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缴费10万才能治疗,且拒绝支付宝转账?湖州女孩于中山医院急诊科去世...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889793/

soleil_lee-太阳李 : 2019-12-28#1
按: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是我朋友,1996年出生,2019年离去。她本应有最绚烂的人生,有大把的时间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她的人生里应该有可爱的孩子,体贴的伴侣,知心的朋友。但是这些她都已经无法拥有了。

俗话说一岁死到九十九,我们应该坦然面对生命的逝去:但是原本有着生存的希望却被消耗殆尽,这样的结果我们无法释怀。



我的朋友在感受到心脏出现不适之后及时去我们当地医院进行就诊,并由所在的浙江省湖州市120救护车在2019年12月6日凌晨00:53分送到上海市中山医院急诊室;在经历没有医生和护士的接诊后,我们用急救车上的担架把病人抬到急诊科大厅等候护士和值班医生的接诊并且第一时间去窗口挂号,却被告知不让挂号,给出的理由是要有预约医生,要等医生下来了才可以挂号。敢问我国的急诊就诊方式什么时候和门诊一样是需要预约了?到底何谓“急诊?”

在等了15分钟左右,偌大的一个闻名全国的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内总算有医生接诊,而我的朋友在这等待医生期间用的还是急救车上面的担架,医生看了之前在当地医院拍的CT,然后在我朋友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询问了她本人的身体状况,也了解到因为在2007年3月曾在该院成功做过一台心脏降主动脉夹层缩窄手术,所以家属以及病人十分相信中山医院的医疗水平,才选择不送往杭州医院而赶到中山医院进行治疗,并在家属催促下医生同意家属可以去挂号。

但是在办理挂号手续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求预付人民币十万元的急救款,并告知送病人到上海就医的亲戚付款方式必须是刷银行卡或者现金支付,但是在情急之下身上没有带银行卡和足够的现金,所以立马联系在杭州出差知道孩子病情后正在赶来上海路上的父亲,病人父亲让亲戚跟工作人员沟通,说可以用支付宝支付该笔急救费用,却被告知不能使用支付宝付款。



在对于医院的规章制度表示理解的情况下,病人亲戚请求并和院内的医护人员沟通,表示希望可以通过支付宝把急救预付款转给医护人员,为的是在医院有经济保障的情况下让病人先得到救治。却不想遭到拒绝,而值班医生也是“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表示不交钱就无法开始用药并让家属签字一份内容关于 ‘没有及时治疗耽搁病情与医院无关的同意书’。而病人也在如此“严谨”的规章制度下病情开始持续恶化。
敢问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的医院里,连全国各地医院急诊界达成共识“急诊绿色通道制度”都没有吗?
在家属的哀求之下,医生勉强同意让病人在进入抢救室,进入抢救室以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有交钱的原因,医生只给病人进行了最简单的吸氧、心电图和输液,而家属在窗口买输液所需要的药物是还受到了医护人员“没有钱还敢送进来”类似于这样的冷嘲热讽。在进行长达40分钟输液中,没有一位医生来安排病人的后续治疗,病人所得到的只有无人过问和漫长的等待,还有逐渐加重的病情。

敢问是不是因为所处在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里工作,见惯了太多生离死别,也见惯了太多人民群众的困窘,所以连人类最基本的共情都已经没有了?所以连「希波克拉底誓言」、「医学日内瓦宣言」、「南丁格尔誓言」都忘的一干二净了?所以连中国*"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政策也抛在脑后了?
凌晨02:18分,病人的父亲急急忙忙带着银行卡终于赶到了医院,到医院后要求立马缴费,却得到护士一句:值班医生不在,要等值班医生确认后才可以缴费。
直至凌晨02:38分,苦苦等待救治的病人才被安排去做CT检查,
在做CT检查的时候家属被告知病人手指无法正常握拳,找不到血管,无法打针做不了CT。就这样,这个病情已经逐渐严重的姑娘被反反复复来回折腾了两次CT。而结果就是我的朋友已经错过了黄金抢救期。在整整耽搁了两小时49分钟后,我的朋友于2019年12月6日离开了这个她曾经以为充满爱与善意的世界。她永远停留在23岁这个充满希望的年纪,再也不会老去。

