一个人日常的吃穿用度上便可看出他的社会地位或财富积累,但在加拿大,你很难有这种体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清晨,我和几位朋友驱车前往多伦多,在城边一家麦当劳餐馆里吃早餐时,遇到朋友的老板某家电脑公司的总裁,据说是千万富翁或者亿万富翁,穿着一件半旧的夹克,开着一辆旧的暗红色面包车,带着两个小儿子大嚼“巨无霸”。当然,有钱没钱还是有差别的,有钱人可以在圣诞节飞到夏威夷去度假,而一般人不行。

加拿大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有人适应这样的生活,有人不适应这样的生活。移民与否,追根究底要看个人对事业发展的定位、人生哲学以及生活态度。人贵有自知之明,但人难得有自知之明。

移民千万要慎重

前几天参加一个会议,遇到一位社科院的学者。他去年在美国访学一年。吃饭时大家谈起洪昭光教授的《健康忠告》,议论这本书如何从一个民间流传的手抄本变为发行量几百万册的畅销书,洪昭光教授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医学工作者成为家喻户晓的健康指导专家。这位学者讲述了一个故事,他在美国的时候,中秋节的一次聚会里,大家也在交流从网上下载的网络版《健康忠告》,其中有一位来自中国的医生,不无感慨地说,他曾经作为副手与洪教授在一起工作,在国内已是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可在俄亥俄的大学的试验室里,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却是杀老鼠,每天杀30只老鼠。

移民的第一个成本是失去事业。选择移民的,大多数是三十至四十岁之间,受过高等教育,精力充沛,事业有成的人。这个年龄选择移民,等于选择了另外一种人生路向。而殊不知,这个年龄的人,其实已经输不起。到了国外,在某个行业从头混起,毫无成就感,等到荒废了几年青春,突然想起回国,好的职位早已被别人占去。上面提到的那位医生就感叹:一步错,步步错。我有一位朋友,他的哥哥20世纪80年代末就移民英国,哥哥毕业于东北某名牌大学,在英国一所大学里教书,为了生存,十几年来,已经换了若干不同专业,从飞机设计到理论数学,现在又转到计算机,换来换去,无非是为了找口饭吃。今年夏天回国探亲,却发现原本与自己相差无几的同学之中,已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其中一个做了大学校长,一位当了某省的副省长,其失落感可想而知。

移民的第二个成本是孩子的教育。前面提到的那位医生,本来可以选择回国,但是儿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回去,因为小家伙已经彻头彻尾接受了美国式的教育,回国上学,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有的移民说,我这辈子就算了,但我把孩子带出来了,他(她)接受北美式教育,将来说一口地道英语,我这辈子全当为孩子牺牲了。且不谈接受北美教育与孩子的人生幸福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就是移民当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有不同认识。我在渥太华时,曾参加过一个每周六上午进行的免费社区英语提高班,班里有一位同学,他们刚刚搬家到这个社区,孩子也转学过来。有一次见面,他忧心忡忡地告诉我,他打算把孩子送回国去上学。我问为什么呀?孩子在这里不是挺愉快的吗?他说,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个社区的学校,教学风气比原来的学校更松,孩子每天大部分时间在玩,书包空空荡荡,上午9点上课,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这样下去,孩子能学到什么东西?在这种教育体制下能成才吗?

当然,移民中也不乏事业成功的案例,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中也有混入主流社会的人物,但毕竟是少数。我还是那句话:是否选择移民,关键要看自己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态度,千万不要把移民与事业有成和人生幸福必然地联系在一起,千万不要把孩子的教育作为移民的主要动机。更重要的是,是否选择移民,要用理性思考,千万不要复制别人的生活。

留学是三十岁以前的事

对于留学,我持比较积极的态度。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留学对于丰富人生阅历,开阔视野,学习外语和拓展人际关系都有很大好处。我曾在日记中总结留学三大收获,一是提高了英语运用能力,二是丰富了专业知识,三是结识了一批新朋友。从大的趋势看,海外留学经历也日益成为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百年接力留学潮》中的一组统计数据很有意思:

中国1921年召开成立大会,出席代表12人中有8人是归国留学生,占三分之二。

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1月3日组建南京临时政府,核心成员12人中有8人是归国留学者,占三分之二。
1923年10月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共15人中留学归国者13人,占87%。

