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给孩子点空间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786871/

redfire : 2016-03-15#1
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在接受《面对面》采访时,说她小时候就是那种看起来很愚的孩子,人家跳皮筋,她永远都是那个看衣服的,用今天功利的观点看,就是一个比较失败的儿童,但这种静静的看,却成就了她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现在的社会,家长自己忙也就算了,一天到晚也逼着孩子去忙,好像孩子发呆特别对不起时间一样,督促孩子做这样的作业那样的练习。

说说我周围的妈妈吧,我最痛恨的就是那种孩子一碰到什么事,大人就在旁边不停的讲解,恨不得把平生所学全部超能力发挥给孩子,完全不给孩子自己去观察的时间和机会,这样的孩子再厉害也不过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快译通。

一个合格的父母就是给孩子传递一正确的做人的道理,比如什么是责任心、规则、公平等,或者是帮助孩子在面对情绪问题时采用什么方法更好的解决。至于知识性的东西,只有当孩子自己有一定的观察基础并且非常有兴趣的时候,可帮助他多深入研究。

举个例子,轩轩最近对日出日落,月朗风清特别感兴趣,经常早上起来就要站在阳台上说句:“天亮了”,“下雨了”,“太阳被云挡住了”,只要看到书上或者任何地方有星星月亮太阳的,就要描述一下,这个行为持续了两个多星期了,我才给他讲解了恒星,卫星等概念。这个时候他自己已经有了很深入的观察,所以知识性的概念只是让他更加系统化。



----早前博客转入----

我的微信公众号: 家庭心理健康

欢迎关注,欢迎交流。原创转载请注明。

redfire : 2016-03-21#2
我一向对孩子心存敬畏,因为他们非常聪明,很能捕捉成人说话时想要掩饰的情绪,所以在抱怨孩子不听话之前,先审视一下自己的沟通方式。

下面是一些妨碍亲子沟通的谈话方式,即使成年人之间也应该尽量避免:


1)当孩子遇到困扰时,帮忙出主意 (giving advice)。

当家长觉得自己比孩子高明、或者小瞧孩子的能力时,就特别想帮忙。

提建议的坏处

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合适的方式

鼓励孩子自己解决 (Encourage problem solving):比如提一些启发式的问题:“你觉得你能想到哪些办法解决?”



2)否认孩子的感受 (Deny feelings)。

父母无法共情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觉得价值感低。比如孩子说:“上学好累啊!”,你回答:“你应该感到幸福,我们小时候还要干重体力活呢。”

更合适的方式:

共情和探索(Empathizing and exploring):比如说“在那样的场合下,你一定是很紧张/尴尬/愤怒”



3)评判孩子(Making judgments)。

让孩子感受到不被理解、不被支持,且有负罪感。比如:“你知道明天要考试,今天还这么晚睡?!”

更合适的方式:

客观观察(Making observations):

比如:“我注意到你昨晚一点钟睡的。”


4)问“为什么”(Asking “why” questions)。

“为什么”开头的问题常包含着质疑、指责、批评,很容易让孩子采用防御性沟通,甚至关闭沟通。比如:“你为什么上课不注意听?”

更合适的方式:

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Asking open-ended questions):

比如:“能不能聊聊你上课时是怎么消化课堂内容的?”



5)赞同(Agreeing)。

导致孩子为了取悦家长而不敢调整自己的想法或者观察。比如:“你这么决定实在是太对了!”

更合适的方式:

客观观察(Making observations):

比如:“我观察到你做了这个决定,能告诉我是什么因素让你这么做的?”


6)不赞同(Disagreeing)。

否定孩子的看法,容易引起孩子的防御行为。比如:“我不同意。”

更合适的方式:

探索(Exploring):

比如:“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你还有其他方式吗?”


对于上面的几点,不要太苛求自己,因为我们都是需要终生学习。在一段时间内,选其中一项最适合自己,慢慢在生活中应用,时间长了,就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温哥华的夏天)



谢谢分享!

因为:帮助别人,就是让自己生活环境更好!

也谢谢赞!

