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评论]赴美治癌病人自述:我为什么决定不在国内治疗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854517/

加拿大松鼠 : 2018-07-14#1
新闻:《赴美治癌病人自述:我为什么决定不在国内治疗》的相关评论
中国人越来越习惯于全球购买顶级产品或服务,无论是珠宝名表还是房产教育,现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服务需求正在急剧上升。和前几年只有重症病患寻求海外治疗不同的是,一些处于癌症早期或中期的中国患者,也开始选择出国就医,除了求药之外,他们也看重更个性化的整体治疗方案。他们不仅寻求更高的治愈可能,也寻求尊重、隐私以及心理感受等对现代医疗服务的更高要求。
腾讯《棱镜》近日访谈多位赴美治疗癌症的病人及其亲人,以及医院方面、跨境医疗的中介机构、医疗产业专家等,推出《赴美治疗癌症人群调查》系列报道,此为第二篇。第一篇报道请点击《赴美治癌人群调查:一线城市至少两套房产、百万支出打底》
他们携带前半生辛苦赚来的家当远赴重洋,来到一个语言不通的陌生之地,不过是想给自己或至亲续命。
在美国的休斯顿和波士顿这一南一北两个城市,我们见到一群群来到美国求治癌症的中国人。他们大多此前从未有过任何出国经历,在报刊或电视中,他们看到的大洋彼岸模糊不清。但在突如其来的疾病面前,他们慨叹此前所有人生智慧均无用武之地,像撞上一堵墙,移不开,推不动,以为还遥远的人生地平线,在不知不觉中竟已逼到眼前。
无论是曾经身居高位或是家财万贯,他们都不得不重新披上战甲,去打一场从未经历过也难言胜算的战役。在生的可能面前,他们用尽此生所有的经验教训中去快速抉择,也在和病魔相处中,反复咀嚼生命的无常与人性的复杂。
去美国治癌,有时是比对治愈率数据的无奈选择,有时是寻找内心宁静的最后一搏,有时则是找回患者尊严的不甘心。
能够有经济实力去美国看病的人,往往都有些家底,但在夜深人静之际,他们也会掂量和怀疑自己花的钱到底值不值,担心自己是不是真的即便赢得一个小山头,但山的另一边仍是排山倒海的漫漫大军。一旦决定花掉这笔钱,对我的家庭,我的孩子,我的爱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押宝、迷茫、意外、懊悔、无奈、求助,在经历病痛折磨的同时,他们也在经历着金钱观和生死观的重新洗礼。
愿意向我们袒露心扉的患者或患者家属,并非都是中国最富裕的一群人。他们在反复权衡和内心挣扎后,最终决定接受不菲的治疗费用,去美国寻找多一种可能,并获得了家人的支持和陪伴。他们对我们讲述了选择去海外治癌的心路历程,给其他病友或遇到类似艰难抉择的人们一个参照。

