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最大赞力
0.31
当前赞力
100.00%
中国少年荣登10大科学家之首 破全球百年难题

22岁的曹原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解决了困扰了全世界107年的难题,因此荣登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自然》2018年度十大科学家之首!

石墨烯实现超导意味着什么?曹原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学霸?

来源丨德国优才计划(ToGermany)、新华社、光明日报、共青团中央等

最近,一件改变世界的大事悄然发生,

困扰全世界107年的难题被解决了。

而解决这一难题的人,

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天才少年”,

他因此荣登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自然》,

2018年度十大科学家之首!



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近期发布了2018年度科学人物,位居榜首的是1996年出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中国学生曹原。

曹原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这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传输效率,这份杂志将曹原称作是“石墨烯的驾驭者”

如今,数百位世界级科学家,

正试图拓展他的科研成果。

一旦成果落地,

将为世界能源行业,

节省数千亿美元资金。

这个中国人的科研成果震惊全世界,

更震撼的是,

他还是登上《Nature》最年轻的中国人!

只有23岁!

他,叫做曹原



“天才少年”曹原:

13岁上高中,14岁上大学

1996年,他出生于四川成都,

3岁时一家人迁往深圳,

他自幼就十分聪明,

读小学时,往往老师刚说出题目,

他就能喊出答案。

他还特别喜欢捣鼓电子产品,

经常跑去深圳的电子市场,

然后买上一大堆电子原件回家,

拆了装,装了拆的去研究电子线路。

他特别热衷的就是科技类课外书,

一本《科学探索者》,

他就前后后翻了好几遍。

2007年9月,他顺利考上,

以“超常教育”闻名的深圳耀华实验学校。



在这里,他更加“放飞自我”:

课桌、椅子、黑板,

都没能逃过他的“毒手”,

甚至连老师的讲台都给他拆了;

而在课堂上经常踊跃发言的他,

提出的一些问题,

竟然有时让老师都难以回答;

他在学校搞个实验室,

还在家里弄个实验室,

当时做实验所需的硝酸银很贵,

也很难买到,他就买来了硝酸,

偷偷把妈妈的银镯子放了进去,

人工“合成”了硝酸银。

这些事惊动了校长,可校长却连连称赞:

这孩子是个好苗子,是个天才!

并当即决定送他进少年班,

接受“超常教育”。



而他从此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一个月读完初一,

三个月读完初二,

不到半年读完初三,

2009年9月,

才13岁的他就考上了高中!

高中学业繁忙,他仍旧鼓捣个不停,

放学回家都10点了,

他还要再花1个多小时的时间,

捣鼓各种化学试剂,

这些实验都很折腾人,又有一定的风险,

但家人的支持和学校的开明,

让他尽情翱翔在科学的天空。



别人都是中学三年,高中三年,

而他只用了两年时间,

就把初中、高中的课都读完了。

2010年,14岁的他参加高考,

成绩公布,考出了理科669的高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他抢到手,

并送他进了驰名中外的、

培养未来科研领域领军人物的

“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能在这个少年班里面的哪个不是天才?

都是经过激烈竞争才能夺得一席之位。

群雄环绕,

更有一群“可怕”的老师督促着他们,

可他,却能“力压群雄,独占鳌头”!

他求知若渴,

经常穿梭于各大教授的办公室,

一脸认真地去逐一请教,

还时时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

和教授一起去探讨。

物理学院丁泽军教授,

因教学严谨苛刻,

让许多学生“闻风丧胆”,人称“丁老怪”,

而偏偏,就他入了“丁老怪”的法眼,

一提起他,“丁老怪”就赞赏有加:

“很聪明的家伙!计算机物理课程中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章,他没花多少时间,也就一个寒假就做完了!”



(丁泽军教授)

曾长淦教授也自豪地说:

“这是在我实验室混过的娃,他还发了一篇PRB理论文章,当时就觉得这孩子太厉害了。我实验室出了很多位郭沫若奖,但他在其中还是非常特别。”

“他是如此的令人放心,只要把题目交给他,他一定能做出来! ”

甚至在某些方面,曾院长还说,

自己指导不了曹原。



(曾长淦教授)

“在中国的凝聚态物理学家中,每个人都知道他的名字。”曾长淦说。

才气过人者往往恃才傲物,

但他却非常低调沉稳,不骄不躁,

勤学之余他还喜欢天文摄影,

他说:

“仰望星空总是能让我安静下来。”

(这话好像霍金也说过,

敢情天才都是如出一辙?)

