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古籍 UFO 🔺 ⭐️ 🔴 *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921542/

森林之歌 : 2021-02-07#1
《拾遗记》东晋 . 王嘉

"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槎浮于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槎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日贯月槎,亦谓挂星槎。羽人栖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则如暝矣。虞夏之季,不复记其出没,游海之人,犹传其神伟也。"

"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沈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了如亲睹。"


《晉书 . 张祚传》唐代 . 房玄龄等人

"当夜,天有光如车盖,声若雷霆,震动城邑,车盖形状如大伞,横视上锐下平。"

《酉阳杂俎》唐代 . 段成式

长庆中,有人翫,八月十五夜,月光属于林中如疋布。其人寻视之,见一金背虾蟆,疑是月中者。工部员外郎周封尝说此事,忘人姓名。”

《资治通鉴》北宋 . 司马光

"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

"西晋愍帝建兴二年314 年正月辛未,有三日相承,出西方而东行。"


《梦溪笔谈》北宋 . 沈括

“嘉祐中扬州有一蚌甚大,天晦多见。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甓社湖,又后乃在新开湖中,凡十余年,居民行人常常见之。余友人书斋在湖上,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微开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横一金线。俄顷忽张壳,其大如半席,壳中白光如银,珠大如拳,灿然不可正视,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倏然远去,其行如飞,浮于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类月,荧荧有芒焰,殆类日光。崔伯易嘗为明珠赋,伯易高邮人,盖常见之,近岁不复出,不知所往。樊良镇正当珠往来处,行人至此往往维船数宵以待,现名其亭为玩珠。”


《游金山寺》北宋 . 苏轼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广东通志》

“顺治庚子,广州有白镪数万锭飞于空中,自南而北。一官焚香拜之,飞下近檐竟復飞去,有为之赋《飞镪行者》

“康熙三十八年五六两月,广东琼州府有元宝从空中飞过,往南一路而去,有声铿铿然。前有黃旗二面,中元宝不计其数,末有黃色如纸条尾之。自午初至未刻方止。如此者两月,凡官吏兵民无不仰视。”

森林之歌 : 2021-02-07#2
《酉阳杂俎》唐代 . 段成式

长庆中,有人翫,八月十五夜,月光属于林中如疋布。其人寻视之,见一金背虾蟆,疑是月中者。工部员外郎周封尝说此事,忘人姓名。


古籍记载了外星人?

唐代《酉阳杂俎》记载,唐穆宗年間,公元823年的中秋节夜里,京城有人在赏月时,看到郊外的森林中发出强光。几个人走近一看,发现一只金色的不明物体,外形像一只蟾蜍。人们议论纷纷,认为是月球上的怪物降落人间。众多目击者之中,有李商隐的好友张周封。此人是朝廷工部高官,因此故事的可信度极高。

A422F214-D4EF-4A59-923C-041069C8E87B.jpeg

森林之歌 : 2021-02-07#3
唐书《酉阳杂俎》记载月亮地势

唐代《酉阳杂俎》中以“天咫”为门类名,在其门类下,集中讲述了唐朝時有关天文天象的怪异故事。

“天咫”中开篇讲述了一则跟月亮有关的灵异故事:

873F3CF3-3872-4E66-9254-4D72848604F4.jpeg

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偿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越涧,境极幽后,遂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睡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甚洁白,枕一幞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幞,有斤凿数事,玉屑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可一生无疾耳。”乃起二人,指一支径:“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

故事讲的是唐朝大和年间,郑仁本他表弟和王秀才漫游中岳嵩山,当时河南境内的嵩山植被茂盛,俩哥们儿挑萝越涧,迷失于幽深的谷地。这时候天色将晚,两人很是害怕,正在转悠时,看见有人一身洁白,于草丛中鼾睡,于是上前问路,反复几次那人均不理睬。后来,实在没办法了,那人才起来说:“你们知道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吗?月亮是球体,上面明亮的地方,是太阳照到月亮的凸处而显现的。有八万二千户人家在修理月亮,我就是其中一户!” 说着,那混身洁白的人打开包裹,里面果然有凿子、斧头什么的;又有玉屑饭,赠送给那迷路的二人:“你们吃了它,虽然不能保证长生不老,但也可以一生不得疾病哦。”说罢,给二人指了出山之路,随即消失不见了。

这个看似是一则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但是在这里白衣人却说了很多超越时代的内容。

1.月亮是丸形球体,表面凹凸不平。

2.月上明亮的地方,是太阳照到月亮的凸处而显现的。

3.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组成元素)。

4.有八万二千户人在维修月亮。

我们都知道,人类最初用现代天文仪器观测月球是17世纪初的事。当时,意大利人伽利略制造了人类第一架现代天文望远镜。在观测中,他第一次发现了月球地表的起伏不平,有环形山,有洼地,有平原(即月海),在晚上我们看到月亮,它的暗处是洼地和平原;而明亮处,则是月球表面突出的地方。《酉阳杂俎》一书写于9世纪,段成式是怎么科学而准确地知道月球表面的起伏不平的呢?而且,还肯定地指出:月亮的明亮处,是太阳照在其凸显部分的结果。这所有的一切,真是玄机重重。

