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评论]80岁加拿大华裔独居病发去世 几天后才发现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821573/

herbertguo : 2017-04-14#1
新闻:《80岁加拿大华裔独居病发去世 几天后才发现》的相关评论
人间最美四月天。春意酥怀,如诗如画。
多伦多的春虽姗姗来迟,但阳光明媚,迎春花和各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料峭的春风中冒出一簇簇新绿,不由让人感觉到四季轮回竟是如此的美好。
然而,在这勃勃生机中,我却听到了一个令人伤心的消息:一位80几岁居住在政府老年房的中国老人疑因心脏病突发,没有及时就医去世了。令人唏嘘的是,老人独居,事发突然,没有人知道她已悄悄离去……直到几天后,住在同一栋楼里的其他住户闻到异味后报告了大厦管理员,并报了警。当管理员和警方拿备用钥匙打开她居住的房间时,发现老人蜷缩在厕所的门口,僵硬的手还向前伸着,寻求着生的希望……
闻讯赶来的儿子痛哭流涕。他几天前给妈妈打电话没有人接,以为老人出去散步了。一向乐观的老人精神矍铄,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所以他没有往坏处想,因而没有再联系老人,也没有过来看看。现在看来实在是太大意了……
我做服务长者的社会工作者已经五年有余了。来自不同族裔的老人们这样猝不及防的逝去时有发生,为后人留下无尽的遗憾。感慨生命无常之余,我一度对自己几十年后的老年生活充满了恐惧……然自然规律就是如此,你既肆意地享受过青春的芳华,也必须要承受老年的衰败,然后走向最终的归宿——死亡。
看过了老年生活百态,我逐渐意识到,一个人如何渡过自己的老年生活和他(她)生育了几个孩子,到风烛残年时老伴是否还健在,看起来都没有必然关系!我们毕其一生养儿育女,希望老有所依,但这在某种程度来说是“一厢情愿“!因为只有等真正老了,我们才会明白:我们能依靠的,原来一直只有我们自己!这无关子女是否孝顺,而是隐匿在纷繁复杂的浮华背后的真相:人生而孤独。机缘巧合下,也许连离去都是孤独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要展开,以及相应的责任去承担。你赤条条地来,终将赤条条地去。无论父母、手足,还是伴侣与子女,只是在人生的某一段与你一起同行而已。正如龙应台所言:“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与你同行时,他们可丰满你的人生,为你分忧解难,但终将挥手作别,各奔行程。没有人可以从头到尾陪伴你走完全程,替你承担一切。你的路,只能你一个人走……无论你是否承认,事实残酷如此。
多么痛的领悟!这样的认知令我几乎潸然泪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中国老人最真实的写照。他们辛苦培养的子女在羽翼丰满后展翅高飞,已无能力于双亲前尽孝;老人因要帮子女们照顾孙辈来到了加拿大,并心痛儿女们在异国他乡打拼的不易,生活非常拮据,吃穿用度皆以“我老了,不值得“为借口而延续一惯的节俭作风。
幸运的老人们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在老年屋里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也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但据我观察,他们仍然无法享受真正自由的生活。因着一份亲情,老人们还是会情不自禁会为儿女们担忧:他们是不是有工作,工资高不高,工作累不累,离家远不远,夫妻关系是不是和美,孩子听不听话,钱够不够家用,要不要拿自己的老年金补贴他们……
真心觉得这些一生都在为子女付出的老人家好累啊!他们可曾想过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为自己而活,哪怕是一天?想必是没有,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只有”大家“,没有”小我“。所以,我经常会有意识地和他们探讨“儿孙自有儿孙福”,你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别人的父母……帮助他们从意识的高度审视如何得体地退出儿女的生活,并探索如何更好地打理自己的老年生活。
庆幸的是,随着加拿大老龄化人口的增长,早在2010年,已经有学者陆续提出“active aging(积极老龄化)“和”healthy aging(健康老龄化)”等概念,引起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关注。加拿大拿大各级政府也自2011年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额外拨款给市政府下属社区中心、社区健康中心、家庭医生、癌症治疗中心、非赢利机构,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合作,提供系列活动,帮助长者积极治疗慢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大道至简。经过人生和岁月洗礼的老人虽然对物质没有太大的需求,饮食也极清淡,但这不妨碍他们仍然可以选择有质量的生活:如不要太早放弃自己,花钱买些心爱之物;提高保健意识,多学习健康营养知识,合理饮食;积极利用社区资源,参加各种活动,强健体魄;寻求年少时因种种原因未竟的兴趣爱好,陶冶性情;外出旅游,阅读天地万物,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我们终将离去,奔赴共同的归宿。不同的是人生的体验和质量。愿每位老人都能活在当下,在有生之年享受有质量的每一天!
写的很好!