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开国元帅中有6位在国外留学或工作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政府委员共63人,在国外留学或工作过的42人,占三分之二。

笔者引用这组数字,并非在暗示出国留学与事业成功之间有何必然联系,但另一方面,异国艰苦生活的磨练,不同文化的熏陶以及不同知识背景的同学、同事之间的互相砥砺,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中国有句俗话,三十不学艺。我去加拿大第二个月,在渥太华度过三十岁生日。一年下来,我有一点深切感受:留学是三十岁以前应该做的事。我个人的意见,最合适的出国留学年龄,在18岁到25岁之间。三十岁以后,虽然仍当壮年,但学习精力已经大不如以前了。留学生一般都有这种感受,在国外留学,拼的是体力,而不是脑力。就中国学生的用功程度来讲,一般外国学生无法相提并论。但人家使用的是母语,我们学习的是外语,这就带来非常大的差别。学理工的还好一些,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压力就更大了。一本教科书,外国学生看一遍就明白,我们就着字典,非得看3遍以上才能理解。国外非常重视课堂提问和表达,这方面的分数通常占总分数的很大比例,一般的留学生,用外语进行日常生活交流都没问题,但表达思想和观念,就不占任何优势了。

我在渥太华,亲眼看到留学生的辛苦。一位对外经贸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的朋友,在渥太华大学重新学会计本科,每天都要学习到晚上1、2点钟。另一位朋友在美国某大学读英美文学的博士,很少在晚上2点以前睡过觉,同学当中已经有多人受不起折磨,中途退学了。

留学也不能盲目。有许多家长感到自己当初没有能力或没有机遇出国留学,现在生活改善了,大环境宽松了,便含辛茹苦千万百计把孩子送到国外去。我在渥太华的时候,网上盛传一则消息,说瑞士有一名中国小留学生,一个月花掉30万美元。加拿大更有许多小留学生买大房子、开跑车、出入色情场所,大学预科读了几年,托福也考不过。小留学生年纪小,价值观、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的时期,一下到了国外,远离父母的教导,国外大学的教育体制又是自己管理自己,没有固定班级,没有班长,没有辅导员,很容易走到歧途上。孩子出国留学能不能成才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又不是特别聪明伶俐出类拔萃,于是便想方设法通过一些不正规的留学中介把孩子送到一些小国去,受骗上当的故事不计其数。我曾看过一篇报道,说上百名中国小留学生被留学中介弄到欧洲某小国,学校在一座山顶上,条件很差,20多个人共用一个冰箱,学校实施“军事化管理”,一周到城里购物一次,后来,因为一件小事,校方与学生发生矛盾,校方便串通军警把几名学生关进监狱,后经中国大使馆出面调解才把人放出来。你说这样送孩子出去留学值吗?

monster : 2008-12-23#8
回复: 艰难的抉择

我只是想说,在我们决定走之前,想好我们到底需要什么?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去努力,去加油!!希望每个准备移民的朋友都幸福快乐!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胃贝克汉姆 : 2008-12-23#9
回复: 艰难的抉择

又是移还是不移的帖子,老掉牙的话题了,实在是没什么意义了。

矛盾的英子 : 2008-12-23#10
回复: 艰难的抉择

顶,思考中。。。。。。。。。。。。。。

whybig : 2008-12-23#11
回复: 艰难的抉择

咳,说过很多次了.移民就是"小马过河".过不过是自己的主意.只要将来别后悔.

sinotour : 2008-12-23#12
回复: 艰难的抉择

up

yangly_3 : 2008-12-23#13
回复: 艰难的抉择

看看贴主的凄凄切切,别说离开家了,估计两天见不着老婆就得哭鼻子,5~5~5,好惨呐。。。

tli : 2008-12-23#14
回复: 艰难的抉择

要是长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脑袋还是别出来了。省得自己苦恼来郁闷去的,左一个不平衡右一个不适应,在家呆着好多着呢,何必呢这是!