森林之歌 : 2021-02-07#4
《梦溪笔谈》记录北宋 USO
探秘志 Tanmi6

《梦溪笔谈》是北宋大科学家沈括(1031年-1095年)的晚年著作,他在《梦溪笔谈》书中记载了天空中出现的不明飞行物。

书中卷二十一对UFO有过记载:“嘉祐中扬州有一蚌甚大,天晦多见。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甓社湖,又后乃在新开湖中,凡十余年,居民行人常常见之。余友人书斋在湖上,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微开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横一金线。俄顷忽张壳,其大如半席,壳中白光如银,珠大如拳,灿然不可正视,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倏然远去,其行如飞,浮于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类月,荧荧有芒焰,殆类日光。崔伯易嘗为明珠赋,伯易高邮人,盖常见之,近岁不复出,不知所往。樊良镇正当珠往来处,行人至此往往维船数宵以待,现名其亭为玩珠。”

现今翻译成大致意思为:扬州地区有一个奇怪的大珠,其形状犹如蚌壳,正是典型的飞碟形状,而且会放出强烈的光芒。它在当地逗留时间长达十几年,先后停留在三个湖泊中,或许是在搜集地球上的水中生物,沈括还多次强调很多居民都见过它,证明不是自己凭空想象或捏造出来的。这颗能发光能飞行的奇怪大珠是不是一个飞碟呢?以沈括对科研的严谨态度,这个记载不会是杜撰的。不明物体来到地球的事情,古代其实就已有记载。

不明潜水物体 Unidentified Submarine Objects (USO)

《梦溪笔谈》明万历三十年沈儆炌延津刊本

C8F32804-7F1A-49DB-A7A5-76FCA0EC8B15.jpeg

AC349285-3F5D-47B1-8712-C0693D07B6BA.jpeg

森林之歌 : 2021-02-07#5
《游金山寺》北宋 .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苏轼诗中的不明飞焰发光物体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诗中的不明发光物体,与其“老友”沈括的扬州明珠,可谓耐人寻味
江中异物光如火炬,腾飞的火焰照亮山林
非鬼非人竟何物?点明这是个无法解释的奇物
苏公加以自注:“是夜所见如此” ,以确认真人真事

40AC0E73-C84C-4BD0-82A8-9DEC21C3737A.png

森林之歌 : 2021-02-07#6
清朝《赤焰腾空》UFO 图

65DBC130-9EDD-4757-B3B1-D9F1432A6C74.jpeg

清朝末期,有位画家吴友如,他于 1884 年,在上海出版了一本以画册为主之「点石斋画报」,这可说是中国第一份画报。这份画报是申报随报赠送的,后来集之成册,名为「上海璧园珍藏」之「吴友如画宝」。该画册第十二集上册之第十一页上,就有一幅画叫「赤焰腾空」图。

该画距今已近百年,画面为许多身着长袍马褂的市民聚集在南京朱雀桥头,仰望高挂在空中的一团火球而议论纷纷。

画家在画面上方落款写到:“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钟时,金陵城南,偶忽见火毯(即球)一团,自西向东,型如巨卵,色红而无光,飘荡半空,其行甚缓。维时浮云蔽空,天色昏暗。举头仰视,甚觉分明,立朱雀桥上,翘首踮足者不下数百人。约一炊许渐远渐减。有谓流星过境者,然星之驰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远,自有而无,甚属濡滞,则非星驰可知。有谓儿童放天灯者,是夜风暴向北吹,此球转向东去,则非天灯又可知。众口纷纷,穷于推测。有一叟云,是物初起时微觉有声,非静听不觉也,系由南门外腾越而来者。嘻,异矣!”清人吴有如之题记,可谓一详细生动之目击报告。

火球掠过南京城的时间,地点,目击人数,火球大小,颜色,发光强调,飞行速度以及各种猜测又不得其解,皆有明确记述。一位老人还在它开始出现时,听到微微的响声。

吴友如1884年在上海创办我国第一份时事画报《韩熙载》。他的许多画都记录了当时的新闻,并配以文字说明。文中有三点,以航空专业之立场甚觉佩服,其一是吴氏把赤焰飞行之特点与流星相比,却不以为是流星;其二,根据风向与飞行方向否定了此物为儿童所放之天灯;其三,他已具有今日电视记者之作风,知道访问老叟,且能记下「微觉有声」之纪录,在一百年前的中国实是不可多得之人才。

森林之歌 : 2021-02-07#7
坊间流传的伪造古籍
现代伪书
《大理古佚书钞》不是什么新发现的南诏大理国史料
而是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成稿的彻头彻尾的现代伪书


《大理古佚书抄》明朝 飞碟劫持事件

“嘉靖七年夏五月初三,有客星出,由东南飞向西北,明亮如巨轮,时高时低,时行时停,见者上千人。此夜三更又出,由西北返至点苍山绿桃村,降于后村,村中有一石匠和庚,打石于山脚,见亮光出棚观之。有一物似碾而大如屋,为五色光照,中有二物,似人非人。捉庚入内,光明耀眼。取庚心出而观之,无痛而不流血。有言,声如人而不通,至此不醒。幻化中似入仙境,非人间境,有日月星辰,仙境地色红而冷若冰冻,无房屋庄稼。人皆似人非人,圆脸三眼,男女老幼难分,穿非人衣,言非人言。才观,眼前迷糊,不知所以。醒时仍在打石场,回家始知时隔一年余,家人以为被野物食。余知,亲往观之。观之,庚胸腹均有一红色线痕,问之无疼。和庚后五十三岁见余,貌如当年不老。客星幻化,世有多说,大理国记事簿有载。不知客星何物?”
1612739851550.jpeg

森林之歌 : 2021-02-07#8
《楚辞 · 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近年网络吹起怪风,力捧屈原是月球空心说鼻祖
是不是嗨过头了?

