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各国抗疫策略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897395/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4#1
《财经》:戴口罩对预防新冠肺炎有没有用?为什么英国和中国结论不同?

陈铮鸣:英国和欧洲的文化是生病了才戴口罩。戴口罩的华人被打或者被歧视,有的是因为他们觉得你生了病还在外面跑,由此引发误解和冲突。但随着疫情的扩张,慢慢也会改变。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现在已经有一些人开始戴口罩。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4#2
飞沫传播通常也就是一两米的距离,最最关键是洗手。以前做过很多研究,禽流感和往年流感的时候,发现戴口罩不洗手也不能阻止病毒传播。有人戴口罩方式不对或者没有及时更换,又或者戴了以后不注意洗手,反而增加了感染风险。

还有一个问题是口罩现在很难买到了,虽然备了口罩,但要关键的时候再用。现在尽量保持社交距离,减少接触。大家都比较警觉,一定程度上还是能起到作用。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4#3
中国是一个全能的政府,老百姓也配合,大家步调一致。这边是公民社会,必须要互动,所以出台政策需要均衡各方面的因素。除非是到了极端的危急状态,那时采取政策水到渠成,但现在还没到时候。
目前政策的对与错,我们可能要两三个月之后才能进行科学评估。政府有政府的道理,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它是不是最合理的,谁也很难讲,要等到疫情过去。不同的防疫模式也是如此,中国是一百米快跑,冲刺过线,但新的卷子又发下来。英国则认为这是一场马拉松,先慢慢跑,不急于冲刺,因为看不到终点,所以现在如果采取某些措施为时过早。我们能做的就是自己保护好自己。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4#4
《财经》:放弃对轻症病人的检测是因为检测能力不足吗?

陈铮鸣:我不认为完全是,这是英国的一个策略。其实在2月英国已经开了十几个检测中心,现在的能力大概一天可以检测一到两万。检测出的数量可以体现疫情严重程度,但都去检测,结果显示阳性也未必去得了医院,因为要视病情而定。如果是轻症就待在家里,因为80%的人都是靠自身免疫力扛过去。一部分人扛不过去才到医院。这看上去是近乎无情的理性冷静,但也有它的道理,因为感染数量大,必须要做一些取舍。在家隔离,英国的条件比中国好一些,因为人口密度比较低,家里通常有几个房间,分为楼上楼下。但不检测就不会了解疫情的真实情况。

《财经》:武汉之前也是轻症在家隔离,但由此导致更多人感染,所以后来建设方舱医院集中收治,武汉的经历对英国没有借鉴意义吗?

陈铮鸣:武汉最大的借鉴意义就是不能挤兑医疗资源,不能让医生感染,这是非常关键的。进方舱医院的患者其实很少接受治疗,大部分不需要治疗就扛过去出院了。但通过设置方舱医院减少了不必要的社区传播。英国需不需要?现在暂时可能还不需要。一是英国的量还没有那么大,二是英国的国情决定可能不需要这么做,它的社区密度低,居住条件也比较好。英国强调在家隔离的话,家人一定要隔离,希望不会产生太多家庭聚集的交叉感染。肯定会有,但严重程度现在还不是很清楚。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4#5
《财经》:英国政府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引入一个行为心理顾问小组,他们依赖的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对民众行为的预估,并由此制定了和其他国家应对程度完全不同的政策。你如何看待这个小组的作用?

陈铮鸣:很多事情有正反两方面,有的时候可能有点教条,但也不能完全忽略。比如意大利封城,看起来是很好的应对举措,但孩子休学了,谁来照看?虽然减少了学校的密切接触,但这些孩子回到家里,有的需要老人带,于是增加了孩子传给老人的风险。如果需要父母照顾,父母是医生怎么办,医疗资源本来就已经很紧张。另一个要考虑的是要封锁多长时间。中国已经到了极限,再下去大家都要“发疯”了。英国和意大利又是另一种情况,一旦结束,全都跑去度假,反而增加人口流动和感染机会。这个问题很让人纠结,但很多问题不是这么简单,有其两面性。

对于民众的耐受度的评估是基于以往研究,在特殊时候,民众的耐受力可能不一样。但要英国封锁两个月是不可能的,两到三个星期可能是极限,但这三个星期什么时候用?等到高峰期的时候,大家心理也有准备,也接受了。现在可能不太能接受,在水到渠成时采取一个有效措施,大家都会配合。这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看上去有些过于理性冷静,但没办法,就像打仗一样,总要有所取舍。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4#6
英国首席医学官还提出,根据模型评估,关闭学校的效果有限,而且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一旦关闭学校,很多身为医护人员家长将不得不被迫回家照顾小孩,而这将给NHS造成更大压力。
另外如果让小孩留在家里,特别和老人在一起的话会更危险。
英国首席医学官称,从过往数据看,新冠病毒在儿童中的感染率不高,大多数儿童的症状非常轻微,学生的感染风险较低,所以不会对声明造成严重影响。
综上,英国政府认为暂时不需要关闭学校,但不排除未来会这么做。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4#7
韩国和日本媒体相继报导台湾的防疫措施后,一篇有关台湾防疫成果的论文登上美国权威期刊,让被排斥在世卫组织之外的台湾受到国际注目。自由亚洲电台采访三位住在新加坡、意大利和美国的台湾人,他们认为,台湾多灾多难、国际孤儿处境,练成坚强性格,是台湾防疫表现突出的原因之一。

出身台湾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王智弘等人主笔的《台湾对新冠肺炎的应变:大数据分析、新科技和主动检疫》论文,3日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AMA)发表。文章强调台湾透过提早辨识危机、每日召开记者会与发布简单明了的卫生讯息,针对不断变化的疫情发送即时、精确与透明的资讯,安定民心。台湾可成为一个社会迅速因应危机及保护国人利益的榜样。

台湾防疫令国际刮目,蔡英文登上韩国媒体。(摘自“周刊朝鲜”)
台湾防疫令国际刮目,蔡英文登上韩国媒体。(摘自“周刊朝鲜”)
王智弘的论文写道,台湾从2003年经历SARS,一直保持警觉,随时准备好因应源于中国的传染病。台湾利用全民健保资料库,整合移民和海关资料库,创造大数据以供分析;在患者看病时,根据旅游史与临床症状发出即时警讯,协助医护人员辨识病例。台湾也善用新科技防疫,透过二维码扫描与线上通报旅游史与身体症状,根据14天内航班起飞地,为旅客的感染风险做分类。

韩国和日本媒体,也都陆续报导台湾的防疫措施,包括口罩禁止输出,民众实名制购买口罩政策,以及不公开确诊者路径,和对从中国入境旅客的管制等,肯定台湾的作为。

台湾截至3月5日,确诊44例,美方曾预估台湾可能成为第2高病例地区的情况,并未出现。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采访嫁到新加坡20年的林太太,怎么看台湾的防疫成效:“台湾很厉害,一开始口罩禁止输出,卫生单位有非常明确的先见之明,我觉得防疫是宁愿做多不愿做少。你再回过头看日本、韩国好像动作太慢了 。台湾一开始非常强烈的措施,其实是保护自己蛮重要的地方。”

林太太提到,新加坡口罩不够,自疫情爆发以来,政府只发放过一次口罩,一户四个口罩,当地也买不到。同一时间,新加坡在各大中文报、英文报宣导不要戴口罩、要勤洗手,生病的人才戴口罩。公家机关和企业已经开始采取两班制,半数在家上班,并推出多项经济协助方案。另外像到银行、图书馆、博物馆、公司和部份餐厅会量测体温并要求访客填写电话以利追踪.

台湾在口罩政策上陆续采取禁止出口、政府征用统一分配、在便利超商代售、实名制购买等作法应变口罩不足。(记者夏小华摄)

新加坡一党独大好办事

新加坡截至2日确诊108例,被媒体形容从“从重灾区”转为“模范生”。林太太说,新加坡的中国访客非常多,刚开始爆发时,许多境外输入病例,幸好新加坡和台湾都经历过SARS,政府很快控制疫情发展,运用大量社群网站让民众可随时掌握疫情。医院也主动通知不重要的看诊取消。

她提到,新加坡一党独大,政府执法力度很高,非常严格,民众配合度高,政府就好办事情。“看到在台湾,有中国学生被要求自行隔离14天,中国学生出来反弹。在新加坡不会看到大量反弹声音被报导,新加坡的媒体很‘干净’,一般人最终相信报纸和政府,不会受嗓音影响。”
林太太说,“新加坡因为小,我们政府很有效率,一般我们也很听政府的话,政府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是觉得台湾在那么多阻力和杂音的当下,政府还要推行这些政策, 还有成效,我是觉得很厉害 。”
林太太提到,自己有个深刻感觉,SARS当年爆发时,她人在中国大陆。她认为,国家有难的时候,媒体应同心协力。报导那些无聊没有营养的新闻会刺激追求曝光度的人讲更无聊、没有营养的事。危机的时候,媒体的自律很重要。

意大利人靠“乐观精神”抗疫

另一名嫁到意大利,住在米兰的台湾人廖小姐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谈到台湾的防疫成果,直说台湾很“坚强”:“台湾很坚强,我希望台湾防疫这块被看到,国际组织都被中国控制。你也不用想去靠别人,就是要靠自己,台湾坚强的本性一直都在。”

意大利确诊病例增加到超过3000人,死亡人数升至107人,5日宣布全国停课抗疫。

对米兰爆发严重疫情,廖小姐说,根据义大利政府的说法,确诊病例多是那一区有很多病例,就对那区做全面检测,所以才显得人数多。米兰有欧洲最大华人社群,一段时间对非法打工中国人采取大赦,作法宽松。

她提到,台湾发生过SARS,所以政府很敏感,意大利人对大型传染病没有什么警戒心跟应对方式。
廖小姐:“几百年前,黑死病、鼠疫,那太遥远,意大利人安身了几十年、几百年就是这样。有人问我,你觉得意大利用什么在防疫?我说用他们用乐观在防疫!天灾人祸跟欧洲其他国家比不多,又物产丰富,人乐观、阳光也多,老祖宗遗产多。”

廖小姐说,台湾人则时不时要应对自中国传播的禽流感、SARS、猪瘟等疫情威胁,产生危机意识。

廖小姐提到,在意大利不可能两、三千人确诊的都收治在医院里,很多阳姓反应、没症状的应该在家被强制隔离却没有落实,她认为台湾的居家隔离措施做得很好:“这边的人那有什么在强制,在外跑、买东西,确诊阳性反应的人,还是会出去,出去就算了,可是他们都不戴口罩!”

是不是意大利文化偏重个人自由主义?她说,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自私”,他们打喷嚏也不捂嘴,不像台湾人,基本上很遵守法律,在意大利,现在不出门的人,多数因为怕死, 不是因为遵从法律。

廖小姐提到,当地人不戴口罩,但还是买不到,口罩都被中国人扫光。如果走在路上戴口罩,意大利人就开始闪躲你了,她有一位朋友也是从台湾嫁到意大利,当年SARS流行时,因为过敏戴口罩,被意大利计程车司机赶下车。

美国人权至上,防疫少强制措施

移居美国西岸的丹尼尔夫妇,接受自由亚洲采访也提到,美国也是宣导生病才戴口罩,不像台湾经历过SARS,这次肺炎一爆发,大家就都很紧张、出门都戴口罩。
丹尼尔太太说,当地已出现多起死亡案例,看到两种极端现象: “有些人是完全就说我们不害怕,这不过好像是另外一种流感罢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很紧张,去囤积很多日常用品、食物。看到这种两极的反应。 但是在口罩方面是跟台湾非常非常不一样,真的没有人戴,而且如果你戴的话,人家可能会侧目看你说,你是怎么了?”

