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杂记(连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不好意思,只顾看你的博客了,忘了我还挂着家园网呢。:wdb5:错过这一刻,呵呵呵。今天补一下:茶兄可好?遥祝春安!

呵呵,不错啊,刚看完球。

Canucks还不错,扳回一场。

不过Canucks还是站在悬崖边上,人家洛杉矶只要赢一场就大功告成了,而温哥华得再连赢3场才行。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FONT=宋体]“再下面的第五代人,是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大学生,这一代人学的是新东西、接受的是新思想,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一代。中国的希望,在这一代人身上。”[/FONT]


[FONT=宋体]非常赞成并欣赏这样的观点。[/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谢谢。[/FONT]
 
最后编辑: 2012-04-20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其实我认为如果国人真的是从心底里仇富、仇官、仇腐败,那中国早没有这些社会问题了,因为没有那个土壤了,全体中国人都恨、都决不会去做的事,怎么可能存在呢?

问题是国人的这“三仇”多半都是假的,之所以这么苦大仇深、一肚子怨气,是大家恨自己为什么不富、自己为什么当不上官、自己为什么没机会贪。

权力机构招聘公务员时,尽管世人都知道那几个名额十有八九早就“内定”了,但仍会出现数千人报名抢一个位置的天下奇观。那些报名者多数都是布衣出身、贫寒子弟,在大学里也都是仇富、仇官、仇腐败的热血青年。可这会儿他们一点儿也不仇、也不恨了,一心一意热盼着成为曾经被他们恨的人当中的一员。

一旦进了机关,很多曾经“三仇”的人会比他们前辈官员更变本加利。

80年代时我看《夜与昼》那本书,书中有一段话现在我还记得,大意是:

第一代人,也就是爬过雪山、走过草地那一代,现在已经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了;

目前在台上的是第二代人,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成为高官的那一代人,改革开放就是这一代人推出来的,但他们也已行将退出舞台;

即将走上台的第三代人,是以建国后留苏那拨人及50年代的老大学生为主,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决定了,这也是保守的一代人,他们会萧规曹随,难有大作为;

排在后面的第四代人,是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上过山、下过乡,思想会与前三代有重大差异,但因为他们这一代没上过学,接受新思想也晚,所以走上历史舞台后尽管可能会有变化,但仍不会有太大作为。

再下面的第五代人,是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大学生,这一代人学的是新东西、接受的是新思想,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一代。中国的希望,在这一代人身上。

哦,这段话当时看得俺热血沸腾,因为俺就是那“第五代人”啊,担负着中国的希望,这是多大的历史责任啊!打那时候起,俺就盼着俺的同学们、同龄人走上舞台、大展拳脚,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还别说,真让那位作家说对了!我是说过程而不是结果:现在的省部级领导,大部分都是他说的那第四代人(18大就要替代第三代而进入国家的管理核心了),而司局级官员则大部分都是我们这第五代人了。

我的同学里,有很多都是北京的委办局长和区县长们了。当年一个食堂里打饭、一个球场上打球、甚至是一个宿舍里睡觉的兄弟,那会儿都是热血青年,反官倒儿、反腐败,一心一意精忠报国……

这不是瞎说啊,当年我们大学毕业时国家还包分配。因为我们是学工程的,要人单位主要分为三类:设计院、管理机关、施工单位。当时我们大多是子承父业、行里出身,很多同学的家长与学校的领导拐弯磨角的都能拉上点儿关系。所以班主任没办法了,干脆把全班同学的四年大学成绩大排队,谁排在前面谁先挑单位,所有的“关系”全都置之不理。

大家是怎么挑的?今天回过头来看很难理解。当时分配单位里有四个政府机关的名额,都是绝对的权力机关。要是在今天,排在榜首的四个同学毫无疑问会先把这四个名额摘走啊。

可是,那是80年代中期啊,那时的人多单纯啊,排在最前面的6个同学全部选择了仅有的6个设计院、所的名额。

再后面的,设计单位没有了,只好选了政府机关。我有一个同学,万般无奈地进了一个绝对权力机关的绝对权力处室,但只在那儿忍了一两年,托了很多人,终于如愿以偿调去了一家大型设计院。

