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评论]急诊送进国外医院,才发现我们欠中国医生一句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851058/

ysxiao : 2018-05-19#1
新闻:《急诊送进国外医院,才发现我们欠中国医生一句》的相关评论
最近一位姑娘分享了自己在国外就医的经历:
她在美国读书时胆囊结石发作,先是去一家社区私人诊所做了B超,但至少要等2天才能拿到结果,她只能先配点止疼药控制。随着疼痛加重,3天后的晚上,她又去附近的医疗机构看急诊,却被告之至少要等7个小时才会有医生接诊。
5天后,她的B超结果还没拿到,忍不了的她到了另一家诊所花费100美金加急做了B超,结果是需要手术治疗,于是她到医院预约手术,却再一次被告知预约专科医生至少要等4个月,手术费在4万-6万人民币之间,而且医保不能报销。
已经疼到崩溃的姑娘无法再等4个月,决定打飞的回国治疗。4月30日她坐飞机回国,并挂上了一家医院的门诊,5月2日,就被送进手术室,半个小时的手术圆满结束,术后医生又实施了快速康复,6个小时后就可以下床活动。
手术后第3天,姑娘顺利出院。出院结账单费用不到1万元。
“相差太远了!”姑娘感叹道:“医生给做的微创手术,技术不比美国差,医生、护士的诊疗、照顾也很专业周到。”

生活中不止一次的听到有人吐槽国内“看病贵、看病难”,埋怨指责医生冷血、不尽责、只看钱......与此相对应的便是将国外医院奉上神坛——医生水平更高,看病效率更高,治疗环境更好,而且国外全民免费医疗.....
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
国外的月亮真的比国内大而圆吗?
不见得

@alooooooooha:
有次跟朋友喝多了,回酒店的路上遇到警察,警察建议我们去医院。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就答应了,去emergencyroom躺了两小时,啥事都没干,一个月后账单2600美金,一个人哦……
@秋秋不吃茄子:
在澳洲曾经大半夜12点上吐下泻发烧被拖到医院,在医院等到快凌晨四点依然没人理,又默默回去了。
@佚名:
我堂兄上个月骑摩托车出了车祸,他没有保险,在医院里呆了四天。然后这次住院总共消费125991.11美元,约合人民币75万元。

@爷是小白免:
寡人在美国晕倒,送急诊,等1小时,之后3小时自行复苏,账单5000刀。因为单位好,保险很好,最后500刀结案。后续诊疗断断续续持续了3个月,跟医生见了3次,一般要等2个星期。
@可以:
能够预约到已经不错了,至少也有一个已知的时间。五年前我就去医院做了检查,良性肿瘤,然后医生就让我回家等电话,我至今都没能有幸接到医院的电话......回国暑假2个月,今天挂号,明天入院,后天手术,一周内出院,两周内痊愈,快的不是一点点。
@泡了个泡泡_bubble:
真实的故事:有个在美国留学的学姐,白天走在上学路上,突然觉得眼前一黑(低血糖),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叫救护车。

国外看病没你想得那么美好
国内看病也没你说得那么糟糕
诚然中国医院还有许多可以完善的地方
但我们却不该就此忽视所有医护人员的付出
或许,我们都欠他们一句感谢

他们在死亡的荆棘丛里拼尽权力
为病人杀出一条血路
医生是人不是神
他们也无法保证每一次抢救都能成功
当生命在他们面前流逝时
他们的无力感、心痛感,甚至不比病人的亲人们少
只是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擦干眼泪
争取打赢下一场与死神的争夺赛

一名男子心脏骤停,已无脉搏及自主呼吸,然而医生却没有放弃,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抢救,医护人员累计为患者胸外心脏按压约15000次,从死神的手里抢回了患者。

轻描淡写间功德无量,强行涂改生死簿。
这位医生跟腱断裂,本该卧床休息的他绑上支具,单脚站立,做了两场手术。

一定很辛苦吧,可是他没有一句抱怨。
为了尽快给守护台上的患者输血,医生将两袋只有4度的血细胞抱在怀里。嘴里直念叨:“求求你,快点升温,快点升温,救命呢。”