丹尼尔先生说,州政府已强烈建议科技公司员工尽量在家上班。他提到,看到台湾新闻,居家隔离偷跑会被罚钱,美国比较松,目前都还是“建议”,比较不会有“强制性”的措施。

丹尼尔:“我觉得美国当然对人权比较重视。他觉得你的自由人权是不能侵犯,如果他强迫你做,他很有可能侵犯到美国宪法。但我觉得另一点也蛮重要:特朗普对这种东西有点不太在乎。如果上梁不正,下梁就不太能做什么。”

不过丹尼尔说,州政府跟联邦政府预算分开,联邦政府放给州政府去做,州长也是人民选出,他对美国的防疫作为有信心。

丹尼尔对台湾防疫指挥官的表现印象深刻:“我看台湾陈时中的记者会,我觉得陈时中真的很厉害,我觉得他做的很好,他很清楚 ,很有条理,美国现在还是太多政客在做报告,还是以政治为主,不是以疫情为主。”

丹尼尔提到,美国虽然很早就对中国采取断航,但是对于从中国入境的美国公民等并没有完全限制,加上各界现在都在检讨美国最大失误点在于以旅游史为准,有咳嗽、发烧等症状的不一定检测。“如果这个人不诚实没有跟你讲他其实去了香港。有人说很多中国人那时候也不愿意讲,我是不知道,我们是猜测,没有讲或忘记了,或接触谁、不知他去过那里,就没有对他做检测。”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 夏小华 台北报导 责编 许书婷/申铧 网编:瑞哲

AZURR : 2020-03-14#8
《财经》:戴口罩对预防新冠肺炎有没有用?为什么英国和中国结论不同?

陈铮鸣:英国和欧洲的文化是生病了才戴口罩。戴口罩的华人被打或者被歧视,有的是因为他们觉得你生了病还在外面跑,由此引发误解和冲突。但随着疫情的扩张,慢慢也会改变。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现在已经有一些人开始戴口罩。
好帖不嫌长。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4#9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4#10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4#11

bbcs : 2020-03-14#12
英国和日本的拖延让全民感染措施看似合理,其实充满很多不确定性。

1. 医疗资源上限击穿仍然有挤兑风险会死很多人,只是不归类在新冠之下而已。
2. 如果病毒变异(感染人越多越容易变异),洗一遍得到的抗体不管用,难道还要再洗一遍死更多人。
3. 儿童感染不多的说法很危险,大规模爆发难保不会影响整个下一代人。
4. 即使达到目的也会对其他严防死守还没有疫苗的国家造成威胁,也就是拖全世界下水。

简单来说这两岛国因资源有限,采取躺平策略可以理解,但到处吹嘘其合理性就很令人反感。美、中两国都是有足够资源和手段去应对的。优势方不应以本国人命去赌国运,只有劣势方才会兵行险招。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6#13
来源:微信公众号“骚客文艺”

作者:王勤伯

在本文的开头,首先有必要让读者明白,作者的讲述绝非完全可信。

我在意大利住了十多年,又是媒体记者,这次意大利疫情爆发以后,很多媒体都来找我,甚至有人愿意出丰厚的稿费,希望我讲述意大利的抗疫故事。

但我是否就对意大利的疫情拥有足够的了解?就好比你们每一个人,是否又对经历过的中国疫情拥有足够的了解?灾难发生的时候,人们总是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有个大致性的了解,迫不及待想要建立一套简洁明了的理论,但我对这样的“解读消费”感到格外警惕。

新冠病毒能够造成如此巨大的危害,其威力并不完全在于其“毒性”,而在于它强大的伪装。或许这才是大灾难本身的特性。

除了声明我所写的并不完全可信,我还希望大家尽力放松心情——我的心情是放松的。刚从外面遛狗回来。我和两条狗每天上午和晚上分别出门一次。

上午,托斯卡纳3月的阳光无比灿烂,我在公园广场看到大约十来个人,彼此保持着至少十米距离。有两个常年在公园长椅上过夜的流浪汉,见我过来,很远就开始嚷嚷。

两条狗狗开始在枯树叶上拉屎,我对流浪汉说,你们真是百毒不侵,去年冬天到现在,我已经病过好几次了,而你们每天都在这里晒太阳。

“因为你不喝酒。”其中一人回答。

午夜再去公园广场,街上一个人也没有遇到,也没有车。流浪汉没有在长椅上过夜。

突然觉得,夜晚的佛罗伦萨很美。然而我却要写一篇十万火急的文章。

1

意大利的防疫灾难是如何形成的,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意大利的公共医疗体系。

这次四川医疗专家团来意大利,谈到了30年前意大利援建四川急救中心、2008汶川大地震参与救援的往事。在很多人印象里,“意呆利”是个令人发笑的国家,意大利人总有太多浪漫不守规矩的举动。


他们却不了解,尽管拥有不小的贫困地区和数量不少的贫困人口,意大利却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之一,他们的公共医疗水平在全世界也排前列,急救更是意大利的医学强项。

我身体还算健康,来意大利前几年对该国医疗体系接触不太多,却接触到另一个未曾想象的事情:无论去健身房还是参加业余球赛,都需要医学检查证明,根据运动类别还需要不同的证明,例如踢足球需要严格的心脏检查。

这是意大利医学界引以为豪的一项举措,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运动猝死的发生,检查费用都是国家买单。

最近几年,家中添丁,我们终于对意大利的公共卫生和医院有了更多了解。像我们这样的外国人,正常纳税,自动就被归入他们的公共医疗体系,当地卫生部门把医保卡寄到家里。平时找家庭医生看病、做常规检查、买药产生的费用,可以在缴个税时冲抵。

遇到需要入院的情况,例如生小孩,或是前一段女儿生病,全程不需要花1分钱,而且手续、程序格外简单,签字都是护士把表格带到病房里。同时意大利医院还给病人提供可口的伙食,也是免费的。

公立医疗好不好?对于需要帮助的人,当然很好。医疗水平有保证,而且病人没有后顾之忧,不会治病治到一半因为钱不够被赶走。

在大流行病(Pandemic)面前,公立医疗和国民之间的关系却成为一个软肋。太多意大利人无所谓生小病,实在情况不妙,不就是往医院病床上一躺?

根据我的观察,这种心理倾向在疫情爆发后表现最明显。2月下旬隆巴底科多尼奥小镇刚“爆点”,立即出现了几个轻症自愈的患者,他们迫不及待地告诉公众,这病就是“小感冒”。而根据早期统计,轻症和无症占感染人数的80%,难怪意大利著名病毒学家吉斯蒙多也发出乌龙怪论,“就比流感厉害一点点”。

意大利病毒学家吉斯蒙多(Maria Rita Gismondo)曾宣称新冠病毒“就比流感厉害一点点”。

意大利经济严重依赖第三产业,“大号流感”论出来,当即得到很多政客站台,例如极右领导人萨尔维尼,他的党派在北部控制了多个地区。萨尔维尼在2月底几乎只会说一个词:“开!开!开!”——刚刚才拉响警报,立即又庆祝重新开业,米兰城甚至搞了“米兰不会停”主题派对庆祝。

可以说,意大利北部成为重灾区,和这个地区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医疗条件最好有一定关系。重症入院、轻症居家吃药,本身也是意大利公立医疗平时的做法,人们对医疗资源崩溃完全缺乏概念,更不知道新冠重症患者占用床位时间远超过其他一些急性病入院患者,丝毫不顾众多医学人士的大声反对和警告。

2

我是否为意大利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感到担心?我想提供截止到昨天的数据:意大利新冠平均死者年龄超过80岁,目前只有2个50岁以下的死者,其中1个正在治疗癌症,另1个是肥胖症和糖尿病患者。
同时,意大利人看似生性散漫,某些地方的脚踏实地却令人佩服,抗疫不是为了拿奖牌,死亡率相对其他地区更高,在意大利医学界看来,更多是统计方式的差异。

新冠病毒一个特点是容易激发体内其他慢性疾病,目前已知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癫痫等病症。不少急病死者送到医院不久即已去世,意大利也会给死者测试纸,如果是阳性也纳入统计。对死者也严加检查,是因为医护人员在抢救一些肺炎症状不明显的病人时,并不一定采取全套高规格防护,如果死者是阳性,医护人员就需要回查流程并决定是否立即隔离。

根据病毒和流行病学专家们的研究,新冠肺炎1月下旬开始就在意大利流行了。意大利是最早宣布全国紧急状态的欧洲国家,为什么却没有更早查出?试想,如果提前一两周发现隆巴底的爆点,疫情控制效果是否会更好?

这个疑问有司法调查为根据。意大利的公立医疗水平高,和对流程的严厉控制有关系。疑似流程出错造成后果,就会自动引发司法调查。例如2年前佛罗伦萨队长阿斯托里在睡梦中死去,曾为他提供医学检查许可的医生便面临牢狱之灾,因为根据档案记录显示,阿斯托里心电图上有一部分异常,医生却忽略了。

这次意大利疫情最初的两个爆点——科多尼奥镇和沃镇的急救中心都被启动司法调查,结果显示,医生们并没有犯错。

既然老早宣布全国紧急状态,意大利政府其实知道新冠会传过来。但他们没有提高预警和监测标准,坚持应对传染性流行病的TOCC(Travel旅游,Office工作,Contact接触,Community社区)原则,要有接触史或旅行史才测试纸。这样可能就错过了比“1号病人”更早的病例,

“1号病人”得以现身,需要感谢科多尼奥急救中心一位女麻醉急救师的直觉,她当时有了强烈的怀疑,于是坚持追问病人家属,问出病人之前曾和一个中国回来的经理人吃过饭,这才有了测试纸的理由——意大利疫情终于浮出水面。

事实上,这位被当作“0号病人”的经理人是阴性,而且也没有抗体,不是传播者。根据病毒学家们的研究,意大利的病毒是从德国巴伐利亚传过来的。也就是说,巴伐利亚最早发生欧洲人传人的疫情之后,尽管德国人立即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但传播早就开始了。

3

大约一周以前,在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疫情初现的时候,我突然冒出一个感觉:在不远的将来,意大利将逐渐被遗忘。这些国家将抢占新冠疫情的头条。然而约翰逊还是够猛,他的“牧群免疫”理论将是未来几周甚至几个月世界舆论激辩的重点。


2020年3月1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宣布英国进入抗疫第二阶段“延缓”(Delay) 图源:AFP

意大利医学界对英国的做法反应非常激烈,有人直接指出这是一种野蛮行为。

中国网络对意大利防疫的一个批评,是说意大利医院任由老人自生自灭见死不救。这是误解。

意大利每天会公布一个完整的各大区疫情数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计算,意大利的入院率是很高的。同时,意大利防疫有点像意大利足球的防守,险象环生却总是能找到出路。例如用直升机在各大区甚至全国范围内转移重症患者,合理调配现有重症病床存量,最远甚至有患者从北部疫区贝尔加莫运到南部西西里岛的巴勒莫。


现在距离意大利疫情爆发已经过去快1个月时间。在最严重的隆巴底大区,医院仍然在开辟新的重症病床,同时并未因为新冠疫情停止对其他病患的救治。不得不说,意大利人其实做得不错。


那么,抛弃老人的谣言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意大利政府或是下属部门要求医院优先救治年轻人,他们会立即在民愤中被迫辞职。事实并非如此。

这个谣言的根据,是意大利麻醉/急救师协会给成员的一份疫情期间的指导意见,建议可以对病人进行选择,不必严守先到先治的顺序,而是优先考虑急救预期和救活以后病人的存活期。

指导意见并不来自政府机构,也不来自医院,而是专业人士的行业协会;指导意见也不是法令,目的只是在疫情爆发、工作高强度的背景中,保证急救的效率和急救师自身的心理状态。一位急救师就讲述过,一些新手往往情绪容易出现波动,实际上,平时的急救同样会有类似的原则,急救不是无限度使用医疗资源和手段去寻找“奇迹”。

米兰萨科医院是收治新冠病人最多的专业医院之一,这里的负责人加利医生表示,不存在挑选病人的说法,“放弃病人”则纯属医学操作,“例如,一位病人遭遇多种基础性疾病并发,这种情况下你朝任何一个方向去抢救都是错”。

4

最后让我们聊一些让人看到希望的内容。

中国医学界对意大利分享了托珠单抗有助于抑制新冠肺炎的研究成果。意大利医院的临床试验效果非常好,托珠单抗有望立即进入意大利全国新冠医疗方案。

意大利此前就已经试验过的瑞德西韦,对于抗病毒也得到很好的临床反馈。

现在真正缺少的,是一种可以保证多数轻症患者服用以后不转为重症的药物。只有这种药物被找到,人类生活才会恢复常态,新冠正式变成一种流感。

亲爱的读者,请原谅,作者忍不住又对医学不懂装懂了起来……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6#14
404页面
张文宗:“紧急状态”下美国将如何抗疫
环球网 21小时前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进入 " 全球大流行 " 和确诊病例的迅速增加,美国总统特朗普于 13 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与此同时,疫情正对美国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美国政府已经持续升级抗疫和稳经济举措。由于初期的防范不力导致疫情蔓延,美国政府受到舆论质疑,进入紧急状态后,美国疫情会 " 可防可控 " 吗?

