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坛子里发表一些有关日本车缺点的文章,许多人都不爽,认为我故意偏袒。是的,我是故意的,一个老是对自己邻居虎视眈眈的民族,一个老是歪曲历史的民族,一个总是心胸狭隘的民族。。。。。。
能造成什么好车?
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血汗钱给小日本,换取一辆连自身安全都保障不了的车。
但话说回来,即使故意偏袒,也是要有事实为依据的,我没有长时间开过日本车,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今天从网上找到一篇比较客观的文章,大家自己判断吧。
有部分文字是我修正的。
======================================
按照几个部分吧!,先说说发动机,在技术上,都是直列四缸/polo16气门,fit8气门;电脑控制燃油喷射(polo为多点电喷) fit是SOHC单顶置凸轮轴,polo是DOHC双定置(应该略胜一筹),发动机发展到今天,人类几乎已经极尽其能。但是这两款发动机还是都有许多亮点。(
POLO1.6目前也是8气门了,但匹配做的不错,和16气门在使用时区别不大,动力由55提高75,比较适合城市工况)
Polo的1.4排量是德国原装进口,搞机械,德国人还是很有权威,由于工作的关系,对于其内部结构有机会接触。
Polo1.4发动机的连杆大头采用涨断式,即不是普通连杆加工两个半圆,再用螺栓连接,而是加工一个整圆,用压力将其在设定的部位涨断,再连接在曲轴上。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精度(道理应该很简单吧?),使摩擦降低,受力均匀,有利于降低油耗噪音和延长使用寿命;
活塞上有四道导流的槽路,可以使混合气更均匀,燃烧更充分。
另外,他的配器机构特别突出,采用液压支撑滚珠摇臂式驱动气门,而且是热套式凸轮轴,功用和优点跟前面的一样。
Polo发动机出奇的宁静,这在德国车中是很少见的,它们的特点是怠速声音不算低,但高速后噪音提升也不像其他车一样激增。
记得前几年大众的1.8T发动机被美国的一家机构评入“世界十大优秀发动机”,其中不乏法拉利等超级发动机,而且由于是美国人评选,有两台大排量的柴油增压发动机也列入其中,当时对1.8T的评语有一句特别有印象:它的声音非常悦耳!!(这款发动机是用在BORA1.8T上了)
唉,撤撤就远了,言归正传,至于飞渡的发动机,本田公司很少坐这方面的宣传,手上的资料也不多,只知道他用了VTEC技术 VTEC是英文“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的缩写,意为“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本田的VTEC发动机技术已经推出10多年了,其主要作用是在低速时提供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和运转平顺性,在高转速时增加扭矩输出,以提高加速性能。比较显著的缺点就是中高转速后的噪音,与丰田的VVT-i系统一样,这种可变气门技术到目前为止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噪音大的问题。关于fit就了解这么多,
相对他的发动机电控技术,polo有可变进气管道和e-gas系统,可变气管道
就是分为告诉和低速两个进气模式,低速长通道,提高混合气体均匀度,高速段通道,保障高功率输出。而E-gas系统就比较先进了,就是电脑可以参与控制发动机,驾驶员猜得不是节气们,而是一个传感器,他根据踩油门踏板的深度和速率,猜测驾驶员的意图,根据车速,转速,空调等等技术数据参与控制,使发动机的工况达到一个最优状态。这就是大部分人认为polo肉的原因,后来我感觉要想开快车的话加档后松离合时右脚的油门稍快个半秒,感觉就很顺畅了。
(这个其实是安全方面考虑,城市工况启动速度快,绝不是什么好事,容易闯祸)
技术数据方面
polo1.4 fit
发动机位置 前置 前置
发动机型式 EA111 1.4升4气门发动机 直列4缸,8气门
气缸数 4 4
缸径/行程(mmXmm) 76.5/75.6 -------
排量(mL) 1390 1339
压缩比 10.5:1 10.4:1
最大功率(kw) 55/5000 60/5700
最大扭矩(N.m) 126/3800 116/2800
0-100Km/h加速时间(s) 14.8 ---------
从数据上看,polo略占优势,当然排量在这里,压缩比要大于fit:意味着技术更先进,升功率更大,当然对燃油要求也更高。最大功率要差一点,好在 6000转一般用不到,我们用得更多的是2000转到3000转(或4000转)时的扭矩,因为6000转车子肯定在170以上了,一般没机会跑,但是在平时我们更需要车子在30-80的加速性能,我查到了polo的扭力-转速曲线,他在1500转到4000转都在110牛米以上,中途加速性能非常不错(在这个排量里面)。
燃油是没法比的,因为每个人开车的习惯和所在路况是不同的,不过由于自重和排量的原因fit肯定要比polo少点,但总体性能应该还是polo略强
(FIT的油耗比POLO大概少1升左右,但FIT重量比POLO轻很多,POLO省油主要是依赖E-GAS,而不是一味降低车自重,这个在成本上比fit要贵很多)
总之,发动机方面各有千秋,但是polo无疑更先进,应该是胜出!
