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杂记(连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之四:为什么是加拿大?

Agree!
[FONT=宋体]从动了移民的念头,到在加国安顿下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拉拉杂杂地记下了这其中的一些片断和感觉,与同样动了移民念头或是正走在移民之路上的朋友们分享。[/FONT]

[FONT=宋体][FONT=宋体]四、为什么是加拿大[/FONT]

[FONT=宋体]有些心思不能动,一旦动了,就像脱了缰的马,再想笼就笼不住了。移民就是一例。[/FONT]

[FONT=宋体]我属于那种爱胡思乱想的人,也搭上没开过什么大眼,基本上是走到哪儿喜欢哪儿。而且动不动就想:要是能在此地安家倒也不错……当然,多数情况下也就是想想就罢了,世界之大,但也不是你想住哪儿就能住哪儿的。[/FONT]

[FONT=宋体]动了移民的心思后,开始认真地琢磨了:往哪儿移呢?[/FONT]

[FONT=宋体]说实话,前前后后我研究过的移民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有很多,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一些想法其实挺不靠谱的。[/FONT]

[FONT=宋体]比如,我曾经考虑过去德国。相比较于北美,我更喜欢欧洲,窃以为欧洲的文化氛围不是美国这种暴发户国家可以比拟的。德国有一种商业签证,只要你在德国办一个企业,就可以获得相关签证。有个朋友的朋友,办加拿大移民被拒了,后来改德国,没多久就批下来了,好像是注册了个贸易公司,做服装生意。除德国外,捷克也有此类商业签证。没去过捷克,但我听说过布拉格是不逊于巴黎的美丽城市。拥有布拉格的捷克也是一个对我颇有吸引力的国家。从我这番陈述就不难看出,我这不是在选移民目的地国,倒像是在找旅游目的地国。旅游是转一圈就走,而移民是要在当地生活。语言障碍怎么解决?虽说咱英语也不咋地,但至少[/FONT]26[FONT=宋体]个字母还会背,德语、捷克语呢?一共有多少个字母都不知道。还有就是真要在当地投资建企业,我还是那句话:有钱也要投在中国,顺风顺水、熟门熟路;欧洲人生地不熟,既使不赔,也很难比中国更赚吧?本人虽然移民心切,但也还不至于非得赔本赚哟喝。所以说,这想法不太靠谱。[/FONT]

[FONT=宋体]除去德、捷,欧洲还有个地方我也琢磨过,地中海上的小岛国马耳他。这倒是个可以讲英语的国家,也无需在当地投资建企业。我认识一个曾在驻马耳他大使馆工作过的老大姐,她对马耳他的人文环境、特别是建筑风格推崇备至。我曾动员过我的一个同学移民加拿大,他不去,反而选择了马耳他。此人琴棋书画、吃喝嫖赌一样不好,他唯一的“玩具”就是他自己的企业,事必躬亲、乐此不彼。所以他离不开他那张老板台,坐不了加拿大的“移民监”。而马耳他没有移民监的问题,马耳他大学是欧洲的名牌大学之一,子女的教育也有保障。不过,像马耳他这样的欧洲小国,一定是“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别的先不说,想保住你的居住签证,就要每年交一笔钱。除非你超级喜欢地中海的生活品味,还得跟我那个同学似的,甘愿以金钱换时间,否则马耳他未必是明智之选。[/FONT]

[FONT=宋体]其实要是仅仅从享受生活的角度去考虑,我宁愿选择马来西亚或者菲律宾。马来西亚政府有一个“马来西亚我的第二个家”计划,旨在吸引海外人士去大马定居;菲律宾也有类似的“退休居住”计划。我曾经非常认真地研究过马来西亚的槟城和菲律宾的宿雾,漂亮的热带海滨、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古镇、浓郁的华侨文化、通往中国的直飞航班……确实是享受生活的好地方。但是,马、菲两国搞的这种“居住签证”不等同于“移民签证”,不得在当地工作,不享受本国人的各项福利。再考虑到子女教育、就业前景等问题,很容易得出结论:马来西亚、菲律宾只适合退休居住,不是移民目的地的上选。[/FONT]

