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写作格式的“前瞻性”勾起我一点回忆。中文系有位同学师承导师的课题,研究明代科举八股文格式。当时有人与他争辩。说这么死气沉沉的东西,现在研究有什么意义?
这位同学说,"抢救中华最后的文化遗产",还说"研究它的现实意义是高考让学生写作文,有固定格式去写作"。当时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写作嘛,就应该放开思路,为什么要用格式限制住?
几年以后,去参加英语托福班,在作文那一项,才发现真有固定格式。照着格式写,很顺心顺手。看来那位同学也有一定前瞻性。
谢谢你的挺有意思的记忆,那位同学泯于众生,再也寻不见了,,,为什么我看了觉得是无厘头故事,莫名想到三言两拍初刻二刻拍案惊奇(内容无关,就是标题)。。。
这个写作格式的“前瞻性”勾起我一点回忆。
我80年代上小学,云里雾里写了两年作文,然后来了位意气风发英俊倜傥的语文老师,删繁就简三言两语划定写小学生文章格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5W1H)。牢记这个准则,从点到线到面,从此小学到中学记叙文基本满分。
议论文是中学开始,这回没有好运气,没遇到研究格式的老师,没导出规则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所以特别怕议论文,因为审题就是一大关,论点歪了,论据,结论都是浪费纸张。而议论文也不止应用在语文,历史课也有比例很大的史料分析需要用到。总之,你的这位同学当老师确实前途无量,该同学会是非常优秀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