其实单独说发动机就像离开硬盘和主板说CPU一样:匹配是非常重要的,电脑用P4如果没有好的硬盘与之匹配,照样跑不起来,还造成浪费,把A6的2.8发动机装到santana上照样没人敢跑200,所以别的地方同样重要。
先说手动档,polo的离合器采用液压设计(异常的轻便,柞开都找不到感觉),在阻尼方面下了功夫,有多个变阻尼,可以有效防止各个频率下的共振产生。在市区非常舒适,省力。最值得一提的是采用了环保材料,不含致癌的石棉。这一点热爱环保和有公益心的同志肯定会支持以下,但是将来更换离合器片也要贵一些。
Fit没有找到离合器方面的资料,不知是拉线还是液压的。
在变速箱方面,polo在变速箱的承载方面作了宣传,最大承载扭矩为200牛米,真是不小,可他的发动机最大扭力才126牛呀,真是浪费,不如改小一点,换个电动玻璃给咱,嘿嘿。德国人喜欢把什么东西都造得特别好,在这方面应该向日本鬼子的“等寿命,等强度”的设计理论学习,(不过这种型号的变速箱也供应其他更大扭矩的车也说不定)。他的一、二档同步器采用三锥面设计,降低换档力50%!具体内部结构还没见过打开的变速箱,不好多说,但是开起来有两个特点,一是轻,另一个是清晰。一句话,手感好。
Fit的变速箱最大的特点就是每挡之间的转速落差很小,有点像赛车的密齿比变速箱。我只开过一次还没跑起来,不过看过一个试车报告,上面说即使按普通人的开车习惯,即起步后给一脚油马上就加一挡,转速也很容易上升到三千转以上,挂上四挡、转速到达2500rpm时,车速只到了50km/h,足见它前4个挡位间衔接之紧密。如此一来,便将发动机高转强劲的优点发挥出来,而巧妙地避开了低转区域,起到了扬长避短的作用。(-这就叫匹配)。这俩台变速箱都不错,FIT的更好的弥补了其发动机的不足,但就驾驶来看,POLO的开起来更舒服,顺畅。
在自动变速器方面,FIT采用了CVT无极变速器,在此我再唠叨一下子动荡和无机变速的区别。
自动档顾名思义就是自动换档,就是有几个固定的挡位(速比),然后有机构操纵他们换档,开车的时候能感觉到换档。现在大部分是电脑控制(可怜蓝鸟还是液压的);而无极就不一样了,他有无数个速比,没有固定的挡位,可以根据工况选择自己需要的任何速比。最早出现在奥迪A6的2.8和A4的1.8T和3.0我开过3.0的,他根本就没有自动档换档的冲击,随着车速的升高,转速却一直在一个稳定的数值(具体大小看你踩油门的深浅)。是太平稳了。
我原以为只有奥迪公司有此技术。它其实是用了许多链条。但FIT的工作原理就不知道了,他也没有做过报道。
POLO的自动变速器优点是与其他车的什么“雪地模式”“经济模式”等乱七八糟的相比他有许多个模式,而且都可以自动实现。
自动变速箱方面,FIT肯定是更先进,无论在平稳性还是经济性都要强。
但是在手动档上,POLO的无污染液压离合器和缓党的“手感”更让人有好感。
也就是手动档的POLO强一些,自动档(无机变速)的FIT强一些
车身
我认为这是大众最值得炫耀的地方,车身坚固,底盘扎实是德国车的优点。大众车的一个技术亮点就是工艺。大众的车身工艺在世界上应该是最前列的,例如目前最尖端的全铝制车身就出自奥迪旗下。当然说大众的全铝制车身只是打个比方说他在这方面牛*,铝制车身造价是非常高的,但是在钢板车身上他的技艺领先也是毋庸置疑的。
POLO采用高强度钢板,双面度锌(
德国进口,这个成本比fit国产板要高很多),这样一来车子开上几年仍然有比较高的残值。在二手车市场价格也应比较坚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开着更加放心,两个字:保值。
另外,在车身的刚度方面更加出色,
它采用激光焊接(这也很值得讲,等有感兴趣的在讨论)和优化的焊点定位(这个成本更是比FIT人工焊接高不知多少),是车身的坚固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大家可以看一看,polo的车身上缝隙,真是达到了一个高档车的水准,车身的缝隙并不是想做的小就可以做的小的,因为它是受车身刚度限制的,车在行驶中车身由于受到路面等各种外立下是不断变形的,所以车门等缝隙是用来变形时余量的,如果车身刚度不够,变形量就大,如果这时缝隙小了,相邻的两块钢板就会碰在一起。所以车身缝隙的背后是强大的车身技术的支持。(