当作一场战争来打

自疫情暴发后,美国政府针对特定国家采取了撤侨、旅行限令、敦促国会拨款等一系列举措。不过,因担心恐慌和严密的防疫举措冲击经济及股市从而影响连任,最初特朗普实际上在淡化疫情处理。

从之前的疫情应对情况看,美国政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第一,决策混乱、政策信号矛盾、缺乏透明度,浪费了中国抗疫争取的 " 时间窗口 "; 第二,由于美国卫生部门响应不够有力、检测试剂盒缺乏、口罩和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储备不足等,疫情在社区传播成为现实 ; 第三,新冠疫情与美国暴发的流感相叠加,相关部门的疏漏,更增加了其抗疫面临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从根本上说,新冠病毒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美国又与国际社会存在大规模人员往来,要彻底切断病毒的跨国传播极为困难。面对这一新型病毒,世界各国都没有现成的应对经验,决策者不可能迅速做出万全之策,不到万不得已,也很难在抗疫和保经济上做出抉择。现在看来,随着进入紧急状态的美国政府展开全面动员,各项 " 硬核 " 措施陆续出台,美国或将会扭转被动局面。

白宫和行政当局的抗疫效率会提高。特朗普政府一直有强烈的危机感,不惜通过宣布 " 阿片危机 "" 边境危机 "" 制造业危机 " 等方式强悍施政,为密集颁布行政令等提供合法性。随着疫情蔓延,在美国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的背景下,抗疫就成了当下最大的政治。白宫必须把抗疫作为头等大事,如果抗疫不力,不仅经济难保,沸腾的民怨也会葬送特朗普总统的连任梦。所以,特朗普虽被外界称为 " 最不愿打仗 " 的总统,但如今他已经将抗疫当作一场战争来打。

而如果抗疫有功,并且在其中展现 " 危机总统 " 英明、果断的形象,即便股市大跌、经济受到冲击,特朗普仍有机会连任。因此,下阶段美国政府会继续重视对经济的刺激,关心金融市场的表现,但抗疫会成为优先任务。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也有助于白宫集中配置各种资源进行战略统筹,更有效地应对疫情。

进入争相抗疫状态

国会和各州在抗疫上不会掣肘白宫。当前美国党争激烈,特朗普弹劾案及 2020 年大选更让党争 " 爆燃 "。不过,尽管拜登等民主党总统参选人仍抨击特朗普抗疫不力,佩洛西等民主党高层也不愿在二次减税和基建等立法上为白宫开绿灯,但 " 大疫当前 ",两党除了合作外别无他途。

两党在抗疫和刺激经济上有不同的方案,要照顾各自的选民群体和利益集团,但议员们不敢因党争影响抗疫,否则会被选民惩罚,甚至背上 " 永世骂名 "。特朗普 2 月底请求国会拨款 25 亿美元抗疫,后者则迅速拨款 83 亿美元。此次众议长佩洛西抢在特朗普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前,宣布同白宫达成了一项旨在直接救济美国人的救助计划,内容包括免费检测、给予在家隔离员工最多 14 天的带薪病假、提高失业救济和加强食品计划等,即是两党争相抗疫的例证。

同时,美国各州有很大自主权,华盛顿、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等州此前已根据本州情况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采取了扩大检测范围、开展人员培训、采购医疗物资等举措,有些州已采取了隔离重灾区、派遣国民警卫队协助抗疫等 " 硬核 " 举措,这都有助于控制疫情蔓延。各州建立应对新冠疫情的应急指挥中心后,抗疫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会更强。民主党控制的州政府虽和白宫不是一条心,但在抗疫上不敢有任何松懈,而白宫在提供联邦援助上也不敢掺杂政治私心,区别对待红州和蓝州。

公私联手,特事特办

公私 " 联手 ",将发挥强大的公共卫生能力。美国的公共卫生水平高,在应对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严重传染病上,展现了强大的防疫和治疗能力。在国家和各州进入全面动员的情况下,美国的疾控中心、国立卫生研究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立和私立医院等都会进入 " 战时状态 "。因而,在病毒检测、患者治疗、医务人员防护、公众教育、人员培训、特效药审批等方面也将提高响应能力。

美国大型药企的科研和生产能力,在国家需要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会全面释放,一是确保检测试剂盒的供应,二是在特效药和疫苗研发等方面会 " 打鸡血 " 般展开竞争。对于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用品的短缺及供应链安全问题,通过迅速扩大产能和进口会得到解决或缓解。眼下,美国的保险公司已同意减免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费自付部分,没有医保的患者也可以去医院的急诊免费就医。在政府特事特办的情况下,美国的检测、收治等能力会大幅提升。

考虑到疫情蔓延态势,美国未来一段时期的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会继续增加,但与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在进入 " 紧急状态 " 后的美国,跟之前相比将踏上 " 快速反应轨道 ",这有助于他们最终控制疫情、战胜病魔。

笔者认为,经过艰苦努力,中国国内已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如果美国政府有需要,中国完全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在现阶段,不管有什么分歧,世界各国应联手抗疫,先把病毒之魔塞回到瓶子里。对于加强生物安全、提供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减轻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等问题,中美和世界各国都可展开合作。国际社会只有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才能共建美好的地球家园。 (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6#15
海外网3月9日电英国政府周一(9日)成立了一个“反假信息小组”,以应对有关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虚假信息。

据路透社报道,英国目前已经确诊了273例新冠病例,3人死亡。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9日主持了政府应急委员会会议,讨论延缓疫情扩散的可能措施。

英国政府表示,“反假信息小组”将试图确定那些虚假或操纵性信息的范围和影响,而这些误导性信息的目的是“造成伤害,为了政治、个人或经济利益服务”。在必要时,小组将对虚假信息采取行动。

英国数字化、文化、媒体和体育大臣奥利弗·道登(Oliver Dowden)在一份声明中说:“保护国家免受错误信息和数字干扰是头等大事。”他指出,政府将定期与社交媒体公司接触,这些公司可以很好地监控到虚假信息,并限制假信息传播,“可以确保我们在需要时采取行动”。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6#16
以色列限制对医院和养老院的探望,因为老年人是高危人群,感染病毒后死亡率特别高,所以特别加强控管。

以色列有很多高精尖黑技术,是别的国家望尘莫及的,在隔离中心(以色列的隔离区是由军警荷枪实弹把守的),医务人员除了隔离人员刚刚报到的时候和他们有接触,之后再也没有接触,所有一切工作都有技术帮助远程完成。

隔离人员每人一部手持智能设备,通过这个设备,医生可以远程听他们的心脏和肺部,看他们的耳朵和喉咙。每一个人的床下放着一个无接触传感器,24小时监测。一旦出现病症或病症恶化,医生会派出一个白色的大型机器人,由医生操控,对病人进行检查。

隔离人员互相也不接触,他们通过一个互动视频交流平台进行社交,一样可以搓麻将、跳广场舞,只是在虚拟空间而已,这样避免交叉感染。

以色列卫生部设立了新冠热线,如果有人怀疑自己得了新冠,不要直接去医院,而是致电这个热线,和医护人员进行视频通话,如有必要,急救中心会派护士去病人家中检测。



以色列在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他们还成立了新冠实验室,向以色列企业家和全世界征求最有创新价值的新冠病毒的检测和治疗方案。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3月14日表示,以色列计划利用反恐追踪技术以及停止部分经济的做法应对疫情,将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这种病毒是“必须找到的隐形敌人”。他说,“在我担任总理的这些年里,我一直避免在平民大众中使用这些手段,但是现在别无选择。”

硬核以色列,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模仿它,它就是一个传说。希望他们抗疫成功,我们同在一个地球村。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6#17
美国为什么这么淡定呢?一是因为它的医疗资源充裕,之前我们看到每10万人重症床位数,美国遥遥领先,34.7个,是德国的1.2倍,是意大利和法国的3倍,是英国的6倍。



张文宏教授在3月5日接受采访时就说:“美国2019-2020流感季感染者有2800万,重症进ICU有2.8万,死亡有1.6万。这是他们的医疗机构常规对应的一个数量级。到现在他们新冠确诊100人左右,根本不需要急,慢慢处理就可以了。所以你们不要为美国人担心。”3月12号他在“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发文时也提到:“美国在流感季可以承受28万重症患者住院和1.6万死亡病例,其他国家需要考量自己的医疗承受能力,再来决定采取何种抗疫方略。”

也就是说,美国的淡定是有它的底气的。之前我们讲英国时已经一再强调了,控制新冠死亡人数的关键是防止医疗资源短缺导致重症、危重症得不到及时救治。美国因为医疗资源富裕,所以不怕短缺。

美国淡定还有一个原因是它有2009年H1N1大流行流感的经验。那个流感起源于美国,因为发现得早,采取了遏制的策略,效果不错。然而不幸的是病毒传到了墨西哥,墨西哥一开始没有发现,等到发现时已经传播开了,手忙脚乱封城,和意大利一样热情奔放的墨西哥人哪里封得住,最后也是彻底失败,流向世界各地。后来又回流到美国,还有从世界其他地方回流的,最后美国6080万人感染,不得不放弃对H1N1大流行流感病毒的强力管控,转为季节性流感的常规管理模式。也就是放弃遏制模式,转向拖延、共生模式。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院金冬雁教授认为:“如果它(新冠病毒)确实是传播力非常强,而且非常持续的话,我们做很多事情也逆转不了的,那变成常规化管理就行了,我们不会因为一个季节性流感就把城封了,将来的最坏的一种结局就是这样。”

美国这个“放任自流、无为而治”的拖延共生策略,加上阻断入境的配套措施,一开始就不被社会理解、接受。本来CDC计划不公布各州具体数据,只报有或没有,结果民怨沸腾,只好顺从民意,赶紧改过来,报具体数据。

当地时间3月9日,特朗普发推特:“去年有37000美国人死于普通流感,平均每年27000至70000人。什么也没有关闭,生活和经济仍在继续,现在有546例确诊,22人死亡,想想吧!”结果被骂没有人性。



其实美国首轮防控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前面的数据因为华盛顿州几家养老院大面积感染,不少人死亡,被拉高了。

美东时间3月11日晚9点,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演讲,说:“我们正在调集联邦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全部力量来保护美国人民。”宣布了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发出了最高级别的旅行警告,发布了学校关闭、保持距离、减少大型聚会的指南,进一步关闭边境,接下去30天禁止欧洲旅客入境。此前2月2日下午5时开始,过去14天内曾到访中国的外国人已被暂时禁止入境。

但是大家还是表示大跌眼镜,认为公布的措施大多是维护提振经济、预防衰退的措施,直接应对疫情的措施不多,不够具体。有段子说:“如何打击新冠病毒?放松银根!”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是剧烈,美股一周两次熔断,全球股市跟着扑街。有人开玩笑说,本来以为是黑色星期一,没想到是黑色一星期。桥水基金创始人、董事长达里奥认为,美国与1929年大萧条时期和1937年二战前后相似。

所有人都急了。特朗普赶紧又于3月13日下午在白宫玫瑰园召开了记者会,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疫情的举措。当日道琼斯指数拉升近2000点,创自2008年以来单日最大涨幅。3月14日,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很荣幸地看到短短45分钟的发布会就可以让股市创纪录。并开玩笑说要是这样,记者会应该一天召开5次。

3月13日的记者会表明,民主党放弃党争,与白宫紧密合作,争相讨好选民。根据《美国全国紧急状态法》,特朗普获得了136项不受国会制约的具体权力,近500亿美元预算,包括没收财产、调控生产方式、没收商品、向国外派兵、实施戒严令、控制交通通讯、管制私人企业运营,甚至可以中止化学和生物武器管制法等。全国戒备,国家紧急动员,由平时状态转入紧急状态。各州将建立应对新冠肺炎应急指挥中心。

