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了,全都好了。无欲则刚吗!
融入,我看是不可能的。
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多年,带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抄着夹生的英语,怎么可能融入?与本地白人之间,除了工作交流,也就上班morning,下班have a good night而已。相反,和一些其他国家的移民,尤其是亚洲国家的移民倒有一些共同语言。
我看,就我儿子这一代,到这儿上高中,语言好多了,但要谈融入,门儿都没有。同样,他的非华人朋友也基本是移民,白人也是俄罗斯的或东欧的。
全都放下,不容易,很难做到。
“欲”还好办,可以放下。有些不是“欲”,是责任,就很难放下了。
比如,人在加拿大,会非常不放心国内的父母。父母年迈再加上疾病缠身,子女在海外,怎能呆得踏实?
再比如,做企业,只是老板为了自己挣钱吗?我觉得不完全是。不扯什么“社会责任”,至少还要对得起跟着自己干的那班弟兄们。
看过高晓松的一个访谈,他说他妈妈说的,65岁才是人生最好的时候,年轻时对爱情的责任、对工作单位的责任、对事业的责任、对孩子的责任、对父母的责任,这时候都没有了,一身轻松,可以心无旁骛地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了。
那时候,恐怕才真的具备什么都“放下”的条件。可是,别的都放下了,就怕那时候病痛又找上门来了。而且,自己放下了,说不定自己却已经又成为了别人放不下的责任――比如子女的。
我是两年多前登陆的,当时挣扎、纠结得厉害
放弃稳定的职位,可惜!放弃不低的收入,不舍!年过四十而未实现经济自由,没底!
两三年前,刚开过奥运,世界萧条,中国独好,大国崛起。。。。。。
在这种内外环境下,放弃一切来到加拿大,被很多朋友称为疯狂
现在回头看看,当初那一步没准是对的。
大家知道最大的变化有哪些吗:
1. 手机仅开车时用,下班必关机。手机用一款19.99刀的,预付费的。
2. 学会了木匠活,学会了做deck、fence,完成了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的终身夙愿:从设计到施工一条龙,从基础到顶棚,完成了后院凉棚工程(现在叫EPC了)。下一步向电工迈进,玩点高层次的。
3. 到新地方是观光,而不再是开会了。
4. 见老板叫名儿,不交XX总、XX董了。
5. 两年没抽烟了。
6. 两年没松骨洗脚了。
7. 两年没吃过像样的中餐了。
8. 两年没吃过像样的西餐了。(这是我儿子的评价,我基本同意)
大家补充。
恐怕其实已经在融入了。
我接触过几位在加拿大工作的“真移民”,他们对加拿大本地文化、价值观等等的认同度,明显超过我们这些“假移民”。
有些变化可能是自己都感觉不到的。这就好比是一个外地人来北京,呆了几年后,他可能认为他在这座城市里只是一个“外人”:没有北京户口,购房、子女上学受政策性歧视,说不来儿话音很重的北京话。但是有一天这个人回老家探亲的时候,他的乡亲们才会发现:这个人已经变成北京人了。
加拿大是多元文化,盎格鲁-撒克逊人虽然代表着这里的社会主流,但是多族裔“既和谐共处、又保持一定距离”的这种生活方式也是加拿大的一种文化特点。
有人说美国文化是个大熔炉,但加拿大文化是马赛克,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我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
因此,我觉得踏下心来在当地工作、生活,认可当地的文化,就已经是在融入了。
看来,男人钉木板,女人刷漆是“加拿大标配”1.[FONT=宋体]不再是“什么贵买什么”,购物原则尤其是衣服化妆品“不打折绝不买”;另外孩子爸说“打折也可以不买”。[/FONT]
2. [FONT=宋体]加拿大[/FONT]7[FONT=宋体]年,忽视了去美容院做皮肤护理,但经常去见牙医,无休无止的洗牙治牙。[/FONT]
3.[FONT=宋体]学会了买旧货,越古旧越喜欢(破损的不要),尤其是[/FONT]Garage Sale[FONT=宋体]看[/FONT]Antique[FONT=宋体]。[/FONT]
4. [FONT=宋体]学会了刷漆。三年前,我家楼上楼下共三层,全是我自己刷的。两个孩子的卧室,一个是粉色,一个是天蓝色;我的卧室和餐厅是红色;其余房间全是米黄色。总共占用了[/FONT]10[FONT=宋体]天的假期,好累呀,真是省了很多钱。[/FONT]
现在开始,努力使自己在65岁时,不成为别人的责任全都放下,不容易,很难做到。
“欲”还好办,可以放下。有些不是“欲”,是责任,就很难放下了。
比如,人在加拿大,会非常不放心国内的父母。父母年迈再加上疾病缠身,子女在海外,怎能呆得踏实?
再比如,做企业,只是老板为了自己挣钱吗?我觉得不完全是。不扯什么“社会责任”,至少还要对得起跟着自己干的那班弟兄们。
看过高晓松的一个访谈,他说他妈妈说的,65岁才是人生最好的时候,年轻时对爱情的责任、对工作单位的责任、对事业的责任、对孩子的责任、对父母的责任,这时候都没有了,一身轻松,可以心无旁骛地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了。
那时候,恐怕才真的具备什么都“放下”的条件。可是,别的都放下了,就怕那时候病痛又找上门来了。而且,自己放下了,说不定自己却已经又成为了别人放不下的责任――比如子女的。
基本同意茶兄的说法。可不可以这么说:我们正在“融入ing”,但永远无法“融入ed”。
其实我们这些在海外工作(或说扎下根)的华人,尽管享受了西方社会的文明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内心深处其实是很孤独的。在国内,尽管有“十万个不满意”,但毕竟有亲情和友情。
我前面说到,没有像样的中餐,没有洗脚松骨,其实是玩笑话。其实现在吃吃西餐也挺好的,没有洗脚松骨那么多钉两根钉子也强身健骨。关键是想看看家人,想喝餐大酒都找不到人。
人生难免取舍,自古万事难全,这就是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