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茶兄的女儿现在是在上10年级吗?方便问一下,她们10年级英语推荐看什么文学作品吗?上次听你说,《杀死一只知更鸟》是必读小说,最近我在网上刚订了一本,准备国庆期间教孩子看看。谢谢!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否独自留学主要取决于孩子自己,如果孩子有这个要求和愿望,那他在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就会想尽办法克服的,绝对不会抱怨或责怪父母,更不会自暴自弃。如果孩子对留学很抵触,那就坚决不要去,否则得不偿失。
另外对于抵触的孩子,父母可以想尝试让他参加国内的短期出国游学,也许孩子的想法会彻底改变,我家儿子就是个例子
谢谢茶兄!有可能父母的担心只是来自于自身。我女儿不抗拒出国留学,也很期待;今年暑假去了美国和加拿大16天,参加合唱团的表演,其实仅表演2场,一场哥伦比亚大学,一场多伦多大学,大部分是参观、旅游。第一天倒时差睡不着,在电话里哭,想回家,等第二天人影就不见了;她这是第一次我们没有陪伴出国,而且时间最长的一次。对她来说,独自留学不利的情况是年纪(9月份的,明年15岁)比较小,从没住过校,家里人太呵护了。她独自生活的能力从没检验过,但其他方面都不错,挺有主见的,和同学、老师的关系都很好,基本上属于“根正苗红”之列的。这种情况不知应不应该送出去?关于是否让孩子(不论男孩还是女孩)独自出国留学的问题,我认为飞雨同学的这个答案最好!
我有很多朋友把孩子送出去留学或是有把孩子送出去的打算。我发现,一般上过寄宿学校的孩子出国留学的愿望更为强烈,且出去后自立能力也更强,我说过的那两个中加学校毕业后来加拿大的孩子,都是从小就上全托幼儿园、中学在校寄宿(北京的中加学校就是寄宿制)。
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说,她女儿跟她提了一个要求:去美国读书。她说她女儿很少对她提要求,所以她一定要满足女儿这个要求。她女儿就是在一所寄宿中学读书的。
反过来,我的另一位朋友有意送女儿出国读书,她女儿是被她整天呵护在身边的。对她试探性的寻问,女儿回答得十分干脆:坚决不去,在家多好啊!
另外,短期游学确实能实地考验孩子的留学愿望。中加班那两个孩子,在国内上学时分别去过加拿大游学,其中一个还多去了一趟英国游学。我分别问过他们在国外的感受,俩人的感受是一样的:乐不思蜀!游学期间,其中一个孩子他妈还跟我抱怨过,她儿子在国外都不愿搭理她,一周打一个电话还爱答不理的,跟同学倒是联系得热火朝天……像这样的孩子,甭担心,大胆送出去。
确实,听到很多女孩留学的朋友说到过这个问题.女孩的感情比较细腻和敏感,更加容易恋家和亲人.在机场哭着和家人告别的也都是女孩.同感!除了安全之外,不忍心让孩子经受那么多的孤独与无助,这种痛苦我在大学的时候充分领略了,以前没有手机,电话也不方便,我曾经坐车往来一个多小时给家里打电话,就是为了听到我妈妈的声音!现在想起来还是百般滋味在心头!
LG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被父母送到了美国寄宿,她自己写的心路历程,通篇文章都是孩子的思念、孤独、无助,那种被抛弃的感觉,伴着泪水和对父母的抱怨,我被LG逼迫读完以后,心里的确十分酸楚!
当然,如果孩子够独立,内心足够强大,这种痛苦就会小一些!
恰好,昨日我去朋友那里打听她女儿在美国的情况,以前我很少会关心的,她是在高一之后,赴美读高中的,目前是第二年,在美国读11年级,我个人认为那个孩子非常独立、有主见,成绩可以用出类拔萃形容,但第一个学期,我的朋友说孩子那个想家呀,那个孤独啊,她经常三更半夜的和女儿视频,QQ,发短信,回头自己就哭。
唉,不说了!
我们从小就听过大人讲这样句话"翅膀长硬了想飞了不是?",主要是批评我们孩子不听大人话自做主张.小时候听到大人这样讲,我通常就是不再说话了,可心底里觉得不已为然.现在我也长大成家长了,我从未对我孩子说过我父母曾对我说过的这些话.原因有3点,其一,翅膀硬了本来就是为了飞翔的.其二,家长说了也白说,孩子根本听不进的,当出现这种情况,多想想我们儿时的心理感受,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三,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作为父母,我们在未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把他们带到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有的只是努力呵护培养他们长大的责任.我记不得是谁说的了,但觉得很有道理,"让孩子自己决定吧,这样他(她)更能投入进去.即使这是错误的,但由于孩子还小,他们会有很多改正的时间和机会".严重支持茶兄的观点.这种孩子送出去,我还真有点担心,太自我了!我虽然希望女儿独立、坚强,可也别“独立”成这样,真这样,那开始轮到我哭了!