这次推出的抗疫措施又多又具体,从检测、诊疗,到商品供应,到病人及护理家属的工资,到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免费网课和免费午餐(免费午餐不因停课而取消,有专人或机器人送到家),涉及方方面面。彭斯强调,死亡率最高的老年人群会得到最好最快的关照。(这个很重要,有段子说,今年的美国大选基本上就是看两位竞选人谁能活到11月。)



谷歌1700名软件工程师将建立一个网站,大家可以在家里将自己的症状上传,会得到及时的反馈,并可以查询最方便做检测的地方。

接着还会有更多的财政政策出笼,这是两党争取民心和选票的大好机会,谁也不会放弃。

这标志着美国的抗疫模式从拖延、共生,转向遏制。

所以在这个“消灭-遏制-拖延-共生”的数轴上,各国的排列顺序从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变为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

如果美国的遏制模式和上次H1N1流感遏制策略一样最终失败,也不得不转回季节性流感的常规管理模式,也就是拖延模式,那么前期的经济代价、社会代价就白付了,很不划算。然而,划算不划算是整个国家的事,能不能连任是特朗普自己的事。如果特朗普不顺从民意,那么他很可能不能连任。既然如此,那就从了吧。

希望他们抗疫成功,我们同在一个地球村。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6#18
什么是最合适的抗疫模式?合适有两个维度,时间和空间。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的模式才是最合适的,大前提是实事求是。

西方各国的抗疫模式在“消灭-遏制-拖延-共生”这个数轴上从左往右的排序是,以色列(只是一个传说)、意大利(疯狂)、法国(理性的疯狂)、德国(不太疯狂的理性)、美国(疯狂的理性、理性的疯狂)、英国(疯狂的理性)。

各国抗疫是否成功,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实事求是,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张文宏教授说:“一个多月过去了,世界各国的抗疫过程就像奥运会长跑比赛,前面几圈看不出来,后来各地抗疫成绩慢慢拉开了差距。”

不管怎么样,希望他们都成功,毕竟我们都在同一个地球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果他们沦陷,刚刚准备复苏的我们又要面对回流的疫情。看看浦东机场几十辆救护车迎接国际航班飞机的图片,强烈感觉“病临城下,八面埋伏”。3月15日张文宏发文说:“按照当前全球的抗疫情况,本场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基本已经不可能。”“二次过草地”,情何以堪。



最后,特别鸣谢我的两位旅居海外的朋友江企雯、潘莹,她们博学多才,又在现场,给我提供了一手的信息、观感,十分感谢!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6#19
在这里,我们首先介绍一个分析抗疫模式的框架,然后再来比较一下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以色列等六个国家的抗疫模式,试图得出一些规律,做一些预测。



抗疫的框架

传染病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就是感染了的人传给尚未感染的人,可以脑补一个简单的图,左边一个小圆圈代表传染源,右边一个大圆圈代表易感人群,中间一个箭头从小圆圈到大圆圈,就是传播途径。三个方面都控制好,传染病就能得到控制。

传染病的防控重点,可以是感染人数,也可以是死亡人数,最好是两方面都控制好。两者不能同时做到,则必须做取舍。

传染病防控的目标,根据病毒的不同有所不同。比如500年前导致欧洲一半人口(2500万人)死亡的黑死病,死亡率和传染力都极高。对抗这种病毒只能严防死守,严格控制感染人数,努力消灭它。当时没有疫苗,严防死守的方式很壮烈。

英国黑死病从伦敦开始一路向北蔓延到中部「亚姆村」,这个村的村民做了一个惊人决定,不往北方逃难,不把病菌带到北方,自己把自己关在笼子里。全村人几乎死光,英国北部得以保全。这个抗疫英雄村,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从世界各地前去“朝圣”。

再比如天花,最古老也是最可怕的传染病之一,死亡率30%,虽然比鼠疫、肺结核等传染病要低得多,但是传染力极强,R0是7。16至18世纪,全世界有超过60%的人口遭受它的威胁。对于天花,也只能严防死守,甚至局部完全牺牲,才能阻止其蔓延。

1980年人类宣布天花灭绝。天花是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传染病。这要感谢一个叫爱德华·詹纳的人,他是英国科学家、医生,他在1796年研究出了第一支牛痘疫苗,被称为“免疫学之父”。



能被人类最终消灭的病毒数量在病毒总数中简直是沧海一粟。比如人类从人的肺部发现了174种病毒,其中只有10%是我们有所了解的。目前的已知病毒种类约5000种,而未知的或有20万至100万种,也就是说我们只了解了0.5%~2.5%。

耶鲁大学教授、知名科普作家卡尔·齐默在他的畅销书《病毒星球》一书中指出:“病毒在我们的DNA里留下了丰富的信息,人类DNA片段中8%来自病毒。”可以说病毒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身上长期携带几千种病毒,都是当年各种“传染病”遗留下来的。

到了今天,如果出现一个新病毒,像天花这样毒力、传染力都很强,那么抗疫模式只能是严防死守,赶尽杀绝,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时,不惜一切代价「消灭」病毒是明智的选择,不然就是死路一条。不能全部永久消灭的时候,至少是局部暂时消灭,阻止它蔓延肆虐,就像亚姆村那样。

如果出现的这个新病毒没有那么厉害,要么毒力没那么强,要么传染力没那么强,那么可以采取「遏制(contain)」的策略。通过早期筛查诊断和隔离接触病例的人,围追堵截不让它传播、发展,等它自己灭亡。

如果出现的这个新病毒更弱一些,就算传播开来,也不会致死多少人;而且很难控制其传播;死亡风险高的人群有高度的可辨识性(比如老人),可以提前做好防护,那么就可以采取「延缓(delay)」的策略。放弃控制感染人数,转而控制死亡人数,也就是保护好死亡风险高的人群。而一旦放弃控制感染人数,事实上就意味着将健康的人暴露于感染风险之中,让他们感染,希望大部分人感染后获得抗体,好比让他们接种了疫苗,形成“群体免疫”,筑起防火墙,病毒就传播不了了,最终保护了死亡风险高的人群,降低了死亡率。



多少人感染产生抗体才可以形成群体免疫呢?这个要看病毒的传播力R0,R0越高,形成群体免疫所要求的最低免疫率就越高。比如这次新冠,多数专家认为百分之六七十的人有免疫,可以形成群体免疫。

要形成群体免疫,有两个途径。一是接种疫苗,主动预先产生抗体,二是群体感染,被动实时产生抗体。狭义的“群体免疫”只指第二种情况,即没有疫苗的情况。如果有疫苗,那是最好的。但人类历史上疫苗出现的时间也就两百多年,现代医学出现前的那些传染病,人类其实都是靠群体感染最后形成群体免疫熬过来的。

就算有了第一支疫苗后,也不是说每一个病毒都有疫苗,很多时候还是靠群体免疫。比如流感的鼻祖西班牙大流感,1918年第一次爆发,18亿的地球人口死了5000万。之后又来了两波,最后消亡就是因为感染的人太多了,大家都产生了免疫力,它传到谁那儿都是死,就消亡了。

当然,这个群体感染最终形成群体免疫的策略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这是用没有被阉割的、活力四射的真病毒当抗原,这和普通的接种疫苗不一样。普通的接种疫苗是把活性减弱的病原体、或者失去活性的病原体、或者病原体的一部分、或者病原体的特定基因材料放进人体(这四种分别称为:减毒疫苗或称活疫苗、灭活疫苗或称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重组基因疫苗),让人体免疫系统预演识别、抗击病原体的过程,就像军演一样,这样下次碰到真的病原体,就能马上启动,精准打击,而不至于一开始没有动静,等到反应过来后又反应过激,直接扔原子弹,自身细胞同归于尽,就是所谓“炎症风暴”。

新冠病人的死亡就是这个过程,一开始免疫系统没有及时有效地应对,后来发现局面有点失控,就扔了个原子弹到肺里,残余病毒跑到肝脏,免疫系统又跟踪而来扔了个原子弹到肝脏,残余病毒跑到肾脏,免疫系统又扔了个原子弹到肾脏。多器官衰竭,结束。很难说是被病毒弄死的,还是被自己的免疫系统弄死的。

总之,这种让大多数人感染获得群体免疫的策略,风险是很大的,因为是把真病毒当抗原,如果不是对这个病毒的习性特别了解,特别有把握,一般是不敢用这个策略的。



新冠病毒可能适合这个群体感染策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毒力小,致死率、死亡率低,轻症可自愈。特别是英美等国的病毒,已经是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传播,毒力相对低。

第二,传播力超强,隐秘狡猾,防不胜防,特别第二代、第三代病毒,越往后越适应人体,越是防不胜防,之前R0是2到3,大概六天感染人数翻倍,但现在英国和意大利的情况是四天翻倍,R0已变成3到4。这个病毒很可能最后完全适应人体,成为社区获得性人类冠状病毒。

第三,死亡风险高的人群高度可识别、可保护,如果这个条件不符合,这个策略也就不能用。因为如果不知道哪个群体死亡风险高,不能提前隔离保护,那么让大家感染后只会增加死亡人数。就是喂养病毒了,而不是抵抗病毒了。

目前世界各国的共识是,这个病毒对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杀伤力最大,这个人群的死亡率最高。所以要首先保护好这个高危人群。如果这个病毒的高危人群不是老年人,而是像西班牙大流感时的年轻人(25-30岁),那么就应该先把年轻人保护起来。

这里,特别要提一句,英国真是应该感谢中国,如果没有我们前期以身试毒,试出这么多病例、数据,让英国人建了无数模型分析,对这个病毒有了了解,他们是绝对不敢用这个策略的。

除了消灭、遏制、延缓这三种抗疫策略之外,第四种是「共生」。比如乙肝病毒,中国目前有一个亿左右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差不多十个人中就有一个。除了少数发病外,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和病毒和平共处,它驯服了人类,人类也驯服了它,彼此驯服,相生相克,像伉俪型婚姻。

之前看到一个帖子说有些新冠病毒治愈者可能会终身带毒,而且可以传染。如果是这样,它又比乙肝容易传染得多,飞沫、气溶胶、接触都可以传染,那么早晚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被感染,抵抗力强的产生抗体,抵抗力弱的倒下。最后病毒“修成正果”,和人类长期共生,和之前无数种病毒一样。希望不是这样。

总之,抗疫模式主要是有这四种,消灭、遏制、延缓、共生。病毒不同,适合的抗疫模式也不同。此外,还要看传染病疫情的阶段。就算是毒力、传染力不强、对社会的总体危害不大的病毒,如果很早就发现了,也可以不用遏制、拖延的策略,可以考虑就地消灭的模式。但是就地消灭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是一个可封闭的局部系统,如果不可封闭,不断有病毒可以从外面进来,那么里面杀绝了也没用。



除了病毒特性、疫情阶段之外,在选择抗疫模式的过程中,还有三个变量要考虑,公共卫生资源、社会治理模式和民众价值观。任何选择都会受限于公共卫生资源,比如医院、医生、检测试剂盒及人员设备、ICU的多少;还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政府大小不同,可用的工具不同;最后是民众的价值观、心理,在安全、健康、自由等因素中如何取舍。这五个变量是在选择抗疫模式时不可不考虑的,当然除了政治、社会因素,还有经济的因素,有时这个因素的权重会超过所有其他因素。

总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好模式,只有最合适的抗疫模式。合适是指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都合适,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的模式才是最合适的,当然一切的大前提是实事求是。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框架来看看西方六国的抗疫模式。

英国:疯狂的理性

综合英国卫生当局15日发布的数字,英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已达1372例,死亡35人,治愈18例。

英国人一向以理性著称,这次更是向全世界展示了疯狂的理性。3月1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被媒体称为“群体感染”的策略,招致英国舆论一片骂声,也招致中国舆论一片骂声。



