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题 打工、找工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原本这一篇是准备放在后面的。朋友们说,国内的人最关心的,并非吃喝玩乐、交友什么的。他们最在意这里能不能找到工作;找不到工作能打什么样的工;不打工还有什么别的办法等等。我想此话有理,于是将此篇提前。

说到找工,先来两段看似无关却耐人寻味的描述:

无论是到机场接我的老兄,还是房主U,还是许许多多跟我见第一面的朋友,知道我从国内来,直接杀向埃德蒙顿,都不无感慨地说:"你来埃德蒙顿,老弟算你来对地方了。"云云。

无论华人组织发起的找工座谈,还是在LINC遇到的新移民,还是平时朋友小聚,只要一谈到找工的话题,这谈话就立刻变成了控诉大会,大家声泪俱下地声讨多伦多的找工市场的同时,无不感慨万分:"我们这些穷人在埃德蒙顿得到了解放"。

多伦多的有稳定工作朋友们可能大不以为然。如有什么不同看法,咱们私下里谈。

好 了,切入正题,先说打工。 在埃德蒙顿打工,我总结了很多人的感觉,归纳起来就是:只要你想干,就能找到。新移民要走出一个打工的误区。就是,没有工做的时候,说什么工都行,挣钱就 行;而真正找到一份工之后,马上就又觉得离家太远、shift时间不合适等等,希望再找个更近的,活更轻的,挣的更多的。在埃德蒙顿,尤其容易滋长这个毛 病。对于刚来的新移民,最关键的并非找个舒服的地方多挣钱,而是要在打工中和人打交道,积累经验。第一份工如果不合适,你可以只干半个月就走人,但不赞成 一天都不干。

找打工的工作,在埃德蒙顿会有很多选择。最好的办法就是上街自己溜,看见哪个地?"NOW HIRING",就进去问,如果手头的简历正合适,就当场递上,不合适回家改完了,立马传真发过去。发完不必等回音,继续找下一家。这样如果你出去溜小半 天,找个四、五家应该是问题不大。那么这样连找两天,还有找不到的道理么?

在这里,最容易找到的打工工作,是快餐店,特点是比较累,挣的少。尤其是在学校的假期,学生们都来打工,他们挣的比你还多,你很难平衡;

其次是餐馆的侍应生、帮厨、洗碗等等。如果你英语较好,能找到侍应生的工作,生意好的时候小费相当客观。但新移民多数找到中餐馆的职位,少数在西人餐馆。但大同小异。 再有是一些超市的收银员。如果你愿意,进了超市直接找管事的问招不招人。反正我知道Super Store经常招人,可就是那里比较累。

再有就是各个写字楼可能招Cleaner。

再有就是周边的工厂企业的流水线上会招些熟练工人。

再有就是其他各种打杂。

如果你会修彩电冰箱汽车电脑,或是懂些装修,可以找到具有技术成分的打工工作。

最后是很多地方需要General Labor。很累,但可能挣的比较多。

以上我说的肯定不够详尽。领会精神吧。我想除了上街溜,看报纸、朋友互相介绍也是不错的打工捷径。

好了,举一些实例吧。我认识的这些打工人士:

H先生,来了半年,朋友介绍去图书馆整理图书,擦擦地什么的,一小时八块多,轻松,没活时上上网,或者坐着发呆;

O先生,来了几个月,曾经找到在Tower里擦地的工作。擦了三个星期,觉得不能这样浪费时间,遂辞工,潜心找专业工作;

E女士,到埃德蒙顿三周后,找到附近一个Mr. Sub,$7.00/hour,5 hours/day。三周后,辞工,找到离家更近的一个中餐馆做领位,part time;还有另一个服装超市收银员,part time。这两份工作加一起,每周工作30小时,月收入千元。

G女士,在埃德蒙顿一家食品工厂流水线上做包装,一小时八块多,属正式员工,full time,有各种福利和待遇。已经干了半年多,工厂偶尔招人,介绍新的朋友去。

N先生,找到一份修电脑工作,后来去ESL学英语(政府有补助),辞工不干。

C先生,找到一份修电脑工作,后来公司破产,被迫找专业工作。(这就是我)

