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残酷的现实演绎《肖申克的救赎》,寒门学子大学名额被顶替,人生被强拆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907955/

佩奇 : 2020-07-02#1
1994年的奥斯卡得主,豆瓣评分 9.7 排名第一 ,讲述的一起冤案:《肖申克的救赎》。男主是银行家,被控杀妻,判无期。但其实,他是被陷害的。

只是,那张陷害他的大网是如此牢固,环环相扣,他一个人根本无法挣脱。

经历了绝望之后,他开始谋划越狱。在接下来的20年里,安迪每天都在用一把小锤子挖洞,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越狱成功。

1593690107787.png

人生被强拆

最近的山东农家女陈春秀,高考被冒名顶替案,前因后果,看后让人不寒而栗。她是一个普通得渺小的农家女,经济条件也不好,要靠哥哥辍学才能供她读书。可以判断,她没能力和机会去调查、去申冤。 高考546分。

顶替者陈艳萍的父亲是当地一个公司的法人,舅舅是时任乡长。 高考 303分。

1593690159143.png

环环相扣,社会是大网,弱者不过是,网中鱼

从招生办,到高中所在校,到户口,到山东理工大学 ,从头到尾涉及到这么多部门这么多人,就没有一个是乡长舅舅搞不定的。 每一步都流程清晰,到了哪里该找谁,分工明确,执行到位。

在这次陈春秀的案件通报中,这些从中帮了忙的人,后来似乎并没有因此获得什么明显的好处。他们都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平稳着陆,退休的退休,免去党内职务的免去党内职务。

如果不是乡长舅舅找的每一个人都很善良、乐于助人

高中所长是这张网的关键点,只是罚酒三杯

校长,在事发后,得到了什么处分:崔校长将获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和降低退休待遇。是的,仅仅是警告和降低待遇。

至于原因,通报中解释了。

当年的崔校长违反工作纪律,本来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但是现在他已经没有担任党内职务且已退休。所以也只能警告一下,降低一下待遇。

这个处罚,说是罚酒三杯,都说重了。

鲁迅的祖父,”企图“ 贿赂考官,未果,被判“斩监候”

在清朝晚期,科举制度的作弊,依然是高压线。科举中作弊案,是要人头落地的大罪。因为这是寒门学子的唯一出路,也是选拔人才的命脉。

1593690069651.png

鲁迅的爷爷是进士出身,但是鲁迅的父亲,举人屡考不中。他希望考官能够帮助自己的儿子,以及自己的几个亲戚,让他们能够通过乡试,取得功名。同时送给主考官的,还有一万银元的“空票”。

最后事发,光绪帝判,“科场舞弊例禁綦严,虽与交通贿买已成者有间,未便遽予减等,周福清着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以严法纪,而儆效尤。不过清朝末年是多事之秋,周福清的脑袋就保住了,案件由此被搁置起来。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佩奇从心里感谢高考制度,让普通人家的孩子,也有一个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自己书写人生的机会,也得益于此。其实,中国的崛起,何尝不是得益于成!大批以超低成本,培养的技术人才,是中国近年崛起的基石之一。

但是,全国统一高考,统一招生的制度要改革了,普通人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路更窄了。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根据新闻改写,原文链接:
山东顶替案的通报出来了,我却越发觉得后背发

骆驼客 : 2020-07-02#2
政治体制不改革,其他的改革只能是表面的官样文章。不动还好!但凡动上一次,底层老百姓就被盘剥一次,他们的孩子更无出头之日。

卡城西北 : 2020-07-02#3
处罚太轻。

佩奇 : 2020-07-02#4
政治体制不改革,其他的改革只能是表面的官样文章。不动还好!但凡动上一次,底层老百姓就被盘剥一次,他们的孩子更无出头之日。
社会制度不变,却要改革统一高考,太可怕

佩奇 : 2020-07-02#5
处罚太轻。
至少判几年:mad:

sofia : 2020-07-02#6
不知道高考是不是好事
反正很多人移民的理由
就是不想让孩子
也经历一次高考

卡城西北 : 2020-07-02#7
不知道高考是不是好事
反正很多人移民
就是不想让孩子
也经历一次高考
高考不好,没有高考更坏。

佩奇 : 2020-07-02#8
不知道高考是不是好事
反正很多人移民
就是不想让孩子
也经历一次高考


高考不是好事,绝对滴 (y) ,但是在中国现实的情况下,对于普通百姓,是“最不坏”的制度了。

佩奇 : 2020-07-02#9
高考不好,没有高考更坏。
就是这个意思,特别是对那些,无权,无钱的普通百姓的孩子们。

sofia : 2020-07-02#10
高考和原来的科考基本是一样的
原来我们嘲笑科考的八股文
其实高考又何尝不是?
小孩子从幼儿园开始
就为了高考做准备

现在大学自费
毕业也没有什么工作了
真正的寒门还是读不起
却把一代人的天性都磨没了
为了高考而读书
进了大学就失去了目标
混毕业

佩奇 : 2020-07-02#11
高考和原来的科考基本是一样的
原来我们嘲笑科考的八股文
其实高考又何尝不是?
小孩子从幼儿园开始
就为了高考做准备

现在大学自费
毕业也没有什么工作了
真正的寒门还是读不起
却把一代人的天性都磨没了
为了高考而读书
进了大学就失去了目标
混毕业
sofia姐姐说到佩奇的心里去了 (y)