不过,这实际上并不是鲍里斯政府的突发奇想,而是“抗疫四部曲”中的第二步骤。这四部曲分别是遏制(containment),拖延(delay),疫苗医药(research),强力干预(mitigate)。3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宣布政府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从“遏制阻击”到“延缓扩散”。也可以说它第一阶段失败,于是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突击战转入持久战。

在新闻发布会上,鲍里斯首先指出这个疫情的严重性,希望大家重视:“这是这一代人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进而介绍了转入第二阶段的原因以及第二阶段的措施:“我们已经无法有效遏制新冠病毒传播,只能尽可能减缓传播过程,减缓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民众由于加速传播后带来的痛苦,疫情最危险的时刻将在几周后。”英国目前的重点不是防止所有人被感染,而是从控制感染人数转向控制死亡人数。

他们的措施主要就是三项,首先保护高危人群,即老人、有基础疾病等抵抗力差的人,他们被感染很容易发展成重症、危重症,导致死亡。所以政府要求他们这段时间不要出行出门,更不要坐邮轮。

其次,群体感染从而形成群体免疫,让至少60%甚至80%的人(健康的人)慢慢递次感染这个病毒,大家都产生抗体。

再次,防止医疗资源出现短缺。英国科学家认为这个病毒本身的致死率、死亡率并不高,但是如果出现医疗资源的短缺,那么就会发生灾难。所以必须防止医疗资源出现短缺。主要是两种措施,一是防止民众挤兑医疗资源,二是以时间换空间,尽量延缓疫情到达顶峰的时间,最好拖到过了这个流感季,平峰错峰,减轻对医疗服务系统的压力。



所以政府将停止对那些居家隔离且症状轻微的人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未来检测将优先有严重症状的患者,将不再考虑地理位置和旅行历史。那些症状较轻的人,除非症状恶化,否则不应拨打111。这样可以避免轻症患者挤占医疗资源,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以后将出现的危重症、重症患者。因为轻症患者死亡风险不大,甚至可以自愈,但是危重症、重症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可能就会死亡。

减缓传播速度,可以避免病例突然激增,大大超过医疗基础设施的设计产能,造成悲剧。如下图所示,绿色的钟形曲线代表没有延缓措施的疫情进程,红色的代表有延缓措施的疫情进程,虚线代表的是卫生系统产能,即医疗资源的负载量。当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超过产能时,就是超过虚线的部分,那么病人得不到救治,不该死亡的就会死亡。而且如果医务人员感染、伤亡,那么能够为大家提供医疗服务的人数就更少了,就会有更多的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救治,死亡人数就会进一步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正是流感季,本来感染、死亡的人数就不少,卫生系统的压力已经比较大了。所以,希望新冠尽量往后延,延到过了流感季再暴发,那么医疗系统的压力会小很多,会少死很多人。

英国的重症病床数量在发达国家中是不算多的,根据《重症治疗》杂志统计,每10万居民的重症病床数,美国是34.7个,德国29.2个,意大利12.5个,法国11.6个,西班牙9.7个,日本7.3个,英国6.6个(注:韩国10.6个,印度2.3个,我们中国是3.6个)。所以对于英国来讲,不管是挤兑,还是真实需求,都比较容易导致医疗资源短缺,它都承受不起。

有人说鲍里斯政府的这个“拖延”策略是残酷的达尔文主义,让森林大火蔓延,烧死不耐烧的树木。一开始也觉得很对,但是仔细想,他们是让抵抗力差的弱势人群躲在家里别出来,让健康的人感染病毒,产生抗体,用有抗体的人打造一堵防火墙,保护不耐烧的树木。而且不让轻症挤占医疗资源,这样,如果抵抗力差的弱势群体病倒了,会有足够的医疗资源为他们服务,降低死亡率。

如果比较一下中国不同地区的死亡率,就可以发现,死亡这么多不是这个病毒本身的特性,而是医疗资源短缺导致的。短缺的原因是挤兑,如果没有挤兑,医疗资源是不会出现短缺的,中国每年流感死亡约8.8万人(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冯录召教授和余宏杰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估算的2010-2015年期间中国大陆与流感相关的额外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结论发表在《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也没有出现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

牛津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陈铮鸣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也说:“武汉最大的借鉴意义就是不能挤兑医疗资源,不能让医生感染,这是非常关键的。”

反对英国政府这一群体感染计划的社会各界人士很多,包括颇具威望的《柳叶刀》的主编理查德·霍顿。他当天连发9条推特,抨击英国政府的“昏招”,认为政府的这一决策无视发生在意大利的一切,所以不是基于证据的英明决策。



然而意大利的情况其实有点特殊,它是因为政府没有及时得到信息,忽视了一条地下传播链,导致医疗资源挤兑造成奇高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

鲍里斯说:“政府所有的措施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政府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做事的时机很重要。”他表示,政府会密切关注疫情的进程,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抗疫策略和具体措施。

鲍里斯让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朗斯以及英格兰首席医疗官克里斯·惠蒂和他一起出席新闻发布会,两人分立鲍里斯左右,作“左青龙右白虎”状。事后,瓦朗斯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认为这个病毒,会像季节性流感一样,每年都有可能暴发,社群将通过免疫成为最重要的控制它的办法,我们将在高峰期保护老人和弱势群体。”他还强调:“我知道大家对这种方法有诸多看法,我们的做法也不可能得到每一个人的满意,但我的职责就是说出科学真理,这就是我的工作。”

总之,英国看似疯狂的“群体感染”的抗疫招式背后,其实是有理性支撑的。英国首相每周三都必须公开回答反对党的质询,辩论起来异常激烈,首相的决策依据、信息来源肯定得公开,经不起推敲则过不了关。所以他们养成了询证决策的习惯。

尽管如此,还是替英国人捏把汗。当然他们也说了,他们会密切监控疫情,如果发现第二阶段战略防御不再适合,那么会及时调整政策。但愿他们真的能像鲍里斯所说的,政府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希望英国不要沦陷,毕竟大家都在同一个村子里。

德国:不太疯狂的理性

德国主流媒体“时代在线”报道,截至当地时间16日凌晨,德国确诊的5813人中,已有47人治愈,死亡人数为13人。

德国的情况其实和英国差不多,一开始也是采取遏制的措施,最早的十几例患者像大熊猫一样被保护起来,亲密接触者隔离。后来发现,遏制这个策略忽然不再适用了,因为疫情进程出现了一个预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的发展,那就是德国人发现20%至30%的感染者来自意大利。



意大利是德国的后花园,尽管不接壤,中间西边隔着瑞士,东边隔着奥地利,但是离得很近,一脚油门就到了。新冠发生的时候,正是德国人去意大利滑雪的时候。回来后不少人出现症状,被确诊为新冠,然而意大利政府旅游官网还是说没事没事,我们这里的新冠已经完全控制住了,没有几例,很安全的,你们来玩呀。恨得德国人牙痒痒。

此后德国人不再看意大利的新闻,而是看奥地利的新闻,并密切关注奥地利人的行动,据此来做判断。奥地利紧挨着意大利,对意大利的真实情况比较了解,奥地利人也不太爱撒谎。奥地利是第一时间封边境的,一些敏感的德国大报报道了。所以行动快的州和公司立即要求所有从意大利回来的人隔离。

前一阵奥地利人对意大利的硬核措施让德国人很解气。先按名单抓境内的意大利人,再封住边境不让意大利人往北走。前两天奥地利召回意大利境内的奥地利人,很多意大利人想跟着混进奥地利,通往边关的交通要道堵成停车场。奥地利人气死。

意大利人就是这样,让人哭笑不得。他们当时对德国人说我们这里新冠控制住了,你们来玩,其实不一定是在撒谎,他们很可能是真不知道。但他们的确坑了德国人。德国本来好好的遏制策略只好放弃,和英国一样进入“拖延”阶段,和病毒展开胶着战,以空间换时间,保护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同时,争取让更多的人自己免疫。轻症也是要求在家隔离,不可随便去医院,先和家庭医生联系,家庭医生说可以去医院才可以去医院。确保不出现医疗资源挤兑。同时尽量把疫情拖到夏天,等流感季过去。

不过德国“群体感染”策略没有英国彻底。联邦政府建议学校停课,大型活动停止。当然德国是联邦制,是不是接受建议,各州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上周三开始,大部分州陆续宣布停课,大多到复活节后开课。足球比赛照样进行,不过没有现场观众,大家在家看直播。

奥地利和瑞士的滑雪全部关停,返回德国的游客,边境登记,自行隔离14天。很多公司都宣布在家办公。超市前两天开始限制人数,防止人多交叉感染。政策越来越紧。前两天,德国开始关店,首先关了饭店、夜店,饮食男女两大传播路径。

| 在德国柏林泰格尔机场内,大屏幕循环播放德国官方中英德三语防疫建议

总体来讲,奥地利的政策比德国的更紧,德国的政策比英国更紧,一个原因是英国是岛国,德国在欧洲大陆,离意大利近,奥地利离意大利更近,接壤。另一个相关的原因,意大利疫情最严重,法国其次,德、奥再其次,英国最轻。

德国的这个比英国硬一点的拖法是否会取得成功呢?德国人很有信心。德国华商报采访了德国ESSEN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的陆蒙吉教授,他认为大家不必为德国担心,德国主要有三个优势:

一是信息透明,这样大家不会恐慌。所有人,只要上网查看,就可以获得所有地方的实时信息。德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负责汇总全国各地信息,分析研究对策。

二是有足够的诊疗资源,完全可以救治重症病人,全民合作可以防止出现挤兑的情况。

三是防控目标合理,不是要消灭病毒,而是首先了解病毒,根据病毒的特性制定对策,争取用最小的代价控制病毒的传播。此外,也不能因为这个病毒就忽略其他病人的治疗,比如流感病人、心血管病人、癌症病人等,他们同样是生命。

他还讲到,德国大部分的确诊者是轻症,都是在家进行自我隔离。1000多确诊病例(当时是3月10日的数据),从科学的角度讲,大部分人的危险期已经过去了,出现重症的可能性很小。德国病毒学的科研队伍非常强大,有1000人以上的研究队伍,有Christian Drosten教授这样的顶级专家,是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应对方案的基本力量。(德国的病死率目前是英国的十分之一)

| 德国免下车健康筛查

和英国科学家一样,陆教授也讲到,从死亡数据来讲,流感死亡人数是这个新病毒的几百倍,但是很多人对流感的危害毫无概念,也从来不去打流感疫苗。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将对新病毒的高度警觉用在防控流感上,很可能德国流感的死亡率会降低很多。从目前的研究观察来看,新病毒的危险性不会更大于流感。我们的工作就是要防止新病毒感染的死亡率升高。

接下来不知德国会不会调整抗疫模式,往哪个方向调,是进一步加强遏制力度,还是像英国那样退守。目前无从知道。陆教授也说了,德国抗疫的方法会根据疫情随时调整,不会一成不变,教条僵化。

希望德国不要沦陷,毕竟大家都在同一个村子里。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6#20
以色列超硬核防疫:医护人员零感染,值得每一个国家学习!

万象文摘




本文转自公众号:黑門(ID:HeyMEN27)





在《三体》中

有这样一句话:



“弱小和无知,

不是生存的障碍,

傲慢才是。”



在这场疫情面前

我们已见识了太多

魔幻现实主义行为







有伊朗民众舔清真寺 “圣墙”

希望接收病毒以保护别人的



有印度官员大放厥词:

练瑜伽可防新冠肺炎的







有意大利议员因去过疫区

戴上口罩去参加议会

却被众议员大肆嘲讽

气得飚粗话、怒摔话筒的







有韩国旅客被以色列遣返

反指责对方 “防疫过度”的



无一例外

这些傲慢举动的背后

都在连累无辜人买单



然而却有一个国家

做到了教科书般的防疫

它就是

以色列







截止3月12日晚

以色列共有109人感染

死亡病例为 0

更做到了医护感染为 0



同一时间出现疫情的伊朗

却是10075人感染、429人死亡

一跃成为疫情第三严重的国家







同处中东地区

为什么两个国家

面对疫情的答卷

会差这么大?



了解过以色列

背后的举动



不得不说他们

政府迅速的反应

一系列防疫措施

实在太硬核了!





