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一步一步走进加拿大
怎樣把梳子賣給和尚
有一個營銷經理想考考他的手下,
就給他們出了一道題,
“把梳子賣給和尚”。
第一個人:
出了門就罵,
什麼狗經理,和尚都沒有頭髮,還賣什麼梳子!
找個酒館喝起了悶酒,睡了一覺,
回去告訴經理,
和尚沒有頭髮,梳子無法賣!
經理微微一笑,
和尚沒有頭髮還需要你告訴我?
第二個人:
來到了一個寺廟,找到了和尚,
對和尚說,我想賣給你一把梳子,
和尚說,我沒用。
那人就把經理的作業說了一遍,
說如果賣不出去,就會失業,
你要發發慈悲啊!
和尚就買了一把。
第三個人:
也來到一個寺廟賣梳子。
和尚說,
真的不需要的。
那人在廟裡轉了轉,
對和尚說,
拜佛是不是要心誠,
和尚說,是的。
心誠是不是需要心存敬意,
和尚說,要敬。
那人說,
你看,
很多香客很遠來到這裡,他們十分虔誠,
但是卻風塵僕僕,蓬頭垢面,如何對佛敬?
如果廟裡買些梳子,
給這些香客把頭髮梳整齊了,把臉洗乾淨了,
不是對佛的尊敬。
和尚話說有理,就買了十把。
第四個人:
也來到一個寺廟賣梳子,
和尚說,
真的不需要的。
那人對和尚說,
如果廟裡備些梳子作為禮物送給香客,
又實惠、又有意義,香火會更旺的,
和尚想了想,
有道理,就買了100把。
第五個人:
也來到一個寺廟賣梳子,
和尚說,
真的不需要的。
那人對和尚說,
你是得道高僧,書法甚是有造詣,
如果把您的字刻在梳子上,
刻些“平安梳”、“積善梳”送給香客,
是不是既弘揚了佛法,
又弘揚了書法,
老和尚微微一笑,
善哉!就買了1000把梳子。
第六個人:
也來到一個寺廟賣梳子。
和尚說,
真的不需要的。
那個人和和尚說了一番話,
卻賣出了一萬把梳子。
那人說了些什麼呢?
他告訴和尚:
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備之物,經常被女香客帶是在身上,如果大師能為梳子開光,成為她們的護身符,既能積善行善、又能保佑平安,很多香客還能為自己的親朋好友請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揚佛法,揚我寺院之名,豈不是天大善事?大師豈有不做之理?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大師雙手合十,施主有這番美意, 老衲豈能不從?
就這樣,寺院買了一萬把,
取名“積善梳”、“平安梳”,由大師親自為香客開光,竟十分興隆。
當然,開光所捐的善款也不菲啊!
各位看看,
第一個人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太厲害,用常理去考慮銷售,是不適合做銷售的。
第二個人是在賣同情心,這是最低級的銷售方法,叫“叩頭營銷”,是不能長久的。
第三、四人為客戶著想,可以說是“顧客滿意戰略”,自然會有好的效果。
第五人不僅能夠讓顧客滿意,還能迎合顧客心理,自然就不會差。
第六人就已經達到了物我兩重天的境界,不是在賣梳子,而是在賣護身符,把顧客的價值最大化,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这里表面说的是销售能力问题,其实说的也是人的思维方式问题。思维方式不同,做事的结果也不同。你的想法和第几个人的想法相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