我的微信公众号: 家庭心理健康

欢迎关注,欢迎交流。原创转载请注明。


小小诺一 : 2016-03-21#3
很好的信息,很受用!

redfire : 2016-03-27#4
整个发错了,怎么才能删除。

redfire : 2016-03-27#5
初衷:希望华人群体包括我们的孩子更自信,在未来社会能有更多话语权。

培养儿童的领导力
有兴趣的父母自发组织参与和探讨
适合小学一至三年级,卡城西北区
全公益,拒绝商业及广告

七大主题,争取每月2次活动
1)Public Speech
2)Discuss/Debate
3)Show
4)EQ workshop
5)Team role workshop
6)Teaching
7)Discovery

群聊扫码加入:

redfire : 2016-03-28#6
初衷:希望华人群体包括我们的孩子更自信,在未来社会能有更多话语权。

培养儿童的领导力
有兴趣的父母自发组织参与和探讨
适合小学一至三年级,卡城西北区
全公益,拒绝商业及广告

七大主题,争取每月2次活动
1)Public Speech
2)Discuss/Debate
3)Show
4)EQ workshop
5)Team role workshop
6)Teaching
7)Discovery

群聊扫码加入:

redfire : 2016-03-28#7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

——老子

每次发以孩子为标题的文章,受到的关注会相对多一些,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文化特别重视教育,又或者是借着孩子,我们略微安全地展现着隐藏的焦虑感。不过,也无所谓,因为想了解孩子,一定得要先了解自己,认真地思考着那些习以为常的生活惯性。

前一阵读过一篇叫《我从来没想过,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的文章,里面有一段是这样的写的:很多人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其实恰恰相反,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无条件的,这种无条件的爱让我们毫无防备的接受了他们的教养,继承了他们又高贵又卑劣的人格……


对于这段话,赞同极了,因为,小时候的我们,不都是在父母生气的时候,迅速地进入他们的情绪版图,要么沉默不语,要么胆战心惊。我们太爱父母,以至于其中的大多数都是用整个人生来共情父母的喜怒哀乐,最要命的是,还要继续用这样的模式和我们的孩子们互动。更悲哀的是,虽然意识到问题,但是强大的惯性却容不得我们的挣扎。

最近在看觉知(Mindfulness)方面的书,了解到一对相对的概念:本能的反应VS 觉知后的回应 (React VS Respond),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逐渐摆脱上述困境,分享出来,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举个例子:

本能反应(React)——孩子打碎了碗。你立刻跳起来生气地指责、挖苦,“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这不但让自己肾上腺素飙升,而且孩子的压力激素也猛增,恶化关系。

觉知后的回应(Respond)——孩子打碎了碗。你觉察到了自己的愤怒,但是,你暂停了一下,深呼吸,然后再回到当下的情形中。第一,就是看看孩子有没有受伤,孩子有没有受到惊吓;第二,意识到打碎个碗也没什么大不了,调整自己接受这个事实;第三,帮助孩子一起清理碎片,顺便观察一下碎片的形状;第四:平静地跟孩子讲以后如何避免类似的事件,最后给孩子一个拥抱。

如何做到回应而不是反应?

两个步骤:一是观察自己;当那些让我们不安的事情发生时,仔细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二是暂停;不用着急反应,暂停,不动,深呼吸。我们要眼睁睁地看着这种冲动上来后,再消失的样子。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秒也可能需要我们暂离当下情形。

经常做一些这样的练习,从亲子关系推及到其他各类关系。学会觉知的回应,而不是本能的反应,就多了很多主动权,任凭别人的情绪版图有多大,我们都可以逍遥之外,反过来能带给对方平静。



谢谢分享和赞赏!

我的微信公众号: 家庭心理健康
欢迎关注,欢迎交流。原创转载请注明。

redfire : 2016-04-08#8
初衷:希望华人群体包括我们的孩子更自信,在未来社会能有更多话语权。

培养儿童的领导力
有兴趣的父母自发组织参与和探讨
适合小学一至三年级,卡城西北区
全公益,拒绝商业及广告,费用公摊

七大主题,争取每月2次活动
1)Public Speech
2)Discuss/Debate
3)Show
4)EQ workshop
5)Team role workshop
6)Teaching
7)Discovery

群聊扫码加入!
没法及时更新帖子,请关注的朋友链接到网址查询:
http://leadership.mentaledu.org
http://leadership.mental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