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情人节快乐】上帝给你的情书

1550164923665.png

·········································································································································
1550164923717.png
我亲爱的孩子:
  我爱你。(约翰福音3:16)
  我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属我的。(以赛亚书43:1)
  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
  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耶利米书1:5)
  不是你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约翰福音15:16)
··············································································································

  因我看你为宝为尊,我爱你。(以赛亚书43:4)
  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耶利米书31:3)
  我怎能弃绝你?我对你的爱是如此强烈。(何西阿书11:8)
··············································································································
  妇人怎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
  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
  看哪,我将你铭刻在我掌上。(以赛亚书49:15-16)
··············································································································

 ···········································································································
 因为我耶和华--我正搀扶着你的右手(以赛亚书41:13)
  你不要害怕!因为我救赎了你。(以赛亚书43:1)
  我与你同在。(以赛亚书43:5)
  你要确信,我与你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20)
··············································································································
  你心里不要忧愁,要信靠我。(约翰福音14:1)
  我必帮助你。(以赛亚书41:14)
  你从深水中经过,我必与你同在。困苦必不能淹没你。
  艰难的试炼也不会将你摧毁。(以赛亚书43:2)
··············································································································

  不要忧虑。(路加福音12:22)
  就是你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
  所以你不需要任何惧怕(马太福音10:30)
  大山可以挪开,小山可以迁移;
  但我坚定的慈爱永远不会结束。(以赛亚书54:10)
···············································································································
  来,我要引导你到旷野,对你的心说安慰的话。
  我必以坦白,忠诚待你。
  我要持续的爱你,聘你永远归我为妻。我会信守我的誓言,
  你就必认识我,远超过你从前对我的认识(何西阿书2:14;19-20)
··············································································································
  我是自有永有的。(出埃及记3:14)
  我就是耶和华--你的神!(何西阿书13

1550164923766.png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情人节是基督教的节日,你知道吗?



情人节(英文:Valentine's Day),又名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在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

情人们在这一天互送巧克力、贺卡和玫瑰花,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

你知道吗,其实呢,情人节是基督教的节日哦。

情人节的起源是纪念两位同是名叫华伦丁的基督教初期教会殉道圣人。

有这样三个说法:   

说法一是: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

一名叫瓦仑丁(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仑丁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  

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现在,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 Valentine's Day ,用以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

说法二是:
据说瓦伦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危险和死亡。
为掩护其他殉教者,瓦沦丁被抓住,投入了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暴君听到着一奇迹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将瓦沦丁斩首示众。

据传说,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 (寄自你的瓦伦丁)。当天,典狱长的女儿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

瓦伦丁为了传扬十字架牺牲的爱,甘愿付出生命,情人节因此而流传开来。

说法三是:
另外,据记载,教宗在公元496年废除牧神节,把2月14日定为圣瓦伦丁日,即是St.Valentine's Day,后来成为是西方的节日之一。深受西方的文化影响,这个节日在西方以外的地方渐受注重。

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原来的情人节是没有玫瑰花、没有巧克力、没有烛光晚餐,只有无尽的包容、完全牺牲的爱。它的源头来自于:上帝

愿上帝祝福你!直到永远,阿们!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流浪地球,你是上帝恩宠的创造

1,老公信佛,老婆信耶稣,结果老公。2,115岁老人一辈子没进过医院。
8,魔鬼,最害怕的基督徒,弟兄姊妹都在看。
9,每天这样祷告三次撒旦都害怕。
10,小敏的新歌,与见证的视频。11.一个传道弟兄的故事,感动到哭
今年春节最热门、话题度最高的电影莫过于那部短短几天就票房突破30亿,位列中国影史前五的《流浪地球》了。

在全网狂热的安利下,我满怀期待的去影院看了这部现象级的大片,自以为能跟大家产生一样的共鸣。



然而,当剧场IMAX巨幕渐渐暗下,片尾曲响起,随着视觉感官体验的抽离,技术手段带来的沉浸感荡然无存,留给我的感受,似乎就只剩3D观影后的强烈眩晕。

影片讲述的就是在流浪途中,地球误入木星轨道,在即将发生碰撞的千钧一发之际,人类如何力挽狂澜,拯救地球的故事。或者说,是“祖孙三代拯救地球”的故事。

当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越来越衰老,地球唯有寻找新的家园。



虽然前途未卜、虽然危机四伏,但存一线未知的希望总好过等着灭亡,这个蓝色小星球,开始它奔向希望的流浪之旅。


01

不管在微博还是朋友圈,“中国首部科幻硬核电影”、“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这部电影被人们打上了太多的标签,“大爱”、“中国”、“开创”等词裹挟着大众的评价导向。



在众多的声音中,你是否想过,倘若剥离推动地球离开危险的太阳系这一设定之外,《流浪地球》在你心里还回荡着什么?

