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为什么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914851/

乐和苦 : 2020-09-22#1
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为什么甜如蜜?为什么好得不得了,每天要找你喝酒,喝到三更半夜,一醉方休?为什么啊?是不是为你着想?为什么?他长期的投入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等达到了之后就翻脸不认人。他要达成这个目的,什么好话都给你讲,什么谄媚奉承,人家听了会吐的话都跟你讲。真的旁边的人听了都很恶心,他都讲得出口。可是这是有目的的,等到目的达成了?见利就怎么?义就忘了。


有一段《格言》讲得好,「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他是为了利益交往的,得到利了这个关系他就疏远。「以势交者」,因为你有地位、有权势他才跟你交往,等你退下来,「势倾而交绝」,他再也不来找你。「以色交者」,他是因为你的美色而跟你交往,「花落而爱渝」,你比较老了,或者有更漂亮的人出来,他就不理你了。「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所以我们人要事事明,要看得清楚。


那为什么君子之交淡如水呢?君子以道义相交,以德行相互勉励,绝对不会整天和你喝酒。君子之交虽然平淡,但是念念都是成就对方的心,互相成就,所以正直,因为他知道,你是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师,你有很多的职责要去尽本份,所以会互相叮咛互相提醒:“啊,我们该回去了,给孩子当好榜样,回去多多奉养父母。”所以君子之交才会淡如水,这个淡中有真味。真正朋友之中的情谊在这个淡中会越沉越香.


小人之交虽然甜蜜,但是很容易就败坏,得到利他可能就疏远了。或者是现在跟你很好,是因为他达到目的;假如突然形式变成你跟他有利益冲突,朋友马上变什么?就变敌人。这个在历史当中很多,这些小人共同的目标去陷害那个忠臣,两个人好得不得了;等到彼此冲突了,狗咬狗就出来了,彼此互相攻击,「小人甘以坏」。真正君子别人有过失不愿意讲,他有修养,不扬人恶。所以这句话也是意味,君子交朋友来辅助、鞭策自己的修养,鞭策自己的仁德,这样他能成就道德。以友辅仁,这叫善友为依,互相护念。小人因为都是利己损人,所以见利就忘义,很容易就变心了。

  在朋友之交当中,我们想到汉朝时候,张劭和范式之交。他们在太学一起读书,后来各自回家了,约好两年之后,范式要去拜访张劭。张劭就很欢喜告诉他妈妈:我们两年前约好,他要来找我。张劭的妈妈想两年这么长,他会来吗?他果然当天来赴约,很守信诺。后来张劭去世了,临终以前告诉他的太太:我死后,我的朋友范式会照顾你们,他是可以依托的,我的一个知心朋友。张劭去世了棺木就要拉走,要去埋葬,抬不了,动不了。而范式他们相隔这么远,作梦梦到张劭跟他说,他已经要离开这个世间。所以他梦醒以后,以最快的速度,就要赶来送他这个知心朋友最后一程。这个棺木提不走,他的母亲非常了解张劭,就跟他说,难道是因为范卿没有来,你觉得心事还没了吗?他妈妈才刚讲完没多久,就听到马车的声音急速赶来。
  他妈妈一看一匹白马,驾马的人穿著素衣丧服赶过来,他母亲马上就说莫非就是范卿到了。最后范式到了现场,安慰张劭:天人永隔,你放心好了,我一定会照顾好你的家人。讲完,你也应该启程了,最后那个棺木就可以动了。这朋友之情,千里之远要去问候他的母亲,你看这种情谊,「省其亲」。然后保护他的家人家属,「护其眷」,保护他的家眷。然后「葬其身」,把他安葬好,把他的墓都修好了他才离开。古人这凭朋友的情义,真是我们的榜样。而且我们看,这一生能交到像这样的朋友,人生得一知己,怎么样?死而无憾。






乐和苦 : 2020-09-23#2
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人跟人相处当中,冲突最多的情况就是在言语。但是言语起了冲突,因为你起了冲突,脾气就上来了,「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就开了。障门在哪儿?我们先来考虑看看,用不好的言语发脾气会造成什么影响?百万障碍就出来了,「障门开」。障碍了自己的什么?心量;也障碍了人与人之间好的关系。你可能发脾气发了五分钟,你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把这个脾气所产生不好的效果去除?花多少?所以「忿思难」,这在「君子九思」当中,提醒我们忿怒不可发,谨慎!因为忿怒一发,很难回归到原来的样子,甚至于可以说不可能回来了,所以「忿思难」。

  俗话又提到「利刃割体痕易合」,利刃割身体,可能一、两个礼拜就可以好了;但是「恶语伤人」会留在他心里多久?「恨难消」。人生这么短暂,为什么不好好相处?我们看到这样的结果,慢慢要找到方法对治我们的忿怒。而这个对治的功夫要练到什么程度?练到「忍」这个字的程度。我们看一下,会意字,什么叫忍的功夫?上面一把「刀」,下面一个「心」;意思就是人家拿着一支刀捅在你的心头上,你还要如如不动;不管你怎么骂,我就是不回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能忍到这种功夫,必然能够让身旁的人很佩服,所以「忍」是一门大学问。

  你时时处处都在考验忍的功夫,比方说现在听课也在考验忍耐,对不对?忍住不要打瞌睡。曾经有个女士她就跟我说,她说:蔡老师,中国文化不错,不过那个忍到底要忍到什么时候?她对这个「忍」字很无奈。我说:假如你是这样的心态,我保证你一定忍到火山爆发。比方说学了这些课程,知道夫妻要互相体谅,所以回去突然变得很勤劳,就开始扫地,打理家里面。结果先生都没有看到,因为她在扫的时候,都一边看他有没有看到,扫了一个礼拜,先生都没什么反应,突然怒火中烧。然后把扫把摔在地上:我做了那么多事,你都看不到吗?假如这一口气忍不住,爆发出来,会怎么样?前功尽弃!你先生马上冷眼看你:还说学什么弟子规!所以,忍的功夫是要能够忍得明明白白,忍得为大局着想。

  因为每个人,比方说夫妻来讲,来自不同的家庭,所以生活习惯差异很大,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明白了,知道改变绝对不是一蹴可几,这个时候你要安心,别人对不对是别人的事,我自己有没有尽好我的本分。本来就是应该做的,所以做得心安理得,自然你的身教就会传递出去,你就让它水到渠成。当我们明白,就能够去包容。所以,现在你回去要叫孩子变勤劳,你可不能说他没有马上变勤劳你就气得半死,这不是孩子错了,是谁错?我们自己的态度不对。习惯的养成必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还是要道法自然来做,忍得为大局着想。因为在家庭当中,夫妻假如常吵,在公司里面,同事之间假如常吵,那这个家庭跟团体气氛就很不好,家跟团体必衰败。我们能忍得住,就是为大局着想;而当你处处能忍让,也会唤醒对方的惭愧之心。所以,这个忍要忍得明白,忍得为大局着想。

  我们在北京上课的时候,有位女士她也五十几岁,上完了「出则弟」,当天就给她妹妹打电话,她们因为一个口角,姐妹已经两年没讲过半句话。她一听完,觉得自己错了,就赶快拨给她妹妹,电话一接起来,她说「妹妹,对不起!」其实,她才讲了三个字「对不起」,她妹妹马上稀里哗啦就哭起来了。其实两个人都怎么样?在闷那一口气。我说幸好才两年,假如继续下去,保证两个人是癌症的高危险群,血脉都不通畅了,何苦来哉!所以你看,一个道歉整个嫌隙就化开了。这一道化开,不只姐妹心上的石头掉下来,还有谁的石头也掉下来?妈妈、爸爸。人生确确实实可以走得圆满幸福,只要我们放下这些不好的习气、不好的执着,一定会愈走愈圆满。

  我们现在知道愤怒要懂得收敛,懂得制止。诸位朋友,你都怎么样在愤怒的时候把它处理掉?你用什么方法?来,我们讨论一下,大家可以见贤思齐,互相切磋一下。什么方法?这位朋友,「慈悲、怜悯」。很好,就是扩宽心量,自然就没有障碍。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这个方法很高段,我可能还要练三年、五年。所以「怒」的处理,确实也很重要,因为当人的怒气没有消除,它会障碍你整个身心状态。

  我在上海跟很多朋友讨论,他们就说,打电话跟人家哭诉一下,把这些怒气发一发。我说你讲完之后觉得怎么样?他说舒服多了。我说你舒服多了,对方不舒服了。对方听完说:人生苦短,怎么这么多冲突!所以,我们不能把垃圾给人家到处丢。很多人都当垃圾桶,有没有?当垃圾桶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到时候垃圾满出来了。你看很多专门在给人家做心理治疗的,到最后他也怎么样?所以,我们要提到更高的境界,要当焚化炉,垃圾一来马上就怎么样?轰,把它烧了。这个就要透过我们的德行,就像刚才这位朋友讲的,用慈悲、仁爱的心胸。

  答案其实就在中国字,所以我们以后面对中国字要倍感尊敬。因为老祖宗造出了全世界唯一一种可以把人生哲学讲出来的,就只有中国字,除此一家,别无分号。我们来看「怒」,会意字,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代表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就是他的心当奴隶了,被这些坏习惯牵着鼻子走,要他去东他不敢去西。我们去观察,很多人发完脾气,「我刚刚怎么这样」?很后悔,对不对?但是也无法再拉回来。

  有一个父亲,他的孩子脾气特别不好,他为了教导他的孩子,他就跟他说:你现在假如发一次脾气,就到我们家后院那个木柱上面钉一个铁钉。那孩子一发脾气就去了,拿一支铁钉把它钉上去,一开始一天钉五、六支;结果钉了几天,那个孩子吓了一跳,密密麻麻,他突然感受到说,我的脾气居然坏成这样!其实很多脾气很不好的人,他有时候还说:我脾气已经不错了,假如像前几年一样,你不知道已经变成什么样子!都还不知道自己脾气不好。

  这个孩子一发现,就开始收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不发脾气了。他的父亲跟他说:你只要今天不发脾气,就去把铁钉拔一颗下来。他儿子拔得很有成就感,拔拔拔,突然有一天拔完了,他很高兴,就跑去跟他父亲报告:我都拔完了。他父亲不急不徐把他带到这个木柱前面,他说:虽然你的铁钉都拔光了,但是留下了多少的坑洞!能不能回到原来的样子?回不到!所以「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到时候你再怎么对不起,也不见得能回到原来的一种关系了。

  所以,我们了解到就要更谨慎,下次要发脾气的时候,要马上「言语忍,忿自泯」,这一句经文好像一道光一样,射到你的脑袋里来,能不能做到?要早晚服用一遍《弟子规》,保证有这样的效果。因为在北京有个朋友,他确实做到了早晚念一遍,他说他最难改的就是「人有短,切莫揭」,东家长、李家短习惯了,现在学完了,一下子也改不过来。但是他突然想要讲的时候,这句经文就跑过来,他马上闭嘴,很有效果。我们也可以记这个经文,或者你就记更简单的「忿思难」。

  人生要有志气,绝对要当自己人生的主人,不要让这些坏习惯主宰我们的命运,你提起这样的志气来对治它,要从「怒」转「恕」。这两个字像不像?像!去了一点边边角角,把你的棱棱角角削一削就变「恕」了。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会意字,代表设身处地从他的心、从他的角度去看事,你的怒气就可能消一半了。我在教书过程,有些孩子行为确实比较偏颇,我们看有时候会觉得,怎么这么大了还做出这样的行为?但是我们不能在结果打转,会从原因探索。往往这些人,我们一去了解他的家庭状况,怎么这么可怜!没人照顾,才会养成这些坏习惯。你当下从「怒」变「恕」,从怒火变慈悲!

乐和苦 : 2020-09-27#3
母亲的辛劳是从怀孕、从生育、从养育整个过程,点点滴滴。在怀孕的过程里面,我们引导孩子,母亲都会呕吐,因为体内要调整。但是母亲在呕吐的时候,她还是会勉强自己把食物吃下去,为什么?为什么母亲已经这么不舒服,但是她还是勉强把食物吃下去?为什么?因为假如不吃,她的身体就没有养分提供给孩子,为了孩子,她再怎么难受,还是会把食物吃下去。我们就跟孩子讲,母亲为了你,再怎么难受都把食物吃下去。你们这个身体是来自于父母,也应该好好保护,不可以偏食,也要把应该吃的东西吃下去,这样才对得起母亲对我们的付出。

我们也让孩子当一天的妈妈,发一颗鸡蛋给他们,每个人保护一天,挂在身上。结果一开始的时候,他们都会小心翼翼,但是差不多过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之后,他们会差不多忘记了。所以在那一天当中,常常都会听到:啊!一天下来,几乎没有几颗蛋是完整的。我们就跟学生讲,你保护一天都保护不了,妈妈要保护你多久?十个月。假如你妈妈也像你这样蹦蹦跳跳,你生出来会什么模样?这边红一块,这边紫一块。所以你看,母亲在怀胎当中,时时刻刻都想着你的安危,你的安全。


我们在母亲节那天,也曾经让孩子背个篮球,让他们感受一下这样走路是什么滋味?因为你要让他体会,他才生得起那种感激之情。除了怀胎的辛劳,母亲在生产的时候非常辛苦,在古代,我们说生产是过一次鬼门关。在生产当中,那种阵痛比癌症还痛,而且那个阵痛又不是痛一下就结束,很有可能要痛几个小时,甚至于是几十个小时。我们跟学生讲,那个阵痛就好像十五分钟在你的身上刮一刀,再十五分钟又在你的身上刮一刀。学生听了以后都会皱起眉头:那一定很痛!


在生产的床上有两根钢柱,都这么粗,结果这个钢柱已经弯掉了。我们会问学生,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个钢柱弯掉?什么力量?母亲生产的时候痛的力量。但是当母亲生完产以后,当她清醒过来,第一个念头是什么?你们有没有听过母亲说:痛死我了!你看第一个念头都是念念为孩子着想,马上就把这么痛的痛苦完全抛在脑后。母亲这样的处处为孩子着想,光是这一分心,我们为人子女怎么报都报不完。


我们回想一下,母亲在我们从小的整个过程当中,给我们多少的关怀?多少的照顾?一岁的时候,母亲为我们哺乳,我们回馈她的是什么?可能是咬她一口。三岁的时候,母亲看到烹饪的数据里面,可以煮出很营养的食物给我们吃,可能弄了好几个小时,把这个热腾腾的食物端到我们面前,我们可能一不小心就把它打翻了。小学的时候,母亲可能因为我们想要一台电子琴,她可能一个月的薪水都拿来买这个东西,结果我们可能弹了几次,几天以后就不弹了。


初中的时候,跟父母一起去看电影,还有跟同学,我们可能还说:爸爸、妈妈,你们坐那边,我们坐这边。不要跟父母坐一起。高中毕业的时候,可能父母在家里等我们回去吃晚饭,煮得还特别丰盛,结果我们电话也没打,在外面跟同学玩到半夜才回家。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竭尽全力把我们需要的注册费、生活费筹到,欢欢喜喜带我们到校门口要去报到。我们可能说:爸爸妈妈,你们在这里就好,不要进去了。还怕父母进来以后,跟同学见到了,自己还会觉得有点丢脸。我们结了婚以后,跟夫妻之间相处可能又出现很多问题,最担心的是谁?还是我们的父母。


所以父母几十年来的关怀、照顾,到底我们给了什么回报?父母以他们的青春成就了孩子的成长,也因为成就了孩子的成长,他们也日渐衰老,日渐消瘦下来。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怀是一生一世,所以「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纵使母亲已经一百岁,想到自己八十岁的孩子,还是一样的关心备加。子的关怀是一生一世,所以「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纵使母亲已经一百岁,想到自己八十岁的孩子,还是一样的关心备加。当我在当下体会到我父亲那种心境,我们也在内心告诉自己,父母的恩德这么大,我们绝对从今以后,不能再讲任何一句让父母生气,让父母担忧的言语,甚至于行为,都不应该做。

乐和苦 : 2020-09-28#4
我们俗话也常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们念通了没有?所以现在离婚率很严重。婚姻走向离婚,对自己还有对小孩可能都是一个伤害。所以面对人生、面对婚姻当中的挫折,我们也要勇于去克服。刚好我在海口,有一天要去上课,在途中有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我的同事她先生有外遇,该怎么办?诸位朋友,你有没有接过这种电话?结果我一个没有结婚的人接到了。虽然没结婚,但是解决人生问题的答案保证在经典之中。所以当场我就开始跟她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在人生出现状况的时候,绝对不可能都是别人错,只有我对。有没有可能?不可能,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所以当夫妻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头一个念头要先想到「我错在哪里」。当然,这个念头不容易,可是只要我们不转到这个念头来,你的心绝对平息不下来。当我们处处只想着对方哪里不对、对方哪里又错,一定是情绪翻腾,很有可能会意气用事,会把事情搞得愈来愈糟。

  所以我接着又说:比方说对方错七、八分,我们错一、二分,也要静下来先想我这一、二分错在哪,进而把它改过来。这是第一个重要态度,「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接着我就跟她说:家火不烧,野火不起。诸位朋友,家火,什么火?冲突、不宽恕、不包容就是火。家里不先出状况,外面的火能不能烧进来?烧不进来。所以绝对不要去怪另外那个人,一定是我们自己先有过失,所以不要再把情绪又气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去,这是第二个重要态度。第三个当先生对的时候,妳要把他当父亲看,平常要把他当朋友看;先生错的时候要把他当什么看?小孩看,还不够,要把他当儿子看。当你儿子犯错的时候,你会不会跟他说:我这一辈子跟你没完没了。会不会?不会。为什么?妳这么不公平,对妳儿子都不会这样,对妳先生就这样?为什么?有没有看到人的不平等?