血细胞只有4度,但救人的心却滚烫。
连续9个小时的手术,这个医生的脖子已经受不了,但手中的手术却不能停下,他果断要求旁边的人给他打一针封闭,坚持到手术结束。

拿起手术刀,就不会允许自己倒下。
一天完成了18台手术的他,太累了,直接在地上睡着了。他曾经被查出胃癌,手术后化疗一结束,在化疗反映还没完全消失的情况下,他又重新站在了手术台上。

他还是舍不得在意的岗位,不忍看到病人那一双绝望而又渴望的眼睛。
一名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胃痉挛突然发作。他强忍着剧烈疼痛,坚持完成手术最关键步骤。走下手术台后,医生直接倒在地上吸氧,差点休克。

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就算再疼也要把手术完成,是我应尽的职责。
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医生们在医院大门外的坝子头搭起临时手术台,抢救伤者。忙碌一宿的医护人员,席地而睡,短暂休息,很快又将投入新一轮的救援。

冲在守护群众生命的第一线,是职责更是本能。
晚上突然接到手术的通知,作为父亲的医生给熟睡的女儿留下了这张纸条,随后就直奔医院。

既然选择医生这条路,就注定风雨兼程。
一位医生的朋友圈,她拍下肿胀的“大象脚”自嘲,却感动了整个朋友圈……

他们比你想得,付出的要多。
医学泰斗裘法祖老先生曾说过: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
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医者仁心,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一位医生拿着盒饭站在病房外吃午餐,眼睛一直透过玻璃守着病人。

你斥责他冷血,可曾看到他为病人默默付出了许多许多。
一位年纪很大的老人骨折要手术,老人坐不住,腿也疼,医生便“抱着”老人实施麻醉,并安慰道:“别害怕,有我呢,你放心吧。”怕老人冷,还给他盖上了被子。

别怕,有我在,什么都不用担心
一位孩子被啄伤眼球,很多人以为没治了,但这位眼科医生却认为还存在一线希望,坚持手术。手术顺利完成,而且术后治疗效果比预期好,知道这个消息的医生喜极而泣。

所谓奇迹,不过是有人不肯放弃。
一位护士在看到下雪后,拍下了小视频,和住在重症监护室75岁的奶奶分享。护士不知道这个小举动却让老人放弃了轻声的念头,老人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了一句话:“我要坚强的活下去。”

你那发自内心真诚的关怀,表面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能给别人带来无限光明。
3岁的孩子因为全身麻醉还没完全清新,哭闹不休。旁边的护士将她搂在怀里,轻声安慰,直到孩子安静下来。

医院是冰冷的,但此刻又是如此温暖。
孩子情况危急,但家里连一天药费都筹不够。父亲没办法打算带孩子回老家,就在他们准备登上返程火车时,医院打来电话:“把孩子带回来吧,钱我们来筹。”

他们的内心比谁都柔软善良。
当你盛赞国外医护关系多么和谐前
当你怒斥国内医生技术差,没有人情味前
不妨想想自己是否对他们有过耐心和包容
医生和病人之间
从来不该是对立的

“手术风险很大,我们愿意承担,请您放心给我爸爸做手术,我们用最真诚的心相信您。”一位医生手术前,收到了这样一封来自家属的信。

医学是冰冷的,死亡更是冰冷的,但是我们却可以为这些冰冷赋予人性的温暖。
患者突发躁狂,拔掉引流管冲出病房,很多医生、护士、家属都拦不住,主治医生一到,立刻上前拥抱住他,病人马上就安静了。

