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评论]开奔驰送外卖: 温哥华中国留学生打工不再为生存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822812/

JIGU : 2017-04-29#1
新闻:《开奔驰送外卖: 温哥华中国留学生打工不再为生存》的相关评论
从下午5点到晚上10点,一天5个小时,一周4天。对于很多在温哥华打工的留学生而言,这是他们必须接受的工作制度。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温哥华打工的华人留学生始终不少。而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选择打工的留学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身穿名牌、开着豪车送餐、端盘子的身影。他们究竟为何打工?新老打工留学生的心态又有何不同?
新留学生:不想再花家长的钱

尽管过去打工常常和“勤工俭学”联系在一起,但对于现在的许多留学生而言,选择打工并非是因为生活所迫。打工的留学生家境高低不齐,甚至不乏“有钱人”。
Joanna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我打工的这家店,光是在温哥华就大概有35个人打工送餐,里边有家境好的,也有家境不好的,有的人的车可能只是我一双鞋的价钱”,她说。
Joanna目前是UBC二年级的学生。从今年3月起,她开始尝试打工。去年冬天她买了一辆奔驰,现在,她每周要花4天的时间开这辆车出去送餐。而她并不是唯一一个开着奔驰送外卖的留学生。
谈及开奔驰送外卖,Joanna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很特殊的事。
“我当时买车的时候,没想到将来我会去送外卖。但这种情况其实也很常见。我这辆车不算豪车,我认识一个SFU的朋友,开兰博基尼在车队兼职,经常开着他的车接人”,Joanna解释,“我现在打工的地方也有好几个人是开奔驰宝马送餐的。我一个同学在UBC学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系),开的也是奔驰,比我这个车还贵,现在也在送餐。”
Joanna的工作旱涝保收,平均每月能赚大概一千加元。现在,她的一些朋友也有了打工送餐的想法。前两天,她的同学Michael Zhang才向她咨询了送餐的事。“他有一辆宝马,但是他是学工程的,每天都很忙,所以肯定没有这么多时间送餐”,Joanna经验老道地说。而就在一周前,Joanna的同学Yi Fang也开始在温哥华送餐。Yi的家境良好,从高中就来到加拿大,现在在UBC读大二。Yi之所以选择送餐,并非为了补贴家用,而是因为她家本身也有涉及送餐服务的产业,Yi希望能够提前了解这一行业的运营模式。Joanna和Yi现在在微信上最常交流的,就是送餐的时候怎样才能接到更多的单。
Joanna觉得,送餐时的自己和平时并不一样:“其实我平时花钱的时候不是很注意,但是我送餐的时候就会想很多,想怎么开才能更快、更省油,有的时候去餐厅取餐,但是找不到停车位,有的时候客服一下子给你四、五个单,忙不过来就可能晚单,这些问题都会遇到”,她对加西周末记者说。
除了送餐这种形式,她的一些朋友也在餐厅打工赚钱。“Leo平时一件衣服就1000多加元,不也在餐厅端盘子”,Joanna说。她所说的Leo,是她的同学LeoYang。上学期,他和他的朋友一直在UBC附近的一家中国餐厅打工。虽然比送餐还累,但据说每个月能挣2000刀左右。
像Joanna这般家境殷实却选择在外打体力工的留学生不在少数。但在旁人看来,他们是幸福的“富二代”,应该过着在社交媒体吐槽账号里会出现的那种奢华而轻松的生活。“打工”二字,似乎应该天经地义地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连在一起说,而不该和这些带名包、开好车的年轻人有任何瓜葛。
然而,对于Joanna来说,“为什么要打工”并不是一个她需要过度思考的问题。Joanna她毫不犹豫地对记者说,打工主要是因为自己觉得平时花钱太多了。
最近几天,Joanna才花了6000加元买了几双鞋,而马上又要到她最好朋友的生日。“上次我过生日她送了我几百刀的礼物,所以她生日我也至少要花几百刀。而且我和男朋友的纪念日也要到了,也要给他买礼物”,她Joanna说。
Joanna觉得,通过打工,她在努力实现生活独立,同时也帮她父母减轻了负担。“虽然我爸妈会经常打钱给我,但我会觉得他们给我的钱是让我用来生活和学习的,如果我想出去玩或者买鞋、买包之类的,我就不想再花他们的钱”,她说。
但显然,比起价值6000元的鞋子们,Joanna每月1000元的收入着实显得有些微薄。“家里给的钱用来学习和生活”的想法,似乎也暂且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过,Joanna说,“我现在赚的钱至少够我每天吃饭”。
老留学生:工资补贴全家人基本生活