  所有的障碍烦恼不在外,在哪?在自己。所以谁让妳烦恼?打一个比喻,今天妳走在路上,突然有一个陌生人走过来给妳一巴掌,妳还没有回过神来,他已经跑了,妳在那里摸着妳的脸:怎么这么衰?算了、算了!妳就走了。突然那天回家祸不单行,刚好妳先生喝了一点点酒,回来看到妳,同样是一巴掌,结果一不一样?我跟你没完没了。奇怪了,同样一巴掌,效果不一样,谁造成的?苦都是自找的。因为我们的心不够宽容,没有从对方的角度看,所以都是用好恶在解决事情。自己所好的什么都可以,自己不高兴的就都不行,所以就造成自己很多心理上烦恼障碍。

  所以很多人就说:他都这么大了,连这一点做人的道理都不懂。他都这么大了,哪里大?身体大?是不是?对!活了三十几岁、四十几岁。身体大不代表智慧长。妳说:他应该懂。他就是应该没懂,有没有人教过他夫妇之道?诸位朋友,你念书念了十多年,有没有看过一篇夫妇相处之道?哪一篇文章?夫妇相处对人生重不重要?重要!五伦只要夫妇伦正了,其他伦自正。你看,这么重要的东西没教。所以我跟一位长者聊天,他就说:我们教育什么都教了,就缺一个东西。缺什么?你们不知道?缺「德」。什么都有,真的,跳舞、唱歌统统都有,就最缺这个东西,最缺如何与人相处。所以妳先生是受害者,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妳也要把他当儿子看,妳马上就能包容他。也由于妳有这样的态度,他才知道迷途知返,因为外面都是逢场作戏、都是虚妄的。人往往要犯了错,才知道什么是真的。所以外面第三者绝不可能是一个好女人,好的女人绝不可能破坏别人的家庭。因为这个先生的定功不够,也容易被花言巧语骗了

乐和苦 : 2020-09-29#5
我们常说人要常常接近大自然,心胸会比较宽广,就在这些情景之下,人比较开阔,甚至比较豁达。大家有没有经验,心情很不好,去看看大海,或者到山上一望无际的田园,深呼吸,调整一下心情,好像就好多了。当然调好以后,不要回来又马上变了,要保持,要效法,这天地也是在表法,天地心胸都很宽广。其实接近大自然,最重要要学的一个就是心量大,化育万物,哪有什么不能容的!其实人,只要没有人不能容,没有人看不顺眼,好日子就来了。


  什么是幸福?诸位朋友,幸福在哪里?长得漂亮幸福吗?有钱幸福吗?学历高幸福吗?当官幸福吗?不一定。所以幸不幸福,跟他外在的这些身分、条件不是最直接的关系,幸不幸福是他的心决定的。他心开阔了,没有人不能容,他哪有不幸福的道理!他“恩欲报,怨欲忘”,每天只记人家的恩,报人家的恩,每天都幸福!心里从不放恩恩怨怨,事情过了人家跟他道歉,“什么事,有吗?”隔天他就忘了。这样的人特别好睡觉,躺下去五分钟就睡著了,绝对不用吃安眠药。而且,这个幸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修养,就是能够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这个幸福的秘诀吞下去没有?有没有感觉好像吞不下去?吞不吞得下去是自己决定。尤其人假如好恶太强烈,恩怨爱憎太分明,不只人家跟他相处压力很大,他自己也不好过。常常因为这些人事问题,自己内心里面在那里情绪起起伏伏很大。所以很多事情能够放下对立、放下指责,能念念为对方好,怎么样有好的方法能提醒他,时时都是这样的心境对每一个人。绝没有看他不顺眼,绝没有要对任何一个人有什么情绪发泄,纯是一颗利人的心,就对了。

  他说:我对他好,他不领情。会讲这种话,就是对人好还有带目的,才会对这些耿耿於怀。所以所有的烦恼都不干别人的事,都有这个我看得太重,才有那些烦恼。我都对他这么好了,他怎么可以这么对我?所以大家今天要把烦恼从根砍掉,这个烦恼的根是什么?我。你看老祖宗创这个,这个我字怎么写?大家把它拆开来看像什么?像不像两把刀?跟人家争,我的!所以大家看人生最大的忌讳是什么?这个心上常常只有自己,这就是大忌。所以真的幸福的人,时时都为人想,这是最幸福的。为什么?为人想是因,感来的是什么?人人都为我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生本来是这么单纯的事,被我们搅得这么复杂。

乐和苦 : 2020-09-30#6
我们首先要懂得如何去爱人,如何用理智面对人生,我们才有可能去影响别人、教导下一代,也是用爱、用理智来面对人生。而理智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帮助的事情绝对不要做,那个叫浪费光阴。


比方我们自己有怨恨,那对自己也没帮助,甚至于会损害自己的身体,很可能又是忧郁症跟癌症的高危险群。因为怨恨的话,心情很低落,整个细胞就受到很不好的影响,所以对自己不好。相同的,今天我们用怨恨的心去面对一切的人,人家看到我们就跑得比什么都快,对别人也没有好处。所以对己对人都没好处的事绝对不要做。有理智的人一定是会做利人又利己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从圣贤的教诲当中,找到如何利人又利己的心态跟方法智慧。


刚刚我们已经讲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今天当我们爱敬对人的时候,怨恨已经没有了,甚至于是欢喜就在当下就已经来临。人要把怨恨放下,很好的一点就是时时能看到他人的需要,这个怨就不见了。所以能替别人着想是第一等的学问,那也是放下怨恨、烦恼最好的方法。

我记得小时候,刚好出去校外教学,我看到奶奶最喜欢吃的豆腐乳,我就赶快把它买起来。其实我小时候是很吝啬的,但是看到奶奶爱吃的东西就马上把它买了。结果当我买完之后,把这罐豆腐乳放在我的手上,真是一路回程都在幸福快乐当中。因为我都想像到,假如奶奶拿到这罐豆腐乳一定会高兴得不得了。而且奶奶会高兴多久?奶奶可能一辈子都高兴,见到人就说:你看我这个孙子很孝顺我。奶奶可以高兴一辈子,我也可以高兴一辈子。大家现在看得出来我现在很高兴!一想到这个情景,内心就有那种很温暖、很幸福的感觉。这是爱人的时候,自己跟他人同时都得到快乐。

恭敬人也是这样!人现在都太现实了,都还没有付出就在那里问:我对他好了,我有什么好处?这种这么功利的心态得不到快乐,处处埋怨。所以那个痛苦都是自己造成。我们有一位朋友他坐公车,他几乎每一次坐公车都会头晕,甚至于会吐。后来他学了《弟子规》以后,他知道「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所以他很认真,他就时时想着我要依教奉行。他一坐上车就开始在那里看,哪些老公公、老婆婆上来他就赶快给他让坐,或者是一些怀孕的妇女或者小孩站不方便,他就时时都看怎么样去让坐。

后来下车的时候,他突然很惊讶,他说我一路上都在想着如何让别人坐,结果他头也不晕,也不会有那些很痛苦的反应。你看时时都替别人想,忘了自己的时候,很多毛病都不见了。所以这个真的是很微妙,人的心念就在影响你整个身心。我们也听过很多人得了癌症,他也没有去埋怨谁,也没有埋怨命运,他只想着,那我就把握最后的生命好好奉献社会,他就去医院当义工。结果当了几年之后,再去检查,怎么样?癌症也不见了。所以确实人的心念对自己、对他人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当下停止埋怨,当下用爱敬的心对人,你整个人生的境界就开始转变。

乐和苦 : 2020-10-03#7
林则徐在他的人生历炼当中,写下了“十无益”,告诉我们,人生只要你没有从根本来下手,会空忙一场,会过得非常的空虚,所以这十件事值得我们去思惟。“十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从这“十无益”我们也感受到,林则徐也强调人生要重实质,不能重形式,重空乏的外表。

第一个,“父母不孝,奉神无益”。连父母都不孝,天天拜神,甚至于布施很多钱去建寺、建庙,有没有用?没有用!最重要的要依照圣贤、依照这些神哲的教诲去做事,才能真正得到受用。而世间一切事迹的圣哲,所有的教诲一开始绝对是强调以孝道为根本。所以儒家讲“夫孝,德之本也”;佛家讲“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也是从第一福“孝养父母”做起;道家《太上感应篇》也是提到“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所以必然德行的根本都是从孝道开始扎根,而德是万福之根基,所有的福分一定都是从德行当中建立起来。

第二个,“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在家庭里面跟兄弟姐妹都不懂得互相友爱,互相提携,有没有可能出了社会以后,马上跟朋友相处的很好,有没有这个道理?凡事心行是一如,这个行为在家里如此,他的存心亦如此,绝对不会说踏出这个家门就变另外一个人,那可能就是有附身的状况才有可能。一般正常情况,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行为去观他的心,而那个行为最真实的就是在家庭当中的表现。

第三个,“存心不善,风水无益”。所谓“命由我造,福自己求”,而福田是靠心耕,当我们念念善心,已经在积累自己的福分、功德了,所以莫向外求。现在的情况是不是这样?经济愈不好,算命的风气就愈盛,甚至于现在很流行改名字,一改还不是一个人改,全家都改。所以现在人不懂道理,很可怜,花了一大堆钱没什么效果。而当他这样花钱的时候,请问给了他下一代什么样的榜样?迷信。假如心地不善良,找到一个好的风水宝地,这个龙穴没多久就变成鼠洞,因为真正的福田靠心来耕。我们不了解这个根本,很多人可能花了很多的钱,都搞到去买一些风水的地方,甚至于还被人骗走了都有。所以要明理,才不会被欺骗,才不会人生被误导了。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不离我们这一颗心,“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所以,我们从根本来经营生命,不要迷信、不要追求这些不实的东西。

中国话讲,“福地福人居”,因为福人居福地的时候,他的心跟一般人不一样,他念念都是为他人着想,念念都是善念,那风水当然就随着人心转变过来,当然他一住进去整个环境就变掉了。所以风水也是动态的,命运也是动态的,光看我们如何去用心、如何去转化。

第四个,“行止不端,读书无益”。我们看到的是学历愈高,但是现在不孝父母的愈来愈多,离婚率愈来愈高,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愈来愈多。你看不孝、不悌,夫妻之间没有情义,甚至于在君臣关系当中,跟领导、跟老板也不懂得尽忠,感恩的心。从林则徐先生这两句话,“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我们冷静来看看,现在离婚率最高的是什么学历?诸位朋友,是什么学历离婚率最高?你们都不敢承认事实吗?什么学历离婚率最高?高学历。你们怎么都不敢说博士?大家冷静去调查,应该是博士离婚率最高。我们就看得到,为什么书读愈多愈不会做人?这是我们忽略掉了。我们常问一个人的德行,是读小学的时候好,还是读大学的时候好?小学,标准答案。那我们花了这么多时间,这么多的财富、财产,人力、物力、财力让孩子读书,读了十几年的结果是德行愈来愈差,这样的路要不要继续走下去?需不需要反思一下?

  现在整个这么多的社会现象,对我们为人父母、社会大众、从事教育者,都应该要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的步伐非常的快,但是我们不清楚自己的人生走到哪去,我们也不清楚我们把后代带到哪个方向去。所以从婚姻的状况,从子女对父母的状况,以至于前不久,台大校长给全校的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发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企业家对这些知名大学的毕业生觉得很头大,不好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些知名大学生,他在国中、高中的时候也是十年寒窗在那里拼。结果读了十六年的书,甚至更久的书,出来之后企业家说不好用,这是我们整个家庭、社会生产出来的产品被集体退货。那需不需要思考一下?不能再继续被退货。

第五点提到“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慢心一长,道业即失,所以我们也要观察自己没有处处谦让,处处谦卑,这个就很重要。有一个晚辈,两岁多就开始学英文,她的阿姨教她念英文。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她的外婆把她带到我们家里来,然后就开始表演。‘对尊长,勿见能’,而这孩子从小就在很多长辈面前表现得不可一世,好像很有能力,她从小就增长傲慢,而傲慢是求学问最大的敌人之一,慢心一长就会目中无人。

所以,她到我们家里来的时候,她的外婆就开始跟她说:‘来,我们念英文给长辈听。’一开始问:‘苹果怎么讲?’孩子说:‘apple。’‘雨伞怎么讲?’‘umbrella。’讲了好多都没有偏差,厉不厉害?可能大家一听,‘哇!好棒!’还为她鼓掌。突然这个小孩对外婆问了一句话:‘外婆,书本怎么讲?’她的外婆一听说:‘我怎么会知道?’小女孩说:‘外婆,你怎么这样白痴!’有了知识,有了技能,而不懂得对待长辈的态度,会导致知识愈高愈傲慢,所以学习的次序绝对不能颠倒。

我们都了解,这人一傲慢,他人生的障碍就很多。不管他的学历再怎么高,走到团体当中,很难得到大众的爱护。所以我们应该是书读愈多愈谦退、谦卑,这才是正确的读书的心态。


再来,“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当做事的时候不循着正道去走,不循着圣贤教诲去做,只是耍耍小聪明,那迟早会闹出一些状况出来。毕竟做事当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德、有福分,虽然我们用小聪明可能一时间有个蝇头小利,但是终究折掉福报,到头来还是会败丧掉。所以贪图这个蝇头小利就好像是“刀头舐蜜”,看到蜂蜜很甜,但是这个蜂蜜却是在一支刀子的前面,虽然我们舔了一下确实很甜,但是之后舌头也可能被割伤、割掉了。

第七个,“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当时节因缘不成熟,我们硬是要做,可能累了自己,也累了他人。所以当时节因缘不具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等待时缘成熟了,再好好发挥,好好把这个事成就起来。所以人也要能屈能伸,能屈得愈低,下一次机缘来了就能够展得愈高。

第八个,“不惜元气,服药无益”。身体的健康不单是要靠食物、靠一些医生,更重要的还要靠自己不要糟蹋身体。不然,纵使你有再多的财富,也不可能有个健康的身体。

第九个,“妄取人财,布施无益”。在民国初年有个公案,就是他在清末的时候贪污了一笔钱,让很多灾民都饿死了。后来民国以后,他可能内心非常的恐慌、后悔,所以又拿着钱财去大量的布施,地方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大善人。但是后来死得很惨,又堕到地狱去,因为他“妄取人财”,而这个“妄取人财”让太多人遭殃,纵使他后面再来布施,也补不掉他前面所造的罪业。所以我们确实时时守好这一颗心,不能有占他人便宜的念头,所谓“吃亏是福”,懂得舍、懂得让才能够让人生走得愈来愈宽广,而福分、福报最好是晚年再来享,那是真正的福分。

最后一个,“淫恶肆欲,阴骘无益”。欲望,我们的言行非常的错误,造了很多的罪业,纵使祖宗有再多的阴德,也会在短时间内统统折掉。这是林则徐先生的“十无益”,让我们经营人生都是抓到根本,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以“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做人的根本在孝悌,林则徐的“十无益”也是从孝悌开始扎根起。

乐和苦 : 2020-10-05#8
善人看见别人运气好得意时,如同自己得意一样,而且还要尽力地去扶持;看见他人运气不好失意时,就如同自己失意一般,应该多方地救护。而现在的人,见到别人得失,不能看作像是自己的得失一般,原因只是一片为着自己的私心而已。希望得到,害怕失去,于是便动了惟恐别人得到、宁可使人失掉的念头。起初还只是为了利己而已,后来就渐渐地到了妨害他人的地步。然而妒忌他人成功,乐见别人失败,徒然地自己坏了自己的心术,而且种下了恶因,最后还是自己害了自己。事实上,别人与自己原来是一体的,得与失全都是天命,则见到他人之得,不但不应妒忌,还应百般地予以扶持协助;见到别人之失,不但不会欢喜,而且还会多方地予以救护,这才是自己真实的受用啊!


我们之前也提过,科学家都做实验,孩子很主动看人家东西掉下来,“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他赶紧拿着去还给他;他的同伴跌下去了,他比他还先哭。这本来是同体的一种心境才对,慢慢的根源出在哪呢?出在贪心。贪心了就希望自己有,希望自己多,看到别人多心里就不高兴了。所以贪是这个习气的根源。慢慢的由贪心就变成妨碍别人好,妨碍别人得,那就变成嫉妒人家得、欢喜人家失,变幸灾乐祸去了

一个愚昧的凡夫在见到他人失去安乐及安乐因时,内心会有一种莫名的快感,而见到他人得到安乐及安乐因时,内心会觉得刺痛,好像自己失去了什么似的,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不善业,依靠这种不善的心态,即便没有去用言语与行为做什么真实的害人之事,也会遭遇诸多难忍的不幸与痛苦。


以这种心态,只能扼杀自相续中的一切美好,让各种痛苦降临在自己的生活中,使自己的诸多愿望化为泡影。有些人一生中做什么事情都成功不了,究其原因,就是内心深处有不希望他人获得成功与安乐的沉重习气。


《迁善录》上记载了这样一则公案。宋朝大夫蒋瑗有十个儿子,个个都有毛病:一个驼背、一个跛脚、一个手脚不能伸直、一个两只脚都失去作用、一个疯癫、一个愚痴、一个耳聋、一个瞎眼、一个哑巴、一个死在监狱中。他的好友子皋看到之后就问蒋瑗:“您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大的灾祸呢?”蒋瑗说:“我平生也没有干什么大坏事,只不过内心经常会嫉妒别人,而喜欢对我巴结的人。听到别人做了善事,内心就怀疑不信,听到别人做了恶事就深信不疑。看见别人得到好处,好象自己失去了什么似的;遇见别人有了损失,好象自己得到了好处一般。”子皋感慨说:“您内心这么邪恶,按理说应该满门全灭,恶报可能还不止这些啊!”蒋瑗听了他的话,突然感到很畏惧。子皋又说:“如果您能够改过向善,应该可以转祸为福,从现在开始,改正自己的心态,仍然不晚啊!”蒋瑗从那时候起,就痛改前非,努力改正心态,广修善行。过了几年以后,他九个儿子的毛病都逐渐痊愈了。

有人问:“为什么蒋瑗以希望别人不好的心会遭致如此恶报呢?一个人的心念如何付出,就会如何得到。愿人得安乐,自己就会得安乐;愿人受苦,自己就会得苦。蒋瑗过去的心态恶劣,愿人失败与痛苦,不愿人成功与快乐

乐和苦 : 2020-10-06#9
都市的繁忙,

让我们的心渐渐冷漠。

来看看下面这段话,让我们找回我们的温度吧!