患者最信任的本该是医生,多么希望医患关系能够定格在这一刻。
一位病人手术上台前写给家人的字条,看完感觉心里暖暖。

那天所有医生护士的内心,都觉得很暖,很暖。
一位老人因病重在医院住了8年,最终因重症肺炎病故。老人的子女料理完后事,第一时间来到医院向医护人员深深地鞠了三躬,医生们立刻还以鞠躬礼。

医生,谢谢你们所做的一切。
一位患者留下遗嘱,感谢曾经救治过自己的医生,医生看到后,忍不住泪流满面。

医患之间本应没有矛盾,医患是同盟,
共同的敌人应当是疾病,什么时候这种关系变了呢?
对国内医生
人们有误解,有偏见
可对那些忙碌到甚至猝死
为每一个生命与死神搏斗
值得我们说一声
“对不起,谢谢你”
我的姐姐是做试管婴儿的主任医师,每天要看100多个门诊另外还要负责那一大堆试管里的胚胎。每周工作6天,从来也休不了长假,包括春节都要加班。因为试管里的胚胎是负责人制,别人没办法帮你。我去医院找过她一次,早上8:00,挂号排队的人从诊室里一直拍到外面号院,那么多人叽叽喳喳的一起说话,那个噪音真让人受不了。

cncba : 2018-05-19#2
国内医院人山人海,医生的确工作量大,态度好的少,手术多了,开刀如同杀猪,哪里都一样,少去医院

墨雪 : 2018-05-19#3
国内的医生护士除了有些人态度不好,其他都还不错。

家园小千 : 2018-05-19#4
为医务人员点赞,向白衣天使致敬,救死扶伤是特殊的职业,国内缺乏对医生护士应有的尊敬。

xueshan : 2018-05-19#5
为医务人员点赞,向白衣天使致敬,救死扶伤是特殊的职业,国内缺乏对医生护士应有的尊敬。

也因此有些华人把国内的坏习惯带到这里来,对医务人员连最基本的礼貌都没有,o_O 这些华人中有些还是高学历的,但还是冲着医生shouting,并且对护士说自己是高学历的,你们更应该........

家园小千 : 2018-05-19#6
认识很多国内来的,却很少有人会买海外医疗保险,生了病就要抱怨医疗费高,好似买保险就是花冤枉钱似的,理念急需改变。

家园小千 : 2018-05-19#7
也因此有些华人把国内的坏习惯带到这里来,对医务人员连最基本的礼貌都没有,o_O 这些华人中有些还是高学历的,但还是冲着医生shouting,并且对护士说自己是高学历的,你们更应该........
去医院就是求医生护士给治病救命的,很简单。

xueshan : 2018-05-19#8
去医院就是求医生护士给治病救命的,很简单。

但有些高学历的华人自认为自己很聪明,即使他的学历与医学知识根本不搭界,当着医生的面说那些治疗方案是stupid.........

盈婆婆 : 2018-05-19#9
Thanks 中国医生。

飞熊 : 2018-05-19#10
真心要对他们说声谢谢!
医患关系紧张,在国内当医生压力很大的,而且大部人的收入相对他们的付出而言,并不是很高。

木兜脚丫 : 2018-05-19#11
但有些高学历的华人自认为自己很聪明,即使他的学历与医学知识根本不搭界,当着医生的面说那些治疗方案是stupid.........
不黑中国人难受啊,真是见缝插针啊,像那什么似的。

cncba : 2018-05-19#12
医生就是个职业,跟老师一样,没必要搞得那么谢来谢去,是辛苦,但哪个工作不辛苦。在北美的工资已经很高,福利等都超好,在中国也相当不错,有些部门有红包,有些有回扣,至于医患矛盾,那是医疗部门当运动员又当裁判,所以病人走极端。