月球是不是空心球?

2000年前的记载,和现代研究给出了相同答案!

1612750649211.png
《楚辞。天问》中的顾菟
古人注意到兔子的善跑特长,创造出飞兔的神话,但兔是怎样飞上月亮的?这是一个学者们长期反複讨论的问题。

战国时期,屈原在《天问》中发问道:“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月光得到了什么,竟能起死回生,晦暗了又能转明亮,月亮何所利而养育著顾菟在它的腹中?

关于诗中的“顾菟”,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至今也还没有定论。

柳宗元说:“玄阴多缺,爰感厥兔,不形之形,惟神是类。”以月中之兔为神。洪兴祖认为:“菟与兔同。”并引《灵宪》说:“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像兔,阴之类,其数偶。”引苏鹗《演义》说:“兔十二属卯位,处望日,月最圆,而出于卯上。卯,兔也。其形入于月中,遂有是形。”引《古今注》说:“兔口有缺”。引《博物志》:“兔望月而孕,自吐其子。”这里找出了一些兔与月亮的联係,兔住在洞穴里,阴处,月为太阴,二者皆属阴之类。兔口有缺,而月亮除了望日以外也有缺。又传说兔望月而孕,月中的玉兔是雄性,地上的雌兔隻要望月便可以怀孕。这样,兔居于月宫就似乎有了几分道理。

菟即兔,“顾菟”又是什么意思呢?朱熹在《楚辞集注》中认为:“月有何利,而顾望之菟,常居其腹乎?”是以顾为顾望。又说:

顾兔在腹,此言兔在月中,则顾菟但为兔之名号耳。而上官桀曰:“逐麋之犬,当顾菟耶?”则顾当为瞻顾之义,而非兔名。又庄辛曰:“见兔而顾犬”,亦因菟用顾字,而其取义又异,盖不可晓。且兔与菟同是一字,见于《说文》,而其形声皆异,又不知其自何时始别异之也。

另一种意见认为“顾兔”为月中兔名,毛奇令《天问补注》认为:

以兔本善视,故《礼》曰:“兔曰明视”,而月腹之兔,名为月魄,则又善于下顾。故《古怨歌》云:“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若以顾为瞻顾之义,而非兔名,则梁戴?《月重轮行》云:“从来看顾兔。”俚语云:“视顾兔而感气。”于顾上又加看字,加视字,其可通乎?若汉上官桀云:“逐麋之犬,当顾兔耶?”则顾字不属兔,此就凡兔言,而以证顾兔,误矣。古人引古事,各自为说,如《诗?燕燕》,本两燕,故曰颉颃,曰上下。而《汉书》燕燕尾涎涎,作燕名。莺斯斯,字本助辞,故曰鹿斯、曰柳斯;而斯螽螽,斯又作螽名。类可见也。

这种意见认为“顾兔”仅指月中玉兔,凡间之兔,如果前加顾字,则是顾望那兔的意思。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顾是眷恋的意思。如林云铭说:“月中微黑一点谓之兔。顾,眷恋之意。”

游国恩综观众说,认为“惟林云铭说得之”。“眷训为顾,又训为恋,故引申之,顾亦有抚育之义。观此文言育言顾,言在腹,与《蓼莪》同,知顾为本句动词,而非以顾兔连文为义,亦明矣……月中有兔,其说始见于此。”

以上诸说虽有分歧,但都认为顾菟或菟就是月中之兔。

另有一类意见认为月中“顾菟”并不是兔,其中又包括两种主要观点。一是现代学者闻一多,把“顾菟”解释为蟾蜍,认为“其在两汉,则言蟾蜍莫早于《淮南》;两言蟾蜍与兔者莫早于刘向;单言兔者,莫早于诸纬书”。“蟾蜍为最先,蟾与兔次之,兔又次之。”即是说,月中的阴影在神话传说中最初是蟾蜍,后来蟾蜍与兔并列,最后才由兔单独来代表。

还有一种见解认为顾菟就是于菟,而于菟是虎。如黎子耀认为:“月中有兔,实非屈诗原意。《天问》为楚辞,‘顾菟’为楚语。《左传.宣公四年》云:楚人谓虎于菟。‘顾菟’即‘于菟’,于、顾一声之转耳。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漆箱盖上,围绕北斗标有二十八宿名称位置,旁边绘有青龙、白虎图像,此为楚器。龙为阳之象征,虎为阴之象征。月内有虎,象征阴武。由于读《天问》者不明‘顾兔’之义,遂误认月中有兔,且有白兔捣药一类神话。”

年代属于西汉早期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上,右上方有太阳,太阳中绘有金乌,左上方有月亮,为月牙形,上麵绘有兔和蟾蜍。这座墓葬的年代距战国晚期不远,帛画中有蟾、兔,说明月中有兔的传说当时已为人所熟知,由此推断,战国晚期也应有此类传说,因为一个传说从产生到被人们普遍接受,总需要一定的时间。

战国时期,关于月中阴影的解释可能很不一致,各地应有不同的传说。《吕氏春秋.精通篇》说:“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亏。”高诱注:“蚌蛤阴物,随月而盛,随月而亏。”《淮南子.精神训》说:“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高诱注:“蟾蜍,?墓。”可见除了兔与蟾蜍之外,蚌蛤也被某些人看做与月相关的动物。由于当时的人们对月中阴影没有一致的解释,后人对于“顾菟”也就很难达成共识。假如顾菟是月中之兔的话,那么,这就可以作为战国时期已有月中有兔的神话的一个证据。但即使《天问》中的“顾菟”是指蟾蜍,战国晚期也仍然应该已有月中兼有兔、蟾的传说,在这样的背景下,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月亮上有蟾也有兔才是顺理成章的。