[FONT=宋体]如果抛开别的因素,移民的目的就是为了换张好用的[/FONT]PASSPORT[FONT=宋体],满世界出去玩方便,就近申请香港的“优才计划”或是澳门的投资移民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中国的特区护照在不少国家都可以畅通无阻,比某些西方国家的护照都好使。我有一个同学就蔫不唧地把自己改成澳门特区居民了。[/FONT]

[FONT=宋体]以上这些,无论是德国、捷克的商业签证,还是马耳他、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居住签证,都与鼓励外国人成为本国国民的移民签证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是本着移民的目的去考虑,这几个都不太正经。说正经的,世界之大,真正的移民国家不多,其中比较主流的只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少数几个。[/FONT]

[FONT=宋体]美国,好像还真没有认真考虑过,一是主观上就认为美国的移民难度一定是最大的;二是也实在不认为美国是个宜居国家。[/FONT]

[FONT=宋体]其实,我刚动移民心思的那会儿,最先考虑的是新西兰。那差不多是七八年前的事了,甚至可能还早。那时候新西兰的投资移民条件最优厚:投资额低,只需存到银行即可,有利息回报,而且记得好像还不用坐移民监。相比于加拿大的严寒、澳大利亚的酷暑,新西兰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也都不错,新西兰南、北岛曾分别被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人生必去的五十个地方之一。可惜的是,当时新西兰对我来讲不过是画在墙上的一个“饼”,因为那时候我还达不到投资移民的基本条件,经济实力也不够。好不容易等到后来够条件了,可这个画饼不但没从墙上掉下来,而且变成了烧红了的铁饼,连碰都碰不得了。新西兰反对党上台,大幅调整了原来的投资移民政策:投资额增高到[/FONT]100[FONT=宋体]万,没有利息。这还不算,更要命的是,规定全部投资必须是在经过移民官的合法性审查后、从申请人的银行账户上原封不动转到新西兰去。这对有外汇管制的中国来说根本就是无法实现的。中国人想通过投资移民的方式移居新西兰,这个念想儿自此基本上就等于给断了。也是,新西兰一共才三百来万人,哪儿扛得住中国人这么乌泱乌泱地去呀,人家政府这种做法也可以理解。[/FONT]

[FONT=宋体]新西兰主动出局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就成了中国人海外移民仅剩的两个主要目的地国了。这两个国家一度并驾齐驱,吸引的申请人谁也不比谁少多少。对我来说,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区别就不大了,去哪儿都可以接受。可后来,大概是澳大利亚面对蜂拥而来的中国人也有点悚了,也扛不住了,数次调整了她的移民政策。等到我真正着手申请移民、向中介了解澳大利亚的投资移民政策的时候,中介向我介绍了两个关键点:一是关于申请人财务报表的审计单位,澳大利亚移民局只认所谓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二是申请通过后,五年以后还有一个复审,审查你是否达到了当初承诺的商业投资目标。这个听上去就有点扯淡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FONT]

[FONT=宋体]这个“八路”,就是加拿大了。[/FONT]

[FONT=宋体]不愧是白求恩的故乡,培养过国际主义战士的地方。别人都不玩了,就她还死扛着“招降纳叛”的大旗,一副宁可撑死也不被吓死的大义凛然气概。[/FONT]

[FONT=宋体]必须承认,咱也不是走投无路、迫不得已才来的加拿大。作为一个移民目的地国家,加拿大也确实是一个上策之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稳定的社会局势、良好的治安环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她那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FONT]

[FONT=宋体]在这样一个具有马赛克式的移民文化的国度里,至少,咱去了不会感觉太见外吧。[/FONT][/FON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移民杂记49:十二城记――温哥华(下)

[FONT=宋体]温哥华市区面积不大,但却占据着大温地区最好的位置。她的北面隔着[/FONT]Burrard[FONT=宋体]湾、以北温巍峨的雪山为背景;南面隔菲沙河北支流与列治文相望;西边是岛屿密布的太平洋海岸;东边与本拿比市接壤。[/FONT]

