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我们说到汉灵帝怕西凉的叛军打到都城洛阳,专门设立了西园八校尉保护京师,
曹操也被封为八校尉之一,任典军校尉。
曹操听说自己儿时的好友
袁绍,也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虎贲中郎将,相当于禁军的副首领,很是高兴。于是带着妻子卞氏离开故乡谯县,兴致勃勃地回到了久别的京师。可他来到京师,一见禁军首领可就傻了眼,这禁军首领正是
蹇硕。
蹇硕是个宦官,本无权统领军队,但灵帝认为
蹇硕“壮健而有武略”,居然让他当了禁军之首。
蹇硕一时权势滔天,就连当时掌握主要军权的大将军
何进都要让他三分。
曹操在担任洛阳北部尉时曾棒杀
蹇硕的叔父,两人结下了仇怨。在这种情况下,
曹操不得不处处小心谨慎,以防被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
曹操担任典军校尉的第二年四月,汉灵帝病重,宫廷陷入皇位争夺的残杀中。
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成了本来是政敌的
何进和
蹇硕之间的矛盾焦点。当时的皇子有两位:
何进的妹妹何皇后生的大皇子刘辩,王美人生的二皇子刘协,按祖治应大皇子继承王位,但灵帝欲废长立幼,临终时竟托付
蹇硕,要他拥立刘协,
蹇硕本来就与
何进不和,不想让
何进掌控大权,这下自然是全力推举刘协为帝。但作为禁军首领,
蹇硕虽能调动一部分兵力,终比不上
何进身为大将军,掌握着主要军权,于是,便与其余十常侍计划,暗杀
何进。
何进(网络图片)
不久,汉灵帝驾崩,
蹇硕计划在
何进入宫时杀他。却没想阴谋败露,暗杀失败,
何进拥立刘辩为帝,史称汉少帝,何皇后自然晋升为太后,垂帘听政,
何进与太傅袁隗辅政。
蹇硕还是不死心,在刘辩即位后二度谋杀
何进,却被同谋出卖,泄露了书信,
何进借机杀掉
蹇硕,统领了西园八校尉。
蹇硕被杀后,宦官势力依旧庞大,令
何进顾忌较多,他几次想铲除十常侍,却受到其妹何太后的阻挠。当
何进烦恼之时,
袁绍建议
何进召集四方诸侯入京,逼迫何太后。当时任主簿的
陈琳闻听此言,立刻出来反对,说
何进是“掩目捕雀”,就是用手遮住眼睛,就以为雀鸟看不见自己,可以抓雀了,喻示
何进自己骗自己,他认为应闪电杀进宫中,引外兵入宫只会招来大乱。
曹操与
陈琳有同样的见解,据魏书记载:
曹操听闻此事大笑,说「宦官这种人,自古都有,也是宫廷内必需的职务,只是君主不该宠到让他们掌权,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现在要治他们的罪,杀了带头元凶便是,这只要一个执法狱吏就能办好的事,何必四处传召驻外将领呢?如果想把所有宦官都杀掉,行动一定会泄漏,我已预见
何进要失败了!」
可忠言逆耳,外加提出这个建议的
袁绍家世显赫,此时又被表举为司隶校尉,是
何进的主要盟友,
何进当然听不进别人劝告?他仍然召
董卓等人领兵入宫,意欲逼迫太后杀了十常侍。
袁绍(图片:清代版《三国演义》插图)
果然如
曹操所料,
何进在外军到来之前便被宦官们设计斩于嘉德殿前。
袁绍见
何进被杀,带兵冲入宫廷,见了太监就杀。
袁绍之弟
袁术也在
何进手下,他一见此情形,便带兵围南宫,为逼出杀害
何进的罪魁祸首,焚烧嘉德殿,一时皇宫大乱。张让等宦官趁乱挟持了汉少帝刘辨和陈留王刘协出宫。
此时,受
何进之召而来的
董卓正欲带兵入宫,正遇见被宦官虏出的少帝和陈留王,便从张让等人手中救下了少帝刘辨和陈留王刘协。
然而
董卓此人可并非忠良之辈,早怀有野心,此时见刘辨和刘协年幼,便萌生了霸权的念头。
董卓是西凉人,就是现在的甘肃一带,原本以耕种为生,由于战功显赫而被封为河东太守,在朝中并没有势力或者后台,这在一般情况下,别说独揽大权了,想当个高官都不容易。而且虽然
何进被杀,何家的势力依然有不小的影响力。针对这种情况,
董卓的手下给他出了个主意,就是废了汉少帝,另立一个傀儡皇帝,这样就能假天子之名独揽大权。
可废立皇帝不是儿戏,
董卓势单力薄,怕羣臣不服羣起而攻之。因此为今之计,他只能装作辅助幼帝,暗中拉拢朝中官员,排除异己。此时朝中最大的势力便是四世三公的袁家,
董卓自知目前无法与之抗衡,只能设法拉拢。他举荐
袁术为后将军,想借此讨好袁家,可
袁术知道
董卓意图不轨,怕祸及自身,便逃到了南阳,就是现在河南、湖北一带。
袁术的哥哥
袁绍在
何进死后成为了西园八校尉之首,掌控皇宫禁军,对
董卓最具威胁性,可
袁绍却一直没有任何举动,而
董卓也不敢得罪袁家,因此两人暂时是互不相干。
那么,同样握有部分兵权的
曹操对于
董卓来说是敌还是友呢?
在这种纷乱的局势下,
曹操又是如何自处的呢?
请看下集。
责任编辑:楊述之
曹操与陈琳有同样的见解,据魏书记载:曹操听闻此事大笑,说「宦官这种人,自古都有,也是宫廷内必需的职务,只是君主不该宠到让他们掌权,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现在要治他们的罪,杀了带头元凶便是,这只要一个执法狱吏就能办好的事,何必四处传召驻外将领呢?如果想把所有宦官都杀掉,行动一定会泄漏,我已预见何进要失败了!」
www.soundofhop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