是担当吗?是牺牲吗?还是那句“北京第三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呢?

无可厚非,整部影片特技效果做的确实是国产科幻片里超级咖位的,不仅是特技效果,应该说这部电影也是国产科幻片的里程碑,媲美美国大片,一点也不含糊。



但纵观影片细节的合理性,却稍显牵强。

整个地球的科学家团队都没算出有效解决方案,就这样简单被一个愣头小青年给言中了?

空间站里人工智能已经那么发达,就没有个发射系统、无人驾驶之类的?非得搭上条命,自己驾着飞船去当点火索?

前面不是明明说一根火柴,就能唰的一下点燃?怎么后面又一直强调要几万吨的燃料?

这一些的逻辑漏洞,我以为看到的是伏笔,后来才发现是无解……



科幻作品,除了电影特效的展现,也当有正确的价值引导。

那些经典的科幻片,《星际穿越》、《银翼杀手》、《回到未来》等等,它们所呈现的可不只是一个瑰丽的世界,或一套全新的技术......

《星际穿越》借助星系间的穿越的冒险,讲述时间无法回转,唯有爱才能永存的旋律;
《银翼杀手》假借人造人的设定,探讨灵魂和自我意识的议题;
《回到未来》透过时间旅行,讲述了“子女对于父母世界的好奇”。

而《流浪地球》所带出的价值却有点不知所以。

在这种末世氛围下,人类社会有哪些思潮?
“刹车时代”牺牲35亿人的伦理问题如何解决?
由此带来的群体心理创伤会如何显现?
抽签进入地下城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
地下城的社会形态、治理结构有哪些特点?



我似乎没有看到电影为此做充分的准备,只是在农历新春,闪过地下城里中国式杂乱的市井气息:

赌博打麻将、性交易、夫妻为了出轨争吵不休、黑市、串儿店、海草舞……

特权阶层可以不摇号而直接拿到“船票”,国人还是要靠贿赂请别人办事,电影中的世界,跟现实中的世界还真没什么两样。



电影制造出一个宏大的场景,一片宽广的世界,唯独少了内核,倒是映照出了这个社会弥漫着的“空心病”。

表面热热闹闹,里面却空虚荒芜,也才有了豆瓣评分一星五星两个极端之间游走的局面,众人纷纷陷入无休止的口水战中。


02
要带去流浪的,
是怎么样一颗地球?


同一部影片,不同人会感受到不同的东西。

影片里浓墨重彩渲染的牺牲与分别,只从我脑海中一闪而过,可偏偏有一个被一带而过的场景,却让我忍不住去想,却又不敢去想。

就是“课堂外投屏的阳光和草地”。

因为没有了太阳,所以那些阳光下的美好需要靠投屏来制造,关上电源,一切就归于黑暗。

这真是电影里特别特别小的一个画面,不到一分钟闪过。但我真的深深被触动。当雾霾占据了一年里的大多数日子,蓝天、白云从哪天起,也将成为记忆里才有的画面,我们何尝不是像影片里那样?



然而茫茫宇宙中这颗特别的恩宠之星,如今会有这样的光景,这并不是它创造者原本的心意。

《圣经》中第一句话,就讲到了地球的被造:
“起初神创造天地”(创1:1)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

其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还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

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人类对于自己所居住的这颗蓝色星球的认识曲折而漫长,近百年来它的面纱才开始被真正揭开,面容才得以呈现在我们眼前。


1946年一组科学家将一个35mm相机绑在V-2火箭上,并将其发射至距离地球表面105公里的高空,成功拍下了第一张地球照片!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科学家使用类似的方法拍摄了数百张地球的照片,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类才拍摄了第一张从月球拍摄的地球照片——“地出”。

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看到地球从冰冷明亮的月平面上升起。



1972年又出现了一张最有影响力照片——阿波罗17号宇航员,在前往月球途中拍摄了一张被称为“蓝色大理石”的地球“证件照”,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图像之一。



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星球,但又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星球。与众多其他星球相比,地球在体积和质量上都是微不足道的。

但由于地球特殊的环境,诸如适中的位置、适宜的温度、和煦的阳光、充足的水分、含氧的大气层、周而复始的季节变化……孕育了形态各异的生命群体,繁衍了有高度智慧的人类,缔造了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

—— 高中地理(必修一)前言​

茫茫宇宙中,有数算不清的星辰,地球不过像一粒散落的微尘,既没有恒星般耀眼的光芒,身边也没有围绕着众多的追随者,它是如此的渺小,但是神却把美好的旨意成全在这颗恩宠之星上。