5A462D25-8837-401F-A17B-E05BDFE42D28.jpeg

森林之歌 : 2021-02-07#9
《广东通志》

“顺治庚子,广州有白镪数万锭飞于空中,自南而北。一官焚香拜之,飞下近檐竟复飞去,有为之赋飞镪行者”

“康熙三十八年五六两月,广东琼州府有元宝从空中飞过,往南一路而去,有声铿铿然。前有黃旗二面,中元宝不计其数,末有黃色如纸条尾之。自午初至未刻方止。如此者两月,凡官吏兵民无不仰视。”

60E40872-B1B1-482A-8CC2-CE7A4621A1A3.jpeg

森林之歌 : 2021-02-08#10

古代没有卫星导弹可发射

但有大量不明飞行物记载

2018-09-19 瑞一先生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外星人、飞碟神秘事物等已经有了一定接受度,一些不墨守成规的科学家也开始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发达国家更是动用国家资源进行广泛、深入探索,不能不说,这是历史的进步,是人类的进步。

外星人、飞碟不是新兴事物,中国史书中很早就记载有不明飞行物体或不明天象,早在三四千年前,我国就有“飞车”的传说,以后又有“赤龙”、“车轮”、“瓮”、“盂”等酷似现代目击者对此种现象的描述或比喻。 钻进史书寻找,你就能发现大量的记载。

笔者这里列举一些中国史书中比较典型、比较有影响力的事件。

夏朝时,《竹书纪年》记载“帝厪八年,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天空中出现了10个太阳,但当时人们认为的“太阳”,很有可能是飞碟。

商朝,《拾遗记·卷二》:“成王即政三年(前1114年),有泥离之国来朝,其人称自发其国,长从云里而行,雷霆之声在下,或入潜穴,又闻波涛之声在上,视日月以知方国所向,计寒暑以之年月。”意思是有一个人来见皇帝,说他驾驶着白云来的,还形容了他们那个群体的生活状态。

周武王灭亡商朝之前二年(前1110年),在黄河边,“有火自上覆于下,至于王屋,流为鸟,其色赤,其声魄。”(《史记·周本纪》)。意思是黄河边出现一团火一样的东西并且还伴随着巨大的声响。

汉朝《资治通鉴·卷十七》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古今图书集成·庶征典·卷十九》载:“四月戊申,有如日夜出。”意思是半夜有非常明亮的东西出现在天空,就好像太阳一样。

汉昭帝元平元年,“有流星大如月,众星皆随西行。”(《汉书·昭帝本纪》)。意思是天空中出现一个像月亮大小的星星在移动,周围还有一群小的像星星一样的不明飞行物,跟着这个“大星星”一起向西飞去。

西汉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九月戊子,有流星出文昌,色白,光烛地,长可四丈,大一围,动摇如龙蛇形,有顷,长可五六丈,大四围,所诎折委曲,贯紫宫西,在斗西北子亥间,后诎如环,北方不合,留一合所。”大意是天空中出现一个白色的、巨大的不明飞行物,还会变换形状。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描述“天狗”是这样的:“状如大奔星,有声,其下止地,类狗。所堕及,望之如火光炎炎冲天。其下圜如数顷田处,上兑者则有黄色。”又如“格泽星者,如炎火之状。黄、白,起地而上。下大,上兑。”等等。

汉光武帝建武十年三月,“流星如月,从太微出,入北斗魁第六星,色白,旁有小星射者十余枚,灭则有声如雷,食顷止。”(《后汉书》)。大意是有一颗月亮大小移动的星星,发出白色的光芒,旁边还围绕着十来个小星星一样的东西,消失的时候发出像雷声般的声响。

《后汉书·五行志》“后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日数出东方,正赤如血无光,高二丈余,乃有景(影),且入西方,去地二丈亦如之”。大意是,有像太阳一样的不明飞行物,好几次从东面出现,红色但不发光,距离地面很近,才两丈多远,人看得清清楚楚。

晋朝《晋书·惠帝本纪》:“西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年),自正月至于是月,五星互经天,纵横无常”。意思是有五颗不明飞行物出现在天空,形状任意变换。

晋愍帝建兴二年(314年)正月辛未,“辰时,日陨于地。又有三日,相承出于西方而东行。(《晋书·愍帝纪》)。意思是早晨,太阳居然掉了下去,接着相继出现了三个不明飞行物,由西向东飞行。

南北朝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430年)十二月,“有流星大如瓮,尾长二十余丈,大如数十斛船,赤色,有光照人面,从西行,经奎北大星南过,至东璧止。”(《宋书》)。意思是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红色不明飞行物,且距离地面非常近,发出的光都能照到人的脸上,它还有很长很长的尾巴。

《隋书·天文志》:“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79年)五月癸丑,有流星一,大如鸡子,出氐中,西北流,有尾长一丈许,入月中,即灭。”意思是天空中出现一个鸡蛋大小的不明飞行物,也有很长的尾巴,最后飞进月亮里面了。

隋朝《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五·月异部》:“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六月庚午,有星入于月中”。也是说有不明飞行物飞进了月亮里面。

唐朝乾符二年冬,“有二星,一赤一白,大如斗,相随东南流,烛地如月,渐大,光芒猛怒.三年,昼有星如炬火,大如五升器,出东北,徐行,陨于西北.四年七月,有大流星如盂,白虚危,历天市,入羽林灭,占为外兵” ——《新唐书》志二十二

C119ED3B-EC64-489B-B410-F661DB340EC3.jpeg

森林之歌 : 2021-02-08#11

中国古代是如何描述UFO事件?