Joanna和她的朋友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选择了打工。这些家境良好的留学生们开始打工赚钱,不仅体现了他们自己的生活选择,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过去,加拿大对学生打工的政策制定相当严苛。在那个“富二代”们尚未在温哥华遍地开花的年代,额外工作赚取补贴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只是必要的生存之道,而非实现自我价值的衡量标杆。彼时,获得校外打工的许可相对困难,来加的留学生中,有人选择铤而走险打黑工,也有很多人靠做助研、助教等“校内打工”完成学业。
16年前陈博士来到UBC攻读博士学位时,就赶上了加拿大对于留学生打工管理严格的年代。“当时对留学生的政策和现在是不一样的,现在加拿大同意大学生去校外兼职,但当时是不允许的”,陈博士说。
2001年,陈博士和妻子儿女一同来到温哥华。在他读博期间,作为助理研究员,他每个月的工资大约是2000加元。21世纪初的2000加元远比现在有含金量。由于妻子没有工签,无法外出工作,2000加元就是他们一家每个月全部的收入。“当时一个月2000加元够全家人的基本生活,但也是过得比较节俭的,不可能经常出去吃饭,”陈博士回忆道。
“中国留学生群体是8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当时的留学生大部分都是公派出国,国家或者单位资助你出国学习。直到90年代后期才渐渐有了自费留学的人。我是自费留学,当时家庭条件是很一般的”,陈博士说。
在UBC,陈博士学习和生活了7年的时间。谈及在UBC边上学边工作的日子,他觉得并不轻松:“当时要选课修学分,还要帮教授干活。当时是没有什么工作几小时的,就是全时的工作,有的时候晚上10点、11点也待在实验室里”。
而当时UBC的中国留学生总数,也仅有3000人左右。在陈博士的印象里,当时的留学生们基本上都是靠奖学金或者助研来维持自己的日常花费。“可能有些留学生会去餐厅打黑工,但是我认识的人里边还没有这种情况”,陈博士说。
但在陈博士毕业之后,来温哥华的留学生逐渐增加,校内、校外打工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加。
据另一名UBC的“老留学生”老张回忆,当初他在UBC学习时,校内工作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留学生间会相互分享工作信息,予人方便。“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一个同学帮助介绍的,在UBC的一个Food Court里做三明治”,老张说,“后来还在图书馆、校报打过工,校内机会挺多的,所以没有到校外打工。”
当今留学生打工困难多

