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 基督与佛陀
2015-04-24 圣经微频道
世间万物,承载着神无私的爱,古今中外,人们都在寻求天地的主,希望得到真正的依靠。人与人相遇,靠的是一点缘分,然而人与神相遇,靠的是什么呢?
在这浩渺宇宙间,相遇,也许是千载一瞬;也许是千古奇缘;也许是微不足道。6000年来,人们一直在追求,于是产生了宗教……
宗教二字,很多人往往会曲解其意,说文解字提到宗,尊祖廟也。从宀从示。说明宗是源头的意思,而源头来自于神,因为善的根本就是神(太19:17)
然而,人们心中所想的都是与神相遇,可是宗教的理念却是截然不同,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基督教与佛教,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基督教与佛教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从悉达多所悟到的道理里,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基督教于东汉明帝年间传入中国,基督,意思是“救恩者”。基督又称为弥赛亚,把他的选民从罪恶里救出来,天地万物之中,那什么样的力量才能使的人类脱去罪呢?基督告诉我们唯有相信神,听神的话,遵守人与神之间的约定才能得到救恩。
解脱与救恩,二者之间相差本不大,可是那里才能得到呢?人们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想法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从人的角度来把握世界、参透生命,仅从这一点而言,佛教达到了智慧的顶点。而佛教当中,中国化的禅宗,对有文化素质的中国佛教徒影响很大。
说到禅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禅”是梵语音译“禅那”的缩写,意思是静虑。然而,基督与佛陀沉思的方向有何不同呢?
从禅法到基督
禅宗中最精彩的公案,莫过于五祖选接班人的故事。当时神秀和尚写了首诗:“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众人都看好他。但最终成为禅宗六祖的,却是慧能和尚。他的诗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为什么慧能凭这首诗就接了五祖的衣钵呢?关键在于这首诗将佛教的教义和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这么说呢?佛教主张整个现象世界是空的,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教大师龙树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不仅山川万物是空的,连佛教中的圣物也是空的,所以“菩提”、“明镜”这些一般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圣物,实际上也是空的。
既然一切都是空的,那么自我、自我的罪孽也是空的(佛教正见中的“诸法无我”)。所以对待“尘埃”,自然不需要吹拭了。人更不需要苦修,只要“顿悟”、“明心见性”,立地成佛,所以“我即是佛,佛即是我”。可见,禅宗把佛教当中的无神、人是神、人可以依靠自我迅速成为神的思想信仰,发挥到了极致。
通过以上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让佛教徒先藉此理清自己的信仰,然后我们开始介绍基督信仰与佛教的区别。
佛教大部分教派认为没有神,但佛陀释迦牟尼在这个问题上说过:“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金刚金》)
圣经确实记载了一位在释迦牟尼死后500年由圣灵感孕而生的人子,他就是耶稣基督(太1:18-21),纵然2000年过去了,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这已经发生的事情,而且神也藉着所造之物,告知了祂的永能和神性。
而且,释迦牟尼在寻求生死答案之时,也没有说过自己是佛,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慢慢的,人们又按着自己的理解,为其雕刻佛像。
圣经也告诉我们,神是独一的真神(约17:3),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佛像、菩萨叫人拜呢?其实这些佛、菩萨,只是修炼境界比较高的尊者或圣人而已。人不是神,其他的生物和被创造的物体更不是神。正如保罗在雅典见到很多偶像时说:我们既是神所生的,就不当以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徒17:29)
神是无限的,用任何有限之物来指代无限的上帝,都是错误的。正如圣经记载到,耶稣说:“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4:24),神是灵,人却执意用银、铜、铁、木、石,制造出无生命气息的偶像,又向这偶像点香烛、供瓜果、膜拜求问,向它许愿、祈求改命,怎么可能有用呢?