明末清初政治家孙承泽在《山书》中记载“巡按御史饶京报:颍川道申为宪详称,霍丘县于十二月二十九日,该县忽有一锅飞来,上载木甑二口,从东北飞至县治,回还再三,遂至于市民陆和家而落。事出怪异,相应奏闻。”这里就是记载着一个像锅一样的不明飞行物,奔着市民家落去,十分怪异。

乾隆年间广东“潮州府志”记载,明神宗万历五年十二月初三夜,尾星旋转如轮,焰照天,逾时乃灭。该记录记载的是一只古代螺旋状UFO,此飞行器冒出很大的火焰或是光柱,很像现代人所描述的螺旋状UFO。

民国时人张瑞初在《西神遗事》中曾记载:“是夜,星光满天,却无月色。各人正在险滩,瞥见空中忽起一道圆光,大可亩许。圆光中有一紫一白两种色,此前彼退,此缩彼涨,各人看得眼花。足有五分钟,白光便不见,仅有紫光,在一圆光内渐缩渐小,初如笆,继如斗,如碗,如拳,如指,忽尽灭。众人静坐呆看,其他游客见者,无不惊异万分,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森林之歌 : 2021-02-09#12
一八八0年湖北省松滋县的飞碟绑架

所谓旳“正史”,除了历朝历代朝廷中正式由史官记载的历史以外,由于中國的幅员辽阔,东南西北各地州、省、府、县,甚至一城一乡也都有着正式记载当地各种大事的历史,被称之为“地方志”(注:“志”者志也,就是记载或纪录的意思).

这种地方志在州称为“州志”、在府称为“府志”、在县称为“县志”这种“地方志”不但是由地方上正式的官员来主笔记载,随时要呈报给地方首长知道,而且如果发生了重大事件,还要层层上报,甚至启奏皇帝知晓,而其中发生在地方上特别重大的事件也会再次重复被记录在朝廷的正史之中;譬如重大的水、旱灾及地震等等的自然灾害。所以,中国历代以来各地的“地方志”;其中重要大事是可以和朝廷正史互相印证参考的,因而也属于正史的范围。

在中国正史中,特别是“天文志”中所记载的“不明飞行物事件”甚至几乎很明确的“飞碟事件”多达千件以上,但是,疑似飞碟绑架的事件却不算多,特别是一些人口的异常失踪事件即使伴随有“不明飞行物现象”的虽然也有,但是在古代科学不发达,民智未开的时代,常然不会知道什么UFO、飞碟与外星人,因此对于这类疑似飞碟外星人的神秘绑架事件多半会和灵异鬼神之类产生联想,所以在正史中是绝不会列入“天文志”中,反而是列入在“五行志”、“灾异志”之中,因此有时因为报告者或记载者主观的认知而当成灵异事件来处理,因而使我们后代之人已经很难从原始的文字记载中推敲出事件的原貌,也因而使我们无法肯定那是否确实是飞碟的绑架事件,只能暂时存疑?

在笔者个人从中国正史中所收集到的疑似飞碟绑架事件,比较明确的大概首推一百廿年前发生在湖北省松滋县境内的覃姓农人随飞碟飞天的离奇遭遇最具代表性。依据湖北省“松滋县志”上的记载,整个事件的经过如下:

原文:“清朝,湖北松滋县志(清德宗光绪六年五月初八日):西岩咀覃某,田家子也。

光绪六年五月初八,晨起信步往屋后山林,见丛薄间有一物,光彩异常,五色鲜艳。即往捕之,忽觉身自飘举,若在云端,耳旁飒飒有声,精神懵眛,身体不能自由,忽然自高坠下,乃一峻岭也,覃某如梦初醒,惊骇非常。移时来一樵者,询之,答曰:‘余湖北松滋人也。’樵夫诧曰:‘子胡为乎来哉?此贵州境内,去尔处千余里矣!’指其途径下山。覃丐而归,抵家已逾十八日矣。”

森林之歌 : 2021-02-09#13
中国古书中的不明飞行物体记录
摘自吕应钟著《UFO五千年》一书,于1996发行

一、前言
浩瀚中国古书中有太多的记录,无法用天文知识及一般常识来解释。任何一位坚决否定飞碟存在的人,面对著这些历史上的记录,只有瞠目结舌的份,因为事实已证明:飞碟早就来过地球!
  
中国古代天文史料是全世界最多的,而天文成就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古人对天上的日、月、星现象相当了解。因此本文列举的全是以「无法用当代天文科学认知来判断」的内容,绝非牵强附会。这是首先要交待的重要观念。

二、像日头但非太阳
《古今图书集成卷十九日异部》:公元前 1914 年『夏帝八年,十日并出』,『竹书纪年』也同样记载「八年,天有妖孽,十日并出」。
 
公元前 1590 年,《古今图书集成日异部》「商帝辛四八年,二日并出」。
 
公元前 139 年,《资治通鑑》「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汉书武帝本纪》也有「四月戊申,有日夜出」,此事件在《丹铅总录》中特地研究:「汉书建元二年有如日夜出,……日不夜出,夜出非日也」。可见古人也都知道晚上出现在天空的一定不是太阳。
  