当着美国医生的面,我们大哭一场讲述者:孟先生
在外资企业工作三十多年,担任多年高管的孟先生自女儿生病之后,就陷入自责。他总觉得是自己多年来工作繁忙,对女儿生活作息和性格成长关心不够,导致女儿在读书、工作压力大时,未能获得及时疏导排解,种下患癌的种子。自称是小康之家而非富裕群体的孟先生卖了一线城市的一套房,才具备送女儿出国治癌的底气。除了金钱,他还要付出时间。他已经放弃了海外工作的机会,决定守在女儿身边。
我女儿是1991年的,第一次发现肿瘤并切除单侧卵巢的时候,是25岁。一年后,她失去了另一侧的卵巢。
2016年的8月,女儿在体检时,发现卵巢上有肿块。经一家国内排名靠前的妇科医院诊断后,当年11月,女儿接受了单侧卵巢切除。主治医生是医院里的“一把刀”,他说什么,我们都听。之后,做了六次化疗,每次间隔21天,等到2017年的3月,整个化疗期结束后,检查结果显示,化疗效果基本达到,肿瘤缩小,病情得到控制。
但三个月后复查时,发现癌细胞转移到肝、脾脏等地方。我们就对之前那个医院产生了怀疑,转而去国内肿瘤治疗方面更有经验的另一家医院求诊。因为不认识人,只能求助门口的黄牛,花了3000元人民币挂上了专家号。黄牛就在医院的角落里,电话一拿,就可以找到医院内部的人,这个人就可以找到医生。通过这种办法进入医院并获得床位后,我们第一时间换掉了之前我女儿想要求诊的那位医生。因为黄牛的事情,让我们对那位医生也不再信任。
再后来,我们陆续接触到出国就医的信息,在发现办理赴美签证等种种手续需至少一个月后,我们决定病情不能等,先做手术。基于前一家医院的病理推断,依旧按照卵巢癌进行治疗,在最快的时间内,我女儿的另外一侧卵巢也被切除。第一次手术前,曾有女医生提醒我们是否要冻卵,但为了保命,已顾不上许多。
做完第二个化疗的第五天,我们来到美国。按照卵巢癌的治疗方向,我们挑选了美国休斯敦安德森癌症医院的一位妇科医生,并支付了预付款。初诊当天上午9点,医生当场宣布,基于对切片的病理分析,认定,女儿的病属于肉瘤,一种很罕见的癌症。它会在身体里游走,恰好那段期间在卵巢上。这是我们之前从未听过,更不可能想到的。
当着医生的面,我们,夫人、女儿和我,我们一家大哭一场。我女儿性格内向很少表达内心情感,生病之后表现也一直很坚强,还经常劝我的夫人。但我们那天一起哭了,没忍住。很复杂的心情。我女儿那年26岁,两侧卵巢已经全部切除,一想到如果在第二次手术之前就知道的话,……世上真的没有后悔药可以吃。
我们算是小康之家,自赴美治疗后,加生活费现在大约的花费是4万美元一个月,我们来了5个多月,已经花了20-30万美元,几乎把之前一套投资房卖掉的多半收益都放进去了。
但我也很坚定,如果哪天我需要去讨饭的话,我也肯定去。只要有一些希望,就要坚定地在美国治。有些事情,我觉得不需要论证,你说我盲目相信也好。我不怀疑,也没法怀疑,要不然我还能去找谁。
我也发现了,这种病很顽固,会是一条漫长的路。但我会陪着女儿,痛苦的时候,一家人总要在一起。  