PHP:
浙江POLO为什么没有被集装箱车压扁,就是这个道理)
我见过奔驰和凯迪拉克的新车,给人感觉关门的声音和车身的缝隙甚至达不到polo的水平。当然车身宽大也增大了难度。而且也只是个人感觉,不足以作为证据。但polo开起来特别是过不平路面时便可以感受到他的扎实,不像一般车辆连路上的石子打在地盘上也会传到驾驶室内。
Polo的碰撞安全性达到欧洲NCAP的四星级碰撞标准,NCAP这个机构在世界应该是最权威的,所以评定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大学毕业,普通和名牌不一样,国内和国外也不一样。
我观察了一下宝马的车门铰链,后来发现跟宝来,polo,passat,甚至普桑都是一样的,锻造的,当然普桑的限位器不能跟上面的车子比,但是飞渡,包括雅阁,加美,铰链都是冲压的件,就像是我们家门上的合页,新车时没问题,就怕用一段时间会下坠。
Fit在这方面要比polo逊色很多,当然最基本的安全还是能够保障的,但是功底远没有polo深,其实有人也想,其实一般般就可以了,何必造得那么结实呢?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接受真正严酷的考验,需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polo要更有实力,更让人放心。
悬挂和操控
polo悬挂应当是属于运动型的,前悬采用带下三角臂的麦佛逊独立悬架。
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polo弹簧分为内外两圈,内圈用于减震器隔振,特点是在小的振幅下刚度小,有较强的舒适性;当减震力大时,刚度会非线性增加,提高车子的抗侧倾能力并保护减震。外圈的弹簧刚度就较大,两根弹簧同时可以避免共振,可以迅速地把震动衰减掉,不会像船一样不舒服。另外,螺旋弹簧的港督与整车重量经过精确的匹配,确保车身的固有频率不发生变化。
其实,飞度的悬挂对于车身的侧向支撑已做得相当出色,行车时车身左右的摇摆抑制得很好。但只要过弯的动作稍微激烈,悬挂便将整个车重的负荷直接转移到了轮胎上,虽然它的普利司通B391轮胎有不错的抓地性,但仍会以轻微的响胎对这种驾驶行为表示不满。
Polo的后悬挂是一种全新的连体摇臂式后桥(说实话,我也搞不太懂它的原理),在这种后桥中,采用了“V”型剖面液压形成的空心管作为连接后轮的横梁,通过改变这种横梁的几何形状,和截面厚度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扭转特性和转向特性,从而大大简化了结构。这种后桥采用了大量的橡胶金属件与车身连接,他们会在收到测向力时对后论距进行修正,尤其在高速行驶和过弯时,十分有利于提高行使稳定性。
FIT的后桥没见过,估计应该是日系常用的四连杆结构,这种后桥舒适性强,承载力和抗侧倾及高速稳定肯定要打折扣。
操控:
操控,上面说的都是为了操控,当然还要说一下转向,POLO用了非常先进的液压伺服是助力专向,这种转向得好处很多,但是说到操控,除了它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路感。POLO的悬挂和转向得结构使得路面的情况基本上可以通过方向盘的震动及回馈告诉驾驶者,使驾驶员根据感觉就可以猜测路面的情况,做出相应的驾驶风格的调整。再加上他悬挂的特点,和优秀的后轮寻迹,驾驶这种车可以感受到欧洲人所追求的驾驶感觉基本上应该是随心所欲。