01

不惜一切代价

绝情“锁国”



当疫情在100多个

国家和地区蔓延的当下



不久前,世卫组织宣布

新冠肺炎成为大流行病的威胁

已变得非常现实







同一时间

以色列就本着

“安全胜于遗憾”的原则

立刻“锁国”



所有入境人员

都将被隔离14天





以色列某小学外



集会喊停、学校关闭

大部分员工强制休假



这些举措不仅意味着

主动忍痛按下暂停键




以色列总理和卫生部长演示
用其他问候方式来替代握手


也意味着包括逾越节等

在内的犹太传统重大节日

都将受到严重冲击



面对部分民众

“是否太谨慎”的质疑

以色列总理随后表示: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但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以人民的健康为优先考量。”







到了12日

以色列总理又宣布



呼吁各党派暂时搁置分歧

立即成立紧急民族政府

应对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



其实以色列的谨慎

早在疫情发现之初

便显露无疑





遣返韩国旅客



2月底的时候

一架百余人的韩国客机

就曾被以色列禁止入境



韩外长发起申诉

称这是“过度反应”



以色列却还是硬着头皮

将这些旅客遣返了回去

看似绝情,实则理智





02

先确保医护安危

硬核做到 0 感染





我们都知道

在这场猛烈的疫情中



医护人员由于身份的特殊性

是被感染最多的一个群体

他们用血肉之躯直面病毒





哀悼同事的医护群



仅仅中国就有

超3000名医护感染

几十位医护因此丧生



然而以色列除了一名医生

是从法国回来被确诊之外



以色列国内

竟无一名医护人员感染

医患间并未发生

交叉感染的现象





以色列接收“钻石公主号”本国乘客



这教科书般完美的答卷

以色列是怎么写的呢?



从他们在“钻石公主号”

对船上本国公民的处理

你便能看出一二



当钻石公主号邮轮滞留乘客

被日方允准下船后



以色列就立刻派专机

把11名公民接回了国







这11个人下飞机后

马上用巴士把他们送到

一个由旧军营改造成的

「舍巴医疗中心」



医生在穿着防护服

对所有人做完检查







发现除两名乘客感染外

其余的人检测都是阴性



而在这之后医生便几乎

没与隔离者直接接触了



就像张文宏医生说的:

医护人员有免被伤害的权利



以色列全国上下一心

保护他们的医护人员

才能够做到

至今 0感染





03

首创远程医疗技术

防疫手段令人惊叹



那他们该如何对这些

新冠肺炎的密切接触者

进行日常的监测呢?



那硬核到令人惊叹的手段

就是以色列舍巴医疗中心

首创的“远程医疗”







致力防疫的医护人员

给每位被隔离的病人

都配了手持智能设备



隔离病人就按医生要求

把设备放在自己的胸口

让医生进行远程听诊







就连心脏、肺、皮肤

耳朵、喉咙和腹部等在内的

器官情况都能被精准监测到







另外

被安置在病人床垫下的

EarlySense传感器系统

能通过细微的呼吸变化

来发现潜在的感染迹象



一旦出现病症或恶化信号

医院便会派出一个机器人

对患者做更进一步的检查







这一整个过程

医生甚至完全

不用接触病人





04

不让医护面临危险

达到全部医疗目的



若病人感到无助

又该怎么办呢?



和武汉的方舱医院

聚在一起跳舞打气

不同的是







以色列为此专门推出了

一个名叫Uniper Care的

互动视频交流平台



除了让患者可以

在电视屏幕上

与家人直接交谈外



还能参加课堂学习

和其他各类社交娱乐活动

缓解病人紧张情绪的同时

更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生和病人远程交流



此外,以色列卫生部还协同

急救中心设立了「新冠热线」



让大家不要直接去医疗机构

而是先与医护人员视频通话

再根据情况做进一步的测试

避免医院人满为患交叉感染







就如一位负责隔离的

以色列主治医生所说:



“我们不需要让员工面临危险,

也可以达到全部的医疗目的。”





05

不存在英雄主义

这只是诚实问题


在这场100000多人感染

数千人死亡的疫情面前



我想再怎样谨慎

也都是不为过的



人类所有的无知傲慢

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NBA球星故意摸话筒挑衅病毒



在《圣经·旧约》中

“瘟疫”一词出现了65次



在上帝一次次的管教下

再没有哪个民族比以色列

更懂得 “敬畏”的深层含义





以色列总理演示怎么正确咳嗽和打喷嚏



其实人类从来不乏

与瘟疫抗击的历史



但在当下的疫情面前

各国展现出的愚蠢和傲慢

却又屡屡令我们大跌眼镜





此前以色列为中国加油



在这个缺乏敬畏的时代里

以色列值得每个国家学习



就像加缪在《鼠疫》中所说:



“这一切里面

并不存在英雄主义,

这只是诚实问题。”



诚实地面对环境

诚实地面对自己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6#21
【财新网】(实习记者 何京蔚 记者 邸宁)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国应对措施不一,英国政府提出的“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政策引起科学界和社会公众激烈讨论。三日后,英国卫生与社会保障大臣马特·汉考克(Matt Hancock)撰文称,群体免疫是一个科学概念,并不是英国计划的一部分。不过,英国对缓疫政策并未作出实质性调整。

  当地时间3月1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在发布会上宣布,政府的疫情应对已进入延缓阶段,将试图延后疫情峰值出现的时间,以降低疫情危害。随后,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Patrick Vallance)提出,轻症患者感染病毒有利于实现群体免疫,从而在未来疫情中保护人们不被病毒感染。

  群体免疫是指,当社群中一定比例的人接种疫苗后,没有接种疫苗的人也能免于感染人传人疾病。这个比例与疾病的传染性息息相关,如麻疹可以传染10至15人,则需90%-95%的人接种疫苗。帕特里克·瓦兰斯次日接受Sky News采访时表示,当人群中60%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社群将获得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通常要靠主动注射疫苗实现,它与英国防控政策有何关系?英国公共卫生部国家传染病署的副署长尼克·芬(Nick Phin)解释道,群体免疫也可以通过自然的方式达到:某种传染病之前没有出现过,而它感染了大量的人,这就是英国实现群体免疫的方式。

  但是,通过感染疾病能否真正达成有效的群体免疫尚不确定。英国免疫学会在公开信中表达了不同看法,“我们并不清楚新冠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也不确定它在实际情况中该如何应用。新冠病毒究竟能否在感染者体内产生持续存在的抗体?我们不知道。”

  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安东尼·卡斯特罗(Anthony Costello)在社交媒体上八问“群体免疫”政策,其中一个问题就是:疫苗是没有与疾病本身相关的风险下获得群体免疫的安全方式,在未来利益不确定的情况下,采取存在即刻死亡危险的政策是否符合伦理?

  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告诉财新记者,群体免疫风险还是很大的,但如果一定要做,可以用保护性药物来帮助实现,类似抗艾药治疗艾滋病的原理,当人体暴露在病毒前时,保护性用药可以控制人体内的病毒水平。

群体免疫逻辑下的缓疫打法

  英国政府在群体免疫的理论基础上,以追踪、隔离病例为主要措施,并没有采取停学、交通管制、封城等强力干预。帕特里克·瓦兰斯次日接受采访时强调,英国政府首要应对措施有三条:一是有症状患者居家隔离,二是实现家庭内部有效防控,三是保护老年人和易感人群。

  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所有轻症患者不检测、居家隔离能够有效减缓病毒传播。同时,政府正在考虑的计划是,如果疫情发生变化,只要家庭中有一人感染,所有家庭成员都必须居家隔离,从而实现家庭内部防控。但英国政府暂未出台保护老年人和易感人群的具体政策。

  引发质疑的是,高风险人群在群体免疫政策下可能面临死亡的结局。英国政府应对疫情的科学顾问约翰·埃德蒙兹(John Edmund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能有很多存在感染风险的人因此死亡,“但这是唯一的办法。”

  事实上,这位政府科学顾问认为,阻止疫情流行的唯一办法是获得群体免疫力。由于在世界范围内彻底检测、收治感染者难度较大,病毒极有可能卷土重来,所以群体免疫是长期抗疫的有效方式。

  “如果不通过群体免疫来阻止传播,就要找出世界上每一个感染病毒的人,对一个症状轻微的疾病来说,做到这点非常困难。封城解禁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病毒必然会再次出现。下一个阶段,病毒将在全世界传播,而群体免疫是阻止大流行的唯一方式。”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数学家、传染病学家亚当·库查尔斯(Adam Kucharsk)对群体免疫政策的看法是:被动实现群体免疫是疫情的悲剧结果,而非政府的防控目标。“即使大多数人感染是可能的结果,它也不该成为目标。”

  而连续4年研究SARS问题的生物政治研究专家迈尔斯·法尔曼(Miles Fahlman)表示,社会和政治介入才是阻止疫情传播的唯一方式。

医疗资源挤兑仍可能发生

  群体免疫政策被认为可以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带来的疫情加重。卫生部官员尼克·芬在采访中表示,群体免疫政策并不意味着放任病毒传播,政府要求有症状的人居家隔离七天。“这样的措施可以延缓病毒传播,从而减小疫情峰值,减缓疫情曲线,避免造成医疗资源挤兑。”

  利物浦大学名誉教授伊恩·唐纳德(Ian Donald)解释道,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精细管理,不断出台新的措施予以调整,使得感染人数和住院人数达成可以避免医疗资源挤兑的某种平衡,从而保障重症患者能够接触到医疗资源。

  但是这样的平衡真的能够达到吗?在英国确诊病例上升趋势与意、西、德、法四国相同的情况下,多位科学家担忧,英国的缓疫政策反而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挤兑。

  玛丽皇后大学数学系牵头的329位科学家联名公开信写道,英国的计划是在延后实行保持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的措施。但难以控制的病例增长,极大可能将导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无法应对重症病患的需求。“群体免疫政策并不可行,反而会给医疗系统带来更大负担,导致更多不必要的死亡。”

  164位社会各界人士联名的《新冠肺炎:意大利写给国际科学界的公开信》透露了意大利的疫情严重情况:意大利确诊病例在3周内超过万数,约10%的患者入住ICU或进行代替ICU治疗,5%的患者死亡。

  一位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内工作的医生接受英国《独立报》采访时表示,“我们只有4000张ICU病床,而其中80%已经满了。” 也就是说,在医疗资源挤兑发生前,群体免疫无法实现。

  剑桥大学皇家学会研究教授、数学家蒂莫西·高尔斯(Timothy Gowers)通过计算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按照60%人口需要感染病毒来算,如果4千万英国人都要感染病毒,假设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周,那么医疗系统必须能够同时负担12万5千人,而2017年英国的床位数是16万7千张。投入全部医疗资源来医治新冠患者显然是不现实的。

干预措施何时介入是关键

  在此情况下,联名公开信建议英国政府立刻采取保持社会距离的措施。这样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取消大型集会、学校停课、限制出行、封锁城市。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发言中表示将会考虑是否取消大型集会,但他表示学校停课弊大于利,除非疫情发生变化,将不会采取该种措施。

  约翰·埃德蒙兹则认为当前阶段封锁城市只会带来恐慌,政府应该根据情况逐步采取措施,要求人们采取有限的行动,因为这场疫情将会持续六个月到一年。缓疫措施更能适应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需要。

  但是,这位政府科学顾问并不否认强力干预措施的效果。3月11日,约翰·埃德蒙兹参与的一篇数学建模研究论文发表在《柳叶刀》子刊,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武汉的中位单日再生数(Rt)在1月23日出行限制前后1周发生了显著变化,从1周前的2.35,下降到了1周后的1.05。这表示,疾病传播的下降与出行控制措施吻合,这些措施很可能是非常有效的。

  英国首相约翰逊也表示,“我们必须在恰当的时间部署防线,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也就是说,英国政府并未完全放弃强力干预的方案,那么,英国政府究竟在等待怎样的时机?