CCOYYOTEE : 2018-05-19#13
长得丑在哪里都受歧视。
像我,长得帅,call 个 911 ,送进去就手术把石头--连装石头的袋子卸了。
花了多少钱?俗气,我们加拿大人不喜欢谈钱。我抓一把钞票出的们,秀个医疗卡之后谁都没有跟我提钱的事。手术后无聊去一楼大厅闲逛,小卖部有零食不敢买,医院有营养师配餐,免费,不准外食,我就花钱买了一张彩票。手术质量比中国落后多少年不知道,反正伤口愈合很快,第二天摸回家把车开到医院停车场,第三天出院自己开车回家干活。出院1个月之后收到一张发票,好贵呀,100多,说是救护车的费用。4星级宾馆的病房独享,他们也漏了收钱了。

家园小千 : 2018-05-19#14
长得丑在哪里都受歧视。
像我,长得帅,call 个 911 ,送进去就手术把石头--连装石头的袋子卸了。
花了多少钱?俗气,我们加拿大人不喜欢谈钱。我抓一把钞票出的们,秀个医疗卡之后谁都没有跟我提钱的事。手术后无聊去一楼大厅闲逛,小卖部有零食不敢买,医院有营养师配餐,免费,不准外食,我就花钱买了一张彩票。手术质量比中国落后多少年不知道,反正伤口愈合很快,第二天摸回家把车开到医院停车场,第三天出院自己开车回家干活。出院1个月之后收到一张发票,好贵呀,100多,说是救护车的费用。4星级宾馆的病房独享,他们也漏了收钱了。
有些保险可以cover救护车费,低收入老人也不需要付的。

CCOYYOTEE : 2018-05-19#15
有些保险可以cover救护车费,低收入老人也不需要付的。
命苦自雇,偷点税又睡不着,什么额外福利都没有享受过。

乐土乐土缘得我所 : 2018-05-19#16
长得丑在哪里都受歧视。
像我,长得帅,call 个 911 ,送进去就手术把石头--连装石头的袋子卸了。
花了多少钱?俗气,我们加拿大人不喜欢谈钱。我抓一把钞票出的们,秀个医疗卡之后谁都没有跟我提钱的事。手术后无聊去一楼大厅闲逛,小卖部有零食不敢买,医院有营养师配餐,免费,不准外食,我就花钱买了一张彩票。手术质量比中国落后多少年不知道,反正伤口愈合很快,第二天摸回家把车开到医院停车场,第三天出院自己开车回家干活。出院1个月之后收到一张发票,好贵呀,100多,说是救护车的费用。4星级宾馆的病房独享,他们也漏了收钱了。
不知所云,什么石头什么袋?两个鹅卵石和外面的皮袋?

zigzagda : 2018-05-19#17
我觉得中国医生很好,现在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一线城市基本全部超过。医疗水平提高功不可没。

herbertguo : 2018-05-19#18
不知所云,什么石头什么袋?两个鹅卵石和外面的皮袋?

哈哈,这会断子绝孙。
是胆囊,胆结石。国内不少人都摘了,病患多曾湖吃海喝。

cncba : 2018-05-19#19
我觉得中国医生很好,现在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一线城市基本全部超过。医疗水平提高功不可没。
钟南山教授: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远没有达到ZF说的74.8岁,而是大约六十三岁左右。
这一说法可以到公墓看看墓碑就知道了。
ZF这么说是有三个目的
第一、向外界证明运作的合理性;
第二、尽量减少退休人群支付的财政(某人之前算的多少岁之后才能回本),还能有点儿小赚;
第三、为延迟退休找适当的理由

玖儿 : 2018-05-19#20
不黑中国人难受啊,真是见缝插针啊,像那什么似的。
她一直就那样 很多的帖子都是一直黑 什么事都是华人怎么怎么样

乐土乐土缘得我所 : 2018-05-19#21
哈哈,这会断子绝孙。
是胆囊,胆结石。国内不少人都摘了,病患多曾湖吃海喝。
这断子绝孙的手术做的!胡吃海塞会绝后啊!谨记

recluse : 2018-05-19#22
哈哈,这会断子绝孙。
是胆囊,胆结石。国内不少人都摘了,病患多曾湖吃海喝。
有些人怕西方打中国,是不是他们的胆被切除的缘故?