还有一位同学,轮到他选的时候,还有一个政府机关的名额,他不去,而是选了去施工单位,因为他一心想在施工单位干出点名堂来。

排在最后的十来个人,都去了施工单位。结果没呆几年天,这些同学大部分都下海自己单干了。

今年春节时我们几个同学聚会,还谈起当年的事,大发感慨:我们那时候还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现在的孩子,不但没有了我们那会儿科技兴国的理想,连下海挣钱的勇气都没有了……

扯这么一大段儿是想说明什么?

我要说的是,就是当年我们这班同学、这些热血青年、这些背负着国家希望的所谓“第五代”,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一半在政府机关、大国企里腐败,一半在海里狂捞挣钱,从恨别人的人,变成了被别人恨的人。

今年初的一天,我和一位退休的政府老领导聊天。我说我曾对我们自己这一代抱有期望,结果今天一看,我们远不如你们那一代。你们那会儿起码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啊,都是委办主任了,下工地还骑辆破自行车,见着工人都能打几句哈哈儿,就是腐败也败不了哪儿去,顶多收几瓶酒、几条烟、给孩子弄套房子什么的,可您看我们这些人,一旦当了官儿,牛逼得一塌糊涂!你给他送礼他记不住、但你不送他会记住你,你请他吃饭、他能出来就是给你面子,办不办事另说。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现在的孩子们,起根儿就已经没有理想了,我就不信等他们走上舞台后会比我们这一代还强。

所以,别看现在大家恨得都咬牙切齿,那是他们没机会,一旦有机会,他们会比现在台上的人变本加利。

这就是文化土壤啊!
:wdb17::wdb37::wdb19:
韩寒的韩三篇说的不就是这个理吗,被人拍砖拍得要死.
茶兄,你这茶三篇小心也被拍,呵呵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健身房里的两类人

俺有每天跑步的习惯。一天不跑还不觉什么,如果有两、三天没跑,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住在北京的日子,有时候看那天色,明知道这会儿出门跑步就是拿自己的肺当吸尘器使,但往往犹豫再三,还是会去跑。没办法,习惯了。

温哥华空气好,既不干燥也不潮湿,而且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是户外运动的天堂。在这儿跑步是种享受,神清气爽的。

但是温哥华也有个问题,冬春两季的雨特别多。尤其是冬季,几乎天天下雨。

下雨的时候不是不可以跑步,可以跑,毕竟温哥华的雨都是小雨。但冒着雨跑步,总是差了那么点儿意思。

这个时候,公寓里健身房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雨天的时候,我就在健身房里的跑步机上跑。

其实,我并不喜欢在跑步机上跑步,太枯燥。一个人在封闭的空间里跟一台机器较劲,那感觉当然不如沐浴着阳光、吹着小风儿、脚踏实地来得好。但是就像前面说的,总比不能跑强。

我们公寓那个健身房很不错,面积大、各种健身器械也挺全的,大玻璃窗正对着屋顶花园……

过去的这两个月,正是温哥华多雨的季节,所以我没少去那儿。

因为我总是中午或下午跑步,能在健身房里遇到的人不多,但这么长时间下来,零零星星地也“认识”了一些健身房里的常客。

我总结了一下,常来健身房里锻练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真正热爱运动的“练家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他们的身条儿、装束上就能看出来。甭管男女,个个体形健美、结实;身上套的、脚下蹬的,也都是非常专业的健身运动装备。一上器械,少说也是狂练半个钟头不带歇气儿的。

这一类健身客,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第二类呢,看上去就比较“业余”了。

首先从年龄来说就参差不齐,从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到六、七十岁的老头儿老太太都有。形体当然也不可能都像前一类那么养眼了。

