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送去Day care 就发烧,怎么办?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问题出在哪里呢?
哈洛思考了很久后,
推测这可能与“运动”有关,
于是他又做了一个实验——摇摆实验。
他重新改造了“绒布妈妈”,
让它可以动可以摇摆。
于是哈洛又把一批婴猴放了进去,
让可以摇摆的“绒布妈妈”养育它们,
并保证婴猴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猴子一起玩耍。
实验非常成功,
这样哺育长大的猴子,
成年后基本都正常了。
于是哈洛得出结论——运动和玩耍,是母爱另外两个重要的因素。
“只给食物和拥抱,
不给孩子充足的运动和玩耍,
脑部控制运动和平衡的感官系统,
与触觉及运动相连的情感系统等,
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也就是说,脑功能会失常,
表现为暴力、幻觉以及精神分裂。”
为什么婴儿喜欢父母轻轻摇晃?
为什么婴儿喜欢有人逗他玩耍?
因为运动和玩耍能够促进脑部发育。
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
哈洛做了一个著名的演讲,
演讲的题目叫——《母爱的本质》。
“爱存在三个变量:
触摸、运动、玩耍。
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
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母爱的本质是什么?
触摸,运动,玩耍。
这个演讲,不仅震动了整个美国,
也颠覆了美国社会一直倡导的哺婴方式。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哈洛的实验得到了很多验证。
比如二战时的孤儿院。
二战时,许多婴儿被送到了孤儿院。
尽管孤儿院给予了足够的温饱,
但大部分婴儿还是去世了。
大家都觉得很奇怪,
推断婴儿可能是死于细菌或疾病传染。
于是政府规定——照顾婴儿的修女,要与孩子保持距离,并在婴儿床之间隔上布帘。
但情况并未好转,
婴儿依然一个接一个地死去。
只有一个孤儿院除外——其养育的婴儿,死亡率特别低。
一位医生于是偷偷前去调查,
结果发现这里的一位修女违反了规定,
她每天晚上值班的时候,
都会抱起一个个婴儿,
进行温柔地轻抚和按摩。
事情由此真相大白——触摸、运动和玩耍,才是真正的灵丹妙药。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
做过一个残酷的实验,
他将很多刚出生的婴儿从父母身边带走,
集中在一起,
然后由护工专门喂养。
只给予充足的食物,
但没有任何情感互动,
结果,这些婴儿全都死掉了。
斯皮茨在《医院制度》一书里,
记录了他在育婴堂观察到的现象:
“那些仅仅获得食物给养的弃婴,
由于没能获得养育者的触摸和情感互动,
会变得异常安静、孤僻和忧郁,
很多婴儿不到一周岁就死亡了,
一部分婴儿虽然活了下来,
但难以像正常孩子那样发育,
甚至不能坐、立和交谈。”
那个担忧母爱过度的心理学家华生,
在自家孩子身上贯彻了自己的理念,
“不要亲吻和拥抱孩子。”
“不要轻易地满足孩子。”
结果他三个孩子全得了抑郁症,
大儿子自杀身亡了,
二女儿也多次自杀,
小儿子一直流浪,
靠他的施舍才能生活。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哈洛觉得实验还不够充分,
于是在实验一的基础上,
他又做了一个实验——旷场试验。
他把幼猴放进一个不熟悉的小房间,
房间里放满了很多物品,
积木﹑毯子﹑带盖容器﹑折纸等,
都是幼猴喜欢玩弄的东西。
然后哈洛设计了三种情况:
房间里仅有“绒布妈妈”,
房间里仅有“铁丝妈妈”,
房间里一个妈妈也没有。
结果发现——
当房间里仅有“铁丝妈妈”或者没有任何妈妈的时候,
幼猴都非常害怕和紧张,
或是抱着头缩在墙角,
或是蜷缩在毯子上,
对周围的玩具不理不睬。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当房子里有“绒布妈妈”时,
幼猴会立刻冲过去,
紧紧抱住“绒布妈妈”。
过了一会儿以后,
幼猴会把“绒布妈妈”当作安全之源,
大着胆子去触碰那些玩具,
轻轻摸一下掏一下,
然后迅速返回“绒布妈妈”怀里,
然后又试着去触碰那些玩具,
如此循环往复,
跟人类孩子一模一样。
当哈洛将“绒布妈妈”拿走后,
幼猴就会抱头缩在墙角,
表现出非常害怕的样子,
给再多玩具也不要。
哈洛由此得出了两个结论:
● 独立并不是“孤立”和“狠心”培训出来的。
恰恰相反,
得到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的孩子,
反而更容易离开妈妈怀抱去独立探索,
成为更加独立、更能适应社会的大人。
● 越是得到爱抚和疼爱的孩子,
就越会敞开内心,变得开朗。
而越是得到关注少的孩子,
就越是会封闭自己的内心,
漠视周围环境,孤僻不合群。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为了继续探索母爱缺失可能引发的问题,
哈洛又做了一个实验——长期缺母实验。
一群小婴猴出生后,
哈洛不让它和任何假妈妈接触,
就让它们孤独地呆在笼子里,
只是定时地给予食物。
在小猴“无母”地生活8个月之后,
哈洛将它们放进了拥有“绒布妈妈”和“铁丝妈妈”的房间里。
当可怕的发条玩具出现时,
这些小猴会作何反应呢?
结果它们不会奔向任何一个妈妈,
因为它们从来没有跟妈妈相处的经验。
它们大都抱着自己,
摇摆身子、瘫倒在地,
然后发出绝望的尖叫声。
而更可怕的是,
这些小猴长大后,
完全无法融入猴群,
非常胆小、非常惧怕其他猴子,
同时具有非常强的自残性和攻击性。
当其他猴子欺负它们时,
它们就开始自残,
撕扯自己的毛,
咬自己的胳膊和腿。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哈洛继续做更细的实验,
通过实验他发现:
幼猴在出生后,
一旦跟母亲分离超过90天,
这种伤害就无法弥补,
即使此后再跟母亲或其他伙伴相处,
也永远无法成长为正常的猴子,
因为某个“关键期”被错过了。
一旦错过,
那扇门就被永远地关闭了,
情感纽带便再也无法建立。