适宜的温度、和煦的阳光、充足的水分、含氧的大气层、周而复始的季节变化……这么多必要条件在地球上统统得以满足,科学家称其为“金锁链条件”

缺其中的任何一条,生命便难以在其中生存。如此苛刻的条件使它成为了宇宙中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有人说不过是巧合罢了,可你若留心细细观察,便会发现它的运行是极其精密又复杂。

自从造天地以来,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 罗马书 1:20

地球最适宜的自转周期,最适中的质量体积,复杂的内部运动,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各个系统有条不紊地相互配合协调,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也不过万分之一。



神几乎把能想到最好的都给了这颗星球,

它是顾城笔下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般的自然恬静;
它是林徽因笔下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的温暖浪漫;
他是舒婷笔下的寒潮、风雷、霹雳、雾霭、流岚、虹霓……

无法复制的伟大,无与伦比的壮美,包围着你,征服着你又接纳着你。

大学里,老师在课上曾说:“对造物者的模仿,是世间的停留”,对此我深以为然。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人定胜天”这一说法,有人给《流浪地球》打出了“此系不留爷,自有留爷系”的口号,标榜热血。

可军旅诗人吉尔曼却说:“蠢人如我写诗,但只有上帝能造一棵树。”

面对宇宙庄严的被创和秩序的运转,人类开始自己的假想,并期待设定自己的次序。



如果我们不能回答“地球从哪里来?”,就更不能妄想要把地球带到哪里去。人类自己建立“新天新地”的企图,亦是对宇宙秩序创造者权威的挑衅。

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诗139:14

人的受造奇妙可畏,地球的被造,宇宙穹苍的被造更是如此。


03
《圣经》中的地球观
这是上帝饱含爱意的创造


科学家花了上千年,才得以慢慢揭开地球的神秘面纱,而《圣经》却早已将地球真实的奥秘揭示给凡信祂名的人。

1. 地球是个圆球


在古人还普遍以为“天圆地方”的时候,《圣经》早在三千年前就已指出大地是圆球形,随后又指出地球的东西两半球都有人居住的事实。



如智者所罗门早在公元前一千年就已在《圣经》上写道:“祂(上帝)在渊面的周围划出圆圈。”(箴8:27)。

在圣经原文中,这里翻译为圆圈的字,并非意思说在平面上划一个圆圈。它代表一个弧或圆球,而且真能说出地球的真形。(引自《真理的圣经》226 页)

先知以赛亚早在公元前712 年就已在圣经中提到:
上帝坐在地球大圈之上。—— 赛40:22



后来主耶稣基督在两千年前又告诉我们说:当祂将来带着千万天使,驾着天上的云再临时,地球的一面正处于夜间:“当那一夜,两个人在一个床上,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

而同时地球的另一面则处于白天:“两个女人一同推磨,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人在田里,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路17:34-36)。

本段经文极有力地说明了大地是圆球形,并且在地球的两半球上都有人居住。因只有当大地是圆球形的,才可能在迎着太阳的一面出现白昼,而同时在背着太阳的一面进入黑夜。



2. 地球是悬空的

在古人的观念中,大地总是建立在甚么固定不动的基础上,甚至以为天连地,地连天,所谓“天地相毗连”。然而,圣经上却早在三千五百多年前就已明确指出:地球是悬空的。

正如《约伯记》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就已宣告:“上帝将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空。”(伯26:7)。

这一启示在古人看来,简直是骇人听闻,不可思议。大地怎能悬在虚空之中?岂不要跌落下来吗?



这里面的奥秘直到十七世纪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才真正弄明白。

原来地球果真是悬在空中的,由于上帝所制定的万有引力的作用,和所安排的最好的速度,才得以恒久环绕太阳运转,不致跌落太阳而陨毁,也不致脱离太阳而消失。

3. 地球是旋转的

古人都以为地球是不动的,而太阳、月亮和星辰每天都东出西没,直到公元十六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才肯定指出:日夜的更替是由于地球环绕自己的南北“地轴”自转而形成的。

但圣经上却早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就已指出了地球的这种自转运动,说:“叫这光(指太阳)普照地的四极……因这光(原文中无因这光三字)地面改变如泥上印印。”(伯38:13-14)。



有人解释这一句经文说:“泥上印印,为当时米索不达米亚(希腊文,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为现今伊拉克地方)用为印字的泥筒而言。

印字工用泥制成一个圆筒,未干之前,用细棒为轴心,将泥筒绕轴转动,把预先备好模模上的字印在其上,然后烘干,这样就非常形像地在说明地球的旋转情况。”

4. 地球是微小的

如古时约伯也曾指出:“上帝将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空,将水包在密云中,看哪,这不过是上帝工作的些微。”(伯26:7-14)。