[FONT=宋体]大体上划分一下,温哥华市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市中心([/FONT]Downtown[FONT=宋体])、西区和东区。[/FONT]

[FONT=宋体]我怀疑“裆烫”([/FONT]Downtown[FONT=宋体],下城区)这个说法是从纽约传出来的,因为在纽约市很容易看出来“裆烫”和“俺怕烫”([/FONT]Uptown[FONT=宋体],上城区)的走向,而曼哈顿就在“下城区”的位置上。现在北美人不管自己的城市里分不分上、下城区,一概把市里面最繁华热闹的地区称为“裆烫”,而我们呢,则习惯称之为“市中心”。其实温哥华的“裆烫”既不是在“裆”的位置上,也不是“中心”的位置上,而是在脑袋瓜子的位置上。[/FONT]

[FONT=宋体]温哥华[/FONT]Downtown[FONT=宋体]就像一个歪脖儿脑袋,斜么戗儿地从市区北边伸出来探到了海里。这个歪脖儿脑袋长头发的那一大块地方,就是前面提到的斯坦利公园。这么一说就知道[/FONT]Downtown[FONT=宋体]是好地方了:两边临海(东北面是[/FONT]Burrard[FONT=宋体]湾,西南面是[/FONT]English[FONT=宋体]湾),一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园。[/FONT]

[FONT=宋体]温哥华[/FONT]Downtown[FONT=宋体]像北美所有大城市的“裆烫”一样,高楼密布,远远望去一片钢筋混凝土森林。这个区域内挤满了购物中心、银行、写字楼和高档公寓。前面我曾说过,论繁华与时尚,温哥华不是多伦多的个儿,但那是就总体水平而论的,如果单把[/FONT]Downtown[FONT=宋体]这一小片地方提溜儿出来,也未见得就逊色多少。[/FONT]

[FONT=宋体]那种走马观花的旅行团,如果只在温哥华停留半天,这半天一定满打满地安排在[/FONT]Downtown[FONT=宋体]到了[/FONT]Downtown[FONT=宋体]就算到了温哥华了。这种安排不算离谱儿,[/FONT]Downtown[FONT=宋体]确是温哥华乃至大温哥华地区的精华所在。但是,《移民杂记》不是旅游指南,想知道[/FONT]Downtown[FONT=宋体]有啥景点儿、哪条街热闹,还是买本儿[/FONT]Lonely Planet[FONT=宋体]看吧,《移民杂记》只讲移民关心的事儿。[/FONT]

Downtown[FONT=宋体]除了公寓外几乎没有其他形式的民居。这里是大温地区公寓建筑最集中的地方,当然也是最贵的地方,像“煤港”([/FONT]Coal Harbour[FONT=宋体],早在“锯木厂”时期,有人报告这里发现了煤,政府还一度组织勘察,后来发现基本属于扯淡。不过幸亏没煤,不然现在的温哥华就是一煤矿了。)一带的高层公寓,随便一套小两居就能卖到一百多万,顶层的“空中别墅”更有高达千万以上的。您还别嫌贵,经济危机的时候都没见有打折的。也难怪,这一带是温哥华美景最集中的地方,大凡介绍温哥华的图片,多一半是在这片地方选的景儿。住在这里,远观北山白雪,近看峡湾碧海,您说这景色就值多少钱?[/FONT]

[FONT=宋体]除了临[/FONT]Burrard[FONT=宋体]湾的一线海景房之外,靠[/FONT]English[FONT=宋体]湾这边的公寓也很讲究。这里隔海湾与温西相望,虽然不像前者观海的同时亦可观山,但这边的海景房是朝南的,不但有景儿,同时还有朝向的优势。[/FONT]English[FONT=宋体]湾沿岸是一条狭长的沙滩,迤逦向北,直通斯坦利公园。夏日傍晚,此处是散步、观日落的好地方。每年的温哥华国际焰火节,施放点就设在[/FONT]English[FONT=宋体]湾的海面上。[/FONT]2009[FONT=宋体]年中国队出场的那一晚我们全家去看了,整个沙滩上人山人海,坐得像足球世界杯决赛的看台似的。中国队也露脸,那晚的焰火整得精彩绝伦,毫无悬念地拿下了当年的冠军。散场回家的时候麻烦了,当地政府组织这种大型群众性活动显然没咱们有经验,地面本来就狭小,再加上交通运力不足,五十余万观众,轰羊似的直到后半夜才基本散尽。[/FONT]