曾经,好像没有路可以走了讲述者:杨先生
现年53岁的杨先生,在“知天命”那年遭遇命运的当头棒喝,起初只是泌尿困难,却不料被诊断为癌症晚期,全国最好的医院跑遍,但仍被“宣判”没有新的治疗方案了。这让已经生活无忧的小企业主难以接受。去美国治病耗时三年,从经历11个小时的马拉松式手术,到使用最先进的免疫疗法PD-1,杨先生赴美花费已经超过500万元人民币。杨先生已经不再执着于“根治”癌症,“此生都要与癌相伴了,能控制住就好。”
2015年5月,第一次确诊前列腺癌症的时候,已经是晚期——四期,接受不了。
最开始只是去医院看耳朵,顺便看下小便困难的问题,结果B超发现白点,血液检测也发现问题。刚开始确诊的前两三个月难熬,不能理解。一直都是活奔乱跳的,怎么突然就癌症晚期了。谁能想得通。
我跑遍北上广各大肿瘤专科求诊。做过两个多月的质子重离子放疗、又做过三周一次连续三次的化疗,但复查时,仍复发。我问医生还有什么治疗方案,医生说,不能连续放疗,突然一下子,好像前面就没有路了。
儿子在广州上班,建议我们去海外试一试。2016年7月底,我们落地美国。做完检查后,安德森的主治医生告诉我,除了前列腺之外,肛门附近确诊还有一个肿瘤,肿块大小已经跟原发肿瘤接近。在国内治疗时,无论是PETCT或是核磁共振,所有检查都没有发现这个肿瘤。只有一个医生曾经问过,我是不是有痔疮,便没有深究。
还有一个明显不同,就是美国这里每次问诊,医生会问至少一个小时,很有耐心。记得在国内治疗时,曾经清早5点去排号,等了三个小时,突然就说没号了。后来只能找门口500元一个的黄牛票挂上特诊,问诊时间仍不超过30秒。我还记得,当时医生办公室里两张桌子,先是他的学生接过我的材料,在上面画了两个圈。医生随后看了圈里面的内容,说你继续服药,看服药效果,三个月或六个月再来复查,看是否可以做手术。你想讲这几句话,要几秒钟?10秒钟都不用。如果我追问还有什么治疗方案,他马上就“下一个”。但中国的医生真的难,一天要看80-100个病人,你算算每个人能轮到多久?我还挂的是特诊,也就是30秒钟。
在确诊两个肿瘤后,美国医生也先用化疗,前两次都是加倍剂量化疗,肿瘤一度缩小三分之一,但第三次化疗之后,发现并没有缩小,第四次,指标升高,医生说不能再化疗,没有效果了。而后,主治医师一方面准备换药,另一方面开始找其他泌尿外科医生咨询,是否通过手术治疗。后来,医生告诉我,肿瘤已经侵犯到膀胱、直肠、和肛门,如果手术,将需要在腹部装两个造瘘口排便排尿,余生都要戴着两个袋子过活了。医生也提前讲清楚,如果换药化疗只能让肿瘤缩小,几乎没法根治。而专门做手术的医生则说,如果现在不做,3-5年之后还是要做,现在做还有治愈可能,未来做,可能只能减少痛苦,甚至说不定连做手术的机会都没有了。分析来分析去,医生陪着我解释了两个小时,然后说,给我一个星期考虑。
我第二天就决定,我要手术。选命,还是选方便,不是很清楚吗?因为这个手术需要泌尿、肛肠、美容三组医生团队同时到场,手术时间等了好几个月。等待的时间,是治病以来最难熬的阶段。一来,动了手术后变成什么样,是个未知数。二来,病情已让我极度痛苦,站也不能站,睡也不能睡。你说那是什么感觉?生不如死。那个时候只有一个心思,早点结束算了,就是这种想法。
手术最终等了两个月,定在2017年1月4日。之前的一周,泌尿、肛肠和美容三组医生分别跟我约了时间交流,把手术方案和可能产生的后果提前告知,让我做好思想准备,我也签了字。手术当天,早晨6点去医院,7点推进手术室,后面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我儿子后来告诉我,大概是下午6点出来的,手术进行了大约11个小时,三组团队交替做。术后, 大概在医院里住了6-7天,我终于出院了。没有消炎药或是其他药物,医生只开了止疼片,并嘱咐每隔两个小时,要起来走几分钟,强行锻炼,晚上也是这样。术后观察了两个月之后,医生通知我,可以回国了,但需要在国内继续定期做指标检测,每个月一次,将检测数据通过邮件发回给医生。结果,2017年7月,由于复查结果不好,我们重新回到了安德森医院。
复查发现,切除的前列腺附近淋巴结出现肿瘤,脑部也出现肿瘤。新一轮的疾病在我还没有察觉的时候,再度来袭,而且没有常规药可以用,好像再次走进死胡同。
头部放疗之前,我的老外医生,名字以E开头,我们就叫他E医生。他说,有一种免疫治疗,不是临床试验,是正规在美国上市的药,2017年5月才推广到我这个肿瘤上面来,他们看了我穿刺的指标后,觉得符合使用范围。后来,我才知道这种药是PD-1里面的K药(Keytruda,Pembrolizumab帕姆单抗)。每隔21天打一次,现在打了5次。
PD1是真贵,3万美元一次。之前手术花费的20余万美元,ICU病床一晚上5000美元,我当时住了4天,化疗大约8-10万美元。算一算这三年总共在美国治疗花费,有70万美元,加生活开销大约500-600万人民币。幸亏之前跟人一起开了公司,还能够支撑。
我想说,家人支持很重要。儿子曾经辞职8个月陪我来美。老婆,语言不通,跟无头苍蝇一样,也无怨无悔的跟我来到这里。小孙女2岁了,但因为要治病,全家只能在美国过春节。
我也在想,做出国治病这个选择,要看治疗是不是有希望,毕竟前列腺的治愈率还是挺高的,但的确没想过会这么贵。但如果真的没钱了的话,就治到哪里,算哪里吧。最近一次PD1之后,已经几乎没有癌细胞了。我要求不高,余生估计都是要与癌共存了,控制住就好。E医生已经问了,我们家靠哪里近,以后可以转诊去香港检查或是打针,就不需要每次都来美国这么远了。  