对于现在的留学生打工族来说,尽管大体上少了许多生活的后顾之忧,但因为工作大多接触校园外的社会,就业市场鱼龙混杂,除了辛苦以外,有时也会遇到老板不给工资等老留学生们较少遇到的困难情况。
对于前文提到Joanna来说,送餐并不是她在温哥华打的第一份工,但却是她做的时间最长的一份。最初,Joanna在一家中国餐厅工作。“我第一份兼职是朋友Leo介绍的,当时刚买了包,觉得应该尽快找份工作赚钱,这家餐厅就在学校附近,而且又是和朋友在一块,所以我就去了”,她说。
尽管是和朋友在一家餐厅打工,但是Joanna在这家餐厅的工作却只持续了一个星期。“这家餐厅的老板特别不喜欢女生。第一天实习的时候,本来应该是工作5个小时,但是他就一直不让我走。还有几次老板觉得我做的不好,就是不给我打卡,相当于我那一天就白干了”,Joanna说。
工作了一个星期后,因为老板认为她做得不好,Joanna没有拿到她第一周的工资。Joanna虽然很气愤,但她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维护她的权益。“这家餐厅根本不和留学生签合约,我们的权益没有保障,出了问题也没办法去要工钱”,Joanna说,“而且当初是我朋友介绍我去的,如果我和老板撕破脸的话,他的工作可能也保不住了。”
一周之后,Joanna选择了离开。
“很多中国学生对自己英语不自信,所以就想找中国餐厅打工。但是在这里就是打黑工,客人给的小费也是老板看着给你,很多时候会把小费扣下”,Joanna说。尽管第一次的打工经历不成功,但Joanna并没有就此放弃打工的想法。不过在之后的打工中,她开始注意工作是否合法。而她之所以选择送餐,也是因为这份工作给她提供合约。
Joanna目前对送餐的工作比较满意,但这份工作也非常辛苦。特别是对于一个女生来说,每天开5个小时的车,有时候下班后Joanna已经累得不想动。而且,因为要从晚上5点一直工作到10点,Joanna常常会耽误吃晚餐的时间。
“如果中间有没单的时候,我可以去买点东西吃,但大部分时间客服都会不停地给你订单,所以就要一直开车。我一般都是10点下班之后再去吃饭,但这个时候很多店都已经关门了”,Joanna说。
前段时间,Joanna所在的送餐公司修改了公司的一些规定,其中有一部分,让很多送餐员都觉得很不合理。“比如说,新的规定要求如果送餐员生病了要请假的话,就必须要提供医院的证明。但在这边看病很麻烦,如果只是发烧之类的,大家一般都不会去医院。但是不提供医院证明的话,公司就不算你病假”,Joanna说。
虽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但Joanna这一次不打算离开。“我其实是一个做事情很难持之以恒的人,所以这次我不想半途而废。我最初送餐,周末干一整天只能挣100刀,但是现在有的时候半天就能挣差不多100刀”,Joanna说,“现在想想,如果当时在那家餐厅我再坚持一下的话,说不定也会有所改观。”
另一方面,对于留学生来说,在海外的学习本身就要比外国人付出更多的精力。而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还要打工赚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3月至今,同为留学生的Joanna的朋友Sandy已经工作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她有时候也会迷茫,她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送餐要求一个星期要工作4天,占用了我很多时间。而且我这学期选了5门课,学习其实并不是很轻松。有的时候回家了已经很累了,还要赶明天要交的作业,写到很晚,就会错过第二天早上的课”,Sandy说。
这学期有一门课,Sandy错过了好几次课堂小测。“有的时候想想,如果这学期有一门课没过的话,那我打工赚的钱可能还不够下学期重修的学费”,Sandy边说边自己笑着摇摇头。
学习和打工之间的平衡,是许多留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目前正在UBC读研究生的Luyi Xu也有相似的体验。从上学期开始,她找了一份看孩子的兼职,负责照顾两个小孩。“这学期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发烧,因为我太累了,要打工,还有5门课要修”,Luyi说。
时代变迁打工承载不同意义
“身边的打工族里,有的人是因为没事干,有的人是因为想认识更多的人,我还有一个朋友打工是因为他女朋友喜欢买东西,花钱花很多”,Joanna说,“也有人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太好,所以平时打工赚点钱,但也算不上勤工俭学,我之前在餐厅打工,也在车队做过兼职,现在又在送餐,还没有遇到过有谁如果不打工就交不起学费。”
在谈到当初她选择打工是不是冲动时,Joanna表示,自己并没有后悔过开始打工,因为在打工的过程中,她学会了很多和人沟通的方法,而且将来她希望留在温哥华工作,打工也增加了她的工作经历。但是将来,她不会再因为买了包包,而选择出去打工。“我现在还没想好下学期要不要继续打工,但是我肯定会考虑选课的情况,如果选课比较轻松的话,不会再像这学期一样,到了期中、期末的时候发现自己根本忙不过来。而且我也会考虑我将来的发展,我爸妈前两天跟我说希望我读完研究生再工作,这样的话,我下学期也可能会专心学业”,Joanna说。
对“老留学生”而言,打工往往是为了维持自己在温哥华的日常生活开销。而现在,情况已经有所改变。正如这个越发多元的社会一般,华人子弟打工的理由,也已经变得十分个人化。“半工半读养活全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当今许多留学生打工,是为了像Joanna一样,尽可能地让自己的额外开销甚至奢侈消费变得合理。另外,也有很多人是为了丰富经历、扩大交友圈、积累行业经验,甚至有的仅仅是因为无聊。但无论理由如何,活跃在温哥华街头的留学生打工族群体会一直存在,维持这座城市的正常运转的功劳簿上,也会记录下他们辛勤奔波的身影,无论是骑在二手自行车上,还是坐在奔驰里。
据说UBC读书压力很大,淘汰率也高,如何一边读书一边打工?

绿水青山枉自多 : 2017-04-29#2
出事儿!有没有ICBC商业险是关键。

小歌手琪琪 : 2017-04-30#3
有钱任性

渥太华飘使者 : 2017-04-30#4
没钱就别买奔驰,装的哪门子的逼啊,还是女生

乐土乐土缘得我所 : 2017-04-30#5
不管怎样,打工挣钱还是要鼓励的。体会一下,将来没有父母的资助,自己还是要独立的。

葫芦金刚 : 2017-04-30#6
这不算什么,给我送外卖的前后四个留学生,一辆奥迪Q5,一辆野马GT,一辆宝马X5,还有一辆宝马M4.隔壁PIZZA HUT的外卖小哥每回见到我都羡慕嫉妒恨滴问我,给你送外卖的中国学生不会觉得费车费油吗?这样做划算吗?哈哈哈!看来他还是只活在温饱这个层面没有走出来呢!不能了解中国小土豪的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