Hench : 2008-12-23#15
回复: 艰难的抉择

没考虑移民后是不是更好。

我想和我一样,大多数移友只是把移民当作人生一次重要的体验。

就我来说,除了为小孩,更多的是把移民过程当乐趣,我在国内已经换了个跨度很大、性质完全不同的工作,移民也就是体验一下另一种活法。

后后 : 2008-12-23#16
回复: 艰难的抉择

有思考是好事。移民不是对于每个人都适合的。与其来了之后再思考,不如来之前就思考。如果,移民的资格扩大到中国的所有人口,那么绝大多数是适合移民的。如果移民的资格缩小到现在的范围,那么大概只有一小半人是适合的。
请注意适合的定义:适合是指移民之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在综合权衡各项指标后,身心比移民前要愉快。
至于,哪一部分人是适合的,我觉得就这么些类别。一个是在国内过的很不好的,比如在建筑事务所拿1500块的,在国营单位饱受领导压制的,对未来看不到希望的。凡是在国内收入还可以的,有点小权的,经常可以出去吃吃喝喝的,家里用保姆,钟点工的,那还是歇了吧。另一个是国内的大富大贵。那就权当买个保险吧。投资移还是技术移,只是方式而已,无所谓的。最后一类,对国外生活方式无限向往,对国内生活方式和种种是是非非痛恨不已。很多坛子里的活跃分子喜欢把自己归到这一类。可是,这里的生活方式就真的适合您?您来了再说吧。国内的事情,您就真的那么痛恨吗?如果您是国内种种是非的受害者,被迫害者,比如,哪个的孩子被三聚氰胺害了,那另当别论。如果您也是道听途说,那还是拉倒吧。

MayTheFlower : 2008-12-23#17
回复: 艰难的抉择

恩。沉思中。
我不知道移民之后会不会后悔,因为谁也不知道以后。但我知道如果我不移民,我一定会后悔。

flyingtocan : 2008-12-23#18
回复: 艰难的抉择

谢谢分享!

tiexi1111 : 2008-12-23#19
回复: 艰难的抉择

决定了就不要后悔

大拿 : 2008-12-23#20
回复: 艰难的抉择

小散心态。

leelisa : 2008-12-23#21
回复: 艰难的抉择

俺又要动摇了

一抹云 : 2008-12-23#22
回复: 艰难的抉择

谢谢LZ分享!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们时不时地再读一读,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感受。很多原来你不理解的、不认同的,经过世事,可能就理解了,受到启发了,还可能对你做最后决定有帮助呢。

我对此深有感触。从06年递申请到今天还没进S2,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年龄的增长导致心里有了些许微妙的变化。特别的一点是前文提到的,“当你在MSN上看到日渐苍老的父母,而你所能做的只是遥祝他们健康长寿”,心中一颤。问自己,我真地做好心理准备,离开父母万里之遥,三年五载才回来看他们一次,呆不上几天又要远走他乡吗?

可能有人会说我矫情,或者说加拿大又没请你,等等。但我要说,这不是重点,我不想与谁争执,只是我理解LZ转贴的初衷。我们在移民等待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进程,是一门心思要拿到结果。其实我们偶尔需要有这样的文章拉我们回来,不时地反思一下我们的初衷与此时此景。如果一切OK,好,继续你的追梦;如果有什么迟疑,一定要三思,否则没人能替你承担后果。绝不能掩耳盗铃!

萨达牧 : 2008-12-23#23
回复: 艰难的抉择

可笑的反思~~

canboy : 2008-12-23#24
回复: 艰难的抉择

有思考是好事。移民不是对于每个人都适合的。与其来了之后再思考,不如来之前就思考。如果,移民的资格扩大到中国的所有人口,那么绝大多数是适合移民的。如果移民的资格缩小到现在的范围,那么大概只有一小半人是适合的。
请注意适合的定义:适合是指移民之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在综合权衡各项指标后,身心比移民前要愉快。
至于,哪一部分人是适合的,我觉得就这么些类别。一个是在国内过的很不好的,比如在建筑事务所拿1500块的,在国营单位饱受领导压制的,对未来看不到希望的。凡是在国内收入还可以的,有点小权的,经常可以出去吃吃喝喝的,家里用保姆,钟点工的,那还是歇了吧。另一个是国内的大富大贵。那就权当买个保险吧。投资移还是技术移,只是方式而已,无所谓的。最后一类,对国外生活方式无限向往,对国内生活方式和种种是是非非痛恨不已。很多坛子里的活跃分子喜欢把自己归到这一类。可是,这里的生活方式就真的适合您?您来了再说吧。国内的事情,您就真的那么痛恨吗?如果您是国内种种是非的受害者,被迫害者,比如,哪个的孩子被三聚氰胺害了,那另当别论。如果您也是道听途说,那还是拉倒吧。
:wdb10::wdb10:
另外,我认为决定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时的冲动,也需要时间和经历的事件,以及周围的情况对这个过程的修正,况且移民也不是一个瞬间能完成的动作。
多思考,多想想坏的情况到时真的遇到了就能做到遇变不惊。