  约翰·埃德蒙兹透露,由于病毒传播速度快,新的政策很快就会出台,至少一周之内肯定会有。“当然不会是封城那样的措施,如果我们要采取比较极端的措施,也只会选择不得不采取这些措施的时候,但我们的确有可能走到那一步。”

  蒂莫西·高尔斯也从保障医疗资源的角度,提出了政府采取强力干预措施的最优时间点。他认为,在群体免疫政策框架下,如果过早行动,将承受第二波疫情的风险;如果太晚行动,将导致医疗系统被拖垮。但若是放弃群体免疫,选择遏止病毒传播,就应是越早采取措施越好。

  在此前计算的基础上,他认为英国政府最优的行动时间点,是医疗系统已经接收能力范围内5%-10%感染患者的时候。也就是说,假设目前有20%的医疗资源用于治疗新冠患者,政府应在医院收治1670位患者时采取强力干预措施。蒂莫西·高尔斯同时也指出,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达成群体免疫的代价将是灾难性的。

  截至北京时间3月15日18时,英国累计检测37746人,确诊病例1140例,死亡病例21例,病例确诊数位列欧洲第7位。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6#22
Infected people without symptoms might be driving the spread of coronavirus more than we realized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7#23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7#24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7#25
欧洲疫情大爆发:雪崩之前,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闯天涯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8#26
新冠有药了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8#27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8#28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8#29
Meanwhile, the head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called the outbreak the "defining global health crisis of our time," noting that testing is the top priority.

"You cannot fight a fire blindfolded, and we cannot stop this pandemic if we don't know who is infected," said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We have a simple message for all countries: Test, test, test."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8#30
Ontario, Alberta and British Columbia on Tuesday all declared states of emergency, with Alberta, P.E.I., 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 following suit. On Wednesday, the Northwest Territories and Yukon also declared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though no cases of COVID-19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territories yet.

https://www.cbc.ca/news/canada/coronavirus-march-18-covid19-canada-world-1.5501240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8#31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8#32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8#33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9#34
Sealing off whole regions of Italy was a mistake, Hoffman argues. No government has the resources to enforce measures related to an epidemic purely through police power, and so it depends almost completely on public acceptance and voluntary co-operation.

Being sealed off from the rest of your own country, however, leads to a sense of being abandoned, which wastes precious goodwill.

“When people are put in situations where they feel unsafe or undignified, they react in ways that are counterproductive to public health,” he says. “We heard all sorts of reports of people fleeing the north and going to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ountry, which is the exact opposite of what the government wanted. That’s just human nature. I don’t think we should be blaming northern Italians – that’s just what happens when people are put in those sorts of situation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public health in an outbreak is to retain the public’s trust, because ultimately so much of the public response depends on people complying with public health guidance. If we don’t have trust, we’re unlikely to have compliance.”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9#35
Health Canada said in a statement Wednesday that the order signed by Health Minister Patty Hajdu will help expedite the arrival of two new diagnostic tests to allow provincial labs to speed up testing.

Those test kits, made by Roche Molecular Systems and ThermoFisher Scientific — both based in the U.S. — were approved for use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earlier Wednesday.

“COVID-19 is a rapidly evolving global health crisis, and we have been working around the clock with provinces and territories to make sure everyone has what they need to continue to detect and interrupt the chain of transmission,” Hajdu said in a statement.

“Early diagnosis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so we are taking extraordinary measures to help make that happen as quickly as possible.”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9#36
Drive-thru coronavirus test centres could help reduce spread in Canada: expert

Drive-thru clinics testing people for COVID-19 in South Korea could serve as a model for Canada, where the spread of the virus is comparatively limited but increasing to the point that such early interventions could be considered, an epidemiologist says.

Stephen Hoption Cann of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s school of population and public health said drive-thrus in the city of Goyang allow people to stay in their cars as staff in protective clothing take samples from their throats and noses.

The low-threshold testing, which is being done even if someone has a sore throat without a fever or cough, has reduced spread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and saved time waiting on test results because samples don’t have to be sent elsewhere for analysis, he said.

“If it’s positive they get a phone call, if it’s negative they’ll just get a text message,” Hoption Cann said, adding people who are diagnosed with the virus are placed in isolation before they can infect others.
The United Kingdom is also opening virus-testing drive-thrus, he said.
An outbreak of MERS —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 in South Korean hospitals in 2015 gave that country a preparedness advantage to take more aggressive steps with the current virus, Hoption-Cann said of the country’s actions compared with Italy and Iran, where infections have quickly spread since the virus originated in China last December.

“When this really took off in South Korea they got their resources together and developed, I think, an efficient plan to catch people early.”

A lockdown of about 60 million people in Italy has led to widespread infection and over 800 deaths, but aggressive testing has worked in South Korea, where about 67 people have died, he said, adding the latter country has also developed an app to alert users if they’re close to a high-risk area from where COVID-19 is known to have spread.

Compared with the SARS virus, which originated in China in late 2002 and killed an estimated 774 people worldwide after spreading to an estimated 17 countries, COVID-19’s further reach and higher death toll has required swifter action, Hoption Cann said.

He suggested use of technology before the respiratory disease spreads further in Canada be considered.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19#37
国际疫情:同在欧洲,德意差距为何这么大?


最近,欧洲多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攀升,从疫情发展情况来看,德国和意大利对比明显。

德、意两国均在1月底出现新冠肺炎患者(德国1月27日确诊首例新型肺炎患者,意大利1月30日确诊2例新冠肺炎病例),但此后两国疫情发展速度差别非常大。

截至当地时间3月10日,意大利累计确诊病例10149例,累计死亡病例631例,而德国累计确诊病例1296例,累计死亡病例2例,且境内死亡病例在3月9日才开始出现。

为什么两国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德国低死亡病例的形势能否维持下去?对此,《中国科学报》约访了数位专家,对德国和意大利防疫措施进行解读。

针对新冠疫情的分级诊疗降低了死亡率

中国科学报:

在3月9日前,德国无一例境内死亡病例,且80%的病例都是轻症或无症状患者,这主要是什么原因?

葛春雷(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科研人员):

原因可归结为德国的医疗储备实力与防疫策略。

德国属于世界上医疗条件最好的国家之一,拥有健全的医疗体系和先进的医疗设施,医疗技术水平全球领先。德国有欧洲数量最多的P4实验室和全球顶尖的病毒学专家。在2017/18年的大流行性流感期间,德国医疗体系承受住了由此额外多出的约900万人的就诊量。德国有2.8万个重症监护床位,这比目前全球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数量还多。德国实验室日检测能力接近2万人次。在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所表现出的肺炎等病症方面德国也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治疗经验。

现阶段德国将救治工作重点放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上,绝大部分无症状患者和轻症患者要求在家医治,诊所和医院的医疗资源向重症病患倾斜。德国同时建议60岁以上公民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德国采取新冠疫情分级诊疗流程。无论是符合德国传染病防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疑似病例界定标准的人员,还是怀疑自己有感染风险的人员都不能直接前往诊所和医院,而是要求先电话联系当地卫生局或电话问诊家庭医生,在家等待。医务人员根据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发布的诊疗标准和患者个人情况决定后续是否进行医学检测或居家隔离。寻求急救帮助的人员也要求先电话联系急救中心,若未提前告知,不得直接自行前往。

杨蓉西(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目前意大利疫情大规模暴发,是因为他们出现了社区传染,社区传染导致某一地区的医疗资源被挤兑,轻症无法被及时隔离或治疗,重症可能无法被及时收治,进而大规模传染,死亡率增高并引起恐慌。

德国现阶段以散发病例居多,如果只是个例被确诊者,且为轻症,那么只需要他居家隔离争取自愈,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新冠病毒检查,由此来圈定感染范围,可以说是“靶向隔离”。如果居家隔离的新冠确诊者病情加重,再考虑前往医院治疗。

切断传染链,启动应急机制

中国科学报:

在检测、收治等方面,德国的防疫对策如何?

葛春雷:

1月27日,德国巴伐利亚州确诊了德国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但德国疫情真正意义上的暴发是从意大利北部暴发疫情和2月25日起德国西部北威州由于狂欢节活动导致密集的社区传播开始。

疫情在德国加速蔓延后,德国采取了尽快切断传染链,延迟病毒传播速度的防疫战略,为德国医疗卫生系统和医学研究争取时间。

联邦卫生部和联邦内政部牵头成立了多个联邦部门参与的联邦层面的危机处理小组,制定了多项防疫措施,包括实施更加严格的入境健康申报,禁止对外出口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医疗防护物资,集中为诊所和医院购置防护装备,制定大型活动风险评估标准,呼吁取消超过1000人的大型活动,申请防疫专款等,以尽可能全面保障民众的健康安全。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疫情防控的首要职责由各州卫生部门承担,联邦卫生部及其下属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仅做指导和协调。目前各州卫生部参照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发布的各项文件,结合各州实际情况来检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中国科学报:

德国的疫情应急方案有何特点?

葛春雷:

德国在2005年首次颁布《国家大流行病计划》(NPP),自此形成德国传染病应急机制。一旦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已经出现流行病,德国将自动启动NPP。NPP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事件结构和必要措施,包括目标与框架条件、疾病监测、卫生措施、医疗救治、新闻和公共传播等内容;第二部分包括科学概念、标准、认知、风险评估等内容。德国根据实际情况对NPP进行修订和更新。3月4日,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发布了《国家大流行病计划的补充-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介绍了新冠病毒和新冠肺炎的背景,防疫的战略目标,以及风险评估、病例发现、诊断、临床管理、疾病监测等内容。

德国防疫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科学报:

目前德国乐观的防疫形势是否有可能继续保持下去?

葛春雷:

德国已出现消毒剂和防护服等物资短缺现象。加之德国目前对疑似病例的病毒检测时间过长,以及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和疫苗,这些因素都使德国的防疫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科学报:

随着疫情发展、病例数增加,德国之后的疫情发展趋势会如何?

葛春雷:

目前德国确诊病例持续增加,疫情波及15个联邦州,德国已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六个国家之一。德国联邦卫生部长表示,“疫情在德国尚未达到顶峰”,德国柏林夏里特医院病毒学研究所长认为,“德国目前形势非常严峻,需要做好直接进入传染病大流行的打算”。德国已出现多例重症患者和本土死亡及境外死亡病例。已经虚弱和有其他基础病的老人面临更大风险。未来德国疫情形势不容乐观。

淡定≠不重视

中国科学报:

一位在德国北部地区某医院工作的护士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当地民众非常淡定,认为新冠肺炎和感冒没什么区别,每年死于流感的人比死于新型肺炎的多,只要身体健康,扛扛就过去了。

据您了解,德国民众是否真的很淡定?他们为什么能这么淡定?

杨蓉西:

据我目前所知,德国的社会秩序井然有序,除了一些地区把大型聚会取消了,例如球赛和书展。面对疫情,德国的“淡定”来自于目前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的相关数字,例如死亡率。除去某些高发病地区外,目前多数地区的人群被感染的概率基本是万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而被感染者的死亡率在医疗资源有保证的情况下为千分之五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德国人都没有戴口罩,但不代表他们不重视。相反,早在疫情还没有蔓延到欧洲之前,德国政府就已经发出过提醒,告知大家要在家中储备14天的物资,如果发现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可以自行隔离在家。

这背后是国家多层面、各领域专家的综合考量,包括各国的国情和政体、国民性的特点、经济状况、疫情控制、防疫成本、医疗资源的平衡等。社会的正常运行也是国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意大利早期防疫不充分

中国科学报:

与德国相比,意大利疫情发展较快、死亡较多的原因是什么?

冷伏海(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科技战略情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意大利的疫情防控工作是从1月22日开始的,该日成立了由意大利卫生部长领导的应对新冠病毒工作组,工作组实施24小时值班制。同日,卫生部发布部长令,建立新冠病毒疑似感染病例监控系统。

但从1月22日到2月21日期间,意大利并未采取足够的防疫措施。

旅游业是意大利经济复苏的关键产业,意大利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不会为了预防疫情,或因为两三个病例影响其推广旅游业。一年一度的威尼斯狂欢节,如期上演,意甲足球联赛火热开打。

2月7日,意大利发现了首例当地人感染病例(意大利的第3例确诊病例,前2例为输入病例)。2月22日、23日的那个周末,两天内确诊病例从3例增至157例,意大利新冠病毒疫情的平静由此打破。

中国科学报:

在平静被打破后,意大利采取了哪些疫情防控措施?