通过对FIT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它并不愿意运动,操控上的确没有强烈的驾驶乐趣。首先是缺乏路感的电子助力方向盘,虽然在新款的1.5型号上,电子助力力度被调紧了一些,扳动起来会更有质感,但对于路感的反馈还是一如既往的轻微。由于1.5比1.3发动机在重量和动力上有所增加,悬挂也相应会作出一些调整,减震器阻尼参数被调硬了一些,弹簧采用原来的型号,整体的行车效果和1.3并没有不同,但仍属于自然、平顺的家庭轿车水平,适合中国人的习惯。
应该说这两款车不是一个风格,严格的说他们并不应该是竞争对手,我感觉喜欢其中一种风格的人是决不会去看另一种车的,可能使大家没发现他们特点差异的问题吧。
这两款车的悬架各有所长(但明显POLO的造价要高,科技含量要高),但是却造成了操控上的差异。
我又想起了前些天看的一篇报道,比较了美国市场上的两棵常青树:奔驰的CLK320和本田雅戈COUPE,他们都是V6发动机,排量一个是3.0一个是 3.2,基本一样,然后又比较了尺寸、重量、加速性能、刹车性能和180m变线行使的时间和极速、等等性能,两款车相差甚微,甚至有些地方雅戈超过了 CLK,但是CLK价格硬是比亚格高出一半!!
这种差价是否合理呢?我向美国人是不会被蒙骗的,试车员的评价是:COUPE的行使品质比较浮躁,在连续过弯时,开始感觉不错,但随着过弯到熟练的增加,这种感觉就逐渐消失了,但CLK在快速通过坡道和急弯的感觉就平稳的多了,同时及加速也不会出现无发控制的感觉,如果关掉牵引力控制系统(POLO是不可关掉的),甚至可以用油门和后轮来控制车辆。最后他说“CLK和其他奔驰车系的产品一样无愧于三*形的标志,50000美元的价格的确是物有所值”
我觉得德国车百年的文化和技术沉淀积累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境界,不是模仿一下就能达到的高度
产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文化的差异,雅戈毕竟是亚洲车,奔驰更能适应欧美人的风格,雅戈能做到性能没有太大差异而价格却能便宜一半是在也是难能之举。
再跟大家粗略分析一下安全性,我看了一下,POLO优势太明显,比如刹车,菠萝四轮盘式,飞渡事前盘后毂,polo有ABS EBD 牵引力控制,飞渡仅是ABS。再说气囊和气囊不一样,ABS和ABS不一样,polo的拿下来一看都是德国博世公司最新的产品,不知飞渡使用的谁家的。
另外,POLO有优化的刹车踏板,在发生碰撞时可以折断的,以为据调查表明,凡是正面相撞的车辆,驾驶员的右腿小腿骨大部分都骨折了,当然是在驾驶室美变形的情况下,其原因就是在碰撞时,驾驶员都会去本能的用力踩刹车,几乎全身德里这是都用在右脚上,再加上前面碰撞的巨大压力,聚集在腿上,造成骨折,但菠萝现在就可以避免这一点。
还有就是POLO的油路在发生事故时可以自动切断,确保不会再引发其他事故。
儿童安全锁,在里面开不开,只能在外面开开,可以防止调皮的孩子在后座时误将车门打开造成危险。
安全带,POLO用了燃爆式安全带,他的触发和气囊相同的道理,更加迅捷的保护乘客和驾驶员的安全,而且在一般的碰撞中仅相当于欲紧式安全带,FIT是预紧式安全带。
再就是什么发动机下沉式设计,防止发动机冲入驾驶室,既保护车上的人又保护发动机,修起来也简单,呵呵。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高强度的车身了,什么侧门防撞杆(POLO的事防撞板)前后保险干吸能去都溃败以后,最后的防线就是驾驶室是否坚固了,在这方面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筋骨强壮的德国车-polo
当然在日常的刮刮碰碰中,坚固也是有好处的,一般的哨位整整形,甚至补点漆就行了,但如果不够坚固,就要大动干戈,要花不少的钱。
先要更正一下,FIT1.3的发动机不是16气门,而是8气门,1.5的才是,不要被什么SOHC,DOHC唬住,这是驱动气门的凸轮轴布置的两种形式,"S"是单的“single”,"OHC"自然就是顶置的凸轮轴,"D"自然就是double,双的意思,既有两根凸轮轴。但是FIT有双火花塞点火,也就是所从拥有的东西上来看,POLO比FIT多了一根凸轮轴,和四个气门,即驱动着两根凸轮轴的传动机构,而FIT则比POLO多了四个火花塞。