N先生,送Pizza,主要赚小费。但干这活必须有车。

还有收入相对少些的,主要都是在快餐店打工。

我上面写的打工,都是指一般比较容易找到的,每小时都在七块到九块之间。多伦多的朋友可能觉得,挣这么点钱够干什么的。但实际上在埃德蒙顿如果不是过花天酒地的生活,每月一家人的花销包括房租水电、食品、汽车等等有一千二百元足矣。这些钱正好是一个人每月full time打工的收入。

此外我还发现一个现象:从多伦多过来的朋友,似乎都不怎么愿意打工。主要原因是,从多伦多来到人,绝大多数是在这里找到工作来的,那么家属自然没有经济负担;而且似乎埃德蒙顿打工的工资水平低于多伦多,这样他们也许感觉不好自然不愿打工。

来加拿大的人,很少有为了打工而来的。多数人的目标,是找到一份高薪的专业工作。那么专业工作的情况又如何呢?

应该这样说,普遍地看,如果在埃德蒙顿找专业工作,也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根据朋友们的经验,只能说比多伦多相对好找一点。

这里不妨总结一下在找专业工作方面埃德蒙顿和多伦多的区别:

埃德蒙顿的工作机会的绝对数量恐怕只有多伦多的十分之一;
但是如果摊到每个人头上,情况不知会怎样,就像说"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下句呢?

在多伦多新移民互相竞争比较严酷,而且国内去的牛人巨多;
在埃德蒙顿你不必同同胞竞争,和你竞争的是印巴人,中东人,东欧人。但我并不是说他们的竞争力可以小视。

在多伦多似乎什么专业都难找工作;
在埃德蒙顿,如果是学石油化工、管道设计什么的,容易找工作。

来埃德蒙顿的新移民,很多是在多伦多申请到了埃德蒙顿的职位,公司出钱搬家过来的;
很少听说埃德蒙顿的新移民找到多伦多工作。

在多伦多,找专业工作可以把简历撒向汉密尔顿,密西沙家什么的;
在埃德蒙顿,可以觊觎卡尔加里的工作。

IT大公司一旦裁人,多伦多的IT就业市场备受冲击;
这种冲击似乎影响不到埃德蒙顿。

多伦多不知道IT人士有没有一年还没找到工作的。
在埃德蒙顿没听说。

此 外,还有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对IT人士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很多大的IT公司考虑到成本问题,可能要将一些大规模的研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建立在埃德蒙 顿这类城市,因为多伦多、渥太华什么的地皮够贵,而埃德蒙顿、萨斯卡通这类地方地皮便宜,而且平均工资水平低于多伦多。听说而已。 另外,在阿尔伯塔省北部发现巨大的油砂资源。由此带来很多就业机会,而且薪水相当高。只是那些地方过于偏僻,招人困难。不知新移民们有没有兴趣去。

下面将我知道的一些有专业工作的人士介绍一下:

G先生,在多伦多打工近一年,后(2002年)在埃德蒙顿大工厂找到制图工作,5万年薪;

L先生,英语实在不敢恭维,半天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但也许专业很硬。(2001年)在多伦多找到埃德蒙顿的制图工作,几乎不需语言交流,年薪较高。 S女士,(2001年)登陆卡尔加里后三周找到埃市IT工作,迁来。年薪适中。

H先生,在多伦多打工8个月,后找到埃德蒙顿某化学制剂工厂工作(2001年),年薪适中。

N女士,2001在多伦多时将自己简历贴在网上,不日得到埃市工作意向,赶紧打开地图狂找:埃德蒙顿在哪儿?!现在在埃市做Computer Consultant。

U先生,2001从国内直接过来,4个月找到一个起步级的IT工作,但薪水不高。

X先生,2001从国内直接过来,三个月找到computer consultant工作,年薪适中。

A女士,CGA Level 3-4,在维多利亚玩了一年,(2002年)迁至埃市,很快找到会计工作,年薪适中。 J女士,从国内直接过来,近一年时间,(2001年)找到阿省某小镇一工厂的网管工作。遂全家迁去。年薪6万。