人为善,
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
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行善之人,
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做恶之人,
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福祸无门总在心,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行善,不在于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每天多做一些好事,对人要宽心,讲话要讲善语 用善心去过每一天,让天天都美丽~

乐和苦 : 2020-10-07#10
一个人不知足一直在追求欲望,反而会失去他所要的,甚至他本来拥有的。

我们看现在人一直在追逐很多的名利,最后身体垮掉了,什么也带不走,那不知足造成的。甚至于为了追逐金钱,家庭没有照顾好,最后妻离子散都有,那都是不知足造成的。这些人间的富贵该是我们的,跑都跑不掉,何必这样汲汲去营求,而让整个人生都失衡。心里、念头里只有钱,就看不到人情了,体恤不到身边人的心,这样就不好。

当一个人很贪心的时候,他有一千万,看别人有三千万,他每天都会觉得自己很穷;当他有五千万,人家又有一亿了,他又觉得自己贫穷得不得了,所以当一个人贪心很重的时候,不可能觉得自己很富有。

所以一个人能知足之足,他很满足于现前所拥有的,他常常都能很充实、很快乐,甚至是充满着感恩的心。人看到这些金银财宝起贪心,去追求了,这个人一生都耗在追求这些外在的物欲。你看很多人买房子、买车子,买这些很昂贵的东西耗掉他一生的精力,最后连孩子、家庭都没照顾好,有没有害了他的一生。他的人生失衡了,全部赚钱追求享受,结果他的夫妻关系、家庭伦理没顾到,最后他人生也会很悲哀。我们遇到一个警察他说到,他们当地有个很有钱的人,有一天喝醉酒了躺在路边,那是晚上,他赶紧把那个人摇醒:赶紧回家了。那个有钱人说,我哪有家?警察认识他,别墅不就是你家吗?那个人说那不是我家,那只是一栋房子。这个话很深刻,可是却是在他失去以后他才体会到,不是有一间房子就称家,家是有温暖的地方,有爱的地方,有感恩、关怀的地方。结果一了解他离婚了,孩子也出去了,根本就没法跟他沟通了,他就一个孤零零的在这么豪华的房子里面。

乐和苦 : 2020-10-08#11
“养喜神为招福之本,去杀机为远祸之方”。其实大家想一想,假如你是财神爷,你要把福报给谁?


你本来要降福给这个人,结果你一看到他,他就是怒目相向,你都被他吓坏了,是吧?


所以“和气能育万物”,和气生财


而且你时时给人信心、给人鼓励、给人笑脸,这个都是积福。所以叫“面上无嗔供养具”,一个人脸上没有丝毫的情绪、脾气,都是对人的一种善意,这就是在对人的一种恭敬供养。所以修福很简单,时时笑脸迎人、待人就对了。每天板着一个脸吓人,折福。

“去杀机”就是不要对人有恶意,念念还是为人着想的心

乐和苦 : 2020-10-10#12
我们到底认不认识真正的幸福?

「真」幸福。为什么这个「真」要强调?因为太多人很努力,最后都是很无奈。有些上了年纪四五十岁的人,都会讲一句话:假如人生让我重来一次,我一定不会这样那样。但这一句话重点在前面,「重来一次」,请问大家,人生能不能重来?不行。再一个问题是,人生再来一次,你就真的不会再走回这个样子吗?那得要有定力、有智慧才办得到。我们现在思考,很多人,比方说,他说「我换一个老板,我日子就好过了。」您身边假如有这样的朋友,你去观察他,换一个,问题照样发生。有没有?比方说她很痛苦,「我换一个男朋友就快乐了」,你继续看,换一个之后还是痛苦。在禅宗里面有一个故事,一群人在那里参道,突然风吹了,幡动了。第一个人说,幡动了。第二个人说,不是,是风动了。最后六祖惠能大师,他是开悟的人,「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动了。」所以也不是老板的问题,也不是太太的问题,是谁的问题?是自己,时时把问题都推给外在的环境,都是别人的问题,永远解决不了,而且只会让问题愈来愈复杂。
而且更重要的,结婚证已经盖下去了,「终于到手了」,心境一变,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心动!从念念欣赏对方的好,那个一盖下去,转了,就开始看缺点了,开始「你应该为我做什么」了。本来是「我能为他做什么」,突然变成「他应该替我做什么」,从付出变成要求,哪有不苦的道理?

可是我们现在一想到幸福,就是往外去求幸福。给我嫁到一个好老公,我就幸福;给我带到一群好学生,我就幸福了;给我买一台BMW,我就幸福了;给我赶快房屋贷款缴完,我就幸福了;能给我买一个名牌的衣服,我就幸福了。请问大家,真的吗?真幸福了吗?比方说买名牌的衣服就幸福了,你穿了这个名牌的衣服,隔天去上班,走到每一个同事前面晃两下,怕他不知道这个是名牌的,得要晃啊晃。晃半天没人注意到,你的幸福变成什么?痛苦。所以幸福往外求,铁定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痛苦。为什么?求不得就苦!你晃半天,每个人都忙,没注意到。你问这个男同事,你不觉得我今天有什么不一样吗?然后他:有吗,有吗?所以我们把幸福快乐的钥匙交给谁了?交给别人

真就是永远不会改变才叫真,会变的东西,不是真的。可是我们所有觉得幸福的定义,绝大部分都是建筑在会变的物质跟人事上。所以假如我们定义的幸福是这样,我们是不可能会真正得到真幸福的,因为方向就已经错了。所以我们从这个大时代来看,人其实缺乏深思,人云亦云,然后赶着流行,随波逐流。而且追求错了以后,每一个年龄的人都有他的痛苦。我们现在看小孩:夫妻不和了,小孩痛苦;读小学,攀比成绩很严重、很辛苦;上了大学,不知道人生应该怎么经营,常常烦恼一大堆。尤其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当中,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很郁闷。结了婚,不知道怎么夫妻相处,每天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


我们想一想,为什么一个人的人生不断的在努力,结果努力到最后是愈来愈笑不出来?那铁定方向错了,在这个人生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增加了些什么,造成我们笑不出来?太多的贪求,太多的攀比 ,心中记了太多他人的不好。

真正的幸福,不是向外求,在我们的心底里。人能去掉贪心、去掉自私自利,念念为人着想,念念能爱人、能尊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其实痛苦从哪里来的?从把「我」看得太重,什么都是「我」。一个人的内心,只装人家的恩,只装人家的好,所有的不愉快他从不往心上放,那他当然是幸福的人

乐和苦 : 2020-10-12#13
人能先要求自己,才能够感化他人。我们自己假如没有做好,去要求孩子也好,要求学生、要求下属、要求他人,人家内心不能服气,「你自己都没有做好,哪有资格说我们?」所以「将加人,先问己」,我们被要求的时候,他做得没有我们好,我们很难接受;同样的,我们换一个角度想,我们去要求人,人家看我们都做不好,他也很难接受。「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自己先端正自己,而不是先把精力放在要求别人。


自己做好了,就能够给人好的影响。「正己化人」,它这个化是潜移默化、是感化,感化就不是要求来的、就不是强迫来的,正己是他很有反省的能力,不求于人是他对人没有控制的这种贪求。所以凡事都先要求自己做好,而不是去要求他人,那自然感化他人,而且人家不会不服气,不会有怨言或者抱怨了。所以人这一生要能够让身边的人不埋怨自己,真的要做到正己,以至于要从内心里面放下对人的控制、对人的要求,才有可能不跟人家结怨。所以德行都得从心地下功夫,所谓「心正而后身修」。心态不对了,有贪念、有贪求、有情绪,甚至有傲慢,其实我们在要求他人的时候,心地上也是有傲慢在了,就好像我们比人家高了,人家做得不好,这个要求的态度就容易出来了,所以掌握情绪很重要。假如当下面对错误的时候都是指责,那可能整个团体或者整个家庭不能在这个事情当中得到启示、得到反省,反而还有更深的误会、不满,就麻烦。我们之前常常提到的,「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其实这句话跟我们每一天息息相关。我们今天所遇到的事,能反省、能理智,每一个人都得到启发;可是当下假如是生气、指责了,那彼此之间就更多隔阂。所以一念之间差别非常大。

乐和苦 : 2020-10-13#14
人与人相处,只要你遵守一个好的方法,叫「四摄法」,一定能与人相处的很融洽,这个是人际关系法。

第一个叫「布施」,换做现在的话,叫做多请客、多送礼。夫妻之间,假如常常可以馈赠一些小礼物,太太的心中就会觉得,这个先生走到哪儿都会想到我。所以我们出差的时候,绝对什么都可以忘,不能忘记帮太太买个小礼物。你不可以一买就买一个珍珠,这样会受不了,礼轻情义重。刚好太太生日了,或者结婚纪念日,就要带太太去吃个馆子。「你煮饭真辛苦,来,我们去吃馆子」,你这分心意会让她觉得付出很值得。

第二个是「爱语」,就像我们刚刚讲的话,多给予对方肯定,多给予对方一些安慰的言语。当然这个「爱语」不见得都是好听的话,爱是真心关怀对方。我们当太太的要能相夫教子,所以面对先生有些过失,我们也要给予规劝。当然规劝也要注意态度、注意方法,应该用什么态度?《弟子规》有没有教?有。所以《弟子规》能不能解决夫妻问题?可以!你看「善相劝,德皆建」、「见人善,即思齐」,你都看对方的优点,他就很喜悦。再来,「恩欲报,怨欲忘」,你时时都想着太太的辛劳,先生的辛劳,那关系一定很好。牙齿跟舌头都会咬到,更何况是夫妻,怎么可能没有摩擦?但是你不往心里去,「怨欲忘」。所以诸位朋友,不要小看《弟子规》,可以解决你人生各种问题。所以,「爱语」也包含规劝对方。

再来「利行」。因为人往往会忘东忘西,我们常常帮对方记住一些重要的事。他可能突然会觉得,幸好你帮我记住了,不然可能我到时候不知道要多花多少冤枉的时间跟金钱。就是时时处处想着如何方便对方,利益对方。比方说今天先生刚好上班比较晚回来,我们要表达心意,就要把走廊的灯打亮,让他不会觉得回家乌漆抹黑的。然后在桌上写一张字条,写着:我帮你煮了一碗面,辛苦了,吃完再睡觉。这样也是「利行」,让他觉得他工作再辛劳都有一个人陪伴着他。

最后一个,「同事」。夫妻共同有什么事业?家业。把家庭经营好,把下一代教育好,所以夫妻常常能够就孩子的教育多做沟通;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家长觉得比较需要突破的问题。我们在把这些正确观念跟另外一半讲,态度也不能太强势.


节选自 蔡礼旭老师 细讲《弟子规》

乐和苦 : 2020-10-14#15
这个“幸福”是一种心境,我们可能会觉得幸福应该是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的事,其实不然。假如我们不能够在今天过得幸福,你怎么能指望十年以后会幸福?因为十年后的人生都是从眼前的每一步踏过的,只有当下能幸福,明天才能幸福,才能保证十年以后会幸福。



刚刚我进来时遇到一位叶同学,就向她请问化妆室在哪 里?她帮我带到了化妆室;等我出来的时候,看到她还站在那里。她对一个新来的客人如此地恭谨、如此地用心,在这个当下我的内心有没有幸福的感觉?有呀!人家处处尊重你,你的内心自然会有一股暖流从心底涌出来。后来走进这个会场时,看到了那么多同学在分工合作成就这一场演讲,相信他们的心中都存着一个愿望,希望这场演讲能办好,让所有听讲的人因为这一演讲而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朝向幸福人生去走。这样他们会觉得辛苦没有白费,他们就活在了“助人为快乐之本”当中。所以幸福不是向外去求的,幸福是从你内在的存心得到的。


那天我吃水饺,结果这个水饺包的样子蛮有艺术的,这时我们感受到什么?假如包得不好,你心想“怎么技术这么差还包”,你的心境幸福不幸福?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这个朋友包不好饺子还那么用心包给我们吃”,这时候你吃那个水饺的感觉一样不一样?再有,假如你不鼓励他包,他的技术怎么会越来越好?进而你的善意还是在成就一个人的能力。所以天堂和地狱不在外界,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一念的善恶幸福和痛苦就截然两分了


因为思想决定我们的行为,行为决定我们的习惯,习惯决定我们的性格,性格就断定了我们的命运。诸位同学,我们现在头脑里的思想已经决定了往后的命运,你相不相信?那是好的命运还是不好的命运?人千万不要自欺欺人,那样最可悲。


一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的思想决定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个企业的思想决定一个企业能否稳定繁荣,整个民族的思想就决定了整个民族能否长治久安,思想与命运都 是密不可分的。


很多人都哀叹:“我这一辈子都没有贵人,没有机会。”事情是不是这样?不是这样的。你看这个消极的人,当天下掉下元宝,元宝也会从他身上滑下来,留不住。所以人生要有理智,人生要活得明白,什么叫明白?不要把向外推卸责任当作明白,把责任统统都推给别人那叫义气用事。当一个人把责任都推给别人,请问他身旁能不能聚集很多朋友?所有人看到他都赶忙躲远,不然会被他牵连。所以积极是很重要的态度。


我们打个比喻:今天你走路看到一个陷阱,掉下去,摔断了一条腿,然后你爬了出来,请问你会怎么做?我问的问题都很简单,绝对不会绕一个弯路。我们起来拍一拍身上的灰尘,这时看到后面有车马,有人群的声音传过来,你会怎么做?你可能会站在旁边,等他来了告诉他这里有陷阱。不过你站一天,明天还有行人,所以该怎么做?最少也要立一个牌子,写上「此处有陷阱,小心勿踏」。你会不会跌完以后心想:真衰!不应该我一个人倒楣。于是赶快躲到草丛里,等着看另一个人掉下去:噢!舒服多了,不是我一个人。这样的存心能幸福吗?我们都在这个时代成长,请问我们幸福吗?

当人生的道理你都弄清楚、搞明白了,你明白到《诗经》说的「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人生就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上,既不求人又不怨天,还有什么好痛的?又学到时时要「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走的每一步,都觉得很踏实。当我们用仁慈恭敬之心对待别人,会得到什么结果?「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我们都很希望别人爱我们、尊敬我们,想得到这个结果要 ,怎么样?种种子下去呀。人之所以痛苦,因为只求结果,不努力,不种因,甚至播种错误的因。没有种下好的因,却要希求得到好的结果,这是不可能的。就像刚刚讲的,虽然很努力,努力也有结果,但却不是好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孟夫子说过“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我们希望人生过得更加喜悦幸福,应该让这一份幸福快乐照亮更多的人。

节选自 《开启仁爱幸福的大门》 蔡礼旭老师主讲



乐和苦 : 2020-10-17#16
当你真正会爱人,你身旁的人只有一种感觉,如沐春风。爱的感觉是温暖的,你时时替他着想、为他好,他感受到了,内心非常的温暖,可是现在人与人之间有没有很多的温暖的感受?

一个人为什么走上绝路?万念俱灰了。只要他的心目当中还觉得有一个人非常关心他,他绝对不会走上绝路,这一个感受将是他要沉沦下去的一个浮木,他一定会去找这个浮木。


目前社会人情味愈来愈淡薄,而当人情味淡薄的时代,你真心对人的话,他的感觉特别强烈,他会觉得这个人对我真好,所以有利有弊。虽然社会是比较冷漠了,可是在这个中间你却是真心真意对人,你将给太多人生命当中留下非常灿烂的一页,我因为有这个感受,爱容易说出口,不容易真正去做到,爱不是唱几首情歌就懂了。


「爱」这个字怎么写?一个心,一个受,要能用心感受别人的需要去帮助别人,这才叫爱。爱不是一种掠夺,我爱你,所以你必须替我做什么,那都叫做占有、控制、欲望,现在这个情况太明显。你看那男女之间发生冲突、伤害,甚至于闹出人命,那个报纸都说这一对恋爱、恩爱中的情侣发生什么,我说这句话根本就是错的,他根本不懂爱,你还拿那个字给他,现在都是用欲望。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想,请问我们会爱人了吗?


当你真正会爱人,你身旁的人只有一种感觉,如沐春风。爱的感觉是温暖的,你时时替他著想为他好,他感受到了,内心非常的温暖,可是现在人与人之间有没有很多的温暖的感受?现在很多家里的人见面都不打招呼,彼此之间都很少关怀。连家庭都没有爱的温暖,请问这个世间还要去哪里找爱?


很多年轻人都说现在大家都在谈恋爱,我也要去谈一个,可不可以?我们回答问题都不给他说可以或不可以,一给他说可以、不可以,他一定又说蔡老师说可以,那我就要负责任,当然我不是不负责任。


我会告诉他一个标准,一个人要能自爱了,他才有资格爱人,他连自己都不爱,他哪来的爱人的能力?


连他最近的自己他都搞得乱七八糟,生活毫无秩序,然后该尽的本分,该念书也不念,该工作也不工作,这样的人还去跟人家谈恋爱,根本就是要去害另外一个人,变成人家的负担。所以要爱人以前先问问自己,我们自爱了吗?


什么叫自爱?爱惜自己本善的心叫自爱,进而让这个本善的心不断的彰显出来,开自己的智慧,这才叫自爱自爱的人一定懂得念父母之恩,念众人给他的恩德,他不愿让爱他、对他有恩的人失望,不愿意丧这些人的心,所以他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他会把他的日子过好让这些人欢喜,这叫会自爱的人。

乐和苦 : 2020-10-18#17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是我们自己的手。

一句温暖的话,就象往别人的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因此,要时时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惜缘种福。

凡事感激,学会感激. 纵遇魔障也感恩 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仰天唾空终自受,心包太虚无风云!