浩瀚宇宙,璀璨星空,

让他始终保持一种平和谨慎的心态。



(曹原摄影作品)

少年班那些学霸们谁都不服谁,

只有提起他才会表现得十分钦佩:

“真的是怪物啊!”

“我们都觉得他可能成为下一个庄小威,这一点都不言过其实,因为他实在是太强了,就是传说级的人物。”

(庄小威,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后,成为第一位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华人科学家。)

而他非但有当下的荣耀,

还有更辽阔的远方。

2014年,

他获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

郭沫若奖学金。



不久,

导师推荐他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深造,

他随即奔赴美国麻省理工,

攻读博士学位。

老师的一句话

成了他念念不忘的“梦想”

实验期间,

他总能想起中学时的一件小事,

当时物理实验课上,

老师黄佳堂告诉他,

如果谁能在常温状态下,

发现一种超导材料,

就可能颠覆世界。

年少的他对此充满了好奇,

继续追问,

但老师却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便摸着他的头说:

“这是你们这一代人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出来了,就能改变世界。”

没想到老师的一句话,

成了他念念不忘的“梦想”。

读博四年,

他一直潜心研究石墨烯的超导电性,

可这项研究,在国际上还没有先例,

而他之后的研究成果,

成为了能改变全世界的“神操作”!

我们都知道,

从发电站到用户的传送过程中,

能量传输是肯定会有损耗的,

而且损耗量是非常巨大的。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发现,

当汞被冷却至接近0K(-273℃)时,

电子可以通行无“阻”,

从而将能源损耗降到最低,

这个“零电阻状态”被称为“超导电性”,

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超导体的存在,

昂内斯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但悲剧的是,超导体要在,

接近绝对零度(-273℃)的环境下,

才能显现其近乎0损耗输电的能力,

而这其中的材料,

冷却成本却高得让人绝望!

之后,全世界的科学家们,

都开始了各种试验,

去寻找这种“低成本超导材料”。

1980年时,有人发现了铜氧化物,

这种材料达到超导状态的最高温度,

约为133K(-140ºC),

但是铜氧化物结构难以调整,

无法实现超导机制,

在超导体的研究上这只是进步了一小步。

诺贝尔奖获得者Robert B. Laughlin说:

物理学家们已经在黑暗(超导研究)中,

徘徊了30年,

试图解开铜氧化物超导的秘密 ......



而今天,我们的这位中国天才少年,

就成为了照亮黑暗的那盏明灯!

2017年攻读博士期间,

他发现了石墨烯中的非规超导电性,

他推测,

当叠在一起的两层石墨烯,

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的时候,

材料会发生剧变,

有可能实现超导体性能。

可当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时,

却遭到诸多物理学家质疑,

他们认为,

这不过是一个20岁的中国小孩,

关于世界的美好幻想。

但曹原,

没有被权威质疑的声音击退,

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

捍卫自己的梦想!

为此他日夜待在实验室,

克服了样品无法承受高热等,

各种极端困难,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后,

他依旧信心满满的说:

“实验失败是家常便饭,心态平和地对待失败就没什么压力。”

“吃一堑长一智,做的多了,慢慢有经验了,自然就攻克了。”

皇天不负苦心人,

终于在一次实验中,

奇迹发生了!

当他将两层石墨烯,

旋转到特定的“魔法角度”(1.1°)叠加时,

它们可以在零阻力的情况下传导电子,

成为超导体!

他顿时欣喜若狂,他深知,

这绝对是一个改变世界的研究成果。

但他仍小心谨慎,

又是半年多的的反复实验后,

震惊世界的石墨烯传导试验终于成功了!