[FONT=宋体]怎么说着说着房子拐到焰火节上去了?拿一弯儿就回来,接着说[/FONT]Downtown[FONT=宋体]的公寓。当然也不是[/FONT]Downtown[FONT=宋体]所有的公寓都贵得没边儿,[/FONT]Downtown[FONT=宋体]东部、靠近唐人街这边的房价就相对的低一些。在当地人眼里,这一带属于“差区”,主要是因为温市政府在这边建了一个供吸毒者安全“过瘾”的救济中心,所以常有瘾君子、无家可归者在这附近游荡。要说这温哥华的市领导真当得起“父母官儿”这个称号了,就是自己家的孩子不学好、吸了毒,当家长的也未准这么整天又是干净针头、又是免费白粉地伺候着吧?[/FONT]

[FONT=宋体]说完了[/FONT]Downtown[FONT=宋体],再说温哥华西区。如果说[/FONT]Downtown[FONT=宋体]像是温哥华的脑袋,那么温西就是温哥华的西半边身子。这身子只分前后左右,有分东西南北的吗?是,本来我也想说左右来的,可那不是先得说明白温老大的脸冲哪边才能分清左右吗?[/FONT]

[FONT=宋体]半边身子和脑袋的比例关系,可以想象一下这温西要比[/FONT]Downtown[FONT=宋体]大多少。与[/FONT]Downtown[FONT=宋体]截然不同的是,这么大一片区域内,绝少见到高楼,一个街区、一个街区的,满是[/FONT]House[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温西的[/FONT]House[FONT=宋体]在大温地区首屈一指,不是指别的,贵![/FONT]100[FONT=宋体]万加币,在这里只能买到一间进门不能大声咳嗽、一咳嗽顶棚能拍下来的小窝棚。当然,温西更多的还是美宅、豪宅,拐进静谧的街区里慢慢地走走,看着两旁的房子、花园,你一定会想: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房子比房子……回家一把火把自家的房子点了得了![/FONT]

[FONT=宋体]开玩笑,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其实说温西好,还是好在了环境上,特别是北面靠[/FONT]English[FONT=宋体]湾那一带,沿岸有两个公园,绿草如茵、水清沙幼,隔海眺望[/FONT]Downtown[FONT=宋体]的天际线,真有种跳出红尘、超然物外的感觉。[/FONT]

[FONT=宋体]温西还有一条是大温各地方都比不了的,那就是教育。[/FONT]BC[FONT=宋体]省公立学校排名最靠前的几所,基本上都在温西;反过来说,温西任何一所公立学校在省里的排名,都是很靠前的。而加拿大最著名的大学之一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FONT]UBC[FONT=宋体]),就坐落在温西的最西端这半边身子的肩膀头的位置。论学校的综合排名,多大、麦吉尔等这哥儿几个或许和[/FONT]UBC[FONT=宋体]有一争,但若比谁的校园更漂亮,那在[/FONT]UBC[FONT=宋体]面前别人都得退避三舍。嗯?这一段本来是说教育的,怎么又转回到环境上去了?看来温哥华的美景给我刺激太大了。[/FONT]

[FONT=宋体]最后说说温哥华东区温老大的东半边身子。温哥华的“脊椎骨”叫[/FONT]Cambie[FONT=宋体]街,这条南北走向的长街把温哥华一分为二,西边是温西,东边是温东。[/FONT]

[FONT=宋体]说起来这个温哥华有点半身不随,东半边身子比西半边大,但偏瘫不好使的也是这东半边身子。为什么说人家风瘫呢?对比温西,温东的城区面貌确实有点差强人意。[/FONT]