加拿大松鼠 : 2017-04-14#2
老有所依的出发点本来很好,子女经济上帮帮忙,生活上帮帮忙,每天问候一下,也好照应
老人应该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安度晚年,而不是要子女整天陪着
但是很多人把这变成了控制子女经济,影响子女生活,甚至影响子女发展,这就很不好了

凤羽 : 2017-04-14#3
问过被团聚过来照顾孙儿的老年人,喜欢不喜欢加拿大,回答很干脆:不喜欢!

CCOYYOTEE : 2017-04-14#4
我们这一辈是比较幸运的,就如葛优他爸说他的,都赶上了。
大学高考招生我们赶上了,吃住学费免费,毕业包分配进国家单位,下海发财,最后移民。移民后主动融入加拿大社会,又有了在这边谋生的本领,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方式。最放心的是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得到稳定体面的工作,一切不必我们操心。我们要做的就是过好自己的日子。
至于死在哪里,一点儿都不重要了。我认为 live young die fast 就像文中老太一样,就非常好。中国传统的儿孙满堂地围着看着死,反而有压力、有失尊严了。

加拿大松鼠 : 2017-04-14#5
我们这一辈是比较幸运的,就如葛优他爸说他的,都赶上了。
大学高考招生我们赶上了,吃住学费免费,毕业包分配进国家单位,下海发财,最后移民。移民后主动融入加拿大社会,又有了在这边谋生的本领,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方式。最放心的是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得到稳定体面的工作,一切不必我们操心。我们要做的就是过好自己的日子。
至于死在哪里,一点儿都不重要了。我认为 live young die fast 就像文中老太一样,就非常好。中国传统的儿孙满堂地围着看着死,反而有压力、有失尊严了。

很多人是活给别人看的,当然累了

秋意正浓 : 2017-04-15#6
悲哀,没孩子相伴就痛苦。

aywl : 2017-04-15#7
国内的情况更麻烦,除非是离休干部;

问过被团聚过来照顾孙儿的老年人,喜欢不喜欢加拿大,回答很干脆:不喜欢!

木姜子 : 2017-04-15#8
我们这一辈是比较幸运的,就如葛优他爸说他的,都赶上了。
大学高考招生我们赶上了,吃住学费免费,毕业包分配进国家单位,下海发财,最后移民。移民后主动融入加拿大社会,又有了在这边谋生的本领,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方式。最放心的是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得到稳定体面的工作,一切不必我们操心。我们要做的就是过好自己的日子。
至于死在哪里,一点儿都不重要了。我认为 live young die fast 就像文中老太一样,就非常好。中国传统的儿孙满堂地围着看着死,反而有压力、有失尊严了。
豁达

yyddss : 2017-04-15#9
我们这一辈是比较幸运的,就如葛优他爸说他的,都赶上了。
大学高考招生我们赶上了,吃住学费免费,毕业包分配进国家单位,下海发财,最后移民。移民后主动融入加拿大社会,又有了在这边谋生的本领,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方式。最放心的是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得到稳定体面的工作,一切不必我们操心。我们要做的就是过好自己的日子。
至于死在哪里,一点儿都不重要了。我认为 live young die fast 就像文中老太一样,就非常好。中国传统的儿孙满堂地围着看着死,反而有压力、有失尊严了。
我觉得将来的网络生活对老人帮助还是挺大的,比如信息网购网银等等,国内老辈人这方面不如我们,我们老了以后应该比老辈们过得好

cazemodo : 2017-04-15#10
我觉得将来的网络生活对老人帮助还是挺大的,比如信息网购网银等等,国内老辈人这方面不如我们,我们老了以后应该比老辈们过得好