乐和苦 : 2020-10-19#18
其实我们人生几十年走过来,大家冷静观察一下,你的同学、同事有很多能力不错,可是事业不能成就;而同样比他能力不好的,反而有成就,反而有财富。大家有没有观察到?有。他有能力、又很努力,可是结果却没有很好的福报。所以努力是缘,他积累财富的因是他有布施,财富的真因是财布施。


人有时候不明白这个道理,最后自己努力了那是缘,没有种因。就好像你很努力在那里浇水,可是种子根本就没有种下去,你给它浇一百年它也长不出芽来。可是人问题就来了,求不到人生想要的,下一个念头是什么?埋怨父母:就是被我父母生到,所以我没有福报,连父母都被拖下水;就是老天爷对我不公平,这个叫罪加一等。自己没有好好乐善好施,最后连老天爷都要责怪了。


诸位学长,我们这一生有没有怨过天、尤过人?有很正常,我们还不明理以前,这种事也常干。所以理得心安,道理明白了就不再责怪任何人,道理一明白,终于清楚了,自己要为人生负完全的责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在的整个结果,其实都是自己招感来的,自己的心想造成了自己所遇到的人生每个境缘。而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又种了新的因,招感来未来的缘。诸位学长,我们清不清楚二十年后,我们的人生会如何?欲知将来的结果,只问现在自己下的功夫。以前怨天尤人,现在这个结果不是很好,从现在开始不怨天、不尤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反省自己。反省就能消自己的罪业,反省就能增长自己的智慧,祸福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所以圣人他效法天地的仁慈之心,他尽心尽力帮助别人,他不积财。财散民聚,而且这个财散出去了都是结个善缘,这个善缘结下去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它总有一天善的结果又回来。就好像你布施钱财,五年、十年之后你得到财富了,所以叫舍得。舍了就是得的因,但是舍得、舍得,得了以后要再舍,不然你就变守财奴了,所以又得继续舍。在历史当中,春秋时候有一个赵宣子,他有一次看到一个人昏睡在树下,后来了解到这个人是饿得昏过去的,赶紧用一些粮食给他吃,结果这个男子吃到一半就不吃了。奇怪,这都饿了不知多少天,怎么不吃了?问他,他说我母亲也没得吃,这我要留回去给母亲吃。


当下赵宣子说了,你放心好了,他说你放心的吃,我再吩咐下去,送一些食物给你妈吃,你不要担心,这叫一饭之施。过了几年有一天有人追杀他,一群杀手追杀他,他就是已经命在旦夕。其中有一个人突然反过来保护他,把所有的人都打退了,他就免于厄难。后来了解到这个壮士是谁?就是当年他在树下帮助的那个男子。施人家一餐饭,最后怎么样?救了一条命,所以你看人布施还会加利息的。做坏事那个也会加利息,你今天给人家借一千块不还,五年之后可能要还三千块,还要包含物价指数。同样善有善报,古代是这样,现代也是这样。


在台北的街头,差不多二、三十年前,有一个大学学子刚到学校读书,家里很穷,吃饭没什么钱吃不饱,在那个自助餐前面走来走去,看没有客人的时候才走上前来,说我要一碗白饭,然后就拿进去开始吃了。他叫饭的时候,这个老板就觉得说,怎么叫碗饭连菜都没有?这老板心里想,可能是他没有钱。所以就给他加一些菜汤,然后底下还压了个卤蛋,很有爱心,知道这些年轻人出外不容易,家里又穷,把它压、压,压在下面。怕放在上面,这个年轻人觉得是他施舍他的,不好意思,伤了他自尊。他在做这个事的时候就被他太太看到,他太太说你干嘛压在底下,放上面就好了。他说年轻人有自尊,不要这个样子。他太太说你这么替人想。他先生说我就是替人想你才会嫁给我。你看这夫妻会生活,生活上的小事都可以很温暖是吧!


结果年轻人吃、吃,看到底下有蹊跷、有玄机,看了看对老板笑一笑。吃完了要走以前,他又叫了一碗,因为他黄昏来吃,叫一碗是明天中午要吃的饭,还是叫不起菜。所以老板还是把卤蛋压在下面。而且这个年轻人要走的时候,这老板还说加油,欢迎明天再来。这结善缘,年轻人很欢喜明天又来,这样过了四年的岁月。后来经过二十多年,这个老板也进入五十岁,刚好他们那建筑必须拆掉,他就没办法做生意,他的儿子又供到国外去读书,中年失业,又没有钱,孩子还等着学费,两个夫妻在那里一筹莫展,两个在那里相对哭泣,不知道怎么办。


突然有个穿西装打领带的人走进来就跟他讲,他说老板,我是某某公司的副总经理,我们总经理请我来找你们明天到公司去谈事情。因为我们公司要找人来负责餐厅,我们总经理说跟你们是老朋友,只知道你们是老朋友,明天去你就知道。结果一看,就是二十多年前那个大学生,他对他们夫妻完全信任,就把机会交给他们。而且大家想一想,这个年轻人是很有心的人,不然他怎么会知道他们的困难。您看,你真诚的付出,对方感得的那分温暖,他会时时记在心上,一有机会回报,他一定会欢欢喜喜的来帮忙。二十多年前的老朋友相聚,谈得很欢喜,然后总经理就说加油,我们这个餐厅还得靠你们夫妻,我们明天见。你看这个话跟二十多年前的话,都是一样的,这都是有心的人,人间有真情都在付出当中,都在布施当中得到的善果。所以人这一生要广结善缘。

乐和苦 : 2020-10-21#19
謝謝大家

乐和苦 : 2020-10-23#20
中国十大孝子之一王希海先生,大连人。1980年,他二十四岁,正要出国到马来西亚打工挣大钱,突然父亲因脑出血成了植物人。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不能就业,全家的重担都落在王希海的肩上。面对这样的情况,王希海毅然放弃了去马来西亚工作的机会。


他爸爸得病那年,五十多岁,王希海又放弃了工作。每个月国家补助只有四十八块钱人民币,家里有冰箱、有洗衣机不用,没钱用电。当时很多人认为他很可惜,说:你挣了钱,你请人养你爸爸,雇人工照顾你爸爸。他说:“那不行,别人照顾我爸爸,我哪能放心,我就不麻烦别人,我自己照顾。”当时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照顾父亲活到80岁,后来目标达到了,王希海又定下了新的目标:只要父亲还活着,我就感到快乐、充实。


有一次,王希海突然发现父亲身上有了瘀青,他连忙送父亲去医院。一位从医40多年的老教授看到老人的身体状况后,问他父亲瘫痪在床多长时间了。王希海说:“二十多年了。”老教授转身就走了,因为他不相信一个老人瘫痪在床二十多年还能保持得这么好,觉得王希海是在骗他。可没多久,老教授又流着眼泪回来了,他手中拿着王希海父亲差不多一尺厚的病志说:“我冤枉你了,孩子,我看你爸爸皮肤这么红润、这么干净,一点褥疮都没有,这么有弹性,我觉得这怎么可能是瘫痪了二十年的人这种状态。那谁照顾你父亲?”他说:“我照顾我父亲。”那个老教授说:“你完全可以到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当系主任。我从医四十多年了,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伺候老父的。你的父亲有福啊,一个父亲该享受到的,他都有了。你该去医科大学给学生们讲讲护理课。”


王希海半个小时给爸爸翻一次身,一个小时给爸爸擦一次身。到大连他们家去,楼底下就能认出他们家,挂的全都是白布——他爸爸的尿布。大夫说不用再给穿裤子了,他说我爸爸有尊严,我知道我爸爸想穿内裤。


大夫说把气管切开,因为他没有吞觉系统。那要呛着怎么办?切开了以后,直接用打饭那个机器,打浆机,把那个饭打了浆以后,用针管注进去。他说:“那我爸还是人吗?那我爸太痛苦了,不行,我要喂!”大夫说你不能喂,你这喂要呛着可不得了,这要得肺炎。他说我不会的。王希海早晨五点半起来给爸做早餐,一天三餐亲自做,水放到多少,温度多少,这一勺盛多少,全知道。而且能知道这口饭,爸爸现在咽到什么程度,再喂第二口。每晚12时,王希海准时喂父亲吃下第6顿饭。


大夫说没办法吐痰,只能用嘴吸。他讲人的吐痰,首先气管收缩把痰挤出来,通过吞觉系统带到口腔。他爸没有吞觉功能,但是气管有收缩功能,收缩出来,吞觉不出来就要呛着。他妈说:“儿子,我虽然跟你爸一辈子夫妻,让我帮助你爸爸吸痰,我实在做不出来。”他说:“妈,您甭管了,我来吸。”每次王希海都把这根管子的一头伸到父亲的嗓子里,另一头放在自已口中,用力去吸父亲口中的痰,吸到口中后再吐出来。这可不是一般的功夫,他知道他爸爸什么时候把痰挤出来,他什么时候吸这口气,二十六年如一日,爸爸肺部没有因为痰感染过。或许有人感觉恶心,但为了父亲,王希海真是什么都可以做。


街道王书记告诉王希海,等父亲百年之后一定帮他找个好姑娘。听了这话,王希海哭了,他说:“今年父亲80大寿,我好好给过了一回,当时我跟父亲说他活到什么时候,我就伺候到什么时候,我自已的事以后再说。因为他活着,我从心眼里高兴,我害怕失去父亲,真的……”47岁的王希海为了照顾父亲,他放弃了许多可以成婚的机会。在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父亲。他说:“如果成了家,肯定会以家为第一位,而我不成家,那父亲永远是第一位。这样我才能一心一意地照顾父亲。这么些年来,有许多人要给我介绍对象,但我不能放弃父母家庭,我首先要做好的是一个儿子的角色。”


王希海用26年的时间无微不至地照顾植物人父亲,为了父亲一直未娶。2006年父亲去世后,王希海开始做义工回报好心人。他经常到处讲座,把他这么多年掌握的护理知识和对孝道的理解传达给社会上更多的人。


他说,孝心就是要感知到父亲的需要。如果父亲渴了,要求你去倒水你才去倒水,已经“不孝”了。其实他已经忍受了很长时间,甚至还为“该不该使唤子女”做了很多思想斗争,父母都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


有人说能坚持26年是不容易的,但是他说:“如果是坚持的话,我是无法做二十多年的。我时刻感受到的是幸福——比如挠痒痒,当挠对地方的时候,父亲会满脸欢喜,全身舒服,自己也会一样快乐。26年来,虽然父亲不说话,但他的表情慈祥、欢喜,让你觉得想要抱抱他,亲亲他。他以独特的方式告诉我:希海,你做得很完美了,我很满意!为人子女的,能够时刻享受父母发自内心的赞叹,与父母共享欢乐,怎么会是坚持?”就像他曾经被邀请到一所大学讲护理,但他拒绝了。因为他说:“护理是用心,而不是技巧。”


这还不止,他不仅对自己的父亲甚是敬爱,对周围社区的老人亦是如此。
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身边的老人,他为我们诠释了何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最高境界——天下老人皆为我的父母,贴心细致的照顾他们是应该的。


反观我们自身,时不时的还会顶撞父母,非常的依赖父母,平日里想自己可能会多过父母,这便是我们的缺陷,没有深刻的意识到父母也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的日渐成长是父母用青春用自己的时间换来的,我们在长大,他们却在老去。


要知道啊,“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仅剩归途”,所以一定要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用心去爱,去照顾他们,多陪陪他们,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身体健康长寿,家庭幸福美满

乐和苦 : 2020-10-25#21
我们现在要来思考一下孝要怎么教,知道孝好,要开始落实教给孩子,孝要怎么教?诸位朋友您觉得?教育当中最省力的一个做法,身教,以身作则。有一位老师她学习完《弟子规》之后,深刻体会学了应该就要去做到,学了「入则孝」之后也觉得自己孝道还有一段差距,所以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开始力行。刚好五一大假,她回到自己的家里,也遇上了她的生日。而生日我们常常会利用这个机会去教导孩子尽一份孝心。她也是用同样的态度,回去之后搬了三张椅子,因为刚好她的外婆也在,就请外婆坐,请爸爸坐,请妈妈坐。然后对着她的父母讲,她说:我已经三十五岁了,三十五年来让父母操了不少心,也做错了一些事情,现在我已经学习圣贤教诲,往后我一定尽心尽力做一个孝顺的女儿。今天是生日,所以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我要跟母亲行三跪九叩礼。说完之后就拜下去,这个第一拜拜下去,她的母亲眼泪就流下来;第二拜再拜下去,她的儿子刚好在旁边看,不由自主就走到自己父亲的身边开始帮他父亲按摩。


你看我们有没有跟孩子讲任何一句话?都没有,而他只看到他母亲在拜自己的父母,在行孝道,那种德行的力量无形当中给他很大的震撼。所以他不由自主就觉得自己好像不做些啥好像怪不对劲的,所以就去帮他父亲按摩。结果后来回到自己家里,一进门,这个孩子就对着他的父母讲,他说明年我生日我也要拜你们二个。所以最省力的是什么? 「以身作则」。我们在家里就要先尽心尽力侍奉我们自己的父母,做一个好榜样给孩子看。水果拿出来给谁先吃?一定是先给父母吃,这个顺序不能再错下去了,一错再错,可能就很难!现在很多母亲、父亲买很贵的水果,买回家里还要偷偷摸摸藏起来,等公公婆婆、爸爸妈妈去睡觉了才拿出来。儿子赶快过来,这是妈妈特别帮你买的,赶快吃,不要噎着了。你儿子吃得很高兴,只为我准备。这样好不好?保证这个儿子会学得很彻底,以后他买水果给谁吃?也给他的儿子吃,给他的女儿吃。


所以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这个人算就是人自以为聪明,顺着自己的好恶去做事,偏爱私爱,而没有循天理天道,循孝道做事,所以他的孩子就学错了。所以真正当我们以身作则之后,孩子就懂得如何孝顺父母,第一个关键一定要以身作则。第二个教孝的方法,一定要「亲师合作」,父母亲跟老师要能密切配合。 《弟子规》当中有提到「晨则省,昏则定」,所以幼儿园孩子学完之后,隔天就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有没有睡好?假如这个父母一听完,摸摸他儿子的头:今天你是不是发烧了?那会怎么样?现在很多的父母很喜欢开玩笑,这个开玩笑也不能乱开,当孩子这么样庄严、这么样恭敬的问你安的时候,你要怎么样?你要成全他的孝心:你真乖、真好,好孩子。你可不能摸摸他的头说他有没有发烧了。所以一定要配合老师去教,这样孩子就会做得很欢喜,慢慢的就会习惯成自然。


我们很多小朋友一起上课,常常来上课的时候我们会问他们:这个礼拜你做了什么善行、什么孝行。孩子就会说我帮妈妈洗碗,我帮妈妈端洗脚水,举了很多他们力行孝道的实例。刚好有一个孩子二、三岁,他去上完课之后回到家里,就用跑的,要跑到浴室里面,他的妈妈可能跟他有心电感应,知道他一定是去找一个盆子要来装洗脚水,所以冲到他前面把东西藏起来,你看这个妈妈心里想什么?她心里一定想等一下被你弄倒了,我不就累死了,所以把它藏起来。后来我就跟她说,我说你这样做不对,因为你们没有成全孩子的孝心。当他去端洗脚水,你在洗脚的时候你很欢喜,然后给他肯定、给他鼓励,他的孝心就能增长。你现在不让他端给你洗,那他孝心就没有增长。


人的善心就好像小草一样,你日日滋润,它就慢慢茁壮。母亲就说他给我弄倒了怎么办?我说弄倒了更好。她听傻了,哪有弄倒了更好!我说他弄倒了之后你就跟他说:小明,妈妈可以感受到你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但是端水要有方法,你知不知道你今天为什么会端倒,就是你手没有两边放平衡,所以你下次端水应该注意哪些地方,你就可以教他。同时学会做人,同时又学会做事。很多妈妈怕孩子犯错,其实当他犯错误的时候,往往都是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导他做事方法,引导他正确的做人做事。所以母亲教育孩子的态度跟敏感度很重要。有一个妈妈很有智慧,她的孩子端洗脚水给她洗,她都很欢喜,她说她在热水器当中把它调温度调到最低,然后让孩子端了一个礼拜,之后再慢慢把温度调回来。所以她说她泡了一个礼拜的冷水脚。这个母亲很有智慧,等一个礼拜她孩子端这个水的能力已经形成了,她再慢慢把它转回来。一定要配合老师的教导,而成就、成全孩子的孝行。所以我们要求上课时家长一起陪着孩子学,孩子坐前面,所有的家长坐最后一排,看孩子今天学什么孝行,回去有没有落实,这么样一配合,孩子的行为养成很快。


有一个老师,他说有一个家长打了一通电话给他,刚好是暑假结束的时候,开头就跟这个老师说:张老师,谢谢你。为什么谢谢老师?因为我的女儿在暑假期间进步特别多。这句话有玄机,一般孩子退步最厉害的是什么时候?暑假一放一个多月,我们当过老师的都觉得刚放完暑假就好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拉回来,那很辛苦的,还要再整顿一阵子。结果这个家长居然是说进步很多!家长接着就举例,她说有一天我在睡觉,因为太累了,躺着还没盖被子就睡着,醒过来的时候身上被子已经盖好,谁帮她盖的?孩子帮她盖的。结果一走出房间闻到面的香味,她母亲直接就反应说你爸爸回来了?想说是爸爸带回来的。结果孩子就说爸爸还没回来。她母亲接着问,那怎么会有面?这个小女孩说:我煮的。她妈妈很惊讶,她说:你从来没有煮过面,你为什么会煮?小女孩说:我常常看妈妈这边抓一点,那边抓一点,所以我今天也尝试煮煮看,尽一份孝心。诸位朋友,那一碗面好不好吃?好吃!你们怎么都吃到了?这个面是孝心做出来一定特别好吃。


不过她母亲说确实煮得很好吃,因为人只要有心一定能把事做好。诸位朋友,这个小女孩形成了什么重要的做人做事的态度?我们来想想有什么?孝心,一有孝心,所有的行为都会变化。再来还有什么?细心关怀,都能体恤到父母的状况跟需要,所以会盖被子;还怕父母醒过来没饭吃,还煮饭,关心。还有做事尝试的态度,当她又这么常做一些事帮助父母,她做事的能力就不断提升上来。孩子的孝心一开,很多行为就能够有很好的发展。所以老师教孝,家长一定要密切配合。而我们所有这些推展读经的老师都有一个很深的体会,他们还没有推展以前,没有这个体会。他们都说有品德的孩子学习一定好,而且这个学习绝对不是父母拿着鞭子在旁边鞭策,都很主动。诸位朋友,你相信这句话吗?有一个老师他们班本来都是全校倒数第一,教了将近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他们都是名列前茅。他们的校长太惊讶了,才请我们去跟全校老师演讲。所以我们要有这个信心,而品德的根本就在孝道,所以一定要跟老师配合好教孩子孝。


第三个夫妻要配合教,因为很多的家长就说:那他们的老师还没教怎么办?不要等了!都从哪里开始?要从家庭、从自己开始。当然很多的家长假如有这样正确的认知,知道德行对孩子一生最重要,家长只要跟学校反应,很多学校就会开始重视。而夫妻之间能相互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长孝心。比方说先生就对孩子说:儿子,你可以不用孝顺我,但是你不能不孝顺你母亲。讲话的时候要很中肯,假如当父亲的人讲到眼泪都掉下来,那你的儿子也会听得很感动。你要告诉孩子,你母亲怀孕的时候吐得半死,连饭都吃不下去,怀孕的时候背着这么重,你看你多少斤,妈妈每天无怨无悔,还去上班下班。然后生产的时候有多么的辛苦,生下来之后点点滴滴照顾你,哪一次你生病的时候,母亲几乎二、三天都没睡觉。把这些真实的状况告诉孩子。