谢谢茶兄!有可能父母的担心只是来自于自身。我女儿不抗拒出国留学,也很期待;今年暑假去了美国和加拿大16天,参加合唱团的表演,其实仅表演2场,一场哥伦比亚大学,一场多伦多大学,大部分是参观、旅游。第一天倒时差睡不着,在电话里哭,想回家,等第二天人影就不见了;她这是第一次我们没有陪伴出国,而且时间最长的一次。对她来说,独自留学不利的情况是年纪(9月份的,明年15岁)比较小,从没住过校,家里人太呵护了。她独自生活的能力从没检验过,但其他方面都不错,挺有主见的,和同学、老师的关系都很好,基本上属于“根正苗红”之列的。这种情况不知应不应该送出去?
听七杯茶这么一说,我终于搞清楚了以前一直没有搞懂的东西了.谢谢这么详细的解释.关于“ESL班”,有两个概念。
第一个是关于“ESL英语班”的概念:ESL是加拿大制定的一种衡量英语非第一语言的学生英文水平的分级制度。加拿大各省的规定是否一样我不知道,但BC省的ESL分级是1至5级。其中1至4级要跟班上课,5级则不用上课,只需定期交作业。定级考试是在办理入学时、在分区学校局进行。升级考试是每学年结束前在学校进行,但是由分区学校局的官员坐阵主持,测试结果在放暑假前通知学生,正常情况是一年可升一级,但成绩达到了更高一级的水平,可以跳级。“ESL英语班”是这样的:ESL一级和二级的学生编为一个班,三级和四级一个班(当然这么分班可能是因为学生少,如果一级一个班不成规模)。在一个班内,讲的东西、留的作业都是一样的。这个班只学英语不学别的。显然,这个班是按ESL英语级别来分班的,而与学年的年级无关。
第二个是关于“ESL课程班”的概念:加拿大的中学不像国内,没有固定班级,是“走班制”,学生根据省政府制定教学计划自己选课。这其中有一些课对语言要求不高,比如数学,ESL三级以下的学生也可与选。但有一些课对语言能力有一定要求,比如社会学,这些课就要分为两种班,一种是“正常班”,供没有语言障碍的孩子或是英语水平较高的孩子选学;另一种就是“ESL课程班”,把语言不行的孩子集中起来学这门课。所以这里的“ESL课程班”不是学英语的,而是一个学其他课程的“语言照顾班”,这个班只按学年的年级分,而与ESL一至四级那个级别无关。
当然,以上两个名字都是我起的,人家自己都叫“ESL班”,我这么叫是为了体现出两者的区别。
实际上这两种班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因为ESL学生必须集中起来学某些课程,这样“ESL课程班”实际上就没有什么可选的余地了,基本上是“ESL英语班”的学生都得选同年级的“ESL课程班”的课程。
这样一来,两种班就产生了“交集”:比如,第一堂课是“ESL英语班”一级和二级班的课,有30人上课。这堂课上完了,其中有25人第二堂课去上“ESL Social班”10年级的课去了。
当然也有“分集”:第一堂课那30人中有5人没去第二堂课的ESL Social班,因为他们不是10年级的学生,没选那门课;而第二堂课里的31名学生只有25人来自第一个班,而余下的6人则是来自于“ESL英语班”三级、四级班的学生。
所以显然,这两种班从学的内容到听课的学生,都不是一回事。
老师觉得那个学生英文进步快,可能打发他去某门课程的“正常班”上课而非“ESL课程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生的ESL英语级别升级了,到上英语课时,他还是要回到他所属的“ESL英语班”来。
而且,别的“正常班”课程可能允许“ESL英语班”三级以下的学生来学,而English 10则是不可以的,只有当学生的ESL升级到4级时方可以学这门课。
――以上情况是列治文校区的情况,不知是否与其他校区相同,但我觉得BC省应该执行的是同一套政策,也许各分区学校局甚至学校自身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弹性。
谢谢茶兄还记得此事。我会向儿子推荐这些书的。另外,再麻烦你问问你女儿她们10年级时每周有几节ENGLISH 课。我了解了一下这里中加班的情况:他们10年级上学期主要以ESL为主,同时增加一些ENGLISH10的内容,每周共有8节ENGLISH课,10年级下就基本全面开始转入ENGLISH10学习。他们毕业后大部分同学拿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都是直接上大学,少数语言弱的孩子,要再上语言班。但他们毕业时基本上都要考一个雅思或托福成绩,雅思成绩大都能在6.5分以上。向女儿了解了一下,她们10年级英语的计划教材包括《杀死一只知更鸟》、《罗米欧与朱丽叶》、《蝇王 The Lord of the Flies》(英国作家威廉.高丁作品)、《动物庄园 Animal Farm》(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作品)。