另外,POLO的两根凸轮轴之间有个自动调节的涨紧器,通过它的涨进度调整,就可以达到凸轮轴转动角度和时间的调整,从而达到气门开度和打开时间的调整,与VTEC有相同的功效,当然VTEC是电子控制,要比涨紧器精确一些。这样一分析,POLO1.4的发动机要优于FIT1.3不少呢。
还有,我查到FIT的后桥不是似连干结构,而是采用了“H”型界面的横梁,应该是希望运动型好一些,但是操控和行使性方面仍差强人意。
现在应该可以分析一下POLO和FIT的价格了,
都按最基本的来看把,现在POLO价格应该在9.7~8W,FIT的价格则是9.98(
这个价格有误,POLO目前价格比FIT高1万左右),我打电话问了几家,都不让价,不知大家现在买的多少钱。但基本上是同一价位吧。
但是飞渡*什么吸引顾客呢,首先应该是丰富的配置吧,因为如果有人看上她的外形,我就实在没话可说了,但是,
一套中控锁值多少钱,一套四轮盘式的制动系统值多少钱?;
四门电动玻璃值多少钱,液压伺服的助力转向又值多少钱?;
电动调节后视镜值多少钱,电子控制的制动力分配系统和牵引力控制系统(我们平时一般的手档车子一松油门就会产生一个发动机制动,不仅乘坐不舒服,还会对发动机造成冲击,POLO采用与电子油门相配合的手段,将此消减)值多少钱?;
一个CD值多少钱,一个点子油门值多少钱?
一个电动天窗值多少钱,实现全车数据共享的CAN-BUS(相当于在车内间里了一个小的局域网,使全车的数据包括车速,转速,水温,气温,电压等等,共各个电脑共享,使车的行使状态最优化)又值多少钱?
铝合金轮箍值多少钱(不知道fit有没有),一套带变排量压缩机的恒温空调多少钱呢?
我们家人的健康安全值多少钱呢?我们良好的操控,精确的驾驶也能换成钱吧?还有我们的高强度车身,双面度锌的钢板,优化的制动踏板………
那如果是空间呢,FIT采用了MM的理论,(man max;machine min,人最大,机器最小),这个理念是很现代,很人性化的,把人放在第一位,追求最大空间是对的,但是把油箱放在驾驶室底下就有点让人心悬。
决定内部空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应该是轴距,国产帕萨特比进口的仅加长了十公分,感觉就像是冰火两重天,但飞渡的轴距却比菠萝短了一公分,那飞渡的大空间来自哪里呢,Machine min,自然是牺牲了发动机的空间,从而增大了前排空间。所以所谓空间的优势确实存在,但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大。
分析至此,无非是坚定一下大家对大众的信心,至于价格,能蒙人一时,时间久了大家自然会明白。
从结构和性能及技术上分析,我更认为fit应该和gol是竞争产品
悬挂的分析:
买佛逊就是独立悬挂的一种,就像男人同时可以是老人,老人和男人是不冲突的,独立悬挂,非独立悬挂,半独立悬挂是按照形式分,麦弗逊,双摇臂是按照专利,结构分,
同样,我说的“V”兴横梁当然也可以属于半独立悬挂。大众的车子几乎都使用半独立后悬,我觉得说他不好是不恰当的,各有各的缺点和优点,独立后悬典型的相别克君威,好像雅戈也是,特点就是舒适性强,坐在里面几乎感觉不到路面的颠簸,缺点就不愿运动,新A6用了独立后悬么?这我倒不知道,不过像这样级别的车增强一下舒适性也是很应该的,
从市场的角度看,这辆部车当然有的拼!因为FIT还有相当大的降价空间,而POLO却不能跟他比,而且本田非常会操纵市场和操纵国人购买者的心理,做市场,精明的美国人和狡猾的日本人已经把只会造车的德国人玩得团团转!这只能怪他自己。
上面唠叨这么多,也只是想从理性的角度和大家分析一下,比如,如果是你,你会选那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