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家园论坛

点滴回忆

原文链接:https://forum.iask.ca/threads/932060/

xinhaigui : 2022-03-07#1
可能是年龄到了,脑子里经常出现过去的景象,开始自发地回顾过去的事情了。

xinhaigui : 2022-04-19#2
“根本没变”,崔健说自己。其实是常态,人即使刻意改变自己也很难,基因和环境都迫使个体不断复制自己过去的模板。抚今追昔,身边的人,当年多愁善感的如今还那样,变的是年龄而已,自然的衰老过程。崔健变成了崔叔儿,当年工体演唱会照片中的扒着台沿儿满面春风的姑娘变成了大婶儿,但人的个性很难改变,除非是遇到大的变故,大大咧咧的人遭到沉重打击之后也会一蹶不振。我当年并未亲身前往工体或者北展聆听崔健的演唱,只是从磁带上听。有一次教我们新闻写作的英国老师Michael Niblock邀请他在社会上认识的两位中学生年纪的民间歌手到课堂上弹着吉他演唱《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刚参加工作那一年冬天,时局依然动荡,内心迷茫,一天大清早儿,房山琉璃河乡北洛(正确读音为烙儿)村小学边的田埂上,春天的麦苗尚未发芽,地里倒伏着去年的秫秸杆儿,一位特殊的同伴在我身边唱了一遍《在远方》。当时连下地和拾粪的老乡都尚未出门,后来再没去过北洛儿。

STEVEN2020 : 2022-04-19#3
me too, 突然想起多年前的事情。

xinhaigui : 2022-05-22#4
聽聞海淀疫情加重。社交媒體上的報道誘發了我的情景記憶,腦子裏出現图书城所在的那條街道。我上高中的時候每周往返學校都要穿過那條街道,在人民大學附近有一细的斜街,两边多平房,街西侧有一外文书店,门脸儿小,就一间房。

xinhaigui : 2022-06-04#5
点滴回忆:曾經从事外事工作的老人兒也许记得當年朝阳门内路北的外交部老楼,黄色的火柴盒建築,門口有武裝人員站崗。九十年代我在外事局擔任翻譯的時候,曾跟负责办护照和签证的同事去那送代表团的護照申请材料。当时出访用因公普通护照,红色封面,由外交部颁发。后来因我出访任务多,局裏又给另外办了一本公务护照,黑色封面,去某些国家无需签证。最忙的时候连续出访,头一个代表团的行程从欧洲开始,訪問英法德之後飛躍大西洋前往美国加拿大,最后从洛杉矶回国,深夜到達首都機場,接機的車隊同事把一曡機票和護照遞交給我,第二天一早又去機場,跟第二個代表團會和,一起出發。當年外事局有自己的車隊,開車的同事也是熟人。令我一直心懷感激的是,單位風氣好,同事親切而且正派,有啥好事兒經常帶著我,或者讓我去。當時單位每個階段的出訪項目都納入外事局的統一計劃,按照計劃一個一個組團,從機關和各地油田選拔團長和團員。我負責聯係國外的接待單位,安排行程,預定機票,還要到財務處向同事領取旅行支票和外匯現金作爲差旅費。一路上我跑前跑后,張羅各種事情,當時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的同事領導掌握外語的還不多,幾乎所有需要張嘴的事情都得翻譯去辦。那段時間我有機會接觸不同專業、不同崗位、不同地方的人,跟他們一起前往世界各地。我努力伸長脖子,想多看到一些,我的成長經歷和文化背景形成的視野局限了我的認知。在滿世界東奔西跑的過程中,讓我見識了世界能夠提供的形形色色的場景。每次到西歐和北歐,我總感覺渾身有些緊張和警覺,周圍的人都是金髮碧眼,自己顯得格格不入,而且是顯山露水。等結束了歐洲之行到了紐約則如釋重負,眼前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膚色和長相的人川流不息,令人感到心裏踏實,自己終于能夠隱身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