曹原及其团队发现,将两层石墨烯叠加在一起,当转角接近魔角(Magic angle)即1.1°、同时温度环境达到1.7K(-271℃)时,它们会表现出非常规超导电性,其属性与铜氧化物(其结构往往难以调整)的高温超导性类似。



双层石墨烯系统中旋转的效应



2018年3月5日,

他将论文整理后,

投给了世界顶级科刊《自然》。

紧接着,

一个重磅消息瞬间引爆全球,

让全世界学者都望尘莫及的《Nature》,

竟然一天之内连续刊登了两篇,

关于石墨烯超导的论文!

此时距离发现超导体,

已过去足足107年了,

世界终于迎来了这个领域的重大突破!

而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

就是曹原!





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均为Yuan Cao(曹原)

我国“量子之父”潘建伟院士,

第一次在《Nature》上发表论文,

是1997年,那时他27岁;

我国结构生物学领军人物的施一公,

第一次在《Nature》上发表论文,

那是在1999年,当时他32岁;

而他登上《Nature》才仅仅22岁!

还一次性当天就发表了两篇!

而刚拿到这篇研究成果的论文时,

《Nature》等不及排版,

就先行在网站上刊出,

并配以第三篇文章做评述,

有网友评价:

《Nature》,

应该为能刊发曹原团队的文章,

而感到荣幸不已,甚至都已迫不及待了!

网友刷屏点赞: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对于曹原登上《自然》年度十大科学人物榜首,网友刷屏点赞。不少96年的同学也表达了淡淡的忧伤:



还有网友被曹原的优秀激励:



网友的关注点渐渐转移到了头发上......



激动地不仅是网友们,

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惊呼:

“曹原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们能做的太多了!”

就在曹原发表论文之后,

短短9个月,

石墨烯的初步商业化已经开启。

以手机为例,一旦安装石墨烯电池,

手机的充电时间,

将被缩短为16分钟。

可以说,他的发现,

将带动电子消费品飞速发展,

未来在能源行业,

能为全球省下数千亿资金!

与此同时,无数大学和科研机构,

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

甚至愿意聘请年仅22岁的他为教授。



而面对全世界的赞誉和邀请,

他只说了一句简单的话:

“我是一个中国人,

我学成以后要回到中国的。”

英雄出少年,作为一个中国人,

他延续了华夏英才的优秀。



过去几十年间,

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涌现出来,

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科研实力。

而曹原,

毫无疑问是年轻一代中出色的代表。

今天站在世界科技的巅峰的他,

并不满足于眼下,

他说:“更好的消息还在后面,

希望将更多的时间,

用来为中国科技创造更多的奇迹。”

少年强,则中国强,

中国培养出的这些好少年,

也预示了中国未来的强盛之路!
 
最大赞力
0.31
当前赞力
100.00%
“天才少年”曹原:

13岁上高中,14岁上大学

一个月读完初一,

三个月读完初二,

不到半年读完初三,

才13岁的他就考上了高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美国麻省理工- 攻读博士学位。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人家的发现是很重要,但离商业化远得很:1.7K(-271℃)。看看原文:

曹原及其团队发现,将两层石墨烯叠加在一起,当转角接近魔角(Magic angle)即1.1°、同时温度环境达到1.7K(-271℃)时,它们会表现出非常规超导电性,其属性与铜氧化物(其结构往往难以调整)的高温超导性类似。

等超导温度到零下40度,可以在西伯利亚,加拿大之类商业化。等超导温度到冰箱能够达到的时候,即高于零下18度,其他地区商业化才有戏。中国人就是喜欢神话,不看事实。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不能说是解决了超导问题,而是开辟了新的思路。最终能不能解决问题还得继续研究。
是的。根本没有解决超导体的问题,只是一种新思路而已。而且比现有已知的其他超导体,超导温度更低,更没实用性。

先贴个科普链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超导现象


高温超导体[编辑]