(死者父亲写的事发过程和时间线 1)
敢问在心脏出现问题以后,黄金抢救期是多少时间,作为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难道不清楚吗?作为一名长期和死神争分夺秒抗战的急救科医生的职业道德就是看着病人的生机在眼前一点一点流逝吗?作为一名立志于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难道不是生命高于一切吗?
在家属怀着亲人离去的悲伤中要求医院封存病人病历的时候,医院的医护人员为了掩盖这一系列的过失又或者是为了逃避责任怕发生医疗纠纷,而在病历上面加盖了绿色通道的印章。
敢问如果真的想避免医疗纠纷,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开启绿色通道呢?!在卫生部2009年发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通知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对危重急诊患者按照“先及时救治,后补交费用”的原则救治,确保急诊救治及时有效。”请问你们真的做到了吗?

(死者父亲写的事发过程和时间线 2)
作为患者和家属,在当今社会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环境下,我们依旧完全信任医生,也完全相信中山医院的医护人员会用他们精湛的技术和优秀的职业操守来拯救亲人的生命,然而作为患者,她得到的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命一点一滴流逝,她的意识从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慢慢的消失。作为家属,他们得到的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结果,就是往后的日子就会在无尽的悔恨中度过,悔恨自己为什么选择了这家如此漠视患者生命的医院!

(死者父亲写的事发过程和时间线 3)
那些在抗击非典战役中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那些在医疗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一辈子的医护人员,那些在把救死扶伤作为终身信仰的医护人员;他们为这个社会为人类作出的贡献不应该被这些毫无职业道德的小部分人抹上污点!
每个人都有家人,都有孩子,在自己孩子犯错的时候,会教育孩子要勇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请问,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自己,在面对过错的时候开始想方设法的掩盖自己所做的过失?

(死者父亲写的事发过程和时间线 4)
今天把这件事情告诉大众,不是希望能得到多少赔偿,也不是为了能让医院来承担我们的损失;这是一条活生生的命!是用多少金钱都换不回来的生命!作为家属,我们只是想要一个公道,哪怕是一句公开的道歉也好!而不是在承受亲人离去的同时得到一个院方不承认自己在这件事情中有任何过错的交代。也希望通过这件事情以后再也不要发生这样的惨剧,这样也算是我朋友为这个社会作出的最后一丝贡献,尽管这贡献是付出了她年轻的生命作为代价的!
再一次的恳求中山医院的领导还原事实真相,还被中山医院急诊科值班医生错过最佳救治时间而去世的年轻姑娘一个公正,还错失生命的逝者在天之灵一个公道,也更为以后有可能被这样漠视生命的医生护士再次延误救治时间而丢掉性命的病人和医院领导做一次深深的警醒!!

(死者父亲写的事发过程和时间线 5)
这是中山医院给家属的告知书,上面写着患者处于意识昏迷状态

这是当时急救室里的患者体征,上面明确显示患者意识处于清醒状态

我的朋友现在还一个人孤零零的躺在中山医院那个冷冰冰的太平间里面,我真的不敢去想她在生命倒数的最后这几个小时到底经历了什么?她眼睁睁看着自己生命流逝的时候心中在想着什么!

dg777 : 2019-12-28#2
可惜
各有各的难处

WorryFree : 2019-12-28#3
忍不住想骂,这TMD什么世道。

yamiyami : 2019-12-28#4
唉 好像中国很多医院的很无情的

marianboo : 2019-12-28#5
现在的医院医患关系畸形,在这个冷漠的环境下,哪还有安全感可言?!