168 年,《后汉书五行志》「后汉灵帝建宁元年,日数出东方,正赤如血无光,高二丈馀,乃有景(影),且入西方,去地二丈亦如之」。这个红色无光物体,高度更低了,才记载它有影子。
  
《资治通鑑》「西晋愍帝建兴二年(314 年)正月辛未,有三日相承,出西方而东行」,此事件在《晋书愍帝本纪》中也有「正月辛未辰时,日陨于地,又有三日相承,出于西方而东行」,《古今图书集成》也有「正月,日陨地,又三日并出」。
  
317 年,「西晋愍帝建兴五年正月庚子,三日并照,虹蚬弥天,日有重晕,左右两耳」。《晋书本纪》也记有「五年正月庚子,三日并出」。
  
322 年,《晋书天文志》「西晋元帝永昌元年十月四日,日出山六七丈,精光暂昧,而色都赤,中有异物,大如鸡子,又有青黑之气共相博击」。
  
357 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五》「晋穆帝升平元年六月,秦地见三日并出」,注意这个记载,只写秦地,可见这三个「太阳」高度不高,只出现在局部地区。
  
809 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二日异部》「唐宪宗元和四年闰三月,日旁有物如日」。
  
960 年,《续通鑑》「宋太祖建隆元年正月癸卯,匡胤军中知星者河中苗训,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盪」。
  
1125 年,《续通鑑》「宋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日有五色晕,挟赤黄珥,又有重日相盪摩,久之乃隐」。《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二》也说「七年十二月辛酉,日有五色晕,两日盪摩」。
  
1231 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三》「宋理宗绍定四年,金哀宗正大八年,三月,日失色,有气如日,相凌」。此事在《金天文志》也有:「三月庚戍酉正,日忽白而失色,乍明乍暗,左右有气似日而无光,与日相凌,而日光四出,摇盪至没」。

(……下略)

三、似月亮实非月亮
  
《古今图书集成廿五卷》和《唐书天文志》均记有公元 630 年左右,「唐太宗贞观年间,突厥有三月并见」。
  
公元前 32 年,《资治通鑑》记有「西汉成帝建始元年八月,有两月相承,晨见东方」,《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五》《汉书五行志》:「成帝建始元年秋八月,有两月重见」。
  
公元 548 年,《古今图书集成廿五卷月异部》:「梁武帝太清二年五月,两月见」。
  
157 年,《古今图书集成廿五卷月异部》《天文志》记有「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十二月壬戍,月蚀,非其月」,另一次发生在一六五年,《廿五史天文志》及《古今图书集成廿五卷月异部》均记有「东汉桓帝延熹八年正月辛巳,月蚀,非其月」,古人早已明指「非其月」,可见不是月亮。

1116 年,《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宋徽宗政和六年十一月,有星如月,徐徐南行,而落光照人物,与月无异」。次年《续通鑑》又记有「十二月甲寅朔,有星如月」。

1166 年,《夷坚志甲卷十九》「宋孝宗乾道二年,赵清宪赐笫在京师府司巷,...以暑月不寐,启户纳凉,见月满中庭如昼,方叹曰:『大好月色。』俄廷下渐暗,月痕稍稍缩小,斯须光灭,仰视星斗粲然,而是夕乃晦日,竟不晓为何物光也」,此段描述在晦日(月底)时应该是没有月亮的,却看到月光如昼,可见应是不明物体。

1350 年,《续通鑑》「元顺帝至正十年六月壬子廿九日,有星大如月,入北斗,震声若雷,三日复还」。可以看出这些「如月」的星不会是自然的星。

1449 年,《明通鑑》「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八月辛未日,月昼见,与日并明」,这个月亮和太阳一般的明亮,应该是发光体了。

1572 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六月异》「明穆宗隆庆六年,月昼见」。《湖广通志》也记有此事,但更详细:「隆庆六年五月,通山月光昼见,月下有二星随之」。

(……下略)

四、不可能的星星景象

古书中有很多怪星的记录,这些星的描述也许一般人无法知道其怪之处,但是学过天文的人来看就很清楚,因为不少记录在天文学上来说是「不可能」的。

古人已知天上有日、月、星三种,而星又有最熟悉的五星、流星、客星(超新星)、彗星等等,其中五星指太白(金星)、荧惑(火星)、岁星(土星)、填星(木星)和辰星(水星),这些星都有其行星轨道,不会乱运行的。

公元前 1809 年,《古今图书集成卷三五星变部》及《竹书纪年》都记有「夏帝桀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晚上会有流星雨,是正常的,但「五星错行」却不是该有的现象,这五星应指五个不明亮点,此种数个不明发光体集体出现的情形很多,如:公元 301 年,《资治通鑑》及《晋书惠帝本纪》「西晋惠帝永宁元年,自正月至于是月,五星互经天,纵横无常」。

公元前 155 年,《资治通鑑》「汉景帝前二年八月,荧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间,岁星逆行天庭中」,《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五》也写道「景帝二年秋,月出北辰间」。荧惑火星及岁星土星同时逆行,而月亮出现在北极星(北辰)处,这些都不是正常天文现象。

公元前 141 年,《资治通鑑》「汉景帝后元三年十二月晦,雷,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岁,月贯天庭中」。此事件不仅五星逆行,而且「月贯天庭中」指月球在短时间内横过天空,可见是一个如月大的白色光体才对。

公元 72 年,「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太白入月」,《汉书天文志》也有「十五年十一月乙丑,太白入月中」,太白金星会跑到月球吗?

301 年,《资治通鑑》及《晋书惠帝本纪》记有「西晋惠帝永宁元年夏四月,岁星昼见」,岁星是木星,白天会看得到吗?