T先生和D先生,专业是建筑设计,每年都有contract若干,薪酬适中。没有contract时打些短工。

B先生,经验丰富的程序员,(2002年)从国内过来几个月,尚未找到专业工作。为了跟上技术进步,每天给自己找课题,修炼编程大法。积极同代理联系,找到高薪专业工作只是时间问题。

C女士,UA的MBA,在埃市周边某镇某企业做经济分析,年薪不低。

Z女士,UA的MBA,在埃市找到专业工作。年薪不详

O先生,UA博士毕业后,在渥太华某大学找到教授工作,迁去,年薪很高

从以上的描述,大家可以看出,从国内直接杀向埃德蒙顿的新移民,远不足以充斥埃市的就业市场。于是多伦多的新移民为埃市的工业、IT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同样在加拿大生活了半年的新移民,埃市新移民的找工竞争力似乎较多市要略逊一筹。

现在工作普遍难找。每个人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除非运气特别好的人士,一般人都必须经历几个月的熟悉环境、熟悉就业市场的的过程。我个人认为,完成这个过渡,最好选在生活成本低,压力小的地方。不知看官们是何观点。 至于具体的找工方式,在埃德蒙顿和其他地方并无差异。只是在埃德蒙顿,人们依旧相信你在简历上写的任何东西,这也许是和多伦多的一个小小差别吧。

上回书写完后,朋友们提醒道,你的文章看起来很有煽动性,可是也容易给人以错觉,就是埃德蒙顿似乎遍地是工作,新移民来了随便就能找到一个。

所 以我再来个patch。记得三年前,IT泡沫那个黄金时代,很多IT公司红了眼睛招人,不管什么人,只要投简历说自己是IT,就在考虑之列,不管是本行还 是改行的通通有高薪工作。而现在大多数行业都供大于求,新移民如果没有竞争力,在哪里找工作都很难。打个比方说,如果想找到高薪IT工作,在多伦多需要十 成功力,那么在埃德蒙顿,可能7成半,8成也就够了。如果你只有四成功力,就算你到了埃德蒙顿,一样玩不转。

别人都说完了,该写我自己了。

我二月底来到埃德蒙顿,感受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零下三十五度,冰天雪地里等公交车,一等就是半个小时。但这个时候,占据内心的没有悲凉,只有希望。因为春天很快就要到来了。

登陆一个月以后,一天上网偶然发现一个电脑店需要技工。赶紧摸过去。这段经历,就是前段时间我写的歪诗《打工半个月》。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不可多得的一段经历。

这个电脑店的老板是个白人老匹夫,属于极端精打细算,且心术极为不正的那种。但是,受气之余,收获不小。第一,这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榨取剩余价值,对马克思的学说有了更深的认识;第二,改变了我原来不紧不慢干活的习惯;第三,获取了最初的所谓"加拿大经验"。

要 说这"加拿大经验",很多人恨之入骨。我的看法是,与其在ESL学着英语拿政府补助,不如打份合适的工,来获取"加拿大经验"。比如有一天,那老儿干着 活,让我把Windex递给他。可我当时就是不知道Windex就是那瓶蓝色清洁剂。我找了半天,不得要领。那老儿气急败坏地冲过来,伸手在架子上把 Windex够了下来,并狠狠瞪我一眼。我心想,X,你TM把标签冲里面放,谁能找到!你把眼睛瞪冒泡了才好那。

还有一 次,老头命令我把一台旧电脑内部的灰尘清理干净,我找了个纸板,一顿猛扇。老儿摇了摇头,抄起一个金属筒,让我看凑过去看主板。我正端详着CPU,老头一 按机关,一股气流直冲电脑,把所有灰土吹出来,吹我一脸。我当时差点薅住他脖领子,我X你妈你也太损了吧!转念一想,"七十不打,八十不骂"。算了吧。洗 脸去了。

过后,我觉得,尽管这老头不是东西,但在这里,我至少知道了Windex是清洁剂,压缩空气筒可以用来清理灰尘。看官,您说,不正是这些个点点滴滴,构成了你?"加拿大经验"么。