阳光沙滩 : 2019-12-28#6
看得直想哭:cry:

花想容 : 2019-12-28#7
只能一声叹息
00.53 到医院,01:21 生命体征:心率109和血氧饱和度85%以及疼痛指数2(刚出血,意识完全是可以保持清醒的),再参考手术史,肝肾功能好的情况下,只能手术,成功率也未必高。
腹主动脉或者胸主动脉瘤破裂的话,病情恶化非常快,抢救成功机会几乎为零。
国内急诊就诊体制饱受诟病,加拿大也一样。
从入院意识清楚到死亡,一个鲜活的生命几小时内就没了,家属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bbjj : 2019-12-28#8
只能一声叹息
00.53 到医院,01:21 生命体征:心率109和血氧饱和度85%以及疼痛指数2(刚出血,意识完全是可以保持清醒的),再参考手术史,肝肾功能好的情况下,只能手术,成功率也未必高。
腹主动脉或者胸主动脉瘤破裂的话,病情恶化非常快,抢救成功机会几乎为零。
国内急诊就诊体制饱受诟病,加拿大也一样。
从入院意识清楚到死亡,一个鲜活的生命几小时内就没了,家属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是不是医院医生觉得抢救成功率太低所以坚持要先收钱再抢救?因为万一病人抢救不过来家属不愿意付费的几率倒是会很高,这时候知道加国的免费医疗好处了吧

usernames : 2019-12-28#9
总的来说,在医患关系中,病人是弱势群体

花想容 : 2019-12-28#10
是不是医院医生觉得抢救成功率太低所以坚持要先收钱再抢救?因为万一病人抢救不过来家属不愿意付费的几率倒是会很高,这时候知道加国的免费医疗好处了吧
你本末倒置了
医院就诊好像都是先交费吧。除非医院对病人开通绿色通道。这个也是需要向院方申请的。
急诊医生也未必预料病情会发展那么快。
急诊医生不是血管专科医生,是需要专科会诊及有CT 情况下才对症治疗的。这都需要时间。
免费最大的弊病是:等待时间特长长。。在需要紧急就诊情况下,你怎么想?

bbjj : 2019-12-28#11
你本末倒置了
医院就诊好像都是先交费吧。除非医院对病人开通绿色通道。这个也是需要向院方申请的。
急诊医生也未必预料病情会发展那么快。
急诊医生不是血管专科医生,是需要专科会诊及有CT 情况下才对症治疗的。这都需要时间。
免费最大的弊病是:等待时间特长长。。在需要紧急就诊情况下,你怎么想?
我觉得加国的急诊是给真正急诊的人用的,如果是急的话不需要等的,前两年我老公在做B超时发现有生命危险,立马被送到另一个城市较大的医院急诊,当天都没回家,我都不知道,那天还上班。后来情况稳定后还需要做手术,他如约去医院,已躺上了手术床但最后也没做上手术,因为那天有更危急的病人需要马上做手术,我们又等了几天再去,在外面等了很久都没有到,以为又要泡汤了,后来听到手术医生在里面提到我老公的名字,说他有现在有时间可以做这个手术,我心里对这个医生很感激,因为他记得我老公,上次抢救也是他做的,这就是医者父母心,不管在国内还是加国都有好医生的。

花想容 : 2019-12-28#12
我觉得加国的急诊是给真正急诊的人用的,如果是急的话不需要等的,前两年我老公在做B超时发现有生命危险,立马被送到另一个城市较大的医院急诊,当天都没回家,我都不知道,那天还上班。后来情况稳定后还需要做手术,他如约去医院,已躺上了手术床但最后也没做上手术,因为那天有更危急的病人需要马上做手术,我们又等了几天再去,在外面等了很久都没有到,以为又要泡汤了,后来听到手术医生在里面提到我老公的名字,说他有现在有时间可以做这个手术,我心里对这个医生很感激,因为他记得我老公,上次抢救也是他做的,这就是医者父母心,不管在国内还是加国都有好医生的。
是这样的。
估计你老公的手术在急诊手术分类里是属于E3D的。就是说手术需要在3天内做的。
这个不幸的女孩的手术应该是E0的类别。就是立刻要做手术的那种。
我们曾经做过ruptured AAA (E0), 这里这类病人很多。只要病人能坚持挺到进入手术室,一般手术都很成功。
可惜了,这个年轻的生命,如果在加拿大,也许有一线生机。

bbjj : 2019-12-28#13
是这样的。
估计你老公的手术在急诊手术分类里是属于E3D的。就是说手术需要在3天内做的。
这个不幸的女孩的手术应该是E0的类别。就是立刻要做手术的那种。
我们曾经做过ruptured AAA (E0), 这里这类病人很多。只要病人能坚持挺到进入手术室,一般手术都很成功。
可惜了,这个年轻的生命,如果在加拿大,也许有一线生机。
抢救的那次也是E0的,他是在我们这的医院做B超时被送去另一医院急救的,医生是这方面技术最好的医生,我们这没有。