身上的装束更是五花八门,有穿运动装的,也有就是穿着日常家居衣服的。今天我就遇到一位,文质彬彬的,带着金丝眼镜、小分头儿梳得一丝不乱,上身穿一件带领子的长袖T恤,下身一条休闲西裤,衬衣下摆刹在裤腰里,裤腰上系着皮带,脚下则蹬着一双白色运动鞋……在健身房里见到这么一身打扮的,那感觉确实有点怪。

这第二类健身客上了跑步机往往是以走带跑,而且走不了十分钟就下来了,然后再换一种器械,玩儿不了几下子就又歇了。感觉他们不像是在锻练,而更像是在“玩儿”,或者说是没事了来健身房“活动活动”。

呵呵,看我这么分类、这么描述,不要以为我在这儿有褒谁贬谁的意思。实话说,从年龄、形体、装束上看,我自己也应该归在那“第二类”里,只是我比他们中的多数人更能跑就是了。

运动、运动,动就比不动强。任何被动的体力劳动都无法代替主动的体育锻炼。所以,我说的那“第二类”健身客,一样值得尊重、值得完全不锻练的人们学习。

所以,我上面所做的这种“分类”,并不重要,这只是我在我家公寓健身房里所做的一种客观观察而已。

我倒是觉得,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健身房里健身客们所做的“分类”,更值得说一说。

这种分类是基于人们对待健身器械的不同清洁方式而做出的:

第一类人,使用完一种健身器械,会从健身房里所备的纸巾盒里取出一张纸巾来,用喷壶在纸巾上喷上清洁剂,仔细擦拭自己刚刚使用过的健身器械,然后才会离开。

第二类人,会对健身器械做与第一类人完全相同的清洁工作,不同的是,他们是在使用前做,做得还很仔细,而一旦用完了器械,则扬长而去,任由自己的汗渍、指纹、口水、唾沫星子什么的留在器械上。

我前面说的那位衬衫下摆刹在西裤裤腰里的中年男子,就属于这种分类方式中的第二类人。他在上健身器前,很细致地擦拭到了他身体可能会碰到的健身器上的所有部位,大概还不放心,又取了两张纸巾,垫在手上,然后才去握健身器的手柄。当四、五分钟后,他气喘吁吁、虚汗淋漓地从健身器上下来时,只是很潇洒地把手上那两张纸巾一团,扔进纸篓里,头也不回就走了。

显然,这两类人对健身器械所做的清洁工作,其目的是不同的:第一类人,清洁器械是为了方便别人使用;第二类人,清洁器械是为了方便自己使用。

那么,到底应该是在使用器械前清洁还是在使用后清洁呢?其实健身器旁边贴的一张告示上写得很清楚:使用完器械后,须用纸巾擦拭干净后方可离开。

那个告示是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写的,基本上识字的人都可以看懂。

我猜那第二类人,他们也看懂了那个告示,只是他们不相信别人会照着那个去做,说不定他们也确实发现了有人没有照着那个去做。于是乎,他们就自己动手,先把器械擦干净再使用。而使用完了之后,或许他们会想:别人也一定会在使用前再擦一遍吧,那我还擦它干嘛呢?谁用谁擦吧。

在这儿,得说一句本不情愿说出来的话:很遗憾,我发现那些用完健身器械后从不做清洁工作的第二类人,多数都是生着东亚面孔的人……

别误会我的话啊,第一,我要强调健身房里无论哪个族裔的健身者,绝大多数都是第一类人,也就是使用完器械后会自觉擦拭干净的那种;第二,我可没说那些不自觉的就是华人啊,因为日本人、韩国人跟咱长得差不多,而且那个告示上没有日文和韩文,说不定就是他们看不懂呢。

最后说一句,如果您也常去健身房,偶尔也这么“不拘小节”,那么不好意思,恳请您在离去前顺手把您使用过的器械擦擦。不放心的话,大不了咱擦两回,使用前为自己擦一回,使用完了擦一回给别人摆摆样子。