于是哈洛得出了结论——孩子出生之后的6个月,是建立良好母爱的最重要时期。
为什么是6个月呢?
因为小猴的90天,
差不多就是人类的6个月。
哈洛这样总结道:
“孩子出生后,
父母特别是母亲,
要避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长期分离会对孩子造成巨大伤害。”
哈洛还给出了一个建议:
人类的产假起码要有六个月。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最后,哈洛做了一个非常残忍的实验,
这个实验叫——绝望之井。
哈洛制造了一个个漏斗型小黑屋,
让小猴们头部朝下吊了两年,
底部有个容器可以获取食物。
刚开始的时候,
小猴会不断顺着峭壁往上爬,
但发现无法逃离后,
便孤独绝望地安静了下来。
哈洛称之为“绝望之井”。
两年后,将小猴放出来时,
它们已经得了重度抑郁症。
喜欢远离猴群,呆呆地坐着,
完全失去了猴子应有的活力,
且拥有极强的自闭、自残和攻击倾向。
哈洛试过很多药物和利用集体生活对它们进行治疗,
但都没能得到多大的改善。
哈洛由此得出结论——从这些小猴身上,我看到了人类最惨重的精神疾病是怎么来的。
“对灵长类动物来说,
早期严重而持久的孤立,
会导致孩子心理残伤和死亡,
这种影响直至终生。”
攻击性,并非天生,
而是因无回应的绝境而生。
严重缺乏回应的婴儿,
内心会产生两个激烈情绪:
第一,绝望——认为爱不存在。
第二,仇恨——想毁了整个世界。
我想起了马加爵。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哈洛的这一系列实验,
因为非常残酷残忍,
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和斥责,
但这一系列实验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
它扭转了风行欧美的育婴方式。
所以哈洛的恒河猴代母实验,
后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
母爱的本质是什么?
● 触摸——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
● 运动——轻微的晃动,多与孩子互动。
● 玩耍——经常跟孩子一起游戏玩耍。
很多父母总认为,
孩子年纪还小,
不懂事,没记忆。
殊不知,孩子在幼年时期,
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触摸、运动和玩耍,
长大后往往性格内向,
不合群、抗压能力差,
自我价值认定低,社交能力比较弱,
甚至会抑郁、自闭、自残和充满攻击性。
现在的父母都喜欢说一句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大部分父母并不知道,
真正的起跑线其实在婴儿时期。
对孩子真正的富养,
不是给最多的钱,
不是给最好的食物,
而是给最多的陪伴。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结果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
201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一个数据:
中国每13人中就有1个精神障碍患者,
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已经排在了世界第一。
抑郁症的成因虽然非常复杂,
自杀的原因也涉及多个方面,
但毋庸置疑,
其中极为致命的一个成因,
就来自于“婴童”和“幼年”。
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三岁的男孩,
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
“阿姨,和我说话!”
“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阿姨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回应,就是光。
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结果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
201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一个数据:
中国每13人中就有1个精神障碍患者,
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已经排在了世界第一。
抑郁症的成因虽然非常复杂,
自杀的原因也涉及多个方面,
但毋庸置疑,
其中极为致命的一个成因,
就来自于“婴童”和“幼年”。
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三岁的男孩,
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
“阿姨,和我说话!”
“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阿姨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回应,就是光。
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
第一次较为完整的看完“哈洛实验”,很震撼很感动,谢谢分享!祝宝宝早日康复!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96.50%
亲爱的,经过跟老公商量,我们订了个充气垫,沾在床单上不易动的,旅行也可以用的。经济实惠不占地方。我们有一次旅行,她就滚下床了,所以携带方便也蛮重要的。我说要买guard rail, 老公说太占地方,拆卸不方便。我买这个可以充气、放气、可收藏的他就没意见。另外还有toddler 的小充气床卖,很方便。我们家买东西都讲究多功能、简化,比如停电时的应急灯就必须是能usB充电的最好带太阳能充电板的。如果只能用电池就不买了。浏览附件534066
旅行,很多酒店可以要求baby crib免费提供的。
 