花想容 : 2019-12-28#14
抢救的那次也是E0的,他是在我们这的医院做B超时被送去另一医院急救的,医生是这方面技术最好的医生,我们这没有。
E0是最最priority的手术,是威胁生命的,我不明白你老公还能等几天才手术?除非医生只是想把自己的手术病人做了,或者病情好转不需要E0

bbjj : 2019-12-28#15
E0是最最priority的手术,是威胁生命的,我不明白你老公还能等几天才手术?除非医生只是想把自己的手术病人做了,或者病情好转不需要E0
抢救时是紧急的,抢救后情况稳定再要做的那个不是那么紧急,因为我不想具体说我老公的病情,也许比较难想象,sorry

handypanda : 2019-12-28#16
回忆一事:
80年代末某年,一次陪母亲去医院看病,偶然听一医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有一男子,急症,危在旦夕。
正值此医生当班,二话不说,当即全力投入抢救,因此产生巨额费用。
病人转危为安,进入看护病房,医院通知家属补交费用。

当晚,还无法下床行走的病人,竟在家属协助下,偷偷从医院溜走。
几经辗转,医生终于找到病人,数次上门请求付款,均被拒绝,且终被家属打伤。

最后,医院让医生垫付了一半的抢救费用。那是他一年多的工资收入。
从此以后,他说,他绝不再干傻事......

道德滑坡,信任危机,找谁讲理?一声叹息!

bbjj : 2019-12-28#17
回忆一事:
80年代末某年,一次陪母亲去医院看病,偶然听一医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有一男子,急症,危在旦夕。
正值此医生当班,二话不说,当即全力投入抢救,因此产生巨额费用。
病人转危为安,进入看护病房,医院通知家属补交费用。

当晚,还无法下床行走的病人,竟在家属协助下,偷偷从医院溜走。
几经辗转,医生终于找到病人,数次上门请求付款,均被拒绝,且终被家属打伤。

最后,医院让医生垫付了一半的抢救费用。那是他一年多的工资收入。
从此以后,他说,他绝不再干傻事......

道德滑坡,信任危机,找谁讲理?一声叹息!
这就是我想说的,病人治好了还赖账,死了更是气愤不想付钱了,所以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造成了这种见死不救的局面,只有免费医疗才能解决。

westcape : 2019-12-28#18
医患矛盾在哪个国家都会有,有时候规矩被人搞坏了,真不好说怨谁,举例以前申请中国签证手填张表就完了,可总有人不听填的乱七八糟,终于使馆受够了,后来规定必须上网填等一大系列麻烦事。所以急诊付款的事估计也是医院吃过亏,才发展到现在的状态。这个世界啥时候能不分国家,到哪看病吃药都免费才真是理想的世界。总结出要想没有不愉快就是少打交道,看病会有矛盾,撞车会有矛盾,连去买个冰淇淋也会被员工的低沉戾气传染变得不开心起来,不过整体感觉加拿大医生态度比中国态度好很多。我为了避免碰上庸医不愉快,尽量少和医院打交道,保持生活方式健康,学医加google。

confiture : 2019-12-28#19
这个要看双方的说法,只看一方的说法被带节奏的实在太多了。从展示的中山医院的回复看,他们的态度比较强硬,我觉得应该有其他证据。

reed : 2019-12-28#20
回忆一事:
80年代末某年,一次陪母亲去医院看病,偶然听一医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有一男子,急症,危在旦夕。
正值此医生当班,二话不说,当即全力投入抢救,因此产生巨额费用。
病人转危为安,进入看护病房,医院通知家属补交费用。

当晚,还无法下床行走的病人,竟在家属协助下,偷偷从医院溜走。
几经辗转,医生终于找到病人,数次上门请求付款,均被拒绝,且终被家属打伤。

最后,医院让医生垫付了一半的抢救费用。那是他一年多的工资收入。
从此以后,他说,他绝不再干傻事......

