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你是否支持加拿大同性恋合法化?
这个有什么问题吗?
你担心的是什么呢?
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被教化吗?同性恋是天生的,我从来没觉得我是被教育成同性恋的,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对班上的男生有感觉,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如果说,对于性的暗示会带来性向的改变,最该拿出说的就是同性恋本身,在这个异性恋为主体的世界里,电影,音乐,文学,都是异性恋为主体,我同样会被他们感动和鼓舞,但为什么我变不成异性恋呢?
所以说,这个是天生的,你看那个人是被教育成同性恋的?
这个纯粹是杞人忧天。
对性别错位、同性恋的专家意见
[现象]
小姑娘不喜欢穿裙子,走路大大咧咧;男孩子说话细声细语,喜欢照镜子打扮……这些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性别错位”现象令做父母的感到十分困惑。“性别错位”发病年龄多集中在11-16岁
宝宝性别错位又称之为儿童性识别障碍,也就是宝宝在性别认同方面出现了偏差,他们不太喜欢自己的性别和性别角色,喜欢穿异性的衣服,与异性伙伴玩耍,并且希望自己变成异性等等。导致宝宝性识别障碍的主要因素有两种:一是染色体异常,二是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果没有生理原因,那么宝宝出现性识别障碍主要可能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
对于宝宝的性识别障碍,如果父母不及早引起重视,将来可能影响到宝宝融入正常社会,组建正常家庭,出现社会适应障碍,严重的甚至将来出现性变态、同性恋等行为。因此,父母要在宝宝很小的时候起就对宝宝进行性别认知与性别角色教育,帮助宝宝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并扮演正常的性别角色。
[原因分析]
性别错位,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是同性恋的基础。全世界有统计表明,4%的人当中,有同性恋倾向。当一个孩子已经形成性别错位后,很难纠正。至于为什么会导致性别错位,原因不是非常清楚。但是,很多不当的教育会诱发或巩固性别错位现象。这主要是我们在教育中,不知不觉的性别诱导。比如,一些孩子由全职母亲带大,做母亲的往往和丈夫的感情并不那么深厚,她们或者对丈夫的婚后表现感到失望,或者由于丈夫繁忙,就把全部情感转向了儿子,导致百般包庇儿子、宠爱儿子,从一日三餐到水果维生素,从洗衣晾袜到发型设计,样样为孩子安排妥当,儿子不得不沿着母亲为其设计好的人生路线被动前行。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上幼儿园,或者很晚才上幼儿园,这些男孩的生存能力较弱,对母亲有强烈的依赖,形成了恋母情结。还有的孩子,周围女孩子多,很少有机会接触男性。
俊俊家三代没有女孩,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都希望俊俊是个小女孩。在这种期望驱使下,他们总是无意识地将俊俊当个女孩看待。每当俊俊表现出女孩的特性时,他们总是非常欣喜。俊俊敏感地意识到只要他表现得像个小女孩,他就能获得更多的关注。慢慢的,俊俊学会尝试朝着女孩子的性别方向发展。比如,俊俊从来不喜欢枪啊、车啊这些男孩喜欢的玩具,相反他只喜欢布娃娃、花裙子等等。俊俊说话也细声细气,像个小女孩。男孩当成女孩养活、女孩当成男孩伺候、妈妈带着儿子去女浴池洗澡……家长们形形色色的一相情愿,将孩子推向“性角色畸形”。
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女孩子身上,当他们从小过多地接触男性,或者所接触的女性也是大大咧咧,就容易导致性别错位而成为“假小子”。
宝宝的性别角色是在生活环境中由成人,特别是父母塑造而成的。父母在宝宝性别角色形成中的作用更是明显。如父母鼓励女孩的顺从和抚养性行为,而对男孩的这种行为给予否定性的反应,父母更倾向于给男孩购买模型枪支,给女孩购买布娃娃等玩具……父母这种区别对待的养育方式对宝宝性别意识的形成非常重要。此外,宝宝在成长过程中还需要从同性别的榜样那里学习、模仿,以确认自己的性别角色,并学习以恰当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性别。
很多情况也和家长的溺爱有很大的关系,当孩子出现性别错位的时候,家长不是想方设法纠正,而是极力袒护孩子。比如,孩子腼腆,就经常在孩子觉得尴尬的时候,为孩子辩护、打圆场,这都会强化孩子的性别错位。一些家长为了保护孩子,这样不让做,那也不让做,男孩子就容易形成性别错位。
研究发现,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善于模仿在家庭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父亲或母亲的个性特征。对于男孩来说,父亲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父亲的榜样作用,宝宝一天到晚生活在女性的包围之中,他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女性化。儿子从小就粘妈妈,离开妈妈一会就又哭又闹,像个小女孩一样娇气,说话也细声细气的。更要命的是,儿子平时还喜欢模仿妈妈的行为,比如搽粉、化妆、照镜子等,对粉色、花色的衣服感兴趣,相反,给他买的兵器类玩具却扔在一边。“现在,我真的有点担心了。”同样,如果女孩没有女性的榜样可以模仿,她就会变得比较男性化。有的父母因为喜欢女孩,所以拿男孩当女孩养。有的父母喜欢男孩,因此拿女孩当男孩养,结果就会造成宝宝的性别认知障碍。此外,如果父母对男孩子的淘气行为过分抑制的话,他也会比同龄宝宝显得更为女性化。
[对策]
性别错位现象,除了少数确实有先天原因外,大多数都是可以纠正的,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是由于家长不重视造成的。纠正的基本原理就是强化孩子的性别特征,男孩子多参加一些具有阳刚之气的活动,女孩子则多参加一些体现阴柔一面的活动。我们甚至要求孩子在这些活动中取得好成绩,比如,让孩子参加跆拳道、柔道等训练,让女孩子参加舞蹈训练班。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改变孩子的环境,比如,要改变母亲的恋子状态,母亲需要多分配一点时间、精力给丈夫,也让丈夫多跟儿子交流。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双方都应尽到责任和义务,而且应该对教育方式和方法首先达到共识。鼓励并引导孩子多和同性的伙伴玩。平时我们也要注意父母的行为:
1、采取正确的养育方式:父母要对宝宝表现出的一些符合他性别的行为予以赞赏,而对一些与他的性别不相符合的行为表现得比较冷淡。
2、衣着打扮要符合性别特点:比如,不要给男孩穿裙子,扎小辫,不要给女孩剪男孩发型,穿非常男性化的服装等等。
3、给宝宝选择与其性别相适应的玩具:比如,父母可以给男孩选择装卸卡车、玩具枪等可以用来张扬男性特征的玩具,给女孩则选择布娃娃、玩具餐具等适合女性特征的玩具,这样可以让宝宝在玩玩具的过程中慢慢体验男性与女性的不同。
4、给宝宝树立良好的模仿榜样:比如,父亲可以经常带男孩玩一些力量型的、竞技型的游戏,母亲则可以带女儿玩玩养花、插花等比较温和的、女性化的游戏。
如果孩子已经很大,而且很难再改的时候,家长也应给孩子足够的宽容。同性恋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在无法纠正的情况下,宽容是改善长幼关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