就当我花钱买命好了讲述者:曹阿姨
现年69岁的曹阿姨曾经是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在事业上杀伐决断,在家里也是主事的人。老伴患癌接受治疗后曾一度疼痛难忍,但曹阿姨“命令”老伴:扛!陪着赴美治疗后,快人快语的曹阿姨笑称自己是在花钱买命,“儿子有经济能力就儿子付,没有这个实力的话,我自己也付得起。”陪着老伴看病的曹阿姨仍习惯把老伴的病例拿透明文件夹装着随身携带,医生问起近况来,她比老伴解释得更清楚。她偶尔也想念在北京当合伙人的日子,在远离故土的休斯顿,她能做的,只有陪伴。她偶尔会去院子里和小松鼠说说话,也常期待能听到孙女打来的电话。
2016年1月,老伴阴部发现小瘤子,去医院做了病理,结论是皮肤肌底癌。我还记得专家说的八个字,恶性很小,切尽即可。
术后,老伴开始进行皮肤癌治疗。一年间,做过25次放疗。对身体伤害太大,放疗处红肿溃烂,是我给老伴的下了死命令:扛!。我想癌症治疗的三板斧:手术、放疗加化疗,两样都已经用了,也许扛过去,病就好了。
2017年11月,核磁,PET-CT复查。检查显示,骨转移、淋巴转移,原来阴部手术的地方复发,结肠上也有一个点。医院的人也很疑惑,皮癌怎么会骨转移呢?我坐在医院外面的台阶上发愣,不知怎么办,不知道怎么回家面对老头子。迷茫间给儿子打电话。儿子说回家,别上楼,楼下给我打电话。后来,儿子给我分析了美国治病的优劣。我想,“都70了,听儿子的。”
到美国的第一天,主治王大夫就说,你这个不是皮肤基底癌。我记得特别清楚,他说,发现了腺癌细胞,是结肠癌,皮肤病变只是表现形式。即来之则安之,花钱买命,到国内我去找谁去?我到国内说安德森说了,这不是皮癌,是结肠癌,我得跟他费多少话啊?我还得托人找人,我肯定不会上原来的医院了吧?我可能得去新的更专业的医院。我还得重新跑。我自私点吧,今年都69岁了。我要回去,儿子、儿媳妇该上班都上班,全是我一个人带着他跑医院,我就在这儿了。
美国这里除了贵点,其他都满意。现在治疗加生活,总共花费不到40万美元。儿子说了,他付。如果儿子付不了,其实,我在北京本身还有几套房子。陪老伴看病之前,我自己也是高管,年薪百万,我也付得起。
我现在呢,一是花钱买命,二是花钱买服务,三是花钱买我自己踏实。我说,我没这能力,我就认命。我有这能力,我就挣命,是不是这道理啊?