冷伏海:

2月22日晚,意大利发布了应对疫情的紧急措施,对北部疫情严重地区实行“封城”隔离。

2月23日,意大利教育大学科研部发布公告,为预防新冠病毒传播,在部长理事会批准的法令正式实施之前,暂停伦巴第大区、威尼托大区、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和皮埃蒙特大区的大学、高级艺术音乐学院和核心技术培训机构的教学活动,直至2月29日。

2月23日,定于2月25日结束的威尼斯狂欢节才被提前叫停。阿玛尼、Moncler羽绒服等时装品牌展示活动都已被取消。

但据报道,时至今日,意大利的街头,仍有不少居民不佩戴口罩。封城后的米兰九头马公园里,很多当地居民聚集在一起锻炼身体、散步聊天,几乎没有人戴口罩。

意大利全国封城或引发欧盟区域性债务危机

中国科学报:

3月10日,意大利已经宣布全国封城。这些封城、停课措施,会对意大利的经济产生多大的影响?

冷伏海:

国际经合组织和国内著名金融研究机构均认为,目前意大利已经采取的封城、停课等措施会对其经济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根据路透社2019年7月的一篇报道,意大利央行原本预期意大利的经济可以在2020年2021年迎来缓慢的复苏。可如果旅游业被病毒冲垮,意大利的经济恐怕又会继续在泥潭中挣扎。2020年3月经合组织预测,意大利2020实际GDP同比增长为0%。

2020年3月4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殷剑锋等撰写的《国际疫情发展和全球经济风险点》一文指出,在疫情的冲击下,意大利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会加速下滑,可能会逼近0增长。未来一两周之内意大利疫情没有进入可控阶段,此次疫情对意大利经济的冲击或会达到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增速可能跌幅超出7%。从产业结构看,意大利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疫情的发展,若采取隔离措施必然对于当地企业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进一步对财政形成压力。

2020年3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分析》课题组认为,受意大利进出口影响较大的有欧盟、中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若意大利的疫情进一步加重,预计将对机电、化工、运输设备等行业造成一定影响。由于意大利的债务问题较为严重,疫情有可能加剧意大利债务危机风险,而危机暴发有可能牵涉到欧盟多个国家,形成区域性债务危机。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20#38
美国疫情汇总 确诊破1.3万 疫苗+药物都有进展(组图)


3月19日,美国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万人,截至发稿为止目前是13237例,其中纽约州增加2200+,新泽西州700+,加州近百,华盛顿州数据还没有添加。

疫情之下,国务院已经建议美国人在冠状病毒爆发期间避免所有国际旅行。

同时敦促海外美国人“立即返回”美国,除非他们计划长期留在海外。

该部门补充说:“如果您选择出国旅行,则您的旅行计划可能会受到严重干扰,并且您可能会被迫无限期地留在美国境外。

新冠疫情惨烈的意大利,最近几天死亡人数急剧增加,18日更比前一天激增将近20%,到19日已有3405人丧生,超过最先爆发疫情的中国,截至18日中国共有3245人因新冠病毒去世。

川普周三在白宫表示,在医疗从业人员抱怨供应短缺之后,他的行政团队已经紧急采购了5亿个N95口罩,来抵抗新冠病毒疫情爆发。

另外,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指出,通用汽车执行长Mary Barra提议,在因疫
情而停工的汽车厂中,改为生产医疗用呼叫器,应付新冠肺炎医疗所需。

除此以外,包括特斯拉、福特、劳斯莱斯都表示会转做医疗设备,为抗击疫情共同助力。

特斯拉创始人Elon Musk主动请缨,马斯克称,特斯拉生产的车辆配备了先进的暖通空调系统, Space X制造的宇宙飞船有生命支持系统。生产呼吸机并不困难,只是或不能量产。

疫苗

川普总统周四在白宫新冠疫情工作小组简报会上谈到了生产冠状病毒疫苗的进展情况。

川普总统表示,他已敦促联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消除为新冠病毒患者提供治疗药物的障碍。

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川普还提到了三种正在接受测试的治疗方法。

第一个是“瑞德西韦”(Remdesivir),这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已证明对其他类型的冠状病毒有疗效。该药物正在临床试验中进行研究,预计将于4月下旬取得结果。

他还谈到了已经批准检测抗疟疾治疗剂的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以及接受治疗的确诊患者恢复期血清,是否可以用作抗病毒药物。

美国卫生官员说,没有针对COVID-19病毒的有效疗法,该病毒已迅速发展为大流行病。

卫生部门可以公开使用的疫苗可能需要12到18个月的时间研制。

但是一些科学家在疫情爆发初期宣称,抗疟疾药物羟氯喹可能是这种新病毒的潜在治疗方法。

他说,目前用作抗疟疾的药物羟氯喹几乎可以立即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

周三早上,川普在推特上曾说,他有“来自FDA的非常重要的消息”,但在承诺的周三简报中,总统未能与公众分享这些信息。

FDA局长哈恩 Stephen Hahn (美联社)

FDA局长哈恩(Stephen Hahn)周四在提到寻找医治新型冠状病毒方法的进展时感到乐观。

哈恩说:“我对我们将如何摆脱这种局面抱有很大希望。重要的是,没有提供虚假信息,而是提供希望。”

“如果有可以使用的试验药物,医生可以要求该药物在患者中测试。我们有相应的标准并迅速获得批准。关于酌情使用的重要之处,同样也是总统的意思,就是比试用更重要,我们要收集(试用药物)的信息”,哈恩说。

纽约现状!

我们还是要先看看纽约的情况。

纽约州长库默周四(3月19日)召开记者会,表示纽约州目前呼吸机极度短缺,并颁布了几项防疫和经济方面的重要措施。

库默表示,纽约州目前呼吸机短缺,现有呼吸机仅5000至6000台,但总共需要30000台,我们正在全世界采购。

库默说,恐慌比病毒更可怕,传播得更快更广,并在此重申,纽约市不会“封城”(shelter-in-place)。

库默说,设立“隔离区”、“封城”这样的字眼很可怕,会引起民众的恐慌,但实际上,纽约在做的和纽约市长提议的“三藩市封城模式”大同小异。

库默解释称,“shelter in place”一词来自核战争时期。它说的是,民众需要进入一个没有窗户的室内房间,呆在那里直到警报解除。

库默提出,为进一步减少人群密度,要求企业出勤员工不得超过25%。

经济方面,州府将出台90天贷款豁免措施,包括:

1.根据个人困难程度免除贷款按揭
2.不会影响个人信用
3.为贷款修改设立宽限期
4.无需缴纳滞纳金或网上支付费用
5.推迟/暂停法拍
6.取消透支、ATM、信用卡费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20#39
原标题:特斯拉、通用、福特都在考虑转产呼吸机抗疫,马斯克:不难

  为应对新冠疫情,美国多家车企考虑转产呼吸机等医疗设备中。

  当地时间3月19日,据路透社报道,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18日表示,他们正在与白宫官员商讨如何转产呼吸机等医疗设备,以应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暴发。

  通用汽车的发言人表示,公司正在努力为处于困难时期的美国找到解决方案,并提供帮助,“我们已经在研究如何转产呼吸机等医疗设备。”

  福特汽车表示:“随时准备尽我们所能帮助政府,包括生产呼吸机和其他设备。我们与美国政府进行了初步讨论,并正在调查可行性。”

  当地时间3月19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发布推文表示,特斯拉能生产具有先进暖通空调系统的汽车,SpaceX能生产搭载生命支持系统的航天器,生产呼吸机并不困难,只是不能立即生产,“如果短缺,我们将生产呼吸机。”
因为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的生产比较复杂,目前尚不清楚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需要多久能转产成功。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文表示,他已签署了《国防生产法》,扩大医疗用品的生产、填补短缺。该法律允许总统在国家紧急情况下调集私营企业援助政府。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其他车企对汽车厂进行了改造,以生产坦克、飞机和其他军事装备及武器,从而使底特律赢得了“民主军械库”的称号。

  随着新冠肺炎在国外的蔓延,确诊病例增多,呼吸机等医疗设备成为紧缺物资。英国政府也于3月16日呼吁福特、本田、劳斯莱斯等车企转产呼吸机等医疗设备。
举引起美国纽约市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的注意。白思豪在推特上说,纽约市正在购买呼吸机。“我们国家正面临严重的呼吸机短缺问题,我们需要配备呼吸机,越快越好。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我们这个城市需要成千上万台。”


  “我们正尽快获得它们,但我们需要你的帮助。”白思豪对马斯克表示,“我们会直接联系你。”


  对此,马斯克回复称,会和白思豪的团队联系,了解潜在需求。

  白思豪曾预计,纽约市还有2到3周就会用完该市的医疗用品。纽约市需要300万个N95口罩、5000万个外科口罩、15000台呼吸机,以及2500万件个人防护装备、手术服、连体防护服、手套和口罩。

  据CNN当地时间3月19日报道,白思豪表示,“我可以非常明确地说,在3月份,我们拥有所需的物资,这个城市有非常充足的物资储备,但我担心的是4月的到来。”他表示,“我认为联邦政府有两周时间给我们进行大规模的再补给,否则纽约市的居民将面临更大的危险。”

  此前,白思豪在接受CNN采访时曾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呼吁,称应尽快在纽约、西雅图和加利福尼亚州等疫情严重地区部署军队,以进行医院建设和物资运输等重要任务。“特朗普必须动用美国军队,并且充分应对这场新冠肺炎疫情。”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3-30#40

雾霾和计划生育都害人 : 2020-04-04#41

新西兰为什么在房车上隔离?各国的疫情防控!
2020-04-02 17:30
近日,美国陆军工程兵兵团正在抢建第114座方舱医院,伊朗,意大利,塞尔维亚和智利等多个国家也都在建设自己的方舱医院,但是从现在来看,有一个小国家的方舱医院才是最豪华,也是最标准的。

新西兰的医疗情况这个国家就是新西兰,新西兰的军队规模非常小也就一万多人,这个国家没有多少工程兵,而且也没有几个军队医护人员,所以,新西兰没有办法建造大规模医院,还将酒店改装成了方舱医院,这也让这里的医护人员心急如焚,这时这个国家就想出了一个新办法。房车上生活设施我们都知道新西兰是著名的房车之国,这个国家南北两岛就是个大型自然国家公园,而且这里的动物比人多,道路情况非常的简单明了,有非常多的房车十五日游,二十日游,这个国家的房车都拥有外接电源线,液化气总闸开关,净水箱,液化气罐,马桶等功能,房车产生的生活废水都会被排到废水箱中,排放的时候只需要将水管的一头接在排水口,另一头放在排污口就可以了。房车上的隔离生活新西兰房车相对比较的便宜,在淡季租赁六人房车二十一天,仅仅只需要一千纽币! 这个国家还拥有非常多的房车营地,所以在病毒爆发的之后,新西兰直接出动了数百辆房车,在奥克兰,惠灵顿和克赖斯特彻奇等多个地区待命,将房车直接布置成了方舱医院,拉上感染者就可以直接到荒凉远离市区的地方进行隔离,还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居住,马桶,洗浴,厨房,电视,充电,空调,WIFI这些功能车上都有,而且在远离市区的地方隔离,大大降低了传染性。美军修建的方舱医院对于防疫来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高招,虽然美国陆军工程兵兵团效率非常高,但是美军做的就比较差了,主要是因为他们修建的方舱医院非常的拥挤,在纽约曼哈顿贾维茨会议中心十三万平米的地方,建造出了两千九百多个床位,而且床与床之间都挨得非常的近,美国医院中小隔间一个挨着一个就好像是胶囊旅馆,这些小隔间都非常小,房间中提供了电源可以给手机充电,有桌子,垃圾桶,灯,折叠椅和床等等设备,这里也被称为全美国最大的医院,但是因为这里没有负压环境一旦有病毒感染者进来,这里也会变成一个超级毒房。美国陆军接管了这座巨大的医院,陆军两个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直接进驻,美国人的想法就是野战医院接管普通病人,正规医院接管病毒感染者,大批量的普通病人和家属正在医院被传染。美国陆军工程兵正在把纽约布鲁克林邮轮码头,皇后区赛马场,纽约世博中心全部改装为方舱医院,还将陆续使用调节系统来调整房间负压,做到减少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