后来,这老儿将我轰走,听说又先后招了两人,且如法炮制,干两周后轰走再招,这是后话。

从这个电脑店出来后,学了两周车,上了两周Linc,觉得乏味,又开始找专业工作,未果。于是静下心来,确定了近期的目标。

我在国内时,电脑方面搞过很多东西:网络、UNIX、PC机的维护、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开发、编程等等。搞过的东西太杂,难免不精。以这样的实力,似乎不大有利。于是将主攻方向确定为程序员(数据库开发)和技术支持兼电脑维修。

最 近两年涌现出了太多的程序员,而且很多是具有UA的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高手,我只能仗着3年的编程经验同他们一搏;至于修电脑,我查遍了UA的课程设置, 没发现他们的Computer Science里面有"攒机"这门课。而且也没有修电脑专业的博士、硕士出台。而且侧面了解到,同胞们改行搞IT的,90%是程序员,另外10%去学了数 据库,没人去搞那下里巴人的电脑维修。于是窃喜,这个行业竞争应该不太剧烈。懂行的看官该说了:攒机那玩意,小学生都干得了!可是,看官您别忘了,正是小 学生都干得了的活,CS的Master才不屑于去干。而且,小学生攒机,给他新配件还行。如果全是旧的呢?这里就需要有很多的经验了。而这些经验,从任何 一本CS的教科书里都找不到。

确定下方向以后,又找了一个多星期工作,依旧没有下文。情急之中,打起了Cold Call,准备再找一份part time的修电脑工作(打工)。

说这Cold Call还真灵。我事先准备了一套说辞,找来黄页挨家打。不管人家爱不爱听,先把这套说辞背一遍。接电话的人一般都很有礼节,回绝得很客气。

第一天打了30多,没戏,总结了一下,第二天下午再打,碰上一位他还真缺人:
"啊,是啊,我这缺一个人手,你什么时候能过来?"
"你在XX号yy街是吧?我一小时后能过去。我得把简历准备一下。"
"准备什么简历,那玩意有个P用,什么也不用,你就过来吧。"

我骑上车,顶着下午5点的烈日,直奔这电脑店而去。到了那里一看,又是一间门脸不大的二手电脑店。一见老板,嘿,怎么又是一个白发苍苍白人老头。我怎么跟老头这么有缘分!

老头见我来了,一指旁边桌子:"这一堆东西应该能装成一台486,给你一个小时,看你能干到哪。那堆机箱多数能用,随便拽一个就成。不管干成什么样,今天我给你10块钱。"我说:"zhe1"。

于是拿来个电源,把这堆东西插上,格了硬盘,装上95…… 一个小时过去了,95刚好装完,正检测硬件呢,老头过来说:"看你干的还满熟练的,明天再来把他全装好吧。这十块钱归你了?"

剩下的自不必说了,凭着在第一个老头那里获得的经验,第二天很快装妥。老头很满意,贴上价签"$139"。

干到第三天,和老头协商了一下,每周工作25小时,每小时8块5。谈妥之后,当场兑现这几天的工资。

这 个老头和上一个大不一样。属于很Nice的人,同时也大大咧咧。他大概不是很懂技术,对我十分信任。我说这东西坏了,他就点头,认为的确修不好了。他从不 看着人干活,我在工作间干活时,他就躲在后面看录像。有瘾。一般电脑店老板都防备工人偷东西,这老头最开始时各个内存条、显卡什么的还有数,我拿个什么东 西还要记一笔,后来就让我随便拿了。反正我也是秋毫无犯。

实际上他也雇了另一个技工(白人小伙),只是这人不好好干活,哪里赶得上我勤劳质朴的中国人民。过了10来天,老头就请他开路了。

以 后的若干天,基本上保持着一天装1.5台的速度。很快,老头的货架上原来的一堆堆配件变成了一台台电脑。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老头这个电脑店的地点不好。处 于埃市最贫困地区。附近建筑剧破,居民没有几个安居乐业的,都是些酒鬼、身残志不坚、每天靠上街要钱维持或是吃政府救济的人。我给他装的电脑,越来越多, 却没见他卖出去几台。这也是夏天热的缘故。一般夏天热,生意就不好。