超导临界温度时间线 1900 to 2015
自1911年发现超导现象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物理学家认为超导的上限温度不会超过30 K。后来发现的超导临界温度高于30 K的都被称为高温超导体。1953年,科学家发现了合金超导体硅化钒[6]。1986年1月,德国科学家约翰内斯·贝德诺尔茨和瑞士科学家卡尔·米勒发现陶瓷金属氧化物可以作为超导体[7],开启了铜基高温超导体的时代,从而获得了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87年,美国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台灣物理學家吳茂昆以及大陆科学家赵忠贤相继在钇-钡-铜-氧系材料上把临界超导温度提高到90K以上,液氮的“温度壁垒”(77K)也被突破了[8]。1987年底,铊-钡-钙-铜-氧系材料又把临界超导温度的记录提高到125K。从1986年-1987年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临界超导温度提高了近100K。大約1993年,鉈-汞-銅-鋇-鈣-氧系材料又把临界超导温度的记录提高到138K[9][10]

2008 年,東京工業大學細野秀雄(Hideo Hosono)与其合作者发现了新的一类铁基超导体LaO1-xFxFeAs(超导临界温度26 K)[11]。随后,铁基超导体的超导临界温度很快被提高到55 K[12]。2012年,清华大学的薛其坤及起合作者发现生长在SrTiO3衬底上的单原子层FeSe具有高于77 K的超导临界温度[13],这也是目前铁基超导体的最高超导临界温度记录。

铜基超导体铁基超导体都是非传统超导体,即是非BCS超导体,电子声子耦合不能解释这两个体系的超导现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理论来解释这两类非传统超导体

2015年,物理學者發現,硫化氫在極度高壓的環境下(至少150GPa,也就是約150萬標準大氣壓),約於溫度203K (-70 °C)時會發生超導相變,是目前已知最高溫度的超導體[14]非常有趣的是,硫化氫属于传统BCS超导体,这一发现也重新开拓了传统超导体的新领域。
 

一庐春秋

居小庐看春去秋来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转文)43岁日本学渣竟拿下诺贝尔奖…逆袭后,他花16年做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艺非凡 另一束光 1周前

来源:艺非凡( ID:efifan )

命运馈赠的礼物,
你早已暗中支付了筹码。

“平凡”的逆袭

在日本京都
有一位传奇大叔田中耕一
(KoichiTanaka)
大学时就是个挂科留级的“学渣”
年过四十
依旧是个最普通不过的基层职员
拿着寒酸的薪水,过着“loser”的日子
这样一位呆板的上班族
却是日本人疯狂爱戴的“国民偶像”
没有颜值,没有特长,他凭什么?



平凡到43岁的田中
像你我一样默默无闻
2002年的一通电话
却像平地惊雷搅乱了他的生活
电话里的人说的是英文
田中只听懂了两个词:
Congratulations(祝贺)、
Nobel(诺贝尔)。



“诺贝尔关我什么事?”
田中莫名其妙地挂了电话
办公室里却喧哗起来
新闻开始此起彼伏地播报着: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田中耕一(日本)



这一刻,全日本都炸锅了
媒体们焦急地划去了预设名单
化学家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不是业界知名的专家、不是致力科研的学者
全国人民发出了同一个紧急提问:
田中耕一是谁?



更离谱的是
田中的妻子坐在出租车上听到广播
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田中的妈妈正巧在看新闻
波澜不惊地说了句:
这人的名字怎么跟我儿子一样?



没有一个熟人相信
田中会和世界级的奖项有什么瓜葛
毕竟在世人眼中
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失败者
习惯了沉默与平凡



最后,媒体居然在网上搜到了田中的公司:名不见经传的岛津制作所。

大批想抢占先机的记者,一下就把制作所围得水泄不通。临时被抓住采访的田中,还穿着做实验用的蓝色工装。

他局促地走上了发布会的演讲台后,憋红了脸才说出一句:要是能提早准备,我一定穿正装。



这时妻子的电话不合时宜地打过来,会场回荡着叮铃铃的声响。此起彼伏的闪光灯还没停,这位大叔却尴尬地接听了电话,小声说道:“我在接受记者采访呢…”又转头向记者们致歉:“是我老婆。”

憨态可掬的画面随着直播传遍全国,观众们都被田中逗乐了。这哪是高高在上的诺奖科学家,分明是亲切的邻家大叔。人们早已习惯了虚伪与体面,这一刻才发现真实是多么可贵。



田中就这样火了
抢占了各大头条不说
电视节目都找上门来
社交网站更是热烈讨论着这位“平民科学家”
原来这样平凡的中年大叔
也有登上人生巅峰的一天
他成了励志典范,当代锦鲤
激励着经济低迷时期的日本
田中走过的地方
夹道欢迎的粉丝们甩动气球彩带
就像顶级流量明星一样