科技時時在進步,等我們老了,誰知道會有什麼誇張的新科技出現,就怕到時候我們也跟不上嘍,哈哈

加拿大松鼠 : 2017-04-15#11
科技時時在進步,等我們老了,誰知道會有什麼誇張的新科技出現,就怕到時候我們也跟不上嘍,哈哈
返老还童的科技

yyddss : 2017-04-15#12
科技時時在進步,等我們老了,誰知道會有什麼誇張的新科技出現,就怕到時候我們也跟不上嘍,哈哈
机器人保姆

printf : 2017-04-15#13
地球人只会在地球上轮回……

悲哀啊!

gossiip : 2017-04-15#14
觉得这也没啥啊。还那么一段抒情。
老人过得很自由,死得干脆,80大寿!我要是这样死,我愿意。
唯一一点遗憾是她子女有点大意了,这下要留一辈子的遗憾。

waren : 2017-04-15#15
觉得这也没啥啊。还那么一段抒情。
老人过得很自由,死得干脆,80大寿!我要是这样死,我愿意。
唯一一点遗憾是她子女有点大意了,这下要留一辈子的遗憾。
未必遗憾,亲情正常的才觉得遗憾;现实中,很多子女在父母没有利用价值时,巴不得父母快死。

frigyda : 2017-04-15#16
未必遗憾,亲情正常的才觉得遗憾;现实中,很多子女在父母没有利用价值时,巴不得父母快死。
这种人毕竟是少数。而且越来越少

Flo_lin : 2017-04-15#17
未必遗憾,亲情正常的才觉得遗憾;现实中,很多子女在父母没有利用价值时,巴不得父母快死。

巴不得父母早死的这种儿女,会不会是父母的责任,没有把自己的儿女教好。很多中国父母,拼命的想控制儿女,俗不知控制的越多,儿女想逃得越远。

CCOYYOTEE : 2017-04-15#18
抄写原文
我们能依靠的,原来一直只有我们自己!
一家人围着,谁都不能帮他疼。

行走天下 : 2017-04-15#19
晚年的生活无论西人还是中国人大都如此。13年去温哥华看望一位82岁忘年交的朋友,她也住在老年公寓,两个儿子都是博士,一个在美国西雅图,一个在温哥华。两个儿子都忙得不可开交,非但照顾不了老人,还时常需要老人家去接送他们的儿女。在温哥华的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而在美国西雅图的就得老人开车两个多小时过海关,帮着照看上小学的孙女或十天或伴月。14年这位忘年交的老友在电话中跟我说,“这些日子心情很不好,她住的公寓楼里,一位也是老年单身的西人老太太,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了。”我想她在感慨人生多舜的同时,这种死亡的境况,对已经83岁的她来说,未必不是一种警示。就死亡本身而言,无论方式如何结果都是一样的,只是这样的死亡,在多日后才被发现,让活着的人感觉到了一种凄凉。

guihuaxiang : 2017-04-15#20
晚年的生活无论西人还是中国人大都如此。13年去温哥华看望一位82岁忘年交的朋友,她也住在老年公寓,两个儿子都是博士,一个在美国西雅图,一个在温哥华。两个儿子都忙得不可开交,非但照顾不了老人,还时常需要老人家去接送他们的儿女。在温哥华的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而在美国西雅图的就得老人开车两个多小时过海关,帮着照看上小学的孙女或十天或伴月。14年这位忘年交的老友在电话中跟我说,“这些日子心情很不好,她住的公寓楼里,一位也是老年单身的西人老太太,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了。”我想她在感慨人生多舜的同时,这种死亡的境况,对已经83岁的她来说,未必不是一种警示。就死亡本身而言,无论方式如何结果都是一样的,只是这样的死亡,在多日后才被发现,让活着的人感觉到了一种凄凉。
这位老人家,是不是要学会拒绝。一方面是为自己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对小朋友负责,这么大年龄了,心有余,力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说她的儿子没什么用,能开得出口让这么高龄的老妈帮忙接送儿女,说明他们还不想长大。