满地红 : 2008-12-23#25
回复: 艰难的抉择

发此帖的人 以及转此帖的人 如果移民回流了 或者没有申请移民
大家都佩服你们
如果移民了或者已经申请移民了
那么你们 就很虚伪

小火车 : 2008-12-23#26
回复: 艰难的抉择

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了.
没经历过不知道对错.
就象穿鞋,没走过路不知道适合不适合自己.
趁现在还有勇气和决心,试看看没有坏处.

apple001 : 2008-12-23#27
回复: 艰难的抉择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mo67_in : 2008-12-24#28
回复: 艰难的抉择

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了.
没经历过不知道对错.
就象穿鞋,没走过路不知道适合不适合自己.
趁现在还有勇气和决心,试看看没有坏处.

:wdb10::wdb10:,我们生活的时代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我们可以选择去尝试,也可以选择旁观,但至少我们多了一个机会.移民不能代表我们生活的全部,只是人生的一个经历

mo67_in : 2008-12-24#29
回复: 艰难的抉择

谢谢LZ分享!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们时不时地再读一读,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感受。很多原来你不理解的、不认同的,经过世事,可能就理解了,受到启发了,还可能对你做最后决定有帮助呢。

我对此深有感触。从06年递申请到今天还没进S2,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年龄的增长导致心里有了些许微妙的变化。特别的一点是前文提到的,“当你在MSN上看到日渐苍老的父母,而你所能做的只是遥祝他们健康长寿”,心中一颤。问自己,我真地做好心理准备,离开父母万里之遥,三年五载才回来看他们一次,呆不上几天又要远走他乡吗?

可能有人会说我矫情,或者说加拿大又没请你,等等。但我要说,这不是重点,我不想与谁争执,只是我理解LZ转贴的初衷。我们在移民等待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进程,是一门心思要拿到结果。其实我们偶尔需要有这样的文章拉我们回来,不时地反思一下我们的初衷与此时此景。如果一切OK,好,继续你的追梦;如果有什么迟疑,一定要三思,否则没人能替你承担后果。绝不能掩耳盗铃!

很理解,移民的TZ大多是25岁左右,30\40的,父母都日渐衰老,我们远走他乡,我觉得其他什么都不那么重要,就是父母让我们最割舍不下.但是现在的移民不同于前些年了,中加往返变的更平常了,机票也不贵,每年回来一次应该能做到,回来一般都能呆40天左右.

清风雅雨 : 2008-12-24#30
回复: 艰难的抉择

很简单, 要是不能在意识形态上逐渐去中国化(Desinonization), 不要移民, 相信我, 没错的.

