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行音乐上很特别,好像一个成长的少年进入青年了,突然不想成长了,不考虑成家立业,成天介疯玩儿,但没玩儿出名堂。
啊,你说了。但我怎么以为轻松快乐的环境应该是艺术发展需要的环境呢?
这就是多难兴邦的思维和文艺复兴思维的区别。
准确的说,用中国的历史来看,近代中国几乎没有好的音乐和文化出现(我个人观点),就是多难兴邦的结果。
同时,饱暖思淫欲,是人类作为动物的共性,所以幸福的年代,快乐的年代,催生的都是对爱情和人性的美好的歌颂,而不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愤懑以及失望。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的正相反。我其实非常不喜欢反战的列侬和披头士,因为让我想起的都是不好。音乐烦躁而没美妙旋律感,鼓手和贝斯真的想象力很差,而同一时代的 clear water 就非常好。所以分人,也分人对环境和文化的看法。
我个人是认为80年代初期开始到90年代中期是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最高峰,无数才华展现,在新的技术的帮助下,但又不依赖于技术过多的时代。
互联网的开始,终结了这个时代,传播方式的改变和更多技术和虚拟的应用,造成了真实一点儿一点儿消失,说不上好坏,就是看个人喜好。
流行音乐,顾名思义,要流行才能成这样儿的音乐。所以这个种类的土壤,就根植在生活的年代的水平和程度上,代表了那个年代的特色。
其实这就是我为什么很不喜欢古典音乐的依旧古典的演奏方式和手法。那是起源于欧洲文化里宫廷文化的一部分,和现在大众生活(和当时的大众生活)基本没有联系。所以到了今天要是还要追求那个贵族时代造就的纯的阶级文化造就的音乐,那这心里的失落,恐怕确实是比较大。
因为皇家已成历史,贵族已成没落,起源于这些的服务性音乐方式,当然也就不是那么有意思。
所以才有克莱德曼和保罗莫里哀这样儿的改革派,追求现代的享受和古典的氛围的融合,把技法的运用结合到普通人感情的共鸣上。
其实音乐真的就是个人感受,你要认为不好听,再多技巧都没意义,解释再多都没有效果,流行其实就是大众认可,但是纯技术如何,不一定高端。
但是不是搞音乐专业的,这个就是个人享受,可以了解一些自己喜欢的专业技巧,但并不总需要专业人士的细节指导。自己的感觉最重要,这是我说的生活自在的前提。
其实生活不只是在音乐上,生活各方面都是如此。你要觉得自在那才属于你,属于你的才是你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