又如先知以赛亚在二千七百年前对此发出感叹说:“看哪,万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为天平上的微尘。祂(上帝)举起众海岛,好象极微之物……万民在祂面前好象虚无,被祂看为不及虚无,乃为虚空。”(赛40:15,17)。


的确,我们所看到的整个日、月、星空,包括我们的地球在内,都不过是上帝工作的些微。地球在其中更是小如灰尘。

例如拿地球和太阳相比,太阳比地球大130 万倍,而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中约1200亿颗恒星中的普通一颗。而银河系外,还有数不清的河外星系。现在已经能探测到的河外星系数目已达到几千亿之多。



目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最遥远的星系,距离我们已有150 亿光年。换句话说,我们人类现今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空间,直径已达到300 亿光年。而单单我们银河系的直径也已有十万光年,我们地球在其中真是微小如尘埃。

然而,谁又能想到,这小如微尘,近似虚无的地球,却又是整个宇宙关怀的中心!

5. 地球是宇宙关怀的中心

从上帝创造大工来看,地球在诸天地众星球中,的确小如微尘;但从上帝救赎大工方面来看,这小如微尘的地球又令人惊奇不已的成了全宇宙关怀的中心。

成了创造天地的主大爱倾注的对象,成了上帝爱子、救主基督舍命救赎的目标,成了众天使特别关怀的中心......


04

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渐渐旧了,你要将天地如里衣更换,天地就都改变了。——诗102:26

我想,《流浪地球》所带给我们最大的一个警示,就是这世界有一天都将会过去,有一天要像衣服一样渐渐破旧。



电影中调侃:“在很多年以前,人们不关心太阳,只关心一样叫做钱的东西”。

然而,若你知道我们现今拼了命所追求的房子、车子、票子有一天都将在烈火中化作无有,神要亲自把这天地改换一新,变为“新天新地”

这样,我们便不会只顾着埋头工作,而是更多抬头举目,仰望星辰,赞叹敬畏,寻求祂在我们生命里荣美的计划和使命。



地球,是上帝饱含爱意的创造,是神爱世人的明证,是宇宙众星中亿万分之一的恩宠。

流浪地球,无需流浪;
只是,我们需要归回。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无神论信仰科学,基督徒开创近代科学


假如上帝不存在,人们不会因为信祂而丧失什么;假如上帝存在,人们会因为不信祂而丧失一切。
---帕斯卡



1

哥白尼(1473—1543),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在人类科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哥白尼从24岁开始担任神父直到去世,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天文学研究是在教会工作的业余时间完成的。哥白尼在教堂箭楼上安置了一个小天文台,在繁忙的教会工作之余进行天文观测,他指出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今天,我们知道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但在16世纪,哥白尼的学说已经非常先进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突破了天主教继承亚里斯多德的“地心说”,从而受到一些神学家和科学家的批判。《圣经》从未讲过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只是讲“神将大地悬在虚空”。(约伯记26:7)

哥白尼曾说:“假如真有一种科学,能使人类灵魂高贵,脱离世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因为人类若看见神管理下的宇宙所有的庄严秩序时,必定感到有一种力量,催迫自己趋向于规律的生活,去履行各种道德,可以从万物中认出造物主确是真善美之源。”


图:哥白尼


2

伽利略(1564—1642), 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他的名字和著名的比萨斜塔紧密相联,他在斜塔上所作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关于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论点。伽利略首次通过实验来检验理论推导正确与否,由此奠定了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在天文学领域,伽利略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写下《关于两种主要世界体系的对话》,宣布哥白尼的“地动说”完全正确。

伽利略相信圣经来自上帝的启示,相信科学与圣经不能互相冲突,他认为宗教信仰和科学信念之间并无矛盾。1633年6月,天主教教皇乌尔班八世看见基督教新教的影响愈来愈大,决定维护天主教的权益,压制伽利略《对话》的观点。异端裁判法庭审问伽利略,但伽利略始终认为自己正确,他说:“我难道不是一个基督徒吗?我难道不能算教会的骄子吗?我难道不是敬拜全能的上主和祂的独生子耶稣吗?要我悔改什么?难道让我将真理隐藏起来亵渎上主?”“有人指控我的发现是暗示圣经有错,我却认为我在物理上的精确研究,更是印证圣经的准确性…… 可是有些不懂天文的学者,以自己无知的诠释,来封闭别人对圣经更深认识的道路,而且不准别人提出对他们诠释圣经的质疑。可是人都是有偏差的。因此,只有相信圣经是绝对真理的人,才有勇气对世界上任何伟大的理论提出挑战!”

