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也不算太靠谱儿。
首先,把国内赚的钱拿过来就挺麻烦,走正式渠道,一年只能换5万美金;走地下钱庄,那是犯法的事。
第二,钱拿过来了,还得能说得清楚钱是哪儿来的,得与你申报的海外资产对上号儿,不然就是你隐匿资产、逃避纳税,那也是犯法的事。
第三,钱拿过来了,也与海外资产对上号儿了,但得贬值六、七倍之后才能花。这个不犯法了,RMB实行低汇率政策,连“世界警察”美国都气得干瞪眼儿、没招儿治。
知识什么时候都能学,但性格和习惯养成了就很难改变。
所以,我对朋友想让孩子在国内念完初中在过来这样的想法,深不以为然。
首先很欣赏茶兄的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剖析移民过程中的种种现象,这么辛苦的码字不说,连回答问题也是尽心尽力,让人着是感动。平心而论,茶兄的介绍和解答都比较实事求是,细致入微了,但是就好比盲人摸象一般,茶兄往返中温两地之间,体会到的,看到的难免主观,片面,也许茶兄都未必意识到,呵呵。
就拿茶兄以上评论的第三点来说,人民币拿过来就马上贬值了6、7倍,看表象的确如此,可是细一比较也远不至于的。这里凡是有人工参与的项目是远远超过国内(也是劳动力真正体现价值的原因),比如一个肉夹馍,国内卖5元人民币,这里卖4元加币。但是没有人工参与的基本食材不仅没有贬值的担心,甚至比国内还便宜,并且木有税哦!比如国内大樱桃大约每斤要100多元人民币,过季打折的时候也至少30多元,而这里呢,刚上市最贵的也就4元加币一磅,到了大批上市的时候可以便宜到2元一磅阿(移友们自己算算差距吧),这还只是一个小例子,更不要说酸奶,蓝莓,米,面,肉类、、琳琳总总的,也就是说如果在这里你主要自己动手做饭,价格和国内一线城市是一样的(偶拿的是北京的物价)。偶家人来探亲,说的最多的就是这里怎么比国内还便宜阿!
当然谁也不会天天在家里吃饭,总要到外面餐馆换换口味,找找轻松哈。那又可以比较拉,北京一个不错的日本料理自助,每人300元人民币,这里呢,最贵的时段吃每人不过20多加币,北京有名的港式早茶一顿至少300起,而这里呢,吃个不错的早茶30多,轮圆了吃也超不过70、80吧,北京的万龙州海鲜馆随随便便的一顿也要上千了吧,估计还吃不到什么好的海鲜,这里一家相当有口碑的新瑞华海鲜馆,她家皇帝蟹基本算比较贵的价格了,吃下来300加币也下来了。
偶感觉在吃的方面,人民币在这里并没有贬值那末多,那末不禁用的。很多食材你在国内也要花这么多,甚至更多才吃的到,而且未必有这边新鲜干净安全哈。很多事情,每个人的经历和角度不同,得到的感受和结论也大不相同。这不能简单用对错来分,你的感受只能靠你自己亲自来体会。也许茶兄的太太会对偶提出的价格比较有更多的认同哈,感觉茶兄家是太太主管除养家外一切大小事务哈
其实我认为如果国人真的是从心底里仇富、仇官、仇腐败,那中国早没有这些社会问题了,因为没有那个土壤了,全体中国人都恨、都决不会去做的事,怎么可能存在呢?
问题是国人的这“三仇”多半都是假的,之所以这么苦大仇深、一肚子怨气,是大家恨自己为什么不富、自己为什么当不上官、自己为什么没机会贪。
权力机构招聘公务员时,尽管世人都知道那几个名额十有八九早就“内定”了,但仍会出现数千人报名抢一个位置的天下奇观。那些报名者多数都是布衣出身、贫寒子弟,在大学里也都是仇富、仇官、仇腐败的热血青年。可这会儿他们一点儿也不仇、也不恨了,一心一意热盼着成为曾经被他们恨的人当中的一员。
一旦进了机关,很多曾经“三仇”的人会比他们前辈官员更变本加利。
80年代时我看《夜与昼》那本书,书中有一段话现在我还记得,大意是:
第一代人,也就是爬过雪山、走过草地那一代,现在已经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了;
目前在台上的是第二代人,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成为高官的那一代人,改革开放就是这一代人推出来的,但他们也已行将退出舞台;
即将走上台的第三代人,是以建国后留苏那拨人及50年代的老大学生为主,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决定了,这也是保守的一代人,他们会萧规曹随,难有大作为;
排在后面的第四代人,是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上过山、下过乡,思想会与前三代有重大差异,但因为他们这一代没上过学,接受新思想也晚,所以走上历史舞台后尽管可能会有变化,但仍不会有太大作为。
再下面的第五代人,是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大学生,这一代人学的是新东西、接受的是新思想,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一代。中国的希望,在这一代人身上。
哦,这段话当时看得俺热血沸腾,因为俺就是那“第五代人”啊,担负着中国的希望,这是多大的历史责任啊!打那时候起,俺就盼着俺的同学们、同龄人走上舞台、大展拳脚,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还别说,真让那位作家说对了!我是说过程而不是结果:现在的省部级领导,大部分都是他说的那第四代人(18大就要替代第三代而进入国家的管理核心了),而司局级官员则大部分都是我们这第五代人了。
我的同学里,有很多都是北京的委办局长和区县长们了。当年一个食堂里打饭、一个球场上打球、甚至是一个宿舍里睡觉的兄弟,那会儿都是热血青年,反官倒儿、反腐败,一心一意精忠报国……