forever : 2008-12-24#31
回复: 艰难的抉择

移民你会后悔吗
多伦多信息港 http://www.1tor.com 2008年12月23日 [ 字号:缩小 增大]
也许历尽千辛万苦你终于成功移民;也许因为种种原因,你最终功亏一篑;也许移民仅是你心中一个遥远的梦……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中国国内的亲朋好友通话中,和熟悉不熟悉的加拿大华人聚会中,甚至一般的闲聊中,总会时不时遇到这样的问题:“移民,你后悔吗?”咋听之下,支支吾吾竟不知如何回答。老牛相信,对大多数移民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YES或NO的问题。本文试着分析分析几种典型的答案,阁下读完后看看有没有道理,能否为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做个参考;或者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了之。
老牛周围朋友中,还真有一些是绝对不后悔的,不但不后悔,并且斩钉截铁地说“移民是这一辈子作出的最正确的决定”。这些朋友中,部分是基本实现了“一幢房子两辆车,两个孩子一条狗”的标准追求;部分是移民前在国内国营单位上班,属于那种有才能、没关系或者不会溜须拍马,呆了几年还是原定踏步;一狠心远走高飞,移民了。虽然初抵加国时,倍尝艰难,工作也不一定如意;但因为有才有能,二三年后,总能在枫叶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如今,蓦然回首,更加庆幸自己当初的移民决定。
而对移民后悔得肠子都清了的同胞,有没有呢?肯定有,只是不会爽快地承认罢了。人总是要面子的,全盘否认自己当初的移民决定,无异于当众打自己耳光。显而易见的是,因为移民,好端端的家庭拆散了。有网友曾经发出过“加拿大真是让人妻离子散吗?”就是一个明证,因为没有一个男人愿意在短暂的一生中为移民付出妻离子散的沉重代价;也不会有一个女人愿意承受没有丈夫呵护且要独自抚养儿女的日子。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智者宁可选择放弃(移民),而不愿选择分离的道理。还有一类绝对后悔移民的朋友是,在国内时仰仗父母关系或身处特殊垄断行业,养尊处优,少劳多获;到了加拿大,以前的优势统统变成劣势;而为了生存或养家湖口,不得不屈尊从事一些自己非常不愿意干的事,痛苦可想而知;要说不后悔移民,那是假的。
后悔移民的朋友中,有少数快刀斩乱麻,毅然决然地打道回府。尤其是近两年,老牛身边断断续续地有朋友“海龟”;这样也好,趁着国内的老关系还在能马上立足,免得日后再回国成为“海带”:海外归来,待业在家。而多数心生悔意的朋友,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移民有如开弓箭,回头是不可能的了。所有人都知道:后悔是没有任何用的,这个世上没有后悔药。奉劝这些朋友,既来之,则安之。调整心态朝前看,这个世上同样没有过不去的桥!
大多数朋友对是否后悔移民的回答,可能就不是对或错那么简单了。很多人会回答:移民有得有失。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移民是对的;尤其是当看到昔日的国内同事为了孩子能出国留学,多少年省吃俭用,拼命攒钱;孩子出国后,远在万里,无尽的牵挂和思念。移民的孩子,只要学习好,北美的大学尽管挑好啦。从家庭的角度来看,移民也是对的;移民后花在家庭的时间,绝大多数移民,尤其是男性移民绝对比在国内时要多得多。而从自己的角度来看,不能说移民是错的,但也不能说是最优的选择。毕竟放弃了国内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或是没有住上几年的公寓,或是刚刚提上的高级职称,或是还没有坐热的处级位子,或是自己钟爱的项目等等;更重要的是:背井离乡,远离了自己的故土和亲人,远离了融于自己血液中的文化氛围。这种精神上的损失,移民的时间越长,感觉越强烈。
或者,移民几年后回国一趟,发现昔日比自己差一大截的同事同学,为官者早已实权在握;从商者腰缠万贯;就连当初不得已留校教书的也贵为教授、学术带头人;可看看自己,依然是打工仔一个。这时,后悔移民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老牛有一朋友刚刚探亲回来,就一直在大发感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回国一趟,每天山珍海味,歌舞升平,换的人民币一分没用,全是朋友请的,真不该出来”。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大概也就如此罢。不过,人一般只会和好的比,不会和差的比,所以,当这位朋友每每遗憾时,一旦有人问一句:“你其他的同学呢?”,讨论也就嘎然而止。
无论后悔不后悔,移民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经历,这种经历本身就是一笔财富。有人说,移民好像坐车,有的人坐错了,有的人坐对了。但无论是坐对了车,还是坐错了车,窗外都有美丽的风景。面对窗外美丽的风景,移民朋友,你是一直不停地抱怨而故意视而不见,还是尽情地欣赏呢?

forever : 2008-12-24#32
回复: 艰难的抉择

加拿大移民悲歌高学历低成就
多伦多信息港 http://www.1tor.com 2008年12月23日 环球华报 [ 字号:缩小 增大]
加拿大统计局周一(22日)发布的移民报告显示,移民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差,即使学历高也没有改善情况,要到第二代移民才有所改善。

这份报告研究了近25年来加拿大移民的学历与收入状况。报告显示,定居加拿大已11年至15年的移民当中,难以找到适合其高学历工作的情形,2006年比1991年还要严重。

