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楼主这贴,绝大多数人都在两种极端之间摆盪。也就是说,会在理想与屈就之间矛盾困扰的人,其实是大多数人的写照,这一群也就是所谓的(灰领/粉领)中产阶级、战后婴儿潮后的这一代。未曾经历前人的穷山恶水,卻也沒有前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气概;当然,也错过了科技挂帅的下一代的精采,偏偏又进入了制度叠床架屋、景气走疲的北美社会主义概念下的就业结构...
国内的考试领导教育风气,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及应职本就存有相当多的隔阂与分裂。政府民间是否针对于初入社会的青年男女有过职业性向分析、栽培与训练,不得而知;但是,北美却是一个分工日趋精密、竞争越来越明确的就业市场。模糊的职场发展方向、欠缺就业情报与管道、以及相关训练及永续教育的不足,可能不限于移民、但却是移民最容易陷入的困境。
所以,我不认为移民能够及时找对第一份工作。而我比较倾向于移民是在一段寻求量才度性、修正磨合的过程后,才能做出'对'的决定、找到'对'的工作。
因此,在移民集中的城市,应有移民的政、商、产、学等代表为这样的就业断层喉舌,并应纵横协调资源以调整这庞大且过剩的未对口就业人力资源。从个人而言,找到对的工作,不是仅为理想,而是有实质与精神上的回报。对社会而言,'对'的人与'对'的工作,也才是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的真义.
简述浅见,还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