乐土乐土缘得我所 : 2018-05-19#23
有些人怕西方打中国,是不是他们的胆被切除的缘故?
西方就是纸老虎,已经习惯性的被我们吓尿了,吓跪了,彻底慌了,震惊了。

herbertguo : 2018-05-19#24
有些人怕西方打中国,是不是他们的胆被切除的缘故?

君有丰富想像力,有小说家的潜质。
我国内认识两人胆被切除:一人是政府办公室主任,一是某执法机构干部。共同特点是:吃遍市内中高档饭店。

九溪 : 2018-05-19#25
不黑中国人难受啊,真是见缝插针啊,像那什么似的。
哈哈哈她连人家是什么学历都知道。

herbertguo : 2018-05-19#26
不黑中国人难受啊,真是见缝插针啊,像那什么似的。
哈哈哈她连人家是什么学历都知道。
她一直就那样 很多的帖子都是一直黑 什么事都是华人怎么怎么样

诸位仁兄,此事我略闻一二。
雪山同志在陈述一事实而已,该华人系其本人一亲属,涉事医院在加拿大。

批评,不是黑。黑,是毫无凭据的无端指责。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批评指正之,是为了让他更好成长。

在弦子啊 : 2018-05-19#27
我觉得国外医疗也还不错啊,也很快啊,就是医疗费用很贵,还好买了保险。

zigzagda : 2018-05-19#28
钟南山教授: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远没有达到ZF说的74.8岁,而是大约六十三岁左右。
这一说法可以到公墓看看墓碑就知道了。
ZF这么说是有三个目的
第一、向外界证明运作的合理性;
第二、尽量减少退休人群支付的财政(某人之前算的多少岁之后才能回本),还能有点儿小赚;
第三、为延迟退休找适当的理由
你啊,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懂不?就像加拿大吹嘘多好,你自己过来难道没看到?天天看小道消息,自我麻痹。对中国也是,也要自己亲自去看,懂不?

cncba : 2018-05-19#29
你啊,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懂不?就像加拿大吹嘘多好,你自己过来难道没看到?天天看小道消息,自我麻痹。对中国也是,也要自己亲自去看,懂不?
只是引用,存疑。本人加拿大中国都呆过二十几年,每两年回去一次。

Van SHN : 2018-05-19#30
好奇怪你们在加拿大吗?到诊所到急诊到手术,根本就没要付钱啊。这都是全民医保覆盖的,包括留学生也是。

木姜子 : 2018-05-19#31
作为以前国内的医务工作者,搁数年前“涉世尚未深”的时候,看到这类文章,估计还会满含泪水、欣慰一笑,上演一出多年心酸烟消云散的经典桥段。

可惜这些年见得多了,与其说这些是对过往、另一边的感谢,不如说是对现在、这一边的牢骚。有些时候,“感谢”就是这样而已。

没有对医疗行为的理性认识、对医疗结局的正确理解,总是以“我”为绝对中心、不论轻重缓急、不尊重程序(时间和沉没成本),常常以“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的祖国传统医(玄)学作为benchmark,我是没看出来这样的尊重有存在的理性基础。

更多的可能是,在这边向大洋彼面致敬的同胞们,真回流生活数年内就会开始埋怨甚至辱骂(没有制度性约束)国内的医务人员。如果再过几年又回加拿大生活了,受这边法制的震慑不敢逾矩,只能“温情脉脉”地通过向国内致敬来表达自己对这边的不满,如此而已。

canadajy1287 : 2018-05-19#32
国内哪家医院水平高,擅长什么科,信息比较明朗,患者也有的选,不行就靠关系、塞红包也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资源

bigfishfish : 2018-05-19#33
看墓碑这个统计方法不科学。看见的多是没活到岁数的,长寿的还活着的没有墓碑你看不见啊.

cncba : 2018-05-20#34
看墓碑这个统计方法不科学。看见的多是没活到岁数的,长寿的还活着的没有墓碑你看不见啊. ?
长寿一百岁也会死,墓碑是相对比较好的办法,仔细想想