415 年,《资治通鑑》「东晋安帝十一年九月,荧惑出东井(双子座),留守句己,久之乃去。去而复来,乍前乍后,乍左乍右」,荧惑火星会如此飞来飞去吗?

604 年,《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五月异部》「隋文帝仁寿四年六月庚午,有星入于月中」。

905 年,《新唐书天文志廿二》「唐昭宣帝天祐二年三月乙丑,夜中有大星出中天,如五斗器,流至西北,去地十馀丈而止,上有星芒,炎如火,赤而黄,长五丈许而蛇行,小星皆动而东南,其陨如雨,少顷没,后有苍白气如竹丛,上冲天,色懵懵」,这个大星发红黄光,长形。

906 年,《新唐书天文志》「唐宣帝天祐三年十二月昏,东方有星如太白,自地徐上,行极缓,至中天,如上弦月,乃曲行,顷之分为二」,这一颗由下往上飞起来的如太白的星,速度很慢,又能分为二颗,典型的 UFO 现象。

949 年,《资治通鑑》「后汉隐帝乾祐二年四月壬午,太白昼见,民有仰视之者,为逻卒所执,史弘肇腰斩之」。白天出现金星,有人抬头去看,竟然被抓起来,且有人被处腰斩刑,可能吗?

1186 年,《续通鑑》「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八月乙亥朔,日月五星聚轸(乌鸦座)」,注意那一天是朔日,根本见不到月亮,更怪的是「日、月、五星」统统会集在乌鸦座,这是天文学上绝不会出现的天象。

1222 年,《续通鑑》「宋宁宗嘉定十五年七月乙亥,太白昼见,经天,与日争光」。金星横过天空,且亮得与太阳争光?

1385 年,《明通鑑》「明太祖洪武十八年九月戊寅,太白经天,与荧惑同度,又有客星见太微垣。乙酉,太白复昼见,丁亥又见,犯荧惑」。金星横过天空,来到火星处?

1550 年,「明世宗嘉靖廿九年六月戊申,太白昼见,连日阴雨,凡昼见者七日」。连日阴雨,一定有厚云,还能见到金星?

(……下略)

五、古人的UFO经验

唐朝人段成式所撰的《酉阳杂俎》卷一第三八则记有大约发生在公元 823 年前后的UFO事件,指唐穆宗「长庆中,八月十五夜,有人玩月,见林中光属天,如疋布,其人寻视之,见一金背虾蟆,疑是月中者,工部员外郎张周封尝说此事,忘人姓名。」

此事在《学津》、《津逮》、《稗海》各书中也都记载,工部员外郎这位政府高官都在说,可见是一件确实的事。文中重点是用「金背虾蟆」来形容此物的形状,的确和飞碟一样,而且放出的光芒能照天,确确实实是一个发强光的 UFO。

唐朝的《洞天集》也另有一则。公元 880 年,「唐僖宗广明一年,严遵仙槎,唐置之于麟德殿,长五十馀尺,声如铜铁,坚而不蠹。李德裕截细枝尺馀,刻为道像,往往飞去复来,广明以来失之,槎亦飞去。」严遵名君平,汉时成都人,是一位有名的算命先生。「槎」就是船的意思,指当时有一个长五十馀尺的「仙船」,很坚硬,发出机械式的声音,常常飞来飞去,后来就飞走了。

公元 1070 年,宋神宗熙宁四年十一月三日,名诗人苏东坡被调离京师,任命为杭州通判,在上任途中,来到江苏镇江畅游金山寺,当晚老僧请苏东坡留宿,以便次日观日出奇景,晚上就在江边吟诗,没想到看到了 UFO,苏东坡便将当时情形写成诗,题为『游金山寺』:「……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自注:是夜所见如此)……」。

宋朝人庞元英所撰的《文昌杂录》记有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 至 85 年间)秘书少监孙莘老的 UFO 事件,「庄居在高邮新开湖边,一夕阴晦,庄客报湖中珠见,与数人同行小草径中,至水际,见微有光彩,俄而明如月,阴雾中人面相睹。忽见蚌蛤如芦席大,一壳浮水上,一壳如帆状,其疾如风。舟子飞小艇竞逐之,终不可及,既远乃没。」

宋朝人洪迈所撰的《夷坚志》壬卷第三有一篇『夜见光景』,描写 1195 年左右,宋宁宗庆元初年间,「临川刘彦立兄弟二人,一夕,屋后松树上圆光如日,高去地二丈馀,即之则晦。……一个日头忽起,从前山高出三丈,所照草木皆可辨,只比色间色赤耳,……如日夜出,色炎如火,附于地,犬吠逐之,光际地避隐。」明朝国师刘伯温在 1360 年前后的一个七月十五夜,曾见过UFO,写了一首『月蚀诗』来纪念:「……招摇指坤月坚日,大月如盘海中出,不知妖怪从何来,惝恍初惊天眼联,儿童走报开户看,城角咿鸣声未....」,这是一个从海中飞出来的形状如盘的「大月」,完全符合飞碟现象。

1880 年,清光绪六年五月八日,湖北省《松滋县志》记有「西岩咀覃某,田家子也。晨起,信步往屋后山林,见丛薄间有一物,光彩异常,五色鲜艳,即往扑之,忽觉身自飘举,若在云端,耳旁飒飒有声,精神懵昧,身体不能自由,忽然自高坠下,乃一峻岭也。覃某如梦初醒,惊骇非常,移时来一樵者,询之,答曰:『余湖北松滋人也』,樵者咋曰:『子胡为乎来哉?此贵州境地,去尔处千馀里矣。』指其途径下山,覃丐而归,抵家已逾十八日矣。究不知所为何物吁,异哉。」

森林之歌 : 2021-02-24#14
《走近科学》的《谁在背我飞行》
是心理障碍的表现?怎样用科学解释?