但是田中自己
却陷入了深深的愁苦:
得诺奖就是个天大的意外!
我根本不配得这个奖



田中的得奖理由是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

简单地说,从前分析大分子,必须用激光照射,但是一照它就碎。田中天才般地加入了甘油作为缓冲剂,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惭愧地说,首先是因为专业理论知识不足,不知道大分子不能这样分析;其次他只是失手,不小心把甘油倒了进去,又因为节俭惯了舍不得扔,阴差阳错做出了一个专利……



内心煎熬了一阵后,他公开说自己只是侥幸,希望撤销授奖。诺方给出了温暖的回应:诺奖是用来奖励那些,率先提出改变人类思维方式的原创性成果,你的得奖是慎重、公平公正的决定。

失意的人,请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明明全世界都在赞美你,不必害羞地躲开自己的光环。



说“节俭惯了”不是虚的
1959年出生于富山县
田中从小就过着清贫的生活
哪怕只是想扔一张废纸
奶奶都会教导他说
耕一,你这样太浪费了
还可以留着擦鼻涕呢

奶奶不知道
她当初一句无心的关照
竟为孙子埋下逆袭的种子


富山县雪景

工匠父亲话也不多
却让小田中学会了沉下心来做事
小小的田中完美继承了坚毅的品质
世界再浮躁
他只想着把手头的事情踏踏实实做好
就算二十年、三十年
甚至一生挣不到名利
也无愧于心



田中获奖后第一个打电话感谢的
却是他的小学老师泽柿教诚
泽柿老师正是化学专业毕业
鼓励着田中和同学们不要循规蹈矩
尽情去尝试、实验,独立思考
不必按课本上的标准答案来答题



不过没什么天赋的田中
最后只考上东北大学的电气工程专业
偶然得知自己竟是父母的养子
生母在他刚出生时便因病过世
大二时因为讨厌德语挂科留级
妥妥地沦为学渣

毕业时一腔热情地去索尼公司面试
没想到第一轮就被淘汰
在导师的帮助下勉强进了岛津制作所
却被派去毫不相关的化学科

其貌不扬、沉默内敛
让他的职场生涯充满坎坷
工作快二十年了
还是个小小的底层员工
就连妻子
也是相亲了二十多次才遇见
35岁,才结上婚

人生的不如意
几乎都被他碰遍了
就像每个深陷低谷的人一样
他也曾想
除了甘于平庸,还有别的选择吗?



从天而降的诺贝尔奖
把他“砸”得晕头转向
听到田中得奖的消息
所长立刻乘飞机赶回国
把一千万日元的奖励双手奉上
不过,因为田中获奖
岛津制作所的股票当时就上涨了35%
之后几年更是飙升了150%
而1985年田中发明这个专利时
公司在1个亿的盈利里
拿了1万日元奖励他
折合成人民币,仅700元



母校更是慌忙把田中的名字写进校章
还破例授予了荣誉博士学位
热情地邀约这个“学渣”回校演讲
田中演讲时,憨厚的本色倒是没变
居然自言自语道:
“我有博士学位了,
以后坐飞机可以免费换商务舱了!”
听得全场领导老师都愣了



政府更是一连追加了好几个
荣誉市民奖
还在最高荣誉——日本文化勋章中
匆忙把他的名字补上



所有人都以为
名利双收的田中耕一
将到处演讲、收获掌声来度过余生
可是他却在一场发布会上说完
“leave me alone”之后
一头扎回研究所
潜心做实验,再也不露面了



能在辉煌时不被迷惑的人
将拥有更华丽的人生



田中回归了平凡无奇的生活
上班、下班
依然穿着他的工作服
依然拒绝升迁
一切都像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一样
只有一点变了:
他决心做出真正值得获奖的研究



只是这一沉寂
就沉了16年
粉丝们心凉了
吹捧逐渐变成质疑:
也许他真的只是运气好?