墨雪 : 2018-05-20#35
上星期刚叫过救护车,有健康卡45刀

zigzagda : 2018-05-20#36
只是引用,存疑。本人加拿大中国都呆过二十几年,每两年回去一次。
中国老人整天跳广场舞,说明啥?有钱和有时间!退休后一年出国旅游至少一次,国内游可以一个月一次。加拿大老人行吗?我看这里60岁老人还在工地上搬砖的太多了。。。然后说加拿大医疗水平高?你信?

cncba : 2018-05-20#37
中国老人整天跳广场舞,说明啥?有钱和有时间!退休后一年出国旅游至少一次,国内游可以一个月一次。加拿大老人行吗?我看这里60岁老人还在工地上搬砖的太多了。。。然后说加拿大医疗水平高?你信?
加拿大老人都在美国买房子,做候鸟,这边大部分老人都是有钱的,看老人开的车就知道。你一定要举例说搬砖的,那中国吃不了饭的更多。再怎么样加拿大还算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确比国内高,你一定要说个例,那就没发比。加拿大的医疗是比较慢,全民医疗就这样,你如果真觉得加拿大一钱不值,那也不会来。抱怨的人多半没有融入社会,还沉浸在过去所谓辉煌中。

CCOYYOTEE : 2018-05-20#38
中国老人整天跳广场舞,说明啥?有钱和有时间!退休后一年出国旅游至少一次,国内游可以一个月一次。加拿大老人行吗?我看这里60岁老人还在工地上搬砖的太多了。。。然后说加拿大医疗水平高?你信?
你再看看65+的。加拿大福利完善,儿女独立,应酬少,信保健品的脑残也不多,加拿大老人的钱就是愁没有地方花。一次无聊坐飞机从蒙特利尔到多伦多,飞机上全是老人,安检把我查了个仔细--行为太变态了。包伙食的养老院里,咖啡免费喝,老人们也要摇摇晃晃地去 Tim Hortons 买咖啡。加拿大老人爱动的不多,都喜欢关在家里养癌细胞,步道(pathway,trail)看不到几个人,不像中国老人家里关不住,多大的雾霾也要去广场,步道上踢后跟,咳咯之声此起彼伏。

cokecool : 2018-05-20#39
又是一个秀智商帖。还有几个货没来报道呢

zigzagda : 2018-05-21#40
加拿大老人都在美国买房子,做候鸟,这边大部分老人都是有钱的,看老人开的车就知道。你一定要举例说搬砖的,那中国吃不了饭的更多。再怎么样加拿大还算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确比国内高,你一定要说个例,那就没发比。加拿大的医疗是比较慢,全民医疗就这样,你如果真觉得加拿大一钱不值,那也不会来。抱怨的人多半没有融入社会,还沉浸在过去所谓辉煌中。
我们从来不是因为加拿大好才来的,而是加拿大需要帮助。发挥白求恩精神,懂不?

cncba : 2018-05-21#41
我们从来不是因为加拿大好才来的,而是加拿大需要帮助。发挥白求恩精神,懂不?
很冷的笑话

家园小千 : 2018-05-21#42
我们从来不是因为加拿大好才来的,而是加拿大需要帮助。发挥白求恩精神,懂不?
嗯,懂了,你是来自中国的白求恩,帮助和解救加拿大人民来的。

verasong : 2018-05-21#43
国内的医生确实很辛苦。现在回去看病,收红包的现象已经不多了,我最近几次身边亲友们住院手术都没有送红包,都是热门三甲的热门医生。

一些城市的大医院已经取消挂号窗口,一般提供微信,支付宝,自助机器几种挂号方式,可以随便预约看病时间段,不用一早六点去排队挂号,也不用8点去等,一直等到12点才看上。当然,这种时间段挂号不可能很准确,我挂了九点时间段的,快十点才看上,不过已经方便多了。