但是,好在这老头一般不拖欠工钱。如果这周五给不了, 下周一他肯定弄些钱来付给我。我也比较对得起他,干活比较卖力气。旧件装电脑,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每天下了班以后,总是去"电脑维修"网站 (www.diannaoweixiu.com)去转转,自然也就学了不少知识,而且很多第二天就用上了。

就这样干了两个多月,和老头关系相当融洽。我的技术也大有长进,效率也有提高。原来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现在也搞清楚了。只是最后由于某种原因老头的电脑店无法为继,关门大吉了。我也就再次回到了社会上,重新成为一名社会闲散人员。 上次有朋友问我埃市的找工网站。我来写几个:
http://edmontonjobshop.ca
http://www.ab.plusjobs.com
http://www.albertajobs.com
http://www.alljobsearch.com
http://www.aplin.ab.ca
http://www.careerclick.com
http://www.edmontonhelpwanted.com
http://www.allcanadianjobs.com
http://www.find-a-job-canada.com/edmonton-jobs.html
http://www.actijob.com/actijobhttp://groups.google.com/groups?hl=en&lr=&safe=off&group=ab.jobs

趁着没工作,每天开着车出去跑上一圈,车技有了一定长进。但时间一长,心里不免发慌。于是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找专业工作的历程。

在这里,我不得不先表白一下:我找到的专业工作,并非年薪好几万的工作。他只是一个初级的IT专业工作,Title是Help Desk Agent,任务是每天接听电话解决电脑及外设技术问题。薪酬按小时算,$10/hour,full time。有的看官可能对此不屑。但我的文章里写的,就是一个技术水平、运气、和交际圈子都属中等偏下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新移民的经历。用句"东方时空"的话说,这叫做"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我找专业工作有个特点,就是一星期只盯住几个职位,针对他们精心炮制简历和Cover Letter,而不象其他的朋友们广种薄收。这样的好处就是,如果哪家公司真的给你打电话了,你不会想半天才知道怎么应对。

在这一轮的找工中,互联网仍然充当主要信息来源,其次是夫人每天打工回家,都拿来当天的Edmonton Sun和Edmonton Journal。在此期间,又通过打Cold Call得到一些信息。主要的职位有:

某代理为某企业找IT Specialist;
某公司招收安装软件人员(Rollout Technician);
某电脑商场招收技术人员;
还有一些程序员的职位,我也发去简历,但根本不抱希望。

果然,某电脑商场安排了一次面试,一个香港技术主管居高临下,问了我许多问题。看得出他对我在第二个电脑店的经历很感兴趣。问了几个技术细节的问题,我答的还不错。 结果后来,他说:"从简历上看,你主要用旧件装机,那么对最新的主板、显卡什么的你熟悉么?"

我说:"我每天上网关注新技术和信息。而且有时也有客人搬来新电脑让我来修。"

主管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让我回去等消息。我挺后悔,简历里光写旧件经验了,忘了这个公司是卖新电脑的。不过,按照一般的思维,旧件一般都不稳定,能装出一台稳定的电脑,也并非易事。"曾经沧海难为水",应付那些稳定的新件,又有何难。

后来一直就没有消息。

那家招rollout tech的公司打来电话,问我能否去周边的小镇装软件。我一想,为这3个月的contract工作我还得换台新车。算了罢。

后来七月下旬的一天,见到SUN报纸上有一则Job Fair的启事,说周日G公司要招收几百名IT方面的Help Desk Agent,并在E酒店举办Job Fair。于是我就又费了半天时间,写了简历,把我在国内时做过的两年多客户服务的经历渲染了一下,又特意在第二个电脑店的经历里面加入了"客户服务"的痕迹。

其实这个G公司,我以前和他曾经过招。结果10招之内,我就被击溃。那是在登陆三个星期的时候,一个朋友给了我这个公司的号码,我也没客气,当场打过去。结果可想而知,"趴顿"了十几次,人家没办法,说"你半年后再申请吧"。