《走近科学》曾经用连续三期的篇幅讲过一个故事——《谁在背我飞行》,故事的主人公黄延秋,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河北肥乡县农民,却在1977年前后三次神秘失踪,而据他自己所说,他之所失踪,是因为有两个神秘人物在他熟睡之际背他飞行。三次失踪,前两次都是到了上海,确凿无疑地到了上海,因为最后他是村子里的人从上海接回去的,第三次据他自述:

醒来时发现自己在一家宾馆里有两个年轻人在身边,还是那两个“交通警”。他们告诉他,此地是兰州。……之后瞬间来到北京、天津、渖阳等地,最后熟睡中回到了家裡。

真假很难断定。《走近科学》栏目组最后也只是用了十分模糊的“梦游”说解释了黄延秋的这三次失踪。

而当我们翻开古籍就会发现,像《谁在背我飞行》这种某人突然被几个不明来历的人带走,四处远游的事件并不是孤例,古人就已经记录下了类似的事情。

比如清代纪晓岚所著《阅微草堂笔记》第十一卷 槐西杂志:

掖县林知州禹门,其受业师也。自言其祖年八十馀,已昏耄不识人,亦不能步履,然犹善饭。惟枯坐一室,苦鬱郁不适。子孙恆以椅舁至门外延眺,以为消遣。一日,命侍者入取物,独坐以俟。侍者出,则并椅失之矣。合家悲泣惶骇,莫知所为;裹粮四齣求之,亦无踪迹。会有友人自劳山来,途遇禹门,遥呼曰:“若非觅若祖乎?今在山中某寺,无恙也。”忽驰访之,果然。其地距掖数百里,僧不知其何以至。其祖但觉有二人舁之飞行,亦不知其为谁也。此事极怪而非怪,殆山魈狐魅播弄老人以为游戏耳。

4B5E1835-3827-472F-8776-B8B0DBDD3D41.jpeg

9C66ADA3-4014-4458-AEA9-DAF45B8B3E08.jpeg

【简明翻译:掖县(今山东莱州)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一天坐在院子里解闷,陪着他的人回屋拿了件东西,回来老头就连人带椅子都消失了。最后找了好多天,才在几百里之外崂山的一座寺里找到了老人,而据他自己说,他是被两个人凌空抬着椅子飞到这里来的,自己也不认识他们。】

这和黄延秋前两次的经历非常相似。

而时间再往前推,金末元初时人元好问所著《续夷坚志》卷四,则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鸡泽农民五人,同采樵出门。望西风势甚恶,迟回不欲往,又为一叟所难。四人者还家,一人往采樵次。大风从西北来,震荡天日。此人走避不及,伏于沟中。为一人捽起同行。行时,此人踏风而行,见同行皆神鬼。迤逦过一城,神人曰:“此朝城也。”又东行。路旁一长髯人拜、劝酒;神人共入庙中,留此人庙门下。少之,呼入行酒。见神人各长丈余,有鬼形者、人形者,衣皆锦绣,香气袭人。此人从中坐劝酒,中坐者不语,以右手拇指指令从次坐者劝。劝毕,复出庙门下。须臾饮散,神人出,大风随起。置此人不复问。此人伺风定,出问人,知此地为东平界,庙即岳祠也。行丐数日,乃至家,犹恍惚如心恙云。智仲可说

6AF9CC39-709F-4E3B-A195-DD2B78F2E7D9.jpeg

A54FDB36-40FE-4865-A6C1-ACFFEC1AF973.jpeg

【简明翻译:鸡泽县有五个村民,一同外出打柴,但其中四人望见西边似乎颳起了大风,而且还遇上了一个奇怪的老头子阻挠,所以就都回去了,只剩下了一人还往前走。不久西北方果然吹来一阵大风,飞沙走石,村民只好躲进了路旁的沟里,但刚躲进去,就被一个人猛地拽起来,之后村民感觉自己像是在御风而行一样,身边同行之人则全如神鬼一般。最后那个人带着他来到了一座庙裡,和一大帮人喝酒,喝完以后,那个人走出了庙外,旋即又是一阵大风。等到风停后,村民走到庙外面,问当地人以后得知自己原来已身在东平县中,之后一路乞讨,经过经过数日才返回了家中。】

此事与《谁在背我飞行》事件同样十分相似,而且更重要的,鸡泽县和黄延秋所在的肥乡县同属邯郸市,两地相距非常近。一个地方,相隔数百年,发生了两起情节极其相似,都是普通村民无故失踪,最后发现他们都到了几百里甚至上千里之外,而据当事人自言他们都被人挟持着飞到目的地的事件,唯一不同的只是鸡泽县的那个村民因为身处在几百年前,所以认为自己遭遇的都是鬼神,而黄延秋作为现代人,没有经受过古代浓烈的鬼神思想的浸染,所以他自己也不能确定自己遇到了究竟是什麽人而已。

《走近科学》谁在背我飞行 (上) 文字版
《走近科学》谁在背我飞行 (中) 文字版
《走近科学》谁在背我飞行 (下) 文字版

黃延秋事件是真的吗?


森林之歌 : 2021-02-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