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教育部发布通知:将英语在期末考试中剔除 上海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纳尼?四年级就开始学啦?果然是十里洋场的魔都,与国际接轨(y)帝都是初中才开始学的(可能后来是从小学开始吧,反正我们那会儿是初中开始学的)
我是帝都的,小学五年级开始学的,记得英文课本的第一句话就是long live chairman mao,记得英文学的很烂,唯一一门不到90分的,后来到初中重学,长舒了一口气。。。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我是帝都的,小学五年级开始学的,记得英文课本的第一句话就是long live chairman mao,记得英文学的很烂,唯一一门不到90分的,后来到初中重学,长舒了一口气。。。
这。。。是真滴咩?咱帝都还有这么新潮的时候呐?俺老爸老妈当年学的可都是俄语~
 
956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学英语和开放并不等同。
中日两国类似,花大力学英语,也没几个人英语真的好,根本没那个环境。菲律宾人英语就不错,人家在学校,公司就用英语。
全民学英语,代价太大,又不实用。有这时间,真能做许多有用的事情。多数人天生是没法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跟毛子交恶后,毛贼开始向美帝抛媚眼,学英文啥的。。
其实我觉得学英文是对的,就是占的时间太多太长,印度人在这方案就比较有优势,英语是官方语言,不需要浪费生命中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去学英语,自然就有时间多钻研别的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学英语和开放并不等同。
中日两国类似,花大力学英语,也没几个人英语真的好,根本没那个环境。菲律宾人英语就不错,人家在学校,公司就用英语。
全民学英语,代价太大,又不实用。有这时间,真能做许多有用的事情。多数人天生是没法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
可不学英语岂不就是井底之蛙,如何拓宽视野?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可不学英语岂不就是井底之蛙,如何拓宽视野?
日本人也学不好英文,但人家有素直心,从上到下都有,所以不学英文问题的没有,多找几个翻译官就行了。明治维新时代有个中国人何礼之开了个英文学堂,培养了一大批日本政治军事外交人才,包括那个策划甲午战争的陆奥宗光

----------------------
次年,源氏元年(1864年),他在长崎自己的住所开设了私立英语学校,并培养了许多弟子。次年,在长崎武桥的支持下,开设了新的补习班。有一百多个学生。在此期间接受嘉典之教导的有前岛满(内务省站长、交通部副部长)、高桥慎吉(英国学者、日本银行行长)、前田正名(农业部部长)。东京农林学校商务部长)、吉川昭正(东京都知事、文部大臣、内务大臣等)、高峰行吉(工学博士、药学博士)、白峰俊马(海恩台、白峰造船厂厂长)、陆奥宗光(海恩台外相)等。之后,于1867年7月成为幕府会政所教授,前往江户。他还在江户开设了一所私立学校,并为 Hoshi Toru(众议院议长、交通部长)和 Rokusaburo Nakamura(三菱商船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教授英语。王政复辟后,他担任幕府军总督胜海舟的翻译。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其实我觉得学英文是对的,就是占的时间太多太长,印度人在这方案就比较有优势,英语是官方语言,不需要浪费生命中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去学英语,自然就有时间多钻研别的了。
以后不用学了,找谷歌先生翻译就轻松搞定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1973年7月10日,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中学初中二年级的15岁学生张玉勤,在期末考试英语考卷的背面写道:“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会ABC,也当接班人,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4]张玉勤写后,自觉无趣,便把卷子揉成一团放进口袋里,监考老师发现后,责令其交出了这张答卷。后来英语老师栗玉把考卷拿给班主任杨天成看,晚上,杨天成在开教师会时说了此事。第二天早操后,校长罗长奇在会上批评了张玉勤,要求各班对此事讨论批判。早自习时,杨天成将张玉勤叫到办公室批评她:“你这个妮儿,考不好算了,还写顺口溜顶撞老师,老师让你写检查,你也不写,如果没有外文这个工具,怎能让毛泽东思想传播到全世界?”7月14日早上,有人在虎山水库发现了张玉勤的尸体,得知她自杀身亡。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马振扶公社中学事件​



马振扶公社中学事件又称「马振扶事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1973年7月,发生在中国河南省南阳地区唐河县后来波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的一起政治事件。事件的导火索是一名15岁的女学生张玉勤受到老师批评后自杀。[1]被迟群称为“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反攻倒算,在翻文化大革命的案”(1974年1月25日《周恩来江青迟群谢静宜姚文元在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的讲话》)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黄帅事件编辑

1973年底,就读于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的黄帅,因在日记中对班主任批评其他学生时说出“拿教鞭敲你的头”之类的话语表达不满,和班主任发生矛盾,班主任随后号召同班同学“批判”黄帅。随后黄帅致信《北京日报》,质疑“难道还要我们毛泽东时代的青少年再做旧教育制度‘师道尊严’奴役下的奴隶吗?”

时恰逢批林批孔运动展开,江青的亲信之一,时任中国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谢静宜在看到此信后,立即给黄帅回信称:“(这)不是你和你老师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大事”,决意利用此事掀起风波。12月12日,《北京日报》对黄帅日记作了摘编,并加了编者按语后同其信一道公开发表,12月2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全文转载。黄帅也随之成为在教育方面“反潮流”的模范人物,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展开了学习黄帅的热潮,是为“黄帅事件”。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马振扶公社中学事件​



马振扶公社中学事件又称「马振扶事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1973年7月,发生在中国河南省南阳地区唐河县后来波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的一起政治事件。事件的导火索是一名15岁的女学生张玉勤受到老师批评后自杀。[1]被迟群称为“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反攻倒算,在翻文化大革命的案”(1974年1月25日《周恩来江青迟群谢静宜姚文元在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的讲话》)
这么多的故事呢。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