虽然还在这里,没有经历大学录取这个关节,但是熊孩子考IB班的情况,多少了解一些。和我们的“分数为王”,真的是大相径庭。

高考这种制度的弊病太多了,但是在中国现实的情况下,如果不高考,对平头百姓家的孩子只能是更惨。两害相权,取其轻。

yamiyami : 2020-07-02#12
唉 各式各样的严重问题 说来说去还是体制的问题
就这么着吧 反正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祖国经济已经赶超欧美了
舍小家为大家 还是能够自豪一番滴

卡城西北 : 2020-07-02#13
就是这个意思,特别是对那些,无权,无钱的普通百姓的孩子们。
通过民主选举确定谁家孩子上大学,肯定不行。文明社会,也不能靠比武决定。抽签也不行。剩下的选项稍有点公平意思的还真不多。要不看谁爸有钱?

佩奇 : 2020-07-02#14
通过民主选举确定谁家孩子上大学,肯定不行。文明社会,也不能靠武力决定。抽签也不行。剩下的选项稍有点公平意思的还真不多。要不看谁爸有钱?
记得高中语文老师说:你们赶上好时候了。他讲了门阀制度如何不公平,有诗为证。
,离离原上苗,郁郁涧底松

佩奇记忆犹新!

bfbs : 2020-07-02#15
唉 各式各样的严重问题 说来说去还是体制的问题
就这么着吧 反正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祖国经济已经赶超欧美了
舍小家为大家 还是能够自豪一番滴
只要这个小家是别人家,就舍!

多伦多上空的鸟 : 2020-07-02#16
记得高中语文老师说:你们赶上好时候了。他讲了门阀制度如何不公平,有诗为证。
,离离原上苗,郁郁涧底松

佩奇记忆犹新!

手赞一下。因为第一次听到这个用法,网上搜索学习了一下: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出自魏晋时期的左思的《咏史》

《咏史》

【作者】左思 【朝代】魏晋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诗词白话翻译: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 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Aidemengdun : 2020-07-02#17
高考和原来的科考基本是一样的
原来我们嘲笑科考的八股文
其实高考又何尝不是?
小孩子从幼儿园开始
就为了高考做准备

现在大学自费
毕业也没有什么工作了
真正的寒门还是读不起
却把一代人的天性都磨没了
为了高考而读书
进了大学就失去了目标
混毕业
没有高考。平民家的孩子更无出头之日

卡城西北 : 2020-07-02#18
我又要政治不正确了。更该抱怨高考制度的,应该就是冒名顶替的那些人。要是没有高考制度,他们可能连冒名顶替都不用。

北美大款 : 2020-07-02#19
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说到底,就是“道德” vs "制度“。中间还搅和着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丛林法则etc.,有点儿闹心!

HYDT : 2020-07-02#20
1994年的奥斯卡得主,豆瓣评分 9.7 排名第一 ,讲述的一起冤案:《肖申克的救赎》。男主是银行家,被控杀妻,判无期。但其实,他是被陷害的。

只是,那张陷害他的大网是如此牢固,环环相扣,他一个人根本无法挣脱。

经历了绝望之后,他开始谋划越狱。在接下来的20年里,安迪每天都在用一把小锤子挖洞,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越狱成功。



人生被强拆

最近的山东农家女陈春秀,高考被冒名顶替案,前因后果,看后让人不寒而栗。她是一个普通得渺小的农家女,经济条件也不好,要靠哥哥辍学才能供她读书。可以判断,她没能力和机会去调查、去申冤。 高考546分。

顶替者陈艳萍的父亲是当地一个公司的法人,舅舅是时任乡长。 高考 303分。



环环相扣,社会是大网,弱者不过是,网中鱼

从招生办,到高中所在校,到户口,到山东理工大学 ,从头到尾涉及到这么多部门这么多人,就没有一个是乡长舅舅搞不定的。 每一步都流程清晰,到了哪里该找谁,分工明确,执行到位。

在这次陈春秀的案件通报中,这些从中帮了忙的人,后来似乎并没有因此获得什么明显的好处。他们都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平稳着陆,退休的退休,免去党内职务的免去党内职务。