道德滑坡,信任危机,找谁讲理?一声叹息!
“要医生垫付”是个极坏的规定,惩罚了好人,纵容了坏人,并引致极坏的后果,令医生把抢救病人的天职看作是“傻事”。
规范社会的行为,不能指望道德和信任,要靠合理的规则。
如果病人赖帐这事发生在加拿大,肯定不会由医生垫付。

soleil_lee-太阳李 : 2019-12-28#21
回忆一事:
80年代末某年,一次陪母亲去医院看病,偶然听一医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有一男子,急症,危在旦夕。
正值此医生当班,二话不说,当即全力投入抢救,因此产生巨额费用。
病人转危为安,进入看护病房,医院通知家属补交费用。

当晚,还无法下床行走的病人,竟在家属协助下,偷偷从医院溜走。
几经辗转,医生终于找到病人,数次上门请求付款,均被拒绝,且终被家属打伤。

最后,医院让医生垫付了一半的抢救费用。那是他一年多的工资收入。
从此以后,他说,他绝不再干傻事......

道德滑坡,信任危机,找谁讲理?一声叹息!
还是医疗体制的问题,医疗是公共服务,本来就应该社会提供,而不是让病人或者医院或者医生承担

handypanda : 2019-12-28#22
还是医疗体制的问题,医疗是公共服务,本来就应该社会提供,而不是让病人或者医院或者医生承担

好些年前,读克林顿的自传(这种破书,当时只是为了学英语:)),记得克林顿讲当时美国人口中有13%是糖尿病患者,单是这些病人的医疗支出,如果让政府全部负责,就会用光美国全国的医疗预算支出。

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如此,其它国家可想而知。
免费医疗,和共产主义大锅饭一样,看似美好,实则根本不可能实现。

bbjj : 2019-12-28#23
好些年前,读克林顿的自传(这种破书,当时只是为了学英语:)),记得克林顿讲当时美国人口中有13%是糖尿病患者,单是这些病人的医疗支出,如果让政府全部负责,就会用光美国全国的医疗预算支出。

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如此,其它国家可想而知。
免费医疗,和共产主义大锅饭一样,看似美好,实则根本不可能实现。
但还是有不少国家有免费医疗的

handypanda : 2019-12-28#24
但还是有不少国家有免费医疗的

确实。
朝鲜、古巴.....服务水准不值一提。
北欧富国,代价是极高的税收。但对癌症等大病,依然根本无法全保。

sherrt : 2019-12-28#25
那都没有免费的午餐,都是纳税人在买单,而且还给外国人买单,不同的只是体制


soleil_lee-太阳李 : 2019-12-29#26
好些年前,读克林顿的自传(这种破书,当时只是为了学英语:)),记得克林顿讲当时美国人口中有13%是糖尿病患者,单是这些病人的医疗支出,如果让政府全部负责,就会用光美国全国的医疗预算支出。

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如此,其它国家可想而知。
免费医疗,和共产主义大锅饭一样,看似美好,实则根本不可能实现。
美国的医疗费用远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其它国家。不是中国的医疗费用可以比较的。美国在这方面绝对不是一个好的例子。
美国的医疗社保是很差的,但是一定年龄以上的居民还是高覆盖的。也不会存在急诊不救人的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0年倡导的居民个人现金医疗支付比例在15-20%,中国去年医药卫生的消费才达到GDP的5.5%,但是其中个人支付的比例还是有28点几。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自负比例相差甚远。中间先不说被极少数赵家人无偿占有的部分。
医疗和教育都是公共服务的范畴,本来就是政府应该提供的,这样才能最大可能的实现人口和地区间的均衡。跟共产主义实现不实现没一毛钱关系。想不想免费医疗就是政府想不想提供的问题。如果政府财政收入少,预算少,那么提供的医疗条件差一点,昂贵的药物可能发生短缺,这是可能的。但是你要说因为药太贵,没法给每个人都提供所需要的高质医疗,所以政府就可以索性不管了,也不怎么拨钱了,让医院自力更生去,让医生变成销售去,想法设法去挣病人的钱去,那就是本末倒置,属于政府故意拿出来忽悠屁民的。
总之,中国的这种将医药体系和教育体系市场化的恶果现在已经显现,今后还会越来越明显的。