现在他又来大规模招人,岂有不去之理,但也不抱太大希望。他们的job fair从10点到5点,我决定下午两点去。第一,去早了肯定得排队,排队会消耗斗志;第二,去晚了人家招完了我岂不白去。于是决定赶个中场。

周日下午穿好行头,开车直奔E酒店而去。

到 了E酒店,并未发现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场景。偌大个舞厅,只有G公司的招聘人员十几位,外加Candidate不过七八个人。进去说明来意,递上简历。当 场被安排进行一次笔试。找地方坐下,翻开试卷,全都是比较简单的概念题。搜肠刮肚,答完试卷,交卷时被告知请等几分钟。 过一会,一位招聘者满面笑容而至。"你答对了80%,不错,可以问你几个问题么?"于是问了十来个问题,都是找工作的书上罗列的比较典型的面试问题。

言谈之中,我又发现这考官对我在电脑店打工的经历很有兴趣。别的经历,也正中下怀,对答如流。问完问题,考官又让我去等。

这次等来的是这次招聘的主管。劈头就问我明天能否直接到公司接受培训。我赶紧说,行行行,怎么着都行。然后她老人家又交待了一番公司地址、注意事项、时间什么的。

看来是差不多了。我打道回府。出了大厅,见到多数应聘的人喜形于色。但我很奇怪,为何这个招聘会门可罗雀,我原来认为至少要排一个小时的队。 现在我已经在这公司干了一个月。个中的酸甜苦辣,以后再写。

这个工作属起步级IT工作,薪水很低。但有以下优点:
每天接电话,英语将有较大长进;
可以接触很多很实际的电脑技术知识;
可以更多地接触本地人和本地文化;
在这个公司工作的经历,可以为今后找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

如今IT一塌糊涂,我也不再奢望一步到位找到高薪的IT工作。我只能逐步过渡。实际上,应聘G公司的这个职位的,不乏很多CS的Master和Ph. D。不知他们在递简历的时候,心里是个什么滋味。也许他们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明天还有很多的希望。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原本有很多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埃德蒙顿远远不是找工天堂。只是竞争的惨烈程度比起某些大城市要差一些。

G 公司招人,由来已久。最近的两个来月,该公司扩大规模,急招1000多人。直至发稿时为止(2002年8月27日),他还在不停地招人。每周一都开始上百 人的新一轮培训。培训教室已然人满为患。实际上,在埃德蒙顿市招收1000名具有一定IT经验的人士,也并非易事。因为IT在埃德蒙顿并不发达。UA毕业 的学生,很少有人会屈就于埃德蒙顿。

有网友问,Help Desk这个职位,是否对英语要求很高。一般来说是的。至少,客户听到你是外国口音,他多半会自己降低语速,如果这时你还听不懂,一个劲"趴顿",就不太 好办。再有,发音不能差得太离谱。然而G公司最近招人甚急,自然降低了门槛。所以现在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但G公司这样 大规模的招人,是否意味着他某一天也会大规模裁人呢?其实我在这个公司的结局,不外乎三种,第一种,裁人,我被Lay off;第二种,我因不能胜任被Fire;第三种,若干个月后我另谋高就走人。总之,G公司的很多雇员,都没有打算很长久地干下去。G公司也很清楚这一 点。"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兵"。

G公司的中国新移民雇员的比例,大概能有千分之六、七,这比例在埃德蒙顿也不算少了。随着最近的扩招,相信这比例还能增加几个千分点。

在埃德蒙顿,象G公司这样顶着风头大规模招人,确实也属少见。最近我听说的另外一个大规模招收IT人士的消息,是加拿大武装部队埃德蒙顿军区招收网络管理人员300人,要求是公民,月薪2000多刀,三年合约。有人说不一定哪天就被派去阿富汗了。谁知道。

再有,让我觉得舒服的,在埃德蒙顿找工作,基本不必同同胞竞争。这就好像如果我是八路军战士,开枪打日本鬼子和开枪打蒋匪军的心情总不会是一样的。 好了。工作的事情就说到这儿。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