soleil_lee-太阳李 : 2017-04-15#21
晚年的生活无论西人还是中国人大都如此。13年去温哥华看望一位82岁忘年交的朋友,她也住在老年公寓,两个儿子都是博士,一个在美国西雅图,一个在温哥华。两个儿子都忙得不可开交,非但照顾不了老人,还时常需要老人家去接送他们的儿女。在温哥华的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而在美国西雅图的就得老人开车两个多小时过海关,帮着照看上小学的孙女或十天或伴月。14年这位忘年交的老友在电话中跟我说,“这些日子心情很不好,她住的公寓楼里,一位也是老年单身的西人老太太,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了。”我想她在感慨人生多舜的同时,这种死亡的境况,对已经83岁的她来说,未必不是一种警示。就死亡本身而言,无论方式如何结果都是一样的,只是这样的死亡,在多日后才被发现,让活着的人感觉到了一种凄凉。
She pampers too much.

waren : 2017-04-15#22
晚年的生活无论西人还是中国人大都如此。13年去温哥华看望一位82岁忘年交的朋友,她也住在老年公寓,两个儿子都是博士,一个在美国西雅图,一个在温哥华。两个儿子都忙得不可开交,非但照顾不了老人,还时常需要老人家去接送他们的儿女。在温哥华的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而在美国西雅图的就得老人开车两个多小时过海关,帮着照看上小学的孙女或十天或伴月。14年这位忘年交的老友在电话中跟我说,“这些日子心情很不好,她住的公寓楼里,一位也是老年单身的西人老太太,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了。”我想她在感慨人生多舜的同时,这种死亡的境况,对已经83岁的她来说,未必不是一种警示。就死亡本身而言,无论方式如何结果都是一样的,只是这样的死亡,在多日后才被发现,让活着的人感觉到了一种凄凉。
同意。
华人老人如果要和孩子一起过老年生活,是靠着“带两代人(孩子们,孙辈),做儿孙保姆换来的

行走天下 : 2017-04-15#23
这位老人家,是不是要学会拒绝。一方面是为自己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对小朋友负责,这么大年龄了,心有余,力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说她的儿子没什么用,能开得出口让这么高龄的老妈帮忙接送儿女,说明他们还不想长大。
也不完全如此,拒绝很容易,儿子们绝对不会说什么,但首先是老人家愿意做这样的事情,说不定她还盼着能帮着两个儿子做点什么呢?她的身体很好,车也开得很棒,从六十多岁到了加拿大学会了开车,从未出过交通事故,如果她不说年龄,还以为她也就七十来岁呢。几年前老伴儿病逝之后,就一个人还住在原来这一室一厅的老年公寓里,有时候几天都不说不上一句话,这种晚年的孤独,是没有丧偶经历的人难以想象的。这种感受,她跟我说过几次。况且接送孙儿这样的事情,不是每天都有,但也隔三差五。 当时看她还是能够胜任的,但毕竟年岁在哪儿了。中国人有这样的习俗,叫做“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是说这个年龄,死亡这件事是可以突然就到来的,虽然她的身体看着还很好,但如果一有不好,独居的她以及任何人也逃脱不了和她的西人邻居相同境况,感慨的是这一点。