因为人都是健忘,你一提醒他,他那种知恩的心就上来,知恩就能报恩,所以孩子他就会很能领受母亲的恩德。另外假如是太太就要告诉孩子:你可以不用孝顺妈妈,但是不能不孝顺你爸爸。就要把父亲从小对孩子付出的点点滴滴告诉小孩,小孩才能够领受父亲的恩德。所以夫妇搭配也是很重要。现在很多的妈妈不只没有把先生的一些恩德告诉孩子,还在孩子的面前数落父亲,你看你这个爸爸,这么一讲,孩子对父亲就很难再生起恭敬心。一个先生、一个为人父者连孩子都瞧不起他,他很容易怎么样?自甘堕落。连儿子都瞧不起我了,好,我就坏给你们看。所以当母亲的、当太太的要谨慎,言语要特别特别谨慎。所以当我们能够不要把先生的这些过失彰显起来,反而夸先生的一些优点,夸先生对孩子的照顾。先生一听会感动,而且他会觉得儿子相信我可以更好,我应该怎么样?尽心尽力往这个方向去走,他在孩子面前有尊严,而这一份尊严会推动他人生尽心尽力去成长。不能把他最后的尊严都把它断掉,所以夫妇也要配合好教育孩子力行孝道。好,这节课就到这边,谢谢。

乐和苦 : 2020-10-26#22
什么是善?我们想要积德修善,首先要有能力辨别什么是善,否则会善恶不分。当我们善恶不分,境界一现前,就很可能误入歧途。现在许多家长很烦恼,怕孩子被带坏,其实烦恼不仅没有好处,还有坏处。如果每天都烦恼,细胞受影响而病变,身体状况就变差。所以,必须赶快帮助孩子建立善恶分明的判断能力,才能保证他一生顺畅,不至于被人误导。

对于善,中国有一本著名的家训《了凡四训》,讲得很清楚、很完整。这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写的家训,不只利益了他的家庭,还利益了千千万万的家庭,大家可以用心去看。一个人学问能否成就,绝对不是说讲课的老师讲得好,更重要的是自己要主动学习,立身行道,解行相应,学问才能提升起来。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勉强不来,强扭之瓜不甜。圣贤已领我们进门,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已经拿在手上,接下来的修行要靠自己主动。
什么是善?了凡先生说:「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

辨善看存心
打人、骂人是不是善?对人都是九十度鞠躬,有时候还一百二十度,这样是不是善?善有标准,《弟子规》是非常好的标准。另外,看他做这件事的存心是什么?这是对善最根本的判断,从存心可以判断是真善还是假善。

假如有一个人对人是毕恭毕敬的鞠躬,但他只是对上司恭敬,对下属就很不客气,可见他那个鞠躬是有目的的,是为了攀龙附凤,是为了自己升迁,这个存心是利益自己、是自私自利,所以纵使鞠躬也是假的,也是恶的。看人不能只看一个点,要看线、看面,看他对任何人是否都是真心的。

打人、骂人,一般人都认为是不好的。但是我们仔细观察,若是这一巴掌打下去有把握将对方打醒,这时不打也是不对,「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朋友、亲人犯错的时候,你如果不规劝他,不仅他错了,你也错了,因为你没尽到本分。所以,在「朋友」一伦中,我曾经举过一个好朋友的例子,他三十多年来,过生日首次被人骂了半个小时。被骂完的隔天,他居然打电话给我说:「我三十多年来接到最好的礼物,就是昨天你骂我。」而我们也从这个例子体会到,一个人的福分在哪里?「福在受谏」;能接受别人的劝诫,这个人有大福。心量大,能宽容,就能避开人生许多的危险,原因就在于他能广纳谏言。我知道这位朋友对我很信任,这时就要一棒把他打醒。所以,当你是为了对方着想的时候,这个存心就是善。

我们看事情要从根本看,而根本就在你的存心。所有的行为都是从哪里出来?心。行为就是心的反射,我们的言语动作都是心的延伸,心与行是分不开的。当我们的心是为别人着想,表现出来的言语行为就是利益他人,心行一如。

提升一个孩子的道德学问,从哪里下手?从他的存心下手,直截了当。你不要看孩子毕恭毕敬跟你鞠躬,可能你走了之后,他就变一个脸给你看。所以,要抓住根本,要抓住真实的东西,心是根本。一个孩子有了孝心的时候,他的一切行为都是那样的孝顺,那样真心。一个孩子有了恭敬心之后,他所有的行为都会很恭敬。所以,不要小看那些礼仪,不要小看孩子对长者的礼貌,这都是从外点点滴滴内化成为他内心的态度。当他的行为内化之后,言语举止皆不离恭敬之心。
一真一切真。一真是什么?心真。一切是什么?行为。心真了,所有的行为都真了;心不真,所有行为都是假的。当你的心真诚,所有的朋友对你都是真诚。人生所面对的任何人事物,都是你的一面镜子。当你对他好,他反射回来对你也好;当你对他不好,他反射回来对你也不好。人生就像照镜子一样,当我们一照,随时都是笑脸,代表你的心是随时随地对人关怀、对人恭敬。学习圣贤学问的人,脑子里想不起来看哪一个人不顺眼、跟哪一个人过不去,每天都是想着大家对我们的关怀,如何要赶快提升自己,回报别人对我们的肯定。

当我们人生的镜子,这一边照过来五十个人对我们笑,那一边照过来五十个人对我们哭、对我们很凶,请问这一边的五十个笑脸是真的还是假的?一真一切真,一个人真正能宽容别人,绝对不是百分之五十宽容、百分之五十不宽容,那是自欺欺人,是我们的学问还没真正达到圣贤的教诲。为什么这百分之五十是笑脸?因为他们顺着你,你怎么讲,他们就怎么做;如果他们不顺你,你就对他们没有好脸色,所以用的还是好恶心。好恶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用好恶心待人处世,纵使现在这些人对我们是笑脸,改天相处过程有些磨擦,马上就变脸了。所以,人的道德学问是时时处处提得起恭敬、宽恕,那才是真实学问。人贵自知,我们周遭亲朋好友变化的快与慢是谁决定的?是我们自己决定的。

乐和苦 : 2020-10-27#23

一勺盐,放在杯里
会咸的发苦,难以下咽
一勺盐,撒在湖里
会无觉无感,谈的可怜
烦恼如盐,可增可减
添一份,愁眉苦脸
减一分,眉头舒展
心态如器,可大可小
大一圈,万事不愁
小一圈,自找罪受
人生是咸是淡,是苦是甜,

取决于心量的大小。

乐和苦 : 2020-10-29#24
用自己的标准去评论一件事,
  事事都不完美;
用自己的狭窄的心胸去度人,
  人人都有不足;
 用自己的心眼去要求别人,
  人人都不合你眼。
  眼是一把尺,
  量人先量己;
  心是一杆秤,
  称人先称己。
  挑人过错,
  自己也有不完美;
  责人短处,
  自身也有缺陷。
一味步步紧逼人,
  不会让别人走上绝路,
  而会让自己无路可退;
  眼睛总盯人是非,
  不会让人颜面尽失,
  而会让自己颜面扫地。
  目中有人才有路,
  心中有爱才有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把心胸开阔些,你的人生更加美好

乐和苦 : 2020-10-30#25
人与人相交往,一开始都是看对方的好,「多见其善」。这个不是朋友相交,男女相交往也是这样。然后相处时间久一点了「多见其过」,他的好想不起来了,都看他不好。我们之前接触一个太太,说白头偕老的一句箴言,只看对方的好处,不看对方的缺点。她说「没有优点。」你看人与人相处,一开始的时候都是看他的好,慢慢的久了以后,都看他的不好。但未必这个朋友,这个人,真正比以前差。 「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动」,是吧!不是他的以前,也不是他现在,是我们对他有成见以后,看得不客观了。


因为都看他不好,对他厌倦、对他排斥这个心就起来了。接着这个话里面又讲了,当一个人还在世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看他的过失;等到这个亲朋好友去世了,反而我们开始留恋他以前对我们的好,人都不在了,才开始念好,但念其善。他其实活着的时候都有这些好,我们都没想到,就一定要他去世以后,有这个哀思了,才会想对方的好。所以人如果能以待他死后的心来对待他现在,这样你会看到他更多的优点。要有一个心态,就是每一次跟人家喝茶就当作是最后一次。那假如我们跟亲朋好友相处,就当好像这一辈子就见不到这个人了,那种珍惜缘分、念对方的好就能够提得起来。


其实真的,当我们对这个认识很久的朋友、同仁产生这种厌恶的感觉,我们的心思可能都陷在里面。这个时候能够冷静想一想,这么多年来,他曾经奋不顾身的来帮助过我们,我们怎么提不起来?那不就变成念怨忘恩了吗?不管他做了什么,我们自己就已经错得很离谱了,就不能再检讨别人,得先检讨自己了。所以人如果能以保持一开始交朋友的那个态度,就是都看对方的好来对待所有的老朋友,那他的责备一定能够转成宽恕了。而且这里又讲到,人很容易受感情影响,要长长久久融合和睦相处比较难,要被挑拨很容易,可能一、二句话,「你知不知道他怎么说你?」一听,可能五年的朋友你就气得不得了,就不想跟他相处了。所以人要很理智,不能感情用事。

乐和苦 : 2020-11-04#26
要如何去判断什么叫做「爱」? 「爱」是一个会意字,一个「心」加上一个「受」。什么叫心受?就是用心去感受对方的需要、别人的需要,才叫「爱」。所以当有一个人处处都替你着想,处处要成就你,你的感受是什么?非常欢喜,非常温暖,所以爱的感觉是什么?是温暖的,「爱的感觉是温暖的」。诸位朋友,您现在感觉得到温暖吗?假如你跟这位朋友也好,你的亲人也好,在相交往过程觉得很温暖,那一定是对方很懂得替你处处着想。


所以「爱的感觉是温暖的」,这一点要注意,决不是像情歌一样,爱得死去活来,那个不叫爱情,那个叫什么?那个叫「欲」,时时想要控制,控制对方,要占有对方,所以才会让彼此压力这么大,那是欲不是爱。所以这个「欲」穿着很漂亮的衣服装扮成什么?装扮成爱,你没有好好看清楚会被它骗了。你应该替我怎么做,我很爱你,所以你今天就只能陪我,不能陪你爸爸、妈妈,会拿着爱去要胁对方,去要求别人。所以现在男女在交往轻不轻松?很多都很痛苦。所以因为人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如何去替别人着想,所以爱还确确实实要学。所以人跟人一开始认识,从相识开始,相识之后慢慢的才会相知,互相了解,进入相知的状况,这个相知现在都很困难。我们有一句话说,因误解而结合,因了解而怎么样?因知道了、了解了而分开,这真是荒唐。都还没有了解就结合,你看现在的人真是拿自己的一生开玩笑,拿自己的一生开玩笑不打紧,谁在担心?谁在难受?你的父母比你难受,疼爱你的人比你更难受。所以现在很多男女关系谈到最后,互相冲突、互相伤害,甚至于还有很悲惨的悲剧发生,都是因为男女的这种情感的错误,也是因为一开始不谨慎,找对象不谨慎


第二个角度可以判断是不是真正的爱,是「言语是正直的」。诸位朋友,我这个标准绝对不是男女关系的标准而已,是你所有的亲友是不是真心爱护你的,都可以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所以爱的言语是正直,是真正为你着想,而不是花言巧语。言语都不正直,言语不正直代表他一定是有所目的跟企图,等到他这个目的达到了,就把妳抛弃了,所以要会判断对方的言语,花言巧语不能听。但是说归说,女人最怕的就是什么?所以没有相当的功夫也不行。


有一个朋友很有意思,她第一次见他先生的时候,她先生告诉她说,他說妳的牙齿不好。第一次见面,男女第一次见面,她先生马上就跟她說妳的牙齿不好,这样的人好不好?有没有很正直?你看非常正直,第一次见面就说她牙齿不好。然后她先生,那时候刚认识,她先生接着又跟她说,妳的牙齿不好,所以妳的肠胃也不好,很有推理能力。牙齿不好,咀嚼不好,消化就不好,增加胃的负担,长期下来胃就不好,他讲的是不是实话?实话。所以她就是因为她先生,第一次就可以直接告诉她說妳的牙齿不好,她说这个人非常正直,绝对不会讲假话,所以后来她就嫁给他,他们现在夫妻相处也很好。所以我们要判断,言语要正直,而不是花言巧语,甚至于很多的朋友很多给你阿谀奉承,那个话都不是真的,我们要懂得去判断,去分辨。


接下来,「心地是无私的」。一个人有爱心的时候,会不会对一个人有爱心而已?绝对不会的,所以他应该是对很多的人都很关怀,这样才对。因为先生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那个对人的爱心、关怀、情义才是真的,那妳陪伴他几十年下来,他这种对妳的情义就会愈来愈深,所以这个心地一定要无私才是真的。


最后,「行为是成全的」。当妳有很多好的想法要去完成的时候,他绝对会随喜功德,他绝对会很认同妳去做,尤其是当妳要孝顺父母,当妳很有爱心,当妳在落实圣贤教诲的时候,他一定会打从心里赞叹妳,甚至于推妳一把,这样才是真正的爱



乐和苦 : 2020-11-05#27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又高又大的树,一位小男孩天天到树下来,爬上去摘果子吃,摘完果子后在树荫下睡觉。他很爱这棵大树,大树也很爱和他一起玩。后来小男孩长大了,不再天天来玩耍了。一天,他来到树下,很伤心的样子。

大树要和他一起玩,男孩说:“不行啊,我不小了,不能再和你玩。我要玩具,可是没钱买。

”大树就说:“很遗憾,我也没钱,不过把我所有的果子摘下来卖掉,你不就有钱了吗?”男孩十分激动,摘下所有的果子,高高兴兴地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男孩又好久不来了,大树又伤心了。有一天男孩终于来了,大树兴奋地要他一起玩,

男孩说:“不行啊,我没时间,我要替家里干活呢,我们需要一幢房子,你能帮忙吗?”

那大树说:“我没有房子,不过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统统砍下来,你去搭你的房子吧。”于是这个男孩把树枝砍下来,高高兴兴去盖房子。看到男孩高兴,这棵大树也很开心。

不久男孩子又不来了,大树再次陷入了悲伤和孤独中。

有一年夏天,男孩回来了,大树太快乐了。这个大树说:“来啊,孩子,我来跟你玩。”

男孩却说:“我心情不好,一天天老了,我要扬帆出海轻松一下,你能给我一艘船吗?”

大树说:“那你把我整棵树都砍去吧,拿我做你的船吧。”男孩子砍下了树干,造了条船,然后驾船走了,很久很久都没有回来。


许多年过去,男孩子终于回来了,大树对他说:“对不起,孩子!我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了,我的果子没了,树枝也没了。”这个男孩子跟它说:“我的牙都掉了,吃不了果子了。”

大树又说:“我再也没有树干让你爬上去了。”男孩说:“哎呀,我也老了,爬不动了。”“我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给得出手了,只剩下枯死下去的老根。”这时这棵树流着眼泪说。

男孩子就说:“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感到累了,我什么都不想要,只要一个休息的地方。”“好啊好啊,这个树根是最适合坐下来休息的。来啊,坐下来我们一起休息吧。”男孩子坐在大树根的边上。大树看见孩子在树根边上,流下了眼泪。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这棵树就是我们的父母亲。你可能认为这个男孩子对树非常残酷,但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对待父母的方式,我们在父母身上毫无节制地索取,父母毫无怨言地给予我们孩子。

假如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煮菜太咸、太难吃,发现爸爸老是咳嗽咳不停,发现妈妈喜欢吃稀饭,发现爸爸过马路反应慢了,发现他们不再爱出门,说明父母亲真的老了。你整天忙碌,有留意过他们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你该抓紧父母与你相处的余生。我们应该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们像爱他们的生命一样。想一想,我们对得起这辈子养我们、给我们付出全部生命的父母亲吗?当我们一次一次跟父母亲索要的时候,父母亲只怕给予得不够;而当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不打折扣地孝顺他们才对啊。

乐和苦 : 2020-11-06#28
回帖奖励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
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
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
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她掉眼泪
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
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
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乐和苦 : 2020-11-09#29
我们常常想著父母「怀胎守护」,尤其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包含临产受苦,生孩子几个小时的疼痛,久的话还有一二天、二三天的都有。而且真的是小孩子一夜大一寸,长得好明显。他的母亲就痛了一、二天,生不出来,那很痛,最后还因为生不出来,又挨了一刀。所以生产的痛痛过了,然后麻药又不敢放太多,怕伤了孩子,所以割下去那个痛她完全都很清醒,都感觉得到。所以这个是「临产受苦恩」。



生子忘忧」,母亲生下我们,专注点都在我们的健康、安危,马上就把这个痛苦放下。所以这一念心,是至真的爱心,这不是钱财可以回报得了,要用至诚的孝心才能够回报得了。所以光这一念心我们就报不完,生子忘忧。「回干就湿」,我们不小心撒尿、大便了,马上把孩子移到干爽的地方,自己睡在潮湿的地方。


哺乳养育恩」。母乳,都是母亲的血化作母乳的,翟俊杰翟导演,他把太太的乳汁密封起来,结果真的,他女儿要出嫁的时候变成一罐血水,真的母乳就是母亲的血变的。最有意义的嫁妆,就让他女儿带著,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


洗涤不净」当妈妈,每天都要洗很多裤子、衣服,从来不嫌孩子脏。我还听过一个母亲,因为她孩子先天肠胃比较不好,她就很注意孩子的饮食,然后她就很关注孩子整个大便的形状。结果她有一次跟我讲,她说看到孩子大便出来形状挺不错的,她很安心。然后她说奇怪了,这孩子的大便也不臭,还有一点香。这一点我倒是觉得有点夸张,但是也不意外,因为她的心都在孩子健不健康,所以看孩子肠胃好她就很欢喜。我都感觉有时候听到这些,再想想母亲养育我们这些点滴,真是良苦的用心。所以常常想想,对於母亲那个爱就很自然,因为感觉到报不完。