在此15年期间,定居加拿大逾10年移民当中,具大学学历者仅能找到不需高学历工作,比如文书办事员、卡车驾驶、销售员、收银员和计程车驾驶的比率持续上升;1991年这个比率为12%,到了2006年,该比率已增加至 21%。

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移民的经济状况转差,是因为来源地不同,其学校和语言质素不及加国,其次是外国经验不受重视,第三是所有新入行劳工的市场都恶化,新移民是其中一个例子。到2000年后,新移民的经济状况转差,是因为太多工程师及信息科技人材流入,适逢网络泡沫爆破。不过一些在中及上游收入层的移民仍有改善,只是在低收入移民的收入很难翻身。

而在定居较久的移民及本地生长人士之间,这个差距也越拉越大,本地生长具大学学历人士,从事仅需低教育程度工作的比率,一直维持在10%左右。另外在女性久居移民当中,高学历从事低教育需求工作的,1991年的比率为 24%,2006年为29%,虽然恶化程度较缓和,不过和男性相较其所占比率仍高,至于本地生长女性高学历从事低教育需求的情形则和男性差不多,维持在约10%左右。
原来困扰新移民较严重的高学历找不到合适工作情形,在老移民中同样越来越严重,即使是待了逾10年以上的移民,高学历低就者仍占了相当大及持续升高的比率。在定居加拿大不到5年的新移民当中,这种现象在1991年和2006年严重的程度差不多,男性新移民高学历低就者比率约24%,女性为40%。
不过这项调查也发现,原来学习的专业可帮助高学历者找到合适工作,最明显的是具有科技专业高学历者,根据 2006年的统计,即使在科技领域减少了很多工作机会,但具科技专业高学历者仍较容易找到合适工作,这种现象在女性久居移民和新移民当中亦然。
所以该调查报告根据这个现象提出一项分析结论,认为定居加拿大已10年至15年、具大学毕业学历的移民当中,如果一直从事仅需低教育程度的职业,应非单纯的是由个人背景资料及环境的改变所造成,一定还有其它除了社会人文统计差异之外的因素。
虽然面对不利处境,移民四年以上的人士,尤其是2000年来的一批,多数不后悔来加。统计局自2002年到2008年间,发表了64份有关移民的报告,反映加国各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资料整理。

自由小草 : 2008-12-24#33
回复: 艰难的抉择

移或不移都很难啊。。。。。。。。

ericld : 2008-12-24#34
回复: 艰难的抉择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waynesc : 2008-12-25#35
回复: 艰难的抉择

顶!
不同的经历体验也会不同,

monster : 2008-12-25#36
回复: 艰难的抉择

在国内我是初中的老师,明年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我的英语极不好,我自己的能力我知道,我不想放弃这样好的工作,可是父母一定让我去不可!很痛苦啊!所以我在思考!不去吧,都等待三年了,浪费累很多时间,放弃了很多机会,但是去,我实在没有把握能适应那边的生活!好难的抉择呀!!

xiaoyan4556 : 2008-12-25#37
回复: 艰难的抉择

奉劝那些申请了,还在等的朋友,还在痛苦思索的朋友,
如果你在中国过的已经很舒服了,千万别去那里找 痛苦
尽快退掉你的申请,,

记得哪句话是这样说的:
如果你爱他 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 ,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xiaoyan4556 : 2008-12-25#38
回复: 艰难的抉择

既然发现错了 为何不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哦,

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 哦。
没准 哪天你一不小心,如前面文中的 朋友,成为什么 副县长,千万大款了等等

xiaoyan4556 : 2008-12-25#39
回复: 艰难的抉择

在国内我是初中的老师,明年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我的英语极不好,我自己的能力我知道,我不想放弃这样好的工作,可是父母一定让我去不可!很痛苦啊!所以我在思考!不去吧,都等待三年了,浪费累很多时间,放弃了很多机会,但是去,我实在没有把握能适应那边的生活!好难的抉择呀!!


中学教师,多么好的职业,,稳定的工作,丰厚的薪水。
每年还有寒假、暑假 两个长假期,
在中国绝对的中产阶级。

看到楼主转的帖子了么,
后悔的都是你这样的
尽快推掉你的申请吧,,别浪费移民资源了,别挤着去加拿大寻找痛苦了

别等到,,你到了加拿大,住在地下室里的时候,
才想起你原来的...美好的工作.... .丰厚的薪水....长长的假期.. ..优质的生活.... .....