一庐春秋

居小庐看春去秋来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
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
“孩子对爱的需求,
源自于他对食物的需求,
满足了他对食物的需求,
就满足了他对爱的需求,
所以母亲只需要给宝宝提供足够食物就可以了。
母亲不能和孩子过度亲密,
过度亲密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使孩子在成人后非常依赖母亲,
从而难以独立难以成才。”
华生为此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
他在书里倡导行为矫正式儿童养育体系:
“要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和塑造:
得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
尽量不要亲吻和拥抱孩子,
不要让孩子坐在母亲大腿上,
不要轻易地满足孩子,
就算孩子哭泣,也决不能心软,
以免他们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
这套理论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风靡了整个美国,
接着又影响了西方多个国家。
后来流行的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法、婴儿独立睡眠法等,其核心思想皆源于此。
这套理论真的那么有效吗?
另一个心理学家提出了质疑。
这个人就是——哈洛。
待续

其实很多对婴幼儿的训练都是有违动物天性的,我个人对这些训练持怀疑态度
 

一庐春秋

居小庐看春去秋来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我那天跟你说粉碎机打十秒,回来我计算一下,两三秒就够了。转速很快。你看我这个鸡蛋手擀面,做好后打一下,里面还有瓜子那么大的碎片,他很爱吃,这是他吃了一半。这么大一碗他差不多能吃完。鸡蛋煎一下,出锅放一点芝麻油。
你千万不要强迫她吃不爱吃的饭,你要把饭做的尽量合她胃口,她一旦表示不想吃,或者饱了,就赶紧端开。让她觉得吃饭是个享受。

浏览附件534112

好能干的妈妈
 

一庐春秋

居小庐看春去秋来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头跟我们推荐几款你常做的辅食吧,我也是经常黔驴技穷的感觉,好在他不挑食,常做的几款他都爱吃

你们的娃都没有我孙女大吧

我是严格按照娃的不同阶段要求慢慢增加食物种类,比如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加一点点盐了,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吃糊糊了,这些是你们年青人的强项

我孙女的辅食基本是买来的那种一袋袋现成的有机食物,一天三餐的主食我给她弄,基本有水果,起司,米饭,肉类,蔬菜,酸奶,菜汤,还有小零食

找了一下照片,没找到,可能被我删了。只找到前几天一张孙女早餐的图片,盘子里的食物吃光后,还有酸奶和小零食

EE8A60FD-3F7F-4A93-AA2C-0E3FE2B106A6.jpeg

起司,鸡蛋,小半个烧卖,蓝莓,草莓,小南瓜,水果糕,面饼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你们的娃都没有我孙女大吧

我是严格按照娃的不同阶段要求慢慢增加食物种类,比如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加一点点盐了,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吃糊糊了,这些是你们年青人的强项

我孙女的辅食基本是买来的那种一袋袋现成的有机食物,一天三餐的主食我给她弄,基本有水果,起司,米饭,肉类,蔬菜,酸奶,菜汤,还有小零食

找了一下照片,没找到,可能被我删了。只找到前几天一张孙女早餐的图片,盘子里的食物吃光后,还有酸奶和小零食

浏览附件534161

起司,鸡蛋,小半个烧卖,蓝莓,草莓,小南瓜,水果糕,面饼
哇好丰盛,相比我儿子,土里土气一碗擀面条。。。谢谢这下我有灵感了,我要给他买起司,酸奶,这两样我还没有给他试过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结果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
201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一个数据:
中国每13人中就有1个精神障碍患者,
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已经排在了世界第一。
抑郁症的成因虽然非常复杂,
自杀的原因也涉及多个方面,
但毋庸置疑,
其中极为致命的一个成因,
就来自于“婴童”和“幼年”。
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三岁的男孩,
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
“阿姨,和我说话!”
“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阿姨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回应,就是光。
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
哎谢谢这些。。。感叹人啊,其实最需要爱,没有爱只有食物是活不下去的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结果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
201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一个数据:
中国每13人中就有1个精神障碍患者,
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已经排在了世界第一。
抑郁症的成因虽然非常复杂,
自杀的原因也涉及多个方面,
但毋庸置疑,
其中极为致命的一个成因,
就来自于“婴童”和“幼年”。
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三岁的男孩,
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
“阿姨,和我说话!”
“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阿姨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回应,就是光。
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
坏帖
什么结果都不说 谁得出来的 怎么出来的 都没有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怎么抽样 怎么评定 都没说 不给文章的链接 就满世界传播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