昨天看到知乎上聊美国救护车,为什么这么贵,然后有个美国的说,因为人家派三个人,一个司机,两个paramedic,收费收了1000多刀,但是觉得值。然后国内就有人甩了个东方卫视将120的纪录片。国内救护车都是一个司机,一个急救医生(重点)加一个paramedic的配置。急救现场就能抢救,用药。稳定后转送医院。这种配置,美国加拿大都配不了吧?

cncba : 2018-05-21#44
国内的医生确实很辛苦。现在回去看病,收红包的现象已经不多了,我最近几次身边亲友们住院手术都没有送红包,都是热门三甲的热门医生。

一些城市的大医院已经取消挂号窗口,一般提供微信,支付宝,自助机器几种挂号方式,可以随便预约看病时间段,不用一早六点去排队挂号,也不用8点去等,一直等到12点才看上。当然,这种时间段挂号不可能很准确,我挂了九点时间段的,快十点才看上,不过已经方便多了。

昨天看到知乎上聊美国救护车,为什么这么贵,然后有个美国的说,因为人家派三个人,一个司机,两个paramedic,收费收了1000多刀,但是觉得值。然后国内就有人甩了个东方卫视将120的纪录片。国内救护车都是一个司机,一个急救医生(重点)加一个paramedic的配置。急救现场就能抢救,用药。稳定后转送医院。这种配置,美国加拿大都配不了吧?
东方卫视120纪录片是说的上海,北上广深这些城市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当然可以跟发达国家比。加拿大城市繁荣跟他们比就是个村的感觉。但硬件容易上去,软件上去还有很长的时间。比如,救护车一叫,这边车子都靠边停,比如,你就是去郊外的厕所都有厕所纸。总之,国内在进步,加拿大问题不少,但本人更喜欢这边。

CCOYYOTEE : 2018-05-21#45
东方卫视120纪录片是说的上海,北上广深这些城市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当然可以跟发达国家比。加拿大城市繁荣跟他们比就是个村的感觉。但硬件容易上去,软件上去还有很长的时间。比如,救护车一叫,这边车子都靠边停,比如,你就是去郊外的厕所都有厕所纸。总之,国内在进步,加拿大问题不少,但本人更喜欢这边。
国内系统设计得都很不错,但是很容易失灵。一是人口素质,他就不按你的设计来玩,大家都不让120,大家都马路摆摊,步道每段都有垃圾箱,他就不朝里丢,你管不过来;二是人口数量,系统很容易被挤爆崩溃,整个秩序就乱了,人人进入逃生模式,外国人会感到恐惧无助。这个不是打倒共产党就能解决的。

cncba : 2018-05-21#46
国内系统设计得都很不错,但是很容易失灵。一是人口素质,他就不按你的设计来玩,大家都不让120,大家都马路摆摊,步道每段都有垃圾箱,他就不朝里丢,你管不过来;二是人口数量,系统很容易被挤爆崩溃,整个秩序就乱了,人人进入逃生模式,外国人会感到恐惧无助。这个不是打倒共产党就能解决的。
高见

comeback : 2018-05-21#47
不黑中国人难受啊,真是见缝插针啊,像那什么似的。
她一直就那样 很多的帖子都是一直黑 什么事都是华人怎么怎么样
貌似准备争取充当李大师的弟子,在递投名状。。。:D

verasong : 2018-05-21#48
东方卫视120纪录片是说的上海,北上广深这些城市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当然可以跟发达国家比。加拿大城市繁荣跟他们比就是个村的感觉。但硬件容易上去,软件上去还有很长的时间。比如,救护车一叫,这边车子都靠边停,比如,你就是去郊外的厕所都有厕所纸。总之,国内在进步,加拿大问题不少,但本人更喜欢这边。
民众素质肯定没法比。说救护车主要是对比美国和国内的救护车软硬件以及性价比。加拿大救护车本来也不贵,跟美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