这不是瞎说啊,当年我们大学毕业时国家还包分配。因为我们是学工程的,要人单位主要分为三类:设计院、管理机关、施工单位。当时我们大多是子承父业、行里出身,很多同学的家长与学校的领导拐弯磨角的都能拉上点儿关系。所以班主任没办法了,干脆把全班同学的四年大学成绩大排队,谁排在前面谁先挑单位,所有的“关系”全都置之不理。
大家是怎么挑的?今天回过头来看很难理解。当时分配单位里有四个政府机关的名额,都是绝对的权力机关。要是在今天,排在榜首的四个同学毫无疑问会先把这四个名额摘走啊。
可是,那是80年代中期啊,那时的人多单纯啊,排在最前面的6个同学全部选择了仅有的6个设计院、所的名额。
再后面的,设计单位没有了,只好选了政府机关。我有一个同学,万般无奈地进了一个绝对权力机关的绝对权力处室,但只在那儿忍了一两年,托了很多人,终于如愿以偿调去了一家大型设计院。
还有一位同学,轮到他选的时候,还有一个政府机关的名额,他不去,而是选了去施工单位,因为他一心想在施工单位干出点名堂来。
排在最后的十来个人,都去了施工单位。结果没呆几年天,这些同学大部分都下海自己单干了。
今年春节时我们几个同学聚会,还谈起当年的事,大发感慨:我们那时候还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现在的孩子,不但没有了我们那会儿科技兴国的理想,连下海挣钱的勇气都没有了……
扯这么一大段儿是想说明什么?
我要说的是,就是当年我们这班同学、这些热血青年、这些背负着国家希望的所谓“第五代”,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一半在政府机关、大国企里腐败,一半在海里狂捞挣钱,从恨别人的人,变成了被别人恨的人。
今年初的一天,我和一位退休的政府老领导聊天。我说我曾对我们自己这一代抱有期望,结果今天一看,我们远不如你们那一代。你们那会儿起码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啊,都是委办主任了,下工地还骑辆破自行车,见着工人都能打几句哈哈儿,就是腐败也败不了哪儿去,顶多收几瓶酒、几条烟、给孩子弄套房子什么的,可您看我们这些人,一旦当了官儿,牛逼得一塌糊涂!你给他送礼他记不住、但你不送他会记住你,你请他吃饭、他能出来就是给你面子,办不办事另说。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现在的孩子们,起根儿就已经没有理想了,我就不信等他们走上舞台后会比我们这一代还强。
所以,别看现在大家恨得都咬牙切齿,那是他们没机会,一旦有机会,他们会比现在台上的人变本加利。
这就是文化土壤啊!
我觉得这是应该的!
中国这二十年的发展,其实是牺牲了环境,同时也牺牲了底层劳动者的利益换来的,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其实也是既得利益者。
现在只是拨乱反正而已!
在我看来:农民工工资超过entry level的小白领非常正常,技术工人工资超过普通白领非常正常,高级工程师工资超过中层经理非常正常。
强烈认同!别说农民工,保姆,月嫂等等,人家不是人阿?凭啥人家就该埋头干活,然后每月领着接近低保的工资呢?加国这边但凡加入人工的项目一定比较贵,这也是人权的一种体现。这里的专业技术蓝领往往比一般的办公室白领挣的多,也没有明显的工种歧视。要是有,也是华人自己用老眼光看出来的。很多富人也讲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是花不起银子,而是一种文化修养。
最可怜的中国农民辛辛苦苦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一年的收成还没有城市人一顿大餐多,他们的剩余价值被谁压榨了呢?口口声声说平等,没歧视的某些城市人心安理得的吃着便宜的食材,吆喝着家里的保姆,司机,自觉高人一等。等发现国内人工也慢慢贵上来之后,不由得诧异这帮人反了天拉?还敢要这末多的工资?这些自视清高的城市人不少移民后,才发现乖乖,敢情儿国外人工这末贵阿,既然无法压榨别人的剩余价值,纷纷骂骂咧咧的回流,一说起加拿大就苦大仇深的样子,靠,那是人呆的地方吗?什么都要付费,给小费,还是社会主义好啊,人工多便宜啊!所以建议茶兄加上一条不适宜移民的类型就是喜欢别人伺候的,自觉高人一等的人别移民!
呵呵,说的太对了。这也可以反映出某些人千辛万苦,想方设法的移民出来后,又开始骂骂咧咧的抱怨加拿大的不是。最大的意见就是,靠,这里怎么没人把我当回事阿?!在国内咱儿动动嘴皮子就挣钱,天天别人低头哈腰的上供,到这里太失落了,落差太大了,回流,老子一定回流,但是要拿了身份再回,靠,不能白来一趟,便宜都占着才成呢!
这里的高中10年级要学到的两本书,一本<animal farm>,一本<lord of the flies>,都是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看完之后一定对阶级和人性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和认知,再回头反观国内社会千奇万象的丑陋也就可以找到根本原因了。
很庆幸这里的孩子10年级就可以接触,学习这么现实,深刻的作品,而不象国内的孩子学习的课本内容严重脱离实际,即使大学毕业,硕士毕业到了社会上仍旧种种不适应,这不得不说是国内教育的最大悲哀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