伽利略在信仰和科学两方面坚持了正确的立场,他认为哥白尼的学说符合圣经,而天主教教皇是出于维护教廷的权威而软禁伽利略直到他去世,这一事件是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的冲突,不是无神论所说的基督教迫害科学。


图:伽利略


3

开普勒(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他最伟大的贡献是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即通常所称的科学第一“自然定律”,为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奠定了基础,开创了现代天文学的先河。开普勒22岁以前,一直喜欢神学,准备当牧师,后来为了生计才勉强放弃了这个念头。他研究天文学,祈祷神给他信心和力量,他说:“几乎整个夏季我都消磨于这项苦闷的工作中,最后在一个十分无关紧要的场合,我更接近了真理。我相信上帝过问了,因此,我偶然得到了我自己的努力无法得到的东西。更相信这一点,因为我曾不断祈求上帝,如果哥白尼说的是真的,那就让我成功吧。”


开普勒认为,天文学家作为上帝传达自然之书的牧师,不仅应当把自己智慧的荣誉牢记在心,而且还必须将高于世间一切的上帝的荣耀铭刻在心。他曾说:“我们天文学家是至高无上之神在大自然方面的代理人,大自然提供我们研究的机会,并非让我们自命不凡,而是为了荣耀神。”


图:开普勒


4

牛顿(1642—1727),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18岁进入剑桥大学学习,27岁当上剑桥大学的教授,这足以证明他的成就是多么辉煌。牛顿的科研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和天文学,他发明了数学上的微积分,出版了近代科学奠基性巨著《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力学三大运动定律,他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世界各国的许多教师和家长所采用,作为向儿童进行科普启蒙教育的经典素材。

牛顿毕生认为,人类理性的能力有限,不能包容一切,他研究圣经的兴趣不在研究科学之下。据统计,牛顿所发表的科学著作只占他所有著作的16%,其他84%的著作是他生前未出版的神学作品,总数字超过140万字。他曾说:“我深信圣经是神的话,圣经是人受神默示写成的。因此,我每天都研读圣经。据我研究的结果,圣经记载之信而有证,实在远非世俗的历史所能比拟的。”“无神论是无知的。我观看太阳系,看见地球与太阳保持一定的距离,得到适当的热能和光线。这绝不可能是机缘巧合。惟有这位智者有大能力创造、计划如此美丽的太阳系,各大行星、慧星……一切都由祂支配统治,祂是万有的主宰。”

牛顿用自然哲学架起沟通自然神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使上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他说:“如同生来是瞎眼的人不了解光,我们无法明白神的智慧与全能。神的形像没有人看到、听到、接触到,更不是世上必朽坏的假神所能代表,... 我们只能在祂所创造的万物中了解祂,祂仍在掌权,我们都在祂的掌管下……”

牛顿1727年3月20日去世,他写下:“不管任何环境下,要守住耶稣基督救赎的真理与诫命--爱神,爱邻如己。”


图:牛顿


5

伦琴(1845-1923),德国物理学家。1895年伦琴发现了伦琴射线,这种光有非常强的穿透能力,被叫做X射线。“X”光大名鼎鼎,但中国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有人猜想X光表示不知是什么光,因为X在数学中表示未知数,其实是臆断。圣经《希伯来书》第4章12节说:“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伦琴根据这段经文,取希腊文“基督”的第一个字母X为名,称为X光,即基督之光。

X射线发现才4天,美国医生就用它找出了病人腿上的子弹。企业家蜂拥而至,出高价购买X光射线技术。50万,100万,出价越来越高。“哪怕是1000万”,伦琴淡淡的一笑答道:“我的发现属于全人类。但愿这一发现能被全世界科学家所利用。这样,就会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因此,伦琴没有申请专利权。他知道,如果这项技术被一家大公司独占,穷人就出不起钱去照X光照片。


图:伦琴



6

凯尔文(1824—190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他以研究热力学而闻名。他用精确的术语系统地阐述了焦耳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这两条定律都反映出进化论并不科学。凯尔文发现了绝对温标,国际上就以他的名字作为绝对温标的单位。

凯尔文说:“我们四周的一切都是智慧和慈爱的构思的证据,无神论的概念实在愚昧,笔墨难以诉说。”他认为科学与圣经根本没有冲突,并相信,就生命的起源而言,科学正面肯定了创造的力量。一次,他的学生问他一生中最大的发现是什么,他没有说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却说:“在我生平的发现中,最有价值的,是认识了主耶稣基督。”

凯尔文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首先压缩出液态氮,铺设了第一条海底电缆,发明了电子检流器,提出了同位素放射理论。他一生坚信人所看到的物理、化学、生物的现象,都是由看不见的原理所引导的,这是来自上帝的永恒智慧和权能。当他在二十八岁发表热动力理论时,他在研究报告上写道:“上帝在这个时代还行神迹吗?是的!科学的知识是来自上帝的作为,放在我们的心中,使我们能够了解。过去,祂把异象放在先知的梦中,现今祂把知识放在人的心中,使人能够建立理论去说明这个世界的真实。人有理解的心智,是上帝所创造。”