  等待手术时我曾感觉自己像进了太平间讲述者:艾女士
做外贸生意的艾女士已经抗癌近四年,来美国治病前最大的担心,是吃不上中国菜。对丈夫和姐姐提议乳房全切的建议,她也曾心有不甘,但表示理解,至亲总是为了自己好,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但让她始终难以释怀的是曾经遭遇的主治医生的“冷漠”。
2014年7月18日我生完孩子后,发现乳腺发炎,以为是喂奶发炎,也没看医生。2015年12月发现一个小硬块。但当时也不痛,等了几个月之后才去医院检查。当时,主任医生看了报告说,要住院,我想,是不是我想象的那种恐怖的事情来了。
住院后,做了靶向,确认是乳腺肿瘤。第二天一大早,我姐帮着把我推进手术室,结果很快就出来,确认恶性。中途,我姐姐过来给了我一个拥抱,说你要进行第二台手术。我就知道,我要面临乳房全切了。
我也曾经犹豫过,手术的前一天,护士曾问过一句,如果确诊恶性,你想全切,还是想保乳。我想保乳,但医生对先生说,如果不全切,转移风险大。我先生就说,别想了,全切吧。当时,我已经没有办法思考,就答应了。
在等待第二台手术的漫长过程中,我被一个人扔在医院手术室前的通道里,周围的人都在穿梭,也没有医生护士问候你。这种等待非常痛苦。那里的风冷冷的,像等待判刑一样。我记得第一台手术上午9点就出来了,但是我的第二台手术直到晚上12点才排上,是当天同一个医生的倒数第二台手术。我也很担心手术的质量,但真的没办法,病人太多了。
术后住院的过程中,我的主治医生没有给我换过一次药,都是学生换的。现在想起来最痛苦的经历,就是住在医院里,没人搭理。我多渴望跟医生交流,了解病情,可他总是来去匆匆。后来,我在想,会不会是因为我少给了红包。
再后来,我看到美国丹娜法伯医院有关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试验,我想,要不我去做小白鼠吧。我就想体验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直到上去美国的飞机前,也没有再见到主治医生,还是值班医生帮我把引流瓶拆下来的。就这样,在一个漫天大雪的冬天,我来到美国波士顿,一个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到波士顿的第三天,我见到了美国主治医生,一位40多岁的白人女医生。我很急躁,想着是不是可以立刻治疗。但医生说,找到病根更重要,切片要重新检验。而且医生告诉我,其实我的病情不需要全切,完全可以保乳。我很惊讶,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傻,不仅丧失了做完整女人的权利,而且因为伤口缝合不好,导致我后来右手活动也不方便。
一年之后,左侧也出现异常细胞,医生通过病理检测发现周边出现很多灶点,建议全切。在美手术前,医生和护士会不断地询问,你怎么样,疼吗,冷不冷,如果冷,他会给你加一个毛毯,而且毛毯是从保温箱里刚拿出来的。如果你很紧张,护士会不断安慰你,甚至握住你的手。不管他是从职业出发,还是从内心出发,我作为患者,我就是要这个东西,我很安心。
出院时,我坐轮椅去电梯口,一个护士抱着枕头追过来。她说,你坐车如果系安全带,会勒到伤口,用枕头垫一下。小细节会让你觉得,真的拿你的生命当回事。
到目前为止,医疗费用大约花了100多万人民币吧。我现在每半年要复查一次,折腾不起,就让孩子也搬过来陪我。我跟孩子说,万一我在这里真的出了什么事情,看不到你们,妈妈会很难过。虽然他们语言不通,但都过来了,正在慢慢适应异乡的生活。
真的是因为医疗条件,才想在美国定居,要不然我干嘛折腾这么远,呆在深圳多好。但我怕呀,万一又病了怎么办,又得折腾过来。
(在保护隐私的要求下,文中出现的病例均为化名。具体病症与诊疗亦只代表个别赴美治疗者的个人体会。)
美国真好

CCOYYOTEE : 2018-07-14#2
脑残啊。
我们都是一有头疼脑热都打的奔机场,回国看中医。

宇航员 : 2018-07-14#3
美国医生只看钱,不认人。如果钱多的很。美国医生应该马马虎虎。
如果钱一般化,美国医生看病最物有所值。

每一个医疗服务,美国医生都多收了5-10倍。甚至更高。

水平、技术和设备未必多好。尤其是水平。真不咋的。

加拿大医生那就是狗屎啊,饭桶。基本没有真的合格的。

不要迷信西方的医疗水平和体制。他们自己都认为不咋地。
至于西方“帅哥”,更是扯淡了。一身狐臭,满身是毛、皮肤松弛、粗燥、像死猪肉一样的肤色。尤其是奶头,就像是红头绿豆苍蝇。更别提无比自私了。
蒙别人可以,自己嫁了白人的,味道到底如何啊?恶心不啊?请说实话。
凡是干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不管男女,都是蠢驴!

flashlight : 2018-07-14#4
中国人跑美国看病,美国的乔布斯又该跑哪里看病?

