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研讨用兵之道与治国安邦的书,又至武当山修道习法。(示意图片:
希望之声合成)
上集提到
诸葛亮17岁搬到襄阳城西的隆中半耕半读,农闲期间会到水镜讲堂听
司马徽讲学,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名士俊杰学习讨教。其实,
诸葛亮在幼年时期,由于家学渊源,在儒家和法家的学习上已有相当的基础;到了襄阳,进入学业堂后又钻研儒学;离开襄阳后,跟
司马徽学习古文经学、史学与诸子百家,加上对
兵法、阵法与道家思想也颇有兴趣,
诸葛亮对知识的涉猎、探索与研究是相当广泛的。
庞德公像(图片:Kuan-Shou/《晩笑堂竹庄画传》)
其中道家学说最值得一提,
诸葛亮15岁来到荆州襄阳,自从二姐嫁给了当地望族
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之后 ,他跟
庞德公互动就相当频繁。
庞德公是一位宁愿隐居也不愿当官的知识分子,有着浓厚的老庄思想与性格特质。他很不喜欢跟「大官」接触,甚至连襄阳府城都不愿进去走走逛逛。传说他为了躲避荆州刺史
刘表的再三拜访,带着妻子躲到鹿门山去采药,让
刘表找不到人。
庞德公对这位15岁的青年
诸葛亮相当看重,也从不藏私,不管是谈学问、谈志向、谈人物、谈时势,他都竭尽所能,倾囊相授。在这段时间,
庞德公的老庄思想对
诸葛亮的影响可说是相当深远。其实,从
诸葛亮搬到隆中种田隐居、不留在襄阳府城的抉择,就可以看出当时17岁的
诸葛亮也是有着浓厚的老庄思想。
其实,从史书的记载来推断,
庞德公和
司马徽都有浓厚的老庄思想,都算是「
修道」中的知识分子;所以
庞德公才躲入鹿门山,就像老子一样,终身不与官场互动,行踪成谜。
刘表(图片:清朝古画/1906年)
传说,在
庞德公还没遁入鹿门山之前,
刘表为了怕
庞德公不见他,出其不意的利用他下田时候找他。
庞德公不得已,只好放下手中的农活,和
刘表站在田梗上说话。
刘表说:「先生您隐居在乡下,还要下田辛苦耕种,您能给后世子孙留下什么呢?」
庞德公回答说:「现在的人都给子孙留下了危险,我却给子孙留下了安全。」
刘表说服不了
庞德公,只好带着不舒服的情绪回襄阳府。其实,
庞德公的话是说给
刘表听的。
刘表的两个儿子
刘琦和刘琮,后来就为了谁能接手荆州这个地盘,兄弟不合、明争暗斗。而且在最后
刘表病重之际,也因刘琮的阻挡,让他无法见到大儿子
刘琦最后一面,这也是
刘表预料不到的结果。
庞德公这位
修道人说的话,对于不
修道的
刘表来说,确实是很难体会的。
关于
刘表的大儿子
刘琦在嫡庶之争中能保住性命,历史上也有一段「上屋抽梯」典故。
当时
刘琦感觉到自己的弟弟刘琮势力越来越大,觉得自己可能会被陷害性命不保,特地将
诸葛亮请来,想请他提供意见与对策。
刘琦怕
诸葛亮不想卷入这个兄弟之间的纷争,就将
诸葛亮请上二楼的书房,然后将梯子抽掉,让
诸葛亮无法下楼。
刘琦很诚恳的跟
诸葛亮说:「你说的话只有我听的到,请你一定要帮助我,告诉我该怎么做。」
诸葛亮就举了春秋时代晋献公的嫡长子申生、留在国内被陷害致死,而次子重耳流亡在外,反而保全性命的例子。于是,
刘琦就跟他的父亲
刘表请求派到330公里外的江夏当太守,因此得以保全了性命,也为日后刘备提供了避战之处。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献计刘琦(图片:周曰校插图版/1640年以前的画作)
至于很会「看」人的水镜先生
司马徽,在
庞德公遁入鹿门山之后,意识到自己有教导
诸葛亮「人间知识」的使命,才在襄阳设立学堂讲经授徒。
当时
刘表听说
司马徽善于鉴别人物的名声,特地专程拜访
司马徽,没想到
司马徽在
刘表面前表现出一副「只知读书不谙世事」的穷酸书生模样,让
刘表大叹:「世间人都乱说话,