凯尔文的观点为那些视宗教与科学相互冲突的人所不容,为此他们专门组织一场辩论会,希望用进化论的观点驳倒凯尔文。但是凯尔文只缓缓地提出三个问题:1、进化论是一个学说呢?还是一个不变的定律? 2、进化论能够回答生命是怎么产生的吗? 3、人有道德、有爱、有对于永生不朽的渴慕。如果人只是无意义的,偶然的进化产物,怎么会问这些有意义的问题? 凯尔文仅用五分钟就结束了辩论。他没有反对进化论,而是说明了,即使有进化论,上帝仍是进化论的主。所以他进一步解释道:“如果你更进一步思考,科学将迫使你最终相信上帝。”


图:凯尔文


7

焦耳(1818—1889),英国物理学家,他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是他为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奠定下基础,能量的单位则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焦耳”。他提出焦耳定律,被誉为当时新科学的热力学的始祖,他为热力学第一定律(暗示宇宙不是自然衍生出来的)提供了实验的基础。

焦耳认为科学研究工作与圣经真理协调一致。他坚信神就是宇宙创造者,他列出他优先考虑的事:“承认信仰,服从神的旨意,然后从自己手里的工作体会神的智慧、大能和美善。”


图:焦耳


8

普朗克(1858—1947),德国杰出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1900年,他提出了震惊科学界的“量子假说”,后来被科学家们用于解释各种物理现象,验证了量子论的正确性。量子论成为20世纪物理学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普朗克为开创物理学革命性发展的新纪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普朗克信仰上帝,从1920年起直到逝世为止,他一直担任教会的执事。他相信上帝是无所不在的,自然规律由上帝支配。他一再强调科学与信仰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他在《宗教与自然科学》这篇代表作的末尾呼吁科学家“朝上帝走去”!



图:普朗克


9

波义耳(1627—1691),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用实验阐明气压升降的原理,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力和体积成反比,这就是中学物理教科书上著名的“波义尔—马略特定律”。波义尔是现代化学的先驱,他首次引入化学分析的名称,将元素定义为未能分解的物质,开始了分析化学的研究。波义尔在科学和神学方面均有建树,对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科学是宗教的一个卓越的学校,是一项宗教任务,是对上帝展现在宇宙中的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的揭示,科学是宗教的盟友,甚至受宗教的指导。波义尔相信,上帝创世时,除祂之外不存在任何实体,没有任何受造之物需祂承担义务或者能够束缚祂。如果上帝中断对宇宙的维持,宇宙就会土崩瓦解。上帝的持续参与是必须的,因为规律并不是真正的力量,而只是规则性的一个表现方式而已。这就批判了仅仅把上帝作为宇宙运动的最初动力,从此就不需要上帝的错误观念。

波义尔在他的《基督教巨匠》一书里,认为科学与基督教信仰并无冲突,科学和信仰都承认人的智慧有限,只有借助于上帝创造自然的模式和启示,人们才能形成正确的观念。波义尔对基督教护教学甚有研究,他还支持圣经的出版,在美国发行的第一本印第安语《圣经》就是由他资助出版的。

波义耳出生于一个贵族之家,由于体弱多病没有参加政治活动,但命运的安排却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科学之门。当时很多人认为对宗教虔诚就应当反对科学,波义耳却认为:“人的得救条件不是要反对什么,而是接受上帝白白的恩典。只要你肯,仍然可以在科学里爱上帝、敬拜上帝。”他曾对宗教与科学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启示的真理如果是理性的负担,那不过犹如羽毛成为鹰的负担一样。羽毛并未因其重量而妨碍鹰的飞行,相反,它使鹰得以展翅翱翔,并且使鹰的视野比没有羽毛时更为广阔。”波义耳不但自己写了大量的神学文章,而且担任新英格兰福音传播联合会官员。他晚年写了《基督徒的品德》一书,呼吁基督徒以科学研究作为信仰的职责。他生前捐钱支持《圣经》的翻译工作,去世后还将遗产捐助国外的宣教工作和“波义耳讲坛”。


图:波义耳


10

道尔顿(1766—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原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他因出版《化学原理的新体系》而获皇家勋章,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道尔顿属于正统的牛顿派学者,是虔诚的基督徒。他12岁时就在教会学校里担任一些职务。他相信上帝掌管自然法。