官商们退散了
拿了经费就走
真是个不通人情的怪人



田中感受到了外界的压力
只是他早已习惯
坚定不移地做着研究
一年、两年、十年、十五年…

命运馈赠的礼物
确实标好了筹码
有些人
早已用“坚持”来支付



当人们再次见到田中耕一的名字
是2018年的2月
他的最新研究成功在权威期刊
《自然》上发表:
只需几滴血
就能提前30年预测阿兹海默症



其实
早在四十年前得知生母病逝时
他便下定决心投身医疗研究
那个幸运的诺贝尔奖
只是给坚定的人提了个醒:
勿忘初心

2019年2月
NHK邀请田中参与纪录片的摄制
作为平成30年科学成就回顾的一环
此时的田中
眼中早已有了沉稳和自信
和16年前面对镜头手足无措的他
判若两人

意外能让你幸运一时
坚持与坚定却能让你“幸运”一世



我们生来平凡,
要面对人生的种种低谷。
愿你面对困境时,
不要放弃“坚持”。
上天会眷顾努力的人。
 
最大赞力
0.31
当前赞力
100.00%
没看懂你的意思,是要夸天才还是夸熊孩子?

发个贴,不一定要有很特别的意思。如果有一点,是想起吉哥发帖征集意见帮助他家哈佛大学就读的公子设计出一等奖文章...这个曹原的论文应该可以参考一下吧?:LOL:
 

smartworm

江湖弱智第二网友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发个贴,不一定要有很特别的意思。如果有一点,是想起吉哥发帖征集意见帮助他家哈佛大学就读的公子设计出一等奖文章...这个曹原的论文应该可以参考一下吧?:LOL:

又损J22,他得罪的人也不少嘛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好建议,多谢!如果得了国际一等奖,我会承认有你的贡献。

有缘相见的网友可以告知上次已得三等奖的论文题目,这个奖有我的贡献。


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多看积极的方面。
 
最后编辑: 2019-03-11
最大赞力
0.31
当前赞力
100.00%
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排名超过美国:百度第四 腾讯第八

《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sian Review)报道称,中国企业过去3年在“日经人工智能专利50强”榜单上异军突起,领先于美国同行,扩大了他们在这个全球最重要高科技领域的触角。

在2016至2018年间,该榜单中的上榜中国企业从8家增加到19家。与此同时,美国企业仍然牢牢占据前三,但只有12家公司位居前50位,低于上一次的19家。

在这项最新排名宣布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在上月宣布“美国人工智能倡议”,希望提升该领域的研发投入,但并没有确定具体的资金数额。

IBM在美国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共有3000项人工智能专利,微软以1995项位居第二,谷歌为1659项,位居第三。

百度在中国企业中位居首位,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522项,排名从第11位上升至第4位。国家电网公司排名第6,专利数量为1173项。腾讯也从第20上升至第8位,专利总数为766项。


中国企业的排名上升是因为政府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中国2018年共计申请3万项人工智能公开专利,大约较5年前增加10倍,达到美国的2.5倍。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在2015年就已经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按领域来看,中国在人工智能专利领域的增长主要来自电子商务、数据搜索和语言处理等领域。图片处理专利表现尤其强劲,达到1.6万项,达到美国的4倍。中国在人脸识别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项技术可以通过视频中的画面判断人的身份。

中国的专利有95%提交给国家知识产权局,但很多企业也都瞄准了海外专利申请。

作为一个相对新颖的领域,人工智能比生物科技等传统领域更容易获得专利。

所有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成功率约为70%,但机器学习子领域的成功率超过90%。

“如果早点申请,获得专利的概率就会更高。”拥有人工智能相关经验的日本专利律师Hideto Kono说。中国正在主动申请专利,以减少其他国家的机会。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今年1月发布了首份工智能专利报告。美国和日本在1950至2016年间占据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但中国最近10年的申请数量大幅增加,最近几年已经超过这两个传统强国。

日经的这项专利排名以美国、中国、欧洲和日本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公开数据作为来源。市场研究公司Patent Result也提供了帮助。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习主席为世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怎么自然杂志不发表捏?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