70243abcd : 2019-12-29#27
首先:谁决定从湖州往上海的医院送的?路上两个半小时期间,谁负责联系上海的医院待命接收的?中国有跨省合作的急救渠道吗?
不就近急救是病人家属的错误决定

70243abcd : 2019-12-29#28
其次:都是跨省的治疗了,病人以前也在上海治疗过,不带一张可以用的信用卡就出发,脑子是进水了吗?

70243abcd : 2019-12-29#29
最烦这些微信传播的文章了。一说就是都是别人的锅。哪怕是在加拿大,也要尊重流程的。在急诊室等待二十多小时的情况时常发生。没有完美的制度。

sherrt : 2019-12-30#30
想起去年在一家三甲医院ICU外面的一件事,因为家人在ICU里,所以家人会在外面等消息,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应验了没消息就是好消息这句话,最怕的是听到广播里被点名,xx的家属请。。。。
记得那是刚过了午夜,一家人从ICU的门外急匆匆的进来了,并不是急救车送过了的,一个中年男人走到护士台要求见急诊医生,护士很快就把ICU值班的医生请了出来,病人的家属就开始介绍情况,老父亲身体不太好,但是还是想回东北老家看看,结果一家人舟车劳顿的陪他了心愿,一路老人状况不错。

sherrt : 2019-12-30#31
没想到的是突然老人出现便血状况,就去了当地医院检查,被告知需要马上住院治疗,但他们认为当地的医疗水平没有北京好,就决定立马启程回京,当时老人已处于失血状况。

sherrt : 2019-12-30#32
经过十多个小时,他们从哈尔滨开到了北京,这才在ICU看到他们。话说两头,在这家人来之前,急救车是不停的送病人进来,但因为ICU已经没有床位了,看到不少病人又被急救车带走了。

sherrt : 2019-12-30#33
值班医生听了病人家属的介绍,向家属解释了病人失血,年事已高,状况十分危险,但ICU没有床位,建议他直接送二龙路医院,应该是在这方面非常有经验的而且已经确认有床位。没想到家属开始骂街,说他在这家医院有人 ,云云。最后,保安出面,这家人才离去。整个过程大概又过去了小半个钟头,有这时间,已经可以到二龙路医院了。

sherrt : 2019-12-30#34
这家人走了以后,ICU的等候区又恢复了平静,当然时不时的救护车带来病人。似梦似睡的,一直到了早上六点多种,突然,一个好像熟悉的声音把我彻底弄醒了。那家人又回来了,当然,这次是找到了靠山,因为失血的原因,老人状况不太好,ICU没有床,即使有靠山也只能先在急诊观察室给安排了个临时床位。

sherrt : 2019-12-30#35
可想而知,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失血超过十几个小时,由于家属的选择,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如果出问题,是谁的责任

sofia : 2019-12-30#36
便血失血
哈尔滨的医院还是能治的

cncba : 2019-12-30#37
好些年前,读克林顿的自传(这种破书,当时只是为了学英语:)),记得克林顿讲当时美国人口中有13%是糖尿病患者,单是这些病人的医疗支出,如果让政府全部负责,就会用光美国全国的医疗预算支出。

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如此,其它国家可想而知。
免费医疗,和共产主义大锅饭一样,看似美好,实则根本不可能实现。
糖尿病治疗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集团。千亿元的生意。

yamiyami : 2019-12-30#38
整天鼓吹伟大强盛的国家 这么恶劣的医疗系统 不是让全世界笑话吗?还整天鼓吹传播中华文化 不要再说出来了 强国人命这么不值钱 让海外华人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