远行忆念恩」。我们一离开家门,父母要担心、关心,常常还要打电话来问候。所以其实我们出门在外,不管是读书还是成立家庭,常常是父母亲打电话给我们,应该是我们要主动给父母打。因为让父母打来,他都已经可能担心了几天,实在忍不住了。


还有「深加体恤」。这个深加体恤,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感受特别深。比方说我们生重病,在那里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很多父母就到神明、佛菩萨像面前祈祷,把孩子的苦跟病降到自己的身上来,因为看孩子这么苦,他更痛苦,这深加体恤。还有「究竟怜悯」。究竟,就是「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母亲虽然一百岁了,看到自己八十岁的儿子,还是把他当孩子看,其实他的儿子也是老人,八十岁了。究竟怜悯,爱护孩子。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越大,才越知道这句话的苦涩。愿天下父母平安喜乐,儿女的孝心都有着落

乐和苦 : 2020-11-12#30
朋友不只是要言而有信,还要有朋友的信义跟义务。朋友相处中有五个本分要尽到:


  第一是“劝谏”。当朋友有过失时要劝导他。我们用真诚心去劝谏,就要考量时机、态度和方法,还要有耐心,毕竟现在人很难一劝就接受。


  第二是“关心慰问”。当我们主动去关怀别人,自然而然就会带动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从而更加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会深刻体会到生命中的宝贵价值。


  第三是“互相赞叹,互相肯定”。懂得欣赏别人的心是一门真实学问。嫉妒别人,不懂得赞叹,心量就愈来愈小,道德学问也会因此而中止。所以,要常看别人的优点,欣赏别人。如果我们嫉妒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甚至于用言语毁谤他,会让跟他学习的人失去信心,由此很多人便失去了求学问的机会,这是有损阴德之事,不但折损了自己的福分,同时也障碍了别人。


  第四是“不言家丑,不言隐私”。不可以把朋友家里的隐私讲给其他人听,言语要谨慎,“话说多,不如少”。有时话说得太多,不经意把朋友的一些家事讲给其他人听,遇到有心人来挑拨是非就麻烦了,这样会破坏朋友之间的情谊。所谓“交浅不言深”,讲话要注意分寸,古人说“慎言”,言语确实要很谨慎。不谈人家的隐私,可以多谈谈人家的好事、德行,所谓“扬善于公堂”,我们愈肯定他,他就愈会积极努力地去做好。


  第五是“通财之义”。人生难免会有顺境、逆境,难免会有起伏跌宕。当一个人处于低潮或者逆境时,最需要朋友及时的帮助,这时要赶快帮助他。但帮助人要用智慧断,不然有可能是善心行了恶事。这个财不只是钱财,还指我们的经验、智慧。等到他已经学习到这些经验、方法和智慧,相信他也可以把人生经营得很好。

乐和苦 : 2020-11-13#31
我们接下来要谈的是“朋友关系”,朋友这一伦很重要。我常常问很多的这些同修,五伦关系哪一伦最重要?而当一个人的人生进入十多岁以后,五伦当中其中一伦的重要性会日渐增加,哪一伦?朋友。你看很多十多岁的青少年都想到谁?你跟他谈话的过程,他都提谁?“我哪一个朋友”。孩子六岁以前都是说“我妈妈说”,六岁到十二岁之间都是“我们老师说”,十二岁以后就是“我的哪一个朋友说”了,所以朋友的影响会随着年龄愈来愈重要。所以有一句话是这么讲,“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一个人人生的成就,受朋友影响相当大,所以“亲附善友”,能够亲附善知识就好像在云雾里走一样,“如雾露中行”,就好像走在早晨这些雾里面。“虽不湿衣”,虽然你走过去没有感觉自己的衣服湿掉了,但是对你的衣服却是时时在滋润,“时时有润”。朋友对你的影响,你没有办法一下子看出来,但是却是潜移默化,就好像你没感觉雾水把你的衣服弄湿了,但是它时时刻刻都在滋润你的衣服。

我们既然知道朋友对一个孩子这么重要,请问我们为人父母的怎么样让孩子交到好朋友?假如你没有办法让你的孩子交到好朋友,那你这一辈子的担心可能到合了眼都还放不下,可能把我们的往生大事都断送掉了。

我曾经看过一幕,有一位妈妈的孩子犯错了,而且犯了大错,杀了人。这位妈妈被通知之后,冲到警局,一到警局就说“不可能是我儿子,一定是同名同姓的”,在那边喊得很大声。突然门一开,看到她儿子在里面做笔录,一看是事实,马上讲了,“都是被那一群朋友给带坏的”,你看,一句话就把所有的责任统统推给别人。孩子遇到坏朋友是缘分,真正会误入歧途的原因在哪里?这才是重点。因在哪?因在孩子连善恶都分不清楚,这才是根本原因。

我们在上这个课程的过程,很多的老师跟家长就反映,“蔡老师,你们这样教孩子教得那么善良,他出去外面一定会被人家欺负”,有没有?那都是杞人忧天,人的思维要依据道理思维,不能人云亦云。你假如不依据道理思维,在现在这个社会你听十个人讲有十个说法,都把你听乱了。我们来看一下,请问诸位同修,我应该勉强可以算一个善人,我毕业已经十年了,我没有被人家欺负过。再来,《易经》里面说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所以好人会跟谁在一起?好人,你儿子是好人,自然就吸引好的人跟他交朋友。

我的一个侄子三岁多就学《弟子规》,他跟他妈妈出去看到小朋友打人、骂人,他都马上拉他妈妈的衣角,跟妈妈讲那个小朋友不可以乱打人,不可以乱骂人,三岁多的孩子。诸位同修,当你从小教他什么是善,他同时知道什么是恶,所以孝是善,什么是恶?当然是不孝,还用你教吗?你教他尊敬长辈是善,什么是恶?不尊敬长辈。你教他“置冠服,有定位”,一个人要爱整洁,要干净,他知道整洁干净是善,什么是恶,他同时学会了,这叫善恶分明。现在为什么这么多的孩子,只要遇到不好的朋友马上误入岐途?因为这些孩子从小没有人教他善恶判断,没有人教他德行,所以他的思维里面就是善恶不分。您的孩子善恶不分,你这一辈子都担心不完,而当你的孩子善恶分明,你可能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就觉得很轻松愉快了。诸位同修,我妈妈离我这么远,假如我善恶不分明,她每天担心就担心不完。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当我们不亲近仁德之人,又是亲近一些小人,那可能就会受到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人对于环境的选择至关重要。诸位朋友,您的孩子会不会选择良师益友?会不会?我们曾经跟初中生演讲,就提到有三个朋友一起出游,到海上旅游。刚好遇到大风浪,结果船沉下来。幸好三个人祖宗有德,没死,漂到了一个荒岛上,三个人在那里相依为命。突然在这个沙滩上发现了一个神灯。诸位朋友,看到神灯要怎么样?幸好他们有读过《阿拉丁神灯》,把它擦一擦。结果这么一擦,这精灵出来了,他说:主人,我给你们三个愿望,不过因为你们有三个人,三除于三等于一,一个人一个。结果这第一个因为他是开计程车的,他说我每天早也开晚也开,很辛苦,我的愿望是可以有好几台计程车租给别人,我当老板。这个精灵说:小事一件。他就回去当他的计程车老板。第二个在超级市场当雇员,有时候还要三班轮值,半夜还要值大夜班,所以他说当这个也很辛苦,我希望能够自己拥有一家便利商店,我当老板请人家来做。这个精灵说:小事一件。怎么样?就回去了。第三个人想了半天,平生无大志,只求六十分,也没想过要干什么,所以都没什么愿望,整天悠悠放任。他突然就想:我没什么愿望,不过这个荒岛也不错,但是我一个人在这里太寂寞了,我希望他们两个回来陪我。有没有听到两声哀号?

很多的孩子听了都哈哈大笑,我们就问他:请问你旁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会把你拖下水?突然这些孩子都左看看、右看看,你们有没有判断的能力?他们被我们问住了,也不知如何是好,我说:你要有判断好坏朋友的能力就要学什么?《弟子规》。 《弟子规》是照妖镜,《弟子规》也是显圣镜,好朋友、坏朋友一看便知道。只要用《弟子规》去衡量看看,他能够落实个三成、四成都不简单。

乐和苦 : 2020-11-14#32
我们冷静想一想,有时候现在人做任何事都是凭着自己喜欢不喜欢去做,好恶的心,所谓意气用事。真正有理智的人做事不是喜欢不喜欢,他是应不应该这么做,做了以后会延伸什么问题,他能看得很远,而不是「我不管,我就要这样做。」

「勿营华屋」,我有一个长辈,他有三个小孩,夫妻辛辛苦苦积攒了不少钱,我这个长辈后来身体不适,还得了严重的病,那都是操劳过度。结果有一天,他带着三个孩子坐在车上,他买了三栋房子,坐在车上,他唯一一个儿子就开始讲,哪一栋给大姐,哪一栋给二姐,哪一栋给我。他妈妈听了以后就问他,「那我跟你爸爸住哪里呢?」他说,「以后再说。」

  大家听了以后有没有冷静想一想,打这个算盘是吉还是凶?是福还是祸?我这个长辈讲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他说,「我们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却可能是被孩子遗弃的第一代。」他的年龄差不多五十多岁。「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你的人生到了六、七十岁才知道,「算错了,孩子不照顾我」,你就失算了。

  所以不教孩子孝道,不教孩子做人,你所给予他的物质,他会有一种态度,叫「应该的」,理所当然。现在年轻人变成什么现象?会跟父母吵,「人家父母都留房子,你为什么不买个房子给我?他父母都给我那个同学买车子,你为什么不买?」都觉得这些是应该的。甚至于娶了太太以后,自己生了孩子,抱回去给妈妈养,妈妈说:「我最近腰闪到了,很酸。」孩子说:「我那个朋友生了两、三个都是他妈妈照顾的,你才一个而已,还不愿意。」「宜未雨而绸缪」,「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所以要用智慧,不能随着自己的情感、意气在做事情。

  真正懂事的孩子,他学到的是道义人生,他不是学利害的人生。他的心里面觉得什么?父母把我养这么大真不容易,他是想着我应该怎么样让父母幸福快乐,他不贪父母的一分一毫。我有一个同事,她有三个兄弟姐妹,她是大姐。她的父母有一笔钱,结果就要分给他们。她就讲了,「给弟弟妹妹就好了。」给她弟弟,他说,「给两个姐姐就好了。」给她妹,「给弟弟、给大姐就好了。」当爸妈的人非常欣慰。她的父母就给他们讲,「你们兄弟这么互相友爱,都不争财,这是给我最安心的事情,比你们有钱、有房子更重要。」所以人有情义,这一生都很踏实,这一生都无后顾之忧,有道义的人随时随地都能够同甘共苦。

[

乐和苦 : 2020-11-16#33
我们常说,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首先人生的方向要判断对,而后择业、择偶,都要会判断。所有成败的关键,可能都在方向的决定、事情的决策,以至选人、用人上面,这时没有高度的判断力是不行的。有句话说「路休不看就走,事休不算就做,言休不思就讲,人休不择就交」。所以要「明辨」。

  人生的根本在哪
  人生找不到根本,很可能本末倒置。有个富翁一天喝醉倒在路旁,警察认出他,把他叫醒:「赶紧回家吧!」他说:「回家,我哪有家?」警察指着一栋别墅,「那不是吗?」他说:「那只是栋房子。」人走到这种境地,会感悟很多真理。什么是家?真正有道义的地方是家,有付出、有爱、有温暖的地方才是家。

  《论语》开头就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把根本找到,一生的家业、事业才能有所成就。《大学》说:「德者,本也」,德为万福之基,德行才是家道、事业的大根大本。科学家有个调查值得我们深思,1、2岁的孩子平均每天笑170次,成人一天平均笑7次。为什么努力到最后是笑7次?人生努力为了什么?幸福快乐。没有人努力是为了笑不出来。可现在人真的愈努力愈笑不出来。

  人找到「本」,会很欢喜。我们知道德行是本,而孝道是德行的根本。有对夫妻一起听伦理道德讲座,当进入孝道的主题,坐不住了,赶紧去养老院接父亲回家。他太太塬本常跟婆婆吵架,婆婆帮她带小孩,她还处处嫌弃。结果把老人接回来了,他们就表达对父母的感谢,给父母磕头、忏悔。磕完头,旁边九岁的女儿流眼泪,说:「妈,妳今天这样做我很感动,本来我想了很久,我要拿一把刀插到妳的身体去。」家庭不和,孩子是很痛苦的。所以孝不能等,体悟到了就要赶紧做,就会转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命运的真相

  人生如棋,我们别急着拿起棋子就下,首先要搞清楚下棋的规则,才能让棋下得有声有色。这个规则,就在了解命运的真相,简单讲,就是断恶修善,经营道义人生。我们读《了凡四训》,就能明白这个真相。

  古代读书人看得远,司马光先生就说,留财、留书给子孙,都「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除了积阴德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为人父母者在做好事的时候,言行的风範就印在孩子脑海中。冰心老人就提到,她父亲连一张公家的纸条都绝不私用。所以德是根本,相当重要。我们为人父母、为人长辈一定要做下一代的好榜样,把阴德、风範传下去。

乐和苦 : 2020-11-17#34
诸位长辈、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夫妇相处,我们不忘初心,走入婚姻,曾经对彼此的这分终身的承诺我们要坚持。孟子说到人生有三乐,其中一乐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我们曾经承诺的事情,我们尽力,尽这分情义、道义。在古代宋朝,刘庭式先生,他学问很好,刚好跟一个女子谈婚嫁,都还没有送聘,只是去接触了一下,双方同意,都还没有下聘。结果他去考试,去考进士,在这段期间,这个女子眼睛瞎了,他又考上了,那考上就都是当官的人,很受社会的尊重。结果当他回来要去娶这个女子,以前人厚道,她们家族的人,因为她父亲也去世了,她们家族的人一看到这个情况,就觉得真对不起刘先生,他又已经有身分、有地位了,假如你坚持要娶的话,那可不可以娶她妹妹?他觉得好像会让人家很吃亏,古人是都会先替别人想.


刘庭式很坚持,说我已经许诺要娶她,我不能违背我的初心。我们想一想,第一个,他要对得起他自己的良心,他已经答应的事他不反悔;第二个,他感受到那个女子的心,假如已经谈婚嫁,结果后来没有成,这个女子可能在社会当中很难立足,她会觉得好像很难去面对人;再来她自己又已经瞎掉眼睛了,那个都有双重的痛苦在里面,刘庭式不愿意伤害她。我们都感觉得到这个女子嫁过去之后,用什么心境来对待她的丈夫?那真是全心全意的照顾这个家。所以我们看到古圣先贤他立身处世就是用道义,要对得起自己的这分情义才行。而他的这分情义有一股正气顶立在天地间几百年、几千年,都是我们的榜样。


  像在东汉,有一个读书人宋弘,那时候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丈夫去世了,皇帝想帮姐姐找一个好的对象,就问姐姐,妳看朝廷当中哪个官员妳看上,觉得最好的?结果皇帝的姐姐就说宋弘。皇帝就去找宋弘,说宋弘,我听说人一有钱就换老婆,社会的风气是不是这个情况?但是宋弘回了一句话,他说「贫贱之交不可忘」。贫贱之交不可忘是说人在困顿当中的朋友,这分情义一生都要记住,不能自己发达了,反而瞧不起以前那些共患难的朋友,贫贱之交不可忘。人其实听到这些话,感觉有没有一个正气上升来了,有没有?你们怎么没反应?你们讲一讲看看,来,我们一起讲一遍,「贫贱之交不可忘」。你们有没有觉得,你看你的正气在养天地之正气,有没有?法古今之完人。下一句,「糟糠之妻不下堂」,糟糠就是元配,共同辛苦过来的那分恩终身不忘,不能有了地位、有了权势就把自己的太太给舍弃掉。所以皇帝一听这两句话,知道这个是正人君子,他不可能来娶我的姐姐。


  结果湖阳公主刚好在后面听,听到宋弘说糟糠之妻不下堂,假如你们是湖阳公主,听了难不难过?不会!受我一拜,这个是真正明白的人,这个叫什么?我没看错人,果然是有德行的人。其实说实在的,人为什么会难过?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什么?求不得苦,人有了求,一没有得到,烦恼就来了。我们无欲则刚,知足常乐。比方一个男生看上一个女孩子,刚开始同学的时候满欣赏她的,看到她什么优点都挺高兴的,突然有一天决定,好,我要追求她,一想要追求她,烦恼就来了。欣赏的时候挺高兴的,追求追不到,气死我了。有的气成什么样子?气成去伤害对方。那哪叫爱?那叫欲望。所以不是别人给我们痛苦,是我们的贪、我们求的心让我们痛苦的,不是他给我痛苦的。

  所以今天我们要开悟,谁让我们痛苦的?不是别人,是自己有求的心让自己痛苦。所以有句俗话讲,「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这些圣贤人给我们立定了榜样,我们起而效法,我们婚姻路上不忘初心。

乐和苦 : 2020-11-18#35
善解人意。比方说,有一个人过来跟你说,“某某人说你怎样怎样。”我们接着说,“啊,那是他误会了,我们相处得很好,他以前怎样怎样对我,挺好的。”对方就讲不下去了。这样的话再传到那个批评我们的人的耳里,那一个巴掌拍不响,他还不好意思,就不再批评了。因为你都记他的好,他的良心就被这个态度给唤醒。

  比方某人做错了一些事情、不妥当的地方,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可能跟他讲,“哎呀,他可能最近太忙了,他是不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可能心里的负担很大就忘了、漏了。”这个都是善解人意。有可能真是这样,假如不是这样,对方一听很感动,然后也会生惭愧,人家都这么包容、体恤我,那我得更谨慎、更周到才好。常常说:“啊,他不是有意的啦,他只是一时刚好激动,你不要往心里去,你不要对他有什么误会了。”这个都是善解人意。