如果不是乡长舅舅找的每一个人都很善良、乐于助人

高中所长是这张网的关键点,只是罚酒三杯

校长,在事发后,得到了什么处分:崔校长将获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和降低退休待遇。是的,仅仅是警告和降低待遇。

至于原因,通报中解释了。

当年的崔校长违反工作纪律,本来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但是现在他已经没有担任党内职务且已退休。所以也只能警告一下,降低一下待遇。

这个处罚,说是罚酒三杯,都说重了。

鲁迅的祖父,”企图“ 贿赂考官,未果,被判“斩监候”

在清朝晚期,科举制度的作弊,依然是高压线。科举中作弊案,是要人头落地的大罪。因为这是寒门学子的唯一出路,也是选拔人才的命脉。



鲁迅的爷爷是进士出身,但是鲁迅的父亲,举人屡考不中。他希望考官能够帮助自己的儿子,以及自己的几个亲戚,让他们能够通过乡试,取得功名。同时送给主考官的,还有一万银元的“空票”。

最后事发,光绪帝判,“科场舞弊例禁綦严,虽与交通贿买已成者有间,未便遽予减等,周福清着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以严法纪,而儆效尤。不过清朝末年是多事之秋,周福清的脑袋就保住了,案件由此被搁置起来。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佩奇从心里感谢高考制度,让普通人家的孩子,也有一个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自己书写人生的机会,也得益于此。其实,中国的崛起,何尝不是得益于成!大批以超低成本,培养的技术人才,是中国近年崛起的基石之一。

但是,全国统一高考,统一招生的制度要改革了,普通人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路更窄了。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根据新闻改写,原文链接:山东顶替案的通报出来了,我却越发觉得后背发
在解放以前,包括封建社会,这是杀头的罪。

Lise123 : 2020-07-02#21
社会制度不变,却要改革统一高考,太可怕
喜欢看你写的分析。有空能写一下蜗居电视剧后感吗?最近在看这电视剧,感触颇多的。

HL1384607 : 2020-07-02#22
世界没有东西方之分,只有文明与野蛮之别。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制度,也是就两种制度: 一种是独裁专政,一种是民主法制。 ——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确是处在一个中世纪的社会。

佩奇 : 2020-07-03#23
喜欢看你写的分析。有空能写一下蜗居电视剧后感吗?最近在看这电视剧,感触颇多的。
蜗居是挺有意思的(y),Lise123 的感想,啥时候有时间,分享一下呀:wdb19:

Lise123 : 2020-07-03#24
蜗居是挺有意思的(y),Lise123 的感想,啥时候有时间,分享一下呀:wdb19:
总结一下我看这剧的感受。
1.播出的那年楼市刚开始热,这电视剧就像是楼市大涨的预言一样,你攒钱速度永远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2.别选错专业,读了白花钱,工资才几千元,能攒钱养孩子吗?
3.不当小三,找个好男孩结婚才是硬道理。
4.国内的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太大,尤其收入不高的人群。找个小城市生活,蒙村是挺好的选择。
是不是像移民软文。哈哈。

dave : 2020-07-03#25
新中国这种顶替的事不仅局限于高考, 考公务员或者考其他都有这种现象。 本人在18岁参加高考, 那年日语单科突然提到70分及格线,而我只考了68.5分,尽管总分超录取线30多分,还是落榜,落榜后,正好我们班有一个同学他爸爸是邮电局人事科长,邮电局当时招聘国际营业员, 我那个同学动员我考,我当时的日语水平在他之上,我想我考肯定比他强,结果,发榜的时候,我落榜,他选中,我知道肯定是他顶替了我, 我要求公开试卷,但是,邮电局领导根本不听我的申诉,无奈,我到市政府上访, 也没用。 最终我只能再选择高考, 还好,我考上了大学,离开了邮电局,不然,就很可能一直在邮电局干投递员。所以,这种顶替现象在新中国一点都不新鲜。

SPIKE : 2020-07-04#26
这个事和高考制度关系不大,反而更说明高考制度的“公平”,至于身份盗用属于户籍制度的问题。
高考制度的原意和初期的执行是很不错的,目前政府的教育产业化-有钱就能读大学和高考的双轨制,我个人认为平衡了穷人孩子和教育投资,更像西方国家大量的奖学金制度。既能保证穷人家的优秀孩子不会因为穷无法上大学,又能满足有钱人孩子读大学的机会,但是据我所知,国内的正规大学还是有区分正规录取和花钱的学生的,这也是确保维持大学的名望的底线-必然要有非常优秀的学生,当然这个案子里面的这种大学可能没有这层考虑。

啊美 : 2020-07-04#27
赞力差,踢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