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情况,
专家 说:
不建议老年人使用N95或KN95等防护口罩,
因其密闭性太强,呼吸阻力较大,
长期佩戴后可能出现缺氧而导致的胸闷、气短、憋喘等呼吸困难症状。
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更要谨慎。
浏览附件658295
谢谢!我估计我属于心肺功能弱的那一类 虽然检查不出啥毛病
(转)
戴口罩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飞沫喷溅以及过滤外界的病原微生物。很多人戴口罩后感觉憋气,即使静静地坐在原地也会觉得不舒服。这种体验主要是因为戴口罩后面部空间被遮挡,鼻部气流会在鼻翼处或面颊两侧变成热的气流。时间超过4小时后,口罩内便会出现雾气或水珠凝集,引起面部不适,严重时会出现湿疹。当戴着口罩运动时,呼吸频率增加,口鼻一起呼吸时产生大量的水雾凝集,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呼吸时憋气的感受。对于身体健康、心肺功能正常的人来说,短时间的呼吸不畅不会引发严重缺氧,但对于肺功能下降的患者,长时间佩戴口罩参加运动有可能出现缺氧表现,进而使心肌受损,增加运动风险。因此大家在运动时最好随身携带口罩,一旦感觉憋气应及时更换或视情况停止运动。
大家在挑选和佩戴口罩时,还有几点注意事项:一是选择松紧合适的口罩。一般低风险暴露时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非耳挂式口罩如绑带式口罩,可以减少对耳后皮肤的摩擦及压力。二是佩戴时间不宜过长,如卫生条件允许,2至3小时后摘下口罩或适度变换口罩位置使局部减压。三是佩戴前可以局部涂抹润肤剂,减少口罩边缘摩擦对皮肤的刺激。对口罩材质过敏的人群,佩戴前应了解口罩材质,避开过敏成分,同时避免使用伪劣产品。当口罩潮湿时及时更换。潮湿的口罩不仅阻碍呼吸,也起不到防护的作用。
戴口罩时不建议进行这些运动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长,很多人在长达数月的宅家抗疫期间出现体重增加、运动能力下降的情况,人们的体力和耐力都有所降低。因此,我们既要科学防疫,又要科学运动。
运动时,在空旷人少的地方可以不戴口罩,在小区、公园等人群相对密集的地方以及室内运动时应该佩戴普通口罩,并注意保持一定距离。5月8日,国家卫健委在《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修订版)》中表示,要科学佩戴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不需佩戴口罩。
相比于不戴口罩,戴N95口罩和普通口罩都会引起摄氧量、通气量下降,同时增加心率。所以公众在戴口罩运动时要注意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适度的运动时长。
戴口罩时要减少运动的频率,降低运动的强度。当明显感觉缺氧或心跳加快时应及时停下来休息。运动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适量、适时、适度进行,从量少、短时运动逐渐加量。注意观察肌肉酸痛情况、出汗情况、尿液颜色、是否有胸闷等。对于未成年人和体弱者,运动时尤其要注意心率和呼吸的变化,及时补充液体,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佩戴口罩时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如剧烈跑步,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较强的运动或竞技性运动。可以选择相对柔和的运动方式,如慢走、太极、瑜伽等。另外,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在运动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避免中暑,同时定期体检,不要带病带伤运动。并没有哪种运动适合长时间戴口罩进行,因此要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科学运动,才能促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