  其实,这个是护念自己的善心,也是护念身边人的善心。不然身边的人已经情绪起来了,我们还添油加醋,那没事都变有事,小事都变成大事了,这是善解人意。

乐和苦 : 2020-11-19#3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道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我们看这个“如其心”,恕道里面,自己做不到,不要要求别人,这句话有味道。“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我们对自己孩子的要求,我们把我们的要求自己先做到对自己的父母,做得到吗?“所求乎弟以事兄”,我们对自己的弟妹的要求,首先我们自己先对自己的兄姐,我们做得到吗?要求别人,结果自己做不到,人家心里不服、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就不近人情,人家很难认同。

所以“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这也是恕的精神在里面。恕道,时时体恤人情,怎么体恤?我执淡了就能体恤,我执重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不为他人,也不为团体。“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我们对属下的要求,那些要求我们自己有没有对自己的领导做到了?做到了才能要求底下的人,不然人家也是不能接受。就像我们课程当中常说到的,要求孩子要孝顺,孩子说,“你对爷爷奶奶都不孝顺,还叫我们孝顺。”“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这是《中庸》的一段话,我们对朋友的要求,我们希望朋友怎么对我们,首先我们把那个要求自己先做到,这个就是恕,不能违背人情。

  我们很冷静,在自己处事待人当中这样去观照,一观照,“啊,我要求别人多了,我自己都没做到,没有守这个本分。”这个时候,人不再去指责、要求、批评别人,他会把精力完全先拉回来在自己的修身、在自己的格物上。自己都没有下真功夫对治习气,要求任何人,人家心里都不会服气的。所以《太上感应篇》讲的“正己化人”,只要自己不正,批评别人,指责别人,徒增自己的烦恼,甚至造成团体的是非人我

乐和苦 : 2020-11-20#37
我们俗话常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有时候一个怒气忍不住了,得罪人了,就担心老半天了,甚至于是把彼此很宝贵的关系给毁掉了。我们看,很多兄弟姐妹就因为发了一场脾气,十年都不讲话。十年的老朋友,一个言语不谨慎,“三年交情,一语寒心,温情尽消”。这个都是必须忍得住脾气,脾气不好,那后果很难收拾。这几句话我们常常提醒自己,可以感觉到后果很严重,就慢慢的谨慎度就起来了。


忍让,能忍得住,就能化干戈怒气于无形,化解对立、化解冲突,能化掉了。而且能保持好彼此的关系,有这个很重要的好处。谦让,给别人留余地。你一傲慢了,人家一听你讲话都觉得很难过,都觉得矮一截,这个就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给别人留余地,成为一个替人设想的人。处处想到,这些话有没有让人家痛苦、难过。甚至于是讲话的时候,顾及到,他最近失意了,我们讲话得要顾及他的整个心境,不要讲他忌讳的事,不要让他难过。


所以孔子也告诉我们,“忿思难”。人要发脾气的时候,要思考、观照,发出来很难收拾,很难弥补,很难挽回。考虑到后果,就更观照,不只是脾气不能发,稍微有点情绪就要懂得调伏它。凡事都要“禁于未发”,在还没有发展的时候就要懂得把这些习气给调掉,不要等到它已经很严重了,要压都压不下去了。

乐和苦 : 2020-11-21#38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发生一些争执跟意见不和的情况,这个时候你要忍得住,所以忍能够化干戈怒气于无形之中,你假如忍不下来,可能一场口舌之战,甚至于肢体之战就出现了。所以人假如忍不了一时之语言,忍不了一时之气,有可能几年的交情会毁于一旦,所谓一语寒心,三年交情就荡然无存。我们因为气愤的时候,一句很刻薄的话出去,可能这个朋友从此就不相往来了,所以忍的功夫特别重要。忍也是节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脾气乱发。

有一个孩子也是差不多十几岁,脾气特别大。诸位朋友,孩子为什么脾气特别大?原因在哪里?从小给他予取予求,啥事都顺他了,你有一天不顺他,他当然就跟你发脾气,所以脾气都是惯出来的。这个孩子脾气很大,他的父亲就跟他说,你每次发脾气就到家里后门门柱上钉一个钉子,结果他每次发完脾气就去钉一个钉子,过了一、两个礼拜,他看到那整个柱子都快要钉满了,他才体会到原来我的脾气这么大,就开始懂得节制,懂得常常忍住自己的脾气,慢慢几个月下来,功夫也比较好一点了。后来他父亲就跟他说,你今天假如没有发脾气,就到家门后拔出一根钉子出来,后来他就每天就开始可以把钉子拔出来。拔完之后,他的父亲就带著他看著这一根柱子,他父亲说,你发完了脾气就好像这个洞一样,能不能回到它原来的位置?所以你每一句恶语就好像插一根钉子,在这些亲朋好友的心上,纵使最后拔掉了,痕迹还留著,所以怒不可发。所以发完怒,对不起就没事了吗?很难再回到原来的状态。所以能够忍的人就能化干戈,能保持好人与人的关系,所以这个忍的功夫、忍让的功夫也要有。

乐和苦 : 2020-11-22#39
我们看这个无求,无欲则刚。我们为什么很脆弱?因为我们很多的求,求不到了,每天就在那些失落当中痛苦。小孩子每天有没有求?小朋友一岁多,学走路,他会不会想我要当董事长?没有。他没什么欲望的追求,所以他一天笑一百七十次,是吧?所以什么是回家的路?能够再笑一百七十次,路就快找到了。是什么?把强求放下,人生很多的苦就解掉了。苦,大部分来自“求不得”苦,把那个苦的根源找到了,你要解决就不困难。

  我们讲到夫妻关系,好像夫妻关系是很多人人生当中一个大的考题。每一次都会说“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天下无不是之兄弟,天下无不是之朋友”,念念念到最后,压在最后的就是“天下无不是的丈夫,无不是的妻子”,都是被我们勉强才吐出来的。

  我们看在这个夫妻关系当中,为什么会很苦?是他让我们苦吗?不是哦。他在提醒我们心里面的执着点。每一个人都是老师,都是来给我们发考卷的监考老师啦。有没有人在考试的时候去打监考老师的?没有吧?对呀。打监考老师就不理智了。人假如修养到什么程度,太平日子就现前了?佛家,进佛家山门,大家不知道有没有经验?传统的佛寺,您一进山门,第一个看到是什么景象?弥勒菩萨。这个是艺术的教育,还没跟你讲经说法,这个像已经把最重要的做人态度告诉你了,很善巧方便。第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能容的时候,还有没有障碍?还有没有看不顺眼的人?你一定要像弥勒菩萨有这么大的肚子,不是,肚量。差一个字差很多,言语要谨慎,“谨而信”,谨很重要。而且要常常给人信心、给人笑容。

  而弥勒菩萨有一首偈语,特别值得我们效法。菩萨讲,“涕唾在面上”,人家给他吐口水,吐在他的脸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弥勒菩萨也学过物理学,是不是?他知道手抬起来擦口水,还要消耗卡洛里。“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其实你看一个人吐口水过来,愤怒从哪里来?从有这个字来的:“我”。所以人生最大的忌讳在哪里?这个心常常只有一个自己,就是人生最大的忌讳。所有的苦的根源,就是把这个“我”摆在第一位,所有的苦统统现前。“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不就打起来了吗?是不是?所以是“我”生气了,这个“我”在作祟。

  假如他口水吐过来,你没有“我”:“他今天很愤怒,愤怒会伤肝,把他情绪发泄出来,比较不会得癌症。幸好是吐在我脸上,吐在别人还打架。”你看多好,肚量打开来了,站在他的立场上为他设想。请问大家,一个人有这样的修养,铁石心肠的人跟他三个月、六个月,就被他化开了。人的心都是什么做的?(答:肉做的。)这一句好像经典没有,这个应该是可以接受,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嘛!所以每一个人在提醒我们,我们修养达到这种境界没有。

乐和苦 : 2020-11-23#40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个“和”字,就是懂得人和,懂得以大局的和谐为重。但这个“不同”,当别人跟他意见不同了,他能包容。我们假如听人家讲话跟我们意见不同,马上火就上来了,那就不是君子了!诸位同仁,不是君子是什么?所以君子、小人,不是说他有没有犯法,不是从法律看,君子、小人是从心量看,心量小了,就变成小人了。

君子、小人的句子,根源在心胸。所以“君子不器”,他度量大。一个人成就的功业有多大,跟他的心量成正比。心量一小,容易生气,容易看人不顺眼,容易埋怨人,一堆垃圾不就装在这个小垃圾桶里面去了嘛。人家意见不同,可以接受,可以包容,甚至可以为借镜,不“以人废言”啊!这个人对你态度很不好,你不只不生气,他讲的话,对的,你还能接受,这样才能感动人啊,“我常常得罪他,他还为我想,他还能接纳我的话,哇,这个人气宇不凡。”

不只意见不同可以包容,别人的生活习惯、性格,也可以包容,可以体恤。原来他的家庭状况是这样,原来他以前的经验是这样,所以他现在这个行为,也其来有自。体恤、包容之后,进一步还愿意协助他、帮助他,转变他不好的性格,这真是厚道,真是忠义。

“小人同而不和”,这个“同”字是什么意思?小人爱恨的心、爱憎的心很强,这个人跟他说法一样、想法一样,如胶似漆,好得不行。告诉大家,恨从哪里来的?从爱来的。你不爱这个人,你恨得了他吗?走在路边,有个不认识的人瞪你一眼,你生不生气?会不会记一辈子?别理他,没事。”假如先生瞪你一眼,“我这辈子跟你没完。”为什么产生这么大作用?爱憎的心嘛,那是情执、情识,变化莫测。

喜欢的,好得不行,意见不同了,利害冲突了,马上翻脸,马上对立这个历代都有。要谋利益的时候,好得不行,黏在一起;利益冲突了,互相置对方于死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本来喜欢他,他什么都好,后来讨厌他了,天天咒他死。这是迷惑颠倒到极点了。


今天我们跟这个人关系非常好,刚好遇到一个境界,彼此有很深的误会,我们还念念想着怎么化解,甚至怎么帮他,这才叫真心。假如出现一些误会,动不动就骂对方,那我们得观照,这一颗心已经偏得太厉害了。“绝交不出恶语”,真心不变,有误会了,还是念念想着怎么样帮他才对。帮不了怎么办?造缘,谁能帮他,你可以通过关系,找到能帮他的人。小人“同”,那是利益,那是在感觉很好的时候,但是情会变化,就不“和”了。


我们冷静观察人与人的相处,一开始都有一段热络期,哇,这个朋友真好!等热络期过了,相处久了,对方有什么毛病看到了,热情可能就有点退了。“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为什么会喜新?热络期还没过。人为什么会厌故?相处久了,付出忘了,恩德忘了,就记对方的缺点,就记对方的不是。朋友应该是愈老交情愈久、愈好。所以不是境界有问题,是我们的心有问题。

乐和苦 : 2020-11-24#41
很多的老师跟家长会反映一个问题:〝蔡老师,你们把孩子教得这么善良,他出去一定会被人家欺负。〞诸位朋友,你有没有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怕把孩子教得太善良。我问:〝那你把孩子教得不善良就好了吗?〞教得不善良,他的不善良第一个对谁?对父母。我接着说:〝我毕业都已经十年了,勉强来说还算个小善人,我这十年来也没有被人家欺负过。〞所以很多人杞人忧天,烦恼一大堆事,这个烦恼不只影响自己,还影响谁?还影响孩子。很多为人子女的都觉得父母紧张兮兮的,好像他们做什么父母都很担心,这都太过了。


  我们思考问题不能随着自己的烦恼、惯性,要循着天理,循着真理去思考。《易经》里提到一句很重要的教诲,〝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就告诉我们,善人会跟善人在一起,恶的人会跟恶的人在一起,一丘之貉,酒肉朋友。所以你的孩子有善的本性才能吸引来善的人,就好像磁铁一样。那你的孩子吸引不来善的朋友,遇到恶的朋友又不懂得判断,就不会离开。你看那个水果烂了两三颗,其他好的过几天都一起烂掉了,因为这个烂掉的汁流出来,其他的就被污染。所以他假如没有办法离开恶的朋友,就会慢慢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要有智慧分辨好坏,才懂得取舍,懂得对恶人要敬而远之,保持距离。

  我用自己的人生印证了,善不会被欺负,而且经典也教导我们〝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所以擦亮自己就可以感来很多的光芒,就像众星拱月,你把自己擦亮了,很多星星都靠过来。所以真正会交朋友的人不是每天去阿谀奉承,送人家东西,讨人家喜欢,这样能不能交到好朋友?这样会累死你。你只要擦亮自己的德行,时时处处让人家跟你相处都是如沐春风,那朋友就很多了。

  
再比如诚心。很多人说诚信是美德,但是现在好像不适用。〝教了诚信,到时候人家都骗我儿子怎么办?〞当别人都不诚信,你的儿子诚信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所有的人都要找谁?找你儿子,你儿子就变总裁了。你把事情要交给谁?交给言出必行的人,才有保障。所以当别人都不诚信,只有你儿子诚信,他是大有机会。

乐和苦 : 2020-11-25#42
抱怨的话会影响孩子的人格,一个人连对自己的父母都记恨,他人格要健全太难。所以上一代的恩怨,不要再往下一代传,这才是理智。以至于他对自己亲生的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姑姑,都生不起感恩的心,他就形成障碍。很多年轻人说,我很想学好传统文化,可是我对人就爱不起来。因为他连最亲的人都记恨,他怎么爱?所以很多理智的父母,纵使夫妻离异,他也告诉孩子,“他毕竟是你的妈妈,毕竟是你的爸爸,你还是要恭敬孝顺。”反而父母这种态度,孩子没有在父母这个不幸当中产生心理的障碍,还是扩宽他的心量去包容。往往这样的态度,很可能让另外一半最后迷途知返,生起惭愧心,回头都有。但是假如一直讲报怨的话,隔阂就会愈来愈大。

  我自己感受到,这些言语不容易,人很难控制住情绪。我记忆当中,我第二年教书的时候,我们班跑步比赛,就快要追上第一名,眼看就要追上第一名。当然我在旁边也是满高兴,因为第一名可以有很多糖果。就在要追上的时候,我一个学生一百零九公斤,你看过一百零九公斤在那里快步跑向前吗?他自己报名的,而且他还跑得挺快的。然后跑跑跑,全班都在那里赶快赶快,突然他踩到一个石头,大家看过一百零九公斤的肉,瞬间趴下去吗?我那个时候都喊出来了,我就在那里哎哟,我在那里很担心,就看到他就这样爬起来,当下我对他肃然起敬。他一爬起来,继续把它跑完,其实身上已经有很多伤口,后来得了第三名。全班同学回到班级里面就开始抱怨,“都是他害的,不然我们就要拿第一名了。”全班就在那里情绪很激动,这个时候他还在保健室里擦药。这就是机会教育点,我们的孩子遇到这些情况,他是情绪抱怨、还是能体恤别人,甚至于看到别人的不容易。你看这个同学的荣誉心这么重,摔得那么重,他马上咬紧牙根就爬起来了。人不能看到别人的好,往往都是虚荣的心障住,都是面子障住。我就跟同学在这个机会跟他们聊,“你看这个同学多不容易,这么有荣誉心,马上就爬起来,他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应该宽容,甚至应该肯定他。”跟孩子这么一引导,当那个孩子觉得很愧疚走进门的时候,当场全班给他一个掌声。

  说实在的得奖重要,还是孩子的为人处世态度正确重要?当然还是做人的道理学到了才重要。这些情境在家庭里会常出现,比方说先生答应了要带妻子、孩子出去。突然单位来个紧急电话,得要取消旅游,当下妻子跟孩子好不好受?大家有没有遇过这个状况?我们是怎么反应?我们当孩子的马上“每次都这样,不守信。”你看那爸爸多难受。我们都逞一时的情绪,都不知道话讲完以后对方好不好受?这个时候都感觉不到,父亲从事一个事业哪有那么容易的道理。所以这个时候不要抱怨,宽容、感恩。假如当先生忙完了,当天晚上回来还非常的过意不去,突然这么一开门,太太跟孩子在那里迎接,欢迎回家,还给他买了一个蛋糕。你看他有多高兴,这个家太体恤我了,本来是只有去吉打州玩,换成去欧洲玩。很可能家里人之间愈来愈融洽,都在言语的智慧当中。

乐和苦 : 2020-11-27#43
有一位十三岁的孩子,煮饭给他爸爸吃,他爸爸吃完就暴毙死了。家里很穷,没有钱验尸,所以就埋了。过一阵子,煮饭给他妈妈吃,他妈妈吃完也死了,也跟他父亲就一起安葬。他去给父母祭拜,祭拜完很不耐烦,把那些饭菜赶快倒到垃圾筒。他的婶婶看了之后心里起疙瘩,这个孩子怎么对父母一点恭敬心都没有?结果这孩子走过来跟他婶婶说,他说我爸爸妈妈是不是有买保险?他婶婶听完,很警觉,赶快报警处理,结果确实是他亲手杀了父母。为了什么?那个保险费才一万块人民币,不多,两条命都不见了;而这还不是普通的命,是他的父母。他为什么要拿保险费?因为要去买一支手机。

诸位朋友,欲望的力量强不强?强!欲令智迷。所以,我们教孩子是要长他的欲望,还是要长他的德行?那会差很多。假如你教导孩子是让他懂得孝道,懂得尽自己的本分,那他念书是他一种责任,他念书觉得要不让父母担心,这是长他的德行。假如他念书,你是说今天考前三名带你去吃麦当劳;上了初中,你说考前三名给你一台数码相机;要考大学,你说你考上大学给你一台计算机。当我们这样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在长养他的什么?欲望。他没看到本分,他要的是他的欲望。

所以有个孩子考高中,考上了,就对他的父母讲,他说爸爸妈妈,你们要替我买几件名牌的衣服。他父母很纳闷,说为什么?他说因为我考上高中,你们省了很多赞助费。因为他高上考中,他的父母不用再去帮他买个高中念,所以他觉得他很有功劳,替父母省了这么多钱,父母应该反馈他,帮他买几件衣服。他的父母听完之后,内心怎么样?跟一些朋友的反应一样,直摇头。但是,早知今日,为什么孩子有这种态度?用物质在跟孩子互动,在教孩子,他物质化就会很自私。