司马徽只是个小书生而已」,从此不再理睬
司马徽,
司马徽也乐得不需与官场人物打交道的轻松。
庞德公和
司马徽这两位
修道的隐士,对
诸葛亮的影响相当深远,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早已和一般年轻人不一样了,不到20岁的
诸葛亮已经有着「虽不
修道却已在道中」那种超脱尘俗的感觉了。
诸葛亮的学习速度很快、对知识的领悟力很高;两年下来,
司马徽感觉他已经没有能力再教导
诸葛亮了。另一方面,虽然
诸葛亮从小就学过军事奇书「六韬」,加上自学专研孙子
兵法,但是总有未能究竟之叹。
司马徽决定帮
诸葛亮另觅明师,是明白的明,明师。
司马徽跟
诸葛亮说:「汝南灵山有位名叫酆玖的隐士,这个人的学问深不可测,而且熟谙韬略
兵法与
道学。这两天,你整理一下,我带你到灵山拜师学道。」
两人到了灵山拜见酆玖之后,
司马徽就返回襄阳。
诸葛亮在灵山一待就是一个年头,在这整整一年之中,酆玖什么都不教他,只是指派他做一些挑水、砍柴、打扫、煮饭的杂活。一开始,
诸葛亮的内心其实有点动摇,但他随即发现自己的想法是不对的。既然诚心来求道,而且水镜先生
司马徽对酆玖也非常尊敬与推崇,自己不应该有不敬的想法。所以,在整整一年中,
诸葛亮对酆玖这位老师非常恭敬、奉事惟谨,不敢稍有差错。果然,酆玖这位老先生其实也在观察这位年轻的
诸葛亮。一年之后,酆玖拿了三本书给
诸葛亮,说:「这一年来真难为你了,从今天起,你只要好好研读这三本书,什么事都不要做,百日之后再说。」
诸葛亮接过书来一看,原来是《
兵法阵图》、《三才秘录》与《孤虚相旺》,这三本专门研讨用兵之道与治国安邦的书。
诸葛亮异常欣喜,拿起书来之后就放不下手,越读越有趣味,边读边推敲,百日之中,就把这三本书读透了。 百日之后,酆玖发现,
诸葛亮对书的理解,精辟透彻,更能「致其奥妙」,确属世间难得一见的天才。对
诸葛亮说:「你命中该下山辅佐明主,但你目前虽精通
兵法阵图,仍有不足。我再帮你引见附近武当山的一位
修道人,传授你六甲秘文与五行道法,让你日后不为左道所困。」于是,
诸葛亮又至武当山
修道习法,一年之后,
诸葛亮才离开武当回到汝南灵山,却发现酆玖早已离开灵山,不知所踪。
自汝南灵山返回隆中之后,
诸葛亮立刻去拜谢
司马徽;对谈之后,
司马徽说:「真第一流也。」过不久,
诸葛亮也前往鹿门山探望
庞德公,
庞德公也觉得从灵山求道归来的
诸葛亮确实不凡,赞叹他是隐藏在隆中山林的一条龙,一旦飞腾,必将震撼寰宇,称呼
诸葛亮为「卧龙」。正因
诸葛亮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熟悉儒、法、史、诸子百家、
兵法、与道法均颇为精通,也难怪史家裴松之就曾赞叹
诸葛亮是少有的「逸群之才,真霸之器。」
由于
庞德公与
司马徽的器重,
诸葛亮在荆州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加上
诸葛亮又年轻英俊、风度翩翩,他两位姐姐开始操心起他的终身大事。没想到,
诸葛亮一点都不着急;
诸葛亮对娶妻有他自己独到的想法。
诸葛亮对于婚姻到底有什么想法与坚持呢?请看下集。
责任编辑:楊述之
从史书的记载来推断,庞德公和司马徽都有浓厚的老庄思想,都算是「修道」中的知识分子;所以庞德公才躲入鹿门山,就像老子一样,终身不与官场互动,行踪成谜。 传说,在庞德公还没遁入鹿门山之前,刘表为了怕庞德公不见他,出其不意的利用他下田时候找他。庞德公不得已,只好放下手中的农活,和刘表站在田梗上说话。 刘表说:「先生您隐居在乡下,还要下田辛苦耕种,您能给后世子孙留下什么呢?」 庞德公回答说:「现在的人都给子孙留下了危险,我却给子孙留下了安全。」...
www.soundofhop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