[FONT=宋体]这一区虽然也是以[/FONT]House[FONT=宋体]为主,但总体密度要比温西高了许多,出现了不少高层公寓,[/FONT]Townhouse[FONT=宋体]也相对较多。温东的[/FONT]House[FONT=宋体]多是那种进化得不太好的[/FONT]Vancouver Special[FONT=宋体](参见《移民杂记[/FONT]40[FONT=宋体]:温哥华衣食住行之“木石前盟”(上)》),而且院子也小,花木也少。另外温东是从温哥华[/FONT]Downtown[FONT=宋体]通向大温东南部诸城的走廊,两条轻轨和几条干线道路穿城而过,获得便利交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多了几分喧嚣和纷乱。[/FONT]

[FONT=宋体]徜徉温东,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极其平民化的城区,与庭院深深、侯门似海的温西形成强烈反差。[/FONT]

[FONT=宋体]传说温东是大温地区罪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确实,电视上时不时地就会冒出一则“昨夜温市东区又发生一起枪击案……”之类的新闻。温东的“大麻屋”也多,这地方房价毕竟比温西便宜多了,犯罪分子也得考虑生产成本不是?前面说在温西买个窝棚都得[/FONT]100[FONT=宋体]万,同样的价格,在温东可就能买到一个还说得过去的大[/FONT]House[FONT=宋体]了。[/FONT]

[FONT=宋体]中国人好面子,在大温地区你和一个当地华人盘道,问他住哪儿,如果是住[/FONT]Downtown[FONT=宋体]或温西的,他一定会很明确地告诉你“我住温哥华[/FONT]Downtown[FONT=宋体]”或是“我住温西”;如果他语焉不详地说“我住温哥华”,那十有八九他是住在温东的。[/FONT]

[FONT=宋体]其实所谓“治安不好”、“差区”就些字眼儿多是外人对温东的评价,这些评价未必能准确地反映温市东区的现实。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温东人,安知温东之不乐?[/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关于温哥华市的照片,详见本人博文《大美之城Vancouver》,欢迎光顾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2d6800100de35.html[/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待续……[/FONT]
 
最后编辑: 2010-04-05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移民杂记50:十二城记――西温哥华