我们讲到,“得乎道而喜,其喜曷已”。真正孩子立身行道,把孝道、把爱心做出来,他的欢喜会持续不断,甚至持续到他一辈子。但是“得乎欲而喜”,他是因为欲望满足了,才觉得高兴,那因为“欲是深渊”,欲望是满足不了。假如他的喜悦完全建筑在满足欲望上,那他人生的悲剧就渐渐形成。昨天提到一个六岁的小女孩,从小她要什么,父母都满足她,不给她,她就在那里胡闹,慢慢的这个欲望止不住。有天跟母亲出去,她就又在那里要很多东西,母亲钱带不够,结果她就动手打母亲。你看欲望,“欲令智迷”,一个人欲望太强的时候,六亲不认。

乐和苦 : 2020-11-30#44
我们在了解一个人的过程当中,尤其刚认识,大家有没有感觉,好像刚认识的时候感情都特别好,然后相处一段时间,看到对方有哪些习惯,就对他比较有一些看法跟成见。所以认识人不能凭一次、二次的印象,还是要长期观察。包含从刚刚很多经句,观察他在面对很多境缘的时候,他有没有修养的表现、应对,这样比较准确。所以用人也不能用得太快,不能凭感觉,那很容易判断不准。

大家有没有感觉,好像这一生认识的人,有些缘分很深,好像认识几天就好得不得了,就好像几十年的老友一样。但愈是这个感觉愈要冷静,因为那代表彼此缘分深的时候,更不容易看清楚对方的状况。所以,有一句话好像是说“恋爱中的男女智商最低。”人家说的,我是刚好有听过。但这一句话是提醒我们,整个都是一种情感,而不是很客观去判断的时候,确实是容易看错。所以,俗话又讲到“日久见人心”。还是有一段时间的观察,从他对父母、对家人、对同事、对领导,尤其要看什么?要看人前人后,领导前领导后,这些都是一样的恭敬、真诚,这才准。

其实我们也都有好恶,谁对我们比较好,可能对他就有好感,就不一定能很客观去看他。上次跟大家提到,之前我跟长辈卢叔叔讲,某某人很好。他说,那是对你,你有看到他对别人像对你一样吗?我想想,我都没有去观察到,我马上就给他推荐这个人。告诉大家,推荐人要不要负责任?要。尤其你给人家介绍男朋友、女朋友,那责任很大!这种事我不干的。那是人家一辈子的幸福,你没有把握不要给人家乱推荐,到时候人家埋怨你一辈子就麻烦。

而《大学》当中有一段话说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你喜欢这个人,你看他看得准吗?你讨厌这个人,看他看得准吗?都不准。我现在经历这些人事上的问题,这一路九年多的岁月,看到很多情境是什么?比方说人与人有一些合作上的不愉快、冲突了,然后两个人都卡住了。其实他们双方是互补,他身上的优点我没有,我身上的优点他比较缺乏,如果两个人互相欣赏,可能彼此做人做事的能力就提升上去了。但是在那个当下,就是硬看着对方的不好;甚至于这种情绪、这种对立又讲给别人听,又造成更多人之间的成见、对立。这是对自己的修身,还有对团体是最大的伤害。

乐和苦 : 2020-12-01#45
孔夫子见到人家一个善行,肯定他这个善行,然后他以前所有的不是,都不放在心上。所以感觉夫子很容易相处,因为处处都看人家的好,肯定人家的好。这句话也给我们反思,我们不能倒过来变成见人之一恶而忘其百善,几年交情,人家做得很多很好的,就一件做不好,就看他不顺眼,就不想理他,这心胸就太小,不能容人家之过。而且夫子这样的态度会让身边的人很受鼓舞,我这么多错,都能包容,我才这么一点点善,他这么肯定、这么鼓励我,我不能让人家失望,我要赶紧加油。所以要隐恶扬善的处世态度,这是我们读完了要效法,专记人家的善跟人家的优点、人家的恩德,人家的不好绝不污染自己清净的心。


【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

乐和苦 : 2020-12-02#46
要调伏坏的脾气,人脾气一上来,东南西北都搞不清楚,甚至于不好的话讲完,会造成什么结果他也顾及不了。所以往往至亲也好,或者是好多年交情的朋友,一句狠心的话下去,一语寒心,温情全消掉。


老祖宗告诉我们要谨言慎行,其实在言语当中能够讲话很圆融,让人如沐春风,很得体,首要的是要节制住自己的脾气才行。你看第一句话,“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我们在念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对照自己。我们可不能念这一段的时候,“又在讲谁了”,这样可能念完,不只我们没有收获,很可能还堕落。都是见别人过失,回去又要数落谁,这样就不好,首先先正己,不求于人。


抱怨的话对己、对人都没有任何好处,我们做对己、对人没好处的事,这叫愚痴,不叫智慧。而且抱怨不只会伤害自己的心灵,甚至于还会影响到下一代的人生态度。他假如从小这些怨气就放在心上,那他这辈子要跟人很真诚,很能够坦开心来交往都困难。所以我们忍住情绪、忍住忿怒,同时也是给下一代做好的榜样。多说宽容的话,宽恕别人、包容别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乐和苦 : 2020-12-03#47
“物虽小,勿私藏”,我们教导孩子不要吝啬,不要把很多东西都视为自己的,要懂得施舍。假如孩子从小将任何东西都只想到归为自己,那他长大就会非常自私自利。有位母亲送牛奶到学校给她的孩子喝,她来的时候很神秘,不敢让其他同学知道,她对她的儿子说:“儿子,你一天喝一罐,自己喝”,然后就走了。这样教孩子好不好?刚好老师察觉到这件事,就跟孩子们讲,我们有东西一定要与同学一起分享,不然你独自而饮,就算喝了也不见得痛快。孩子一听也觉得很有道理,当场就把所有的牛奶拿出来,分给同学喝。当每个同学在接受牛奶的时候,都对这位同学说:“谢谢你,谢谢你”。在倒牛奶的过程中,这些同学也唯恐自己倒得太多,别人就得不到,还会说:“好了好了,我的够了。”一个孩子的慷慨之心,让所有的同学都学习到了。当天这个小孩在日记上写道:“这杯牛奶喝下去又香又浓”,因为他是欢欢喜喜的供养大家,所以他也喝得格外欢喜。

我们用这件小事,教导了孩子不要吝啬。后来他的母亲看了他的日记,也觉得很惭愧,孩子竟然有这种施予别人的心。

乐和苦 : 2020-12-04#48
关于宽恕,在《论语》当中有讲到。孔子的学生跟夫子讲,有没有一个字可以让我一生去贯彻,然后可以提升道德修养,夫子就挑了这个“恕”字,所以宽恕的功夫很重要。如何宽恕?《格言别录》里面讲,“以恕己之心恕人”,所以确确实实老祖宗这些智慧,你学一句就受用无穷。你看我们一天原谅不了别人几次,但是我们一天原谅自己几次?太多次了。所以我们以原谅自己的态度去原谅别人,那很多的朋友都跟你推心置腹。而“以责人之心责己”,以责备别人的这种刻薄的心来责备自己的缺点,就“寡过”,你的修养会提升得很快。所以宽恕能转怒气,这个才能根本解决,也就是说转念的功夫重要,什么样的人你都能够去宽恕,甚至于什么样的人你都能够去感激,去感恩。

一个人发了脾气以后,会不会神清气爽更健康、精神百倍?当一个人能够处处宽容,甚至于处处怀着感恩,那他的怒气就消了。所以感谢伤害你的人,为什么?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你看一个人进步最多的时候是什么?逆境。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经验,你总不会被他骗一辈子,骗了之后,你更清楚如何去判断是非善恶,所以我们也要抱着一份感激的心。感谢绊倒你的人,处处给你一些挫折,一些考验,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谢遗弃你的人,很多朋友听到这一句可能没办法接受了。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该自立。人这一生,不可能一直靠某一个人,最可靠的是自己。一个人要常常靠别人,就生活在患得患失当中,没有真正的快乐,所以感谢他遗弃我们,教导了我们要自立自强。感谢斥责你的人,他常常对你恶言相向,助长了你的定慧。他这么恶言相向,你还能够如如不动,等他骂完,你说“谢谢你讲出我的缺点”,他一听会怎么样?下次都骂不出来了。

当人面对伤害、面对欺骗、面对别人对你的一种错误、恶劣的态度,你还能够平心静气去感谢他,这样的朋友迟早会被你感化,你是用你的道德修养唤醒他的惭愧心。你能够这样去转念,不只怒气没有了,更重要的,还成就了别人修学圣贤的一个机会。

乐和苦 : 2020-12-05#49
有情绪的时候不要教小孩。有情绪了,我们自己就控制不住习气了,怎么去教他?而且孩子铁定落的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的脾气嘛,你讲了哪些道理,坦白讲他记不了多少。所以脾气大的父母,他跟孩子讲什么,孩子事后回想,想不了什么,因为人都笼罩在那个情绪化当中。所以有脾气就不要先教孩子,可以先离开,稳一稳情绪再说。当父母的人如此,再来,当老师、当领导的亦是如此。

今天你看到一个孩子端著东西摔坏了,我们现在是看到他摔坏的这个动作,还是看到他的心境?第一,他为什么要来端这个东西?他是看我们很忙,来帮忙。有没有看到?为什么看不到?我们往往因为自己的情绪,因为自己的好恶,完全见不到,纵使最亲的人的内心都看不到,眼睛都被障住了。当下我们很柔软的,马上蹲下来:别急、别急,妈妈跟你一起收起来。你看孩子善心做错事情,他也很内疚、也很难受,这个时候妈妈马上一起跟他收舍,他心就平和多了。但是更内疚,你不骂他,他更不好意思;你骂了他,他只觉得妈妈脾气很大,你看一念之间差很多。收拾好了,不只没有责怪,接下来说到:你都懂得帮妈妈的忙,妈妈很感动。这句话再下去,孩子跟父母的心完全融在一起。

乐和苦 : 2020-12-08#50
背着养母去上学

5岁那年,孟佩杰的父亲因车祸去世。迫于生活压力,母亲不得不将她送人抚养。当时,好心的刘芳英夫妇收养了她。1998年,刘芳英患病,只能靠双拐勉强走路。一年后,养父无法忍受生活的艰难,悄然离家出走。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有妈就有家。”

8岁是大多数孩子上学还需要父母接送的年纪,孟佩杰却从8岁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孟佩杰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刘芳英洗漱梳头、换洗尿布、为全身涂抹三种褥疮药膏。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据养母刘芳英说“那时候,她人还没有灶台高,每天就踩在小凳子上生火做饭,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从没喊过疼。一开始她分不清各种蔬菜,就自己编口诀‘长长的青葱圆圆的蒜,扁扁的豆角绿油油’;有时家里没钱了,她就自己出门去找街坊邻居借。”就这样过去了12年。

2007年,孟佩杰初中毕业,刘芳英的病情却开始恶化,最终瘫痪并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还未成年的孟佩杰主动选择了在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学习,就近照顾养母。2009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在隰县上完两年后,孟佩杰还必须到临汾(总校)再接受3年教育。孟佩杰决定:带上母亲去上学。

为了及时照顾母亲,她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并向学校申请了走读。孟佩杰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6点,帮养母穿衣服,给她洗脸、梳头,然后赶到学校上课。中午12点下课后,又匆忙赶回家,做饭、喂饭,给母亲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下午两点再赶回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她又匆匆赶回家中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母亲睡觉。每天就这样奔波在课堂和出租屋之间。

孟佩杰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杨姣姣说,从中学到大学,孟佩杰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她什么时候都是小跑着,一路小跑着去上学,一路小跑着回家照顾养母,经常跑得气喘吁吁,面红耳赤。“孟佩杰妈妈病倒后,又要生活又要治病,为补贴家用,她一有时间就上街帮人发传单,原来白白的女孩生生地晒成了‘黑姑娘’。”
照料养母生活起居是孟佩杰每天耗时最长的“必修课”。刘芳英瘫痪后大小便失禁,为了尽可能避免弄脏床单被褥,孟佩杰就在褥子上铺上塑料布,塑料布上又铺上床单。即便如此,洗尿布、衣裤、床单仍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

另一项必做的“功课”是帮助养母做康复训练。2010年,临汾一家医院听闻孟佩杰的故事后,将刘芳英接入医院免费治疗。为配合医院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40个仰卧起坐、拉腿200次、捏腿三十分钟,长年瘫痪在床的养母排便困难时,孟佩杰就用手指帮她一点点地抠出来。

孟佩杰省吃俭用下来的钱给刘芳英买衣服,而自己穿的多是亲戚朋友家孩子不要的旧衣服。在其他同龄女孩纷纷开始化妆打扮的时候,孟佩杰梳着最简单的学生头,把有限的钱都用在了日常开支和养母身上。孟佩杰说:“我少买件衣服,少吃顿好饭,妈妈就能多买些好药,少遭点罪。”

一次同学过生日请吃饭,孟佩杰舍不得喝饮料,就把自己那瓶悄悄地装起来,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急匆匆地跑回家给养母喝。2010年暑假,孟佩杰冒着酷暑在街上发广告传单,挣了1300多元钱,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养母爱吃的红烧肉和猪头肉回家,孟佩杰偶尔会买鸡腿给养母改善伙食,自己却从来不肯吃一口,还说:“鸡腿挨着鸡屁股呢,我不喜欢吃。”

刘芳英说,“这么多年来,孟佩杰的乐观感染了我,让我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刚瘫痪那几年我心情不好,常发脾气,但她从来没和我争过吵过,而是笑着给我讲故事,我不知她的故事是从哪来的,她还买了一本笑话书读给我听,经常挤眉弄眼、出丑变怪逗我乐。再苦再累,她都没在我面前没流过一次眼泪,什么时候都是一脸阳光高高兴兴的样子。她还常鼓励我,说‘妈妈别怕,有我呢,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说起这十几年的日日夜夜,刘芳英泣不成声:“我只照顾了她3年,她却要照顾我一辈子!”孟佩杰却说:“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要强的孟佩杰拒绝了不少好心人的帮助,坚持自己照顾养母。有人提议“哪怕同学们帮你做顿饭也能减轻你的负担”,她却说:“我的娘只爱吃我做的饭。

乐和苦 : 2020-12-08#51
背着养母去上学

5岁那年,孟佩杰的父亲因车祸去世。迫于生活压力,母亲不得不将她送人抚养。当时,好心的刘芳英夫妇收养了她。1998年,刘芳英患病,只能靠双拐勉强走路。一年后,养父无法忍受生活的艰难,悄然离家出走。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有妈就有家。”

8岁是大多数孩子上学还需要父母接送的年纪,孟佩杰却从8岁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孟佩杰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刘芳英洗漱梳头、换洗尿布、为全身涂抹三种褥疮药膏。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据养母刘芳英说“那时候,她人还没有灶台高,每天就踩在小凳子上生火做饭,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从没喊过疼。一开始她分不清各种蔬菜,就自己编口诀‘长长的青葱圆圆的蒜,扁扁的豆角绿油油’;有时家里没钱了,她就自己出门去找街坊邻居借。”就这样过去了12年。

2007年,孟佩杰初中毕业,刘芳英的病情却开始恶化,最终瘫痪并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还未成年的孟佩杰主动选择了在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学习,就近照顾养母。2009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在隰县上完两年后,孟佩杰还必须到临汾(总校)再接受3年教育。孟佩杰决定:带上母亲去上学。

为了及时照顾母亲,她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并向学校申请了走读。孟佩杰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6点,帮养母穿衣服,给她洗脸、梳头,然后赶到学校上课。中午12点下课后,又匆忙赶回家,做饭、喂饭,给母亲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下午两点再赶回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她又匆匆赶回家中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母亲睡觉。每天就这样奔波在课堂和出租屋之间。

孟佩杰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杨姣姣说,从中学到大学,孟佩杰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她什么时候都是小跑着,一路小跑着去上学,一路小跑着回家照顾养母,经常跑得气喘吁吁,面红耳赤。“孟佩杰妈妈病倒后,又要生活又要治病,为补贴家用,她一有时间就上街帮人发传单,原来白白的女孩生生地晒成了‘黑姑娘’。”
照料养母生活起居是孟佩杰每天耗时最长的“必修课”。刘芳英瘫痪后大小便失禁,为了尽可能避免弄脏床单被褥,孟佩杰就在褥子上铺上塑料布,塑料布上又铺上床单。即便如此,洗尿布、衣裤、床单仍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

另一项必做的“功课”是帮助养母做康复训练。2010年,临汾一家医院听闻孟佩杰的故事后,将刘芳英接入医院免费治疗。为配合医院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40个仰卧起坐、拉腿200次、捏腿三十分钟,长年瘫痪在床的养母排便困难时,孟佩杰就用手指帮她一点点地抠出来。

孟佩杰省吃俭用下来的钱给刘芳英买衣服,而自己穿的多是亲戚朋友家孩子不要的旧衣服。在其他同龄女孩纷纷开始化妆打扮的时候,孟佩杰梳着最简单的学生头,把有限的钱都用在了日常开支和养母身上。孟佩杰说:“我少买件衣服,少吃顿好饭,妈妈就能多买些好药,少遭点罪。”

一次同学过生日请吃饭,孟佩杰舍不得喝饮料,就把自己那瓶悄悄地装起来,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急匆匆地跑回家给养母喝。2010年暑假,孟佩杰冒着酷暑在街上发广告传单,挣了1300多元钱,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养母爱吃的红烧肉和猪头肉回家,孟佩杰偶尔会买鸡腿给养母改善伙食,自己却从来不肯吃一口,还说:“鸡腿挨着鸡屁股呢,我不喜欢吃。”

刘芳英说,“这么多年来,孟佩杰的乐观感染了我,让我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刚瘫痪那几年我心情不好,常发脾气,但她从来没和我争过吵过,而是笑着给我讲故事,我不知她的故事是从哪来的,她还买了一本笑话书读给我听,经常挤眉弄眼、出丑变怪逗我乐。再苦再累,她都没在我面前没流过一次眼泪,什么时候都是一脸阳光高高兴兴的样子。她还常鼓励我,说‘妈妈别怕,有我呢,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说起这十几年的日日夜夜,刘芳英泣不成声:“我只照顾了她3年,她却要照顾我一辈子!”孟佩杰却说:“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要强的孟佩杰拒绝了不少好心人的帮助,坚持自己照顾养母。有人提议“哪怕同学们帮你做顿饭也能减轻你的负担”,她却说:“我的娘只爱吃我做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