道尔顿在曼彻斯特中学担任数学教师期间,由于经常阅读《圣经》,被人取个外号叫做“那个基督徒”。他一直相信他的前途在上帝手中,即使在34岁时被学校解雇,他仍然相信上帝会给他打开另一扇门。1800年,道尔顿自己开设了一间“数学教室”,教授九名学生学习。1804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当有人问他,没有念过大学,又缺乏专业训练,怎么能发现这么多科学理论,他说:“高度创造力的思想,有时需要酝酿在孤独的道路上,太多的人云亦云,反而引人误入歧途。”


图:道尔顿

11

孟德尔(1822—1884),奥地利遗传学家。1865年,孟德尔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试验》的文章,提出遗传单位(基因)的概念,并阐明其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年轻时曾大病三次,他感到前途渺茫,1843年进入天主教修道院做修道士,学习了4年神学课程后,担任了教会神父,后来被任命为天主教隐修院院长,专门从事神学教育工作。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修道院里渡过。有趣的是,他在修道院中不是在研究神学,而是进行诸如杂交豌豆的实验,并且因此而发现了他的三大原理:分离原理、独立分类原理以及优势原理。这仿佛是在验证英国哲学家阿尔弗雷德·怀特海说过的话:“对科学可能性的相信,发生在现代科学原理发展之前,它是从中世纪神学无意识地派生出来的。”


图:孟德尔


12

巴斯德(1822—1895),法国著名的化学家、微生物学家,他开创了微生物学及细菌学两门新学科,他又发明了免疫种痘和低热消毒法,救活了很多人的性命,他提出生源说定律,说明生命只能来自生命,反驳盛极一时的自然衍生的进化论观点。

巴斯德认为科学与基督信仰并无矛盾,坚信科学拉近人与神的距离,他说:“对大自然越有研究,就越感受到造物主奇妙的工作。”他对上帝和福音都有坚强的信心,他说:“如果承认上帝的存在,这一个信心实比一切宗教的神迹更为超奇,不可思议。如果我们有了这种信心,这种悟性,那便不能不对上帝下跪敬拜了。”他常在实验室里一面工作,一面祷告。

巴斯德相信,上帝由于祂无限的慈善,不可能为人类创造一种惩罚的灾祸后,不同时为人类造出一种救药来。为此,他孜孜不倦地寻找特效药,发现了各种抗毒素,找到了预防和治疗牛羊炭疽病、鸡霍乱病、狂犬病等方法,大大的发展了免疫学。


图:巴斯德

13

林奈(1707—1778),瑞典著名植物学家,他对现代植物学的发展有极大的贡献,尤其以植物分类法闻名,他将自然界分动物、植物、矿物三大类,再细分为纲、目、科、属、种、成为现代自然分类法的基础。林奈出生于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青年时就想为福音事业奉献一生。

林奈研究植物与他对上帝的信仰密切相关,在他的著作《植物的纲》中,林奈声明:“物种的数目和上帝当初创造出的各种形式的数目是相同的。”所以在他的漫长生涯中,他丝毫不赞同进化论的推测,坚信物种是不变的观念。他认为,“所有的物种都是上帝的创造,自然界中没有新种”。

他在1735年出版的《自然系统》中说:“由于不存在新种,由于一种生物总是产生与其同类的生物,由于每种物种中的每个个体总是其后代的开始,因此必须把这些祖先的不变性归于某个全能全知的神,这个神就叫做上帝,祂的工作就是创造世界万物,这是被每个有生命个体的机制、原理、定律、体质和感觉所证明了的。”


图:林奈


14

帕斯卡(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他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16岁写成投影几何的名著《圆锥曲线论》,他研究了代数中二项式展开的系数规律,对概率论和摆线的研究也卓有贡献。在物理方面,他提出了密闭流体能传递压强的帕斯卡定律,压强的单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帕斯卡”。

帕斯卡的科研成就如日中升的时候,他竟从24岁起放弃了科学研究,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上帝。他的主要著作《思想录》和《外省通信》,被看作是神学经典。帕斯卡的科学方法带有基督徒信仰的深刻印记,他对唯理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对上帝的启示,人们必须接受(或拒绝),而不能仅仅因其不符合理性便予以怀疑。上帝的无限性是超越理性的,那种主张借助于科学的原理就能解释万物的观点,是极为狂妄自傲的臆断。通过《思想录》,我们能看到一个基督徒的心声:“没有耶稣基督,世界是无法生存的,因为那必然要么就是世界毁灭,要么就是世界活象一座地狱。”

帕斯卡不但发现了大气压,还发现了数学上的机率论和排列组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数值计算器。帕斯卡有一个秘密,1654年11月23日晚上,在帕斯卡的生命中发生了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成为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体验。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在《思想录》中写道:“对上帝的认知,是来自人心里对上帝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出自于对耶稣基督的信心,而非逻辑……人类无法用理智证明上帝的存在,只有藉着耶稣基督。”他把约翰福音十七章抄下来,缝在衣服里面,一直到去世以后,才被家人发现。