据说BC省的各年级英语教材应该是一样的,不过可能分为必学作品和推荐作品。像《杀死一只知更鸟》和《罗米欧与朱丽叶》属于必须学的;而后面的两本,她们只学了《蝇王》。
呵呵,实际上你说的这些理论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如果在我的父母那个年代,这种理论可能还新鲜,但今天,至少在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基本是没人会将孩子当作“私人财产”,时代不同了!至少对我是这样的。我们从小就听过大人讲这样句话"翅膀长硬了想飞了不是?",主要是批评我们孩子不听大人话自做主张.小时候听到大人这样讲,我通常就是不再说话了,可心底里觉得不已为然.现在我也长大成家长了,我从未对我孩子说过我父母曾对我说过的这些话.原因有3点,其一,翅膀硬了本来就是为了飞翔的.其二,家长说了也白说,孩子根本听不进的,当出现这种情况,多想想我们儿时的心理感受,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三,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作为父母,我们在未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把他们带到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有的只是努力呵护培养他们长大的责任.我记不得是谁说的了,但觉得很有道理,"让孩子自己决定吧,这样他(她)更能投入进去.即使这是错误的,但由于孩子还小,他们会有很多改正的时间和机会".严重支持茶兄的观点.
关于“ESL班”,有两个概念。
第一个是关于“ESL英语班”的概念:ESL是加拿大制定的一种衡量英语非第一语言的学生英文水平的分级制度。加拿大各省的规定是否一样我不知道,但BC省的ESL分级是1至5级。其中1至4级要跟班上课,5级则不用上课,只需定期交作业。定级考试是在办理入学时、在分区学校局进行。升级考试是每学年结束前在学校进行,但是由分区学校局的官员坐阵主持,测试结果在放暑假前通知学生,正常情况是一年可升一级,但成绩达到了更高一级的水平,可以跳级。“ESL英语班”是这样的:ESL一级和二级的学生编为一个班,三级和四级一个班(当然这么分班可能是因为学生少,如果一级一个班不成规模)。在一个班内,讲的东西、留的作业都是一样的。这个班只学英语不学别的。显然,这个班是按ESL英语级别来分班的,而与学年的年级无关。
第二个是关于“ESL课程班”的概念:加拿大的中学不像国内,没有固定班级,是“走班制”,学生根据省政府制定教学计划自己选课。这其中有一些课对语言要求不高,比如数学,ESL三级以下的学生也可与选。但有一些课对语言能力有一定要求,比如社会学,这些课就要分为两种班,一种是“正常班”,供没有语言障碍的孩子或是英语水平较高的孩子选学;另一种就是“ESL课程班”,把语言不行的孩子集中起来学这门课。所以这里的“ESL课程班”不是学英语的,而是一个学其他课程的“语言照顾班”,这个班只按学年的年级分,而与ESL一至四级那个级别无关。
当然,以上两个名字都是我起的,人家自己都叫“ESL班”,我这么叫是为了体现出两者的区别。
实际上这两种班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因为ESL学生必须集中起来学某些课程,这样“ESL课程班”实际上就没有什么可选的余地了,基本上是“ESL英语班”的学生都得选同年级的“ESL课程班”的课程。
这样一来,两种班就产生了“交集”:比如,第一堂课是“ESL英语班”一级和二级班的课,有30人上课。这堂课上完了,其中有25人第二堂课去上“ESL Social班”10年级的课去了。
当然也有“分集”:第一堂课那30人中有5人没去第二堂课的ESL Social班,因为他们不是10年级的学生,没选那门课;而第二堂课里的31名学生只有25人来自第一个班,而余下的6人则是来自于“ESL英语班”三级、四级班的学生。
所以显然,这两种班从学的内容到听课的学生,都不是一回事。
老师觉得那个学生英文进步快,可能打发他去某门课程的“正常班”上课而非“ESL课程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生的ESL英语级别升级了,到上英语课时,他还是要回到他所属的“ESL英语班”来。
而且,别的“正常班”课程可能允许“ESL英语班”三级以下的学生来学,而English 10则是不可以的,只有当学生的ESL升级到4级时方可以学这门课。
以上情况是列治文校区的情况,不知是否与其他校区相同,但我觉得BC省应该执行的是同一套政策,也许各分区学校局甚至学校自身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弹性。