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着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只看中小学的毕业去向,信息并不完全。
先说大学去向,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大部分人会在本省升学。如果去美国升学,尤其是私立大学,每年学费三五万美元,对于本地人来说是不可承受的开支。即使到其它省读大学,也至少要一到两万加币,不如本省几千刀划算。
其次很多孩子是根据课程设置来选择大学,并非看大学排名。各个大学的着重点不一样,我有两个很优秀的同事,都毕业于Sherbrook大学,因为他们喜欢那里的program设置。还有一个同事是Jean-de-Brébeuf毕业的,可他并没有上大学,但是工作表现也相当出色。
我说教育看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意思是说,同一所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差别极大。即使课业成绩相仿佛的学生,工作之后表现出来的素质和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教育的目的,除了所掌握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做事严谨,有良好的思考和观察习惯,责任心,勤奋等等素质和能力,是决定一个人在职业领域中能走多远的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中学或大学几年所教授的知识。
所以,如果家长把孩子教育的目标,仅仅局限于能考上什么大学,能考多少分,而忽略了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我看来是忽略了重点。因为大学毕业之后,才是刚刚开始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有很多华人的孩子,他们在学校时课业成绩优秀,但是工作之后并不突出,因为他们全付身心的目标都是在考试上,习惯成自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或者应该如何达到目标。这个工作不突出不但是指领导能力方面的,即便是技术方面的也一样。缺少热情兴趣,,缺少主动自觉获取新知识,因为自己课业成绩良好而自我感觉良好,很少注意到他人的优点,容易将自己的不成功归咎于人种、语言等因素而开脱自己,潜意识中固执地认为自己智商高、专业能力强而应该得到更多赏识,诸如此类,都是这种教育目的过于着重结果所带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