家园小千 : 2018-07-14#5

recluse : 2018-07-14#6
脑残啊。
我们都是一有头疼脑热都打的奔机场,回国看中医。
我一感冒就飞回中国打中药吊针、吃抗生素。

ccttcc : 2018-07-14#7
HC

家园小千 : 2018-07-14#8
我一感冒就飞回中国打中药吊针、吃抗生素。
脑残啊。
我们都是一有头疼脑热都打的奔机场,回国看中医。
大牛和二牛

trwetwetwet : 2018-07-14#9
故事会?

lndwnn : 2018-07-14#10
国内医生的水平和效率比这边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这边医疗效率那个低下就别提了。今年给我约个核磁,居然要等半年!还是医生觉得挺严重的情况下。

要见一个专科医生,打电话通知也排在半年以后,这还是见了几次家庭医生之后才给我约的。

至于见到专科以后再做各种检查的时间..........现在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知道结果。

奔腾的小溪流 : 2018-07-14#11
这边看是什么检查,做过两次B超,都是当周就做了。医生水平一般,而且好像都比较淡定,除了情绪低落有外其他都没当一回事。日本及台湾的医疗如何?听说有钱人也去这两个地方治疗?

家园小千 : 2018-07-14#12
这边看是什么检查,做过两次B超,都是当周就做了。医生水平一般,而且好像都比较淡定,除了情绪低落有外其他都没当一回事。日本及台湾的医疗如何?听说有钱人也去这两个地方治疗?
如果有机会去体会一下日本的医疗吧,国内有钱人在日本医治的很多,设备技术医疗资源都好过加拿大。

cokecool : 2018-07-14#13
我就奇课怪了,我没家庭医生,他们赶着找我。我越不想去医院,他们越打电话,追着我去检查,去年1月就把我今年十月的检查单开出来了,说实话,我肯定不会去的,有没病,自己清楚。

家园小千 : 2018-07-14#14
以我自己的体会,日本的医疗是介于中国和加拿大之间,取各自的长处,当然也有他的短处。
日本没有免费医疗,所以需要个人支付医疗保险,在公司工作和自雇以及没有工作的不一样,像我以前全家一年需要支付国民健康保险料3-4千加元,以维持一张有效的国民健康医疗卡,如果是低收入或无收入的,会减免到甚至0,然后看病需要个人支付30%,所以医疗负担比较重,有很多人需要购买额外的商业医保来减轻自己的负担,比如有些额外的医保就有一查处癌症就支付100万日币(1.2万加元),一开刀就支付100万,住院一天补贴5千日元等,所有医保可以从收入中扣除后征税,政府鼓励个人买医保。
个人负担重换来的是就医方便,大街小巷都有私人诊所,日本是和加拿大一样要从小医院看起,小诊所看不了就开介绍信去大医院,小诊所其实是专科医院,如小儿科、消化科、皮肤科,不像加拿大的家庭医生要看百病,结果会产生不少误诊和拖延。
如果你认为小医院水平不行,也可以直接去大医院,需要支付30加元的手续费,目的是防止大家大病小病都去大医院,而不是加拿大这种漫长的等待。
和中国比生大病的负担会小很多,有医保的话单月医疗费超过8万日元(4000多人民币),就封顶在8万,低收入更是有优惠,而且有国家指定的某些疾病是免费的,比如肺结核。
医疗仪器是很先进的,其实中国的很多医院都在用东芝日立的医疗器具,奥林帕斯和富士胶卷是内视镜的最大公司。
再说说费用,有一年我丈母娘来探亲,有一天低血糖倒地,我们还以为是中风,症状很接近,她没有医保,也叫了救护车,10分钟不到就来了,3个急救人员一边给她应急治疗一边联系就近医院,送去医院后查出是低血糖,立即点滴,完后接送回家,算费用时救护车日本是免费的,急诊一共是6000日元,才和300多人民币,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要在加拿大至少1000加币吧。
现在日本各大医院都有接待中国病人,有位朋友在国内癌症晚期,托我查询日本的医院,结果打电话去最大的国立有明癌症中心,他们居然设有外事办,聘用中国人为国内来的自费病人提供医疗和日常生活的翻译指导服务。

wxirene : 2018-07-14#15
实在什么好吐槽的,收费差得不要太多太多太多太多太多太多太多,又想便宜又想服务好,可能吗?

