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没错,近四十的人了,就是在选择与放弃中挣扎着。。想改变一下生活,但又不知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迷茫中。。。。。总有人讨论移民倒底值不值?其实有个规律可参照。
在年龄上,两头的坚定,中间的摇摆。
年轻人从头开始,在哪里都一样,没有任何负担。原来不理解那些选择“北漂”的年轻人,看不到前途地泡在北京等机会,现在能理解他们是在“用青春赌明天”。输赢都不在乎,年轻就是资本。
年龄大的人,已经结束人生一个上升的阶段,人生曲线开始向下滑,开始平稳享受了,过去的都已经成为回忆。能选择到环境优美的地方去享受生活也是不错。
中间年龄的,担忧最多,放弃的和得到的同样多,这个年龄段的人所以最难取舍。在国内时,奋斗了半生,此时正是享受努力拼搏后的成果的时候。移民了,前些年的努力都要归零,要重新学习新的语言,重新学习当地的专业,重新建立新的社会地位。这时是否还有年轻时的勇气与自信呢?如果不移民,在国内想维持现状还要奋力向上,左右应酬,时而会感觉身心俱疲,也想停下来休息一下,换个活法。所以想移民,所以又视移民为鸡肋。偏偏加拿大移民部批准的移民大都是这一部分人。给这些国内的精英们出了一道解不开的生活难题呀。难就难在没有明确的答案,得到的同时,也是放弃的开始。也正是这部分移民来加后思想上两极分化,积极的、消极的,双方各自论证不休,永远没有结论
这一段写的真好!
我就属于中间的,但我一定要好好调整自己,做一个积极向上的移民。
得到的同时,也是放弃的开始。太有道理了!
YouTube上有很多换机油的教?影片,你可以?考看看喔!
例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MpVwsYNE0g
我?得住在Victoria的一位开吻兄就有?咿机油DIY的??,
有配趣的?你也可以找出看看,?很有?助的~
今天放假,有时间看了一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尤其是关于孩子选学校方面的一些观点,我觉得对楼上的同学们会有用。我把文章的一部分粘过来,想了解更多的,我推荐去他的帖子里读。《移民杂记》连载,作者是七杯茶:http://forum.iask.ca/showthread.php?t=283053&page=9
[FONT=宋体]孩子入学的大致程序:先去居住地划片归口的中学登记,再回到学区教育局接受言语能力测评,然后再回到学校去,由学校安排具体的入学事宜……[/FONT]
[FONT=宋体]“分区划片儿、就近入学”这一套咱并不陌生,国内的小学、初中执行的就是这套政策。只不过在中国学校与家长里应外合,整出一大堆诸如变相考试、录取特长生、交赞助费、托关系、找路子等等五花八门的手段,使得这项政策弄得似有若无。而在加拿大,除非你主动放弃政府提供的免费教育,自己花钱去读私立学校,否则只能按照政府划定的“管片儿”,去管片儿归口的公立学校就学,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FONT]
[FONT=宋体]加拿大教育当局这种“一根筋”的办学态度,颇不对习惯了“择校入学”的中国移民的胃口。好在中国人脑筋灵活,山不转水转,你可以禁止我“择校”,但你挡不住我“择居”,我让“家”追着学校走。于是乎,在网上的各个移民论坛里,讨论得最为热火朝天的,就是某某市的哪个学区最好?某某学校排名如何?[/FONT]
[FONT=宋体]“应试教育”最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把学生家长都培养成了受虐狂痛,并快乐着。身受其害,可是还离不开。人到了加拿大,“应试教育”下的受虐心态也一并带过来了,一厢情愿地给加拿大的中小学分出了三六九等,就差替当地教育局制定“市重点”、“区重点”了。[/FONT]
[FONT=宋体]多聪明的人,到了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往往也会犯糊涂。根本没弄明白人家的教育体制,就硬拿中国的经验往上套,能不出现误会么?[/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说了这么多,难道“择校入学”的思想就毫无可取之处吗?当然也不是这么绝对,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择校的动机,是否与人家当地的办学目的相契合。对孩子已经十四、五岁才出来的新移民家庭来说,适当的择校考虑不但应该甚至是必须的。这是我后来得出的切身经验。[/FONT]
同意一波的分析。能静心品茶的大概男士居多吧?作者七杯茶遇到了茶中极品铁观音,所以感觉是兄弟相见恨晚了。今天在七杯茶的坛子里, 七杯茶居然称我铁兄, 呵呵? 我说话口气很象男士???
我也谢谢你给推荐的文章加上重点。在链接时加上内容提要会引导大家阅读重点。大姐推荐的七杯茶的《移民杂记》, 堪称好帖, 推荐大家学习, 特别是其中的(十二城记)的连载, 可以让朋友们对所要去的温哥华加深了解。 再链一次 http://forum.iask.ca/showthread.php?t=283053
可能一般男人爱喝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