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921944/

dave : 2021-02-22#1
第六十四章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Sixty Four



It easily controls if they stay a steady state,

It easily deals with things if there is stasis.

It easily resolves things if condition are delicate.

It easily disperses benefits if things are meagre.

It deals happily when things haven’t become dangerous,

It treats all things well when there’s no disaster.

The tree so thick that one can just get his arms around

it was born from the tender shoot;

A nine story stage that starts from the small mounds of earth

carried by baskets.

a thousand miles journey can result from a present step.

A person who acts recklessly- he must fail.

A person who is prejudiced- he must lose initiative.

Therefore, as a sage never acts recklessly, he doesn’t fail.

He is never prejudiced, so he doesn’t lose his initiative.

People always suffer defeat when victory is within reach

While they are dealing with things.

If they do things very carefully from beginning to end,

They don’t meet a worse thing.

Therefore, the sages have wills but not a greed.

They don’t covet rare and valuable things.

They study but do not become parrots.

They avoid going the way of crowds making mistakes;

Take a leading position – and

Let nature take its course to assist all things

they dare to act recklessly.




勢いが穏やかな時身につけやすく、勢いが兆を出ていない時計画しやすく、ものが弱い時分解しやすく、ものが小さい時散りやすいである。事情が発生しない時うまくこなされ、厄介がでるまでに治める。抱き合う大樹がより細い萌芽から始まり、多層な高い台が一つ籠ずつ積もる;長い旅は足元からはじまる。勝手にやれば失敗するわけであり、こだわりもっていれば失うわけである。だから聖人は勝手にやらせずに失敗しません、こだわりもっていなくてうしなうこともありません。しかし、百姓が事情をやる時あと一息で成功するところで失敗するのをよく出ます。もし最初から最終までいつも用心にすれば失敗することがないはずである。だから聖人はほしいのが他人にたがらないので、珍しいものを重んじなく、学ぶのが他人に学ばないので、ひとびとの歩むのを覆す。これですべてのものをしぜんと発展させて頂き、勝手にやる気がつけません。

有关第六十四章个人浅解: 这一章是上一章的继续。老子这一章主要还是说防微杜渐的重要性,实际也是讲了哲学上一个要义:由量变到质变。 其实说穿了还是给统治者支招:一切事物的本质就是道,只有遵循道,凡事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急不躁,才不至于像普通人那样功败垂成。 这一章我最欣赏的是六个字,欲不欲,学不学, 这是老子提出的无为之道的核心。 何谓欲不欲,第一个欲是动词,第二个欲是名词。意思就是想,但无非分之想。 换句话说就是脚踏实地的想。 同样,学不学,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学,但不是鹦鹉学舌。 换句话说就是要开辟一条有别于他人的属于自己的路。我们很多人做不到老子所说的这点。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人云亦云。 没有自己的主见。这也是中国这个社会一直如一潭死水的原因。 这一章让我想起老子第四十八章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两章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个人认为,老子很讨厌这种鹦鹉学舌的学习,我本人尽管不是知识分子,不属于老子所说的士,但是,我对道德经情有独钟,而且我有自己的见解,我认为,既然老子厌烦这种鹦鹉学舌式的学习,(或者说是填鸭式学习)那老子这部道德经的德,肯定不是老子要讲的内容,所以,我把它看作是得的转借字。
通过学这一章,我想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我上中学的时候学的一篇古文扁鹊见蔡桓公,(说句题外话,我上中学的时候特别喜欢学习古文。每次古文考试都是满分。)扁鹊是春秋时的名医,有一次他去见蔡桓公,端详了一下,说:我发现您的皮肤有点小毛病,如果现在不治,恐怕要加重,桓公听罢,笑了笑,很自信地说:我没病,并对手下的人说,医生总是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功劳。
过了10天,扁鹊有来看桓公,这次扁鹊说:你的病已经进入肌理,再不治,会更加严重,桓公不予理睬。又过了10天,扁鹊再次来见桓公,这次扁鹊说:你的病已经进入肠胃,再不抑制,就来不及了,桓公还是不听,而且这次桓公很生气。 就这样,又过了10天,扁鹊来见桓公,远远地看了桓公一眼,转身就跑, 桓公不明就里,就打发人去问,扁鹊说,桓公的病现在已经进入骨髓,没救了。而且扁鹊知道桓公在重症发作的时候会来找他,于是他逃到了秦国。 最终蔡桓公因为讳疾忌医,导致暴毙。正如老子在这一章中所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所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这一章还让我想起我大舅和我母亲的故事。 我大舅从年轻时一有一点小毛病就会求医问药,当年我在中国开生意,我大舅在他们当地查体说是有甲状腺结节,他来青岛想让我带他去大医院看看,我托了朋友关系带他去青医附院,诊断结果说是甲状腺结节,可以动手术也可以不动手术,我大舅坚决要求做手术,最终我找人给他作了手术。我拿的住院费、手术费,手术以后,一切正常。
相反,我妈则不同,我妈也是甲状腺结节,她是无论我怎么说都不动手术,最终发展成了甲状腺肿瘤,那时作了手术又转移到肺部,成了肺癌!我大舅至到现在依然健在,今年已经是94岁!我妈80岁就离世了。我有时候想,假如那年我妈听我的话,也作了手术,是不是就不会发展到最后的甲状腺癌。所以,防微杜渐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本人一直在读黄帝内经,扁鹊采用的这套医术,黄帝内经早有叙述, 病变开始于肌肤,然后是腠理,然后是脏器,最终是骨髓,(膏肓)所以,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我们如果能在量变还没形成的时候就将它消除,自然就不会有质变。
就像这次这个已经延续了1年多的病毒,假如刚开始的时候直接杀死。或许就不会出现现在这种质变。 美国今天已经达到50万人死亡, 比两次世界大战死亡的人数还要多。

另外老子在这一章还给我一个启示:居安思危。历史上的很多帝王都是在成功以后放松了警惕,最终导致亡国。 所以,今天的执政者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危机,他们学习老子,治于未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