给谁摆样子?那些“酸文假醋”的本地人啊,他(她)不会知道您是张先生还是王女士,如果您使用完了器械而不擦拭,他(她)只会心里说:这些中国人……

当然,如果您坚持“不拘小节”、不愿费那个事,那也没关系。要是您离开健身房时里面还有旁人,拜托您随便说一句听起来像是日语的话,或是什么什么斯密达之类的。
 
最后编辑: 2012-04-20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wdb17::wdb37::wdb19:
韩寒的韩三篇说的不就是这个理吗,被人拍砖拍得要死.
茶兄,你这茶三篇小心也被拍,呵呵

我对国内所谓民主啥的,信心不足的一个原因就在这儿:

每个人骨子里都是一个专制者,听不进别人的话、不尊重别人的观点,对持不同观点者恨不能一棒子打死,这种素质奢谈什么民主啊。

国民素质是一个好体制的基础。基础不行,再好的体制也发挥不好作用,弄不好还适得其反。

非洲、阿拉伯那些国家不也是民主吗?不也是多党吗?不也是老百姓投票选总统吗?怎么搞来搞去就搞成独裁了呢?怎么就没搞成人家美国、加拿大这样呢?

我觉得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民素质问题。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健身房里的两类人

当然,如果您坚持“不拘小节”、不愿费那个事,那也没关系。要是您离开健身房时里面还有旁人,拜托您随便说一句听起来像是日语的话,或是什么什么斯密达之类的。



使不得! 还栽赃不成哇! :wdb23::wdb35::wdb35::wdb35: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健身房里的两类人

俺有每天跑步的习惯。一天不跑还不觉什么,如果有两、三天没跑,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住在北京的日子,有时候看那天色,明知道这会儿出门跑步就是拿自己的肺当吸尘器使,但往往犹豫再三,还是会去跑。没办法,习惯了。.........


到哪里都应该遵守那里的规则!在国内的健身馆从未见过用后擦洗的。。。:wdb14: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健身房里的两类人

到哪里都应该遵守那里的规则!在国内的健身馆从未见过用后擦洗的。。。:wdb14:


康尼的新政尤其对华人移民申请人不利,网上一片愤怒的声讨,但那都是华人申请人自己的声音。而在加拿大本国人当中,支持康尼的声音远大于质疑(主流社会有质疑之声也主要是来自反对党的)。

当地人对某个外来族裔的整体印象,就是从一点一滴的日常观察中积累下来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我对国内所谓民主啥的,信心不足的一个原因就在这儿:

每个人骨子里都是一个专制者,听不进别人的话、不尊重别人的观点,对持不同观点者恨不能一棒子打死,这种素质奢谈什么民主啊。

国民素质是一个好体制的基础。基础不行,再好的体制也发挥不好作用,弄不好还适得其反。

非洲、阿拉伯那些国家不也是民主吗?不也是多党吗?不也是老百姓投票选总统吗?怎么搞来搞去就搞成独裁了呢?怎么就没搞成人家美国、加拿大这样呢?

我觉得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民素质问题。
茶兄可真不怕挨砖啊!
五千年的文明,说起来很值得骄傲,但真的也沉淀下来太多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七杯茶老师,很对不起,我昨天没有读完您的那篇文章.刚刚读了,很有感悟.:wdb10:

千万别称“老师”,求您了。

我觉得除非是学校里真正的老师,其他人被称为“老师”,听起来都有点怪怪的。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茶兄可真不怕挨砖啊!
五千年的文明,说起来很值得骄傲,但真的也沉淀下来太多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啊?说这个真的会挨砖吗?那我收回,为几句话挨砖,值不当的。呵呵!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健身房里的两类人

当地人对某个外来族裔的整体印象,就是从一点一滴的日常观察中积累下来了



也是我们去了的国人自己一点一滴做出来的事, 甚至是忒丢脸的事!:wdb23::wdb23: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啊 ! 茶兄 , 现在温哥华半夜两点了, 你的小灯还亮着没睡啊?

如果你在, 问声好, 快点休息了!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