à montréal : 2008-12-25#40
回复: 艰难的抉择

移民你会后悔吗
多伦多信息港 http://www.1tor.com 2008年12月23日 [ 字号:缩小 增大]
也许历尽千辛万苦你终于成功移民;也许因为种种原因,你最终功亏一篑;也许移民仅是你心中一个遥远的梦……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中国国内的亲朋好友通话中,和熟悉不熟悉的加拿大华人聚会中,甚至一般的闲聊中,总会时不时遇到这样的问题:“移民,你后悔吗?”咋听之下,支支吾吾竟不知如何回答。老牛相信,对大多数移民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YES或NO的问题。本文试着分析分析几种典型的答案,阁下读完后看看有没有道理,能否为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做个参考;或者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了之。
老牛周围朋友中,还真有一些是绝对不后悔的,不但不后悔,并且斩钉截铁地说“移民是这一辈子作出的最正确的决定”。这些朋友中,部分是基本实现了“一幢房子两辆车,两个孩子一条狗”的标准追求;部分是移民前在国内国营单位上班,属于那种有才能、没关系或者不会溜须拍马,呆了几年还是原定踏步;一狠心远走高飞,移民了。虽然初抵加国时,倍尝艰难,工作也不一定如意;但因为有才有能,二三年后,总能在枫叶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如今,蓦然回首,更加庆幸自己当初的移民决定。
大多数朋友对是否后悔移民的回答,可能就不是对或错那么简单了。很多人会回答:移民有得有失。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移民是对的;尤其是当看到昔日的国内同事为了孩子能出国留学,多少年省吃俭用,拼命攒钱;孩子出国后,远在万里,无尽的牵挂和思念。移民的孩子,只要学习好,北美的大学尽管挑好啦。从家庭的角度来看,移民也是对的;移民后花在家庭的时间,绝大多数移民,尤其是男性移民绝对比在国内时要多得多。而从自己的角度来看,不能说移民是错的,但也不能说是最优的选择。毕竟放弃了国内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或是没有住上几年的公寓,或是刚刚提上的高级职称,或是还没有坐热的处级位子,或是自己钟爱的项目等等;更重要的是:背井离乡,远离了自己的故土和亲人,远离了融于自己血液中的文化氛围。这种精神上的损失,移民的时间越长,感觉越强烈。
或者,移民几年后回国一趟,发现昔日比自己差一大截的同事同学,为官者早已实权在握;从商者腰缠万贯;就连当初不得已留校教书的也贵为教授、学术带头人;可看看自己,依然是打工仔一个。这时,后悔移民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老牛有一朋友刚刚探亲回来,就一直在大发感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回国一趟,每天山珍海味,歌舞升平,换的人民币一分没用,全是朋友请的,真不该出来”。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大概也就如此罢。不过,人一般只会和好的比,不会和差的比,所以,当这位朋友每每遗憾时,一旦有人问一句:“你其他的同学呢?”,讨论也就嘎然而止。
quote]


客观、全面、有深度。
昨天还和一帮朋友讨论这个话题,好像上面说的是我们的会议纪要一样。

梨花院落溶溶月 : 2008-12-25#41
回复: 艰难的抉择

不想去的人最好别申请,浪费VO的精力,浪费真正想去的人等待的时间。

大拿 : 2008-12-25#42
回复: 艰难的抉择

不想去的人最好别申请,浪费VO的精力,浪费真正想去的人等待的时间。

what's funny is that the VO can't tell the real and the phony intention apart...

flychange : 2008-12-29#43
回复: 艰难的抉择

人通常是为“没有做的事”而后悔
而不是为“做过的事”而后悔

waitingME : 2009-09-03#44
回复: 艰难的抉择

出国前我也会笑写这些贴子的人,自己也曾那么豪情壮志,可是来到加拿大后,虽然自己也找到一份专业工了,心情却越来越差,父母、亲人、祖国、那自己熟悉的文化无不牵扯着自己的心。没来加拿大的人别不屑一顾,等你们到了这里,亲自体验了这里的生活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