帕斯卡有一句著名的话,被称为“帕斯卡赌注”,即对上帝的信仰是基于以下合理的思考:假如上帝不存在,人们不会因为信祂而丧失什么;假如上帝存在,人们会因为不信祂而丧失一切。



图:帕斯卡


15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杰出的数学家、哲学家。他和牛顿几乎同时发明了微积分,现在高等数学中所采用的积分符号,就是莱布尼兹发明的。为了纪念他和牛顿对积分学的突出贡献,国际数学界便把“积分学基本公式”称做“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莱布尼兹相信上帝是最高的创造者,祂赋予这个世界以一定的规律,因而社会生活也有自己的准则,这就是自然法。莱布尼兹认为:数学全然不是别的,而是上帝的杰作。他一向把他的渊博知识、他的研究工作同上帝联系在一起,对他来说,对上帝的认识,就是他工作的最高目标。他说:“上帝不仅是存在的源泉,而且是本质的源泉,是实在事物的源泉,也同样是处在可能性中的实事事物的源泉。这是因为上帝的智慧乃是永恒真理的所在地,或永恒真理所依赖的理念的所在地。如果没有上帝,就没有任何处在各种可能性中的实在的东西,不仅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而且没有任何可能的东西。”


图:莱布尼兹



16

爱迪生(1847—1931),美国最杰出的发明家,一生的发明有1000多种,白炽灯泡、发报机,留声机、油印机、碱性蓄电池都是他的发明,他甚至对照像机和电影摄影机的发明也有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

爱迪生的实验室放着一本《圣经》,他说:“我深信有一位全知全能、充满万有、至高至尊的上帝。”他认为,向上帝祷告是人生力量的源头,每当他遇到难题,他就在实验室里祷告,祈求上帝的帮助。他曾肯定地表示:“神的存在,对我几乎可以用化学来加以证明。”


图:爱迪生


17

法拉第(1791—1867),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他以发现电磁感应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电学之父”,电容的单位则以他的名字命名“法拉”,他发明了发电机和变压器以及最早的电动引擎。

法拉第担任着伦敦一教堂的长老圣职,每周讲道多次,保留至今的讲章有150篇之多。他的名言是:“圣经说什么,我们便说什么;圣经没有说的,我们也不应说。”他相信上帝创世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使他引入电场和磁场的概念。为了使社会大众认识上帝智慧的创造,他公开示范在电学上的发现。他在晚年更是勤读圣经,当他被记者问及对死后有何猜测时,他回答道:“猜测?我从没有任何猜测。我深信所有的确据。我知道所信的是谁,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

法拉第不仅每天阅读《圣经》,他还将其收入很大部分捐给教会并且经常探访和照顾病人。他一生为人类造福,淡泊名利,曾谢绝了皇家学会会长职务,皇家科学院院长职务,甚至谢绝了英王授予的爵士头衔。他说:“我的一生,是用科学来侍奉我的上帝。”他还说:“相信耶稣的神性和救恩乃是神的礼物,遵从耶稣的大使命乃是信心的确据。人既有这一部美好的圣经作指引,为什么还偏行己路以至迷途呢?惟有圣经,不增不减,是每人在各样境况中独一充分的向导。”



图:法拉第


18

莱特兄弟(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美国发明家,于1903年12月发明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有动力装置的飞机,把人类自古以来的飞行梦想变成了现实,成为航空史上的先驱者。

莱特兄弟都是虔诚的基督徒,礼拜天坚持去教会敬拜神,拒绝在主日工作。有一次,西班牙国王邀请他们在主日那天驾驶飞机,被他们毫不迟疑地回绝了,因为他们要去做礼拜。


图:莱特兄弟



19

麦克斯韦(1831—1879),英国物理学家,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这种预见后来得到了验证,造福于人类的无线电技术,就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麦克斯韦不仅是物理学家,还是教会的长老,经常研读圣经,他的笔记本里记着他的祷告:“全能的神啊,祢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赐予他生命的灵魂,让他寻求祢。祢统治所有受造物,教导我们研习祢亲手作的工,好使我们开垦土地善用资源,加倍努力事奉祢;又使我们领受祢可称颂的话语,相信祢差派主耶稣来,带给我们救恩和赦罪。……”

1879年11月5日,麦克斯韦患癌症去世,享年49岁。这位科学巨匠生前的荣誉远远不及法拉第,直到他死后许多年,在赫兹证明了电磁波存在以后人们才意识到,并且公认他是“牛顿以后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物理学家”。


图:麦克斯韦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