[FONT=宋体]关于西温哥华([/FONT]West Vancouver[FONT=宋体],简称“西温”[/FONT]West Van[FONT=宋体]),首先要申明两点:第一,西温哥华与温哥华是两码事,就如同西葫芦与葫芦是两码事一样;第二,西温哥华也不在温哥华西边,而是在北边偏西的位置,两个城市之间隔着[/FONT]Burrard[FONT=宋体]湾。[/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用人名来命名地名,并非是老外的专利,中国的“高家庄”、“马家合子”之类的,走的也这个路子。不过,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有明令,不允许用人名命名地名,所以拿北京来说,除了纪念抗日英雄的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张自忠路以外,再没有用人名命名的地名了。据说曾有暴发户打算投资修条路,条件是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结果让政府给拍回去了。从这一点上看,金钱还真不是万能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加拿大在取地名方面虽然没什么禁忌,但是在[/FONT]Burrard[FONT=宋体]湾这么个巴掌大的地方,有三座城市都用温老大的名字命名(温哥华市、西温哥华、北温哥华),不能不说感觉有点乱。[/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最早来西温定居创业的,是一个外号叫[/FONT]Navvy Jack[FONT=宋体](力笨儿杰克)的威尔士人,据说他这个外号是对比着[/FONT]Gastown[FONT=宋体]那个“侃爷杰克”来的。听这个名字,好像这人脑子不忒好使似的,其实不然。[/FONT]1866[FONT=宋体]年,[/FONT]Burrard[FONT=宋体]湾南岸那个锯木厂开张的第二年,“力笨儿杰克”就看到了商机,跑到现在西温这个地方建了一个码头,经营从格兰威尔(那时候还不叫温哥华呢)至西温这边的轮渡生意。[/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后来温哥华那边越整越大,[/FONT]Downtown[FONT=宋体]一带开始逐渐开发,一时间大兴土木。“力笨儿杰克”再次抓住机遇,在西温这边就地开了一个采石场。西温靠山,有的是石头,而且材质也不错,因此“力笨儿杰克”的石材颇受温哥华各大建筑商的欢迎,[/FONT]Downtown[FONT=宋体]建于那个年代的楼堂馆所,基本上用的都是来自西温的石材。[/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力笨儿杰克”主观上是为了自己挣钱,客观上跟愚公移山似的,就把西温这片山坡地给开辟出来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从行政区划上说,西温原本隶属于北温地区,[/FONT]1912[FONT=宋体]年才独立出来。西温的大规模建设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的许多公寓即建于那个时期。实际上西温近些年的发展并不明显,是大温地区人口增长率最低的城市。走在街上你几乎看不到这里有在建的工程项目。这也好理解,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西温的城市发展空间有限,不可能搞成高密度的居民区。现如今整个西温人口仅[/FONT]44000[FONT=宋体]多人,充其量也就是一小镇的规模。[/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与对岸的温哥华市不同,西温[/FONT]75%[FONT=宋体]的人祖宗就是说英语的,再加上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等等,白人占到当地人口的[/FONT]80%[FONT=宋体]以上。第二多的仍然是华人,占[/FONT]7%[FONT=宋体],而且多数是早期来自中国南方的移民,当地能说普通话的华人新移民不过七八百人。[/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西温的城市格局基本上是自[/FONT]Capilano[FONT=宋体]河向西发展,背靠大山,沿[/FONT]Burrard[FONT=宋体]湾北岸狭长分布,西尽头一直延伸到太平洋西岸。偏东头儿这边的[/FONT]Amblesside[FONT=宋体]社区算是市中心,有一些写字楼和商业,市政厅、图书馆也都在这附近。[/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准确来说西温不能算是城市,她的正式名称是[/FONT]District of West Vancouver[FONT=宋体]西温哥华区,所以这里的商业气氛并不浓,更像是个居住社区,靠近海边一线分布着一些半旧的公寓,往山坡上走基本上都是[/FONT]House[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西温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居高临下,风水绝佳,确实是安家的好地方。一方面,此地风景无敌:西温坐落在山坡上,地形就跟体育场的看台似的,眼前的[/FONT]Burrard[FONT=宋体]湾、对岸温哥华[/FONT]Downtown[FONT=宋体]的天际线,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另一方面,背后的高山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寒流,而面前的大海则像一个巨大的温度调节池,所以西温有着相对温暖、湿润的小气候。[/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前面讲到人口构成时忘了说了,西温还有一个特点,老年人所占的比例仅次于白石镇,列大温地区第二。所以西温的地理位置和城市气质,总让我联想起咱老家那些抄着袄袖子蹲在北墙根儿底下晒太阳的老头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因为地方好,相中这块地面儿的人多,所以西温与温西、北温一起,并列大温地区房价榜首。[/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西温的房价能与温西看齐,在有些人看来多少有点难以理解。地儿虽然是好地儿,但西温毕竟有一大“硬伤”交通不便。西温与大温地区的中心城市温哥华几乎完全隔绝,唯一的咽喉要道就是狮门大桥,还要先进入到人家北温的地盘才能过去。[/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说起来有趣的是,这困难的交通在许多西温人眼里,恰是当地一宝。先不说西温当年发迹就靠的是交通不便开山老祖“力笨儿杰克”不就是因为这地方交通不便才做起了摆渡生意吗?就说现在,很多人选择在西温安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有着世外桃源般的优雅、宁静,您想啊,要是交通发达了,车如流水马如龙,红尘滚滚痴痴情深,那还是世外桃源吗?[/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待续……[/FON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移民杂记51:十二城记――北温哥华

[FONT=宋体]去过温哥华的人基本上都知道北温哥华([/FONT]North Vancouver[FONT=宋体],简称北温[/FONT]North Van[FONT=宋体]),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知道大温哥华地区有两个北温:北温哥华区和北温哥华市。[/FONT]

[FONT=宋体]北温哥华区([/FONT]District of North Vancouver[FONT=宋体])始建于[/FONT]1891[FONT=宋体]年,地面大,[/FONT]Burrard[FONT=宋体]湾北岸基本上都在其版图之内。[/FONT]