行走天下 : 2017-04-15#24
同意。
华人老人如果要和孩子一起过老年生活,是靠着“带两代人(孩子们,孙辈),做儿孙保姆换来的。
决不能跟孩子们一起住!决不能做他们的保姆!长久地住在一起大家都不舒服。但老人独立了,就会有上面的问题出现,因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guihuaxiang : 2017-04-15#25
也不完全如此,拒绝很容易,儿子们绝对不会说什么,但首先是老人家愿意做这样的事情,说不定她还盼着能帮着两个儿子做点什么呢?她的身体很好,车也开得很棒,从六十多岁到了加拿大学会了开车,从未出过交通事故,如果她不说年龄,还以为她也就七十来岁呢。几年前老伴儿病逝之后,就一个人还住在原来这一室一厅的老年公寓里,有时候几天都不说不上一句话,这种晚年的孤独,是没有丧偶经历的人难以想象的。这种感受,她跟我说过几次。况且接送孙儿这样的事情,不是每天都有,但也隔三差五。 当时看她还是能够胜任的,但毕竟年岁在哪儿了。中国人有这样的习俗,叫做“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是说这个年龄,死亡这件事是可以突然就到来的,虽然她的身体看着还很好,但如果一有不好,独居的她以及任何人也逃脱不了和她的西人邻居相同境况,感慨的是这一点
俺真觉着,儿子们根本就不能开这个口,不论老妈愿意不愿意,还隔三差五
死亡这件事可以突然到来,那开车时,怎么办?小朋友还在车上呢!
不知道老年公寓能不能养宠物?如果可以的话,这也是个排遣寂寞的办法

xl : 2017-04-15#26
我觉得将来的网络生活对老人帮助还是挺大的,比如信息网购网银等等,国内老辈人这方面不如我们,我们老了以后应该比老辈们过得好

老人需要有人陪,主要是因为逐渐在生活上失能,需要照顾,失能一方面是自理能力丧失,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当下新事物的学习和使用,也逐渐无能为力。比如现在国内银行的日常业务,都在推行网络化、自助化。看起来方便很多,但与此相应的个人信息验证,却让老年人望而生畏,上网、手机验证,年轻人易如反掌的事,老人们却困难重重,老人反应慢,动作慢,眼花手抖,一不留神输出密码,有可能一遍又一遍重来。所以新技术对老人的惠及,是有限的。

加拿大松鼠 : 2017-04-15#27
同意。
华人老人如果要和孩子一起过老年生活,是靠着“带两代人(孩子们,孙辈),做儿孙保姆换来的
有些是做皇帝的

yyddss : 2017-04-15#28
老人需要有人陪,主要是因为逐渐在生活上失能,需要照顾,失能一方面是自理能力丧失,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当下新事物的学习和使用,也逐渐无能为力。比如现在国内银行的日常业务,都在推行网络化、自助化。看起来方便很多,但与此相应的个人信息验证,却让老年人望而生畏,上网、手机验证,年轻人易如反掌的事,老人们却困难重重,老人反应慢,动作慢,眼花手抖,一不留神输出密码,有可能一遍又一遍重来。所以新技术对老人的惠及,是有限的。
望而生畏和不熟悉不了解有很大关系,从年轻时候就开始接触是不一样的。看到不少加拿大八十多岁还开车的老人,自主活动范围比国内八十多岁的老人大得多,他们从十六岁开始开车,能一样吗。

xl : 2017-04-15#29
望而生畏和不熟悉不了解有很大关系,从年轻时候就开始接触是不一样的。看到不少加拿大八十多岁还开车的老人,自主活动范围比国内八十多岁的老人大得多,他们从十六岁开始开车,能一样吗。

开车是终身技能,一旦学会终身不忘。我指的是新事物,好比,30岁会开收音机,60岁会调电视,90岁未必还会打电脑。呵呵。

yyddss : 2017-04-16#30
开车是终身技能,一旦学会终身不忘。我指的是新事物,好比,30岁会开收音机,60岁会调电视,90岁未必还会打电脑。呵呵。
我们赶上了互联网时代,会比上一代好,下一代会比我们强。

xl : 2017-04-16#31
我们赶上了互联网时代,会比上一代好,下一代会比我们强。
我们有互联网,信息传递快多了,但愿将来能发展到互联脑,这样,老人的事,大家能帮忙想,帮助做了。

家园小千 : 2017-04-20#32
问过被团聚过来照顾孙儿的老年人,喜欢不喜欢加拿大,回答很干脆:不喜欢!
未必遗憾,亲情正常的才觉得遗憾;现实中,很多子女在父母没有利用价值时,巴不得父母快死。
言过了

家园小千 : 2017-04-20#33
问过被团聚过来照顾孙儿的老年人,喜欢不喜欢加拿大,回答很干脆:不喜欢!
因为很多被团聚过来的父母是来当顾家保姆的,还没有工资,能说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