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武力镇压的忧虑,在每个人的心头。
一天一天逼近。
而民间,大陆人对抗议的香港怒目相视,同声挞伐。
抗议者用暴力手段升高冲突可能是致命的策略错误,要付出沉重代价。
但是二零一九走向香港街头的年轻人并不天真,他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怎样一堵铜墙铁壁,而自己是一枚多么细小的鸡蛋。这些二十岁的人知道,当清算的时刻到来,他的「身家性命」,可能全毁。
香港人到底要什么呢?
在「五大诉求」的深处,其实是一个价值坐标:社会制度的公平,资源分配的正义,法治精神的贯彻,政府治理的透明,人民参政的充分。
没有人民参政的充分,就不会有政府治理的透明;没有政府治理的透明,就不会有资源分配的正义,就不会有法治精神的贯彻,就不会有社会制度的公平。
这样的价值,难道不是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成都人,长沙人,昆明人,杭州人,西安人,沈阳人,都想追求的吗?
包含在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的,不就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白纸黑字吗?这样的价值,难道大陆人民自己不要吗?
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对合理制度的追求,对人民参政的要求,是普遍性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却只有香港人站了出来。
今天香港人扯破了喉咙呐喊,很多人是抱着牺牲的决心在呐喊的。你可以说,他们在替那广大的,无法出声的人,呐喊出来。换一个角度看,大陆人完全可以对今天的香港人轻声说一句:「谢谢你,请保重,愿青山常在」……
如果大陆人民不去了解香港的筚路褴褛艰辛历史,不去认识香港人本有的浓厚原乡情义,不去认真思考一向以「和理非」闻名全球的香港人为什么被逼向了街头,不去真诚地理解香港人对于现代价值的坚持在乎,不去谦虚地反省自己为什么不被热爱不被拥抱,而硬要把香港人定为「港独」,把香港的求学青年当作国家的敌人,把自己的同胞打成外国势力的走狗,硬要把属于中国最璀璨的一粒东方之珠踩碎踩烂,那恐怕是二十一世纪崛起的中国最不幸的粗暴和愚昧了。
这,哪里是全世界对中国怀抱善良愿望的人,愿意见到的呢?
如果把香港当敌人对付,用武力处理,那恐怕不是香港背叛了他的「祖国」,而是他的「祖国」背叛了香港。
大国之为大国,绝对不在于导弹,金钱和权力,不在于一个党的铁腕统治,而在于大国人民胸怀之阔,眼光之远,气度之大,包容之广。
花园的地上有一颗鸡蛋。
我们是怎么对待一颗鸡蛋的呢?
我们弯下腰,轻轻拾起,捧在手心,万万不能摔破的。
台湾作家龙应台近日在社交媒体上谈论香港乱局。 一向凹慈悲人设的她,这一次同情起了“香港街头的年轻人”。
在这篇长文中,龙应台将大陆比作“铜墙铁壁”,将香港反对派比作“细小的鸡蛋”,意在建构起后者“以卵击石”的悲壮。她更“善解人意”地为“香港街头的年轻人”开脱,认为他们无非是想争取“法治精神的贯彻”云云,并煞有介事地表示,如果将其当做敌人看待,那么则是“祖国背叛了香港”。
读过龙应台书的人应该都看得出,文章秉持了她一贯的文风,情感满满、文笔细腻,但抛开文字冷眼观之,便会发现文章漏洞百出。就拿上述的这些论调来说——
第一,生拉硬扯、以偏概全。
对于香港乱局,可以解读的角度是很多,但不能无视一个基本事实——当前在香港发生的所谓和平示威早已演变为极端暴力乃至恐怖主义行为。近3个月来,少数暴徒肆无忌惮地进行犯罪,暴力袭警、打砸店铺、瘫痪机场、破坏地铁、殴打禁锢无辜市民、满街投掷燃烧弹,种种行为令人发指。这些暴力行径就摆在那里,由此导致的混乱和伤害就摆在那里,不会因为一些人的视而不见信口雌黄就凭空消失。
反观龙应台的文章,通篇对此只字不提,只渲染这帮人在大陆面前是一颗“鸡蛋”。的确,这帮暴徒幻想搞乱香港、分裂中国,无异于以卵击石、蚍蜉撼树。但就其行为对社会的伤害而言,这些散发着暴力恶臭的“鸡蛋”分明是香港的“毒蛋”“炸弹”。龙应台的选择性失明,反倒暴露了自己的虚伪。
第二,自带滤镜、美化暴力。
正如劫匪还得套个头套,不会有暴徒承认自己是暴徒。看看香港街头,这些人戴着“革命先锋”的口罩扮勇士,到处破坏。对于此类暴力恐怖分子常见的伎俩,龙应台似乎毫无分辨能力,反而打起她最为擅长的悲情牌,为一群暴徒洗地。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真的追求“法治精神的贯彻”,这些人为什么袭警砍人纵火、瘫痪机场地铁?为什么要给龙应台的老乡——一位台媒女记者泼汽油?自由民主不是犯罪行为的橡皮擦。
施暴者美化暴力也就罢了,作为一个文化名人也跟着附和,这不是蠢就是坏。按照龙应台的逻辑,是不是一群人只要高喊着“追求民主”“捍卫法治”一类口号护体,再戴上口罩头套,跑到台北街头打砸抢烧,她就会为其鼓与呼,大赞“美丽风景线”呢?
我们不否认香港社会自有其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方式千万条,肯定没有打砸抢烧这一条。而向来多情的龙应台显然不在意这些。
犹记多年前,网络上流行一句她的名言——“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而在3年前的一次港大演讲中,她问台下听众,人生最早的启蒙歌曲是什么?一位中年听众操着广普答道:是大学师兄们教的《我的祖国》。当全场开始合唱“一条大河波浪宽”,留下她一脸错愕……透过种种表现,可见这位文化人的政治素养之差、家国情怀之弱。
没有大国崛起,何谈小民尊严?“家国向来一体,有国才能有家”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不管有心还是无意,她的不少说辞都在制造着一种疏离:疏离小家与大国,疏离个人与集体。她总能抓住大事变中的小片段,然后大谈这个国家、这个政府的“罪恶”,悲叹当事人欲求“小确幸”而不得。可既然要谈历史、谈政治,就要站得高、看得远,起码要看清全貌。李敖曾批判她的作品“只看现象,不见原因,只访小人物,不掌握高层动态。”如今看来,依然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