[FONT=宋体]可以想象,当时的北温哥华区一定是片地广人稀的地方。这地面一大,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就难免出现不平衡。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与南岸的“大城市”――温哥华市隔海相望的[/FONT]Lonsdale[FONT=宋体]一带,人口密集、市场繁荣,很快就有了城镇的模样。自己混出头来了,就不想再带着穷哥们儿一起玩了,到了[/FONT]1907[FONT=宋体]年,人家这帮“吃商品粮的”毅然宣布脱离北温哥华区、成立了北温哥华市([/FONT]City of North Vancouver[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儿女闹分家的事并没有到此为止,[/FONT]5[FONT=宋体]年以后的[/FONT]1912[FONT=宋体]年,[/FONT]Capilano[FONT=宋体]河以西那一片儿也跳出去单练了,成立了西温哥华区。这一分再分,[/FONT]Burrard[FONT=宋体]湾北岸从原来的一家独大,就变成现在这种“三国演义”的格局了。[/FONT]

[FONT=宋体]分门立户之后,“老二”弃了原来的“北”姓,改姓了“西”。但“老大”只是“脱区建市”,姓并没改,这样一来,北温哥华市、北温哥华区这两个“北温”就很容易弄混了。[/FONT]

[FONT=宋体]既然咱这个系列叫做“十二城记”,那么还是把重点放到北温哥华市上吧。再往下,除非我说明白了是“北温哥华区”,否则我说“北温”,就是指“北温哥华市”。[/FONT]

[FONT=宋体]北温哥华市的人口比西温略多,约[/FONT]47000[FONT=宋体]多人,白人占绝大多数,[/FONT]75%[FONT=宋体]的人口来自英语世界。不过,北温第二大族裔不是咱华人,而是伊朗人,大温地区最大的波斯社区就在北温。华裔人口在北温位居第三,大约有[/FONT]1000[FONT=宋体]多人,比波斯人少一半。[/FONT]

[FONT=宋体]每年七月,北温有一个“加勒比节”,节日的高潮部分是盛装游行,一支支五彩缤纷、花枝招展的队伍载歌载舞、招摇过市。我还以为北温有很多来自加勒比地区的移民呢,其实不是,就是整这么一个文化活动让大伙一块乐呵乐呵。加勒比人天性热情奔放,疯得起来,要弄一“波斯节”,一街筒子穿长袍留大胡子的一边行进一边高呼口号,那……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伊”那边又出什么事了呢。[/FONT]

[FONT=宋体]北温哥华市地界不大,三面与北温哥华区为邻:东头大致到[/FONT]1[FONT=宋体]号高速公路,西头基本上以[/FONT]Mackay[FONT=宋体]溪为界,北面到第[/FONT]29[FONT=宋体]街,南面临海。[/FONT]

Lonsdale[FONT=宋体]码头是北温的门户,有海上公交――[/FONT]Sea Bus[FONT=宋体]与温哥华[/FONT]Downtown[FONT=宋体]相连接。[/FONT]Lonsdale [FONT=宋体]市场(一些中文版的温哥华旅游手册翻为“朗斯代尔市场”)就坐落在码头上。能上旅游手册,说明这个市场是个很受游客欢迎的地方,很多人游览完温哥华[/FONT]Downtown[FONT=宋体]后,会选择乘[/FONT]SeaBus [FONT=宋体]到[/FONT]Lonsdale [FONT=宋体]这边转转,逛逛市场、吃顿饭什么的,多花不了多少时间,增加了趟海上观光(乘[/FONT]Sea Bus[FONT=宋体]),还多看了个景点。[/FONT]

[FONT=宋体]以[/FONT]Lonsdale[FONT=宋体]市场为核心的这一区域因为靠近海边,地势低,所以又被称为[/FONT]Lower Town[FONT=宋体]。[/FONT]Lower Town[FONT=宋体]是北温的市中心,分布着许多商铺和餐馆,北温的公寓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带。[/FONT]

