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肆虐全球的中共病毒,科學家們都寄希望於快速研發出疫苗。但疫苗真能很快研發並投入使用嗎?
近期的一篇新論文對病毒變異能力的新發現對疫苗的研發提出了新的挑戰。據中國科學網報導,4 月 19 日,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李蘭娟團隊在預印本平臺 medRxiv 上發佈了未經同行審議的新論文指出,中共病毒突變能力被大大低估,已經出現了能夠切實影響致病性的突變,藥物和疫苗研發工作有必要把這些突變納入考慮。
MedRxiv論文patient-derived mutations impact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網站截圖)
發現19個致病性新突變
中國工程院的研究團隊從今年1月22日到2月4日期間,對浙江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11名中共病毒感染者進行了研究。這些患者年齡從4個月到71歲不等,其中10名患者有過武漢接觸史。
研究人員對來自這11名患者的病毒分離株進行了超深度測序,然後與全球共享禽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數據庫的1111個基因組序列進行比較,一共發現了33個病毒突變,而其中19個是首次發現的新突變。而且,相當一部分與適應性有關的突變,主要集中在病毒S蛋白和人類ACE2受體結合處的界面。研究人員稱,這表明中共病毒株的真正多樣性“仍被大大低估了”。
11名患者的流行病學信息 (MedRxiv論文截圖)
爲了客觀評估這些突變對病毒致病性的影響,研究人員決定開展體外感染試驗。
他們選擇了一種叫做 Vero-E6 的細胞系,這種細胞系具有與人體細胞非常相似的 ACE2 受體。他們用所有 11 個病人來源的病毒分別感染 Vero-E6 細胞,每隔一段時間採集細胞並檢測細胞的病毒載量。
結果發現,前 4 個小時內,這些細胞的病毒載量都保持平穩,這時病毒的複製還很少發生。8 個小時後,6 號、7 號、9 號、10 號、11 號病人來源的病毒載量顯著上升。24 小時後,除 2 號、7 號外的所有病毒載量都顯著上升,而 10 號和 11 號的上升速度比其他都要快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複製能力最強的 10 號和複製能力最弱的 2 號相比,24 小時內的病毒載量相差近 270 倍。
病毒載毒量更高,是否意味着對細胞的殺傷力就越強呢?
研究人員在 48 小時和 72 小時檢測發現,病毒載毒量越高,細胞的病變效應和死亡率也隨之上升,證明突變可能影響病毒在宿主中引起疾病或破壞的嚴重程度。
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通過實驗室首次證實了,相較於其他,某些突變可能讓菌株更加具有致命性。
11 號患者來源的病毒中,出現了令人始料未及的三核苷酸突變,而這種突變在後續實驗中表現「強勁」,大大提升了毒株的複製速率和致病力。事實上,這位患者的病毒檢測陽性,維持了驚人的 45 天。這種三核苷酸突變的功能影響值得進一步研究。
最後,與近期報道的「糞便中沒有分離出活病毒」相反,此項研究中的 3 份病毒分離株就來自病人的糞便樣本,這表明新冠病毒的確有在糞便中複製的能力。
影響疫苗研發
對於中共病毒,人們現在寄予希望的是有可能製造出一種有效的 COVID-19 疫苗,這種疫苗將對這種特殊病毒提供持久的免疫力,就像我們對許多其它不會迅速變異的病毒所做的那樣。不過,這些觀點的立論基礎通常是,新的變異與最初發現的原病毒極其相似,而且似乎沒有更強的攻擊性,病毒變異成更有攻擊性的機率非常小,RNA 病毒更有可能變異成更弱的版本。
除了本篇論文中國工程院發現的19個新的突變,澳大利亞和中國臺灣的研究人員也指出,在印度分離出來的一株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突變,有可能阻礙全球的疫苗研發。這項未經同行評審的研究報告指出,這種改變發生在部分刺突蛋白上,該蛋白可使病毒與某些人類細胞結合。研究人員說,該突變可能威脅疫苗研發。
疫苗的目標,通常都是早期病毒版本,對於疫苗研發來說,突變可能影響早期菌株的有效期限。到目前爲止,中共病毒 SARS-CoV-2 已經發生了幾次變異,許多人懷疑這些變異是否會導致更嚴重、更致命的疾病,給疫苗研髮帶來挑戰。
研究人員也在文章中呼籲,對新冠病毒藥物和疫苗的研發,需要儘快考慮到這些累積突變的影響,以避免潛在的陷阱。
中共病毒超出預期的快速突變能力研究應該促使更多的科學家思考這樣的問題:爲何病毒會在不同的病人體內快速突變?不同的人病毒的複製速度爲何不同,爲何有人多源接觸不受感染,有人輕症,有人身體健康卻不治身亡?清華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生物信息學部門負責人張學工教授就對媒體說,我們對這種病毒的瞭解還很淺。比如病毒到底來自何處,爲何能殺死一些健康的年輕人,仍然讓科學家撓頭,如果有新發現顛覆了普遍看法,請不要感到驚訝?
中共病毒現在還沒有特效藥,而現在快速變異的特徵又將可能使寄託於疫苗大打折扣,那麼世界上的人們應該如何擺脫中共病毒的肆虐?中共病毒是否真的像預言中所說的是長眼睛的,爲了清算中共罪惡而來?
或許遠離中共就是最好的疫苗?
近期的一篇新論文對病毒變異能力的新發現對疫苗的研發提出了新的挑戰。據中國科學網報導,4 月 19 日,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李蘭娟團隊在預印本平台 medRxiv 上發布了未經同行審議的新論文指出,中共病毒突變能力被大大低估,已經出現了能夠切實影響致病性的突變,藥物和疫苗研發工作有必要把這些突變納入考慮。
www.soundofhop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