两教对“人”看法的异同
在佛教经典《弥邻陀王疑问篇》中,国王与尊者那格森纳进行了对话,认为车子只是枢轴、车轮、车把等部分的集合,而没有车子本身。这很有点像中国古代所谓的“白马非马”论。
也就是说,人的起源和本质也如车子一样是空无的。但因为人有欲望,所以人生充满苦难。只有消除人生的一切欲望,人才有解脱的可能。而佛陀在菩提树下所领悟的对付痛苦的方法是:把生命毁灭,便不会再有受苦者;把自我废除,便无可能再受苦。这个方法细化,就是修行、顿悟、禅定、苦修、行善、咒语、法事等具体措施,最终达到“不生也不灭,不常也不断,不一也不异,不来也不去”的境界。
与佛教不同,神藉先知告诉我们,天地万物都是神造的,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20)
圣经里的记载的永生是要靠着神的生气才能得到,而不是一唯的靠自己就能不生也不灭,然而神又是个灵,是看不见,摸不找的,唯有通过神所差来的爱子耶稣基督才能得到神的生气,也只有用耶稣的宝血才能除去人里面的罪。
这个使人跟上帝彻底分离、无法弥合的“罪”的观念,是佛教没有的。佛教认为,人有成佛的潜质,只要经过行善、修行,就可成佛。
很多人认为佛教、基督教都差不多,都叫人行善。实际上错了。基督教宣称,人是行不出善来的。人天生就活在罪中,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5:12)
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3:20)
事实也是如此。我们观察人类历史和现实,知道再伟大的人都有错误。佛教界的和尚、高僧,和天主教、基督教的神父、牧师一样,都免不了犯错,甚至犯罪。如今很多寺庙成为牟利场所,著名的某某寺方丈赚钱非常大胆,早就引起世人非议。可见人是败坏的,通过任何方法,都无法成为圣洁、公义、良善的神。
脱离有缺陷的人生,进入永恒的完美,是所有宗教的期盼。但有罪的人靠自己行不出善来,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是否还有其他途径与良善的神合一。有的!唯一的途径,就是神自己来拯救我们,道成肉身替我们担负罪孽。我们的罪被神救赎之后,我们得与神相合。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罗3:23-26)
神派他儿子耶稣基督,替我们赎罪,耶稣既是完全神的儿子,也是完全的人;因为只有无罪之人才有能力为我们赎罪。并且他还要再来,与罪无关,乃是为拯救(来9:28)
自我修行,与神的拯救
可见,佛教是自我成佛,而基督教是靠神的拯救;佛教是靠自我的行善得救,而基督教是靠上帝的大爱救赎;佛教崇拜的是高高在上的人,而基督教崇拜的是为人类流血牺牲的神;佛以痛苦为万恶之首,甚至以牺牲人的生命来消灭痛苦。耶稣基督却以苦为乐,自己饱尝了痛苦、替人类受苦,并叫信徒效法他的榜样,作世界的受苦者,让世人归回神。
著名学者梁燕城早年笃信佛教,到尼泊尔、印度等地求佛。有一天,他走进一个商店,发现面前同时放着耶稣像和弥勒佛的像,一个是受苦受难,一个是开怀大笑。他突然感到,能够真正反映人类境况的,是耶稣像,而非佛像。从此他开始研读圣经,最终成为一个基督徒。
佛教让人追求的终极境界,是不执著善恶、美丑、贵贱、是非、黑白等等区别、没有准则和判断,但基督教有公义、慈爱、圣洁的标准,耶稣道成肉身,以真理的光芒照亮黑暗,使善恶、黑白、真假顿时显明。
“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太10:34)因为真理和公义,必然与虚假和专制为敌。对真理的顺服,就是对虚假的反抗;对公义的服从,就是对专制的反抗。“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雅5:12)佛的境界易让人对世界调和妥协,但基督教的真理鼓起人改造世界的勇气。
由于佛教对人成佛潜能的肯定,对人的崇拜由此而来,如缅甸的专制、泰国对国王的崇拜。而基督教强调人的完全堕落、全然败坏,让人认识到人类的有限和罪恶,使人在设定各种权力机制时,不忘防范和监督。这为平等、自由的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宪政、法治,奠定了根基。西方近代史即证明了这一点。也就是说,民主的起源更接近基督教的人性观。
一些迷恋禅宗的佛教徒认为,禅宗的得救方法类似“因信称义”,六祖慧能简直就像马丁·路德。慧能反对苦修和佛事,强调顿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悟,即是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坛经》)。但慧能的“顿悟”,与路德反对苦修的“信心”,有天壤之别。
慧能所领悟的,在于自我;而路德所信的,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代赎;慧能代表的禅宗,认为“世人性本清净,万法尽在本性”、“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将得救之路归向自我,最终导致对人的崇拜。而基督教的救赎之道,在于上帝的拣选与救赎、人的信靠和感恩,正如圣经说的: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
可见,慧能与路德虽有相似的地方,但一个靠人,一个靠神。
佛陀说,人既有“佛性”也有“魔性”,需要认识到,哪些是正向积极的心理,哪些是负面消极的心理。修行就是要我们解除贪嗔痴等负面心理,开发内在的大智慧和大慈悲。
基督说,人既然有“神性”也有“魔性”,我们要是总是想着靠自己就能除去这魔性的话,那至从亚当犯罪之后,死亡就已经成为了人类的必经之路了,如果真的靠自己能除去魔性的话,那6000年来,人们就不会被罪所缠累,最终走向死亡了。
有人说基督是西方的救主,与中国无关,我们有着自己的神。然而,基督的出现,难道你否认,他就不在吗?可是实事比辩论更有说服力,正所谓沉默是金。
出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能够有机会选择依靠的对象,那就要好好把握住,在真神的陪伴中,可以抵挡世间所有的坚硬,可以温暖生命所有的岁月,因为神就是爱。(约一4:8)
繁华世界里,也许有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也许太多的东西不愿放下,以至于凡尘琐事紧紧的跟随着我们。然而有一种力量叫信仰,智者索求,愚者丢弃。天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他的包容博爱;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承载万物的地位……
长按下图,欢迎关注“圣经微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