[FONT=宋体]从[/FONT]Lower Town[FONT=宋体]往上走是个大上坡,到了[/FONT]Victoria [FONT=宋体]公园再往上,就是[/FONT]Upper Town[FONT=宋体]了。[/FONT]Upper Town[FONT=宋体]地势相对平坦,有商业区和住宅,前面说的大温地区最大的波斯社区就在这一区域。[/FONT]

[FONT=宋体]从中心区再往外,就基本上都是[/FONT]House[FONT=宋体]区了。[/FONT]

[FONT=宋体]北温和西温,都是早先从北温哥华区中独立出来的,是亲哥儿俩。哥儿俩携手并肩、靠山而坐,一道海湾隔开了对面大城的十丈红尘,俨然一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大仙儿气质。[/FONT]

[FONT=宋体]但是北温北大仙儿比起西温西大仙儿来,首先,气象上差点儿:俩人虽然都是坐北朝南、靠山面海,但是北温面临的是[/FONT]Burrard[FONT=宋体]湾的内湾,海面不如西温那边看上去开阔。另外,仙气儿上也稍有不足:北温、特别是[/FONT]Lonsdale[FONT=宋体]那一带,虽然远不能和对岸的[/FONT]Downtown[FONT=宋体]比,但市井气氛也还是挺浓的,毕竟中心市场所在地,一定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区域,这活力一聚,仙气儿就有点散了。[/FONT]

[FONT=宋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北温、西温虽然与温西同属第一集团,但是对比那“二温”,北温的房价感觉上要略低一点。[/FONT]

[FONT=宋体]当然北温也有北温的优势,从交通上说,北温西有狮门大桥(算是与西温两家共用),中有[/FONT]Sea Bus[FONT=宋体],东有[/FONT]1[FONT=宋体]号高速公路,三条线路都可通向南岸,显然比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西温方便了许多。[/FONT]

[FONT=宋体]另外,北温哥华市稍一往外,进入到北温哥华区,颇有几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FONT]

[FONT=宋体]在北温哥华区的最西侧,沿[/FONT]Capilano[FONT=宋体]河往上游走,是一片原生态的森林峡谷,著名的[/FONT]Capilano[FONT=宋体]悬索桥就在那里,这可是大温地区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说到[/FONT]Capilano[FONT=宋体]河谷了,容我说句题外话,从悬索桥再往上的[/FONT]Capilano[FONT=宋体]湖,是大温几个主要城市饮用水的水源地。[/FONT]Capilano[FONT=宋体]湖水完全来自北面的雪山密林,那一带别说工业,连人烟都没有,所以温哥华的自来水水质非常好,甘甜清冽,一点不比瓶装矿泉水差。[/FONT]

[FONT=宋体]北温的东侧,也有一个峡谷公园,叫[/FONT]Lynn[FONT=宋体]峡谷。谷里也有一条高峡悬索桥,虽然没有[/FONT]Capilano[FONT=宋体]那个长,但这边不要门票,免费游览。[/FONT]

[FONT=宋体]再往远处的就不说了。上面说的这两个去处都离北温市中心不过六、七公里的样子,完全可以列为城市公园的范畴,但是千万别拿城市公园的样子去想象,那可全是峡谷激流、巨木参天的纯自然景观。[/FONT]

[FONT=宋体]不是说《移民杂记》不是旅游指南吗?怎么说起景点儿来了?不是,我就是替咱老家的街坊邻居们叫屈,周末想爬回香山,远路堵车不说,到现场一看爬山的人堆起来比山都高,都弄不明白是人爬山还是山爬人了。[/FONT]

[FONT=宋体]码头、市场、餐馆、酒吧,这是一个浓妆艳抹的北温;森林、河谷、悬桥、栈道,这是一个素面朝天的北温。喜欢北温的人,看中的就是这份“浓妆淡抹”两相宜。[/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关于北温的照片,详见本人博文《巴拉德海湾北面的North Vancouver》,欢迎光临: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2d6800100eu5h.html[/FONT]

[FONT=宋体]待续……[/FONT]
 
最后编辑: 2010-04-05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