realguy : 2018-07-14#16
看到这么多可怜的患者为了生存,不惜花费重金,不远万里到国外治病,还鲜有满意的治疗效果,能换来几年的生存率,就很满足了,真悲哀啊。
期盼互联网大健康诊疗加速发展,只需将患者各种检查报告放在网上,全世界的医学专家们都能通过网络,实行共同诊断,会诊,集全世界专业医生资源,结合先进诊疗技术,提出治疗意见,其诊断准确率,效率必将大大提高,让患者的万里出行,由网络代替,省时,省钱。
随着5G的推进,使网上实时检查,数据实时上传成为可能。听闻国内已经开始这项业务的开发,期待这一天快点到来。

千客万来 : 2018-07-14#17
以我自己的体会,日本的医疗是介于中国和加拿大之间,取各自的长处,当然也有他的短处。
日本没有免费医疗,所以需要个人支付医疗保险,在公司工作和自雇以及没有工作的不一样,像我以前全家一年需要支付国民健康保险料3-4千加元,以维持一张有效的国民健康医疗卡,如果是低收入或无收入的,会减免到甚至0,然后看病需要个人支付30%,所以医疗负担比较重,有很多人需要购买额外的商业医保来减轻自己的负担,比如有些额外的医保就有一查处癌症就支付100万日币(1.2万加元),一开刀就支付100万,住院一天补贴5千日元等,所有医保可以从收入中扣除后征税,政府鼓励个人买医保。
个人负担重换来的是就医方便,大街小巷都有私人诊所,日本是和加拿大一样要从小医院看起,小诊所看不了就开介绍信去大医院,小诊所其实是专科医院,如小儿科、消化科、皮肤科,不像加拿大的家庭医生要看百病,结果会产生误诊。
如果你认为小医院水平不行,也可以直接去大医院,需要支付30加元的手续费,目的是防止大家大病小病都去大医院,而不是加拿大这种漫长的等待。
和中国比生大病的负担会小很多,有医保的话单月医疗费超过8万日元(4000多人民币),就封顶在8万,低收入更是有优惠,而且有国家指定的某些疾病是免费的,比如肺结核。
医疗仪器是很先进的,其实中国的很多医院都在用东芝日立的医疗器具,奥林帕斯和富士胶卷是内视镜的最大公司。
再说说费用,有一年我丈母娘来探亲,有一天低血糖倒地,我们还以为是中风,症状很接近,她没有医保,也叫了救护车,10分钟不到就来了,3个急救人员一边给她应急治疗一边联系就近医院,送去医院后查出是低血糖,立即点滴,完后接送回家,算费用时救护车日本是免费的,急诊一共是6000日元,才和300多人民币,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要在加拿大至少1000加币吧。
现在日本各大医院都有接待中国病人,有位朋友在国内癌症晚期,托我查询日本的医院,结果打电话去最大的国立有名癌症中心,他们居然设有外事办,聘用中国人为国内来的自费病人提供医疗和日常生活的翻译指导服务。
这是千哥最好的一个帖子

家园小千 : 2018-07-14#18
这是千哥最好的一个帖子
没啥好的,只是罗列一下事实。
如果已经查出病症,需要治疗,那么加拿大最好,免费医疗外加靠近美国,药品是好的。需要快速查出病因,那么去中国,最好动用一下人际关系,及时诊断。如果查出大病钱又不缺的,去日本治疗也是一个选择。

加拿大松鼠 : 2018-07-15#19
没啥好的,只是罗列一下事实。
如果已经查出病症,需要治疗,那么加拿大最好,免费医疗外加靠近美国,药品是好的。需要快速查出病因,那么去中国,最好动用一下人际关系,及时诊断。如果查出大病钱又不缺的,去日本治疗也是一个选择。
人生最终都有那么一天的
所以加拿大最好

UrMysuperhero : 2018-07-15#20
中国死于治疗,美国死于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